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季节风大 了解我国不同季节信风带的气候特点点和风力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的力量春末,正是刮风的时候。世界各地气候、自然环境迥异,人们对“风”的认知不同,风的强弱会形成不一样的景色。江南的风可能是温和的,新疆的风可能是猛烈的,但过强、更极端的风甚至还会带来各种自然灾害...什么是风?它从哪里来?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当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往上升。低空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上升的空气因逐渐冷却变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又会加热空气使之上升,这种空气循环往复的流动就产生了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而言之对于我国而言,东南沿海、西北内陆和内蒙古等地是我国常年风力较大的地方。在这些地方,你会看到各式各样由"风"创造的地理景观。常见的风对地理景观,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理景观方面当风吹过地表,在对地面物质进行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的过程,会形成的各种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这两种统称为风成地貌。风蚀地貌风蚀地貌主要是风和沙流对土壤表面物质及基岩进行的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主要有以下这几位,风蚀蘑菇和风蚀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蚀洼地与风蚀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雅丹地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积地貌被风搬运的物质,在某种条件下堆积形成的地貌。多数情况下,风积地貌指的就是沙丘。例如熟知的新月形沙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发现,和风有关的地貌景观多集中在西部干旱地区,且多与沙子、沙丘有关。事实上,沙丘的形成,本身就来源于风沙的运动,是风与沙的天作之合,也是一场风与沙的舞蹈。看到这里,当你有机会走进沙漠时,可千万别说:“哇塞,好多沙子啊!”应该这么说:“哇塞,好大一个风积地貌——新月形沙丘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21年09期我国的沙漠地区,恰恰也是风力最强盛、最稳定的地区。有风才能起沙,要形成壮观的沙丘,就需要常年稳定的强风。这些强风,源源不断地把干旱区风化的砾石等颗粒搬运、分选到沙漠地区,为沙漠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源,也塑造出了千姿百态、婀娜优美的沙丘曲线景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线状沙丘风成湖严格地说,风成湖既不属于单一的风蚀地貌,也不属于单一的风积地貌。而是两者作用叠加共同而成。我国湖泊的形成主要有八种,风力作用便是其中之一。风成湖多形成在干旱地区,因沙漠中沙丘间的洼地低于潜水面,由四周沙丘汇渗流集洼地而形成。这类风成湖泊都是些不流动的死水湖,而且面积小,在冬春季节积水,夏季虽有些降水但是超强的蒸发量还是让它干涸或成为草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丹吉林沙漠风成湖高耸入云的“沙漠珠峰”必鲁图峰沙山,神秘莫测的鸣沙,静谧的湖泊、湿地,构成了巴丹吉林沙漠独特的迷人景观。由于这里蒸发强烈,湖泊积聚大量盐分,受湖中微生物、盐度等因素的影响,湖水变成了浓郁的玫瑰色。从高空看,就像是镶嵌在大地上的“粉色宝石”这类湖泊被称为“玫瑰湖”。很难想象,在了无生机的沙漠深处竟有一个斑斓绚丽的玫瑰湖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丹吉林沙漠深处的红色湖泊当地人称之为“红海子”天气方面除了上文介绍的因风而成的地貌、因风而成的景观之外,还有一些“奇葩”的风。例如...在春季才经常出现的沙尘暴。我们都熟知其的危害,只要它一出现,空气质量肯定会大幅下降。但是它真的就百害而无一利吗?其实沙尘暴也有优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底图自中央气象台第一沙尘暴有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沙尘粒子越微小,在空中飞行的距离就越长。沙尘暴每年把上千万吨的沙尘微粒从中国西北和蒙古国等干旱地区携出洒落到广阔的太平洋,给大洋中的生物带来一场营养丰富的盛宴、带来了海中常常缺乏的铁和磷,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需的重要元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自撒哈拉的沙尘正在飞跃大西洋第二沙尘暴能净化空气,缓解酸雨。这是因为沙尘形成的气溶胶里面钙含量高,降落过程中可以吸收烟尘、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氧化硫等有害物质,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除此以外沙尘中丰富的碱性阳离子能有效地中和酸雨,减少酸雨对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第三沙尘暴间接地促进了华北平原土壤的肥沃。每年中国西北部沙漠、戈壁的风沙漫天漫地洒过来,都要在黄土高原上留下一层薄薄的黄土。在沙尘自西向东的运输过程中,冬季风会加强这一趋势,而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却会减弱这一趋势。夏季风给华北大地、黄土高原带来丰沛的降水,这降水一方面把黄土高原上黄土侵蚀掉并带向下游华北平原,并堆积而成为肥沃的土壤;另一方面也把大量黄土带入了海洋,在海洋里沉积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10期尘卷风,它是由于地面局部增热不均匀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旋转对流运动。与龙卷风相比,虽然就一字之差,但两者的区别可是天壤之别,大家可别被这样小的旋风误导了,尘卷风可以卷起地面沙尘、轻小物体,直径在几米左右,持续时间较短。龙卷风就不一样了,它是强烈雷雨云中发展出来的猛烈旋风,就像是从天上垂直下来的漏斗一样。它的直径可以达到几米至几千米,上连天,下接地,有一种“世界末日”的既视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尘卷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卷风当风在通过峡谷时,由于受到两侧山体阻挡的影响,在峡谷峡管区也会产生风力加大,这样的现象被称为峡管效应。峡管效应对自然面貌有很深的影响,其中最明显的要数新疆的“魔鬼城”了。穿越老风口的峡管大风在下游方向雕刻出了著名的“魔鬼城”,这里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的西北边缘,西北傍加依尔山,南依天山北麓,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区域。每当大风经过这里,都会从四面八方传来不同的呼啸声音,似“魔鬼的怒吼”。我国西部山脉众多,除了“魔鬼城”,在天山南北气流主要交汇通道之一的达坂城,因为峡管风的影响,这里有许多树木都偏向东南。峡管风之强甚至可以刮倒火车,或者使火车出轨的重大事故,十分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峡管效应示意图风的灾害上节提到的龙卷风、沙尘暴都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是生命构成威胁。除此以外还有一些由于强烈大风的力量甚至会形成自然灾害。例如:台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暴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风“助威”下肆虐的森林大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寒潮天气,它从本质上说就是大量冷气流、冷风的快速移动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颜色的逐渐加深的过程来看寒潮的推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千世界,变化万千,风的力量无穷无尽,我们在欣赏由风带来的各种地理景观的同时,也感叹道大自然的魅力。人类只有科学地、绿色地利用这些资源,才能将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资源发挥到最恰当的地方。今年5·12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14年过去了,我们再一次缅怀逝者,也铭记危机时刻的生死救援。我们要记住那场令人悲伤和遗憾的灾难,要从灾难中重新出发,今后更要做好灾难的预防,如果灾害真的来临,也要科学自救,将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风”都考啥?