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佛经有什么阿弥陀经功德利益益?

大家都知道,抄写佛经也是修行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抄写佛经在古代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行方式。为什么这么说呢?佛像因为在《金刚经》中,佛对须菩提说:“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以上所说的“书写”,就是抄写佛经,佛陀认为,信心不逆虽然福报胜于财布施,但若是能抄写佛经,并受持读诵为他人传法,所得的福报也远远的胜过前面说过的信心不逆。为什么如此说呢?其理由有如下5点:一、在古代,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绝大多数人并不识字,也就是说根本不能自己读诵佛经,更不能亲自抄写经文。因此,抄写经文只能依靠那些有文化的人,但这些毕竟是少数,愿意抄写佛经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这些人愿为他人所不能为不愿为,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功德无量。二、抄写经书,是件非常枯燥的事,非发愿不能坚持。因此,能发愿抄经者,功德无量。手抄神秀祖师的偈子三、古时候,纸张没有发明以前,抄写经文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因此,非一般人所能做到。要做到这一点,确实需要发愿发心,并且要有一定的经济支撑才行。四、古代的交通、信息并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因此,经书是佛法传承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绝大部分人能接触到佛教,其实都是从佛经开始,而抄写是佛经流传的唯一途径,所以说这些抄写佛经的人功德无量。手抄佛经五、当时虽然有识字的人不多,但对于抄写佛经的人的要求还是非常高的。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担心抄错,影响传法。二是非有一定成就的人不能抄经,为什么呢?其实是考虑到传法的影响力度,试想一下,一个默默无闻,抄写经文的人有人看吗?不只是没人看,还有可能被人称之为外道。因此,在古代,抄写经书确实是功德无量的一件事。但现在抄写经书的人,所关注的并非是佛法的传播,他们更在意是个人的修心养性。所以说,现在的抄经人与古代的抄经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不能拿来相提并论的,这一点学佛之人要警惕。
在如《金刚经》、《心经》等很多大乘经典中,都会在导语明示抄写佛经具有极大的功德。所以,历代许多虔诚佛教信仰者,包括佛僧、文人学子、帝王将士,甚至平民百姓,都会有其中一部分是为了弘扬佛法而抄经,而另一部分则是为了祈福、报恩、布施、荐亡而抄经。千手观音抄经最直接的收获,便是平心静气。在凝神静思间,你杂念渐消,清净平和。心安定了,便能摆脱烦扰,生发智慧,这恰是禅的本意所在。对于过度依赖电子产品的人来说,看书走神、抓笔忘字,是常有的。抄经,不仅是赞法,亲近如来,能摄取福德,受天神庇佑,也能消灾灭罪,是一方便易行门。抄经对于众生缘友来说是不分力量大小,人人能及,众生得福的修行。佛像佛家认为,抄经可断杂念,降低我执,减少烦恼。康雍乾三帝王、赵孟、欧阳询、王羲之、弘一法师等古今大家名流,都选择抄经来修身静心。《环球时报.生命周刊》报道:在日本,还流行以抄写佛经来防老年痴呆,日本是一个老龄化社会,在如何防止老人痴呆上,进行了很多研究。据日本《每日新闻》近日报道,抄写佛经经文,能起到很好的防止痴呆的作用。弥勒佛抄写佛经经文在日本被简称为写经。写经防痴呆,是日本山口县一个老人院的护士们发现的。一些信奉佛教的老年人经常在老人院 里抄写佛经经文,并将其作为一种兴趣。护士们发现,这些老人普遍显得精神好、记忆力好。抄经的要求:戒定慧 敬静净,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抄经就是礼拜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抄经就是皈依三宝。一分诚敬,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十分利益。由敬生静,以致心净,心净则国土净。佛经摄心为戒,抄经时将整个身心都投入其中,集中精神。断除各种杂念,使心念专注于经文上,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随着戒定慧不断地增强,我们的贪、嗔、痴叁毒烦恼,将会渐渐地调伏放下。我们的内在品质将会不知不觉地得到提高,这正是我们抄经的根本要求。抄经、写经是一项很好的修持。无着菩萨曾经说道:“抄经的五种功德里面,有亲近如来、摄取福德、歌颂佛学、修行身心、消灾吉祥的功效”。所以,抄经的功德殊胜,应是广大佛友需要知道的一项好的修持活动。
  写经的目的在于个人自我修行、亦能回向亲友众生,得到身心安吉之祈福心愿。最受大众喜爱的写经经文即《心经》。  据佛经上记载,念诵《心经》的功德,不亚于念诵六百卷的《大般若经》,且写经之功德在诸多佛经经典中,一再被提及,言其殊胜功德远优于造塔供佛,写经的好处极不可思议。  佛弟子常说,“沐手抄经如面佛”,佛经里也说:“书写经之一行半句,能够成就大愿。”这即说明抄经功德之殊胜!所以首先抄经就是积累你个人的福报,其次就是打开并增长你的智慧,尤其是心经,更有帮助的。  《心经》的全名为《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摩诃意即“伟大的”,般若译为“智慧”,波罗蜜多即“到达彼岸,完成智慧”,心经则为“首要之中心教义”,故全名译为“完成至高无上智慧的首要法门”。 而一个真正到达智慧彼岸的人即是“佛”,即是“觉者”,故此经又可译为“首要的成佛之道”或“首要的成觉者之道”。  《心经》全文共二百六十个字,虽然非常简短,却是六百卷般若经典之精华。众所周知,佛教中以《大般若经》为大乘佛教中最古老、最重要的经典,而《心经》即是将此经典浓缩成最精简的佛教根本思想。  若能透过抄写并敬诵《心经》,而透悟佛教根本思想,开启智慧,自觉而觉他,自度而度人,而获圆满之觉行、利益众生,乃是此写经活动最终之目的。  《心经》易于念诵,特别适合初学,自古至今持诵者众,感应事迹数不胜数,感应之大之快不可思议!念诵功德不可思议!《心咒》有咒王之称,灵验无比,最上最妙,无能及者,具大威力,能伏一切,不为一切之所降伏!  “文虽简略,理极宏深。至圆至顿,最妙最玄。诚为诸佛之师,菩萨之母。六百卷般若之关键,一大藏圣教之纲宗。以故自唐至今,闻人名士,每事书持,多有读至数千万遍者。须知此经在处,即佛所在。消除灾障,致多吉祥。务须恭敬供养,受持读诵。则度一切苦,成无上道。”  抄写佛经等于向佛学习、向觉者学习,借着抄经、安顿自心,一步一步向佛的境地迈进,亦即向着自己开智慧、觉悟生命宇宙真谛之道迈进。  写经或抄诵佛经,是佛教修行法门之一,其最大的功效在于“禅定”功夫的养成,而非止于功德的福报。“禅定”是贯彻修行的第一入门功夫,藉由“禅定”而生“智慧”;透过日常生活的实践努力,“精进”于“禅定”功夫,以抄经和写经功夫入于“定”而成于“慧”,是佛教徒乃至一般信众实践并修行智慧法门的首要入门功夫。  故古来著名大师都能书写抄诵庄严妙美的经文,特别是简短的《心经》,例如修行律宗持戒谨严的弘一法师,即精进于写经事业,所书经文无数,都焕发着觉者的光耀与慧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弥陀经功德利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