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例组词和拼音有哪些 音例组词和拼音的定义和例子?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语言的主观性: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互动的另一方面包括受话人受到影响,做出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2.语言能力:人的抽象思维能力与灵活发音的能力有机结合。人的语言能力的生理基础相同。3.心理现实:贮存在人脑的人对客观现实认知的成果,是关于客观现实的各种知识信息。其来源:①感官对客观现实的直接感知,经脑神经综合处理转化为记忆信息;②对语言文字的接收处理。4.颤音:舌尖或小舌连续颤动而发出的音。(是舌尖、小舌这两个柔软的尖状物处在十分放松并有气流的冲击的状态下连续颤动而发出的音。)例如:俄语中的Р(如РУка,手)是舌尖颤音[r]。5.闪音:舌头颤动一次发出的音。例如:英语very中的处于弱读音节的r[?]。6.区别特征:具体语言中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每一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不同的区别特征。例如汉语普通话/ɑ/音位有不圆唇和舌位低两个发音特征;某个音位利用哪些特征和其他音位对立,这由该特征在音位系统中所处的地位而定。例如:英语音位用清/p/浊/b/对立而不同于汉语普通话的用是否送气来区别。7.语言节奏:语言的节奏是狭义的节奏,是语流中某些超音段要素在时间上等距离地、周期性地交替出现。相当于音乐节拍但不如音乐规整严格。包括音节(或韵素)型节奏和音步型节奏。8.成句范畴:语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情态、时、语态等句子功能意义类别。成句范畴有一定的表达形式,例如疑问句语气可以用语调或虚词表达。9.黏着语:只以黏着语素替换作为表示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的语言。例如土耳其语、维吾尔语、芬兰语等。10.概念结构:词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叫做一种语言的概念结构,词义的形成以现实现象为基础,同时也受制于本语言词义的相互关系(概念结构)。不同的语言对现实有不同的切分,也就具有不同的概念结构。11.中心意义:离开上下文后人们最熟悉的意义,它大多同本义一致,有时同本义不一致。中心意义是从多义词在某个时代各义项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分析出的。例如,单独取出“兵”这个词,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兵士”的意义。二、相近概念的辨析1.语言和言语答:(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言语是说出来的话;说出来的一个词。(2)语言与言语的区别:①语言是交际工具,非自由的,组词成句的规则有限;②言语即说话,运用交际工具,是自由的,创造新句无限。(3)语言与言语的关系:①言语是对特定语言的具体运用;例如:他不言语。/ 他的言语和有趣。②语言存在于各种各样的言语之中;③没有言语就无所谓语言。2.音系学和语音学答:(1)音系学,又称音位学(phonemics),是研究语言的语音系统的一门学科,包括对当代语言的语音系统的分析和对历史语音变化的研究两个方面。后者在中国传统称为音韵学。语音学(Phonetics)是对人类语言发音进行的研究,它包括建立一套描述语音的方法和体系,也包括与之相关的理论建构,还可以包括由此带来的应用前景。(2)音系学和语音学的区别:①语音学从自然属性角度研究人类所有语言的语音发音原理和听觉反应。上一页下一页
【精华】语文教案集锦8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2、 通过对桥之美的领悟和熏陶,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方法,并培养自己健康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  朗读法,以读带讲。  美景欣赏法。  观察法。通过图片的差异,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  比较阅读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赏听――自读――赏析――总结  一、 导入:  我们穿衣服,本质是为了温暖,而在保暖的基础上,而注重美观。桥也是一样,本质是为了不趟水过河,为了方便,而在方便之余,却讲究桥的美观。那么桥有多美呢?让我们一同走进画家吴冠中笔下的《桥之美》。  二、 看视频,听配乐朗读  三、 自读  四、 罗列四种赏析法:  1、 简笔画赏析:上这样的课文,要求教师本身要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充分展示简笔画的长处,聊聊几笔,把桥画出来,再让学生阅读相关段落,达到欣赏上的眼看心领的统一。  2、 图片赏析:如果没有简笔画的功夫,可以借助网络上的.相关桥的图片,通过图片的充分展示,阅读相关段落,达到文字与景像的统一。  3、 自我赏析:假若再找不到图片,则让学生自阅课文,找到自己在吴冠中的笔下,找出自己喜欢的桥的文字,点出为什么?相互交流,达到欣赏目的。  4、 重写赏析:让学生听读和自阅课文后,老师展示全文,把课文中描写好的句子取消,让学生关书填空,然后,再翻来看,与课文比较,找到差距。最后,安排一两句仿写,达到“赏”与“写”的结合,接近于写作训练。  五、课堂小结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发现汉字具有偏旁表义的特点。  