风的形成①高空风与近地面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空风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与等压线有一个30°~45°的夹角;试题如果没特别说明,一般当近地面的风来处理;各类等压线图中凡涉及风向问题,一般通过作图方法解决。②海陆风与季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陆风反映的是海陆之间风向的日变化;季风反映的是海陆之间风向的季节变化,都与海、陆两者的气温差异进而导致气压差异有关。成因都是海陆间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③山谷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天山坡增温快,暖空气膨胀上升,与山顶相同高度的山谷上空,因离地面较远,空气增温较少,谷地上空空气收缩下沉,垂直方向的气流导致山坡与山谷近地面和高空出现气压差,从而在近地面形成由谷底吹向山坡的风即谷风。夜晚山坡降温快,同高度的谷地上空,空气离地面较远,降温较少,山顶空气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冷空气下沉使空气密度加大,顺山坡流入谷底,谷底的空气被迫抬升,并向山顶上空流去,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这种由山坡吹向谷底的风,称为山风。④城市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市由于热岛效应,气温高于郊区,导致近地面城市气压低于郊区,故风由郊区流向城市,形成城市风。城市风一直由郊区流向城市,它的强弱取决于城郊的气温差异大小。⑤信风又称贸易风,是指低空由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赤道低压带的风,包括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⑥台风形成于热带与副热带26℃以上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盛行于夏秋季节,主要发生在太平洋。飓风发生在大西洋,热带风暴发生在印度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⑦狭管风(效应)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狭谷地形时,风速加大。城市狭管效应指城市高层建筑物间距小,导致风力增加。因此建筑布局可加大楼间距或让楼间走廊与城市主导风向偏离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⑧焚风是指当气流经过山脉后,空气沿背风坡下沉,气温升高,湿度减小。焚风往往以阵风形式出现,从山上沿山坡向下吹。可以促进春雪消融,作物早熟,也易引起森林火灾、干旱等自然灾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⑨龙卷风发生在陆地上叫陆龙卷,发生在海洋上叫海龙卷,又叫水龙卷。龙卷风属于气旋系统,中心气压低,接触水面时,水流被吸到龙卷风的中间空洞里,并随着向上的涡流不断向上运移,形成特殊的吸水景观。由于重力作用,液态水不易长时间在空中停留,龙吸水过后,吸到天上的水就会倾斜而下,形成黎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的分布①风的时间分布-日变化和季节变化(1)如亚欧大陆东部和南部的冬、夏季风就属于风向随季节而改变;海陆风、山谷风都随昼夜不断变化,而城市风则不随时间而改变。以上所说的风,都与近地面气温差异有关。(2)地中海气候区在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澳大利亚的西北部在南半球的夏季时,受西北季风影响带来丰沛的降水。以上所说的风,与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性移动有关。②风的空间分布(1)世界主要风带影响范围:低纬信风主要分布在0°~30°;中纬西风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但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冬季可将影响的范围扩展到南北纬30°~40°范围。极地东风主要分布在60°~90°。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我国的冬、夏季风影响范围:“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地区为我国的(夏)季风区。冬季风影响的范围就要大一些,除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外,甚至可以影响到华南地区。热带季风气候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很小,且纬度偏低,夏季风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性移动有关。风向的判断①依据等压线、风频图、风向标(1)风向标:如下左图示意,长竖线叫风杆,代表风向,尖头朝哪风就往哪吹;与长坚线垂直的横线叫风羽,代表风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风频图:上右图示意,表示某一地区风向风速的分布,可分为风向玫瑰图和风速玫瑰图。在风玫瑰图的极坐标系上,每一部分的长度表示该风向出现的频率,最长的部分表示该风向出现的频率最高。(3)风向标图:如右上图所示,一般在气象中运用的比较多。箭头指向的方向表示风的来向,比如图中表示吹东风。(4)等压线图:风向的判断主要通过作图法确定,即先用虚箭头做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然后顺着箭头方向,左偏或右偏30°~45°角。②依据当地的气候类型及所处的风带位置判读(大尺度的空间)例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醒】判读某地风向时,要注意尺度的变化。大尺度的风向与小尺度的风向可能会出现差异。如我国夏季东部地区盛行东南风,但局部地区有山脉的分布,如果对东南季风阻挡,很有可能导致东南季风在此地发生变向。③依据工业区的合理布局判读工业区位于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者两个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④依据风造成的某些地理现象判读(1)沙丘:沙丘迎风坡较缓,背风坡陡(如下左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旗形树冠:风力使迎风面树枝受到损伤,背风树面树枝不断生长,树冠往往指向背风的一侧形成旗形树冠(如上右图)。(3)机场跑道:机场跑道方向一般与当地主要风向平行。(4)大气污染浓度:一般下风向污染浓度比较大。(5)火山灰厚度:顺着盛行风向,距离火山口越近火山灰厚度越大,距离火山口越远火山灰厚度越小。风的运动形式及性质水平方向上,气流有辐合和辐散,如锋面的形成是冷暖气流的辐合,暖气团上升;气旋则是四周气流向中心辐合,垂直气流上升,这是由于水平运动而导致的垂直运动。垂直方向上,气流有上升与下沉,其形成有热力原因,如赤道和极地对应的气压带形成;也有动力原因,如副热带和副极地对应的气压带的形成。热力环流的形成中,是先有垂直运动,后有水平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气流按性质分,有干湿和冷暖之分,水平方向上,盛行西风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由于气温降低,水汽易凝结,故性质为温暖。来自较高纬度的风,气温较低,为冷气流。低纬信风一般是干热的,但如果来自海洋,则是湿热的。风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温差——(冬季)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夏季)温差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带——受风带控制下,风力大(如盛行西风带控制,风力大)风源——靠近冬季风源地的,风力大气压带——受气压带控制下,风力小或无风(如赤道低压带控制,风力小)摩擦力——临海的、海域宽阔的地方,摩擦力小,风力大; ——陆地上的,山地、城市建筑群多,摩擦力大,风力小地形——迎风坡,风力大;背风坡,风力小;——地形平坦,无山地阻挡,风力大;地势崎岖,有山脉阻挡,风力小;——狭管效应:(1)位于峡口(或峡内)(2)峡谷(或海峡)的走向与盛行风风向一致(3)易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增强,风力大风的影响评价①风与气候风带和季风作为大气环流因素影响气候的形成。如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季节性受盛行西风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的“冬雨”;在季风环流的影响下,形成了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离岸风与向岸风对降水的影响较大。如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中就是向岸风形成地形雨,低纬信风从较低纬度的海洋吹向较高纬度的陆地,高温湿润。相应的,离岸风由于从陆地吹向海洋,气流较为干燥。风成地貌在气候干旱的地方表现明显。主要的风蚀地貌有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城堡和雅丹地貌;主要的风积地貌有沙丘、沙垄、黄土高原。