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活在高原的人到平原有什么反应有些人喜欢高原气候?

1.为什么亚洲季风气候最显著?原因:主要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特别显著所致。表现:东亚: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雨热同期;南亚:夏季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有明显的干湿季。2.为什么亚洲有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其他洲没有?仅亚洲有热带季风气候的原因:南亚地区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吹东北季风,夏季时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东南信风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南季风,风从印度洋吹往南亚地区,带来降水。而其他大洲的该纬度地区,均处于信风带的上风向地区,海陆面积较小,故不能形成热带季风。仅亚洲有温带季风气候的原因:亚洲处于最大的大洲和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夏季风影响的范围能延伸到较高纬度,而其它大洲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夏季风影响的范围较小。故只有亚洲有温带季风气候。3.世界各地的季风气候风向如何变化?北半球的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吹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南半球的季风气候:夏季吹偏北风,冬季吹偏南风。4.塔尔沙漠的成因?塔尔沙漠的形成与夏季风有关:(1)塔尔沙漠在夏季形成热低压,但高空上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盛行,形成高低压叠置,使得低压气流不能进一步上升,而成云致雨。(2)西南气流自阿拉伯和非洲吹来,较干燥。5.撒哈拉沙漠横贯非洲东西,一直延伸到海边的原因?常年受到副高和信风带的影响,以及热带大陆气团的影响。西侧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减温减湿,东侧为红海,但因水体较小,因此气候较干燥,降水稀少。6.撒哈拉沙漠的成因?(1)大西洋沿岸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由北往南影响沿岸,大气稳定。(2)地中海受相对气压影响,冬季为相对低压,气压在此辐合,热带大陆性气团影响地中海,夏季地中海为相对高压,下沉气流强盛,使地中海沿岸气流下沉,加深撒哈拉沙漠气候的干燥。(3)红海为狭窄水体,东北为阿拉伯沙漠区,东北信风吹来干燥气流,处于副热带海区,高温高盐,大气稳定。(4)南部的副高可达18oN。7.纳米布沙漠的成因?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和东南信风的影响,空气干燥;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的影响,减温减湿。8.阿塔卡马沙漠的成因和向北延伸到赤道的原因?因寒流经过沿岸,使近地面成为冷源,因此在近海面出现了大气逆温现象,导致大气不能够不断地上升,形成热带沿海多雾性荒漠区。9.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成因?本区域身居内陆,既受不到大陆东岸季风环流中夏季风的影响,又无法受到大陆西岸三圈环流中西风的影响,故降水稀少,形成了温带内陆荒漠区。10.纳米布沙漠没有延伸到东海岸的原因?(1)受南非高原地形的阻挡,干热气流不可以影响到东海岸。(2)东岸地区沿岸有暖流经过,带来充沛的水汽。11.红海两岸成为热带沙漠气候的原因?两岸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到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的控制,蒸发旺盛,炎热干旱。且红海的水面狭窄,不能给两岸地区带来降水。12.加利福尼亚沙漠的成因?受副高的影响以及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13.澳大利亚中西部成为沙漠气候的原因?受副高、信风带以及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14.刚果盆地雨林气候的成因和没有延伸到东海岸的原因?处于南北纬10o之间,常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1)东部为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来自几内亚湾的气流,印度洋的东南信风在沿海有降水,但难以进入东非高原。(2)西南气流本较浅薄,进入东非高原就更薄,故降水少,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3)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北夏南冬时处于18oN,北冬南夏时向南移,经过东非高原的时间短,降水量少。15.亚马逊平原形成世界最大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成因?亚马孙平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平,又位于南美洲北部的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压和信风的控制,空气对流旺盛。它的北、西、南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沿海又有暖流经过,从东北、东南方向海上来的湿热气流汇集内陆,并受西部山地抬升作用,终年降水丰沛。因此,亚马孙平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16.马达加斯加东西两岸气候差异的成因?马达加斯加岛东岸处于东南信风带的迎风坡,且有马达加斯加暖流经过,故降雨较多。而西岸则处于背风坡的位置,且吹的风主离岸风,故降水较少。17.澳大利亚东北部雨林气候的成因?夏季时,受到赤道低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冬季时,东北部受到东南信风的影响,风从海洋吹来,水汽较充足,且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加大了其水汽的含量,故澳大利亚东部部为热带雨林气候。18.巴西高原东南部雨林气候的成因?常年受巴西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地形雨丰富;纬度低,气温高。19.与同纬度的印度半岛相比,为什么阿拉伯半岛多沙漠,而印度半岛是热带季风气候?阿拉伯半岛三面被陆地所包围,常年受到东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风从陆地吹到阿拉伯半岛,水汽含量少。印度半岛三面为海洋,夏季时,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南风,风从北印度洋吹向印度半岛,带来充沛的降水,形成雨季;冬季时,气压带风带南移,使印度半岛受东北信风带的影响盛行东北季风,且此时亚洲大陆形成冷高压,气流向四周辐散,影响印度半岛,使其降水少,形成干季。20.东部非洲赤道地区不是热带雨林气候而是热带草原气候的原因?