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液经智能变送器的特点实验中,智能调带仪测量中一直显示-114量程,可能是什么原因?

第一讲 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

第一单元 油气回收的必要性随堂测验

1、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2007年6月22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公告,批准()三项标准为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自2007年8月1日起实施。

2、《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了()。适用于现有加油站汽油油气排放管理,以及新建、改建、扩建加油站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汽油油气排放管理。

第二单元 相关概念随堂测验

1、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的作用是将加油站在()、()和()过程中产生的油气,通过()、()和(),运送到储油库集中回收变成()。

第三单元 相关标准随堂测验

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作业时必须(),必须()。

第四单元 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组成随堂测验

4、油气回收改造后,正常加油时,除通气管阀门处于开启状态外,油罐及附属管线的其他阀门必须处于关闭状态。

第五单元 卸油油气回收随堂测验

2、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的作用是()。

第六单元 加油油气回收随堂测验

2、加油站如何控制油气排放?()
    B、应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和管理油气回收设施,定期检查、维护并记录备查
    C、当汽车油箱油面达到自动停止加油高度时,不应再向油箱内加油

3、油气回收改造后,对加油枪和胶管有什么特别要求?()
    A、带有密封胶盖的加油枪,在加油时,要将密封胶盖扣紧汽车油箱口
    B、没有密封胶盖的加油枪,在加油时,要将加油枪管全部置于汽车油箱内
    D、加油结束后,要及时将加油胶管盘整到加油泵岛上,防止被人员踩踏或被车辆碾压;严禁用力抻拉加油胶管

4、油气是加油站在加油、卸油和储存汽油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非甲烷总烃)。

第七单元 后处理及在线监测随堂测验

1、卸油油气回收系统是将油罐汽车卸汽油时产生的油气,通过密闭方式收集进入油罐汽车内的系统。

2、加油油气回收系统是将给汽车油箱加汽油时产生的油气,通过密闭方式收集进入埋地油罐的系统。

3、在线监测系统是在线监测加油油气回收过程中的气液比以及油气回收系统的密闭性和管线液阻是否正常的系统,当发现异常时可提醒操作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能记录、储存、处理和传输监测数据。

第八单元 环保检测随堂测验

1、油气排放处理装置是针对加油油气回收系统部分排放的油气,通过采取吸附、吸收、冷凝、膜分离等方法对这部分排放的油气进行回收处理的装置。

2、液阻是凝析液体滞留在油气回收管线内或因其他原因造成气体通过管线时的阻力。

3、密闭性是油气回收系统在一定气体压力状态下的密闭程度。

4、气液比是加油时收集的油气体积和加入油箱内的汽油体积的比值。

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改造工程有关规定试题

1、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改造应符合()等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范。
    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B、《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油气回收系统工程技术导则》(Q/SH 0117)、《石油化工管道设计器材选用通则》(SH3059)
    D、《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储油库、加油站大气污染治理项目验收检测技术规范》(HJ/T431)

2、油气回收系统设计注意事项()
    A、与油罐相连通的所有管道均应坡向油罐。油气回收管道和油罐通气管横管的坡度不应小于 1%,卸油管道坡度不应小于2‰。当放坡坡度无法满足上述要求时,可在油气回收管道上加装收集罐,且管道坡向集液罐坡度不应小于 1%。收集罐宜靠近油罐设置。收集罐有效容积应能满足液阻要求,宜采用 DN300钢管制作,收集罐油气回收管道出口应高于进口。
    B、卸油油气回收主管公称直径不宜小于 DN80;当多台汽油加油机共用 1 根油气回收管道时,油气回收管道公称直径不应小于 DN50,六枪以上共用油气回收管道公称直径不宜小于 DN80。
    C、汽油卸油口、柴油卸油口及汽油回气管口须通过采用不同口径管道接口等措施进行区分并符合《油气回收系统工程技术导则》要求。
    D、在加油机的基座(底盆)油气回收连接管端口应安装 1个用于连接液阻检测装置或密闭性检测装置的三通接头。三通接头连接检测装置的端口应与检测装置的软管接头相匹配(一般为内螺纹连接,公称直径 25mm),便于检测,不检测时应封闭。
    E、每个油罐的通气管宜独立设置球阀,当多罐的通气管连通到共用通气横管时,通气横管设计高度宜高于地面 1.5 米。
    F、对暂未要求安装油气排放处理装置的加油站,宜考虑大于5000 吨以上的加油站预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管道接口及配电线路接口。

3、设备选型应遵循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实用、满足排放标准的原则,并注意以下事项()
    A、年汽油加油量 3000吨以上且汽油枪 10条以上的加油站宜选用集中式加油油气回收系统,其余宜选用分散式加油油气回收系统。
    B、根据加油机内部空间选择不同类型的加油油气回收技术与设备。
    C、为了管理方便,不需要根据加油机内部空间选择不同类型的加油油气回收技术与设备。
    D、油气排放处理装置应根据加油站周围环境、场地大小和经营量选择。

