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蜘蛛抓取(WebSpider)
时间:2023-11-20 13:15
标签:
图片文字说明是什么意思
关于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2、经历分一分、说一说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喜欢大熊猫吗?熊猫馆的饲养员叔叔每天都要给可爱的熊猫宝宝们准备新鲜的竹笋,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今天一共准备了多少个竹笋。(课件出示竹笋) 你能把这12个竹笋平均分给4只可爱的熊猫吗?看看每只熊猫可以得到几个。用你们手中的圆片代替竹笋,用4个圆圈表示盘子,将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动手分一分。 (教师巡视,分好后,前后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如何分的,分的结果如何,击掌结束)抽学生上黑板汇报分的结果。 (小眼睛,看黑板)用课件呈现分的过程 请大家回忆我们的操作过程,结合图说一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根据学生发言,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全班一起说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帮饲养员叔叔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这样的问题,你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方法——除法(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 思考: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是不是平均分的问题? 在数学上,像这样平均分的问题,我们都可以用除法表示 二、新授 老师为你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他叫除号,来,跟他打打招呼:除号,你好 除号的写法,用尺子画一条平直的线,上下两个圆点要对齐 自己在练习本上写两个(注意你的写字姿势)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到底该怎么用除法算式表示呢? (1)要分的竹笋的总数是(12),把12在这个总数写在除号前面 (2)平均分成几份呢?(4份)把4这个份数写在除号后面 (3)每份是几个(3个)把3这个每份数写在等号后面 12÷4=3 (4)回忆过程。(看谁的耳朵最会听) (5)指生说、同桌互相说(抢答,给自己鼓鼓掌) (6)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6)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的就是(拉长声调,提示注意)“把12平均分成4分,每份3个” (7)指生复述、男女生比拼 (8)这个除法算式怎么读呢? 读作:12除以4等于3(齐读3遍、快问快答) (9)数学书第15页练习三第1题(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说的对不对) 三、闯关 1、做一做第1题 (1)谁能说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 (2)课件出示:把15条鱼平均分成5份,每份3个 (3)在这个平均分的过程中,总数是15,份数是5,每份数是3,所以除法算式是15÷5=3 (4)在这道题中,15÷5=3表示把15条鱼,平均分成5分,每份3个,你能在说一件事,也可以用15÷5=3吗? 2、做一做第2题 (1)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分,每份(5)个 动手分一分 指生说在这道题里,总数是几,份数是几,每份数是几,除法算式是什么 (2)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2)个 动手分一分 指生说在这道题里,总数是几,份数是几,每份数是几,除法算式是什么 2、独立完成练习三第2题 3、独立完成练习三第3题 四、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饿哦们认识了除法,知道到了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除法,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作业:回家帮妈妈分水果,并列出除法算式。 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初步会读写除法算式,能规范地书写除号。 (2)能力方面:通过创设情景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听、细心观察的能力,在动手分小棒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 (3)思想方面:创设公平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除号并正确读写除法算式难点:让学生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 三、教法和学法 1、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情境 2、注重直观形象,从抽象到直观 3、重视学生动手动口能力。 4、教学中面向全体,人人参与。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小朋友看过什么动画片? 学生交流看了哪些动画片,说说自己喜欢的人物。 有学生会提到《喜羊羊与灰太狼》,在此,老师引出故事:喜羊羊请客师:喜羊羊今天过生日,他请来了三位好朋友,他为大家准备了12个苹果,在餐桌上他们要平均分这些苹果,每只小羊都分数量相同的苹果。 2、探究新知: ①师板书:12个苹果平均放在个盘子里,每盘放()个。师: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学生说一说平均分。 ②学生独立用学具分一分。汇报结果:说一说是怎么分的? 小结:每盘放3个,并引出一种新的方法——除法。师板书课题:除法 ③学习除号。 师:加减乘法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我们学习除法,它也有自己的符号是除号。指导书写:先画一短横,再在其上下各点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上下对齐。 ④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 师边说边板书:要分的苹果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份是几? (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12÷4=3学生回想是如何列算式的。 ⑤学习读写除法算式。 12÷4=3师解说算式的含义: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学生自己说一说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师板书:18÷3=6 14÷7=2 8÷8=1 学生读一读,并说说其中的一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巩固练习。 ①读写除法算式。 ②分糖葫芦 ③分气球。分别平均分成6份、4份、3份。 4、课堂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P18页,例5,练习四中相关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知道除法运算的含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在沟通图画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之间联系的过程中,发展符号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除法运算的含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难点:理解掌握除法运算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 课件、竹笋图片、盘子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理解图意,明确问题。