非洲东部为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沿岸的暖湿水汽难以进入东非高原,使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21.非洲几内亚湾北部成为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受到几内亚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22.地中海气候在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广,而在其他洲分布面积狭小的原因?地中海沿岸地区刚好处在开口向西的地中海沿岸,冬季受西风带影响的时候,水汽能进入地中海并影响沿岸地区。而其它地区则受地形的影响,面积较狭小的。23.日本气温南北差异大,降水西北—东南差异大的原因?(1)日本地形狭长,地形复杂,南北所处纬度不同,故南北气温差异大。(2)降水西北—东南差异大的原因是:日本的季风性气候具有海洋性。日本地形复杂,以丘陵山地为主,山脉走向与列岛排列方向一致,均为南北延伸。夏季时,东南部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位置,降水较多,西北部位于背风一侧,降水较少;冬季时,西北部位于冬季西北季风的迎风坡,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后,水汽含量增大,使西北地区冬季的降雪较多,而东南部处于背风一侧,降水少。但总的来说,日本降水西北较东南少。24.朝鲜半岛南北气候差异大的原因?朝鲜半岛南北所跨纬度较大,南部纬度较低,且沿岸受日本暖流的影响,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离海较远且纬度较高,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大,故冬季气温较低,属温带季风气候。25.爪哇岛冬夏季风向的差异和原因?夏季受东南信风的影响,吹东南季风,冬季东北信风过赤道后偏转成西北季风,影响爪哇岛。成因: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以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26.温带大陆性气候在欧亚大陆分布最广的原因?亚欧大陆东西所跨过的经度范围最广,地形较复杂,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水汽较难进入大陆内部,降水较少,且亚欧大陆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故亚欧大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27.蒙古和哈萨克形成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原因?表现?蒙古和哈萨克地处亚欧大陆内陆,海洋的水汽难以到达,全年降水量少,集中于夏季。冬季离亚洲高压寒冷中心较近,气温较低,夏季气温较高,故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28.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延伸到东海岸的原因?地形:北美洲的基本地形由三部分组成:西部的高山,中部为平原,东部为低矮的高原和山地。该地常年受大陆气团的影响,气候干燥。受地形的影响,冬季寒冷中心气流可影响到北美洲北部东海岸地区,且沿岸有拉布拉多寒流的经过,减温减湿,使其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时,因北美所处大陆面积及大西洋的面积较亚欧大陆和太平洋小,故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也较小,夏季风的势力较亚洲弱,不能到达北美洲的东北部地区,使其夏季降水较少,故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此,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延伸到东海岸的原因。29.伊朗沿海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原因?冬季时受到亚洲高压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寒冷干燥;夏季时,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但受到阿拉伯半岛的影响,季风所经海区面积狭小,不能给沿海地区带来降水,故形成了全年温差较大,降水量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30.伊比利亚半岛内部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原因?伊比利亚半岛内部为梅塞塔高原,北部、南部为山地,地形闭塞,为盆地状高原地形。冬季因地势高,使高原内部成为相对高压,从大西洋吹来的暖湿气流不能进入高原,故降水较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31.沿北纬60度从北欧——东西伯利亚气温变化的原因?沿北纬60度从北欧到东西伯利亚气温变化的特点是:越往东西伯利亚,气温的年较差越大。原因:北欧地区地形较平坦,地处西风带,且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年温差较小;往东西伯利亚方向,经过的地形区有东欧平原、乌拉尔山脉、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东西所跨经度范围广,内部受海洋的影响小。仅东欧平原西部受大西洋的影响,气候比较温和。西伯利亚地区受极地寒冷气流的影响,冬季非常寒冷,而且冷的时间很长,夏季短而温暖。32.中国南方成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的原因?中国南方正好处在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吹强大的东南季风,东南季风把海洋上的暖湿气流吹到陆地,带来丰富的降水,故使我国南方地区成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33.奥伊米亚康—维尔霍扬斯克地区成为北半球寒极的原因?(1) 纬度较高,单位面积得到的太阳辐射少奥伊米亚康的大致位置是(63oN,143oE),根据它的纬度,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3o34′。在面积相同时,正午太阳高度为3o34′的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量只及正行太阳高度角为90o的地方的61‰,也只及其在夏至日的76‰(夏至日,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53o26′)。(2) 日照时间短冬至日,该纬度的昼长少于5.5小时,从12月至次年1月,正是奥伊米亚康日照时间最短的时段。(3) 海拔较高奥伊米亚康盆地海拔在2000米以上,高于同纬度的中西伯利亚高原,根据对流层的气温递减率可知,海拔高应是该地成为北半球“寒极”原因之一。(4) 盆地地形更易形成寒冷中心盆地地形,气流不通畅,湍流交换弱,冬季,地面散热快,又处于周围山坡的环绕之中,冷气流沿着山坡下沉至盆地底部,使盆地底部更加寒冷。由上可知,这个“寒极”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4.南、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狭长的原因?