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成语均与佛教有关的是关于佛教表述正确的说法是(  )。

A.
A、科技和产业步入近现代,实际上是追求在“极大和极小”上认识世界、改造世界B.
B、想要在“极小”这个尺度上认识、改造世界,就离不开纳米技术C.
C、纳米技术具有变革性D.
D、米技术具有滞后性E.
E、纳米技术具有带动性
1.1918年初,名德国学者发表了震惊世界的名著《西方的没落》。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西方的没落”应指
①大战摧毁了参战的四大帝国②大战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动摇③大战削弱了欧洲的霸主地位④大战使英、法、美、德经济地位下降A.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  正确答案1918年初,名德国学者发表了震惊世界的名著《西方的没落》。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可知,“西方的没落”应指①大战摧毁了参战的四大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②大战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动摇、③大战削弱了欧洲的霸主地位。英法两国逐渐失去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优势、英法的国际地位下降、美德迅速崛起,对英法构成威胁。④大战使英、法、美、德经济地位下降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  暂无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据《尚书禹贡》记载,禹分天下为冀、充等九州,并且“相地宜所有以贡”,规定其它八州经各条水陆通道向王都冀州入贡,夏王朝又以冀州物产加以赏赐。可以认为,贡路是中国商路的早期形态。商贸往来通道涉及疆土内外,这些通道,有用商品特征命名的丝路、茶路、皮货路、药材路等;有用线路地理特征命名的草原路、沙漠路、海洋路等;还有以交通工具命名的骆驼之路、马队之路、船队之路等等。商路上,中央政府与周边民族和域外各国以进贡和回赐为特征的以物易物的朝贡贸易,唐宋明各朝各代的茶马互市,延续古今的盐业专卖政策,大运河河运等长途贩运史实,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商贸历史文化遗产,使中国商路的历史价值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摘编自王如芹《中国商路》材料二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就已在欧亚大陆之间贩运商品,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香精等。到18世纪末,由于新的、大批生活必需品交易使交易规模扩大。大西洋贸易的规模尤为巨大,因为美洲大陆种植园生产了大量烟草和蔗糖、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在欧洲销售。他们还必须输入劳动力,从而导致了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这一时期全球性贸易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东、西欧之间的商品交换。西欧得到了种种原料,尤其是谷物。波兰、匈牙利和俄国等国得到了纺织品、武器、金属制品以及殖民地商品。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与南北美洲或东欧的贸易,其主要原因是欧洲的纺织行业反对从亚洲各国进口棉纺织品,担心为支付外国棉纺织品而造成的金银流失会危及国家安全而提出了反对。第二个原因是,难以找到能在亚洲市场上出售的商品。欧洲直到18世纪末发展起动力机器时才解决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商路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相对于1500年以前世界贸易呈现的新变化,并从国际视角分析其影响。  ---------------------------------【答案解析】(1)特点:商路种类多,区域广;商路形成时间早,并受到政治因素影响;在商路发展过程中朝贡色彩突出;商路发展与文化的交流推广相交织。原因:政治:中国较早形成国家,以及后来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发展,国力雄厚。经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先进发达,于工业技术先进;商品具有独特性和稀缺性。文化:中同文明先进,同时城外文明,物产等对中国有较强的吸引力。(2)新变化:商品范围扩大;贸易路线转移,由地区性贸易发展为全球贸易;呈现出不平衡趋势,以欧洲为中心(大西洋三角贸易突飞猛进);重商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思想兴起;从和平手段为主变为以殖民侵,掠夺为主转变。影响: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国际分工已大规模的完成。南北美洲和东欧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而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并愈益倾全力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国际社会的交流(文化交流、物种交流等)。【分析】【详解】(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规定其它八州经各条水陆通道向王都冀州入贡”得出:商路种类多;根据材料“商贸往来通道涉及疆土内外”得出:区域广;根据所学得出:商路形成时间早;根据材料“贡路是中国商路的早期形态”得出:受到政治因素影响;根据材料“商路上,中央政府与周边民族和域外各国以进贡和回赐为特征的以物易物的朝贡贸易”得出:在商路发展过程中朝贡色彩突出;根据材料“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商贸历史文化遗产”得出:商路发展与文化的交流推广相交织。