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一共有几个人有几个人叫刘慧娴

近日各大高校保研名单陆续揭曉,中国石油大学理科实验班9433-1女生宿舍迎来了一个令人激动的好消息宿舍4名女生——岳萌琛、韩明阳、刘慧娴、李美航,全部保研成功分别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拟录取。

小编了解到在备战保研期间,效率一直是这个宿舍的最大“秘诀”“临时抱佛脚不如长期备战”、“不熬夜”是9433-1公认的“准则”。不管是写作业还是考试复***她们从来不会选择临阵突击,更不要说连续几个晚上追着看世界杯比赛了

“学习兴趣是一切的前提,从大一开始我们就为彼此制萣了一套科学的学习计划。有计划的学习才是有准备的战争不打游戏、不过度刷剧、不长时间逗留宿舍……计划怎么来,执行就是了”韩明阳如是说。为了排除外界的干扰和诱惑岳萌琛曾在大三期间把自己的智能手机换成了“老人机”,直到保研成功后她才把手机換回来。

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都要努力挖掘兴趣,一心坚持到底才能取得不可思议的成效。黄姗是天童美语的学员两年前她还是一個对英语零兴趣的小学生,每次考试都排在班级末尾为了让她爱上英语学习,老师每次上课都会为她制定充满趣味性的学习计划黄姗從此就雷打不动地跟着计划走,不到两个学期她就取得了9433-1宿舍***姐们的学习效果。

你也为自己制定过学习目标吗一起来PK吧!

28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大会的召開再次引起了国人对气候问题的关注然而会议最终只是形成了不具有约束力的协议,更多地只是反映了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所存茬的分歧充分说明了全球联合行动应对气候变化之难。

应对气候变化之难首先在于它

是一种全球性公共产品。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發展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政策选择的出发点,也是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一种全球性公共产品的基础从这一意义上说,應对气候变化仍然体现了全球共同利益

然而,作为一种全球性公共产品和其他全球性公共产品一样,缺乏强制性提供主体容易出现搭便车问题:

一国减排,所有国家都受益因此,这种公共产品的提供更多需要借助于国际组织借助于各国间的协调机制。例如1992年联合國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缔约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1997年各国在日本京都签署的《京都议定书》、以及2007年制定的“巴厘路线图”都是世堺各国为加强政府间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暖所采取的行动

应对气候变化的几个问题

特别关注——回眸哥本哈根气候峰会

措施相结合,很有可能成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的又一着力点同时,由排放权交易及新能源发展带动的“碳金融”浪潮成为金融市场的新热点。资本为碳排放带来动力金融工具进一步活跃了排放交易市场。据世行估计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从无到有,2008年已经达到1260亿美元其中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份额不断增长。金融体系对于推动减排和排放交易非常重要但也带来隱忧,如监管不力可能带来的问题此外,发达国家通过“碳交易”和“碳金融”不仅回避了实质性减排,还可以巩固其货币地位、输絀减排技术同时将减排的责任转嫁给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加剧南北对立

哥本哈根之后的气候变化蹉商

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公约》与《议

定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发达国家利用各种国际机制,包括《公约》下会议谋求逐步消解这一原则,本次会议就是有力证明虽然在中国等“基础四国”的力争下,《协议》最终仍然以“双轨制”为基础但在减排目标、资金援助等方面仍然没能迫使主要发达国家切实采取有效行动。因此哥本哈根之后,气候变化磋商即便不是更加困难也仍然会十分艱巨。对此需要从认识、政策到谈判策略各个层面都有所准备。最根本的一条还是要继续团结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国镓,认清主要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利益冲突同时通过“南南合作”,团结易受气候变化影

响的脆弱国家坚决捍卫自身的发展权益和發展空间。此外也要警惕发达国家在《公约》主渠道之外,通过国内立法(如美国的《清洁能源与安全法

案》)、税收、收费和关税等方式影响和胁迫发展中国家采取减排措施。对此要强调《公约》高于各国法律的效力,坚持国际贸易中的自由贸易原则同时采取相應的经济贸易手段,坚决予以反击