西风受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影响范围变小,呈狭长分布。35.南、北美洲气候受地形影响大的原因?北美洲气候受地形影响大的原因:(1)海岸山脉紧逼着太平洋沿岸,迎风坡地形雨丰沛。但是,海岸山脉阻挡了太平洋上的暖湿西风向东深入,限制了山脉以西的温带海岸性气候和地中海式气候向东延伸,使上述二种气候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区。山间高原盆地由于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因此,气候干旱,呈现出荒漠的景象。(2)东部高地西北坡面迎冬季西北风,常造成大雪;东南坡面对大西洋水汽产生抬升作用,造成地形雨。但因东部高低缓,连续性差,冬季干冷的西北风可影响到东海岸,夏季从大西洋平的暖湿气流亦可越过高地,进入内陆。(3)中部平原地区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这是因为中部平原地势低平,无东西走向山脉,南北开敞,致使南北气流畅通无阻。冬季极地冷气团可长驱南下,骤然降温。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热带暖气团可自由北上,天气闷热多雨。中部平原在冷暖气团争逐交锋、交替控制之下,形成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据烈、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拉丁美洲气候受地形影响大的原因:①气温与海拔的关系,随海拔增高,气温降低。②山脉两侧降水量不同,一般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本区大陆西部的安第斯山脉,成为气流东西方向运行的屏障,对来自太平洋水汽的影响起了很大的限制作用。安第斯山的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干燥少雨。安第斯山东侧地势较低的平原地区,大西洋暖湿气流能够随信风深入大陆内部,直达安第斯山麓,使这一地区降水丰沛。安第斯山的海拔较高,高山地区的气候和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变化。36.摩尔曼斯克港冬季成为不冻港的原因?因为沿岸有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有影响,增温增湿,所以成为不冻港。37.英国东西部气候差异的原因和对农业的影响?英国地处大西洋东部,温暖湿润的气流使英国形成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由于降雨较多,日照较少,英国西部不适于粮食作物的生长,而多汁的牧草长得很好,乳畜业比较发达。东南部降水较少一些,日照较多,气温较高,生长季节较长,英国的种植业主要集中在这个地区,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38.德国气候的南北差异和原因?德国地势南商北低,呈阶梯状,南北两地农业有较大异。(1)北德平原,地势低平,气候夏季温凉,冬季阴冷,土壤较为贫瘠。农村主要利用草场发展畜牧业,也种黑麦、燕麦、马铃薯,经营比较粗放,人口较为稀疏。(2)南部高原山地,河谷地带土壤肥沃,日照时间较长,盛产葡萄、烟草、水果,以及用于制造啤酒的啤酒花。河谷两侧的山地则为森林和高山牧场,人口较稀少。39.法国西北—东南气候差异和原因?西北:常年受到中纬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东南:为中央高原,受地形的影响,水汽难以到达此地,降水较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40.欧洲气候总是温和湿润的原因?大部分位于北纬35度至60度之间,位于北温带的西风带内,西南濒临大西洋,带来丰富的水汽;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海洋深入大陆,沿岸又有北大西暖流经过,且山脉和平原多呈东西方向延伸,西风易把暖湿空气送进大陆内部。41.冰岛气候南北差异的原因?北侧受到东格陵兰寒流的影响,减温减湿,气候寒冷。南侧受到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气候较温凉湿润。42.温带海洋性气候向北延伸到挪威北极圈内的原因?受强大的的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给沿岸地区带来暖湿的气流。43.澳大利亚北部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地处热带,全年高温。夏季,受赤道低压带影响,降水较多,且气压带风带南移,东北信风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北季风,风从海洋上吹来,带来降水。冬季,副高北移,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44.澳大利亚东部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1)冬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受副高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2)位于大分水岭西侧背风坡,降水较少。45.澳大利亚南部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地处热带地区,冬季受东南信风带的控制,炎热干燥;夏季受中纬西风的影响,降水较多。46.澳大利亚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地处25oS~35oS的大分水岭的东侧迎风坡,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吹东南季风,降水较多,冬季吹西北季风,降水少。太平洋沿岸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降水较多。形成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47.澳大利亚东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地处中纬地区,常年受中纬西风的影响,受海洋影响较大,终年温和湿润。澳大利亚东北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处在亚热带大分水岭迎风坡,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澳大利亚中西部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中西部又是平原、高原地形,西岸有寒流流经,决定了中西部为热干的热带沙漠气候。48.澳大利亚西南部地中海气候的成因?地处30oS以南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49.澳大利亚南回归线东西两岸气候差异的原因?西部:受副高和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降水稀少。东部:受季风、东南信风以及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降水较多。50.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纬度西高东低的原因?西部:受强大的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气候带的分布偏北;东部:受季风的影响较大,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气温较低,气候带的分布偏南。