第二小问“原因”,可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2)第一小问“新变化”,根据材料“使交易规模扩大”得出:商品范围扩大;根据材料“大西洋贸易的规模尤为巨大”“这一时期全球性贸易”并结合所学得出:贸易路线转移,由地区性贸易发展为全球贸易;根据材料“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与南北美洲或东欧的贸易”得出:呈现出不平衡趋势,以欧洲为中心(大西洋三角贸易突飞猛进);根据所学得出:重商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思想兴起;从和平手段为主变为以殖民侵略,掠夺为主转变。第二小问“影响”,从国际视角分析其影响,主要是从世界的整体化和世界市场形成的角度来分析,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即可分析出其影响。3.13岁的他即赞普位。即位后,训练军队,很快平息各地的叛乱,统一各部,定都逻些(今拉萨),建立了吐蕃奴隶制政权。采取许多措施鼓励百姓学习和运用先进生产技术,发展农牧业生产,使吐蕃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迅速呈现中兴之势。材料中的他就是( )
A.怀仁可汗B.尺带珠丹C.松赞干布D.颉利可汗
  ---------------------------------  正确答案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吐蕃的有关知识。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逻些。AD和吐蕃无关,尺带珠丹在松赞干布之后,所以答案为C。  ---------------------------------  暂无4.老子说“圣哲、明王治理天下,功盖天下,又好像自己不曾做过什么;教化惠及万物、惠及百姓,又使百姓感到都是自身努力的结果”。据此可知,此时的道家学派
A.意在推崇对万物的教化B.强调社会变化是辩证的C.期望统治者要无为而治D.要求治国应取诸子之长
  ---------------------------------  正确答案依据材料中“圣哲,明王治理天下……又好像自己不曾做过什么教化……又使百姓感到都是自身努力的结果”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老子认为治理国家,要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自己又不居功自傲,使万事万物各居其所而欣然自得,这说明道家学派期望统治者要无为而治,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是对材料后半部分的误解,排除;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社会变化的辩证性;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道家学派学习其他学派长处的主张。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  暂无5.“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他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他的民主制度”的建立者是A、伯利克里 B、穆罕默德 C、汉谟拉比 D、亚里士多德
  ---------------------------------  正确答案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 人类的形成一、判断题1.在弓箭发明和使用以前,原始人类的食物有限而难咽,其生硬、腥臭和粗糙的程度,远非我们所能想象。2. 古代希腊神话中的大地女神该亚的故事,反映了人类社会早期女人的权力位于男人权力之上的状况。二、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类的说法正确的是①距今三四万年前的晚期智人已经是现代意义上的人类 ②人类学家将人类分为三大人 ③人种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体质、外部形态差异 ④认为人种有高下优劣的观点是反科学的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许多人类学家认为,人类的祖先是约500-10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A.元谋猿人B.蓝田猿人C.腊玛古猿D.南方古猿3.人类早期的社会组织是A.原始人群B.母系氏族C.父系氏族D.氏族部落联盟4.已经是现代意义上人类的是A.早期猿人B.早期智人C.晚期智人D.晚期猿人5.人类学家将人类分为三大人种,中国属于A.黄色人种B.黑色人种C.白色人种D.俾格米人种6.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主要取决于A.母亲和父亲在生活中的地位高低B.妇女和男人在生活中的作用C.妇女和男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力大小D.人们重男轻女的思想开始形成7.目前世界上的主要三大人种有A.黄种人、黑种人和白种人B.黄种人、棕色人种和黑种人C.白种人、黄种人和棕色人种D.棕色人种、白种人和黑种人8.有一处考古发现了一座男女合葬墓,你认为它最早应是在A.人类形成阶段B.母系氏族阶段C.父系氏族阶段D.奴隶社会阶段9.大多人类学家认为,人类起源于A.类人猿B.鸟类C.鱼类D.爬行动物类10.母系氏族的特点有①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②亲戚关系以母系计算 ③妇女在生活中拥有较高的地位 ④生活主要依赖于妇女的采集业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11.我国的八大古姓都有女字,如"姜"、"姬"等,这说明①在人类早期生活中妇女有较高的地位 ②姓氏大约产生于母系氏族阶段 ③由于人口的稀少,妇女的生育功能使其地位相对较高 ④在人类早期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妇女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12.在原始社会,能够说明人类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有①农业的出现 ②火的发明和使用 ③弓箭的发明 ④石器的进步、种类的增多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13.在母系氏族阶段,人类生活主要依赖于A.妇女的采集B.男人的狩猎C.农业的收获D.畜牧业的养殖14.