8、油气回收系统技术资料中设备资料包括()。
    C、加油油气回收设备气液比自检报告、油气回收系统分项密闭性自检报告、地下油气回收管道液阻自检报告、油气排放处理装置排放浓度自检报告

10、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工程设计应由具有石油化工工程设计资质或工业管道(GC2)设计资质的单位承担,通过资源库入围的方式确定。

11、应组织设计单位和相关技术人员对现有加油站进行全面调研勘察,按照经济适用原则和地方政府相关要求,对改造范围、改造方式[卸油油气回收系统、加油油气回收系统(分散式、集中式)、油气排放处理装置]、相关设备 设施(加油机、工艺管线、液位仪等)及安全隐患逐站进行确认,设计单位据此进行工程设计。

12、对加油站原有加油机加装加油油气回收设备的改造工作,必须由原加油机厂商负责对加油机进行改造, 并对改造加油机的整机防爆安全负责。

13、施工前,建设单位项目组织部门应组织安全管理部门、使用单位、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方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并进行现场核对、确认。

14、施工方案须结合项目实际有针对性的制定。需要按照要求由安全部门、项目组织部门、零售部门对施工方案进行审批确认(有监理则须前置审核)。

15、作业前必须进行交底。进场前要进行设计、现场安全和现场技术交底,加油站长或现场负责人必须参加并接受交 底后方可作业,涉及重大作业或关键作业必须在审批的基础上,有安全主管部门、项目组织部门、零售部门的管理人员到场监管。

16、建设单位应同施工与安装单位签订安全协议书和HSE 承诺书,明确双方责任,落实安全措施。

17、加油站站长是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施工与安装现场安全监管第一责任人,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检查,发现“三违”或不安全行为有权责令施工人员立即停止施工,并上报项目组织部门。

18、项目组织部门负责对油气回收改造施工加油站站长的专业培训,确保其具备施工现场安全监管履职能力。

19、施工单位入场施工前,须对施工现场和加油站周边环境进行观测检查,开展防火、防爆、 防触电、防窒息、防高空坠落等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并制定施工安全应急预案,做到一站一预案。将风险识别结果及控制措施报建设单位项目组织部门、安全监督部门审核确认。

20、加油站现场应备份施工合同、施工方案、安全应急预案、开工许可证、安全承诺书、安全协议、特种作业操作证 等资料。

21、项目组织部门应在合同中约束施工单位不得擅自改动施工设计、油气回收设备及其附件的品牌型号、施工材料等,不得损坏现场设备设施。

22、施工单位必须设置施工现场安全员,负责现场安全监管工作;加油站设置兼职安全监督员,负责监督。施工现场 安全员、监理、站长或加油站安全监督员不在现场监护时,不得进行高空、动火、破土和进入受限空间等作业。

23、施工人员、监理人员应遵守国家相关及建设单位安全管理规定。施工现场监理人员、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双方 安全员应挂牌上岗。施工人员着装应符合劳动保护要求。并且任何人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无关人员严禁进入施工现场范围。

24、施工涉及用火、临时用电、进入受限空间、高处作业、起重、破土等作业,须按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相关规定履行作业许可证审批手续,相关审批人员必须到现场确认。在此审批范围以外的,施工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必须自行履行审批手续。

25、项目组织部门应提前通知,建设单位安全主管部门应按照《承包商安全管理规定》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内容须结合油气回收系统施工作业特点进行,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26、施工前加油站站长应检查消防器材合格有效并按要求摆放到位,做到取用方便。

27、施工现场应设立封闭围挡并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张贴停业告示,特别是施工期间在罐口等爆炸危险区域范围 内明确悬挂动火等警示标志;须划分作业范围, 悬挂六牌一图:工程概况、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消防保卫、环境保护、七想七不干和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28、施工作业前应确认加油站地下管道、电线电缆等隐蔽工程位置,防止施工中造成损坏。

29、施工作业前应检查确认加油站总配电箱(柜)、室内配电箱(柜)、加油机、潜油泵、液位仪等设备的电源线、信号线及静电接地端子已经断开。

30、施工作业前应拆卸加油机管道、油罐人孔操作井内管道及有关设备,所有拆卸口均应用盲板封闭,拆卸作业必须使用防爆专用工具。

31、地面开槽,槽底必须夯实,以保证管道坡度要求。

32、严格审定施工方案中动火作业,管道应以场外焊接为主,只留最少必须在场内现场焊接的作业;无论场内外,应严格按规定分级办理动火、临时用电等作业票,并分级旁站监督方可实施。

33、埋地油气回收管道铺设每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管段,均应及时吹扫和进行压力、坡度测试,合格后方可覆土回填。严禁在管道与加油机和油罐连接状态下进行压力测试和吹扫。测试合格后应将油气回收管道端口进行临时封堵,防止杂物进入。