出示例题 51.这幅图什么意思? 监控: (1)一共有多少个竹笋?从哪儿看出来的? (2)怎么分?从哪儿看出来的?“每4个竹笋放一盘”这句话什么意思? (3)出示问题“能放几盘?”完整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二)活动中,学习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继续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1.学习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继续了解除法的含义。 (1)能放几盘呢?谁来分一分? (2)汇报,展示分的过程。 (3)我们刚才在干什么? (4)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大家分的过程吗?20÷4=5(盘) (5)20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6)为什么这个意思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呢? (7)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监控:他说的是一件什么事?就这个意思还可以怎样表示? 2.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20÷4=5,谁来读读这个算式? (2)谁知道这三个数在除法算式中分别叫什么名字吗? 除号前面的20叫做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结果叫做商。(教师板书) (3)在这个算式中,被除数表示什么?除数和商呢? (4)12÷4=3中,被除数、除数和商又分别表示什么呢?(可以用话说也可以指图说明) (5)谁来说一说,这些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0÷5=2 15÷3=5 18÷2=9 3.讨论,深化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例4和例5,小熊猫和熊猫妈妈分竹笋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用除法计算呀? (四)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基本练习】同学们学得很好,如果我们把例5改成“每5个放一盘,能放几盘?”你们还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学法指导:如果有困难,请你们摆一摆手中的卡片,帮助自己列一个算式,同时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并说出被除数、除数和商各是几? 2.书19页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讨论与总结 ①观察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指导学生用被除数除数等名词来说)②被除数都是12说明什么?③除数越来越小,说明什么? ④商怎样变化,说明什么? ⑤由此你有什么发现?想说点什么? 3. (1)有()个气球,每()个扎成一束,扎成了()束。 (2)有()个气球,平均扎成()束,每束有()个。 讨论: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说说算式的含义。 4.机动题:探究活动——分花 (1)老师在实物投影上放12朵花, (2)全班分成3大组,第一组选人分花,第二组选人根据分花的结果列出算式,第三组选人,口答算式表示的意义。 (3)更换出题、列式和说意义的学生,使参与的学生不重复。 (4)每做对一题得10分,每做错一题扣10分,看哪组得分多。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把一个数每几个为一份,分成几份也用除法计算。) 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 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 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三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6题:写出除法算式。 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对照算式画图。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三维 目标⒈知识与技能: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称,为后面学习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⒉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 重点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 难点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法 学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 准备练习题卡。 主要教学流程 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 ⒈6除以3等于2。(复习除法的读法) ⒉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5。(复习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⒊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⒋9个苹果,每3个一份,分成了3份。(复习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二、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8题。 乘法算式:5×3=15 除法算式:15÷3=5 15÷5=3 要提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三、找朋友: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9题。 一部分的同学拿口诀,一部分的同学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的同学读算式,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诀的同学就说“你的朋友在这里”。也可以交换着玩。 四、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10题。 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五、课堂小结。 教学内容: 课本P13页,例4,练习三第1、2、3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水果图片若干,纸袋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谈话。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做出神秘的样子)今天是小精灵明明的生日。 (2)多媒体显示小精灵及录音:小朋友们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别高兴。我邀请了一些客人。瞧,他们来了!(多媒体显示4位小朋友)。妈妈端来一盘橘子,让我分给4位朋友,我该怎么分呢? 2.讨论分配方案,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用1号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每人同等数量的橘子)。 (2)每人分到几个橘子?为什么要这样分?互相说一说。 教师巡视了解分配情况。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每人分得不一样多。经过讨论、交流,重新均等分配。 ②把全部橘子分完,每人分得同样多。 ③只分了一部分橘子,但每人分到的是同样多的。 (3)学生汇报分配情况,展示分配结果,并说出理由。 (4)教师小结:像这样,每人分到同样多的橘子,你知道数学上把这种分法叫什么吗? 揭示课题──平均分。 3.举例,感知生活中的平均分。 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平均分? 师小结:看来平均分在生活中经常用到。 4.理解“份数”的含义。 (1)这里有一些桃子,看一看是不是平均分的?用手势判断。多媒体依次显示不同分法。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2)比较。(多媒体显示) 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3)如果平均分成3份,你会分吗?试一试。学生在题纸上分一分、画一画,然后相互交流。 (4)学生展示分的结果,并进行评价。教师指导学生以合理、正确、美观为评价标准。 师:其他小朋友也想展示一下你的成果吗?把题纸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5.考考你。 (情境)刚才,大家帮明明平均分好了橘子,明明很感激大家。现在他想把8块糖平均分给4位朋友,应选择哪种分配方法呢?多媒体显示下图: 学生手势选择,并说明理由。 师:第(3)种分法每份都是4块糖,是平均分,为什么不选择这种分法呢?组织学生讨论:你觉得平均分物体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平均分不能只看结果,还要看平均分成几份。 二、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1.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明明的爸爸研究、种植的神奇树结果子啦!(多媒体显示神奇树)。 明明为了感谢大家,特意摘了许多,让我分给大家。想要吗?就在2号袋中。为了使大家都能得到不同的水果,要求: (1)请你把2号袋中的水果平均分给你们组的每一个人。想想怎么分? (2)动手分一分。分完后互相说说你的分配方法。 2.学生操作分配,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分法: (1)按个数一个一个地平均分给4个人。 (2)先两个两个或三个三个地分,多出来的再一个一个或两个两个分,直到分完, (3)用乘法口诀来分。 (4)用除法算一算再分。 3.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些分法。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演示他们的分法。师:你们真棒!想出这么多的分法。这些分法都很好,你最喜欢哪种分法?说说理由。 三、拓展应用 1.巩固加深。 师:这位小朋友愁眉苦脸,他一定遇到了问题。(多媒体出示题目) 每个盘子里放同样多的苹果,应该放几个?请你帮帮我! (1)师:想一想,也可以动手摆一摆,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分的?每盘放几个? (2)如果有4个盘子呢?(多媒体增加盘子数) (3)这12个苹果你还能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几个?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分一分。 (4)全班交流。 2.应用。 (情境)明明的妈妈告诉我们一件事,有5个人要买同一筐橘子(多媒体显示一筐橘子),为此发生了争论。怎样分才能使5个人都满意呢? 小组商量,全班交流解决。学生相互质疑、解疑。 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说些什么? 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6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P18页,例4,练习四中相关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知道除法运算的含义,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在沟通图画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之间联系的过程中,发展符号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除法运算的含义,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难点:理解掌握除法运算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 课件、竹笋图片、盘子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1.出示12个竹笋。 看见什么了?谁看见了,再说说。 2.出示4个盘子。 这幅图什么意思?互相说一说。 指名汇报。(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3.出示:每盘放几个? 引导学生完整地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二)开展活动,认识除法,了解除法的含义。 1.到底每盘应该放几个?谁愿意上来分一分。 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 2.刚才我们干什么了?就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见了?(可以指图,也可以指题目)3.这幅图还有这句话的意思,还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板书:12÷4=3(个)) (1)这个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读一读。 (2)12表示什么意思?4呢? (3)这是除号,“÷”表示什么意思? (4)12÷4什么意思? (5)分得的结果,每份是多少?3在哪儿呢? (6)12÷4=3表示什么意思?(图、文字、动作等具体说说) (三)在图、文字语言、动作语言和数学符号的转化过程中,体验符号化思想。 1.根据题目要求列算式。 看图列除法算式。小结: ①观察得到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题目不一样可是算式却都一样呢? ②你能再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也用这个算式来表示吗? ③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除号前面的数都表示什么?除号后面的数都表示什么?等号后面的数都表示什么吗?监控: 这幅图什么意思?从哪儿知道的?这个意思还可以怎样表示? 在这儿,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板书:20÷5=4,你能用动作或者图画来表示这件事吗?小结:通过前面的研究你有什么体会? (四)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出示P18页做一做。 (1)告诉我们什么了? (2)动手分一分,填写算式。 (3)汇报:说说每道除法算式的含义。 (五)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块。 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教学过程: 一、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 1、6除以3等于2。 63=2 (复习除法的读法) 2、被除数是12,除数是3,商是4。 (复习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3、把20个饺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205=4 (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4、28串葡萄,每4串一份,分成了7份。 