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亲戚关系以母系计算是在A.原始人群B.氏族部落联盟C.母系氏族D.父系氏族15.母系氏族社会开始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大约在距今A.一万年前B.二万年前C.三万年前D.四万年前16.现在公认的人类始祖起源于A.非洲B.亚洲C.欧洲D.大洋洲17.农业出现于A.距今一万年前B.距今十万年前C.距今两万年前D.距今三万年前18.男人天生的体力优势在劳动中显现出来是在A.手工业出现后B.农业出现后C.畜牧业出现后D.商业出现后19.父系氏族与母系氏族的主要差别在于A.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B.计算亲戚的氏系不同C.社会组织形态不同D.使用的生产工具不同20.人类的始祖大约生活于A.500万--100万年前B.600万--200万年前C.800万--400万年前D.400万--60万年前21.古代希腊神话厄瑞斯忒的故事主要反映了A.父系氏族公社里男人的权力超过女人权力的倾向B.父系氏族公社里的生产状况C.早期农业的发展情况D.氏族公社内部的权力之争22.改变原始人类的食物生硬、腥臭的发明是A.石器B.陶器C.弓箭D.火23.下列关于氏族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氏族是母系氏族 ②母系氏族阶段,人们先知道其母亲,后知道其父亲③氏族的发展先后经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阶段 ④氏族的转变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④24.人种的形成主要原因在于A.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B.社会因素的影响C.经济发展程度D.语言发展水平25.原始社会从社会生产力的角度来看处于A.石器时代B.青铜器时代C.铁器时代D.电气时代26.使原始人狩猎能力大为提高的是A.打制石器的出现B.磨制石器的出现C.弓箭的发明D.火的发明和使用27.反映男人的权力开始超过女人权利的希腊神话故事是A.宙斯的故事B.该亚的故事C.雅典娜的故事D.厄瑞斯忒的故事28.农业出现的时间大约距今A.一万年前B.两万年前C.三万年前D.四万年前参考答案一、判断题×√二、选择题1-5 DDBCA 6-10 BACAC 11-15 CDACA 16-20 AABBA 21-25 ADAAA     26-28 CDA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判断题1.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最早的一座金字塔至少在公元前2700年就已存在了。2.佛教教义的核心是:神与人及众生都是平等的,社会上的不同种姓只是由于不同的职业分工形成的,而不是天生如此。二、选择题1.古代埃及文明出现于A.尼罗河流域B.两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恒河流域2.《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哪个国家制定的?A.埃及B.巴比伦C.印度D.中国3.种姓制度存在于古代A.埃及B.印度C.巴比伦D.中国4.《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A.自由人的利益B.地主阶级的利益C.奴隶和平民的利益D.奴隶主的利益5.在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处于第一等级的是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6.埃及形成统一国家的时间是A.约公元前4500年B.约公元前3100年C.约公元前2686年D.约公元前2133年7.巴比伦王国在A.两河流域B.尼罗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密西西比河流域8.《西游记》叙述了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你认为其中的"西天"应该是A.古代埃及B.古代的印度C.古代的巴比伦王国D.古代的罗马帝国9.佛教的创始人是A.耶稣B.穆罕默德C.基督D.乔达摩*悉达多10.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者是A.苏美尔人B.阿摩利人C.雅利安人D.腓尼基人11.下图是哪一地区古文明最著名的遗产A.古印度文明B.古中国文明C.古埃及文明D.古巴比伦文明12.公元前6世纪,佛教出现在A.印度B.埃及C.巴比伦D.希腊13.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是A.《汉谟拉比法典》B."十二铜表法"C.《乌尔纳姆法典》D.《拿破仑法典》14.世界古代史上,发祥于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是①古代埃及 ②古巴比伦 ③古代希腊 ④古代印度 ⑤古代中国 ⑥古代罗马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⑥C.①②④⑤D.②④⑤⑥15.佛教的发源地是在A.古代中国B.古代埃及C.古代印度D.古代巴比伦16.在古代印度,掌有军政大权的贵族属于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17.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是人类最早居住的地方B.创造人类最早的文字C.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D.对世界文明贡献最大18.掌有军政大权的贵族在种姓制度中属于A.第一等级B.第二等级C.第三等级D.第四等级19.《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不包括A.限制高利贷利率B.保护商业贸易C.在同等级的公民中实行同态复仇法D.统一币制20.下列属于世界古代举世闻名的工程有①长城 ②大运河 ③三峡工程 ④金字塔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21.佛教主要分布于A.东亚、东南亚B.西亚C.非洲D.欧洲22.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A.佛教B.印度教C.伊斯兰教D.基督教23.尼罗河孕育了A.古代印度文明B.古代埃及文明C.古代巴比伦文明D.古代希腊文明24.巴比伦古王国建立于A.