51.古巴形成热带草原的原因?古巴岛年降水量大约在1000—1500毫米之间,(东部和北部迎东北信风,降水较多,为热带雨林气候,西部与南部为背风地区,降水较少属于热带草原气候)。52.墨西哥形成热带草原的原因?墨西哥地处副热带气候区,常年受到副高和信风带的控制,且本地地形为高原,地势较高,来自于东侧太平洋沿岸的墨西哥湾暖流的暖湿难以进入内陆影响墨西哥。因此形成了热带草原。53.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纬度西高东低的原因?西部:受强大的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气候带的分布偏北;东部:受季风的影响较大,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气温较低,气候带的分布偏南。54.古巴形成热带草原的原因?古巴岛年降水量大约在1000—1500毫米之间,(东部和北部迎东北信风,降水较多,为热带雨林气候,西部与南部为背风地区,降水较少属于热带草原气候)。55.墨西哥形成热带草原的原因?墨西哥地处副热带气候区,常年受到副高和信风带的控制,且本地地形为高原,地势较高,来自于东侧太平洋沿岸的墨西哥湾暖流的暖湿难以进入内陆影响墨西哥。因此形成了热带草原。56.墨西哥南部形成热带雨林的原因?墨西哥南部地处热带,常年受东北信风的控制,东北信风经过海洋,带来丰沛的降水,且东部受到强大的圭亚那暖流的影响,降水丰沛,故形成热带雨林气候。57.南美洲北部形成热带草原的原因?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处受到赤道低压的控制,形成多雨的湿季;冬季时,气压带风带南移,该处受到东北信风带的控制,且该处为高原地形,水汽难以进入,故形成了有明显干湿季的热带草原气候。58.南美洲西岸赤道以北是热带雨林气候,以南是热带草原气候的原因?(1)南美洲西岸赤道以北常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充沛,加上沿岸有赤道逆流的影响,增温增湿,降水充沛,故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2)赤道以南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冬季降水少,夏季受赤道低压带南移的影响,降水较多,故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59.南美洲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南北方不同成因)安第斯山脉的南段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地处安弟斯山脉的背风坡,山脉阻挡了西风带水汽的进入。且此地的西风为离岸风,比较干燥。东部沿岸地区为寒流经过,水汽含量少。北段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所处的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且处于西风带的背风坡位置,故降水量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巴塔哥尼亚荒漠的成因:湿润的中纬西风受到安第斯山脉的阻挡,使得背风坡地区出现焚风效应,降水稀少,形成了距海很近的温带荒漠区。60.为什么南半球没有亚寒带针叶林?因南半球在该自然带分布区没有大陆。61.南极洲比北冰洋冷的原因?南极洲地处南极寒带,而且是地势最高的大洲,平均海拔2350米,南极洲表面被冰雪覆盖,反射率大,获得太阳辐射量少;而北冰洋为海洋,热容量较大,故南极洲比北冰洋冷。62.为什么世界最热的地方不在赤道上而在北纬20—30度的撒哈拉沙漠?赤道地区虽地处热带,全年高温,但因其终年受赤道低气压的影响,云层较厚,降水丰沛,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而撒哈拉沙漠地处热带地区,全年受到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云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故气温较赤道地区高。63.印度乞拉朋齐降水量大的原因?乞拉朋齐成为雨极的原因是这里东、西、北三面都有高山屏障,尤其是北面的喜马拉雅山脉,挡住了西南季风由海洋吹来的湿热气流,使饱含水汽的气流被迫上升,凝结成大量的地形雨。而乞拉朋齐正位于这个地区的卡西山脉南坡,海拔1313米的地方,它的东西两旁均为山地,仅南面向孟加拉湾开口,地形如同漏斗状谷地,夏季南面的季风涌入,到山坡便形成倾盆大雨。64.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分布最广的原因?(1)常年受到西风带的控制,且沿岸有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2)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轮廓破碎,多半岛,使暖湿气流能深入欧洲内陆,使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更广。65.非洲干燥地区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非洲大陆北宽南狭,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特别广阔,非洲北部大部分地区被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受干热的热带大陆气团影响;东北部紧邻西亚,来自亚洲大陆干燥的东北风,又加剧了非洲北部气候的干热程度。南非高原的广大地区被回归高气压所控制,虽然在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东南风的影响,在高原的东南边缘降水较多,但在高原内部的雨阴处降水却较少,形成了卡拉哈里沙漠。在同纬度的大西洋沿岸地区,又受到本格拉寒流的影响,降水稀少而多雾。非洲海岸线平直,缺少深入内陆的海湾,受海洋的影响较少,这也是非洲干燥地区广的原因。66.中国气候特点和成因?(1)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冬季,我国是世界同纬度上最冷的地方;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是世界同纬度上除沙漠地区以外最暖热的地方。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大。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也都较大。这些都说明我国的季风气温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点。(2)雨热同期: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比世界同纬度的许多地区气温偏高。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使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多,雨热同期。(3)气候复杂多样: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我种多样的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67.中国东北、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春季气温开始回升,地温上升,蒸发旺盛,但此时雨季还未到来。68.