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哪里 哲学的概念是什么思考时间的本质?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
在爱因斯坦前,可能是几乎没人在思考时间和空间的本质是什么。爱因斯坦其实也没有解决时间和空间的本质。但是,它的关于时间和空间的两个问题,一个是相对论,还有万有引力的产生,这个切入,却让人们醒悟,啊,时间和空间的本质,我们怎么一直给忽略了呢?相对论,是把时间和空间给联系起来了。千古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时间和空间,风马牛不相及,根本没联系。但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让时间和空间,联系起来了。问题还不止如此。本来人们认为,空间,就是填满了,就是空间,时间,就是流逝,都是虚的,又真实存在的东西。而当相对论把时间和空间联系起来时,人们发现,空间和时间,恐怕没这么简单。让人们吃精的,还不止相对论。爱因斯坦在万有引力的产生中,提出了,万有引力,是因为高质量的星球,让空间产生了扭曲。比如,正是因为太阳让其周围的空间,发生了扭曲。于是,地球就围着其不停的转。这一方面,可能解释了万有引力产生的问题,另一方面,更让人们大吃一精的是,空间竟然可以扭曲?以前人们认为,所谓的空间,你用三维坐标系产生的空间,和真实的空间,是完全一样的,都是虚的。那么,一个新的问题产生了,一个虚的东西,能发生扭曲吗?也或者说,三维坐标系产生的空间,才是真正的虚的。而,现实中的空间,恐怕并非是虚的。人类在三百年前,对宇宙知道的甚少,于是,人们可能很快乐,很满足。可是,现在知道得越来越多了,反而,不快乐了,不满足了。人类在想,天哪,宇宙,怎么这么可怕。嘿嘿嘿嘿。可怕的,恐怕并不止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万有引力。量子力学里的双缝干涉实验,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可怕的实验。该实验,似乎证明,人类的观察,或者说意识,会影微观世界。太可怕了,太可怕了,连人类的意识都扯进来了。
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
收起展开全部
哲学家用大家都认识的字说一些看不懂的话,物理学家用不一定看得懂的字说一些看不懂的话,但都只是人类语言思维的描述,思维并非真实世界——就像我们口中说的苹果是一个红红的圆圆的东西,但我们说的话不是苹果本身一样。时间与空间的本质联系,所有的比喻与类比,都是糊弄人的东西。这不是哲学能解释的问题,而是数学或者物理才能解释的问题。六、时间与空间的本质联系空间和时间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千百年来,人类对于空间和时间的理解众说纷纭,但都是根据自己的直观感觉而做出的种种注解。人们几乎无不认为空间以及世界万物都是抓得着看得见的客观现实存在;而时间则是抓不着看不见、虚无缥缈,认为时间只是物体周期性变化让人们产生的一种感觉而已。就如昼夜交替;寒暑轮回;月儿圆缺等等这些都会让人们产生时间的概念。那么抓得着、看得见的物质空间就一定是真实存在吗?而抓不着、看不见的时间就只是人们的感觉而已吗?人类的直觉真的就如此可靠吗?!我们凭什么要相信感官意识?换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把空间与时间的关系理解为——是时间流动的演绎,才让人们产生了世界万物的幻觉!!那么究竟是世界万物的变化才让人们产生了时间的概念,还是时间的流动才演绎出了世界万物的幻觉?这两种观点之间其实也应该是等价的!它们同样谁的处境也不能比谁更优越!!霍金在《时间简史》中关于“运动”与“静止”一段上说道,物体A静止而物体B以不变的速度相对于物体A运动,或物体B静止而物体A运动,这两种讲法是等价的。一列火车以每小时90英哩的速度向北前进,也可看做火车是静止的,而地球以每小时90英哩的速度向南运动。所以没有理由以为谁的处境比谁更优越!然而,人们总是根据直觉判定:是火车以每小时90英哩的速度向北前进,却很难接受与之等价的“是地球以每小时90英哩的速度向南运动”;人们总是根据直觉判定:是世界万物的变化而让人们产生了时间的概念,这好像就是天经地义!