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工程技术规范试题

17、关于加油机改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多枪加油机上任意一条加油枪均应具备单独的气液比控制系统且配置封气罩,在不同工况下需满足气液比要求。
    B、加油枪同轴胶管尺寸应为7/8英寸,满足《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静液压试验方法》要求。

18、关于土建和电气工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B、设备和管道的静电接地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电气装置的接地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相连接,不得采用串接方式。
    C、电缆进入电缆沟和建筑物时应穿保护管。保护管出入电缆沟和建筑物处的空洞应封闭,保护管管口应密封串接方式。
    D、在电缆穿过墙壁、楼板或进入电气盘、柜的孔洞处应进行防火和阻燃处理,并应采取隔离密封措施。

19、关于施工过程检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管道施工完成后无变形,坡度符合《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规定的坡度要求。管道焊接接头表面不得有裂纹、未熔合、夹渣、飞溅存在,管道焊缝咬肉深度不应大于0.5mm,连续咬肉长度不应大于100mm,且焊缝两侧咬肉总长不应大于焊缝全长的10%,焊缝表面不得低于管道表面,焊缝余高不应大于2mm。
    B、设备和管道的防腐要求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要求。管道进行无损检测,缺陷等级评定执行《压力容器无损检测》JB4730的规定。
    C、法兰、阀门等管件连接良好无泄漏,设备处于完好受控状态。管道系统安装完成后,应按照石油化工管道验收要求进行压力和严密性试验,确保合格。压力试验过程中若有泄漏,不得带压处理,缺陷消除后应重新试压,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应保存完成的影像文字记录。
    D、施工完成后,承包商应组织进行油气回收系统气液比、密闭性压力测试和管道液阻测试,确保合格。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要求保存完成的影像文字记录。工程竣工后应绘制竣工图,明确标注油气回收管道、电源线、信号线等线路的走向、埋深、长度及与相邻建(构)筑物的距离。

20、竣工验收由业主方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承包商和供应商等单位参加,主要验收要求有()。
    A、竣工资料、隐蔽工程和重点部位施工影像资料齐全规范。
    B、加油机改造后,应确保加油机内部油气回收管道连接牢固可靠,无渗漏;接插件接触良好,符合整机防爆性能要求,并取得国家指定的检验单位颁发的整机防爆合格证和检测报告。
    C、设备、管道连接部位施工符合设计要求,试运营后无跑、冒、滴、漏现象。
    D、气液比、密闭性压力和管道液阻自检资料齐全,试运营后达标。

21、环保验收由政府职能部门组织,验收完毕,达到以下要求后核发环保合格证书()。

22、卸油油气回收管道的接口宜采用自闭式快速接头;采用非自闭式快速接头时,应在靠近快速接头的连接管道上装设阀门。采用卸油手孔时,卸油油气回收管道的接口应采用自闭式快速接头。

23、汽油油罐应安装防溢流阀等卸油防满溢措施。

24、汽油通气管应设置手动切断阀,管口应设置呼吸阀(P/V阀)和阻火器。

25、汽油通气管应设置事故放空用旁通管,并设置手动切断阀,管口应安装阻火通气帽。

26、输油管道可使用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或适合输送油品用热塑性塑料管道,通气管及油气回收系统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

27、导静电热塑性塑料管道导静电衬层的体电阻率应小于108Ω·m,表面电阻率小于1010Ω;不导静电热塑性塑料管道主体结构层的介电击穿强度应大于100kV;无缝钢管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的无缝钢管。

28、对现有加油站进行油气回收系统改造时,涉及动火、动电和在受限空间作业等,应严格遵守《石油化工施工安全技术规程》(SH3505)有关规定。

29、施工前,业主方应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方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并进行现场核对、确认。

30、埋地敷设管道开槽时应对槽底按设计要求坡度找平。

31、管道系统试压合格后,应用清净水或空气按规定进行冲洗或吹扫。

32、管道系统应以设计压力进行严密性试验,试验介质应为压缩空气或氮气。

33、管道外表面防腐应执行《钢质管道外腐蚀控制规范》的有关规定,防腐等级不低于加强级。

34、汽油油气回收管线液阻每年检测()次且确保合格,检测方法见《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35、汽油油气回收系统密闭性压力每年检测()次且确保合格,检测方法见《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概念及检测标准试题

2、油罐车密闭式卸油,将油罐车和地下储油罐组成密闭系统,把地下储油罐里的油气(汽油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收集到油罐车内,称为第一阶段油气回收。

3、加油机发油时,把汽车油箱里的油气(汽油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收集到地下储油罐内,称为第二段油气回收。

4、通过膜式冷凝油气液化装置,把收集到的油气变成液体汽油或高浓度的油气,回收再利用,同时把分离出来的清洁空气排入大气,是目前逐渐被用户接受的新的油气回收处理技术,称之为第三阶段油气回收。