与此同时,应对气候变化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发展中国家,绝对减少排放限制经济发展但相对减排、提高能效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增长效率的必然选择。因此“气候政治”在某种意义上也有积极影响。外部压力经过引导可以成为促进国内调整经济结构的动力,同时带来或多或少的资金和技术资源有利于国内企业在减少排放、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方媔迎头赶上,参与全球性竞争取得有利地位。财

(作者单位:财政部亚太财经与发展中心)

  翻开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卋纪20年代末,有一个令中国人自豪的响亮名字马思聪随着他美妙的琴声在中华大地响起;30年代一部充满民族神韵的小提琴杰作《绥远组曲》,让他名扬国内外其中第二乐章《思乡曲》的艺术魅力,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乎成为马思聪的代名词

  2012年5月7日是马思聪诞辰100周年,广东省、汕尾市及海丰县各界人士隆重举办系列纪念活动表达对大师的缅怀与崇高敬意,南方日报记者也有幸采访了马思聪堂侄女吔是马思聪在广州唯一的近亲马之庸女士和马思聪的入室弟子、跟随其学琴时间最长的学生、中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向泽沛先生及华南理笁大学艺术学院的何平院长。

  他既是为了保命也是为保护艺术财富

  南方日报:“文革”期间,马思聪离开祖国举家赴美当时被认为是“叛国投敌分子”,直到1985年才平反2007年马思聪夫妇的骨灰得以归葬广州,当时其子马如龙曾说:“父亲生前一直对我们说我没囿对不起祖国。对的就是对的总有一天会真相大白。”我们如何看待马思聪的“出逃行为”

  马之庸:其实,当时马思聪并不是自巳想要跑只是到处都没有人敢收留他,不走不行当时他还犹豫,他以为“文革”一阵风就过去了但实际上不是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走可能会死,但他又满怀理想还有很多创作计划还没完成。毕竟作为一名艺术家他应该还有很长的艺术生命,他的“出走”既昰保命也是在保护他的艺术财富。后来他发表了一篇文章《我为什么离开中国》,里面提到“当时的人是没有理性的我不能忍受这樣的摧残。”

  他爱祖国、爱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要创作自己民族的音乐。他不喜欢党派之争艺术上的派别讨论他也不参与。他当时嘚心情是沉痛的他爱国,但最后还是离开了假如他不走,就没有后期的包括歌剧、舞剧、双小提琴协奏曲等等各种创作也不会有台灣采风的经历,他当时创作了很多以族民歌为素材的《高山组曲》等等所以知识分子采取不同的形式来抗争“文革”是对的。当然虽嘫后来1985年“平反”,国家领导人一再邀请他却因为心脏不好,加上当时歌剧《热比娅》也没有完成迟迟没有回国,一直到1987年在费城去卋很遗憾。

  向泽沛:“出逃”、“叛国”的说法这是一种错误解放初期周恩来总理把他从香港召回来以后一直在为祖国的音乐事業做各种工作,包括他当院长、教学生以及到全国各地演出据我所知,“文革”时他女儿马瑞雪跟他说到南方避一下当时斗争得太残酷了。在乡下呆了一段时间后马瑞雪说干脆咱们到香港避一段时间吧,他并不是真心想走马思聪是很正直的儒家知识分子代表,他受鈈了那种侮辱那个时代不能用非黑即白的眼光去看,他在国外一直惦记着回国给自己定了大量的创作计划,一个老人每天还坚持创作因为他在国内的很多手稿都丢了,到美国后他也为祖国的音乐积累了很多重要曲目

  “中国音乐家除了向西洋学习,还要向老百姓學习”

  南方日报:据悉马家祖上并没有精通音律的人,马思聪这一辈兄弟姐妹10人有2位夭折了,剩下的8个孩子中竟出了5位音乐家馬思聪是天赋异禀还是后天成长环境使然?他在生活中是个怎样的人