而如果要说是因为时间流动的演绎才让人们产生出了世界万物的幻觉,这似乎就是天方夜谭!之所以有如此偏见,是因为人类的直觉已经通过千百年的固定和强化早已形成了极为顽固的思维定势!而现在我们就是要脑洞大开、就是要冲破这个顽固的思维定势!只有这样我们对于空间和时间认知才能真正打开僵局!我们必须努力透过直觉这个表象才能逐步地看清空间与时间其本质!事实上,我们所谓抓得着看得见的物质空间并不一定就真实!而我们所无法抓着和看到的时间也并不一定就是虚幻!试想,如果说抓得着看得见的“物质空间”她就是真实存在,而抓不着看不见的“时间”她就不存在的话,那么试问我们是用什么去抓、又是凭什么去看!是同样用抓得着看得见的物质躯体呢?还是恰恰是用抓不着看不见、并不客观现实存在的灵魂意识?老子说:“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和合万物相生”!如果把物质躯体视为阴而将灵魂意识视为阳,显然,单纯的物质躯体或者纯粹的灵魂意识都不可能去抓、去看、去感知这所谓的真实存在!而真正能够去抓、去看、去感知的也就只能是精神灵魂与物质躯体这个“阴阳和合”而成的“生命的统一体”了。因为纯粹的物质躯体这个“阴”,她并不具备生命意识,因而是无法感知物质空间的真实存在的。而恰恰是只有这同样无法独自具备生命意识的、且又抓不着看不见并不现实存在的精神灵魂这个“阳”参与进来,从而阴阳和合才构成了一个具有生命意识的生命整体,进而才能真正感知空间这个物质世界的所谓客观存在!。那么,也就是说:空间这个所谓抓得着看得见的物质世界它的客观存在性,恰恰就是因为并不客观真实存在的灵魂意识的参与才能被感知为“真实”。其实这本身在逻辑上就是一个错误,或者是一个悖论!如果说只有抓得着看得见的空间这个物质世界才是客观真实存在,而理应与之对应的抓不着看不见的时间就只能是不存在,那么这是否就等同于是说生命个体中的物质躯体抓得着看得见是客观现实存在,而灵魂意识抓不着看不见她就只能是不存在了呢!?如果灵魂意识不存在又何以能令物质躯体去感知所谓的真实存在!?爱因斯坦说过,空间和时间都是人们认知的错觉。而我们错就错在:我们大都认为所谓抓得着看得见的就是客观存在,相反就不存在;错就错在:我们都是根据自己的“直觉”来判定空间与时间的存在与不存在!其实就如“灵魂和躯体它们各自都不会单独存在。它们只能互为依存——只能共同存在于它们和合而成的统一体中”一样:那么实际上单纯的空间和纯粹的时间也都不存在!空间与时间也是互为依存的统一体,它们同样也只能共同存在于它们和合而成的统一体中,所以说关于空间与时间,我们根据直觉而判定的所谓存在与不存在其实都是谬误!所谓的直觉其实只是幻觉!老子说,“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和合万物相生”!其哲理含义就是:世界上并没有单独存在的阴、也没有独立存在的阳,然而当这两个互为对称的“不存在”和合之后,于是就幻化出了真真切切的现实存在!具体就如“阴”的物质躯体并不会单独存在、“阳”的灵魂意识也不会单独存在,然而当物质躯体这个“阴”赋予了灵魂意识这个“阳”时,于是就幻化出了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这个真真切切的现实存在;空间(包括世界万物)并不真实存在,时间也并不真实存在,然而当空间的幻觉赋予了时间的流动这个概念于是就演绎幻化出了真真切切的现实存在!两个“不存在”的“和合”于是就幻化出了真真切切的现实存在!其实这也正符合了数学中的那个“负负得正”的哲学原理!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这貌似虚无的灵魂意识的参与,那么又何来这所谓抓得着看得见的物质躯体的存在?同样如果没有这貌似虚无的时间流动的演绎,那么这个所谓物质空间也就无从真实存在。其实,空间与时间就如灵魂和躯体一样它们都是互为依存的严密的整体!所以不要以为你抓得着、看得见它就是真实存在,其实你在抓和看的时候,时间已经参与进来。试想,如果没有时间的参与,你是不可能抓到和看见的。事实上,我们都是在时间的流动中才会感知到世界万物的存在!或者说都是因为现在这个时间的“界面”向前的垂直流动,才演绎出了当下一切的真实存在!而这个真实存在实际上就是流动着的时间界面上的这个动态的存在,就如我们身边的那张桌子、那把椅子或者那片砂砾、那块石头等等这些都只能是在时间的流动中才被我们感知为真实,在说话间刚才那桌子、椅子,沙子和石头等等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现在、现在、现在的现在这桌、椅,沙、石的真实存在!!