2、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巩固学过的字词。  3、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  4、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  识字及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  如何创设情景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考考你们的记忆,我们已经掌握了哪些识字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加一加,减一减等识字方法)  今天,我们来看一看谁能从“我的发现”中发现什么新的内容。  2、展示课前板书:钢 铜 铁 钉  ⑴ 谁来当小老师教小朋友们读一读这几个字?  提醒学生把其中的两个生字多读几遍。  ⑵ 问:你们发现这几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对,都有一个金字旁(用红粉笔板书出来)  那么这说明了这几个字都和什么有关呢?(与金属有关)  对了,同样衣字旁表示这些字都与服装、被子等有关,而病字头表示这些字都与病痛有关。  边说边板书:金字旁 与金属有关  衣字旁 与服装、被子等有关  病字头 与病痛有关  ⑶ 出示生字卡片,让生一起来把这些字读一读:  开火车读。  对于生字的读音要特别注意读正确。  后鼻音:钉、疼、痛、疯  “裙”是二声,“袄”读三声。  3、师小结归纳:  汉字的偏旁有表义的构字特点。  4、给生字组词,能组几个就组几个。没组对的师要及时纠正。  二、日积月累  1、完成“我会填”:  ⑴ 抽生把所学过的`数量词复习一遍。  可参考教室内的实物说一说。如:一把椅子、一张桌子、一台电视、一扇门等。  ⑵ 填词练习:  ① 让生先自己独立在书上填写。  ② 小黑板出示:一只( ) 一个( ) 一把( )  一块( ) 一条( ) 一盘( )  抽生回答。老师板书。  ⑶ 巩固练习:你问我答:  同桌互相合作练习,一个问,一个答,把自己想到的数量词说出来,填上恰当的词语搭配。  2、完成“我会读”:  摘苹果,认词语:  ⑴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多又大又红的苹果,想要吗?要想得到这些苹果,必须准确读出苹果后边的词语,能行吗?  ⑵ 师在黑板上贴出“苹果”,每个“苹果”后面都有一个词语。  抽生上台摘苹果,摘一个苹果,就大声地将苹果后边的词语读出来,读正确了,全班跟着读三遍,然后就把苹果拿下去,否则苹果就得重新上树。  ⑶ 全班看着书齐读词语,可采用竖着读、横着读的方式,也可边拍手边读词语。  ⑷ 读词语比赛:  全班分成4个大组,比赛读词语,老师打分。读得正确、流利、声音响亮、吐字清晰、无错字的一组为优胜。  3、读读背背:  ⑴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儿歌《走山路》,这首儿歌是以绕口令的形式出现的,学完以后,我们大家来比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背下来,而且背得又快又好。  ⑵ 让生自由读儿歌。可默读,大声读,想象读。  ⑶ 边读边看边思考:图上画了哪几种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有小猪、小兔和小鹿;它们一起手拉手地走山路)  抽生回答。  ⑷ 全班齐读儿歌。不要求很快的语速。  ⑸ 谁愿意来试着背一背这首儿歌?  抽生背诵。可多抽几个。背完评价。  ⑹ 全班一起背诵,不会背的可看着书读。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掌握重要句子的含义。  2、学习伟人的崇高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3、增强阅读能力。  重难点  1、学习伟人的崇高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2、增强阅读能力。  学 习 过 程  说 明  预习板块  3、 给黑体字注音:  灯盏( )赫赫英名( )滑稽( )倔强( )卷帙( ) 狂妄( )  2、改错别字:一劳勇逸( )切切私语( )兴高彩烈( )等因俸此( )  探究板块  阅读:(1)我国古代天文学家们一直认为,太阳在黄道上每经过一个回归年的运行,都会回到前一年的起点上。但实际情况并不如此,它并没有完全回到原来这个起点上,而是还存在着一段微小的距离。这个差距,天文学上就叫做“岁差”。祖冲之在制订《大明历》时,第一次把岁差的影响引进到历法中去,从而使恒星年和太阳年有了分别,这在我国历法史上是一项划时代的贡献。  (2)四六二年,祖冲之把他制定的新历,连同《上大明历表》,呈送给宋孝武帝刘骏,孝武帝召集有关大臣在朝廷上进行讨论。“时人少解历书,竟无异同之辩”。惟有刘骏的宠臣、太子旅贲中郎将戴法兴持反对意见,他责骂祖冲之的改历为“诬天背经”。当时年仅三十三岁的祖冲之,面对权贵,毫无惧色,他严正的指出:“愿闻显据,以窍理实”,“浮词虚贬,窃非所惧”。为了追求科学真理,他愿意听取确凿的证据来相互讨论,至于空洞的说教和虚构的贬斥,他是丝毫也不惧怕的。祖冲之根据天文实测的结果,针对戴法兴的谬论,逐条进行驳斥。他为此写的《驳议》,成了科学史上的闪耀着唯物主义光辉的重要文献。但是由于种种阻碍,《大明历》直到五一零年才正式颁布,这时已是祖冲之死后的第十年了。  1.根据选文,用简洁的语言给“岁差”下一个定义。  2.说说“愿闻显据,以窃理实”在文中的意思: 。  3.为什么说祖冲之制定的《大明历》是我国历法史上的一项划时代的贡献?  4.祖冲之如何对待别人的反对意见?  5.联系课文,说说伽利略和祖冲之有哪些共同之处?读完文章对你又有哪些启发?  检测板块  下列加点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是( )A.在游戏时他制作了各式各样粗糙的像车、船、风车之类的小玩意儿。B.可是这儿却偏有一个青年学生,倔强到敢于用自己的实际观察来检验他的教授们的.