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一个实数,按1输出此将ab两个整数的值交换并输出相反数,按2输出此将ab两个整数的值交换并输出平方根,按3输出此将ab两个整数的值交换并输出平方?


好文网为大家准备了关于初中数学实数的文章,好文网里面收集了五十多篇关于好初中数学实数好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多关于初中数学实数内容请关注好文网。ctrl+D请收藏!
篇一:初中数学知识点一实数
实数知识点梳理一
一 、 实数的组成
1、实数又可分为正实数,零,负实数
2.数轴: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
二 、相反数、绝对值、倒数
1.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数a的相反数是-a。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性质: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之和为0。
2.绝对值:表示点到原点的距离,数a的绝对值为
a
3.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非0实数a的倒数为1/a.0没有倒数。
4.相反数是它本身的数只有0;绝对值是它本身的数是非负数(0和正数);倒数是它本身的数是±1.
三、平方根与立方根
1.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数a的平方根记作 (a>=0) ?a平方根。
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也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零的算术平方根还是零。 开平方: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2.立方根: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则称这个数为a立方根 。数a的立方根用表示。
任何数都有立方根,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开立方:求一个数的立方根(三次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a
四 、实数的运算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a)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b)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任何数与零相加等于原数。
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乘法法则:
a)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零乘以任何数都得零. b)几个不为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为偶数,积为正
c)几个数相乘,只要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4.有理数除法法则:
a)两个有理数相除(除数不为0)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非0实数都得0。
b)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5.有理数的乘方:
在an中,a叫底数,n叫指数
a)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奇次幂是负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b)a0=1(a不等于0)
6.有理数的运算顺序:
a)同级运算,先左后右
b)混合运算,先算括号内的,再乘方、开方,接着算乘除,最后是加减。 五·实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1)数轴法: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总大于左边的点表示的数
2)比差法:若a-b>0则a>b;若a-b<0则a<b;若a-b=0则a=b
3)比商法:A.两个数均为正数时,a/b>1则a>b;a/b<1则a<b
B.两个数均为负数时,a/b>1则a<b;a/b<1则a>b
C.一正一负时,正数>负数
4)平方法:a、b均为正数时,若a2>b2,则有a>b;均为负数时相反
5)倒数法:两个实数,倒数大的反而小(不论正负)
注意:化简
篇二:初中数学实数全章综合练习题
实数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一个正数有个平方根,0有平方根. 2.
9
的算术平方根是,它的平方根是 . 16
3.一个数的平方等于49,则这个数是4.的算术平方根是,平方根是5.一个负数的平方等于81,则这个负数是.
6如果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是5,则这个数是 73?2的相反数地8写出两个无理数,使它们的和为有理数;写出两个无理数,使它们的积为有理数 .
9在数轴上,到原点距离为个单位的点表示的数是.
?1
10.在3.14,,2?,?,,?0.4,?,4.262262226?.(两个6之间依次多中: 1个2)
3
属于有理数的有 属于无理数的有 属于正实数的有 属于负实数的有
11.-5的相反数是,绝对值是,没有倒数的实数是 12.
?
1.5 2
二、选择题
13.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0.6)2?0.36 ∴-0.6是0.36的一个平方根 ②∵0.8=0.64 ∴0.64的平方根是0.8
2
(-)=③∵
3
4
2
9932
(?5)=25∴?25 ∴ ④∵=?5
16164
A 1个B 2个C 3个 D 4个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64的平方根是8 B.4的平方根是2或-2
(-3)没有平方根D.16的平方根是4和-4 C.
15. 7的平方根是 ( )
2
A.49 B.?49C.?7 D.7
16.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
2  B9 A C?3  D13
17.用数学式子表示“
93
的平方根是?”应是 ( )
164
A3333
?  B.?    D . 4444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5是25的平方根 ②49的平方根是-7 ③8是16的算术平方根 ④-3是9的平方根 A、1B、2C、3 D、4 19.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
A、=?3B、4=-2C、
-32=-3
D、?81=?9
20.数a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各数中,有平方根的是( ) A、a B、-a C、-a2 D、a3
21.前10个正整数的算术平方根中,是有理数的共有( )
A、1个 B、2个 C、3个D、4个 22.下列各式没有意义的是( )
A、 B、?-3? C、0D、4
2
23.下列说法正确是 ()
A.不存在最小的实数B.有理数是有限小数 C.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D.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2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3,4都是无理数 B.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负无理数和零 C.实数分为正实数和负实数两类 D.绝对值最小的实数是0 25. 在4,?
1
,0,3,3.1415,?这6个数中,无理数共有( ) 2
A.1个 B.2个C.3个 D.4个 26.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是( )
A.整数B.有理数 C.无理数D.实数 27.下列各数中,不是无理数的是 ( )
1个1)A.7 B.0.5 C.2?D.0.151151115?(两个5之间依次多
2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数轴上的点表示的都是有理数 B.无理数不能比较大小 C.无理数没有倒数及相反数 D.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29.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转 载 于: 小 龙文 档 网:初中数学实数))
A.正数、负数统称为有理数 B.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C.有理数、无理数统称为实数D.两个无理数的和一定是无理数 30.两个实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和原点的距离相等,则这两个数( )
A、一定相等 B、一定不相等 C、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D、以上都不对 31.满足大于??而小于?的整数有( )
A、3个 B、4个 C、6个D、7个 3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数?a是负数 B、实数?a的相反数是a C、?a一定是正数D、实数?a的绝对值是a
三、解答题
33.下列各数有没有平方根?如果有,求出它的算术平方根,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 (1)16(2)0.0081
(-5) (3) (4)-0.49
34.计算:
(1) (2)?256(3) (4) ①
③?52+122④-
35.分别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与相反数。
(1)-(2) (3)-2? (4)3-2
2
9 25
10037
②?1-169361
4-132
36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64cm2,则这个正方形周长为多少米?
37方形的面积变为原来的25倍,那么它的周长变为原来的
38、五块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木板,总面积是11.25平方米,求木板每边的长。
39、依次连接4×4方格各条边中点,得到一个正方形,如图阴影部分,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
40.在数轴表示下列各数,并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用“>”连接: -0.3,-2,
?
5
,0,3.14 2
篇三:初中数学_实数练习题
实数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
A、3是无理数 B、π+1是无理数C、
3
是分数 D、2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2
2. 下列各数中,一定是无理数的是( )
A、带根号的数B、无限小数C、不循环小数 D、无限不循环小数 3.下列实数
312
,?π,3.141
59
1中无理数有( ) 7
B.3个
C.4个
D.5个
A.2个
4.下列各式中,无论x取何实数,都没有意义的是( )
5.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一组是( )
A.??
2B.?
4与C.
D.
6. 在实数范围内,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若a?b,则a?b B、若a?
2
2
b?,则a?b
2
C、若a?b,则a?b D、若a?
,则a?b
7.a,b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各式中有意义的是( ).A、a?b
8.全体小数所在的集合是( ). A、分数集合
B、有理数集合
C、无理数集合
B、a?b
C、ab
a
D、?a
o b
D、实数集合
9.等式x?1?x?1?A、x?1B、x??1
x2?1成立的条件是( ).
C、?1?x?1 D、x??1或?1
(3x?2)3?1?
10.若
61
64,则x等于( ).
1B、4
1C、4
?
9D、4
?
1A、2
二.填空题:
1. ⑴ 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它的本身的数是⑵ 平方根等于它的本身的数是 ⑶ 算术平方根等于它的本身的数是 ⑷ 立方根等于它的本身的数是 ⑸ 大于0且小于π的整数是 ⑹ 满足?21<x <?的整数x是 2.到原点的距离为43的点表示的数是 ;7.若x?2?,则x = , 3.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 9
.写出
____ . 4
.比较大小:
5.
?3,0
0.3,
22
,?
1.732
7
?
π
,3,0.101 001 000 12
整数??分数??正数??负数??;有理数??;无理数??; 6
.计算:??____.
7.点A
的坐标是,将点A
个单位长度,得点B,则点B的坐标是____.
8.点A在数轴上和原点相距3个单位,点B
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
9.如果a
b
a?b=________.
10如图1,甲边形ABCD是正方形,且点A,B在x轴上,求顶点C和D的坐标.
11、36的平方根是的算术平方根是 ;8的立方根是;?27=12、?7的相反数是 ;绝对值等于3的数是
13
、 ,2的立方根的倒数的立方是 14
、2
?11的绝对值是 15、9的平方根的绝对值的相反数是
16
的相反数是
17
?
18.现有四个无理数6,其中在2?1与?1之间的有________
19.无限小数包括无限循环小数和 ,其中 是有理数, 是无理数.
20.如果x?10,则x是一个 数,x的整数部分是.
21.64的平方根是,立方根是 .
22.1?的相反数是,绝对值是 . 23.若
2
x?6则x?
