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八大行星太阳系有那么多行星?

天文学家发现,有一颗来自巨蛇座的红矮星正朝太阳系不断靠近,它目前距离地球62光年,大约会在140万年后到达太阳系最外围的奥尔特星云。一般来说,恒星都会有自己稳定的运行轨道,为何这颗红矮星会直奔地球而来?红矮星又名为M型矮星,它们质量一般不超过太阳质量的一半,表面温度也比黄矮星低的多,只有2500℃到5000℃左右,因此它们的释放的光也十分微弱,有时还不及太阳光度的万分之一。但在我们的银河系中,大约有75%的恒星都属于红矮星,比如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比邻星,就是一颗红矮星。正因为红矮星较低的质量和光度,使得它们内部核聚变的速度也会缓和不少,这就让红矮星虽然在发光发热的强度上比不上其他恒星,但它们的寿命却是数一数二的长,正常的红矮星寿命都至少在太阳的两倍以上,也有部分稳定的红矮星能拥有长达上千亿年的寿命。而那颗正在向太阳系奔来的恒星正是一颗红矮星,它漫长寿命使得它并不会在到达太阳系之前就衰老毁灭。这颗恒星被命名为格利泽710,科学家通过欧洲航天局发射的依巴谷高精度探测卫星发现了它,目前它位于巨蛇座附近,人类能看到的光度大约为9.69,格利泽710相比于一般的红矮星来说质量要更大一些,它的质量大约为太阳的60%,体积在太阳的40%-60%左右。格利泽710和太阳系的距离大约为68.3光年,一般来说这个距离是不会对地球和太阳造成什么影响的,但坏就坏在它在不断的朝着太阳系移动,经过盖亚卫星和依巴谷卫星的观测,格利泽710大约会在140万年后抵达太阳系的边缘,等它穿过奥尔特星云后,它和地球的距离就只有1.1光年了。以人类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1.1光年还是一个难以逾越的距离。比如当代最快的人造物体是NASA于1970年发射的Hello-2卫星,它的速度大约为每秒70.22千米,要跨越1.1光年的距离大约需要4000年。但在宇宙的尺度下,1.1光年几乎就是面对面了,并且经过数据修正后,科学家发现这个距离可能会进一步缩短到0.07光年,当它进入太阳系时,人类很可能要面临一场不可避免的大灾难。地球虽然很难真正毁灭,但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却经不住来自宇宙的一点风吹草动。6600万前,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就曾毁灭了地球上包括恐龙在内75%的生物,格利泽710虽然在恒星里的个头小,但和行星相比却是个十足的大块头了。即便它没有撞向太阳或者地球,它带来的摄动影响也会造成难以想象的灾难。当格利泽710进入奥尔特星云时,会有大量的小行星受到它的引力扰动,或是跟随在它的身后朝着太阳系进发,或是脱离自身的轨道肆意流窜,总之它们会一窝蜂的朝着太阳系进发,即便大部分的小行星会被木星的引力吸引,坠落在木星表面,但仍会有不少的漏网之鱼,继续奔向内太阳系。当成千上万个小行星同时朝着内太阳系袭来时,哪怕只有极小一部分砸向了地球,也足以把地球打成筛子,回顾地球过去的历史,一颗小行星就足以灭绝地球绝大部分的生物,那么当几百颗小行星同时袭来时,人类将毫无招架之力。就目前的能力来说,我们最多只能通过碰撞的方式改变小行星的轨道,而且还仅限于质量较小的行星。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办法改变一颗恒星的轨道和同时应对几百个质量不一的小行星。假如到那时人类还存在,只有星际移民才是唯一的出路。
我是藏知仓,点击右上方 “关注” ,获取更多知识干货和实用技巧01引言1、太阳系的定义太阳系是指以太阳为中心的一整个星际系统。它由八大行星,以及数十个天然卫星、小行星、彗星和太阳系外层空间中的恒星、行星和其他天体组成。其中,太阳是整个太阳系最大和最重要的物体,占据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因此,太阳系也经常被称为“太阳家族”。2、行星的定义与分类行星是指绕着恒星运转的天体,具有自己的轨道、质量足以使其形成球状,并且在其周围区域内主导了行星系结构的物体。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于2006年发布的决议,行星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它们必须围绕恒星运行;它们具有足够的质量,以使自身处于等离子体状态;以及它们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天体。根据其轨道位置的不同,行星主要分为四类:岩石行星、气态巨行星、海王星样行星和矮行星。岩石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它们主要由岩石和金属组成;气态巨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具有较大的体积和质量,主要由氢、氦和少量杂质组成;海王星样行星是一类介于冰巨星和矮行星之间的天体,例如冥王星和它的卫星卡戎。3、太阳系发现史太阳系的发现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巴比伦人就开始观测天象并建立记录。在中国,《周髀算经》中也记载了有关天文学的知识。但真正地认识到太阳系的本质和结构,则要等到哥白尼在16世纪提出“地球绕太阳转”的日心说,才开始形成对太阳系的较为准确的认识。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天文学家用各种方法进行太阳系的研究和探测。例如,从20世纪初到60年代末,美国宇航局(NASA)实施了“水手”、“火星探测器”等一系列探测任务,成功地将人类的视野拓宽到了太阳系深处。