那些教条。C.这种狂妄行为必须加以制裁――为了大学的声名,也为了有益于他的灵魂。D.伽利略的教授们拒绝发给他医生文凭,因此他就离开了比萨大学。  延伸板块  《中国核物理的鼻祖――赵忠尧》(有改动)  100年来,百年名校东南大学为祖国培养了15万多名高层次优秀人才。素有“中国核物理鼻祖”之称的赵忠尧,就是这众多东大学子中的佼佼者。  赵忠尧,1902年6月27日生。1920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现东南大学前身)数理化部。1927年赴美加州理工学院研究生院深造,1930年获得博士学位。赵忠尧进校时是化学专业,但他学习数学、物理同样认真,尤其是物理学得相当好。毕业后东南大学聘请他回来担任助教。任教期间,他工作勤奋踏实,深得物理学界前辈、哈佛大学博士叶企孙的青睐。正是以东南大学的任教为起点,赵忠尧开始了他的物理学教学和研究的生涯。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期间,赵忠尧通过“硬r射线在物理中的吸收系数”这一实验课题,发现了硬r射线通过重物质产生的反常吸收和特殊辐射,这是正负电子对的产生和泯灭过程的最实验根据。之后,他在美国《物理评论》发表了题为《硬r射线的散射》的论文,公布了他关于r射线方面的新发现。两年后他的同学安德逊发现了正电子,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赵忠尧的实验成果证明,他是最早观察到正负电子对产生与泯灭的人。  新中国,赵忠尧几经周折,终于带着30多箱器材回到祖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物理实验室,并使新中国于1955年就有了第一台700千电子伏的质子静电加速器。之后,他又主持研制成功第二台质子静电加速器,能量为250万千伏。通过这两台加速器的研制,赵忠尧发展了我国的真空技术、高电压技术、离子源技术,使我国较早迈入了核物理研究强国的行列,培养了包括杨振宁、李政道等一大批核物理的研究人才,为跻身世界核大国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赵忠尧一生从事核物理学的研究,虽没有获得过应有的荣誉和地位,但他一直孜孜不倦、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从不喜欢张扬、表现自己。尽管毕业后一直未能再回母校东南大学,但他对祖国和世界物理学的卓越贡献无疑是对母亲培养的最大慰藉。1992年,他90高龄时,欣然提笔为母校90周年题辞:“热心教育改革,培育科技人才。”表达了对母校的无限关切之情。1998年5月28日,这位中国核物理的鼻祖辞别人世时,有人这样评价他:在中国物理学史上,他是一座丰碑;在中国物理学史上,他也是一棵明星。  1.“鼻祖”在题目中的意思是什么?  2.赵忠尧在大学学习期间选择专业上与伽利略有什么相似之处?  3.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期间,赵忠尧进行了一项很有意义的实验,这次实验的成果表明了什么?  4.赵忠尧在我国核物理研究方面作出了哪些贡献?他有哪些高贵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反思  《斜塔上的实验》是亨利托马斯、达纳李托马斯二人写的一篇关于伽利略生平的人物传记节选。全文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而是按照“摆动挂灯的启示――孩子和学生时代――比萨斜塔上的实验”的思路展开,描述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自由落体定律的经过和他孩童、学生时代时的情况,表现了他不轻信权威,坚持用实验来检验理论与探索新理论的科学思想和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甘为科学奉献终身的精神。在对课文进行简单的分析感知之后,让学生把文中的两个实验找了出来,对斜塔上的实验也就是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进行重点的分析。从语言方面进行剖析,找出表现主人公的句子,从而分析出主人公的勇于探索、注重实践、有迷信权威、热爱科学的精神品质。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对于伽利略的精神概括的详细具体,但是学生课前预习以及上课时过分依赖参考书,缺乏自己的思考,导致回答问题时思维受到束缚,甚至背离了问题,影响了课堂进度。除此之外,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时间过少。总之,通过《斜塔上的实验》这一课,我又进一步认识到了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我将更加努力,进一步完善教学中的不足。语文教案 篇4  第二课时  一、新闻复习,激趣引读。 电视,以其五彩缤纷的视频、极富渲染力的音响、精彩的制作、丰富的内容吸引着我们,而新闻,又是电视节目中的重头戏,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则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二、朗读积累,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概述各部分主要内容  三、比较阅读,理解提升。  1、找同 分别阅读两则新闻,将两者相同的地方找出来。 文体相同:都属于新闻(借此可以介绍有关新闻的文体知识)。 作者相同: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毛泽东。 