5、集中式油气回收泵产生真空,推动加油时,汽车油箱内的油气回到油罐中去。

6、加油时的油气通过枪管前端的油气回收孔,被抽入油气回收系统。当枪管完全插入汽车油箱口,让油气回收密封罩完全罩住油箱口,提起扳机,可定位大小两档加油,油箱液位到达自封口时,导致内部自封机构触发油枪自动关闭。

7、油气分离(调节)阀也叫油气分离接头,是用来分离油气和液体汽油通路的零件,并衔接加油机和反向同轴胶管。液相油品通过周边直通小圆孔,油气走中间小圆孔,并从侧面的小孔中引出。

8、油气回收型拉断阀:出现事故如在油枪还未拔出来,加油车辆开走的情况下,枪管受额定外力作用,根部的剪断槽会断裂,使枪体与枪管分开,从而保护了加油车辆和加油机。更换枪管后,油枪可以继续使用。拉断力在大约300磅(136公斤)。

9、油气回收胶管:油路在外,气路在内,加油枪配套使用。

10、排液单向阀:油气回收管线内的积液可通过排液单向阀流回罐体。

11、压力/真空阀:用于进行油气回收时,维持一定的罐压,减少汽油挥发损失。

12、保证油气回收系统密闭性测试,将方型人孔靠加油机方向的管口密封可进行油气回收地下管线的密闭性测试,通过靠油罐一端的管口可对油罐进行密闭性测试。同时此人孔还可安装排液单向阀。

13、气液比:加油时收集的油气体积与同时加入油箱内的汽油体积的比值。各种加油油气回收系统的气液比均应在大于等于1.0和小于等于1.2范围内。

14、液阻:凝析液体滞留在油气管线内或因其他原因造成气体通过管线时的阻力。

15、密闭性:油气回收系统在一定气体压力状态下的密闭程度。

16、油气排放浓度:标准状态下(温度273K,压力101.3kPa),排放每m3干气中所含非甲烷总烃的质量,单位为g/m3。处理装置的油气排放浓度应小于等于25g/m3,排放口距地平面高度应不低于4m。

第一讲 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单元测验

9、总的来说,油气排放处理装置投资大、技术复杂、投资收益低,主要体现在()
    A、从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回收的油气量来看油气排放处理装置只处理加油站挥发油气相对较少
    B、从投资规模上看,油气排放处理装置的投资比卸油油气回收和加油油气回收投资的总和还要多
    C、从能耗上看,油气排放处理装置的能耗也比卸油油气回收和加油油气回收的能耗大
    D、从前期京津冀地区应用情况看,多数加油站由于地下油罐压力达不到油气排放处理装置启动条件不能启动,处于闲置状态

15、后处理排放浓度检测方法()
    A、处理装置排放浓度的检测应在环境温度不低于20度、加油相对集中的时段进行。
    B、每台处理装置都应进行检测,每台处理装置的采样时间不少于30 min,可连续采样或等时间间隔采样,等 时间间隔采集的样品数不少于3个。

16、气液比是加油油气回收加油时收集的油气体积与同时加入油箱的汽油体积的比值。

17、液阻是凝析液体滞留在油气管线内或因其他原因造成气体通过管线时的阻力。

18、密闭性是油气回收系统在一定气体压力状态下的密闭程度。

19、P/V阀即压力真空阀,代替现在的油罐通气阀,可调节油罐内外压差,使油罐内外气体相通的阀门。

20、真空辅助:加油油气回收系统中利用真空发生装置回收加油过程中产生的油气。

21、在线监测系统:在线实时监测加油油气回收过程中的气液比及油气回收系统的密闭性和管线液阻是否正常的系统,可记录、储存、报警、处理和传输监测数据。

22、油气排放处理装置俗称3次回收(后处理),针对油气回收系统排放的油气,通过采用吸附、吸收、冷凝、膜分离方法对这部分排放的油气进行回收处理的装置。

23、《GB20951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了加油站汽油油气排放限值、控制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24、《GB50156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汽车加油站、加气站和加油加气合建站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25、《HJ/T431储油库、加油站大气污染治理项目验收检测技术规范》规定了储油库、加油站大气污染治理项目验收检测工作流程中资料收集、执行标准选择、现场检查、现场检测和验收报告编制的技术要求。

26、卸油油气回收:由油罐车、卸油管、回气管,球阀及快速接头组成。汽油油罐车内的油品通过卸油管将油品卸入对应品号的地下油罐内,根据压力平衡原理,卸油过程中油罐内的油气通过回气管回到油罐车内,从而实现卸油过程中的油气回收。

27、P/V阀选型时,其打开压力或真空度须考虑符合国标要求,即将发布的GB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中明确规定P/V阀工作正压宜为2-3kPa,工作负压宜为-1.5~-2kPa。

28、对于一个“正常”的加油站,在仪表上显示的流量将稍有波动,在整个卸油期间会略有下降,但应处于每分钟700至900升的范围内。对于具有很短的大直径的管道(排气管线和卸油管都是如此)的加油站,流量应高达每分钟1000至1200升。对于管道直径较小,或存在某种限制的加油站(积锈或冷凝液),流量可能低于每分钟700升。