当x_____________时,2x?3有意义;
1
24.当x_______时,?x有意义;
25.若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是2a?1和?a?2,则a?____,这个正数是 ;
x2?x?1?__________0?x?126.当时,化简;
三、解答题 1.比较数的大小 (1)
2.化简:
2与32(2)3与2(3)?23?1(4)6?7?6
?2?
2???2
a??1?(b?2)2?0a,b3.已知是实数,且有,求a,b的值.
1
y?4x
4. 若|2x+1|与8互为相反数,则-xy的平方根的值是多少?
2
a,b(3?2)?a?b,求a?b的平方根 5已知为有理数,且
6.计算: (1
)2??1
(3
??2??4?
?348?9
1(5)
27?6253
7.若x?4?x?y?5?0,求xy的值.
8
.若m??0
,求m2000?n4
的值。
2)
3??4
32?2?
111
(4)
42?8

本文来自 好问网(www.haowenwang.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面对七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次挑灯夜读,相信辛勤耕耘终会有回报。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1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等于( )
  A.?2 B.? C.2 D.
  2.如图是一个正方体包装盒的表面展开图,若在其中的三个正方形A,B,C内分别填上适当的数,使得将这个表面展开图沿虚线折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则填在A,B,C内的三个数依次是( )
  A.1,0,?2 B.0,1,?2 C.0,?2,1 D.?2,0,1
  3.在直线l上顺次取A、B、C三点,使得AB=5cm,BC=3cm,如果O是线段AC的中点,那么线段OB的长度是( )
  A.0.5cm B.1cm C.1.5cm D.2cm
  4.如图,数轴A、B上两点分别对应实数a、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b>0 B.ab>0 C.<0 d.="">0
  5.已知有一整式与(2x2+5x?2)的和为(2x2+5x+4),则此整式为( )
  A.2 B.6 C.10x+6 D.4x2+10x+2
  6.为了解我县七年级6000名学生期中数学考试情况,从中抽取了5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下列判断:
  ①这种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
  ②6000名学生是总体;
  ③每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
  ④500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⑤500名学生是样本容量.
  其中正确的判断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某商店把一商品按标价的九折出售(即优惠10%),仍可获利20%,若该商品的标价为每件28元,则该商品的进价为( )
  A.21元 B.19.8元 C.22.4元 D.25.2元
  8.绝对值小于2的整数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9.如图所示是甲、乙两户居民家庭全年支出费用的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下面对全年食品支出费用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户比乙户多 B.乙户比甲户多
  C.甲、乙两户一样多 D.无法确定哪一户多
  10.某市举行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今年共有a人参加,比赛的人数比去年增加20%还多3人,设去年参赛的有x人,则x为( )
  A. B.(1+20%)a+3 C. D.(1+20%)a?3
  11.如图,若输入x的值为?5,则输出的结果y为( )
  A.?6 B.5 C.?5 D.6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1)若ac=bc,则a=b;
  (2)若 ,则a=?b;
  (3)若x2=y2,则?4ax2=?4by2;
  (4)若方程2x+5a=11?x与6x+3a=22的解相同,则a的值为0.
  A.4 B.3 C.2 D.1
  二、填空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只要求写出最后结果
  13.现今世界上较先进的计算机显卡每秒可绘制出27 000 000个三角形,且显示逼真,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种显卡每秒绘制出三角形__________个.
  14.某学校为了解本校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从全体学生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统计表.已知该校全体学生人数为1200人,由此可以估计每周课外阅读时间在1~2(不含1)小时的学生有__________人.
  每周课外阅读时间(小时) 0~1 1~2
  (不含1) 2~3
  (不含2) 超过3
  人 数 7 10 14 19
  15.多项式x2?3kxy?3y2+6xy?8不含xy项,则k=__________.
  16.为支持亚太地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由中国倡议设立亚投行,截止2015年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确定为57个,其中意向创始成员国数亚欧是欧洲的2倍少2个,其余洲共5个,则亚洲意向创始成员国有__________个.
  17.填在下面各正方形中的四个数之间都有相同的规律,根据这种规律,m与n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9分.解答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并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连接起来:
  ?3,3.5,0,?4,1.5.
  19.(1)?22×2 +(?3)3×(? )
  (2) ×(?5)+(? )×9? ×8.
  20.化简并求值:
  ?(3a2?4ab)+[a2?2(2a+2ab)],其中a=?2.
  21.解方程: ? =1.
  22.2014年益阳市的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之和)已进入千亿元俱乐部,如图表示2014年益阳市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部分情况,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2014年益阳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为多少亿元?
  (2)请将条形统计图中第二产业部分补充完整;
  (3)求扇形统计图中第二产业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23.下列数阵是由偶数排列而成的:
  (1)在数阵中任意作一类似的框,如果这四个数的和为188,能否求出这四个数?如果能,求出这些数,如果不能,说明理由.如果和为288,能否求出这四个数?说明理由.
  (2)有理数110在上面数阵中的第__________排、第__________列.
  24.小亮房间窗户的窗帘如图1所示,它是由两个四分之一圆组成(半径相同)
  (1)用代数式表示窗户能射进阳光的面积是__________.(结果保留π)
  (2)当 ,b=1时,求窗户能射进阳光的面积是多少?(取π≈3)
  (3)小亮又设计了如图2的窗帘(由一个半圆和两个四分之一圆组成,半径相同),请你帮他算一算此时窗户能射进阳光的面积是否更大?如果更大,那么大多少?(结果保留π)
  25.市实验中学学生步行到郊外旅行.高一(1)班学生组成前队,步行速度为4千米/时,高一(2)班学生组成后队,速度为6千米/时.前队出发1小时后,后队才出发,同时后队派一名联络员骑自行车在两队之间不间断地来回进行联络,他骑车的速度为12千米/时.
  (1)后队追上前队需要多长时间?
  (2)后队追上前队时间内,联络员走的路程是多少?
  (3)两队何时相距2千米?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2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等于( )
  A.?2 B.? C.2 D.
  【考点】绝对值.
  【专题】探究型.
  【分析】根据绝对值的定义,可以得到|?2|等于多少,本题得以解决.
  【解答】解:由于|?2|=2,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绝对值,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绝对值的定义.
  2.如图是一个正方体包装盒的表面展开图,若在其中的三个正方形A,B,C内分别填上适当的数,使得将这个表面展开图沿虚线折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则填在A,B,C内的三个数依次是( )
  A.1,0,?2 B.0,1,?2 C.0,?2,1 D.?2,0,1
  【考点】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
  【专题】压轴题.
  【分析】利用正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
  【解答】解:图中图形折叠成正方体后,A与0对应,B与2对应,C与?1对应.故选C.
  【点评】根据图形,折叠以后找出对应数字.
  3.在直线l上顺次取A、B、C三点,使得AB=5cm,BC=3cm,如果O是线段AC的中点,那么线段OB的长度是( )
  A.0.5cm B.1cm C.1.5cm D.2cm
  【考点】两点间的距离.
  【专题】计算题.
  【分析】作图分析
  由已知条件可知,AB+BC=AC,又因为O是线段AC的中点,则OB=AB?AO,故OB可求.
  【解答】解:根据上图所示OB=5cm?OA,
  ∵OA=(AB+BC)÷2=4cm,
  ∴OB=1cm.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两点间的距离,关键明确在未画图类问题中,正确画图很重要.所以能画图的一定要画图这样才直观形象,便于思维.
  4.如图,数轴A、B上两点分别对应实数a、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b>0 B.ab>0 C.<0 d.="">0
  【考点】实数与数轴.
  【分析】本题要先观察a,b在数轴上的位置,得b<?1<0
  【解答】解:A、∵b<?1<0|a|,∴a+b<0,故选项A错误;
  B、∵b<0
  C、∵b<00,故选项C错误;
  D、∵b<?1<00,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数与数轴的对应关系,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是大于左边的数.
  5.已知有一整式与(2x2+5x?2)的和为(2x2+5x+4),则此整式为( )
  A.2 B.6 C.10x+6 D.4x2+10x+2
  【考点】整式的加减.
  【专题】计算题.
  【分析】由于一整式与(2x2+5x?2)的和为(2x2+5x+4),那么把(2x2+5x+4)减去(2x2+5x?2)即可得到所求整式.
  【解答】解:依题意得
  (2x2+5x+4)?(2x2+5x?2)
  =2x2+5x+4?2x2?5x+2
  =6.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有理数的运算能力.正确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
  6.为了解我县七年级6000名学生期中数学考试情况,从中抽取了5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下列判断:
  ①这种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
  ②6000名学生是总体;
  ③每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
  ④500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⑤500名学生是样本容量.
  其中正确的判断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考点】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
  【分析】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查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而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解答】解:这种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故①正确;
  总体是我县七年级6000名学生期中数学考试情况;故②错误;
  个体是每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故③正确;
  样本是所抽取的5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故④错误;
  样本容量是500,故⑤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总体、个体与样本,总体、个体与样本的考查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样本容量是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数目,不能带单位,难度适中.