目的相同: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 主旨相同: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大背景相同:都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  2、找“不同” 具体时间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写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前夜。 具体写法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 构思特点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勾联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 语言风格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如“百万”“均是”“占领”“控制”“切断”等;《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广博儒雅,语言含蓄,如“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四、新闻朗读,语言品味。  1、新闻朗读: 看谁读得好 活动过程:主持人一名,评委3―5名,(其它同学可模拟电台播音员,按新闻播音的要求,开展朗读比赛。)既很激动又很庄重地来朗读全文,  2、语言品味: 学生进一步品读课文,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①语言的准确、概括。(所谓准确,就是要准确反映事实。) ②语言鲜明、富有感情色彩。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 培养阅读古代神话的兴趣,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2、 了解神话的特点,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3、 掌握“走”、“堙”、“废”、“济”、“溺”等实词在文中的意思。  4、 背诵三篇神话。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要点:读准字音,读通文意。)  一、 导入  由“神话”导入,请大家讲讲你熟悉的神话故事。  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一起学习《古代神话三则》。这节课我们采用说读的形式学习。说读,就是读读说说,说说读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首先,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三则故事,力争做到读得准确、读得流利。  读得流利的标准是:不添字,不漏字,不改字,不读破。  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三则故事。  3、全班齐读。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再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力争做到读懂词义,读懂文意。  2、将全班分成两队组织竞赛。  ①就文章字词方面的问题考考对方,比一比,看哪一队能考住对方,而不被对方考倒。  ②两队先分四人小组轮流讲述三则故事,再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评选故事大王。要求:可以适当想象,尽量忠实原文。 四、作业  1、熟读三则故事。  2、积累文言词语,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要点:1.体会人物形象。 2.比较阅读。)  一、检查旧知  1、齐读课文。  2、检查个别实词和句子的翻译。  二、比较阅读  1、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则故事。体会三则故事不同的情感色彩。  2、三则故事塑造了三个传诵千年的动人形象。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  3、夸父、精卫、女娲三个人物中,令你最感动的人物是谁?说说他(她)令你感动的原因。三、拓展学习  1、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的故事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神话故事,除了这三则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牛郎织女、七仙女下凡……  2、你知道劳动人民为什么创造神话故事吗?  提示: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古人不能解释并掌握自然规律,在自然现象面前,感到恐惧和无力,于是他们通过幻想,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随后又在生产劳动中塑造出英雄人物和神的故事。  3、请大家归纳,这些故事都反映了什么样的主题?  提示:①歌颂劳动创造;②赞美坚忍不拔、自我牺牲的`英雄睛神;③讴歌反抗压迫的精神;④对追求真挚纯洁爱情的赞美。  总之,中国神话富有浓郁的人情味,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四、巩固学习  1、在三则故事中选择一则写一篇400―500字的读后感。  2、背诵三则神话。