29、集中式加油油气回收系统:一真空泵多条加油枪,真空泵集中布置。

30、分散式加油油气回收系统:真空泵在加油机内,多为一泵一枪。

31、加油油气回收采用真空辅助工作原理:加油枪从油罐向给车辆车辆加注汽油时,通过真空泵转动产生一定的真空度,经过加油枪、同轴胶管、油气分离接头等油气回收设备,按照1.0~1.2气液比的要求,将加油过程中车辆油箱内挥发的油气通过油气回收管线收集到地下低标号汽油罐内,从而实现加油过程油气回收。

32、分散式真空泵:基本一枪一泵,泵在加油机内,优点是灵活、模块化。

33、集中式真空泵:一站一泵,所有枪共用一真空泵,泵在站内特定位置。投资少,占用空间少,一旦故障,全站经营影响大。

34、集中式真空泵适用于加油机内部空间不足于安装分散式真空泵、汽油经营量不大的加油站。

35、根据前期经验,年加油量5000吨以上加油站不建议使用集中式油气回收系统。

36、油气回收枪与传统油枪的不同之处,在于回收枪内部增加了气路,另增加了两个功能:一为压力感应,当加油机电磁阀未开启时,油枪无法工作;另一为枪管水平感应阀,当加油时枪管超过水平角度油枪将自动关闭。

37、气液比调节设备分为机械式和电子式(电磁阀调节/泵变频调节)。

38、大部分拉断阀是可重复使用的,在拉力达到140至158公斤时动作,同时切断气路和油路。

39、油气分离接头用于将油路与气路分开,同轴胶管的油路与气路的管线就是在这里分开的。此接头日常无需维护保养工作。

40、由于目前国家环保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虽然GB20952《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装设在线监控系统,但其具体的要求、考核方式措施均未实施。

41、从了解到的国内外在线监控设备价格看,其设备投资远高于现有的加油油气回收设备,投资回报率较低。

42、GB11085-89《散装液态石油产品损耗》规定,汽油加油机付油零售损耗率为0.29%。3000t的加油站,汽油加油损耗量为()t。

43、以40万吨每年汽油发货量计算,年回收率0.8 ‰,回收汽油量()吨。

第一讲 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单元作业

1、翻译密闭性和液阻测试仪结构图中所有专业词组。

2、看图填空(加油油气回收相关设备)

3、看图填空(反向同轴胶管结构)

4、看图填空(加油机结构)

第二讲 油库油气回收系统

第二讲 油库油气回收系统单元测验

11、提高油气回收系统回收率措施包括()
    C、油罐车密闭性:油罐车密闭性管理,出台相应的管理措施
    E、出台标准、规范:针对油气回收的加油站卸油、油库付油作业流程标准规范

14、油气回收处理装置是通过吸附、吸收、冷凝、膜分离等方法将发油过程产生的油气进行回收处理的装置。

15、底部装油:从油罐汽车的罐底部将油装入罐内,俗称下装,与上装对应。

16、油库油气收集系统:油气从油罐车收集至油气回收装置入口之间的管线及相关设备,包括快速接头、单向阀、回气支管、回气总管、引风机(可能)、紧急排放管、阻火器等

17、紧急排放点:油气回收装置出现故障时的油气放空管。

18、闭式快速接头:快速、严密的管道连接部件,实现两个系统的油品交接。

19、油气回收系统(油罐车)包括油气回收快速接头、帽盖及其他相关部件组成的从油罐汽车底部装卸油的系统。

20、油库油气收集系统主要是指油库通过鹤管给油罐车付油时,通过鹤管、回气管道,把油罐车内的油气引入到油气回收处理装置的设备,主要设备有密闭付油鹤管、回气管道等。

21、吸收法是通过混合气体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利用吸收剂对油气的溶解吸收来实现油气回收的技术。

22、冷凝法是利用冷凝剂通过热交换器来冷凝油气,该工艺主要采用多级连续冷却的方法,降低油气温度使其液化最终达到油气回收的目的 。

23、膜分离法是利用不同气体在不同速度下扩散率和溶解度的差异,通过高分子膜对油气中某些烃类物质选择性透过,使得混合气中的油气优先透过膜得到回收,空气被过滤排放。

24、吸附法是利用不同气体在不同速度下扩散率和溶解度的差异,通过高分子膜对油气中某些烃类物质选择性透过,使得混合气中的油气优先透过膜得到回收,空气被过滤排放。

25、吸收法分离原理:吸收分离过程是通过油气和吸收剂进行逆流接触,由于油气中各组分在吸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从而将易溶解的组分和难溶解的组分分离开来。

26、吸收法分离原理:吸收分离过程是通过油气和吸收剂进行逆流接触,由于油气中各组分在吸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从而将易溶解的组分和难溶解的组分分离开来。