  7.某商店把一商品按标价的九折出售(即优惠10%),仍可获利20%,若该商品的标价为每件28元,则该商品的进价为( )
  A.21元 B.19.8元 C.22.4元 D.25.2元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专题】销售问题.
  【分析】设该商品的进价是x元.则实际售价为(1+20%)x.
  【解答】解:设该商品的进价是x元,由题意得:(1+20%)x=28×(1?10%),
  解得:x=21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要注意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8.绝对值小于2的整数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考点】绝对值.
  【分析】根据绝对值的概念:数轴上某个数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可判断出±1,0的绝对值小于2,进而得到答案.
  【解答】解:绝对值小于2的整数有±1,0,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绝对值,关键是掌握绝对值的概念.
  9.如图所示是甲、乙两户居民家庭全年支出费用的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下面对全年食品支出费用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户比乙户多 B.乙户比甲户多
  C.甲、乙两户一样多 D.无法确定哪一户多
  【考点】扇形统计图.
  【专题】压轴题;图表型.
  【分析】根据扇形图的定义,本题中的总量不明确,所以在两个图中无法确定哪一户多.
  【解答】解:因为两个扇形统计图的总体都不明确,
  所以A、B、C都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扇形图的定义.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用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10.某市举行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今年共有a人参加,比赛的人数比去年增加20%还多3人,设去年参赛的有x人,则x为( )
  A. B.(1+20%)a+3 C. D.(1+20%)a?3
  【考点】列代数式.
  【分析】根据“今年共有a人参加,比赛的人数比去年增加20%还多3人”即可列出代数式.
  【解答】解:设去年有x人,
  ∵今年共有a人参加,比赛的人数比去年增加20%还多3人,
  ∴今年的人数为:x(1+20%)+3=a,
  ∴x= ,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列代数式的知识,能够设出去年的人数并表示出今年的人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如图,若输入x的值为?5,则输出的结果y为( )
  A.?6 B.5 C.?5 D.6
  【考点】代数式求值.
  【专题】图表型.
  【分析】由已知输入x的值为?5,所以由图示得y=?x+1,求出y.
  【解答】解:已知x=?5<0,
  ∴y=?x+1=?(?5)+1=6.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代数式求值,关键是通过已知和图示选择要求的y的代数式,代入求值.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1)若ac=bc,则a=b;
  (2)若 ,则a=?b;
  (3)若x2=y2,则?4ax2=?4by2;
  (4)若方程2x+5a=11?x与6x+3a=22的解相同,则a的值为0.
  A.4 B.3 C.2 D.1
  【考点】等式的性质;同解方程.
  【分析】根据等式的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等式的两边同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结果仍相等,可得答案.
  【解答】解:(1)若ac=bc,c=0时,无意义,故(1)错误;
  (2)若 ,则a=?b,两边都乘以c,故(2)正确;
  (3)若x2=y2,则?4ax2=?4by2,两边乘以不同的数,故(3)错误;
  (4)若方程2x+5a=11?x与6x+3a=22的解相同x= ,则a的值为0,故(4)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等式的两边同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结果仍相等.
  二、填空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只要求写出最后结果
  13.现今世界上较先进的计算机显卡每秒可绘制出27 000 000个三角形,且显示逼真,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种显卡每秒绘制出三角形2.7×107个.
  【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专题】应用题.
  【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大于10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小于1时,n是负数.
  【解答】解:27 000 000=2.7×107个.
  【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
  14.某学校为了解本校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从全体学生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统计表.已知该校全体学生人数为1200人,由此可以估计每周课外阅读时间在1~2(不含1)小时的学生有240人.
  每周课外阅读时间(小时) 0~1 1~2
  (不含1) 2~3
  (不含2) 超过3
  人 数 7 10 14 19
  【考点】用样本估计总体.
  【分析】先求出每周课外阅读时间在1~2(不含1)小时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比,再乘以全校的人数,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
  1200× =240(人),
  答:估计每周课外阅读时间在1~2(不含1)小时的学生有240人;
  故答案为:240.
  【点评】本题考查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及统计中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15.多项式x2?3kxy?3y2+6xy?8不含xy项,则k=2.
  【考点】多项式.
  【专题】方程思想.
  【分析】先将原多项式合并同类项,再令xy项的系数为0,然后解关于k的方程即可求出k.
  【解答】解:原式=x2+(?3k+6)xy?3y2?8,
  因为不含xy项,
  故?3k+6=0,
  解得:k=2.
  故答案为:2.
  【点评】本题考查了合并同类项法则及对多项式“项”的概念的理解,题目设计巧妙,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16.为支持亚太地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由中国倡议设立亚投行,截止2015年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确定为57个,其中意向创始成员国数亚欧是欧洲的2倍少2个,其余洲共5个,则亚洲意向创始成员国有34个.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分析】设欧洲的意向创始成员国有x个,则亚洲意向创始成员国有(2x?2)个,根据题意得出方程2x?2+x+5=57,求解即可.
  【解答】解:设欧洲的意向创始成员国有x个,则亚洲意向创始成员国有(2x?2)个,
  根据题意得:2x?2+x+5=57,
  解得:x=18,
  则2x?2=34,
  答:亚洲意向创始成员国有34个.
  故答案为34.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
  17.填在下面各正方形中的四个数之间都有相同的规律,根据这种规律,m与n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m=n2+n+2.
  【考点】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
  【分析】根据观察,可发现规律:右下角的数是n(n+2)?(n?2),可得答案.
  【解答】解:左下角的数减2是左上角的数,左下角的数加2是右上角的数,左下角的数成右上角的数减左上角的数等于右下角的数,
  即m=n(n+2)?(n?2)=n2+n+2.
  故答案为:n2+n+2.
  【点评】本题考查了规律型,发现规律是解题关键:左下角的数成右上角的数减左上角的数等于右下角的数.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9分.解答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并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连接起来:
  ?3,3.5,0, ,?4,1.5.
  【考点】有理数大小比较;数轴.
  【专题】计算题.
  【分析】先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再比较即可.
  【解答】解:
  ?4<? <?3<0<1.5<3.5.
  【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和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的应用,注意: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19.(1)?22×2 +(?3)3×(? )
  (2) ×(?5)+(? )×9? ×8.
  【考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1)原式先计算乘方运算,再计算乘法运算,最后算加减运算即可得到结果;
  (2)原式逆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解:(1)原式=?4× +27× =?9+8=?1;
  (2)原式= ×(?5?9?8)=?7.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20.化简并求值:
  ?(3a2?4ab)+[a2?2(2a+2ab)],其中a=?2.
  【考点】整式的加减―化简求值.
  【专题】计算题.
  【分析】原式去括号合并得到最简结果,将a与b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解答】解:原式=?3a2+4ab+a2?4a?4ab=?2a2?4a,
  当a=?2,b=1时,原式=?8+8=0.
  【点评】此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21.解方程: ? =1.
  【考点】解一元一次方程.
  【分析】先去分母,再移项,合并同类项,最后化系数为1,从而得到方程的解.
  【解答】解:去分母得:2×(5x+1)?(2x?1)=6,
  去括号得,10x+2?2x+1=6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8x=3
  系数化为1得,x= .
  【点评】本题考查解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1.注意移项要变号.
  22.2014年益阳市的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之和)已进入千亿元俱乐部,如图表示2014年益阳市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部分情况,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2014年益阳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为多少亿元?
  (2)请将条形统计图中第二产业部分补充完整;
  (3)求扇形统计图中第二产业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考点】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分析】(1)用第一产业增加值除以它所占的百分比,即可解答;
  (2)算出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即可补全条形图;
  (3)算出第二产业的百分比再乘以360°,即可解答.
  【解答】解:(1)237.5÷19%=1250(亿元);
  (2)第二产业的增加值为1250?237.5?462.5=550(亿元),画图如下:
  (3)扇形统计图中第二产业部分的圆心角为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解题的关键是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3.下列数阵是由偶数排列而成的:
  (1)在数阵中任意作一类似的框,如果这四个数的和为188,能否求出这四个数?如果能,求出这些数,如果不能,说明理由.如果和为288,能否求出这四个数?说明理由.
  (2)有理数110在上面数阵中的第11排、第5列.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分析】(1)可利用图例,看出框内四个数字之间的关系,上下相差10,左右相差2,用含a的代数式分别表示b,c,d,根据这四个数的和为188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2)观察数阵可以得到,整10的数都在第5列,第5列的第一排是10,第二排是20,…,依此求解即可.