其实宇宙空间、世界万物这一切一切都只能存在于时间的流动这个动态(被称之为现在)的“界面”之中,撇开了现在这个动态的时间“界面”就不会再有任何存在,哪怕只是一颗石子、一粒沙子!纯粹的空间(物质世界)和时间、她们都从来没有单独地真实存在过,而我们所感知的现实世界的真实存在,原来都离不开空间与时间的共同参与!其实空间(包括世界万物)与时间就像平面和厚度、过去与未来、躯体与灵魂一样,都是只能共同存在于无法分割的整体之中,如果一定要将它们分置两边,那么它们就只能是抽象和虚幻!七、“空间和时间”与“平面和厚度”所谓的空间(世界万物)和时间,它们其实都是虚幻!!然而我们的宇宙——当下的现实世界——它的奇妙之处其实就在于:纵然空间和时间她们都是虚幻,它们各自都不会真实存在,但是,正如一个可以现实存在的立方实体是由抽象的平面赋予了抽象(不会独立存在)的厚度而构成的整体一样!那么当空间的幻觉赋予了时间流动的厚度,于是也便演绎出了真真切切的现实世界!!事实上空间以及世界万物都是存在于流动着的现在这个动态的时间“界面”上,空间以及世界万物一切的存在都只能是向前流动的“现在”这个动态的存在,而一旦离开了(现在)这个动态的“界面”,一切都是虚幻!!身边的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或者是一颗石子、一粒沙子,等等一切都是在时间的流动时才能被感知。说话间刚才那张桌子、那把椅子以及沙子石头等等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现在、现在、现在的现在这个时间界面上的桌、椅、沙、石!有人说我们就生活在链接过去与未来的“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而却无法生活在过去或未来之中,哪怕一秒也不行。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解析了空间和时间的辩证关系。不过把链接过去与未来的“现在”说成是时间“节点”不如表述为“时间界面”更为确切。事实上:我们就是生活在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现在这个时间的“界面”上;立体空间以及容纳其中的世界万物、包括我们人类的意识、一切的一切,都只能是固定的存在于这个永向未来“垂直”流动的、被人们习惯的称之为“现在”的这个动态的时间“界面”上。事实上宇宙空间、世间万物、一切的一切都只能存在于现在,都只能与现在(这个时间界面)相对应才具真实性。而现在这个时间“界面”上的空间及容纳其中的世界万物本身其实就如几何中的平面一样是没有(时间的流动这个)“厚度”的,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正如平面只能真实的存在于具有厚度的实体之上一样,现在这个时间“界面”上的空间以及容纳其中的世间万物其实也只能真实的存在于时间的“垂直”流动这个“厚度”之上。所以,如果说是世界万物的变化让人们产生了时间的概念,倒不如说是立体空间及世间万物都只不过是因为现在这个时间“界面”在向着未来作“垂直”流动时而演绎出的立体幻像!那么,究竟是因为世界万物的变化才让人们感知到了时间的存在;还是因为现在这个时间(界面)的(垂直)流动的演绎才让人们感知到的世界万物的存在?这其实本就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其实,当我们强调了世界万物的变化时,时间就变得虚无缥缈、变得抽象;而当我们强调了时间(界面垂直)的流动时,空间就变得虚无缥缈、变得抽象。可是人们一般都普遍认为宇宙空间世间万物是客观存在,而时间则是虚无缥缈的,认为时间只是世界万物的变化时在人们的意识之中所产生的感觉而已。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们一定是忽略了宇宙空间世间万物(包括人类的意识)一切的一切,都只能存在于现在,都只能与现在这个时间“界面”相对应才具真实性 这样一个基本现实。事实上,现在这个“界面”上的立体空间及世间万物(包括人类的意识),如果没有时间的流动的“演绎”这个“厚度”,那么它就如没有厚度的平面一样 就只能是抽象和虚幻。比个例子,一个平面它之所以能把它体现为是真实的木材,那是因为这个平面有了木材的厚度而不是平面本身的体现 ,平面不可能没有厚度而独立的体现为木材。