27、吸附法分离原理:吸附分离过程是利用油中各组分与吸附剂间结合力强弱的差别,实现难吸附组分与易吸附组分的分离。它的特点是合适的吸附剂对各组分可以有很高的选择性。

28、吸附法工艺流程:油气在常温常压下进入一吸附器床层,其中的绝大部分轻烃被吸附在活性碳的微孔中,当达到一定的饱和度时,该吸附器转入真空解吸状态,由另一吸附器进行吸附。从吸附器床层出来的尾气排入大气,由真空泵解吸的富气进入吸收塔中用汽油进行吸收。

29、冷凝法分离原理:冷凝法油气回收装置采用低温制冷的方法使油气中的轻烃直接冷凝下来,从而实现油气回收。

30、冷凝法工艺流程:油气在常温常压下进入预冷起先进行预冷,使油气的温度降至4℃,以除去油气中的大部分水汽,接着进入机械制冷冷凝器,冷至-73℃,使油气中的大部分轻烃冷凝下来,然后温度降至-110℃以下,回收C2以上组分。

31、膜分离法分离原理:利用气体组分在膜内溶解度系数和扩散系数的不同实现气体分离的过程。油气富集在膜的渗透侧,渗余侧是满足达标排放要求的低浓油气/空气混合物。

32、计算油气回收处理量按Q=K·∑q计算,式中:Q——汽车装车设施计算排气量,m3/h;K——汽油付油鹤管同时工作系数,取0.7~1;∑q——所有汽油付油鹤管排气量之和,m3/h。一般按照发1m3的汽油,排出1m3的油气。

33、吸附法以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能耗少等特点越来越为人们接受,因此在油气回收市场的占有率也是最高的。

34、油罐车把加油站卸油油气回收收集的油气送入油库进行回收,油气从加油站送入油库的“纽带”,其密闭性对油库回收油气的质量影响较大。若其密闭较差,其不仅影响加油站卸油油气回收时的回收效果、油库油气收集系统的整体密闭效果,其在从加油站至油库的过程中,其高速行驶造成油气大量外溢,造成油库无油气可回收。

35、油气靠汽油注入油罐车挤压进入油气回收装置,油气收集系统的密闭及阻力对进入油气回收装置的油气量影响较大。

36、油气回收装置的处理效率是指油气回收装置回收油气量与装置入口油气进气量的比值,其影响因素有装置的油气排放浓度、装置的入口油气浓度。油气排放浓度越低,入口油气浓度越高,装置的处理效率越高。

37、加油站卸油油气回收系统、油罐车、油库油气收集系统、油气回收装置是油气回收系统回收率的关键环节,任何一环节的效果将影响整个油气回收系统的回收率。

38、从油气回收角度规范汽油在装、储、运、售各环节的操作、管理、考核方式,以提高油气回收系统的回收率。

39、每年汽油发货量40万吨,年回收率0.8‰,回收汽油量()吨。

第二讲 油库油气回收系统单元作业-1

1、看图填空(轻柴油作吸收剂的油气回收装置流程(Vapor Recovery Units))

2、看图填空(低温汽油吸收法油气回收装置流程(Vapor Recovery Units))

3、看图填空(溶剂吸收法油气回收装置流程(Vapor Recovery Units))

第二讲 油库油气回收系统单元作业-2

1、翻译《油库油气回收工艺原理图》中所有词组。

2、看图填空(冷凝法油气回收工艺原理图)

3、看图填空(膜分离法分离原理图)

4、翻译《膜分离法工艺原理图(Vapour Recovery Unit)》中所有词组。

第三讲 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双语)

第三讲 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单元测验

3、油库和加油站油气排放与回收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比较适合采用吸附法油气回收工艺,原因有()
    A、油库油气灌装排放的随机性大,而且往往是阶段性作业,回收装置如果连续运行势必会造成能源的浪费,吸附法回收工艺恰恰是间歇性运行的,只有当吸附饱和后才会启动机组对吸附的油气进行回收处理,因此可以有效节约能耗。
    B、油气冬夏季的浓度变化范围非常大,而吸附法可以处理的油气浓度范围比较大。
    C、油库在支撑装置运行的公用工程配套方面比较单一,除电能以外,往往不会具备蒸汽、冷却水和仪表风等其他回收工艺所要求的辅助条件。吸附法油气回收工艺流程则非常简单,装置正常运行时,只需要提供进回油和电能即可。
    D、油库等作业场所特殊,因此对安全环保要求也非常高。炭吸附法的装置正常运行时基本上属于常温常压,设备密封性好。

9、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
    A、装置的外围安装了直排口,当装置需要停车检修时,可以关闭进口的闸阀,打开直排,油气会从直排口排出,不影响油库正常的发油作业。
    B、装置在正常工作时,基本上处于常温常压状态。另外,吸附罐顶部装有减压阀,即使罐内压力异常时也会进行泄压操作。
    C、装置设有多处报警联锁点,即使出现故障,也会先停车,然后等待工作人员处理。
    D、现场设置了紧急停车按钮,可以帮助巡检人员应对紧急状况。
    E、控制柜内配备了UPS,对装置提供了断电保护,即使油库紧急停电,UPS也会保障所有阀门全部关闭。