  【解答】解:(1)如果这四个数的和为188,能求出这四个数.理由如下:
  ∵a+b+c+d=188,
  ∴a+a+2+a+12+a+14=188,
  ∴a=40,
  ∴这四个数是:40,42,52,54;
  如果和为288,不能求出这四个数.理由如下:
  ∵a+b+c+d=288,
  ∴a+a+2+a+12+a+14=288,
  ∴a=65,
  ∵65不是偶数,
  ∴四个数的和不能是288;
  (2)∵整10的数都在第5列,第5列的第一排是10,第二排是20,…,
  ∴110在上面数阵中的第11排第5列.
  故答案为:11,5.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尤其是有阅读材料的题目一定要审题细致,思维缜密.
  24.小亮房间窗户的窗帘如图1所示,它是由两个四分之一圆组成(半径相同)
  (1)用代数式表示窗户能射进阳光的面积是ab? b2.(结果保留π)
  (2)当 ,b=1时,求窗户能射进阳光的面积是多少?(取π≈3)
  (3)小亮又设计了如图2的窗帘(由一个半圆和两个四分之一圆组成,半径相同),请你帮他算一算此时窗户能射进阳光的面积是否更大?如果更大,那么大多少?(结果保留π)
  【考点】列代数式;代数式求值;整式的加减.
  【分析】(1)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列出式子,再根据圆的面积公式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再进行相减即可;
  (2)根据(1)得出的式子,再把a、b的数值代入即可求出答案;
  (3)利用(1)的方法列出代数式,两者相比较即可.
  【解答】解:(1) ;
  (2)当 ,b=1时 =
  = ;
  (3)如图2,窗户能射进阳光的面积= =
  ∵ > ,
  ∴ < ,
  ∴此时,窗户能射进阳光的面积更大,
  ∵
  =
  =
  ∴此时,窗户能射进阳光的面积比原来大 .
  【点评】此题考查列代数式以及代数式求值,注意利用长方形和圆的面积解决问题.
  25.市实验中学学生步行到郊外旅行.高一(1)班学生组成前队,步行速度为4千米/时,高一(2)班学生组成后队,速度为6千米/时.前队出发1小时后,后队才出发,同时后队派一名联络员骑自行车在两队之间不间断地来回进行联络,他骑车的速度为12千米/时.
  (1)后队追上前队需要多长时间?
  (2)后队追上前队时间内,联络员走的路程是多少?
  (3)两队何时相距2千米?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分类讨论.
  【分析】(1)设后队追上前队需要x小时,根据后队比前队快的速度×时间=前队比后队先走的路程可列出方程,解出即可得出时间;
  (2)先计算出联络员所走的时间,再由路程=速度×时间即可得出联络员走的路程.
  (3)要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2)班还没有超过(1)班时,相距2千米;②当(2)班超过(1)班后,(1)班与(2)班再次相距2千米,分别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解答】解:(1)设后队追上前队需要x小时,
  由题意得:(6?4)x=4×1
  解得:x=2;
  故后队追上前队需要2小时;
  (2)后队追上前队时间内,联络员走的路程就是在这2小时内所走的路,
  所以12×2=24
  答:后队追上前队时间内,联络员走的路程是24千米;
  (3)要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当(1)班出发半小时后,两队相距4× =2(千米)
  ②当(2)班还没有超过(1)班时,相距2千米,
  设(2)班需y小时与(1)相距2千米,
  由题意得:(6?4)y=2,
  解得:y=1;
  所以当(2)班出发1小时后两队相距2千米;
  ③当(2)班超过(1)班后,(1)班与(2)班再次相距2千米时
  (6?4)y=4+2,
  解得:y=3
  答当1小时后或3小时后,两队相距2千米.
  【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追及问题中,每个运动因素所走的时间、路程、相对速度,难度较大.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3
  一、填空题(20分)
  1.一个数由5个千万,4个十万,8个千,3个百和7个十组成,这个数写作( ),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四舍五入到万位约为( )万。
  2.480平方分米=( )平方米 2.6升=( )升( )毫升
  3.最小质数占最大的两位偶数的( )。
  4.5.4:1 的比值是(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5.李婷在1:8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北京到南京的距离约为15厘米,两地实际距离约为( )千米。
  6.在 ,0. ,83%和0.8 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7.用500粒种子做发芽实验,有10粒没有发芽,发芽率是( ))%。
  8.甲、乙两个圆柱的体积相等,底面面积之比为3:4,则这两个圆柱体的高的比是( )。
  9.( )比200多20%,20比( )少20%。
  10.把4个棱长为2分米的正方体拼成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可能是( )平方分米,也可能是( )平方分米。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5分)
  1.在比例中,如果两内项互为倒数,那么两外项也互为倒数。( )
  2.求8个 与8的 列式一样,意义也一样。 ( )
  3.有2,4,8,16四个数,它们都是合数。 ( )
  4.互质的两个数一定是互质数。 ( )
  5.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5分)
  1.如果a×b=0,那么 ( )。
  A.a一定为0 B.b一定为0 C.a、b一定均为0 D.a、b中一定有一个为0
  2.下列各数中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是 ( )。
  A. B. C.
  3.下列各数精确到0.01的是( )
  A.0.6925≈0.693 B.8.029≈8.0 C.4.1974≈4.20
  4.把两个棱长都是2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减少了( )平方分米。
  A.4 B.8 C.16
  5.两根同样长的铁丝,从第一根上截去它的 ,从另一根上截去 米,余下部分( )。 A.第一根长 B.第二根长 C.长度相等 D.无法比较
  四、计算题(35分)
  1.直接写出得数:(5分)
  225+475= 19.3-2.7= + = 1 ÷1.75=
  × = 5.1÷0.01= ×5.6= 8.1-6 =
  4.1+1÷2= (3.5%-0.035)÷2 =
  2.简算:(4分)
  ① ②102.31×59
  ③57.5-14.25-15 ④ ×102.31+40 ×102.31
  3.脱式计算:(12分)
  6760÷13+17×25 4.82-5.2÷0.8×0.6
  ( +2 )÷(2+3 ) ( ×10.68+8.52× )÷1
  4.解方程(5分)
  x:1.2=3:4 3.2x-4×3=52 8(x-2)=2(x+7)
  5.列式计算:(9分)
  (1)1.3与 的和除以3与 的差,商是多少?
  (2)在一个除法算式里,商和余数都是5,并且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81。被除数、除数各是什么数?
  (3)某数的 比1.2的1 倍多2.1,这个数是多少?
  五.应用题(30分)
  1.工程队修一条长1600米的公路,已经修好这条公路的75%,还剩多少米没有修?
  2.无线电厂三月份生产电视机782台,四月份生产786台,五月份生产824台,该厂平均日产电视机多少台?
  3.华川机器厂今年1―4月份工业产值分别是25万元、30万元、40万元、50万元。①绘制折线统计图。②算出最高产值比最低产值增长百分之几?
  4.一份稿件,甲单独打印需要10天完成,乙单独打印5天只能完成这份稿件的 ,现在两人合作,几天可打印这份稿件的50%?
  5.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甲、乙两个城市相对开出,已知客车每小时行55千米,客车速度与货车速度的比是11:9,两车开出后5小时相遇,甲、乙两城市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6.已知慢车的速度是快车的 ,两车从甲乙两站同时相向而行在离中点4千米的地方相遇。求甲乙两站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附部分答案:
  一、填空:
  1、(50408370)(5040.837)(5041);
  2、(4.8)(2)(600);
  3、( );
  4、(3 )(27:8);
  5、(1200);
  6、( )(83%);
  7、(98);
  8、(4:3);
  9、(240)(25);
  10、(72)(64);
  二、判断:1、√;2、×;3、×;4、√;5、×;
  三、选择:1、D;2、B;3、C;4、B;5、D;
  四、计算
  1、略;2、简算:① ;②6036.29;③27.5;④4194.71;3、945,0.92, ,10;4、0.9,20,5;
  5、(1)0.9;
  (2)除数:[81-5-(5+5)]÷(1+5)=11 被除数:11×5+5=60
  (3)1.8;
  五、应用题:
  1、400米;2、26台;3、略;4、3天;5、500千米;
  6、4×2÷( )=88(千米)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相关文章: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暑假作业及答案06-16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期末试卷及答案04-02
2017年冀教版初二英语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08-22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09-06
2017八年级下册英语期末试卷及答案(新人教版)08-22
七年级(下册)生物暑期练习题及答案08-16
2017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卷及答案08-16
2017年初二数学下册暑假作业及答案09-19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卷模板及答案讲解09-15
最新七年级下册科学期中检测卷及答案08-25

数学的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的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的知识点总结1
  圆的初步认识
  一、圆及圆的相关量的定义(28个)
  1.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
  2.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3.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4.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其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其圆心称为内心。
  5.直线与圆有3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为相离;有2个公共点为相交;圆与直线有唯一公共点为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6.两圆之间有5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离,在之内叫内含;有唯一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切,在之内叫内切;有2个公共点的叫相交。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叫做圆心距。
  7.在圆上,由2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圆锥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半径成为圆锥的母线。
  二、有关圆的字母表示方法(7个)
  圆--⊙ 半径r 弧--⌒ 直径d
  扇形弧长/圆锥母线l 周长C 面积S三、有关圆的基本性质与定理(27个)
  1.点P与圆O的位置关系(设P是一点,则PO是点到圆心的距离):
  P在⊙O外,POP在⊙O上,PO=r;P在⊙O内,PO
  2.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圆心。
  3.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逆定理: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4.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2个圆心角,2个圆周角,2条弧,2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他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5.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6.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7.不在同一直线上的3个点确定一个圆。
  8.一个三角形有唯一确定的外接圆和内切圆。外接圆圆心是三角形各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3个顶点距离相等;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各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3边距离相等。
  9.直线AB与圆O的位置关系(设OPAB于P,则PO是AB到圆心的距离):
  AB与⊙O相离,POAB与⊙O相切,PO=r;AB与⊙O相交,PO
  10.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直径;经过直径的一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这个圆的切线。
  1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且Rr,圆心距为P):
  外离P外切P=R+r;相交R-r
  三、有关圆的计算公式
  1.圆的周长C=2d 2.圆的面积S=s=3.扇形弧长l=nr/180
  4.扇形面积S=n/360=rl/2 5.圆锥侧面积S=rl
  四、圆的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O(a,b)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的标准方程是
  (x-a)^2+(y-b)^2=r^2
  2.圆的一般方程
  把圆的标准方程展开,移项,合并同类项后,可得圆的一般方程是
  x^2+y^2+Dx+Ey+F=0
  和标准方程对比,其实D=-2a,E=-2b,F=a^2+b^2
  相关知识:圆的离心率e=0.在圆上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都是r.