公元前1894年B.公元前3000年前C.公元前1500年D.公元前2500年25.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A.狮身人面像B.象形文字C.金字塔D.《帕勒摩石碑》26.普通的雅利安人在种姓制度中属于A.第一等级B.第二等级C.第三等级D.第四等级27.佛教产生于A.公元前8世纪B.公元前7世纪C.公元前9世纪D.公元前6世纪28.公元前2000年左右侵入古代印度并征服当地居民的是A.腓尼基人B.斯巴达人C.雅利安人D.苏美尔人29.下列关于金字塔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它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 ②是法老专制统治的象征 ③体现了古代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④是奴隶主残酷奴役人民的见证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30.下列对《汉谟拉比法典》叙述正确的有①分为序言、正文、结语三部分 ②序言主要是宣扬汉谟拉比受命于神 ③正文主要是将当时已形成的阶级关系等用法律条文固定下来 ④维护不平等的等级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1.唐僧不远万里去所谓"西天"取经,是因为"西天"A.是佛教书籍最多的地区B.是佛教教徒最多的地区C.是佛教的发源地D.对佛教实行宽容政策的地区32.在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中掌管宗教祭祀的是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33.佛教传入中国是在A.唐朝B.宋朝C.汉朝D.秦朝参考答案一、判断题√×二、选择题1-5ABBDA 6-10 BABDB 11-15 CAACC 16-20 BCBDC 21-25 AABAC      26-30 CDCCD 31-33 CAC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一、判断题1.雅典正是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创造了希腊文明中的大部分辉煌。对此,伯里克利给予极高评价,认为"雅典是全希腊的学校"。二、选择题1.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A.凯撒B.安东尼C.庞贝D.屋大维2.迦太基灭亡于A.公元前146年B.公元前179年C.公元前150年D.公元前167年3.梭伦改革的主要作用是A.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在伯里克利时代达到极盛B.使雅典的经济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C.使雅典统一了希腊D.使雅典最终打败了罗马帝国4.布匿战争是罗马与商业强国A.迦太基的战争B.犹太国的战争C.西班牙的战争D.英国的战争5.下列对雅典城叙述正确的有①是希腊最著名的城邦 ②经济繁荣、文化灿烂 ③拥有比较健全的民主政治 ④被认为是"全希腊的学校"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6."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大多数人手中......"这段话赞美的是A.伯里克利的统治B.亚历山大的统治C.屋大维的统治D.恺撒的统治7.罗马帝国环绕A.爱琴海B.地中海C.波罗的海D.黑海8.希腊最著名的城邦是A.雅典B.期巴达C.特洛伊D.叙拉古9.布匿战争发生在A.罗马与迦太基之间B.罗马与埃及之间C.迦太基与波斯帝国之间D.亚历山大帝国与阿拉伯之间10.最后统一希腊的是A.马其顿B.雅典C.罗马D.迦太基人11.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叙述正确的有①除十将军以外的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 ②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 ③雅典每个公民都有机会通过抽签的形式成为陪审员 ④仅适用于雅典的男性成年公民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12.伯里克利认为"雅典是全希腊的学校",其理由是A.雅典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政治B.雅典的学校教育水平较高C.雅典的学校力量较为雄厚D.雅典创造了希腊文明中的大部分辉煌13."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他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他的民主制度"的建立者是A.伯里克利B.穆罕默德C.汉谟拉比D.亚里士多德14.雅典民主政治的全盛时期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A.元老院B.公民大会C.陪审法庭D.五百人会议15.罗马为争夺地中海霸权,进行了长期的争霸战争,争霸的对象是A.古代希腊人B.古代埃及人C.迦太基人D.波斯人16.第二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的统帅是A.汉尼拔B.梭伦C.伯里克利D.屋大维17.雅典为后世留下的宝贵政治遗产是A.建筑B.民主政治C.史诗D.科学技术18.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是在A.梭伦时代B.庞贝时代C.庇西特拉图时代D.伯里克利时代19.雅典民主政治所体现的平等和公正等民主原则,适用于A.所有人B.妇女C.男性成年公民D.外邦人20.马其顿在灭亡希腊后,建立了A.亚历山大帝国B.罗马帝国C.奥斯曼土耳其帝国D.东罗马帝国21.雅典的民主政治形成条件是A.雅典的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形成的B.雅典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形成的C.奴隶反对奴隶主的统治过程中形成的D.与罗马的殖民战争中形成的22.希腊城邦衰落的原因是A.各城邦之间的混战B.雅典经济的衰退C.雅典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D.罗马的入侵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二、选择题1-5DAAAD 6-10 ABAAA 11-15 DDABC 16-20ABDCA 21-22 AA  ---------------------------------  暂无6.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声明,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圆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可改行鞠躬礼。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朴感人。这反映了(  )