中国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和原因?(1)特点: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暖、湿且短;降水适中,自东南向西北减少。(2)原因:纬度位置的影响,纬度较高,冬半年昼短夜长,获得的热量少;靠近冬季风的源地;处于北冰洋寒冷气流南下的通道,深受寒冷气流的影响;地势西高东低,冬季寒冷气流来自西北地区,冷空气从高而下,加剧寒冷。69.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和伏旱的成因?(江淮准静止锋)梅雨的成因:6月初至7月初,副热带高压脊第一次北跳,脊线在20~25°N,雨带停留在长江—淮河地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为该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汽。伏旱的成因:三伏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旱。70.台风的成因?产生台风的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比较高的温度;二是充沛的水汽;三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激荡处。下层的空气受热后,就会往上升。由于低纬度海洋上的空气温度高、湿度大,如果某地区正好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而且发生了激荡,那么这个激荡地区将引起大量空气上升,上升气流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转力下,在北半球风向是以反时针方向旋转,这也就是台风形成前的预兆。当上升气流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助长了低层空气不断上升,使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这就形成了台风。什么地方能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呢?只有在热带的海洋上。那里气温非常高,又是地球上水汽最丰富的地方。据统计,产生台风的海洋,主要有菲律宾以东的海洋、我国南海、西印度群岛以及澳洲东海岸等。这些地方海水温度比较高,也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区域,因此台风就很容易产生。71.中国西南地区西南季风的成因?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时,风带北移,东南信风带北移后偏转为西南季风,影响到我国的西南地区。72.中国江淮准静止锋、华南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的成因?准静止锋天气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云系发展在锋上,有明显的降水。例如,我国华南、江淮地区的准静止锋,大多是由于冷锋减弱演变而成,天气和冷锋相似,只是锋面坡度更小,云区、降水区更为宽广,其降水区并不限于锋线地区,可延伸到锋面后很大的范围内,降水强度比较小,为连续性降水。由于准静止锋移动缓慢,并常常来回摆动,使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达10天至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以上,"清明时节雨纷纷"就是江南地区这种天气的写照。这种阴雨天气,直至该准静止锋转为冷锋或暖锋移出该地区或锋消失以后,天气才能转睛。初夏时,如果暖气团湿度增大,低层升温,气层可能呈现不稳定状态,锋上也可能形成积雨云和雷阵雨天气;另一类是主要云系发展在锋下,并无明显降水的准静止锋,例如昆明准静止锋,它是南下冷空气为山所阻而呈静止状态,锋上暖空气干燥而且滑升缓慢,产生不了大规模云系和降水,而锋下的冷空气沿山坡滑升和湍流混合作用,在锋下可形成不太厚的雨层云,并常伴有连续性降水。我国准静止锋主要出现在华南、西南和天山北侧,出现时间多在冬半年,对这些地区及其附近天气的影响很大。73.海南岛气候东西差异的原因?主要受地形的影响。东侧位于山地的迎风坡一侧,受地形的抬升作用,降雨较多;西侧位于山地的背风坡一侧,气流下沉,降雨较少。74.长白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地区成为湿润区的原因?纬度较高,蒸发小,冬季有积雪,融化时可补充水量,故较湿润。75.天山北坡、阿尔泰山南坡成半干旱区?处于开口向西的槽状地形,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水汽到达天山北坡和阿尔泰山南坡后,受地形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故成为半干旱区。76.西藏东南部降水多的原因?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位置,故降水较多。77.台湾火烧寮降水多的原因?台湾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火烧寮位于南北绵延的台湾岛山脉的基隆南面、基隆河发源地的迎风高地上,受地形的影响,成为我国降雨最多的地方。78.青藏高原气候特点、成因?青藏高原地区形成高山气候,气候特点是高寒。成因: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海拔高,受气温的直减率的影响,故气温低。地势高,夏季风难以影响此地,降水少。79.东部季风区雨带移动的时间和影响的地区?4~5月雨带控制在华南地区;5月下旬~7月上旬雨带控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雨带控制在华北、东北地区。80.中国西北地区成为干旱区的原因?地处我国内陆,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81.四川盆地冬暖夏凉、冬季比同纬度地区高温的原因?受盆地地形的影响。四川盆地北面有东西走向的高大山脉——秦岭、大巴山地,阻挡了冷空气的南下,故冬季气温较同纬地区高;82.中国三大火炉的成因?夏季处于副高的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气流,且盆地地形不利于散热,故成为我国的三大火炉。83.海南夏季不是全国最热的地区的原因?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云层较厚,降雨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气温不会太高。在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在30oN左右,气流下沉增温,降水少,该地区气温反而更高。84.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的原因?这主要是因为吐鲁番盆地深居内陆,且地势低,地形的屏障作用强,气流下沉增温所致。85.漠河冬季全国最冷的地区的原因?地处53oN我国的最北端,冬季昼最短夜最长,获得的太阳辐射量最少,且处于西伯利亚西北季风寒冷气团的首当其冲位置,故成为我国冬季最冷的地区。86.青藏高原夏季最冷的原因?地势高,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获得的地面辐射少,故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87.