语文教案 篇6  绽开 舒展 欣然怒放 含笑一现  第 二 课 时  板书设计 14 蜜蜂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自主探索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4、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5、教师引导`小结:这四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形近字,其中有些音同,有些音近,有些音异。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别,进行扩词练习。  6、拓展练习:形近字组词。  二、 读读背背  1、导入:不同的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你只要看到什么花刚刚开放  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我们在《花钟》一课中,了解了鲜花开放的规律,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将要学的一首农谚歌谣就揭示了瓜果蔬菜在十二个月中不同的生长特点,下面就让我们去读一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带有音节的字拼读拼读,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先在组内朗读,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获,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  4、抽小组朗读,全班交流。  5、师生对读,齐读。  6、看谁最先背下来。  7、背诵比赛。  8、拓展延伸:你能说出在十二个月中不同月份开放的花朵吗?你还能说出哪些植物的生长跟时间有关吗?你能试着编一编歌谣吗?  三、读读认认  1、读一读这儿的三行词语,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都是指的人体的器官,这些字都带有“月”字,从而得出结论:带有“月”的字都与人的某些器官有关。  3、这7个字扩词。  4、说出你了解的带有“月”的生字,并组词语。  四、宽带网  1、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其实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请把你课前收集到的这方面的资料跟同学交流交流,并说出你资料的。  2、读课文中列举的例子,读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激励: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勇于探索,练就了一双慧眼,也许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积累,理解“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并学会应用  ②.了解写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  ①.复述课文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②.细细品味景物描写的好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小说在飘逸精巧的叙事中蕴含着一股讴歌抗日军民的激情。  【教学重难点】  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重温革命歌曲,情回战场:  播放《洪湖赤卫队》歌曲,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其实,在那战火纷飞的战争时期,除了红洪湖赤卫队外,还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岁的老人照理应该是养老的年龄,但是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物资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能够手无寸铁,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他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今天,就随着孙犁一起走进《芦花荡》,去感悟这个传奇的故事吧。  二、解题:  1、了解作者,熟知写作背景:  孙犁,现代作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平安县人。1937年投身抗日战争,主要从事革命文化工作。他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是在冀中地区,写的许多小说、通讯、散文,都是反映白洋淀人民英勇艰苦的对敌斗争生活,赞颂他们乐观的主义精神。这些作品如《荷花淀》、《芦花荡》、《嘱咐》等,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建国后,创作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村哥》。作品虽然描写的是战争题材,却很少描写血与火,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没有复杂的战争描写,而是更多的展示战争中人物心灵的美。他的语言口语化,简洁凝练,富于诗情画意,月光似的轻灵,行云似的明快,流水似的清新,体现小说抒情的调子。  2、知识小卡片:  ①.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虚构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②.