11、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具有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广泛应用于炼厂、油库、码头等场所,主要体现在()
    B、大大降低了发油平台周围油气浓度,消除了安全隐患,使装车安全性大幅度提高
    C、油气挥发得到控制避免了对工人身体的危害,有效的保护了工人们的身体健康,并且大大地改善了工作环境
    D、油库发油采用密闭装车和油气回收装置后,有效地避免了在装车过程中的损耗,回收的汽油产生了客观经济效益

12、原油、汽油等轻质油品在生产、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非常容易挥发,高浓度的油气混合空气排放到大气中,不仅造成能源的浪费,而且还容易污染环境,造成重大的火灾隐患。

13、有数据显示,每吨汽油从炼油厂发出,经水路或铁路运输、油库储存中转、油罐车送到加油站零售的过程,至少会产生7立方米油气,我国每年仅油气排放一项就损失11.8亿元人民币。此外,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汽油会排出0.21%的油气。

14、大呼吸损耗:当油品被加入到油罐中时,一定浓度的油气就会从顶部的呼吸阀中被排出, 从而造成了油品的蒸发损失。当油罐车向外发油的时候,随着罐内压力的减小, 呼吸阀吸入空气,使得油面上方的油气呈现不饱和状,从而加快了油品的蒸发速度, 促使其重新达到饱和,饱和油气又会在下一次的操作中被呼出。

15、小呼吸损耗指罐内油品在静止储存的情况下,由于环境温度、压力周期性变化的原因从呼吸阀造成的损耗。

16、装车损耗包括汽车加油站的油气损耗和火车、汽车、船舶等运输工具装卸过程中引起的油气损耗。与油罐的呼吸损耗相比,这部分损耗要大得多。根据国外多年的研究表明,在装车的过程中,排入大气中的烃类物质为1.3kg/m3,进行一次装卸作业所浪费的油气约占整个装车量的0.17%左右。

17、装车挥发的油气进入装置的吸附罐内被吸附,当活性炭吸附饱和后,通过真空泵对其进行脱附,并且将脱附下来的油气分子送入吸收塔内,然后利用罐区输送来的“贫油”对油气进行喷淋吸收,形成“富油”后再回到罐区,从而完成油气回收。

18、活性炭对轻烃类物质具有选择吸附性,油气通过活性炭后,烃类物质被吸附,达标气体排入大气中。

19、采用对称式设计,其中一个参与吸附时,另一个则处于等待状态。当第一个吸附罐吸附饱和后,则开始进行解吸,另一个等待的吸附罐继续吸附。这种设计可以保证装置24小时一直处于工作状态。

20、当吸附罐的活性炭吸附量达到设定值时,真空机组才会启动,对其进行脱附工艺(运行15分钟后停止,等待另一个罐吸附饱和后再启动),因此装置的动设备是间歇性运行的,这样既减轻了机组的负担,又减少了能耗。

21、通过真空泵脱附出来的浓油气进入吸收塔与罐区来的汽油逆流接触,利用相似相溶原理,浓油气被汽油吸收后经过管道泵回到罐区,吸收塔的吸收效率可以达到95%以上。

22、油气收集系统和油气回收装置要同步进行。

23、一次油气回收也叫卸油油气回收。GB20952《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将一次油气回收系统定义为“将油罐车卸油时产生的油气通过密闭的方式进行收集,然后重新返回油罐车罐内的系统”。因此,一次油气回收主要是对油罐车的改造。

24、二次油气回收是指加油站油气回收。在加油站对汽车加油过程中,油箱口会挥发一定量的油气,二次油气回收系统就是将这部分油气通过密闭方式进行收集使其重新返回地下油罐。二次油气回收主要是针对加油机和加油枪的改造。

25、三次油气回收主要指油气回收处理装置,一般加油站会在油罐排放口处安装油气回收处理装置,主要用于收集由于二次回收引起油罐压力过高所排放的油气。目前油气回收装置已经成为油气回收体系中最重要、有效的一个环节。

26、目前储油库中安装的油气回收装置属于三次油气回收,但与一次回收也密切相关,因为油气回收装置回收的正是一次回收返回油罐车的油气,如果一次回收效果不理想,到储油库加油的油罐车内就会混有大量空气,付油挥发的油气浓度降低,从而影响了装置的回收效率。

27、油库付油必须保证密封装车,因为油气回收装置对油气没有驱动力,挥发的油气是通过油罐车加油过程中舱内空间减小所产生的挤压力将其通过外围管道压入油气回收装置入口的,这种压力本身就只有几百帕,如果鹤管密封性不好的话,可能会导致油气在装车过程中已经泄漏,根本无法进入回收装置,从而完成回收。