  五、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判断
  链接: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一.5)
  平面内,直线Ax+By+C=O与圆x^2+y^2+Dx+Ey+F=0的位置关系判断一般方法是
  讨论如下2种情况:
  (1)由Ax+By+C=O可得y=(-C-Ax)/B,[其中B不等于0],
  代入x^2+y^2+Dx+Ey+F=0,即成为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f(x)=0.
  利用判别式b^2-4ac的符号可确定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如下: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2交点,即圆与直线相交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1交点,即圆与直线相切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0交点,即圆与直线相离
  (2)如果B=0即直线为Ax+C=0,即x=-C/A.它平行于y轴(或垂直于x轴)
  将x^2+y^2+Dx+Ey+F=0化为(x-a)^2+(y-b)^2=r^2
  令y=b,求出此时的两个x值x1,x2,并且我们规定x1
  当x=-C/Ax2时,直线与圆相离
  当x1
  当x=-C/A=x1或x=-C/A=x2时,直线与圆相切
  圆的定理:
  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2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推论2
  1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4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5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6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希望这篇20xx中考数学知识点汇总,可以帮助更好的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
数学的知识点总结2
  圆的方程
  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圆心,半径为r;
  (2)一般方程
  当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半径为
  当时,表示一个点;当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
  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
  (1)设直线,圆,圆心到l的距离为,则有;;
  (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①k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②k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得到方程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设圆,
  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当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
  当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
  当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含;当时,为同心圆。
  注意:已知圆上两点,圆心必在中垂线上;已知两圆相切,两圆心与切点共线
  圆的辅助线一般为连圆心与切线或者连圆心与弦中点
  数学如何预习
  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数学内容进行阅读,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这样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1)看书要动笔。(不动笔墨不读书)
  ①一般采用边阅读、边思考、边书写的方式,把内容的要点、层次、联系划出来或打上记号,写下自己的看法或在弄不懂的地方与问题上做记号;
  ②预习时一旦发现旧知识掌握得不好,甚至不理解时,就要及时翻书查阅摘抄,采取措施补上,为顺利学习新内容创造条件。
  ③了解本节课的基本内容,也就是知道要讲些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方法,重点关键在哪里等等。
  ④要把某一本练习册所对应的章节拿出来大致看一遍,看哪些题一下能看会,哪些题根本看不懂,然后带着疑问去听课。
  成数概念
  一数为另一数的几成,泛指比率:应在生产组内找标准劳动力,互相比较,评成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的数,叫做成数。
  通常用在工农业生产中表示生产的增长状况。几成就是十分之几。
  例如,粮食产量增产“二成”。
  “二成”即是十分之二,也就是粮食产量增加了20%。
  在计算成数时,设有甲、乙两数,求乙数对于甲数的比,并把比值化成纯小数,那么所得的纯小数叫做乙数对于甲数的成数。其中小数第一位叫做“成”或“分”,第二位叫做“厘”。
  例如,计划粮食产量为5万斤,实际多产了1万斤,那么粮食增产的成数是1÷5=0.2,即粮食增产了二成。
  成数与其他数的互化
  方法:分数X10=成数成数/10=小数(成数除以10等于小数)成数X10=百分数
数学的知识点总结3
  一、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当时,。当时,;当时,不存在。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注意下面四点:
  (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与P1、P2的顺序无关;
  (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3)直线方程
  ①点斜式:直线斜率k,且过点
  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y1。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②斜截式:,直线斜率为k,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
  ③两点式:()直线两点,
  ④截矩式:其中直线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即与轴、轴的截距分别为。
  ⑤一般式:(A,B不全为0)
  ⑤一般式:(A,B不全为0)
  注意:○1各式的适用范围
  ○2特殊的方程如:平行于x轴的直线:(b为常数);平行于y轴的直线:(a为常数);
  (4)直线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
  (一)平行直线系
  平行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
  (二)过定点的直线系
  (?)斜率为k的直线系:直线过定点;
  (?)过两条直线,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为参数),其中直线不在直线系中。
  (5)两直线平行与垂直;
  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
  (6)两条直线的交点
  相交:交点坐标即方程组的一组解。方程组无解;方程组有无数解与重合
  (7)两点间距离公式:设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则
  (8)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一点到直线的距离
  (9)两平行直线距离公式:在任一直线上任取一点,再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进行求解。
数学的知识点总结4
  ①直线和圆无公共点,称相离。 AB与圆O相离,d>r。
  ②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称相交,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割线。AB与⊙O相交,d
  ③直线和圆有且只有一公共点,称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AB与⊙O相切,d=r。(d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平面内,直线Ax+By+C=0与圆x^2+y^2+Dx+Ey+F=0的位置关系判断一般方法是:
  1.由Ax+By+C=0,可得y=(-C-Ax)/B,(其中B不等于0),代入x^2+y^2+Dx+Ey+F=0,即成为一个关于x的方程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2交点,即圆与直线相交。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1交点,即圆与直线相切。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0交点,即圆与直线相离。
  2.如果B=0即直线为Ax+C=0,即x=-C/A,它平行于y轴(或垂直于x轴),将x^2+y^2+Dx+Ey+F=0化为(x-a)^2+(y-b)^2=r^2。令y=b,求出此时的两个x值x1、x2,并且规定x1
  当x=-C/Ax2时,直线与圆相离;
数学的知识点总结5
  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数量特征:如果圆的半径为r,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则
  ①点在圆上<===>d=r;②点在圆内<===>dd>r.
  二.圆的对称性:
  1.与圆相关的概念:
  ④同心圆:圆心相同,半径不等的两个圆叫做同心圆。
  ⑤等圆: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半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
  ⑥等弧: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
  ⑦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⑧弦心距:从圆心到弦的距离叫做弦心距.
  2.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说明:根据垂径定理与推论可知对于一个圆和一条直线来说,如果具备:
  ①过圆心;②垂直于弦;③平分弦;④平分弦所对的优弧;⑤平分弦所对的劣弧。
  上述五个条件中的任何两个条件都可推出其他三个结论。
  4.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心距相等。
  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三.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
  1.圆周角的定义: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2.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圆周角相等;反之,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圆周角所对弧也相等;
  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四.确定圆的条件:
  1.理解确定一个圆必须的具备两个条件:
  经过一点可以作无数个圆,经过两点也可以作无数个圆,其圆心在这个两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3.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圆的内接三角形的概念:
  (1)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圆的内接三角形:经过一个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接圆,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内接三角形.
  (2)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
  (3)三角形的外心的性质:三角形外心到三顶点的距离相等.