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刻画人物的方法:肖像、行动、语言、心理描写  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小说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三、解字说词,相互补充: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苇塘(wěi)竹篙(gāo)疟子(yào)寒噤(jìn)仄歪(zè)飒飒(sà)穿梭(suō)泅(qiú)  2、掌握重点词汇。  蹿:向上或向前跳。  仄歪:倾斜、歪斜。  编算:方言。这里是有计划、盘算的意思。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这里是疟疾发作时的症状。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好。  四、速读课文,复述故事:  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文章,以讲故事的方式来概述文章的内容,可以相互补充。  明确:我们的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个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他毫不惧怕敌人的严密监视,乃至过于自信。一次,送两个十几岁的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孩子挂了花,他决定要讨还血债,赤手空拳,引诱正在淀里洗澡的十几个鬼子进入他的圈套,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砸鬼子,为女孩报了仇。  2、用两句话分别概括小说的两个重要的故事情节。  明确: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  一次酣畅淋漓的复仇  五、精读课文,评析人物:  1、用最简练的一句话来概括“老头子”的特点:  〈引导学生筛选有效信息,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  明确: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①.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老头子六十岁了,“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却像青壮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严密封锁下,出没苇塘,成为一名贡献的英勇的交通员。他的爱国热情高涨,“你什么也靠给我”,是他的豪言壮语,为抗战尽心竭力,而且充满自信。他勇敢得出奇,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在敌人眼皮下的出入,竟“像一个没事人”,心情悠闲,这不仅因为他熟悉白洋淀的地理环境,有着高超的“水上能耐”,更是因为他具有英雄的气概,藐视敌人,无所畏惧。老头子能够冲破敌人的封锁,对苇塘里面的队伍坚持斗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②.表现在“过于自信和自尊”上: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  他对苇塘的负责的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通过敌人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样的悠闲自得也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什么事也没有了,让她们安心睡一觉。小女孩洗脸,老头子让她洗,他还是“不怕”,以为“他打不着我们”,不能不说他有点大意,这是过于自信了。大女孩受了伤,流了血,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他是过于自尊了。老头子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他向两个女孩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股掌之间,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敲打鬼子的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讨回了血债,讨回了自尊,这场英雄行为表明他始终是非常自信、自尊的。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③.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  对抗日队伍,他满怀深情,对日寇则满怀仇恨。他对受伤的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可见,老头子是爱得深切热烈,恨得咬牙切齿,血债要用血来还,而且要叫鬼子用十倍的血来偿还。  ④.表现在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上:  他在枯木桩子上系上了一只只锋利的钩子,船头上放了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敌人进入枯木桩子的水区,让钩子把鬼子咬住,叫鬼子动弹不得,束手挨打,张牙舞爪的鬼子在他面前一个个成了被绑的野兽。就这样,他用计谋很轻松地为大菱报了仇。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了解了故事情节,也知道老头子是一位具有传奇性的老英雄的人物。整天自如地穿梭着,他让抗日将士感到快乐,让日本鬼子感到胆寒。