风力作用强的地区,相应的流水作用就较弱,但沿海地区除外。②风与洋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对洋流的形成有重要影响。风海流是在盛行风的作用下形成的,如低纬信风作用下形成了南北赤道暖流,北半球盛行西风作用下形成了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南半球在盛行西风作用下形成了西风漂流(寒流);北印度洋由于海域面积小,形成了季风型洋流。另外,离岸风对洋流也有影响,如南美低纬度大陆西部海域,东南信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海水在离岸风的作用下向西北运动,深层海水来补偿,形成上升流。③风与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旗形树的形成与风有关。树木的枝叶只生长在树干的一侧,远看就像一面旗子插在地上。在盛吹定向强风的地方(如高山和海岸边),树木向风面由于受风的袭击而损坏,或者过度蒸发而死亡,因此向风面不长枝条;而背风面因受风的影响较小。旗形树不仅木材质量较差,而旦因枝叶稀疏,光合作用的总面积较小,所以树木的生长也很缓慢。另外,风有利于花粉的传播和扩散,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当风力超过一定限度时(如台风),就会形成风灾,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我国北方初春(3月)的倒春寒,就是受较强冷空气影响,产生农作物冻害。风力较大的地方,往往植被比较矮小。冬季风或寒冷气流对生物往往产生冻害。④风能风能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其优点有:清洁、可再生、储量巨大、分布广泛。缺点有:大规模开发会对自然环境景观造成破坏,发电不稳定,密度低,地区差异大。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方:“三北”(东北、西北和华北)主要是受冬季风影响;东南沿海和附近岛屿主要受海陆风和夏季风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⑤城市规划风对大气污染物既有稀释作用,又有输送扩散作用。对大气有污染企业的布局要考虑当地主导风向或盛行风向。如南亚地区夏季吹西南风,冬季吹东北风,对大气有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与主导风向垂直的远郊,即西北或东南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如,伦敦终年吹西南风,对大气有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即东北方向。当然也可布局在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远郊,即西北或东南方向。试题链接(2018全国卷3)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此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参考答案:D恩克斯堡岛位于南纬70度附近,主要受南半球极地东风带影响,常年盛行东南风,所以红旗常年飘向西北方向。故选D。【图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2013年全国卷Ⅱ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参考答案: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2017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图7示意惠灵顿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参考答案:地处西风带,常年受西风(西北风)控制;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喇叭形的地貌,有利于风的深入。4.(2016·新课标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l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图7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6分)(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6分)(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8分)(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4分)参考答案:(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3分)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3分)(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3分)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3分)(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2分)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2分)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2分)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2分)(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4分)5.(2018年全国二卷)37.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图8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读图8,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8分)(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6分)(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4分)(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4分)参考答案:(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抬升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开,(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解析:湿热气团多产生于低纬水域面积大地区,美国南部墨西哥湾地区纬度低,气温高,水汽充足。气流抬升主要有对流抬升、地形抬升、冷暖气团相遇抬升及气旋抬升,该地为北部南下冷气团与北上暖气团相遇抬升及较低纬度地区对流抬升相结合。水平气流发生偏转主要是地转偏向力作用。(2)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解析:美国中部平原为南北贯通的大平原,地形平坦,对气流的阻挡作用小。有利于南北气流交汇。(3)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解析:根据第一问龙卷风的产生主要是冷暖气团相遇及对流抬升形成的,春季高发,说明冷暖气团交汇频繁,多对流运动。(4)强烈的涡旋,从地面至云端,壮观;历时短,局地性强,不易见到;破坏力大,对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解析:“追风人”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说明龙卷风本身具有很大的拍摄价值;同时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又会对生命财产构成很大的威胁,所以受人们高度关注。6.(2020年全国卷一)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图2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4—6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Ⅱ的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相对居住片区Ⅱ,居住片区Ⅰ的建筑布局宜①建筑密度大 ②建筑密度小③以高层建筑为主 ④以多层建筑为主A.①③ B.①④C. ②③ D. ②④6.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A.春季盛行风B.夏季盛行风C.秋季盛行风D.冬季盛行风参考答案解析:4.B 根据材料,建筑的目标是冬季防风,夏季通风,根据风频玫瑰图,该地冬季吹东北季风,夏季吹西南季风,也就是建筑要挡住东北季风,西南季风可以畅通流进来,那么只有横向错列排布符合要求。5.A 片区1位于东北部,需要可以阻挡冬季风,片区Ⅱ位于西南部,需要能让夏季风吹进来,高大且密集的房屋阻挡风作用更明显,低矮且稀疏的建筑有利于通风,所以片区Ⅱ宜高大且密集,才有利于阻挡冬季风。