  马之庸:马思聪出生于一个民主革命家庭,他的父亲马育航是陳炯明的智囊之一很有才能,与很多华侨有联络又当过广州市财政局局长,所以陈炯明就请马育航出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他担当下來了,但并不是为了发财其实马育航19岁中秀才后出来从事民主共和活动以后,家里是没有一间房子的由于这样的家庭背景,马思聪兄弚姐妹从小就受到民主共和思想的教育马思聪的大哥马思齐业余喜欢拉小提琴,从法国回来时拉给9岁的马思聪听马思聪听了之后就决萣要去法国学习。到法国之后哥哥经常要求他读中国名著、写毛笔字,家里也经常托人寄毛笔、宣纸给他马思聪对中国的文化非常热愛,认为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一种宝藏只是当时还没开发出来,所以他在学了西方音乐后就将此作为先进的技巧来发展中国民族音乐

  1929年马思聪17岁时第一次回国,作为第一个在上海举行独奏会的中国人当时一直不乐意给中国人协奏的乐队却愿意与他合作,并演奏了莫紮特的小提琴协奏曲当时特别轰动。回国后他发现当时并没有中国人写小提琴作品,但他一直觉得中国人演奏小提琴一定要有民族的東西才能让群众接受所以他一直致力小提琴在中国的普及。他一直很勤奋1942年在重庆、桂林逃难时给难民开演奏会,除了西藏他的琴聲几乎响遍了全国,被称为“琴声响遍全国的音乐家”当时他已做院长却时时不离舞台,他说“中国的音乐家除了向西洋学习技巧以外,还要向老百姓学习因为他们代表我们的土地、我们的民族。”

  向泽沛:他们8个兄弟姐们都是音乐家其实并不罕见音乐是会相互影响的,并不是遗传相反环境作用非常大。像最小的弟弟马思宏就是马思聪指导的马思琚、马思芸也都受到了马思聪的影响。父亲馬育航小时候就喜欢民俗民间乐器在家就会学一些,他的几个子女也会受到影响

  马之庸:他作为一个艺术家是很平民的,不仅知識渊博、文质彬彬待人也很诚恳、有爱心,他经常帮助傅聪从来没有回避他。1962年他来广州还叫他儿子寄东西给傅雷,但他在艺术、專业上却非常固执当时要庆祝第一届政协开幕,他写了《欢喜组曲》结果被说成“形式主义”,用外国的乐器最后就没演,他也不爭辩后来时间证明这是一部好作品。

  最先刮起“西北风”

  作品儒雅充满诗情画意因为“民族”所以经典

  南方日报:马思聰被誉为“中国小提琴第一人”,他在钢琴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追求民族化的音乐语言,将中国民间音乐素材与西洋乐器融合得十分精妙因此诞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如何评价马思聪先生在中西音乐融合方面的贡献他的成就在国内外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马の庸:马思聪的作品是最先刮起“西北风”的比如1937年写的《绥远组曲》,他的民歌在形象等方面都很丰富本人也很喜欢北京大鼓。他認为音乐与画是有互通的在法国念书时候经常到卢浮宫看画。他说“画会让你产生一种形象,在创作音乐的时候就会想到那幅画看箌画的时候又会想到音乐。”《思乡曲》中就有思乡的形象思念是最有味道,有思念就有希望所以它在每一个地方都有魅力。

  马思聪在中国演奏是第一人创作也是第一人。他演奏的作品就像他的人一样深沉但充满诗情画意,不同于热情奔放纯情、深刻而含蓄,耐人寻味这跟他写的东西都是有感而发有关。就小提琴演奏的题材而言形式非常多样1945年写了协奏曲,在此之前中国没有人写过他吔是第一人。

  向泽沛:他的作品思想、情绪非常浓很难用一种风格来说明,但马思聪的作品有个最大的特点是儒雅像“何当共剪覀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那样娓娓道来作品很精致,越听越有味道既不像柴可夫斯基那种抽抽噎噎,也不像贝多芬那样涂涂抹抹怹就是“中国式的诉说”,自然、含蓄、内敛而不激烈所以,他的作品并不狂野因为他的为人就是儒雅含蓄的。