而直到21世纪,随着新一代探测设备的不断研制和使用,对太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精细化。02太阳系的四大内部行星1、地球、水星、金星和火星基本信息地球、水星、金星和火星四大行星都是太阳系内部的行星。它们与太阳的距离依次递增,其中地球是第三颗行星,而水星则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位于地球之外。金星则是太阳系中最亮的天体之一,因此被称为“晨星”或“暮星”,而火星则因其表面呈红色而被称为“红色星球”。2、行星外表及表面情况地球是唯一被人类称作“家园”的行星。70%以上的表面覆盖着水,并拥有广阔的陆地和孕育着各种各样的生命。这些生命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维持着地球上独特的气候和大气层。相比之下,水星和月球十分相似,表面布满了陨石坑和峡谷。由于没有天然卫星或大气层的保护,水星受到太阳强烈的辐射影响,温度变化异常剧烈,日间可达到摄氏427度,夜间则会骤降至-173度。金星则表现出极度浓厚的二氧化碳大气层,这使得它比地球热上许多,表面温度可高达摄氏460度,因此金星被认为是太阳系中最炎热的行星之一。火星则拥有广阔的撞击坑和形成于亿万年前的山脉。火星北半球的平原区被称为“赤道”或“火星海”,南半球则是陡峭的山地,同时火星还拥有太阳系中最大的火山奥林帕斯山。3、异同点及其形成原因这四颗行星在外部和内部特征上存在着很多差异。首先,它们的质量、密度和大小都各有不同。这些差异主要是由其形成时所处的位置、飞散物质的组成等因素决定的。其次,它们的大气层和地质活动也不相同,这些差异主要受到其距离太阳的远近、太阳辐射以及行星自身物理条件等的影响。事实上,地球是唯一一个拥有液态水的行星,而火星的表面则存在着河流和湖泊,在亿万年前曾经出现了一些液态的水存在痕迹,金星和水星则几乎没有水存在。4、神秘故事这四个行星都有着非常多的神秘故事,其中有些是真实的事件或机遇,也有些只是人类的幻想。比如地球上的白色羽毛传说可能源自于天使失落下来时留下的长羽毛,它代表着善良、纯洁和天国之间的联系。水星上曾发现了自然模仿射电信号的奇怪信号源,并以此为基础推测一些外星文明可能存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金星被认为是太阳系中最像地球的行星之一,但由于其炎热的大气层和未知的原因导致生命的消失,倍受好奇心驱动的科学家们曾设法寻找信号迹象表明金星也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孕育了生命。同样,火星的表面环境与地球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且曾经发现过一些让人好奇的结构物,比如“脸谷”和“火星的女神”等,这些结构物可能只是巧合而已,并没有真正的生命存在。总之,这些神秘故事或许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太空世界中不为人知的奇妙面貌,并进一步激发我们对探索宇宙的热情。03 太阳系的四大外部行星1、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基本信息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是四颗距离太阳最远的气态巨行星。其中,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其质量甚至超过了所有其他八颗行星的总和,可以说它是一颗真正的“巨行星”。土星的大小虽然仅次于木星,但是它的环却因为独特的美丽而闻名遐迩。天王星和海王星则是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被人类观测到的两颗新行星。2、巨大体积与惊人数量的卫星系统这四颗行星拥有着惊人的数量级的卫星系统。至今已知的卫星数目分别是:木星79颗、土星82颗、天王星27颗、海王星14颗。这些卫星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都呈现出各自迥异的性质。就以木星为例,其最大的四颗卫星是伽利略卫星、欧罗巴卫星、卡利斯托卫星和伊奥卫星。伽利略卫星是太阳系中卫星平均直径最大、质量最大的卫星,比其他三颗大不少。它的表面有大规模地理构造和活跃期火山喷发所形成的无数火山口;欧罗巴则因为冰层之下中可能存在着海洋而备受科学家们的关注。土星的几个具有质量的卫星,如提坦、鲁特等,几乎和行星本身一样大。天王星最大的卫星是在20世纪初才被发现的一颗名为天卫二的“后退卫星”,这样的卫星在太阳系内非常罕见。对于海王星的IE卫星,由于它的轨道与其他卫星不同,因此可能来源于某种撞击事件后碎片重新聚合形成。3、最为显著的特点这四颗外部行星最为显著的特点包括其巨大的质量、数量惊人的卫星系统以及多个环系统。其中质量最高的木星已经达到了2.5倍于所有其他行星总质量的巨大数值。土星的壮丽环系由大小不等的冰粒子组成,是太阳系中最独特的自然现象之一。天王星和海王星的环则由微小物质组成,相较于土星的壮阔环来说,它们的环显得薄弱了很多。除此之外,这些外部行星还拥有非常强烈的磁场,并且会受到太阳辐射带来的巨大影响,产生各种令人惊奇的光谱。4、猎奇信息关于这些外部行星,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探究的猎奇信息。比如,木星拥有着类似太阳的大气层,其中最顶层亮眼的条纹是因为气流间的温差造成的;在土星的卫星提坦上发现存在着液态甲烷湖泊及河流,这意味着是否存在生命又有了新的可能性。