(在一个居住区域中,建筑高大且密集不太符合实际情况,正常情况下高大的建筑间楼间距会更大,这个问题有待考证)6.D 材料已经明确说明为了冬季防风,夏季通风,出口位于南部和西部,可以避开东北季风,同时有利于夏季风的进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山东卷)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图8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暖锋。(4分)(2)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4分)(3)说明图示区域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6分)参考答案:(1)准确判断冷锋、暖锋位置,并用冷锋、暖锋符号绘制。如下图所示。(2)干线东、西两侧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东侧的湿气团密度小,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3)本区西部分布有南北向高大山地,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地西侧的迎风坡降水后,湿度减小,越过高大山地在背风坡下沉增温;本区中部为面积广大的平原,地势平坦,下垫面性质均一,利于东侧墨西哥湾湿热气团的快速深入,气团性质变化小。(温度相近的两个干湿气团交绥形成干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2021年广东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筏。罗斯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是南极大陆周边冰山输出最强的海区,洋流环境复杂。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罗斯冰架崩离、消融明显。模拟结果表明,若变暖进一步增强,南极地区的降水会更多地以降雨的形式出现。图5示意罗斯海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简述罗斯环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8分)(2)分析从罗斯冰架分离入海后的冰筏漂移的动力机制。(6分)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西风漂流(盛行西风)和陆坡流(极地东风)共同影响;广阔洋面,海陆轮廓的影响;地转偏向力影响。解析:在世界洋流模式形成示意图中有说明影响洋流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三个:盛行风、海陆轮廓、地转偏向力。在罗斯环流附近的盛行风有极地东风(东南风)和盛行西风(西北风),在其作用下,形成陆坡流和西风漂流,陆坡流和西风漂流在流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和陆地轮廓阻挡作用而形成环流。题目要求简述主要影响因素,所以只需简单描述即可。(2)参考答案:冰架区表面辐射冷却剧烈,产生向海气压梯度力;叠加因地形高差引起的空气重力下沉运动,加强风速,将冰筏带向外海;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形成的极地东风(陆坡流),带动冰筏漂移。解析:罗斯冰架位于海湾里,要形成漂浮在海水的冰筏,首先要有动力推动从海湾里出来进入到海洋,再有动力将其推动漂浮到其他海域。从海湾到外海需要水平气流推动,冰架地区气温更低,形成高压中心,中心气流下沉,水平方向气流由冰架地区向外吹,推动冰架流向外海,进入外海后有盛行风及洋流作用,带动冰筏漂浮运动。综合自中国国家地理、匠心地理等。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各地理公众号等,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欢迎大家标注来源转载、文末点击分享、收藏、点赞、在看就是我们更新的动力!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产品。期待同学们每天在已阅文章下方留言“打卡”。

1、北京气候怎么样 了解北京的气候特点和季节变化?网页链接网页链接网页链接网页链接网页链接网页链接2、北京的气候特征北京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天干燥,夏天炎热多雨,秋天清爽,冬天寒冷干燥。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四季的气候特征如下:春季:气温上升快,昼夜温差大,干旱多风。随着太阳高度角的逐渐增大,春季白天时间变长,从地面获得的热量超过支出,所以气温上升很快,月平均气温上升9-6℃,3月平均气温为4.5℃,4月平均气温为13.1℃。白天气温高,夜间辐射降温强,气温低,是昼夜温差最大的季节。一般每日气温4。最高日温差为16.8℃。此外,春季冷空气活动仍然十分频繁。由于气温骤降,“倒春寒”天气容易形成晚霜。大风多,8级以上大风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40%。大风出现时,往往伴有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春季降水少,加重了春旱,故有“十年九月春旱”之称夏季:酷热,降水集中,形成雨热同季。除山区外,平原地区夏季平均气温在24℃以上。虽然最热的月份不是6月,但极端最高气温大多出现在6月。七月进入盛夏,是一年中最热的月份。平均气温接近26℃,高温持续稳定,昼夜温差小。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平原洪涝是北京夏季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此外,山区热对流强烈,导致局部地区雷雨天气,并伴有冰雹,对农业造成一定损失。秋天:天高气爽,乍暖还寒,阳光明媚。入秋后,北方冷空气开始入侵,气温迅速下降。因此,初霜的提前到来时有发生。冬天:寒冷漫长。冬季持续五个月,若平均气温低于0℃为严冬,则持续三个月(12月-2月)。隆冬时节,平原地区平均气温在-4℃以下,山区平均气温在-8℃以下,平原地区极端最低气温为-27.4℃。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2%,经常连续一个多月没有降水(雪)。3、北京天气一年四季怎么样?北 京市的气候为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全年无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区较短。2007年平均降雨量483.9毫米,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个月,7、8月有大雨。北 京市太阳辐射量全年平均为112~136千卡/厘米。两个高值区分别分布在延庆盆地及密云县西北部至怀柔东部一带,年辐射量均在135千卡/厘米以上;低值区位于房山区的霞云岭附近,年辐射量为112千卡/厘米。北京市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2800小时之间。最大值在延庆县和古北口,为2800小时以上,最小值分布在霞云岭,日照为2063小时。夏季正当雨季,日照时数减少,月日照在230小时左右;秋季日照时数虽没有春季多,但比夏季要多,月日照230~245小时;冬季是一年中日照时数最少季节,月日照不足200小时,一般在170~190小时。4、2022年北京的气候如何,气温如何变化?2022年北京全年总降水量492.5毫米。2022年以来(2022年1月1日-5月31日,下同),全市平均总降水量为49.3毫米,比常年同期(1991-2020年平均值,下同,75.4毫米)偏少35%。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其中1月-3月降水量较常年均偏多,分别偏多35%、24%和125%,但4月和5月降水量较常年分别偏少44%和78%。5月以来,本市共出现6次小雨天气过程(去年同期出现11次降雨过程)。气温方面: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但气温起伏变化较大。2022年以来,全市平均气温为6.9℃,与常年同期持平,较去年同期(7.4℃)偏低0.5℃。气温月际变化明显,1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6℃,2月较常年同期偏低1.8℃,3月接近常年同期,4月较常年同期偏高1.1℃,5月接近常年同期,5月21-22日和26-28日出现高温天气过程。北京植物资源北京市已发现的矿种共67种,矿床、矿点产地476处,列入国家储量表的矿种44种,其中:能源矿产2种;黑色金属矿产4种,有色金属、贵金属及分散元素矿产11种;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7种;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5种;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15种。共有产地300处,其中黑色金属产地49处,有色金属产地35处,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产地43处,化工原料非金属产地68处,建材及其他非金属产地75处,煤炭产地30处。
酒店预订携程官方酒店预订,全网低价机票预订携程特价机票景点查询最新旅游景点优惠信息火车高铁最新火车高铁预订,无需抢票旅游攻略携程最新旅游攻略美食小吃美食特产小吃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
收起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技巧】重磅!品高考真题,知答题技巧之十五