  初中数学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整数包括正整数、零、负整数。
  正整数又叫自然数。
  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7,2等;
  π(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8等; 3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数学有理数基础知识点
  1.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同号两数来相加,绝对值加不变号。
  异号相加大减小,大数决定和符号。
  互为相反数求和,结果是零须记好。
  “大”减“小”是指绝对值的大小。
  2.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减正等于加负,减负等于加正。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符号法则。
  同号得正异号负,一项为零积是零。
  3.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四种运算技巧
  转化法:一是将除法转化为乘法,二是将乘方转化为乘法,三是在乘除混合运算中,通常将小数转化为分数进行约分计算。
  凑整法:在加减混合运算中,通常将和为零的两个数,分母相同的两个数,和为整数的两个数,乘积为整数的两个数分别结合为一组求解。
  分拆法:先将带分数分拆成一个整数与一个真分数的和的形式,然后进行计算。
  巧用运算律:在计算中巧妙运用加法运算律或乘法运算律往往使计算更简便。
数学的知识点总结6
  一、数的分类
  其中:有理数(即可比数)即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
  二、 数轴
  (1)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2)实数 数轴上的点。
  (3)利用数轴可比较数的大小,理解实数及其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
  三、 绝对值
  (1)几何定义: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 。
  (2)代数定义: =
  四、 相反数、倒数
  (1)a、b互为相反数 a+b=0(或a=-b);
  (2)a、b互为倒数 ab=1(或a= )。
  五、几个非负数
  (1)
  (2)a
  (3) 0)。
  (4)若几个非负数之和为0,则这几个非负数也分别为0.
  六、
  (1)a n叫做a的n 次幂,其中,a叫底数,n叫指数。
  (2)若x =a(a0),则x叫做a的平方根,记做算术平方根记做 。
  (3)若x =a,则x叫做a的立方根,记做 。因此 =a
  (4)算术平方根性质:
  ①( ) =a (a
  ② = ;
  ③ (a0,b
  ④ (a0,b0)。
  七、运算顺序:
  1. 同 级:左右
  2. 不同级:高低(先乘方和开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3. 有括号:里外(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数学的知识点总结7
  数的整除:
  1、能被15整除的数一定还能被( 1、3、5 )整除。[写出所有可能]
  2、从0、2、3、7、8中选出四个不同的数字,组成一个有因数2、3、5的四位数,其中最大的是( 8730 ),最小的是( 2370 )。 解:有0,3,7,8和0,2,3,7两种可能
  3、六个连续偶数的和是210,这六个偶数是( 30、32、34、36、38、40 )。
  4、在15、19、27、35、51、91这六个数中,与众不同的数是( 19 ),因为( 只有19是质数,其它都是合数 )。
  5、两个质数的积是46,这两个质数的和是( 25 )。
  解:因为46是偶数,因此它必是一个奇质数与一个偶质数的积,而偶质数只有2,另一个质数为46÷2=23,所以2与23的和是25。
  6、1992所有的质因数的和是( 88 )。
  解:1992=2 2 2 3 83,所以1992所有的质因数的和是2+2+2+3+83=92。
  7、有两个数都是合数,又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90,这两个数是( 9和10 )。
  8、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的( 因 )数,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最大公因数的( 倍 )数。
  9、几个数的( 最大公因 )数的所有( 因 )数,都是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几个数的( 最小公倍 )数的所有( 倍 )数,都是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10、A、B、C都是非零自然数,且A÷B=C,那么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A ),最大公因数是( B ),C是( A )的因数,A是B的(倍 )数。
  11、甲数=2×3×5×A,乙数=2×3×7×A。如果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30,A应该是( 5 );如果甲、乙两数的最小公倍数是630,A应该是( 3 )。
  12、自然数A=B-1,A、B都是非零自然数,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1 ),最小公倍数( AB )。
  13、长180厘米,宽45厘米,高18厘米的木料,至少能锯成不余料的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木块多少块?
  解:180、45、18的最大公因数是9,当锯成的正方体木块的棱长是9厘米时,锯出的正方体木块块数最少,是(180÷9)×(45÷9)×(18÷9)=20×5×2=200块。
  14、用长是9厘米、宽是6厘米、高是7厘米的长方体木块叠成一个正方体,至少需要这种长方体木块多少块?
  解:9、6、7的最小公倍数是126,即叠成的正方体棱长最小是126厘米,至少需要(126÷9)×(126÷6)×(126÷7)=14×21×18=5292块这样的长方体木块才能叠成一个正方体。
  15、同学们进行队列训练,如果每排8人,最后一排6人;如果每排10人,最后一排少4人。参加队列训练的学生最少有多少人?
  解:根据题意,学生人数除以8余6,除以10也余6,所以是8和10的最小公倍数40的倍数加6,学生最少是40+6=46人。
  16、小红、小兰、小刚和小华,他们的年龄恰好一个比一个大一岁,他们的年龄相乘的积是5040。那么,小红、小兰、小刚和小华各是多少岁?
  解:5040=2×2×2×2×3×3×5×7=7×(2×2×2)×(3×3)×(2×5),分别是7、8、9、10岁。
  长方体和正方体:
  17、写出长方体的侧面积计算公式:长方体的侧面积=( )×( )。
  18、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则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扩大到原来的( 9 )倍,体积扩大到原来的( 27 )倍。
  19、用若干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至少需这样的小正方体( 8 )个,此时所拼成的较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原来每个小正方体表面积的( (2×2×6)÷(1×1×6)=4 )倍。
  20、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高2分米,侧面展开后恰好是一个正方形。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解:长和宽都是2÷4=0.5分米,体积0.5×0.5×2=0.5立方分米。
  21、一间教室长8米,宽6米,高4米,教室里有32个学生,平均每人占有多少空间?
  解:8×6×4=192立方米,192÷32=6立方米。
  22、一个无盖的木盒,从外面量长10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木板厚1厘米。这个木盒的容积是多少?
  解:长10-1×2=8厘米,宽8-1×2=6厘米,高5-1=4厘米,容积8×6×4=192立方厘米。
  23、把一个长、宽、高分别是5分米、3分米、2分米的长方体截成两个小长方体,这两个小长方体表面积之和最大是( )平方分米。
  解:原长方体的表面积是5×3×2+5×2×2+3×2×2=62平方分米,截成两个小长方体后表面积最多增加5×3×2=30平方分米,这两个小长方体表面积之和最大是62+30=92平方分米。
  24、有一个长方体,如果把它的长减少2分米,那么它就变成一个正方体,表面积就会减少48平方分米。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解:横截面是正方形,即宽与高相等。长方体的宽与高都是48÷4÷2=6分米,长是6+2=8分米,体积是8×6×6=288立方分米。
  25、把一个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切成棱长2厘米的小正方体,可以得到多少个小正方体?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
  解:切成了(6÷2)×(6÷2)×(6÷2)=27个小正方体,表面积增加了6×6×4×3=432平方厘米。
  26、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是40平方厘米,每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解:小正方体的一个面是40÷(5×2)=4平方厘米,每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是4×6=24平方厘米。
  27、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容器内装有6升水,这时水面高度是15厘米。把一个苹果放入水中,这时容器内水面的高度是16.5厘米。请你求出这个苹果的体积。
  解:6升=6000毫升,底面积是6000÷15=400平方厘米,苹果的体积是400×(16.5-15)=600立方厘米。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8、2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37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 23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等于最小的合数。
  29、有分母都是7的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各一个,它们的大小只差一个分数单位。这三个分数分别是( , ,1 )。
  30、一个分数的分子缩小到原来的 ,分母缩小到原来的 ,分数的值就( 扩大到原来的3倍 )。
  31、一辆小汽车6分钟行驶9千米,行驶1千米要( )分,1分钟能行驶( 1.5 )千米。
  32、 <<1,□里可以填的自然数有( )。[写出所有可能]
  解: < < ,5□=50、55、60,□=10、11、12。
  33、某工厂有煤5吨,如果每天烧 吨,这些煤可烧( 5÷ =5÷0.2=25 )天;如果每天烧这些煤的 ,这些煤可烧( 5 )天。
  34、五(1)班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那么,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 )。
  35、某厂男职工人数是女职工的 ,女职工比男职工多30人,男职工有( )人。
数学的知识点总结8
  分数与百分数的应用
  基本概念与性质: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分数的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
  常用方法:
  ①逆向思维方法:从题目提供条件的反方向(或结果)进行思考。
  ②对应思维方法:找出题目中具体的量与它所占的率的直接对应关系。
  ③转化思维方法:把一类应用题转化成另一类应用题进行解答。最常见的是转换成比例和转换成倍数关系;把不同的标准(在分数中一般指的是一倍量)下的分率转化成同一条件下的分率。常见的处理方法是确定不同的标准为一倍量。
  ④假设思维方法:为了解题的方便,可以把题目中不相等的量假设成相等或者假设某种情况成立,计算出相应的结果,然后再进行调整,求出最后结果。
  ⑤量不变思维方法:在变化的各个量当中,总有一个量是不变的,不论其他量如何变化,而这个量是始终固定不变的。有以下三种情况:A、分量发生变化,总量不变。B、总量发生变化,但其中有的分量不变。C、总量和分量都发生变化,但分量之间的差量不变化。
  ⑥替换思维方法:用一种量代替另一种量,从而使数量关系单一化、量率关系明朗化。
  ⑦同倍率法:总量和分量之间按照同分率变化的规律进行处理。
  ⑧浓度配比法:一般应用于总量和分量都发生变化的状况。
数学的知识点总结9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数字或字母的乘积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2.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任何一个非零数的零次方等于1.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5.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6.多项式的排列
  (1)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
  (2)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7.多项式的排列时注意:
  (1)由于单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因此在排列时,仍需把每一项的性质符号看作是这一项的一部分,一起移动。
  (2)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多项式,排列时,要注意:
  a.先确认按照哪个字母的指数来排列。
  b.确定按这个字母向里排列,还是向外排列。
  (3)整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8.多项式的加法:
  多项式的加法,是指多项式的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即合并同类项)。
  9.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10.合并同类项: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可以合并,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11.掌握同类项的概念时注意:
  (1)判断几个单项式或项,是否是同类项,就要掌握两个条件:
  ①所含字母相同。
  ②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
  (2)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排列的顺序也无关。
  (3)所有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12.合并同类项步骤:
  (1)准确的找出同类项;
  (2)逆用分配律,把同类项的系数加在一起(用小括号),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写出合并后的结果。
  13.在掌握合并同类项时注意:
  (1)如果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合并同类项后,结果为0;
  (2)不要漏掉不能合并的项;
  (3)只要不再有同类项,就是结果(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
  14.整式的拓展
  整式的乘除:重点是整式的乘除,尤其是其中的乘法公式。乘法公式的结构特征以及公式中的字母的广泛含义,学生不易掌握.因此,乘法公式的灵活运用是难点,添括号(或去括号)时,括号中符号的处理是另一个难点。添括号(或去括号)是对多项式的变形,要根据添括号(或去括号)的法则进行。在整式的乘除中,单项式的乘除是关键,这是因为,一般多项式的乘除都要“转化”为单项式的乘除。
  整式四则运算的主要题型有:
  (1)单项式的四则运算
  此类题目多以选择题和应用题的形式出现,其特点是考查单项式的四则运算。
  (2)单项式与多项式的运算
  
数学的知识点总结10
  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2.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4.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5.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6.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7.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8.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9.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0.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2.①直线L和⊙O相交d