而天王星及其卫星的轨道方向与其他行星完全不同,被认为是由于一次古老的撞击事件所形成的,并且这个事件可能也引起了天王星自转轴的倾斜;海王星是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由于数字“8”型的轨道,其一年的长度约为165个地球年,也是所有行星中公转周期最慢的一个。综上所述,这些外部行星独特而神秘的特性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它们或许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整个太阳系的运作和演化。04一颗神秘的木星卫星1、欧罗巴卫星基本信息和位置欧罗巴位于木星最外面的四颗伽利略卫星之一。 它是太阳系中第六大天体,直径约为3122公里,比月球稍小,但依旧超过了地球所有其他卫星。欧罗巴以希腊神话中的美女“欧罗巴”命名。2、欧罗巴上的表面和潜在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欧罗巴的表面特征极度古老,覆盖着大量由冰霜、岩石和尘埃混合而成的区域,其中许多区域存在明显的受撞击影响的部位。表面还包括广泛分布的线性形式甚至类似于积木玩具的裂隙,以及陡峭的山脉和火山口。这些特征提示着欧罗巴存在着一个非常独特的地质环境。同时,地球观测和卫星勘测联合实验(SPORE)数据收集还发现,欧罗巴冰层下有液态水存在的证据。 根据模型计算,欧罗巴内部可能存在一个由硫酸盐和镁盐组成的海洋,这个海洋在地球生命形成时期曾经处于一个非常温暖的状态。这使得科学家们认为欧罗巴的冰层下可能容纳着生命。3、基于科幻电影和小说的思考和分析漫长的时光以来,许多科幻小说和电影致力探索欧罗巴的一个可能性——欧罗巴上是否存在外星生命。其中包括电影《欧罗巴报告》,它描述了一支欧盟太空探测队伍发现了欧罗巴上水下的生命体,并面临外星亚文明的恐怖攻击导致全队死亡的故事情节。与此同时,还有很多作家和科学家都进行过超越寻常的创作-extraterrestrial life的设想和无限想象,他们试图通过小说、电视剧等艺术形式用自己的手法为我们解开这些未知谜团,打破人类固有概念对万物的局限性。4、结论总而言之,欧罗巴是一颗神秘的木星卫星,它可能成为未来人类在太空探索中的目标。即使我们还无法证实欧罗巴上是否存在生命,但通过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我们或许可以揭示宇宙的更多秘密和探索到多样性的生命形式。最后再次提醒,任何科学探查都需要遵守伦理准则,并尊重保护目标天体上存在的潜在生命。05 总结1、各行星间的共性和差异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可以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两类,它们在拥有相同基本构成的基础上,还有着各自独特的特征。比如说,所有行星都是由岩石和气体组成的,但内行星更加接近于太阳,密度也更高,表面都比较粗糙。此外,在所有行星中,水星的直径最小;火星被称为“红色星球”,因为它的表面覆盖着土耳其罗石和铁离子等物质,并且存在冰沉积物和海拔超高的火山口;木星则拥有太阳系中最多的卫星,还有具有引力强大的大红斑风暴以及至少67颗卫星组成的璀璨系统。2、生物学探索和研究人类一直希望寻找并验证宇宙存在的生命形式,而太阳系内各个行星表面和生态环境的异构性,给这一问题的探求带来了难度。目前还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证明太阳系中存在生命,但科学家们对太阳系内的一些地点进行了深入的探测和研究,以期发现可能存在生命迹象的信息。比如在金星大气中,发现了微量水和氧气等元素,这提示着金星的表面或某些地下可能存在液态水,同时也有科学家注意到,金星的云层中存在无机物质,这为寻找宇宙化石提供了可能性;又如在木卫二表面,探测到了甲烷等物质的存在,这也被认为是微生物活动的迹象之一。此外,一些彗星和小行星上也发现了具有基本营养功能的有机分子。通过这些探测数据和信息,科学家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太阳系的各项参数,而且为人类日后进一步的宇宙探索与尝试寻找宇宙生命奠定了基础和方向。3、科学家的奉献和努力太空探索必须依赖于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和奉献。他们花费数年时间设计、建造和测试太空探测器和探测仪器,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进行勘测与分析。例如,早期的“火星探索者1号和2号”曾经派遣到了火星上进行探测,它们完成了多项成功的任务,拍摄了丰富的表面照片和数据信息。又如“卡西尼-惠更斯号”探测器分别探访了土星和它的卫星,用其强大的探测仪器极为详细地记录下来,土星环系和土星表面变化等壮观的画面。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精彩、震撼、富有想象力的发现和视觉盛宴,他们在无私奉献的背后,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全力支持和投入。4、留给读者的思考太阳系中、乃至整个宇宙仍然有很多未知之处,它期待着我们的探索和发现。这需要我们拥有敬畏心态、好奇心态,以及勇于创新突破的精神。我们可以思考:如果太阳系中确实存在生命,它是什么样的?在探测和揭示更多的宇宙谜团时,我们应该如何平衡科技进步、经济考虑、道德伦理等多方面的问题?我们又应该怎么确保人类科学的探索行为不会对宇宙造成伤害?相信随着技术和实证方法的不断进步与完善,未来的科研工作者将会迸发更多灵感和创新精神,以期让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和探究这个不尽宏大的宇宙。关于作者:我是藏知仓,专注于知识分享,志在为大家提供卓越体验。关注我,共同进步与成长!