1.天气及天气变化的表达要素:
包括温度、湿度、风力和风向、阴晴、气压等。
2.气候的特征描述
(1)气温:整体的高低、季节变化、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极值等;
[答题要点] 高温、寒冷、低温、温和、年较差等。
[答题思路] 
终年高温(寒冷),冬季低温(寒冷),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大(小)等。
一般来说,最低月气温低于0℃描述时一般称作寒冷,0~10℃为低温,10~22℃为温暖,22℃-28℃为高温,高于28℃为炎热。
气温年较差大于15℃可以认为大陆性较强,气温季节变化大;小于10℃表明海洋性显著,气温季节变化小。
(2)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年际变化等(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雨型、冬雨型);[答题要点] 降水多少、季节分配、年际变化
[答题思路] 
终年降水稀少(丰沛),夏季或冬季多雨,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均匀),降水年际变化大(小)等。
一般来说,月降水量低10mm描述时称作稀少,10~50mm为少雨,50~100mm为多雨,大于100mm为丰富
(3)降水和气温的组合情况:雨热(不)同期
(4)气候特征
[答题要点] 高温多雨(少雨),寒冷干燥,温和湿润,雨热同期等。
[答题思路] 终年(夏季)高温多雨(少雨),冬季低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等。
(5)某两地气候特点比较:
①气温(最低月气温,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
②降水(降水量总量大小,季节分配情况及雨季长短)。
(6)大陆性气候的特征:①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②降水少。②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7)海洋性气候特征:①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小,冬暖夏凉。②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小。
(注意事项:在具体气候特征描述时,针对特殊区域还要抓住光照(太阳辐射)、风、云等气候要素。如描述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时,强调“高寒”,具体描述为:终年气温低、降水少、太阳辐射强。如描述南极洲气候特征的三个核心词:严寒、干燥、烈风。)
3、气候的影响因素
(1)影响气温的因素:
①.纬度高低(决定因素)。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②.地形:海拔高度、地势、坡向(阴坡、阳坡)等。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气温不同(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③.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性或海洋性),海洋性强弱影响气温年较差、日较差的大小
④.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⑤.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⑥.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⑦.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答题要点
答题思路
纬度(太阳高度角)
纬度低,气温高
海陆位置
沿海地区,海洋性强,冬季气温高
地形地势
海拔
海拔高,气温低
坡向
阳坡气温高,背风坡气温高
周边地形
如山脉阻挡冷空气
大气环流
气压带、风带
如冬季受高压控制,气温低;受极地东风控制,气温低
季风
如我国北方,离冬季风源地近,受冬季风的影响大,气温低
天气状况
如阴雨天,白天气温低
洋流
暖流增温
其他下垫面性质
如湖泊周围气温差较小
人类活动
如城市气温较高
(2)影响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因素:
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①.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②.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③.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④.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①.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②.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③.地形:高地小于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较差愈小。如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
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地势高,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弱,气温不太低。
④.天气:晴天多的地区气温年较差大于阴雨天多的地区,如新疆比同纬度的沿海地区的年较差大。
⑤.植被: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的年较差比裸地的年较差小。
(3)影响降水的因素:
①大气环流因素——决定降水多少的因素 季风控制区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副高控制区降水稀少,如伏旱天气、热带沙漠气候区、地中海气候的夏干;赤道低压带控制区降水丰沛;西风带降水多,信风带降水少。(要注意风的来向:迎岸风往往多雨;离岸风则少雨)
②天气系统因素——低压中心和低压槽部位降水多,高压中心和高压脊部位降水少;锋面控制降水多,如梅雨、贵阳冬雨、北方夏季暴雨;气旋过境降水多,如西欧冬季、东北和江南春季;反气旋过境降水少,如伏旱;台风过境降水多。
③洋流因素:沿海暖流流经区降水多;沿海寒流流经区降水少。
④海陆位置:一般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⑤地形地势:暖湿气流在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焚风效应)。
答题思路
答题思路
纬度(太阳高度角)
纬度低,气温高
海陆位置
沿海地区,海洋性强,冬季气温高
地形地势
海拔
海拔高,气温低
坡向
阳坡气温高,背风坡气温高
周边地形
如山脉阻挡冷空气
大气环流
气压带、风带
如冬季受高压控制,气温低;受极地东风控制,气温低
季风
如我国北方,离冬季风源地近,受冬季风的影响大,气温低
天气状况
如阴雨天,白天气温低
洋流
暖流增温
其他下垫面性质
如湖泊周围气温差较小
人类活动
如城市气温较高
(4)风力
影响风的因素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风的类型有风带、季风、台风、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湖陆风)等,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关键是分析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答题思路
答题思路
水平气压梯度力
冬季风>夏季风
摩擦力
海陆差异:海洋摩擦力小,海洋上的风力大于陆地
海拔:海拔越高,摩擦力越小,风力越大
地形起伏:山脉走向,地形阻挡,狭管效应
植被:植被越丰富地区,摩擦力越大,风力越小
4、气候类型的判断
判读某地的气候类型需要熟记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记住每种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对应的动植物和土壤类型。
答题思路
答题思路
根据地理位置判断
先判断该地的地理位置,再对照世界气候分布图
依据气候特点判读
先判断半球,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依据气候成因判断
由气候成因推测其气候特点,再判断气候类型
依据自然景观判断
须记住每种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特征
5、影响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
答题思路
答题思路
纬度
地形地势
天气
日照时数
纬度低,昼长变化幅度小,日照时间长。南北两极有极昼极夜现象。
海拔高,日照时间长
晴天,日照时间长
太阳辐射强度
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
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晴天,云层薄,太阳辐射强
地理考试中的一些大题,常常会让一些同学感到头疼:不知道怎么答,或者答不全,总是丢分。
今天就给大家总结了地理大题中常见的答题套路,同学们要记得收藏哦,考试时一定能用得上!