284=7 (复习把二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二、完成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第8题。 看图写算式。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练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除法的内在联系自然渗透。 三、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四第9题。 和同桌一起完成,一边平均分一边写算式。 四、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 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抢答,然后思考怎样才能填得又对又快。 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森林里的故事森林宴会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P5053页。)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数的分成及相同加数相加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则是认识除法的重要前提。教材通过森林里的故事森林宴会,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来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学生在有趣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并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初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理解什么是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2、情感与态度:经历平均分的探究过程,体会除法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3、解决问题,数学思考:能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会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建构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教具学具: 课本、课件、实物投影仪,棋子 学习方式: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信息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的大森林可美了。大家想不想到美丽的大森林里看一看啊? 生:想。 师: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呢?哦,原来他们在开丰收庆祝会呢。(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呢? (预设:学生可能会零零散散的说:有12个桃子) 师:能不能把所有的数学信息接着说完? 其他学生又补充: 师:说的真完整,那你知道这些东西是给谁准备的吗? (预设学生会说:桃子是给猴子准备的,萝卜是给兔子准备的,竹笋是给熊猫准备的,松果是给小松鼠准备的。)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 二、整理信息,体验平均分 1、分竹笋,体验不同的分法。 师:大家快看,熊猫哥哥和弟弟正盯着竹笋呢,大家来猜一猜它们在想什么呢? 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谈话,出示课件: 提出问题:熊妈妈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熊妈妈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小熊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2.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 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三、应用,加深理解 四、课堂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10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理解平均分,课本第48~5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能用除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最喜欢那种小动物?今天小动物们要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举行一次有趣的聚会,想知道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来没来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新知: 1.师:好热闹的聚会啊!在刚才的画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表述看到的)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信息。请同学们猜猜看,接下来小动物要干什么?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把学生提出的有关平均分的问题记录在黑板上。) 3.师:现在我们就来帮助小动物们解决这些问题吧!猜猜看这两只大熊猫会怎样分这10个竹笋呢?为什么会这样分?(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情况,当学生提到把竹笋分给每个学生同样多时,教师应及时引导板书:同样多) 4.师:同学们能想出这么多分法,真不简单,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其中的一种分法——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5.师:你能用学具分一分,试一试吗?(教师巡视,指导)6.师:哪位同学能展示一下你是怎样分的?学生可能出现: 生1:我用10根小棒代替10个竹笋,先给大熊猫1个,再给小熊猫一个;然后再拿1个给大熊猫,再拿一个给小熊猫。一直分完,每只熊猫正好分了5个。 生2:先拿2个给大熊猫,再拿2个给小熊猫,然后再拿2个给大熊猫,拿2个给小熊猫,剩下2个一只一个,每只熊猫正好分了5个。 生3:先拿5个给大熊猫,再将剩下的5个分给小熊猫,每只熊猫正好分了5个。 生4:先拿3个给大的熊猫,再拿3个给小的熊猫;剩下的4个每只再分2个,每只熊猫正好分了5个。 7.师:同学们想了这么多方法,有1个1个分的,有2个2个分的,还有3个3个分的,4个4个分的,5个5个分的,都是分完为止。在同学们的分法中,你能发现什么? 生:虽然分法不同,但两只熊猫分到的竹笋都是5个。师: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 8.师:刚才我们帮熊猫解决了问题,瞧,小猴子正着急呢!你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小猴子分一分,看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桃子吗? (学生运用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分法。)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第1题。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板书设计:平均分 教后反思: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兴趣。通过分一分懂得了什么是平均分,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其它小动物分一分他们喜欢的食物。动手操作的乐趣表现在每个孩子的脸上。 