  ②直线L和⊙O相切d=r
  ③直线L和⊙O相离d>r
  13.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4.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5.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6.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7.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8.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外角等于内对角
  19.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20.①两圆外离d>R+r ②两圆外切d=R+r
  ③.两圆相交R-rr
  ④.两圆内切d=R-rR>r ⑤两圆内含dr
  21.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22.定理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23.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24.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25.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26.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27.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28.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29.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30.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31.内公切线长= d-R-r外公切线长= d-R+r
  32.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3.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34.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35.弧长公式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扇形面积公式s=1/2lr
  初三数学复习方法
  一、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做好预习。
  数学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基本的数学解题思路与方法,是复习的重中之重。回归课本,要先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把教材上的每一个例题、习题再做一遍,确保基本概念、公式等牢固掌握,要稳扎稳打,不要盲目攀高,欲速则不达。复习课的内容多、时间紧。要提高复习效率,必须使自己的思维与老师的思维同步。而预习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没有预习,听老师讲课,会感到老师讲的都重要,抓不住老师讲的重点;而预习了之后,再听老师讲课,就会在记忆上对老师讲的内容有所取舍,把重点放在自己还未掌握的内容上,提高学习效率。
  二、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多动脑,勤动手
  初三的课只有两种形式:复习课和评讲课,到初三所有课都进入复习阶段,通过复习,学生要知道自己哪些知识点掌握的比较好,哪些知识点有待提高,因此在复习课之前一定要有自已的思考,这样听课的目的就明确了。现在学生手中都会有一些复习资料,在老师讲课之前,要把例题做一遍,做题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旧知识,可进行查漏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体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事半功倍。此外对于老师讲课中的难点,重点要作好笔记,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
  三、建立错题本,查漏补缺
  初三复习,各类试题要做几十套,甚至上百套。特级教师提醒学生可以建立一个错题本,把平时做错的题系统的整理好,在上面写上评析和做错的原因,每过一段时间,就把“错题笔记”拿出来看一看。在看参考书时,也可以把精彩之处或做错的题目做上标记,以后再看这本书时就会有所侧重。查漏补缺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除了把不同的问题弄懂以外,还要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及时归纳总结。每次订正试卷或作业时,在错题旁边要写明做错的原因。
  初三数学学习建议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制定计划。从而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打稳扎,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练学习意志。
  2课前自学。这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专心上课。“学然后知不足”,这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课前自学过的学生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细听,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盘抄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这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这是掌握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必要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作业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这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经常把容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从老师、同学处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7系统小结。这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8课外学习。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数学的知识点总结11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还会遇到一种新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就来认识这种方程,讨论这种方程的解法,并运用这种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章首先通过雕像设计、制作方盒、排球比赛等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然后让学生通过数值代入的方法找出某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加以体会,并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介绍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在介绍配方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形如 的方程。这样的方程可以化为更为简单的形如 的方程,由平方根的概念,可以得到这个方程的解。进而举例说明如何解形如 的方程。然后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为形如
的方程,引出配方法。最后安排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学了公式法以后,学生对这个内容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2)在介绍公式法时,首先借助配方法讨论方程 的解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然后安排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有两个相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此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三种情况。
  (3)在介绍因式分解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易于用因式分解法的一元二次方程,引出因式分解法。然后安排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最后对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进行小结。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一节安排了四个探究栏目,分别探究传播、成本下降率、面积、匀变速运动等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数学的知识点总结12
  第一章有理数
  1、大于0的数是正数。
  2、有理数分类:正有理数、0、负有理数。
  3、有理数分类: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4、规定了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的直线称为数轴。
  5、数的大小比较:
  ①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②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6、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
  7、若a+b=0,则a,b互为相反数
  8、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称为数a的绝对值
  9、绝对值的三句: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10、有理数的计算:先算符号、再算数值。
  11、加减: ①正+正 ②大-小 ③小-大=-(大-小) ④-☆-О=-(☆+О)
  12、乘除:同号得正,异号的负
  13、乘方:表示n个相同因数的乘积。
  14、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15、混合运算: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有括号的先算括号。
  16、科学计数法:用ax10n 表示一个数。(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
  17、左边第一个非零的数字起,所有的数字都是有效数字。
  【知识梳理】
  1.数轴: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的。
  2.相反数实数a的相反数是-a;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反之亦然;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3.倒数:若两个数的积等于1,则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4.绝对值: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在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5.科学记数法:,其中。
  6.实数大小的比较:利用法则比较大小;利用数轴比较大小。
  7.在实数范围内,加、减、乘、除、乘方运算都可以进行,但开方运算不一定能行,如负数不能开偶次方。实数的运算基础是有理数运算,有理数的一切运算性质和运算律都适用于实数运算。正确的确定运算结果的符号和灵活的使用运算律是掌握好实数运算的关键。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
  知识点1:等式的概念: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知识点2: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方程中一定含有未知数,而且必须是等式,二者缺一不可.
  说明:代数式不含等号,方程是用等号把代数式连接而成的式子,且其中一定要含有未知数.
  知识点3: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任何形式的一元一次方程,经变形后,总能变成形为ax=b(a≠0,a、b为已知数)的形式,这种形式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式.注意a≠0这个重要条件,它也是判断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依据.
  例2:如果(a+1) +45=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a________,b________.
  分析:一元一次方程需要满足的条件:未知数系数不等于0,次数为1. ∴a+1≠0,2b-1=1.∴a≠-1,b=1.
  知识点4: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即若a=b,则a±m=b±m.
  (2) 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或代数式, 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即若a=b,则am=bm.或. 此外等式还有其它性质: 若a=b,则b=a.若a=b,b=c,则a=c.
  说明:等式的性质是解方程的重要依据.
  例3: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
  A.如果ax=bx,那么a=b B.如果(a+1)x=a+1, 那么x=1
  C.如果x=y,则x-5=5-y D.如果则
  分析:利用等式的性质解题.应选D.
  说明:等式两边不可能同时除以为零的数或式,这一点务必要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
  知识点5: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知识点6:关于移项:⑴移项实质是等式的基本性质1的运用.
  ⑵移项时,一定记住要改变所移项的符号.
  知识点7: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具体解题时,有些步骤可能用不上,有些步骤可以颠倒顺序,有些步骤可以合写,以简化运算,要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运用.
  例4:解方程 .
  分析:灵活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解答本题.
  解答:去分母,得9x-6=2x,移项,得9x-2x=6,合并同类项,得7x=6,系数化为1,得x=.
  说明:去分母时,易漏乘方程左、右两边代数式中的某些项,如本题易错解为:去分母得9x-1=2x,漏乘了常数项.
  知识点8:方程的检验
  检验某数是否为原方程的解,应将该数分别代入原方程左边和右边,看两边的值是否相等.
  注意:应代入原方程的左、右两边分别计算,不能代入变形后的方程的左边和右边.
  三、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多同学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过程中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下面是对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一个专题介绍,希望能为同学们的学习提供帮助.