一、抓住问题关键词
Part
同学们在审题时候要特别注意题设之中的关键词,明确答题之要领,比如:
简述:简单扼要叙述,须把握要点;
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
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劣势评价。  
二、判断答题类型,掌握答题思路
Part
主观题一般分成: 特征类、区位类、分析类、意义类、措施类。不同类型的题目,同学们要在掌握答题思路的基础上,用地理专业术语,结合材料内容,组织答案。
一、特征类问题答题思路
地理位置特征
1、绝对位置
包含具体的经纬度、半球位置、纬度带、热量带。
2、相对位置
①海陆位置:地处内陆或沿海;濒临海洋或陆地。
②大洲位置:位于哪个大洲的哪个方位。
③国家位置:有哪些邻国(陆上)或隔海相望的国家。
④与其他地理事物的关系:如交通线、河湖、地形区、山脉等。
地形地势特征
1、地势特征:①平均海拔高低;②地势倾斜方向;③地势高低起伏状况。
2、地形类型及分布:①地形类型的种类(单一或多样);②主要的地形类型;③主要地形的分布情况。
3、区域典型(特殊)地貌:①典型的流水地貌(如喀斯特地貌);②沿海地区的海岸线特征。
气候特征
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进行描述。
1、气温
气温的高低:①年均温;②最冷月均温;③最热月均温;
气温的季节变化:①气温日较差;②气温年较差。
2、降水
从降水量的多少(年降水量)、降水的变率 (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的年际变化)及降水的空间分布等方面描述。
其他气候特征要素还有光照、风及各气候要素的组合特征(水热组合特征、光热组合特征)等。
河流水文特征
1、“两量”
①径流量(大小及变化、是否断流等);
②含沙量(大小及变化等)受植被状况、地形陡缓(以侵蚀还是沉积为主)等影响。
2、“两水”
①水位(高低、变化)与补给类型密切相关;
②水能(蕴藏量的大小)受流量和落差影响。
3、“两期”
①结冰期(有无结冰期、结冰期的长短);
②汛期(出现的时间及长短,凌汛时间等)与气候类型及河流补给类型相关。
河流水系特征
1、流域概况
①流域性质(内流区、外流区);②流域面积大小;③发源地与入海情况。
2、干流状况
①流向;②流程;③落差;④河道曲直、宽窄、深浅;⑤是否有“地上河”等。
3、支流状况
①数量(河网疏密);②分布;③形态(向心状、放射状、扇状、树枝状水系等)。
二、区位分析类问题答题思路
区位分析类问题的设问形式包括:影响区位的因素(包括主导、主要或限制性因素等)、评价区位布局是否合理、区位因素的变化三个方面。
农业区位因素
【常考角度】某一作物(或生物)生存的条件分析。
答题的关键是先分析材料,掌握该作物(或生物)的生活习性,然后据此结合图示逐一分析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即可。
1、自然因素(由气候的水热条件决定能否种植某种作物)
①气候(光、热、水、温、风)
a.光照、昼夜温差影响农作物产量及有机质和糖分的积累。
b.热量影响农作物的熟制、生长时间、上市时间及产量。
c.降水影响农作物的类型。
d.风对一些植株高大且易倒伏的农作物影响较大。
②地形:沿海平原、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盆地、河谷等地的地势平坦,耕作条件好;高大山地、高原等地的地势起伏较大,耕作条件不好。
③水源:丰富的地下水、河湖水、冰雪融水等可提供灌溉水源。光热条件好,但气候较干旱的地区,水源(指天然降水)既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又是主导性因素。
④土壤:土壤肥力状况;土壤透气性和酸碱性。
⑤生物因素:病虫害。
2、社会经济因素(尤其对商品农业影响较大)
①市场:距离市场的远近及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②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等要求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包括河运、海运、公路、铁路、航空等)。
③技术: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灌溉技术、冷藏保鲜技术等(主要影响商品农业,自给农业则一般不考虑)。
④劳动力:数量、素质、种植经验等。一般来说,经济作物的种植对劳动力的需求要大于粮食作物的种植。
⑤国家政策:价格、补贴、资金、技术等。
⑥其他:如耕作经验、饮食习惯等。
工业区位因素
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的区位因素是不同的,燃料、原料对传统工业影响较大,对新兴工业影响较小,市场、交通、政策、环境等是它们共同的区位因素,环境因素在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中考虑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1、传统工业的区位因素
①自然因素:自然资源(矿产、能源、水源、土地)状况、地形条件(如位于平原地区)等。
②社会经济因素:a.经济基础;b.交通条件:水路、铁路、公路、航空运输等;c.距离问题:是否靠近原料产地或燃料产地;d.劳动力:数量、工资水平和素质;e.科学技术:周边是否有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f.市场:是否靠近市场。
③环境因素:一般而言,传统工业排放的污染物较多,所以既要考虑工业污染物排放对区域环境的影响,也要考虑区域环境对污染物的承载力。(主要从风向和水源两个角度考虑: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宜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或者是位于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有水污染的工厂宜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下游。)
2、新兴工业的区位因素
①创新能力:科技是新兴工业的主导因素,受教育科技水平、劳动力素质、创新环境等影响。
②环境质量:新兴工业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需要有优美洁净的环境,多分布在城市上风上水方向,或者在传统工业基础薄弱、环境污染较小的地方。
③交通运输:需要有发达的航空运输和高速公路网。
④消费市场: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
⑤其他:政策扶持、社会协作等。
交通运输区位因素
交通区位因素有“点”“线”之分,交通运输网中的点有港口码头、车站、机场等,交通线有铁路线、公路线等,交通运输网中的“点”和“线”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应作具体分析。
1、港口的区位
①自然条件决定港口的位置
a.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经济位置等。
b.陆域条件:陆地平坦开阔利于储存货物,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c.水域条件:港阔水深,不冻不淤,淡水充足,湾内避风良好(或背风)。
②经济腹地决定港口的兴衰
看经济腹地的范围大小、资源优劣、经济强弱、与腹地交通联系是否便利。
③城市依托促进港口的发展
港口所依托城市的规模、经济发展水平、辐射带动能力等会影响港口的建设和发展。
④其他因素:如政策、科技水平等。
2、铁路线的区位
①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线路的总体走向(宏观选线)。
铁路线的总体走向(通往的地区)由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和城市分布、资源开发条件、路网布局、国防需求等决定。
②自然条件影响线路的区域布局形态(微观选线)。
在总体大方向确定的情况下,铁路线具体从什么地方经过,其选线路径受到地形、地质、气象气候、水文状况、生物分布、生态环保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三、成因(过程)分析类问题答题思路
自然地理类
1、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
由太阳辐射强度、日照时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状况共同决定。
2、影响风力的因素
①根本原因:区域间的温差→水平气压差 ;②大气环流(风带、季风);③地势高低;④地形平坦开阔或崎岖闭塞;⑤垭口或峡谷(狭管效应)。