中国梅雨成因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所以我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与同纬度地区的气候迥然不同,梅雨是指一定地区和-定季节内发生的天气气候现象。研究发现,欧亚大陆在20N至40N之间,为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带。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南压东侧下沉气流控制,天气晴朗少云,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在西风带影响下,从大西洋带来暖湿空气,形成较多的降水,使气候变得温和多雨。即表现为副热带夏干冬湿的地中海式气候。大陆东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西侧控制,下沉空气原来也较干,但从暖湿海面吸收大量水汽,因而带来丰沛的降水,产生了副热带湿润气候。这里由于海陆对比十分强烈,形成了独特的季风气候,其显著特点是夏雨冬干,雨量集中在夏季,恰与地中海式气候相反。如果和同纬度的英国东岸比,也是截然不同。美国东岸中纬地带夏季风来临前后就不会出现长时期的阴雨天气,人们从未有长期天气闷热之感,发霉现象难以出现。可见,在同一纬度上降水季节迥然不同。所以,在世界上,只有我国长江中下游两岸,大致起自宜昌以东、北纬29度至33度的地区,以及日本东南部和朝鲜半岛最南部有黄梅出现。也就是说,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在我国则是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虽然梅雨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但它的出现却不是孤立的,是和大范围雨带南北位移紧紧相连的。在110E以东的我国东部地区,在汛期从5月中旬起到6月上旬,主要雨带摆动在南岭山脉和南岭以南地区。在个别年份,虽然在某一段时间内移到南岭以北地区,但是从一个候(五天为一候)或一个旬的多年平均情况来看,它往往是维持在28N,29N以南。这个时期就称为"江南雨季"或"华南前汛期"。6月中下旬,主要雨带北移到29N-33N范围内(即西自我国宜昌,东经长江口,然后越海到日本;南起我国两湖盆地北至淮河南岸),稳定少动。这时南岭以南地区已处在雨带之外,阴雨天气结束;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告别了风和日丽的初夏,迎来了阴雨绵绵的季节,大雨、暴雨时而出现,一直维持到7月上旬,这就是长江中下游著名的梅雨季节。7月中旬开始,雨带再次北移,到了33N以北地区。先后在黄河、淮河流域以及华北、东北等地停滞、徘徊,造成一次又一次强降雨过程,分别称为"黄淮雨季"、"华北雨季",此时,长江中下游梅雨结束,骄阳高挂,进入了炎热的盛夏季节。这种天气一直要维持到8月下旬,然后雨带才随着冷空气的逐渐活跃而快速南撤,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使雨带一直退到华南沿海地区。雨带的这种规律性变化,说明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并不是孤立的、局部的天气气候现象,而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季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主要雨带向北移动过程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停滞的反映。
在中国境内,有个地区东西长约2800千米,南北宽约300~1500千米,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总的占地面积达到了我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它就是我们的青藏高原。在我们大家的眼里,青藏高原似乎都是冰川和雪山,不适合人类居住,很难和文明挂钩,但可能您不知道的是,就是这片荒芜的高原地带,间接养活了全国14亿人口。地球板块运动构造了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有着“世界屋脊”、“第三极”之称。青藏高原位置位于我国西部,亚洲的中部,南起喜马拉雅山,北至祁连山脉和昆仑山脉,西部为帕米尔高原,东边到达秦岭和黄土高原,总面积达到了250万平方公里。在地形上,青藏高原可分为:羌塘高原、藏南谷地、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地、青海高原和川藏高山峡谷区等6个部分。从地质年代来看,2.8亿年前的青藏高原还是一片汪洋,距今2.4亿年时,印度板块向亚欧板块移动,在两大板块强烈的撞击下,青藏高原向上隆升,超过海平面,形成为陆地。青藏高原的草场在距今8000万年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这使得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等山脉急速上升,藏南地区、藏北草原也相继从低海拔的平原转化为高原。而整个青藏高原既有湖泊河流,又有大山冰川,气候湿润,丛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曾达到每年7厘米。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形成了今天平均海拔达到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时至今日,青藏高原依然在不断“长高”。青藏高原也被称为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调节海洋水汽,青藏高原功不可没了解了青藏高原的历史,我们再来谈谈青藏高原对中华文明的作用。众所周知,我国是农耕为主的农业文明。农耕又离不开气候的影响,老话所说的靠天吃饭,指的正是在农业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气候条件。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北面属于暖温带,南边属于亚热带,有着华东、中南、华南的可以大规模开垦的平原,气候也较为适宜。而我国适宜农业发展的气候得益于青藏高原,有着4千米海拔的青藏高原位于大气对流层的中低部,在大气海洋中犹如一座巨大的岛屿,有了它的阻挡,印度洋飘来的水汽,在流过青藏高原南侧后逐渐升温变成了湿度较大的西南气流,影响范围包括四川、贵州、云南、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水汽增加了中国南方的降雨量,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美丽的纳木错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江南地区、华中地区都处在北纬30°这条线上,大家可以看看世界地图,在北纬30度附近,不是荒漠就是海洋,都不适宜大量人口居住。比如阿富汗沙漠、撒哈拉沙漠和北美洲墨西哥沙漠等都在这个纬度上。要是没有青藏高原的阻挡,西南季风就会北上到达中亚地区,而不会向西来到中国的南方。可以想象的是,本来夏天气温就高,再加上缺少降水,无论是内地的湖南湖北还是沿海的江苏浙江,都将和撒哈拉沙漠、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沙漠一样,成为一片荒漠。多亏了青藏高原的庇护,我国北纬30度才不至于被来自太平洋的干热季风环流侵占变成高温少雨的沙漠,因此,青藏高原堪称我国的气候调节器,将丰富雨水调节到中国南方地区,中国是最早种植小麦和水稻的地方,丰沛的降水使得中国的农耕文化也得到传承。青藏高原堪称我国的资源宝库说完了青藏高原在气候上的作用,我们再来谈谈青藏高原的宝藏。