他自信,他自尊,他有热情,有热血,有仇恨,他是一只勇敢的鱼鹰!  七、布置作业:  1、模仿文中描写老头子的写法,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突出其性格特征。  2、以《谁不说俺家乡美》为题,以文中景物描写为蓝本,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写写自己家乡的景物。  要求:两个片段任选其一,300字左右。语文教案 篇8  本册教材主体课文编排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第一篇是儿歌,第二篇是比较适中的文章,可以找到一定的重点段、重点句或词语训练,第三篇是比较浅显比较有趣的文章,篇幅较长。  第一单元“亲情”,三篇主体课文和一篇“开卷有益”《奶奶最喜欢的铃儿》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浓浓的“亲情”,读来非常感人,使学生会产生细腻的情感,把目光投向自己的亲人,更加关注自己身旁的人,初步认识到亲情的重要。三篇文章都很有朗读训练点,可以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词句,体会思想感情。教师要设置各种朗读情境,引导学生读进去,并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谈出自己的感受。  《礼物》  1.课前要拓展,想想自己曾经受到的礼物及其意义;课后要延伸,仿写一段儿歌。  2.加强朗读,一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亲人送的礼物的含义,从而初步理解自然、生命、世界、生活的意义(不要做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否则是讲不清楚的)。  3.本课的难点是最后一句,要通过联系上文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讨论,体会其含义。  4.生字:懂(右边笔画较多,书写时要合理安排);套(不要少写一横);润(不要多写一点)。  《平分生命》  1.本课应该精讲(精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体会男孩的勇敢以及他对妹妹的'无私的爱;再结合朗读体会男孩的内心感情变化。  2.采取“质疑--默读--交流--朗读--情感升华”的方式学习这篇课文。  3.词语方面,“相依为命”、“犹豫”、“颤抖”、“震撼”、“郑重其事”几个词语要根据上下文或生活经验去理解。课中要插入“日积月累”中的“读一读,比一比”。  4.生字:惟(与“唯”比较);颤(音、左边笔画)。  《妈妈的葡萄》  1.这篇课文浅显易懂,不需进行讲解分析,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讨论、感悟中体会母亲对孩子伟大、无私的爱。  2.可结合课文最后一段“小狐狸”的话,让学生联系自己,谈谈打算怎样回报妈妈。  3.练习复述课文。  4.启发想象狐狸被猎人追赶时的情景。  5.生字:摘(右边字形);嗓(左右结构,各部分书写时的比例)  《语文天地》  1.“畅所欲言”可以与“开卷有益”结合起来一课时完成。  2.“笔下生花”要提前布置,最好利用双休日让学生做好准备。不必放在作文课中做,双休日完成,回来后找时间检查,反馈、展示、交流。  3.利用本单元“金钥匙”,鼓励学生建立摘抄本。  第二单元“春天的脚步”  《梦已被染绿》  1.以自读为主,适宜独自吟诵。读上几遍,自我陶醉后,让学生谈感受,然后再通过朗读,背诵把这首儿歌融化在心底。  2.最后一句与题目是相互照应的,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总结相互照应,可以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3.如果能够用轻柔的音乐、简笔画或课件创设情境,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4.本单元没有安排习作,可以让学生仿照这样的儿歌形式写几句话。  5.生字:嘱(最后三笔强调)  《理想的翅膀》  1.本文比较容易理解,初读课文后,找一找谁放的是什么样的风筝,引导读出喜欢的感情。  2.结合回答课后第二小题,找到全文“概括句”,然后引导学生学习重点段落,就不难理解题目的意思了。  3.课中要插入“读一读,比一比”的第一小题。  4.重点是默读、朗读和解决课后问题。  5.生字:舞(字形);棒(右下笔画)  《春天的雨点》  1.本课课文很长,也较难理解。一课时可能讲不完,可分在两个课时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  2.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找出描写乌罕娜老师言行的语句,抓住这些语句体会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  3.难点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要引导学生联系上文,通过朗读、讨论、感悟来体会它的含义,懂得“春天的雨点”指的是师生间细腻、真挚的情谊。  4.生字:溜、忍(不要少写一点);蒙(不要少写一横);蓬(上下结构)【语文教案】相关文章:语文的教案02-07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语文环保教案12-16语文教案12-16语文园地教案12-16语文教案:春风教案12-09语文教案:春教案12-09语文教案-《边城》教案09-30语文教案-《林海》教案09-30语文教案-《荷花》 教案09-3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怎么组词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