同样,存在于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现在”这个时间“界面”上的立体空间以及容纳其中的世间万物,他之所以是当下的真实存在,也是因为现在这个“界面”有了“流动”的“厚度”(严格地说是流动的这个“动态”)而不是现在这个“界面”上的世间万物本身。也就是说,我们当下的宇宙空间世间万物如果不是因为时间的流动这个“厚度”的演绎,那么它就和没有厚度的平面一样,就只能是抽象和虚幻。如果把一方木材的厚度无限削减,直至最后只剩下一个厚度为零的平面,那么你说这个平面还能真实存在吗?它还是木材吗?同样,如果把动态的现实空间中的时间“界面”从流动的厚度中抽取出现在的这个瞬间(时间长度为零)的空间,那么你说这个空间(以及容纳其中的世界万物)还能真实存在吗!?它还有现实空间吗!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个人、企业类侵权投诉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类别色情低俗
涉嫌违法犯罪
时政信息不实
垃圾广告
低质灌水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说明
做任务开宝箱累计完成0
个任务
10任务
50任务
100任务
200任务
任务列表加载中...

自从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以来,人类从此摆脱了巫术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轨道。如今,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被人类抓住,比如用电磁场可以束缚住核聚变的能量,这就是人工核聚变;用晶体甚至可以困住光。时间依旧如几千年前,文明诞生初期那样,如出膛的子弹,一去不复返。在时间面前,人类是那样的孤独、弱小、无助,无数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们为此发出各种各样的慨叹。本文本着科学的精神,与您在科学的范畴之内,谈谈时间究竟是什么。由于时间和空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的讨论就需要把它们放在一起,同时进行。地球上所有文明最早的计时器都是太阳钟,其中包括利用太阳射影的长短来判断日中时间、定四季和辨方向的叫做圭表;另一种是利用太阳射影的方向来判断时间的,叫做日晷。由于这两种装置在阴天和夜间都不能使用,所以后来人类发明了沙漏和水漏这种最原始的计时装置。很显然,人类从最早的昼夜变化中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并开始利用太阳的东升西落来进行计时。虽然没有任何史料能够证实,那时候的人类已经具备了很明确的时空概念,但是很明显,即使是当时的人类,也是知道利用物体(太阳)在空间中的周期性运动来计时。毫无疑问的是,那时候的人类,会把时间与头顶上的太阳在空中的位置相对应,后来的太阳钟利用射影的周期性位置关系来标示时间的思路,跟我们今天的指针手表完全一样。本文的开篇就提到的《原理》一书,可以说是人类第一次采用科学的方法开始研究有关时间和空间的问题。这之前基本上都是哲学思考,或者是主观猜测。牛顿在其《原理》一书中,使用了数学方法,对时间和空间做了描述。他把空间与欧式几何相结合,利用选定的参照物为原点建立三维坐标系,物体就在这样的坐标系构成的空间及均匀流逝的时间之中运动。牛顿的三大定律在惯性系中都成立,在匀速直线行驶的火车中打乒乓球,和在地面上打乒乓球的情形是完全一样的,没有理由认为火车上打乒乓球就比在地面上优越。所以说,绝对位置或者说是绝对空间是不存在的。绝对空间不存在隐含在牛顿定律中,但牛顿以及他的前辈伽利略都相信有绝对的时间和空间。在他们看来,只要给他们最准确的时钟,不管谁去测量,时间都是一样的。这个阶段的时间和空间是完全分开和独立的,与古人经验中的时间和空间观念是一致的。绝对时空观在200年内都没出什么问题,同时得益于数学的发展,牛顿力学也达到了它所能触摸到的巅峰。