3、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①纬度;②地形、地势、坡向;③海陆(海陆分布和海陆位置);④洋流(寒暖流);⑤植被状况或地表性质;⑥天气阴晴;⑦天气系统(高低压、冷暖锋、冷暖气团);⑧人类活动(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4、影响降水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纬度位置决定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②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及天气系统影响降水。
③海陆位置:距海远近的不同,使得陆地受海洋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因此降水量也会产生差异。
④下垫面:山坡方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势高低、森林植被、人类活动使下垫面状况不同,影响降水。
5、影响气候的因素
①太阳辐射(纬度):决定气温分布;②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影响降水分布;③下垫面状况(海陆状况、地形地势、洋流等);④人类活动。
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是从宏观尺度影响大的气候格局;下垫面状况会从微观尺度影响气温和降水,进而影响局地气候;人类活动则是通过影响大气成分(如二氧化碳的增加)以及改变下垫面状况,进而影响全球气候或局地气候。
6、干旱缺水(或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总思路:(江河径流量)供给少,需求多。其他原因:人为的浪费和污染。
①降水少:一可从水汽来源分析:地理位置深居内陆,水汽到达少;地形闭塞或海拔高,水汽无法进入或到达。二可从气流升降分析:地处盛行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平坦,抬升作用微弱。
②蒸发大:可从气温和风力等方面分析。
③径流少:可从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分析;还可从下渗、储留空间、储留时间等方面分析。
④需求多:可从人口和城市分布、经济发展状况、农事活动等方面分析。
7、影响径流量的因素
①河流的补给类型(以冰雪融水作为补给的河流一般径流量较小);
②流域的降水情况(看气候类型);
③集水范围(看流域面积、径流长度及支流数量);
④流域的蒸发和下渗状况;
⑤流域内湖泊、沼泽等湿地的分布状况;
⑥流域内植被覆盖状况;
⑦人类活动。
8、影响含沙量的因素
①流域内植被覆盖状况;
②流域降水量和降水强度;
③流域内地势起伏大小(地势高、坡度陡——以侵蚀作用为主,含沙量较大;地势低,地形平坦——以沉积作用为主,含沙量较小);
④流域的土质(疏松或黏实)。
9、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因素
河流的航运价值由河流的通航能力和其流经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共同决定。自然条件决定河流的通航能力。
自然条件:
①径流量的大小(看气候类型和流域面积)影响通航能力;
②径流量的变率(看降水季节分配)影响通航季节稳定性;
③径流长度影响通航里程;
④河流流速的急缓(看地形)影响通航的平稳性;
⑤含沙量(主要看植被状况)影响航道的畅通;
⑥结冰期(看气温)影响通航的时间等。
社会经济条件:
①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
②流域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③流域的资源分布状况;
④是否有运河沟通其他水系以扩大通航范围;
⑤能否实现水陆、河海联运等。
10、沼泽的成因
①有来水:从气候、水文看——降水量丰富,河湖密布或河流泛滥,水源较充足。
②难流走:从地形地势看——地势低平或相对低洼,致使排水不畅。
③难上天:从气温看——当地纬度(或海拔)高,气温低,致使蒸发微弱。
④难入地(下渗):从冻土因素看——地下有永久冻土层,致使地表水难以下渗。
11、冲积扇(或三角洲)的成因
冲积扇和三角洲都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只不过发生沉积的位置不同,沉积物粒径也不同。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形成的堆积地貌,三角洲是河流入海口处形成的堆积地貌;由于流速差异大,三角洲沉积物的粒径要比冲积扇的小得多。
①沉积物:由上游侵蚀作用产生,侵蚀作用又受地表植被状况、土质松黏、地形陡缓等因素影响。
②发生沉积作用:河流在出山口或入海口附近,地势平缓,流速减慢,搬运能力降低,沉积作用增强。
12、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
①大部分位于热带,气温较高;
②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③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降水多。
人文地理及区域整治
1、人口迁移的原因
①主要原因:经济发展(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城市化、交通通信等;
②自然原因:地区间自然环境的差异或自然环境的变化(资源、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等);
③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婚姻家庭、宗教信仰等;
④政治因素:国家政策、战争等。
2、逆城市化产生的原因
①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下降(城市的弊端),而乡村和小城镇环境质量好,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达到了现代人们生活的要求(小城镇的优势);
②高速公路及地铁等现代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和增强(城乡交通便利),电脑及网络等现代通信的出现和普及,家庭办公等新工作方式的产生(居家办公可行性)。
3、工业集聚的原因
①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②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③加强信息交流与协作,促进技术创新;
④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⑤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4、工业分散的原因
①老工业区过度集聚导致了环境污染、争地、争水、争公共设施等问题,产生工业转移和分散的现象。
②跨国公司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或接近市场,或接近原料地,或接近劳动力丰富的地区等,以降低生产成本(如轻小贵的电子元器件厂与电子产品组装厂之间的分散;复杂产品的生产与其各种零部件厂之间的分散,如飞机制造业)。
③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工业的地域联系提供强有力地支持。
5、产业转移的原因
①劳动力因素:劳动力的数量、素质及工资水平等方面的地区差异;
②企业内部交易成本:生产成本、管理成本、职工培训成本、行政成本、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
③市场因素:市场区位的变化,开拓新市场的需要等;
④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如升级转型等);
⑤资源、原材料、地价等的区域差异;
⑥国家政策或生态环境改善的需要等。
资源或环境问题形成原因的分析
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三大类。
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季节变化大,淡水资源有限,陆地面积小,陆地存蓄水能力弱。
②人为原因: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大;人类对水体的污染和浪费现象严重;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
2、水土流失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形起伏大,地表径流速度快,土质疏松;地表植被稀疏;地质条件不稳定(多地震等)。
②人为原因: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过度开垦)、开矿、植被破坏严重、工程建设等。