A. 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B. 知识分子破除封建迷信C. 战争使人们生活水平下降D. 平等思想被日渐接受
  ---------------------------------  正确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声明,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圆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可改行鞠躬礼。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朴感人。这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题干材料中的“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圆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可改行鞠躬礼”都属于社会习俗方面的内容。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  暂无7.旧时拥有军队、自成派系的军人或军人集团割据一方,称为军阀割据,军阀割据以东汉末、唐末、清末以及民国最为严重,20世纪初军阀割据,战乱纷争不断,下列关于军阀割据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军阀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B.皖系军阀以段棋瑞为首,掌握着北京政府C.直系军阀控制着东北一带D.军阀割据纷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
  ---------------------------------  正确答案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江苏、江西、湖北等省);而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盘踞东北。C选项符合题意;军阀割据对外: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A选项不符合题意;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B选项不符合题意;军阀割据纷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  暂无8.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畲《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A. 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B. 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C. 天朝观念已被摒弃D. 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  正确答案本题考查清朝外交观念的变化。根据材料“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可知,清朝的外交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开始接受国际惯例,从思想上开始平等对待其他国家,故B项正确。半殖民地社会是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形成,故A项错误。天朝观念并没有完全被摒弃,用词太绝对,故C项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  暂无9.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中的“红头军”是指
A.清军B.太平军C.义和团D.革命军
  ---------------------------------  正确答案A试题分析:这2113首民歌中的“红头军”指的4102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歌颂的是太平军点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学生还要掌握的内容有:它兴起于广西金田村,领袖是洪秀全,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并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建立起于清朝对峙的政权。太平军痛打洋枪队的地点有青浦、太仓、慈溪;1864年7月清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  暂无10.一百年前, 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_____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多选)A.坚持真理、坚守理想B.践行初心、担当使命C.不怕牺牲、英勇斗争D.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答案ABCD  ---------------------------------解析: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扩展知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列成语均与佛教有关的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