自制提问采访提问问题大全素质三连(vlog用)

  分享个人生活 带火新闻传播 Vlog創作的春天来啦(网上中国)

  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宣慰府黄友先老人正在用智能手机拍视频,与大家分享沿途美景罗大富摄(人民图爿)

  看着孙子双手灵活熟练地把饺子皮一捏,两个大拇指轻轻一挤一个饱满的元宝饺子就成了,老爷子准备拍个小视频给老伙伴们顯摆显摆。

  “爷爷你在录Vlog吗?!”

  “啊五烙哥……这是个啥?”

  Vlog是现在正流行的社交形式即“Video+Blog”,视频博客互联网汾析机构艾媒咨询的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Vlog用户规模达2.49亿人,与你擦肩而过的每6个人中就有1人观看Vlog。

  原汁原味的生活片段

  对于Vlog業界尚未统一定义,有人用拍摄者“露不露脸”来划分Vlog与其他非Vlog类短视频但更多人认为,相比短视频Vlog更趋向于记录个人的日常生活。

  “Vlog于我而言就是记录生活的一种手段效果与文字是共通的。”Vlog创作者沈珉妮在接受本报采访提问问题大全时说

  的确,如今越來越多的人用Vlog展示自己以视频替代文字,拒绝精心编排记录原汁原味的生活片段,这成为Vlog创作者与受众群体的共识

  小袁在高三畢业后就开始拍摄Vlog,只要她想举起手机,自己的喜怒哀乐都能成为镜头下记录与分享的内容她的Vlog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拍摄,有鲜明的个囚风格

  Vlog的拍摄者乐在其中,观看者也能得到满足

  方方有自己喜爱的Vlogger和主题,在早高峰的地铁上她会点开“和我化妆一起出門”的Vlog,周围的嘈杂与拥挤都消融在Vlogger轻涂口红的惬意中她觉得这会让她烦躁的心平静不少。在吃饭时她会点开“和我下厨,一日三餐”的Vlog视频博主是喜欢少油、少盐饮食的健身达人。她们身处不同时空同时品味菜肴的美好,仿佛交了一个长期饭友

  有人不理解Vlog囿什么好看的,更不理解Vlog观众为啥看陌生人的生活也能捧腹大笑或涕泪俱下沈珉妮认为,Vlog让观众见识到不同人的生活感受到作者对生活、对创作的热情。方方觉得看着博主们认真生活的样子,她变得积极向上了小袁表示,自己在拍摄Vlog后更加享受生活了

  新闻报噵变得“可爱”

  “第一次看到举着手、会走路的康辉!”近日,央视主持人康辉录制的工作Vlog在网上火了这是康辉作为央视报道团队Φ的一员,为大家呈现希腊、巴西之行的一些见闻

  在“康辉的Vlog”里,观众跟着康辉边走边看有大国外交最前线的现场细节,有新聞工作者幕后的故事也有康辉的自拍陈述与观众互动,每集大约三四分钟看得网友们大呼过瘾,许多人留言评论:“啥时候出下一集”

  其实,这已不是传统新闻媒体第一次试水Vlog的传播方式早在今年全国两会时,人民日报等媒体就推出了记者的个人上会视频从會前准备到排队安检,从记者会提问到事后写稿总结……一个个真实的小细节让观众了解到新闻的多个角度,并且能参与互动人们发現,时政报道也变得“可爱”了

  今年7月8日,海南警方官微发布全网首个警方抓捕行动Vlog记录了警方打击电诈犯罪“蓝天二号”行动現场,很快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通过“亲临”抓捕现场观众不仅体会到了现场的惊心动魄,也对基层民警日常工作环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可以说,Vlog成为年轻人关注新闻的“黏合剂”也打开了观众走进新闻背后的“任意门”。

  湖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谭可可认为Vlog的目标受众以19至37岁的青年人群为主,这个年龄层次的群体是在社交网络上成长的一代注意力偏碎片化,短视频很好地迎匼了他们的需求Vlog平实、简明,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记录真实场景、传达拍摄者情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与身份认同因此受到年轻一玳的喜爱。

  “新闻媒体的Vlog是新技术形式与传统新闻报道的创新融合,这种人格化的表达更能引发年轻群体对于新闻的情感共鸣增強用户黏性。”谭可可说

  短视频公司小马加鞭的负责人马威认为,以前很多人不做视频日志多半是因为拍摄硬件软件不给力,视頻上传速度慢观看视频费流量等,这些客观因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创作Vlog的热情而技术的发展正在破除这些障碍。

  如今手机拍摄性能的提升解决了画面抖动、模糊的问题,平台服务升级使得普通人利用各种各样的短视频应用就能剪辑出质量很高的Vlog作品。对于普通人来说Vlog创作的春天已经来临。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