  一、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的基本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时间=.
  1.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和
  例1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200米/分钟,乙的速度是300米/分钟,已知A、B两地相距1000米,问甲、乙二人经过多长时间能相遇?
  解:设甲、乙二人t分钟后能相遇,则
  (200+300)× t =1000,
  t=2.
  答:甲、乙二人2钟后能相遇.
  2.追赶问题:速度差×追赶时间=追赶距离
  例2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向而行,甲的速度是200米/分钟,乙的速度是300米/分钟,已知A、B两地相距1000米,问几分钟后乙能追上甲? 解:设t分钟后,乙能追上甲,则
  (300-200)t=1000,
  t=10.
  答:10分钟后乙能追上甲.
  3. 航行问题: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例3甲乘小船从A地顺流到B地用了3小时,已知A、B两地相距90千米.水流速度是20千米/小时,求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解:设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则有
  (v+20)×3=90,
  v=10(千米/小时).
  答: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10千米/小时.
  二、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的基本关系:①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时间=;②常把工作量看作单位1.
  例4已知甲、乙二人合作一项工程,甲25天独立完成,乙20天独立完成,甲、乙二人合作5天后,甲另有事,乙再单独做几天才能完成?
  解:设甲再单独做x天才能完成,有
  (+)×5+=1,
  x=11.
  答:乙再单独做11天才能完成.
  三、环行问题
  环行问题的基本关系:同时同地同向而行,第一次相遇:快者路程-慢者路程=环行周长.同时同地背向而行,第一次相遇:甲路程+乙路程=环形周长.
  例5王丛和张兰绕环行跑道行走,跑道长400米,王丛的速度是200米/分钟,张兰的速度是300米/分钟,二人如从同地同时同向而行,经过几分钟二人相遇?
  解:设经过t分钟二人相遇,则
  (300-200)t=400,
  t=4.
  答:经过4分钟二人相遇.
  四、数字问题
  数字问题的基本关系:数字和数是不同的,同一个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数值不同.
  例6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小1,这个两位数的个位十位互换后,它们的和是33,求这个两位数.
  解:设原两位数的个位数字是x,则十位数字为x+1,根据题意,得
  [10(x-1)+x]+[10x+(x+1)]=33,
  x=1,则x+1=2.
  ∴这个数是21.
  答:这个两位数是21.
  五、利润问题
  利润问题的基本关系:①获利=售价-进价②打几折就是原价的十分之几 例7某商场按定价销售某种电器时,每台获利48元,按定价的9折销售该电器6台与将定价降低30元销售该电器9台所获得的利润相等,该电器每台进价、定价各是多少元?
  解:设该电器每台的进价为x元,则定价为(48+x)元,根据题意,得 6[0.9(48+x)-x]=9[(48+x)-30-x] ,
  x=162.
  48+x=48+162=210.
  答:该电器每台进价、定价各分别是162元、210元.
  六、浓度问题
  浓度问题的基本关系:溶液浓度=,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液浓度
  例8用“84”消毒液配制药液对白色衣物进行消毒,要求按1∶200的比例进行稀释.现要配制此种药液4020克,则需要“84”消毒液多少克?
  解:设需要“84”消毒液x克,根据题意得
  =,
  x=20.
  答:需要“84”消毒液20克.
  七、等积变形问题
  例1用直径为90mm的圆柱形玻璃杯(已装满水,且水足够多)向一个内底面积为131×131mm2,内高为81mm的长方体铁盒倒水,当铁盒装满水时,玻璃杯中水的高度下降了多少?(结果保留π)
  第9 / 11页
  分析:玻璃杯里倒掉的水的体积和长方体铁盒里所装的水的体积相等,所以等量关系为:
  玻璃杯里倒掉的水的体积=长方体铁盒的容积.
  解:设玻璃杯中水的高度下降了xmm,根据题意,得
  经检验,它符合题意.
  八、利息问题
  例2储户到银行存款,一段时间后,银行要向储户支付存款利息,同时银行还将代扣由储户向国家缴纳的利息税,税率为利息的20%.
  (1)将8500元钱以一年期的定期储蓄存入银行,年利率为2.2%,到期支取时可得到利息________元.扣除利息税后实得________元.
  (2)小明的父亲将一笔资金按一年期的定期储蓄存入银行,年利率为2.2%,到期支取时,扣除所得税后得本金和利息共计71232元,问这笔资金是多少元?
  (3)王红的爸爸把一笔钱按三年期的定期储蓄存入银行,假设年利率为3%,到期支取时扣除所得税后实得利息为432元,问王红的爸爸存入银行的本金是多少?
  分析:利息=本金×利率×期数,存几年,期数就是几,另外,还要注意,实得利息=利息-利息税.
  解:(1)利息=本金×利率×期数=8500×2.2%×1=187元.
  实得利息 =利息×(1-20%)=187×0.8=149.6元.
  (2)设这笔资金为x元,依题意,有x(1+2.2%×0.8)=71232.
  解方程,得x=70000.
  经检验,符合题意.
  答:这笔资金为70000元.
  (3)设这笔资金为x元,依题意,得x×3×3%×(1-20%)=432.
  解方程,得x=6000.
  经检验,符合题意.
  答:这笔资金为6000元.
数学的知识点总结13
  1、上、下
  (1)在具体场景中理解上、下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的方位,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前、后
  (1)在具体场景中理解前、后、最×的含义,以及前后的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方位,会用前、后、最前、最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加减法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有几枝铅笔(加法的认识)
  知识点:
  1、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读、写加法算式,感悟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2、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的加法口算。
  3、第一次出现了图形应用题,要让学生学会看图形应用型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
  有几辆车(初步认识加法的交换律)
  3、左、右(1)在具体场景中理解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左右的方位,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4、位置
  (1)明确“横为行、竖为列”,并知道“第几行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的含义。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2个数据(2个维度)描述人或物体的具体位置。
  (3)在具体情境中,能依据2个维度的数据找到人或物体的具体位置。
数学的知识点总结14
  一、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这种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
  满足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常见的勾股数组有:(3,4,5);(5,12,13);(8,15,17);(7,24,25);(20,21,29);(9,40,41);……(这些勾股数组的倍数仍是勾股数)。
  二、证明
  1、对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就叫做命题。即: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
  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1)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思路是将原三角形中的三个角凑到一起组成一个平角。一般需要作辅助。
  (2)三角形的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是互为补角。
  3、三角形的外角与它不相邻的内角关系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4、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的基本步骤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2)根据条件、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在证明时需注意:①在一般情况下,分析的过程不要求写出来。②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一)运用公式法
  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于是有:
  a2-b2=(a+b)(a-b)
  a2+2ab+b2=(a+b)2
  a2-2ab+b2=(a-b)2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
  平方差公式
  (1)式子:a2-b2=(a+b)(a-b)
  (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
  (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和(a-b)2=a2-2ab+b2反过来,就可以得到:
  a2+2ab+b2=(a+b)2
  a2-2ab+b2=(a-b)2
  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
  ①项数:三项
  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分组分解法
  我们看多项式am+an+bm+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两组(am+an)和(bm+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别分解因式.
  原式=(am+an)+(bm+bn)
  =a(m+n)+b(m+n)
  做到这一步不叫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因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义.但不难看出这两项还有公因式(m+n),因此还能继续分解,所以
  原式=(am+an)+(bm+bn)
  =a(m+n)+b(m+n)
  =(m+n)×(a+b).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
  一、多边形
  1、多边形: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连结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2、多边形的边:组成多边形的各条线段叫做多边形的边。
  3、多边形的顶点:多边形每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多边形的顶点。
  4、多边形的对角线:连结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5、多边形的周长:多边形各边的长度和叫做多边形的周长。
  6、凸多边形:把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向两方延长,如果多边形的其他各边都在延长线所得直线的问旁,这样的多边形叫凸多边形。
  说明:一个多边形至少要有三条边,有三条边的叫做三角形;有四条边的叫做四边形;有几条边的叫做几边形。今后所说的多边形,如果不特别声明,都是指凸多边形。
  7、多边形的角:多边形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内角,简称多边形的角。
  8、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注意:多边形的外角也就是与它有公共顶点的内角的邻补角。
  9、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
  1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n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说明:多边形的外角和是一个常数(与边数无关),利用它解决有关计算题比利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及对角线求法公式简单。无论用哪个公式解决有关计算,都要与解方程联系起来,掌握计算方法。
数学的知识点总结15
  相关的角:
  1、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2、互为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这两个角做互为补角。
  3、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
  4、邻补角:有公共顶点,一条公共边,另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做互为邻补角。
  注意:互余、互补是指两个角的数量关系,与两个角的位置无关,而互为邻补角则要求两个角有特殊的位置关系。
  角的性质
  1、对顶角相等。
  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数学的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1.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2.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3.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4.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5.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6.高三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7.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8.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9.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将ab两个整数的值交换并输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