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11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回顾、梳理的过程,初步学会和复习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和正确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养成估算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熟练地读写分数,会用分数表示实际操作结果,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难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忆梳理本学期学习的内容 (1)出示教科书第126页主题图,学生看图,说说他们在做什么。 (2)你能像他们一样,回顾一下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吗? (3)小组讨论:四人小组议一议本册书包含哪些知识?在讨论的基础上,将小组的共同意见写在卡片上。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梳理知识。 (4)小组汇报 出示小组汇报要求: ①请全体同学认真倾听每一位小组代表的发言。 ②请各小组记录员边听边用笔将其他小组与你们小组相同的地方勾画出来。 ③勾画完之后,请各小组发言的代表对前面同学的发言只作补充,不作重复汇报。 二、复习乘法与除法 1.复习口算 先以口算比赛的形式完成教科书第126页第1题,补充以下口算题。 80÷8=×5=4×25=65÷8= 指名汇报,并分别说说是怎样算的。 2.复习笔算 (1)问: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独立计算教科书第126页第2题,教师巡视,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 (3)全班交流,指名板演,并结合题目说一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如:304×5= 3.复习估算 (1)学生先谈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应用过估算,是怎样用的? (2)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乘法与除法的第3题,同桌再相互说说自己是怎样估算的。 全班交流,指名说出估算方法,如果学生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是合理的,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如52×9≈,可以用50×9,也可以用52×10进行估算。 三、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1.认识分数 (1)学生先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题。 (2)指名口答填写结果,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通过交流进一步强调平均分。 2.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 (1)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第2题。 (2)全班交流,汇报结果时,结合分数的意义让学生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全课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是怎样进行和复习的?你有什么收获? 五、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2,3,4题【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相关文章: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10-11数学教案《除法初步认识(二)》10-08除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07-18除法的初步认识小学教案10-08《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参考08-25《除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03-28除法的初步认识练习课教案08-08数学教案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一07-18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通用10篇)10-19
最好有图解...
最好有图解
展开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现在市面上流通的人民币上面详细一点来讲,不止有四种文字,可以说有八种,包括汉文,盲文,维吾尔文,壮文,蒙古文,藏文,英文和阿拉伯文,具体看下图标注。一、汉字。汉族作为中国56个民族人数最多的,使用其语言汉字也是理所当然。二、盲文。这个是专门针对盲人设计的,便于识别面值等有关信息。三、少说民族文。代表的民族主要有维吾尔族,壮族,蒙古族,藏族,使用对应文字,体现了我们民族大团结。四、英文。更利于流通世界。五、阿拉伯文。这个作为国际上通用,简单便捷。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
收起
展开全部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货币于1948年12月1日首次发行,至今共发行五套,包括纸币、硬币和塑料钞等。钱我们每天都在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100元人民币上有这4种文字,看看你认识吗?展开全部
蒙、藏、维、壮文四种少数民族文字,内容是“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和面值”。 在第三套人民币中,1962年4月20日公布发行的1960年版枣红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角券,票券左侧花符正中首次出现四种少数民族文字,由上至下分六行排列,依次为蒙、藏、维、壮文,其中藏文、维文各占两行位置,内容也是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和面值,镶嵌在由两个正方形重叠组合的八角图形内,犹如悬挂的红灯笼,很具有民族特点和风格。正是从这张票券起,人民币纸币上采用蒙、藏、维、壮四种少数民族文字相对固定下来。 第三套人民币(1960年版)和第四套人民币(1980年版)都沿用了第二套人民币汉文、蒙文、藏文、维文四种民族文字,并随着我国文字改革和发展,增加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族文字,同时增加了国家颁布推行的汉语拼音文字。 第五套人民币(1999年版)使用的民族文字基本沿用了第四套人民币的文字,其中壮文、维文与第四套人民币不同,这是民族文字改革的结果。 人民币上的民族文字是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权威机构提供并经过专家审定的。
展开全部中国人民银行自1955年3月1日起发行新币(第二套人民币),收回旧币(第一套人民币),公布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共11种,每种券别版面均印有汉、藏、蒙、维吾尔四种文字。展开全部蒙、藏、维、壮文四种少数民族文字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个人、企业类侵权投诉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类别色情低俗
涉嫌违法犯罪
时政信息不实
垃圾广告
低质灌水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说明
做任务开宝箱累计完成0
个任务
10任务
50任务
100任务
200任务
任务列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