青藏高原是我国水资源最多的地区,青藏高原的水资源以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等多种水体形式存在。光从湖泊上来看,青藏高原总湖泊共1500多个,面积大于十平方公里的有300多个,总面积高达4万多平方公里,占我国湖泊总面积的一半。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第二大咸水湖纳木措、第三大咸水湖色林措,黄河上游最大的一对淡水湖扎陵湖和鄂陵湖等都是位于青藏高原。高原湖畔的藏族妇女此外,中华文明的源头,中国人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也是发源于此,除了长江黄河,青藏高原还是东亚、南亚、东南亚诸多大型河流的发源地,例如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塔里木河都是诞生于青藏高原。所以,青藏高原又名“亚洲水塔”。可以说,青藏高原哺育了中国华夏儿女在内的亚洲无数个民族。说到这可能你会有疑问了,青藏高原的降水很少,又是怎么做到“亚洲水塔”的呢?原因就在于青藏高原常年平均气温在0度以下,夏季最热不过20度而已,每年的高山冰雪融化的融水汇集在一起,从而形成这些大河,青藏高原低气温也使得地表水的蒸发量极少,这就让青藏高原保存了大量水资源。覆盖皑皑白雪的唐古拉山那么青藏高原到底有多少水资源呢?给大家看一组直观的数据,青藏高原以河流湖泊为代表的地表水,年均总资源量为6383亿立方米。高原冰川总面积4.9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融水量约为350亿立方米。高原湖泊总面积36889平方千米。青藏高原地表水和地下水总量6386.6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占28.35%。青藏高原的水资源总量占中国的22.71%。除了地表水资源,冰资源也很重要,据统计,青藏高原的冰储备约占整个亚洲的29.2%,占我国冰储备的80%以上。除了水资源,青藏高原的水能资源也极为丰富,青藏高原海拔3000-5000米,水从高出流到我国的平原地区,形成了巨大的落差,长江、黄河的中上游蕴含着极大的水能资源,我国的葛洲坝、三峡大坝虽然没建在青藏高原上,但也是利用了青藏高原带来的高海拔落差实现水力发电作用的。在动植物资源方面,由于青藏高原上人类活动较少,动植物资源也较为丰富,其中,陆栖脊椎动物共有3生3属、1047种,占中国陆栖脊椎动物总数的43.7%。在已列出的中国濒危及受威胁的1009种高等植物中,青藏高原有170种以上,青藏高原还要维管束植物1500属、12000种以上,约占中国维管束植物总属数的50%以上、总种数的34.3%。青藏高原的农业种植区根据我国地质专家的介绍,在青藏高原之下,有着丰富的石油煤炭资源,还有各种有色金属资源,在中国已发现的100多种矿产资源中,青藏高原有着近70种。其中铬、铜、铅、锌、水晶、石棉储量极为大。还有银、金、锡、铂族元素、稀土元素,这些珍稀矿产储量也比较可观。青藏高原上宝贵的地热资源此外,由于青藏高原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地方,离着太阳最近,还有大量尚未开发的太阳能资源。据统计,青藏高原年太阳总辐射量为5000~8500兆焦耳/平方米,多数地区在6500兆焦耳/平方米以上,光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季节分配较均匀,有利于农业和工业开发利用。除了光照资源,青藏高原还有着巨大的地热资源,热田多、分布广、热储量高,例如著名的羊八井地热田,是中国较早开发的一个地热田,被用来发电、取暖和温室灌溉等。血脉相承,古羌人也是华夏文明老祖先前面我们谈到了,发源自青藏高原的长江和黄河是华夏民族的母亲河。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古羌人也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华夏文明史上流传的伏羲、炎帝、烈山氏、共工氏、四岳氏、金田氏和夏禹等都是高原古羌人。古羌人最早出现在商代的古籍中,那时商代泛称青藏高原上的居民为“羌方”,周代则称他们为戎人。秦、汉之际,中原王朝又称青藏高原上的诸族部为亚羌人。此后,唐代和宋代时,吐蕃王朝崛起,在青藏高原上建立了吐蕃国。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清朝时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和喇嘛班禅一同管理西藏事务。青藏高原全貌地形图最后,在很多人眼里,青藏高原是发展经济的“老大难”,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文化上,青藏高原和内地一脉相承。在地理和气候上,青藏高原不仅各种资源丰富,还为我国南方地区提供了丰沛的降水,促进了中国数千年农耕文明的发展,所以,有的专家说,是青藏高原间接养活了14亿人,这似乎也并不过分。
原标题:如何看待青藏高原正从“高冷”变“湿暖”?2023年5月,我国的珠峰科考队员再次攀上地球之巅,开展科学考察研究。作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亚洲水塔”,这片高原对全国、全亚洲乃至全世界的气候变化影响深远,但各项研究都表明,我们的青藏高原正在从“高冷”变“暖湿”。“高冷”的“亚洲水塔”青藏高原有一个响亮的称号,叫“世界屋脊”,因为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但是青藏高原并非生来就是高个子。约1亿年前(也就是在恐龙称霸地球的时代),携带着印度大陆的板块开始与南极板块分离,并向北移向亚洲大陆;在5500~4500万年间,印度板块与亚洲大陆发生碰撞,并持续了几千年,才使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有了“长高”的契机。到现在为止,印度洋板块仍在挤压着亚欧板块,使得板块边界上的喜马拉雅山脉持续增高(约每年几厘米),成为当今地球上的最高山脉,并由此改变了亚洲的地貌格局,塑造了现今南亚和东南亚季风的气候模式。你可能没想到的是,青藏高原还是实打实的“年轻人”――它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之一,始终活跃在地壳运动的最前线,现在的青藏高原边缘仍在不断上升。2020年12月8日,我国和尼泊尔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的最新测量高程是8848.86米,这是历史上精度最高的珠峰高程测量结果。除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另一个称号也广为人知,那就是“亚洲水塔”。你可能会奇怪,这里这么高,这么冷,怎么还能成为“亚洲水塔”呢?是的,看似神秘莫测的“高冷”高原,才是亚洲真正的“水乡”。其实,能成为水乡,是因为青藏高原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第一个是,高原隆起的过程中,不断有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了许多断裂带,由于山间坑洼不平,这就给湖泊的形成创造了基本的条件。第二个是,青藏高原是除南北极以外,冰雪储量最大的地区,这里广泛分布着冰川(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积雪(常年积雪面积约为30万平方千米)、多年冻土(面积约为130万平方千米)等固态水体。在冰雪融化和降水的加持下,这里拥有了我国最多的湖泊,占到我国湖泊总面积的一半。2021年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结果显示,这里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湖泊,数量达到1400个,总面积约为5万平方千米。