在这个时期,科学家不但利用牛顿力学来解决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问题,更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太阳系内的行星运动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并且利用牛顿力学的计算还找到了天王星和海王星。毫无疑问,牛顿力学在处理上述问题的时候都是正确的,然而对于光速的研究,却给牛顿力学带来了一丝裂隙。科学家们发现,在处理以光速或者是接近光速运动的物体时,牛顿力学是无效的。早在牛顿发表《原理》一书的11年前,丹麦天文学家罗默就已经通过观测木卫食的现象发现了光以有限速度运动,并且罗默还进行了光速的测量。1865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用理论预言了无线电波或者是光波应该以某一个固定的速度运动。后来光速不变为大量的观测和实验所证实。至此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因为,在牛顿力学中,不存在绝对的静止,科学家们必须指出,光速不变究竟是相对于什么参照物来传播的。1905年,爱因斯坦横空出世,在其发表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一文指出,只要人们愿意放弃绝对时间观念的话,就不需要存在这个绝对静止的参照物。这就是著名的狭义相对论。爱因斯坦认为,不管观察者以任何速度运动,相对于他们来说,科学定律都是一样的。这种观念,对于牛顿运动定律来说当然是正确的。但把这个简单的观念应用在光速的时候就得到了很多匪夷所思的结论,比如尺缩钟慢、质量和能量等价。狭义相对论改变了人类对于时间的理解。在绝对时空观中,因为时间是绝对的,不同观察者只要他们的钟都是最准确的,他们测量到的时间就是一致的。而在相对论的时间观念中,不同观察者的时钟读数没有必要一致。时间在不同参考系中的流逝,满足洛伦兹变换关系,这种与不同观察者的测量有关的时间就带上了主观的色彩。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我们今天称之为广义相对论的理论,再次提出了革命性的思想。即物质告诉时空如何弯曲,时空告诉物质如何运动,引力成为了时空弯曲的效果。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的验证之一的星光偏折被后来的科学家们多次观测,准确证实。广义相对论的另外一个预言是,在大质量天体附近,时间的流逝要更慢一些。这个预言也在1962年被验证。至此,我们可以说,牛顿理论消灭了绝对空间的概念,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则摆脱了绝对的时间观念。时间和空间成为了广义相对论中所描述的四维时空,时间和空间不再是各自独立的物理量,成为了密不可分的整体。可以说,在古代、牛顿时代、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后不久这段相当长的时间中,人们一直都相信,时间是单向的,一直以来也都没有任何问题,毕竟谁都没有回到过过去。然而在统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过程中却遇到了麻烦,科学家必须引入“虚”时间的概念,这在数学处理上当然没有问题,问题出在,虚时间不能与空间方向区分。在实的时间里,我们能往南走,也能掉头往北走,同样的,我们在虚时间里前进,也应该可以转身向后走,由于虚时间与空间方向无法区分,导致在虚时间中各个方向都一样。然而,我们在现实中,时间的前进和后退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我们有过去、现在和将来。从来也没有人能回到过去,这说明时间是有方向的。在生活中,我们能看到的是玻璃杯从桌子上掉下去摔碎了,从来没有看到过,碎玻璃从地面上跳起来重新组合成一个杯子。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所表达的,在任何闭合系统中无序度(熵)总是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心理学上,时间的方向就是记忆的方向,你可以记住过去发生过的事,例如上小学或者初中时的某些记忆,但你不能记住未来将要发生的事,那么时间的方向就是由过去到未来,单方向不可逆转。