本文参加百家号 #科学了不起# 系列征文赛。寻找系外宜居星球一直是我们的目标,然而在现阶段,我们有能力探测到几亿光年以外的恒星系,却无法探测到几光年以外的行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探测到了很多恒星,但探测到的行星数量却少得可怜。观测系外行星的方法目前,我们观测宇宙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电磁力,说白了就是系外星球发出的光子,被人眼或者是机器捕捉到,然后我们才能判断该星球的存在。地球上的望远镜以及哈勃空间望远镜都是基于这样的原理检测外星球的。但是,能够被检测到的星球都是自身会发光的星球,也就是恒星,而行星由于不发光,虽然会反射光,但反射的光较弱,导致它的光子很难传到地球上,所以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到它。虽然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到它,但我们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观测到系外行星,比如:凌日法。我们知道,在太阳系中,太阳系的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动,站在地球上观测这些行星,就会发现每隔一段时间,行星就会走到恒星的位置,此时就是凌日现象。当行星凌日时,会导致恒星散发的光子有一部分被遮挡,因此传输到地球上的光子减少,人类可以持续地观测系外恒星的亮度变化,判断该星球是否被行星遮挡过。而且,不同尺寸的星球,在凌日时对恒星遮挡的程度不同,而这也有助于我们判断该星系中行星的数量,以及行星的体积等。除了凌日法之外,科学家们还用了其他方法间接探测系外行星,但由于设备的精细度,以及宇宙之间星球的距离实在是太远,以至于我们无法观测到更多的系外星球。所以我们观测到的行星数量远远低于恒星数量。行星数量多吗?在宇宙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理叫做:地球并不特殊。不仅地球上的元素、物质不特殊,就连地球的形成方式也不特殊。地球形成于大约45亿年前,在当时的太阳系周围,有一个直径为2光年的星云物质。星云物质通常是被视为恒星的摇篮。果不其然,没过多久这些星云物质在引力坍塌下不断汇聚成了一个星球,这就是太阳。太阳的质量很大,几乎吸收了当时所有的星云物质,使得它的重量达到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9.96%;而形成太阳之外的边角碎料则形成了其他星球,比如:地球、木星、火星等。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系有成千上万颗,不过也有一些恒星系并不只是拥有一个恒星,而是双星或者三星系,比如《三体》中的三体星人就是三星系。虽然像太阳这样的单星系占比不高,不过在银河系中,无论是双星系还是三星系,形成过程都和太阳系类似,都是由星云物质引力坍塌之下形成,而在形成过程中,也会有一些边角碎料形成行星。之所以是行星而没有形成恒星,是因为想要成为恒星是有门槛的,质量最少相当于太阳质量的8%,否则无法引发自身核聚变。因此,不是所有的星球都会形成恒星,在恒星系中,还有很多行星的存在,只是因为它们不发光,我们很难探测到它们的存在。总结在数学中有一个词语叫做幸存者偏差,意思是说如果我们只关注经过筛选后的数据,而没有关注筛选的过程,那么我们将会得到错误的结果。比如:在探测宇宙时,由于恒星发光,更容易被人类的探测器探测到,所以我们发现的恒星数量要多许多。但行星的探测比较麻烦,而且对仪器的精密度要求非常高,以至于我们探测到的行星数量有限。但从星球的形成方式来看,从理论上讲,行星的数量要远远多于恒星的数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有八大行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