每年仅蒸发的淡水就达到517亿吨,相当于3570个杭州西湖的水量。高原湖泊不仅数量繁多,还各有各的魅力。在高原的众多湖泊中,不仅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青海湖;水量最大的湖泊――纳木错;第二大咸水湖――色林错;还有茶卡盐湖、羊卓雍错等等,这些湛蓝的“眼睛”吸引了全世界游客纷至沓来。当然,青藏高原绝不是花架子,由于具有高地势,在地形和重力作用下,水源源不断地流出高原,孕育了我们的母亲河――长江、黄河,及亚洲其他大江大河,为近20亿人提供可靠的水源。它不仅塑造了亚洲的地形地貌,也对亚洲乃至全球的气候都有着深远影响。没有它的哺育,也无法诞生东亚、南亚和中亚大河流域璀璨的人类文明,因此它被冠以“亚洲水塔”的美誉。“高冷”变“暖湿”像“亚洲水塔”这样的水塔在全球都有分布,它们对全球水循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青藏高原看上去最为恢宏壮丽,在全球78个水塔单元(主要河流流域与基于海拔和地表粗糙度的山地地形之间的交叉点)中,青藏高原包揽了16个,拥有最重要的地位。但同时,它也是最脆弱的。过去50年,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暖最强烈的地区之一。1961年至2020年,这里的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达0.35摄氏度/10年,超过同期全球增温速率(0.16摄氏度/10年)的2倍。快速变暖导致降水的增多和冰川冻土的加速消融,使得高原越来越暖湿,湖泊面积也有了显著扩张。国家气候中心的数据显示,青藏高原1981年至2020年的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14毫米;2000年至2020年青藏高原湖泊水体面积总体呈持续增加态势,2020年水体面积达70304.5平方千米,80%以上的湖泊都在扩张,中部和北部湖泊扩张更为明显。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最新研究也指出,2002年至2018年期间,青藏高原内流区18个大型湖泊(大于300平方千米的湖泊)的湖泊水储量以约26.92毫米/年的速度增加。由于区域变化速率差异,色林错湖域面积还在2014年超过纳木错,成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暖湿的趋势在过去的两千年里也是一致的。而这,只是青藏高原被全球变暖影响的“冰山一角”。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冰川和冻土在变得“水汪汪”的同时,青藏高原的冰川和冻土面积正在减少。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发现,过去50年来,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区冰川面积退缩了15%,高原多年冻土面积减少了16%。在青藏高原实际观测的82条冰川中(主要在我国境内),55条冰川处于退缩状态,其中藏东南地区冰量亏损及面积萎缩幅度最大。湖泊末端的冰川比陆地末端的冰川退缩和变薄更快,2020年,1019个冰川终止为湖泊,总面积为3337±10平方千米,占冰川总面积的7%。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冻土和冰川?冻土,通常被形容为地球的“天然冰箱”。影响着地球和大气间的水热交换、地表水文过程、寒区生态系统以及寒区工程建筑物的稳定等。青藏高原分布着世界中低纬地区面积最大的多年冻土区,1961年至2020年,多年冻土的面积减少了16%,影响了基础设施建设(如铁路和公路安全)。冰川,是重要的淡水储备资源。由于冰川的消融,2002年至2017年,青藏高原陆地水储量以约100亿立方米/年的速度下降,长此以往,将带来下游居民的用水危机。冰川融水每年还向下游输送了大量的生物活性元素(如铁、硅、磷、有机碳)和有害元素(如汞、砷),影响下游陆地或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最终影响全球物质循环并反馈给气候系统。同时,冰川消融进一步加剧了冰岩崩-碎屑流、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等冰川灾害链。不仅如此,湖泊水位升高、湖面扩大,既容易发生溃决,还会改变长江北源地区水系,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近10年,喜马拉雅山地区新增5次冰湖溃决灾害。其中,2013年7月15日的洪水与冰川泥石流灾害,致使下游14个行政村不同程度受灾,经济损失达2亿元。2018年,雅鲁藏布江下游加拉村附近色东普沟发生冰崩堵江,导致雅鲁藏布江下游水位上涨十余米,对沿岸居民及交通线路构成很大威胁。再这样下去会怎样?可以预见的是,要是高原的冰川冻土状况继续恶化下去,带来的影响可不仅仅是攀登珠峰越来越难。世界气象组织曾设定过一个目标,就是到21世纪中叶,全球气温比工业革命前上升不超过2摄氏度,并将其称之为“中等气候升温”。在这种情况下,青藏高原的增温会达到4摄氏度。更为严峻的是,将全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这一目标可能都很难达成。2022年世界气象组织表示,未来5年全球平均气温超过1.5摄氏度的可能性为50%,这一概率将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研究表明,即使能将全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到21世纪中叶,青藏高原水储量净损失也或达到2300亿立方米,这大概是6个三峡的总库容。另一研究也指出,在中等排放(温室气体排放量处于中等水平)情景下,青藏高原内流区湖泊未来水储量增加的趋势也将变缓,到21世纪中叶,湖泊水储量的增长速率将下降到过去20年的40%左右。未来全球最可能面临缺水危机的16个大城市中,12个都位于青藏高原周边及其中下游地区。供水能力的大幅下降和水资源的严重不平衡甚至可能带来其他问题。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高原植被变绿与冰冻圈退缩,会导致高原地表反照率不断降低,这一趋势预计在未来将持续增强。随着1.5摄氏度临界点的不断临近,一个持续升温的地球将会对青藏高原带来怎样的影响,简直不堪设想……未来如何取决于我们每个人2023年6月20日,国际山地综合开发中心(ICIMOD)发布的评估报告指出,如果不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兴都库什-喜马拉雅(HKH)地区冰川总体积的80%将在本世纪末消失――这甚至远远超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对最坏情况的预测。不仅是青藏高原,过去20年,全球冰川的质量损失一直在加速。2000年至2019年,冰川质量平均每年累计损失2670亿吨。冰川消融的影响也远不止海平面上升这么单一了。全球变暖下的青藏高原生态失衡只是人类活动“大手笔”下的一个缩影。2023年4月20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说,如果各国继续维持目前的政策,到21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会上升2.8摄氏度,这将是“世界的死刑”。如果那一天注定到来,我们应该如何适应这个愈发极端的世界呢?或许,终止“死刑”的按钮就攥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责编:杨曦、李楠桦)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活在高原的人到平原有什么反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