现代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当大脑开始学习或者是记忆的时候,就需要消耗能量,使得脑神经元建立对应的链接。这个过程,是脑神经元从无序到有序的一个过程,虽然是熵减的过程,消耗的能量却需要使另外的物质的熵增加,并且总体上是熵增的。换句话说,我们建立记忆依赖于熵的增加,由此可见,我们对于时间方向的主观感受或者说是时间方向来自于热力学时间方向。为什么必须要存在这样一个热力学时间方向呢,或者说,我们的时间有一个开始的起点,并且单向运行呢?换一句更直白的话来说,虽然事物都有变得更加混乱(无序)的趋势,然而我们看到的宇宙却是今天这样高度有序的呢?以今天的宇宙学研究来说,并不能知道宇宙膨胀最初的那一刻是个什么样子,因为那是一个奇点。但从宇宙有熵增的趋势来看,如果预言,最初的宇宙是一个非常光滑有序的宇宙,是可以被支持的。因为这样,就可以让宇宙学时间方向与热力学时间方向相符合。在使用广义相对论研究宇宙演化的过程中,科学家们遇到了困难。这是因为,没有人知道宇宙是个什么形状,也不知道宇宙最初是个什么样子。但从物理学定律的特点上来看,过去的宇宙边界条件和历史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形成满足今天物理定律的形式。所以,科学家们用今天的物理定律判断过去的历史和边界,只能得出:宇宙最初是有限无边而且是非常光滑平坦的。但是按照量子力学的描述我们又可以知道,宇宙最初不可能是绝对光滑、有序的,否则就是违背了量子不确定原理。所以,最初的宇宙,必然存在微小的起伏。这就是将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相结合后得到的结果。宇宙就是从这样一个熵很小的状态中开始“膨胀”,形成星系团、星系、太阳系、地球以及我们人类。宇宙从高度有序,到变成波浪起伏的无序状态,就与热力学时间方向保持一致。生命从最初诞生以来,就被斗转星移所统治,直到人类进入到文明社会才开始接触并理解时间,为了计时,人类不断发明创造出各种钟表,不断提升计时的精确度。从公元前的太阳钟、10世纪的漏钟、14世纪的机械钟、19世纪的电钟、20世纪的原子钟,21世纪的电波钟表,人类对于时间的测量越来越精准。其实,不管什么样的测量方式,都是在利用周期性运动的等时性原理来测量时间。这跟我们用一根做好最小刻度的直尺去测量空间的思路是一样的,最小刻度越小,能得到的测量精度就越高。从我们前面的分析上看,空间和时间都是物质的属性,而空间和时间二者又密不可分。对于空间的测量,可以通过把空间与几何上的点进行对应的方法形成直观的概念。对于时间,由于其具有单向流逝性的特点,只能假定,周期性运动的前一个周期和后一个周期是等时的。在所有的时间测量方案当中,都隐含了这个假设前提。至今,我们也没有能力,对于周期性运动的不同周期之间的时间片是否真的相等进行严格的验证。同时,对于回到过去或者是去往将来这种事情,也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没有任何一架人造的机器被证实可以违背时间的单向流逝。我想,如果真能造出来这种时间机器,其第一个用途就应该是用于验证周期性运动的等时性原理吧。洋洋洒洒四千字,可能很多读者看到这里仍然觉得还是没理解什么是时间,我还是没说明白。这不奇怪,因为目前科学还没有完全理解时间的概念。如果说必须要给时间下一个定义,只能说是运动产生了时间,或者说是变化产生了时间。
时间其实是虚无缥缈的,它看不见,摸不着,大多数人所认为的时间是用来计时的工具,一天有二十四小时,一年有365天,一些所谓的时间只是因为地球的特殊运转规律才被人用于计时换成另外一个星体的话就不会准确了时间就其本质来说,应该是世间万物无时无刻的变化,分子原子无时无刻的运动,物质无时无刻的在改变,爱因斯坦说过如果超越光速的话,时间就会静止,速度越快,质量越大。我认为他所说的时间静止是一种物质的永恒,就是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不在发生变化,处于一种永恒的状态,时间还是在变化着,无论何时,分与秒都在前进,有的只是物质的永恒。时间既不是真实存在的物质,也不是意识,它更像是非物质的,就是灵魂于人来说亦像是虚无缥缈但却存在的,我认为大脑是灵魂的载体,物质的无时无刻的变化与运动或许也是时间的载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哲学的概念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