3、荒漠化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次要):气候干旱少雨;水源缺乏;大风日数多;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
②人为原因(主要):人口激增带来的巨大生存压力;三“过” (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导致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失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绿洲地区);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4、沙尘暴的成因
基本条件:蒸发量大、降水少,气候干旱。
物质条件:地表物质干燥疏松,沙源丰富(物燥、有沙)。
植被状况:地表缺乏植被固着(植被稀疏或被破坏)。
动力条件:扬尘时的上升气流和大风天气多。
5、赤潮产生的原因
①沿海地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或过度海水养殖,造成海水富营养化;②营养丰富的海水及适宜的水温、盐度等环境促使赤潮生物大量繁殖;③水体交换不良的港湾和沿岸海域容易发生赤潮。
6、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
①自然因素:逆温、静风天气;水汽含量高;大量的尘埃和污染物。
②人为因素:重工业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能源消费以煤为主,排放量大;交通工具多样,大量的尾气排放;冬季集中供暖、建筑工地的扬尘等。
四、影响意义类问题答题思路
水循环的影响
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不断塑造地表形态;地球各圈层联系及物质能量的交换等。
我国地势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地形多种多样,有利于开展多种农业经营。
②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的地势,有利于海洋水汽深入,给东部地区带来丰富降水,也使许多大河东流,沟通东西交通,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巨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③广大山区有丰富的森林、草场、矿产、旅游资源。
2、不利影响
①山区广大,使得我国耕地比重小。
②山区广大,地形崎岖,使得交通不便。
③三级阶梯交界处地势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
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气候:产生城市光污染、光化学烟雾;产生城市“热岛效应”“湿岛效应”和“狭管效应”等。
2、影响水文:破坏原有河网系统,容易引发城市内涝;影响城市水蒸发、地表水下渗、径流等;生产、生活排污会污染城市水源。
3、影响土地:城市化发展占用大量耕地;大量垃圾等废弃物的排放污染土地。
4、影响生物:城市化破坏植被和原有生态系统,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产业转移的影响
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产业转移既促进了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又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产业转移对产业迁出地和迁入地带来的影响也各不相同,都有其利与弊。
1、对产业迁入地的影响
有利影响:
①促进资源开发,有利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提高第二产业比重,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③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④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
⑤利于引进资金和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不利影响:
①加速资源的消耗;
②加大生态环境的压力。
2、对产业迁出地的影响
有利影响:
①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腾笼换鸟”);
②降低区域资源消耗;
③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不利影响:
①减少就业机会;
②引起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外流。
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1、过度开垦:水土流失、荒漠化、次生盐碱化、水资源短缺等;
2、过度放牧:草场破坏、荒漠化等。
3、过度采伐:森林减少、水土流失、荒漠化等。
这些不利影响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
五、对策措施类问题答题思路
对策措施类问题在答题时主要考虑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四个方面。
对策措施类的解题思路,最根本的原则是要对“症”(原因)下“药”(措施),根据原因或危害,寻找相应措施。
干旱缺水问题
1、开源
①开发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
②跨流域调水;
③修建水库;
④海水淡化等。
2、节流
①加强用水管理,实行水价调节,增强节水意识;
②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③防止和治理水污染;
④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⑤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等农业灌溉技术。
能源紧张问题
1、开源
①立足国内,加大能源勘探、开发力度,增加能源产量;
②放眼国际,采取多元化战略,开拓更多进口渠道;
③建立战略储备体系;
④建设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缓解东部能源紧缺问题;
⑤稳妥发展核电、利用乙醇汽油等;
⑥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
2、节流
①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
③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资源枯竭问题)
1、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使经济结构多元化;
2、改造传统产业,减少数量,扩大规模;
3、发展科技,为地区企业改造和转型提供技术支持;
4、治理污染,美化环境,营造绿色空间;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等。
保护湿地
1、退田还湖(还沼、还塘),退耕还林(还草);
2、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禁止滥捕滥伐;
3、防止和治理水污染;
4、建立休渔制度,限制网捕,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5、加强宣传,建立健全法规,增强公民保护湿地的意识;
6、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7、利用优美风光发展旅游业。
红壤的治理
1、增施有机肥(治贫);
2、施熟石灰(治酸);
3、掺沙子(治黏)。
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问题
1、改变单一种粮的局面,发展立体农业,充分发挥当地光热资源及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因地制宜,农、林、牧同步发展;
2、对优势资源进行系列开发,延长产业链,提高农民收入;
3、解决农村生活用能,减少薪柴砍伐,封山育林保持水土;
4、植树造林,大力发展经济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END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风带的气候特点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