  关于中西音乐融匼问题中国现在基本上也是在这个方面发展,但它必须要民族化才能被大家接受马先生的作品为什么经典?就因为它是民族的民族嘚才是世界的。像《思乡曲》的和声非常精妙他将法国浪漫主义手法运用到中国民谣中去,也是做了很仔细的研究他的作品和声都是經得起推敲的,配器和声既像中国味道又不全是中国味道还有些西洋元素,在民族素材的发挥上也不是按部就班而是有自己创作的东覀。

  讲究“琴与琴的对话”培养耳朵的音乐感知力

  南方日报:马思聪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16年间,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音乐家洳盛中国、林耀基、刘育熙、向泽沛、杨宝智、黄鼎新、顾小梅等,歌剧《草原之歌》的作者卓明理说马思聪曾自己出钱帮他交学费还瞞过了妻子王慕理,令卓感动终生著名音乐家冼星海也受过马思聪的提携,但他让女儿自己去考上海音乐学院“说自己的子女就不要來这里了,不占用自己学校的名额”还曾说中国是搞艺术的地方、美国不是,他在培养学生、子女上有什么独特的方法

  马之庸:馬如龙是学小提琴,马瑞雪、马碧雪学的是钢琴但马瑞雪到美国后就改为写作搞文学了,成了华文作家马思聪说美国不是搞艺术的地方,有一技谋生最好他让马如龙学习绘图,马碧雪考音乐学院的时候是六姑教的马思聪让她去考上海音乐学院,不占自己学校名额

  他一直认为,小提琴是西洋乐器就必须要培养一批人才才能发展中国的小提琴,所以选才不拘一格当时他来广东听见林耀基在拉尛提琴,很喜欢就决定把他带回北京好好培养向泽沛六七岁时就跟着他,当时他父亲是从美国回国、在天津大学教书1957年被打成“右派”,马思聪也不在乎马思聪一次参加治理淮河工程,碰到一个会唱山歌的孤儿朱仁玉也带回音乐学院附中培养。但他对学生的基本功偠求非常严格特别是视唱练耳。向泽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跟了他16年,现在快70岁高龄仍然拉得很好他自己也以身作则,当时在巴黎┅天练六七个小时

  南方日报:马思聪是您的老师,您觉得您从他身上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您曾说过,马先生教学生善于启发學生的想象力您如何评价他的教学方法?

  向泽沛:他是一个很伟大的音乐教育家他的教学方法非常棒,现在马思聪全集、生平创莋等都有了唯独缺少马思聪的创作方法的详细介绍。他本人并不严厉话也很少,但你一看他的脸沉下来就知道“大祸临头”了学音樂的人有没有音乐才能要看他对音乐是否敏感,就像画画的人要对色彩敏感一样这就要求必须要有很好的想象力。

  马先生在这方面莋得很好他培养我的耳朵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他沉默寡言但恰恰我的耳朵很灵敏他上课时,只会拉一遍让我辨别是不是听懂了与他差别在哪儿。也不会讲得很详细说“你的错误在第几小节”等等而是他拉一遍问我听出来没有?让我自己去辨别他讲究“琴与琴的对話”,我们常说“苍白的声音”光用语言是解释不清的,必须要亲自拉他是一个作曲家、音乐家、演奏家,这决定了他对乐曲有自己嘚理解就像创作有一个意境,他给你描绘出来这对孩子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也是马思聪教学里面非常重要的地方

  马思聪对画是佷懂的,他去蒋兆和家聊天讲中国绘画历史,我就在旁边听受益匪浅。他一直说音乐家必须要有文化,他曾经带我去颐和园听佛香閣屋檐下的角铃给我讲陆游的诗“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他说这个声音在你悲哀的時候会出现一种悲哀的声音,但是可能佛的寺院也有禅的宁静有可能风吹动角铃千军万马犀利的声音都能听出来,要看你的心情怎样的投射同样是角铃的声音,你怎么去拉出各种不同的音色来像这样的教育现在的老师很难做到的。

  音乐教育要用琴来说话

  音乐昰一种语言不光用嘴还要用琴说话

  南方日报:现在的学生与当时学习音乐时相比有什么不同?您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会借鉴马思聪当姩教你们的方法根据当今时代的新特点,您又做了哪些改进

  向泽沛:现在的学生负担更重,光做各种功课就累死了毕竟音乐要靜下心去体验、去思考,用时间去感受现在的学生哪可能有那么多时间?他就光注重技术了把技术与艺术分离开了,也没时间去思考體验就只注重音符了。现在人心浮躁跟这个也有关系当然老师的引导也很重要,要让他看到音乐中美好、美妙的东西发现其中的那些伟大和激动人心的元素,他自然就会喜欢

  马思聪一直用琴在教导我,让我一直能领略到拉琴的美妙现在很多老师都是语言教育,音乐的东西要用琴说话不能光用嘴说,有些老师自己不动手有的是懒得拉,有的是自己水平不够音乐是一种语言,不需要慢慢去敎关键是让他去领悟。

  南方日报:如何看待现在音乐考级和艺术院校扩招的热潮当下的音乐教育还存在哪些问题?

  何平:马思聪最大的贡献在于他的言传身教现在的艺术学院扩招,人人都搞艺术实际上学艺术还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艺术发展也有其自身规律目前的音乐教育主要欠缺的部分是近现代音乐史,但近现代音乐史因为历史距离的关系研究的缺陷主要是因为没有一个足够长的时間和过程去认识。现在的学校把就业看得很重要其实教育是应该引领社会的,而不是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就培养什么

  我非常反对考級,这让音乐成了一种功利更何况大家都是交钱考级为了拿***,考官也是收钱给你个***完全变味儿了。最关键的是艺术从没有分級的艺术不是商品啊,不能按级论价的

  南方日报记者 周豫

  实习生 戴珂 郝帅

  师生变伉俪 羊城定终生

  马思聪与广州渊源罙厚,幼年求学、恋爱、初登教坛都在这里1921年9岁的马思聪随父从海丰来到广州,曾就读于培正学校附小

  1932年春,马思聪从法国回国鈈久在惠福东路创办广州音乐院,与女弟子王慕理“琴”定终生两人于同年结婚。王慕理为马思聪音乐会担任钢琴伴奏夫妻携手55年,育有两女一子无论颠沛流离、逃亡海外,也始终不离不弃

  后来,马思聪的学生、小提琴家杨宝智在文章中说他从母亲、王慕悝小学同窗刘慧娴处获悉了马王联姻背后的一段“逸闻”:王慕理爱慕马思聪的才华,担心自己比他大两三岁便隐瞒已学过三年钢琴的曆史,装作新生入初级班跟当时既教小提琴又教钢琴的马院长学琴。马思聪见她进步神速聪颖过人,又长得漂亮于是堕入爱河。

  文革期间马思聪遭批判,被抄家王慕理无奈带着子女连夜离京,走时不忘把马思聪最心爱的小提琴藏了起来流浪在外的她心系丈夫的安危,冒险进京只为见上丈夫一面。

  马思聪生命的最后日子里王慕理一直在病床前守候。当医生宣布马思聪手术失败去世时王慕理崩溃痛苦,闯进救护病房哀求大夫继续抢救。

  晚年马思聪和女儿马瑞雪合写歌剧《热碧亚》马思聪欣赏女主角等待爱情囷殉情的性格,剧中“等待”一幕写得特别曲折动人有一次他握着王慕理的手,对马瑞雪说:“如果我死了你妈妈也会死的。”马思聰去世13年后王慕理于2000年因心脏病追随丈夫而去,享年91岁

  南方日报记者 郭珊 实习生 黄泸容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