28、油库安装油气回收装置的同时,必须就密封问题对鹤管进行改造。可以对上装鹤管密封性进行改造,也可以改造为下装发油。集气管将油气输送到油气回收装置进行回收。

29、来自油罐车的油气通过油气缓冲罐、气体流量计、进口控制阀进入吸附器,油气被活性炭床层吸附,达标气体由放空阀排放到大气中。

30、装置入口的超声波气体流量计主要用于测量进入装置油气的体积,当累积量达到工艺要求时,会提示控制系统切换吸附罐。

31、吸附罐体安装了现场和远传的温度计,监控吸附罐内的温度,一旦达到设定值时,会在上位机上报警或者联锁停车。

32、吸附部分安装了4个电动阀,可以自动控制两个吸附罐进气、排气相应切换的。

33、排气管道安装了两个吹扫电磁阀,当脱附后期时,达到工艺要求时开始,向罐内引入空气对活性炭床层进行吹扫,使更多的油气分子从活性炭中脱附出来。

34、真空泵对床层进行真空操作,达到解吸压力后,油气从床层分离出来,未完全解吸的油气经过气体吹扫后从活性炭微孔中脱附出来。脱附出来的油气经过管路送往下个吸收系统。

35、解吸部分的主要部件是真空泵,当活性炭吸附饱和后真空泵启动,将活性炭罐内抽到绝对压力5kPa,对活性炭进行脱附。

36、真空机组的入口装有过滤器,防止杂质进入泵体。出口装有温度变送器,时刻监控泵出口的温度,防止真空泵高温运行。

37、真空泵配有独立的冷却系统,冷却液是汽油,冷却油经进油管道进入真空泵的腔体内后,再通过吸收塔回到罐区。冷却系统保证真空泵运行时出口温度不超过85℃。

38、被真空系统解吸出来的油气由吸收塔底部进入吸收塔,和逆流的塔顶汽油接触,传质过程中,油气被汽油吸收,未被吸收的油气回到吸附床层。汽油的循环由两台汽油循环泵完成。

39、循环油泵包括进油泵和回油泵,通过进油泵将“贫油”从罐区抽到吸收塔内用于喷淋,进油管道上安装了液体流量计,用于监控进油量。回油泵通过变频器可以变频,从而保证进入吸收塔内的汽油能维持一个动态平衡。

40、吸收塔上部装有波纹填料,增大了油气和汽油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回收率。吸收塔下部装有磁翻板液位计,既可以现场显示也可以远传到控制室内。当液位高于或低于设定值时,装置会报警或者联锁停车。

41、控制系统包括现场控制部分和控制室内部分。上位机监控软件通过以太网端口和PLC控制器实时通讯,用于监视油气回收装置的运行状况。正常情况下显示各个仪表的当前数值,一旦装置出现异常情况,上位机监控软件会以声光报警的形式通知操作员,同时会给出装置的报警原因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

42、挥发的油气首先进入吸附罐被吸附,吸附部分是两个填充满活性炭的吸附罐,工作时两个活性炭罐交替使用,油气进入其中一个活性炭罐被吸附,达标气体排入大气中。当活性炭罐吸附饱和后,真空泵启动对活性炭进行抽真空解吸,浓缩的油气通过真空泵进入吸收塔,吸收塔内采用罐区输送来的贫汽油作为喷淋液,喷淋液在吸收塔内与解吸的浓油气进行逆向接触,浓油气被贫汽油吸收变成富汽油。富汽油再次返回罐区从而完成对油气的回收。没有被完全吸收的油气从吸收塔的顶部回到装置的入口重新被吸附。

43、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第三讲 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单元作业

1、根据活性炭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图,阐述其工作原理。

第四讲 膜法油气回收技术(双语)

第四讲 膜法油气回收技术单元测验-1

2、气体通过多孔膜(如多孔性陶瓷膜)的微孔扩散机理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A、孔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行程时的常规的层流扩散 这时渗透率很高,但分离效果不会很明显。
    C、表面扩散,即当气体分子可被吸附在多孔介质表面时,就会在表面浓度梯度的作用下产生表面分子迁移流动。如果存在有膜孔压力差推动力,则这些被吸附分子可能会出现表面滑移流动。此时的渗透率及分离度将比单纯的浓差表面扩散要大得多,而且如可能出现多层吸附时,则其效果更明显。
    D、毛细管冷凝,即可凝性气体在膜微孔中发生毛细管冷凝及可能有的多层吸附时,减少甚至消除气相流动,在膜孔压力差推动力的作用下,发生较高的渗透率及分离度。油气是由多种烃组分组成的混合气,在带有30m毛细管及氢焰检测器的色谱分析汽油蒸气时,在1h内曾获得(测得)255个组分峰。但一般可认为油气主要是以C3~C7组成,大都为可凝性烃,故其分离回收机理即以毛细管冷凝机理为主。膜分离法回收油气时,一般增加“压缩+冷凝”过程,即在混合气进入膜分离器前增加“压缩+冷凝”过程,其压缩比常为3~4,这时更有利于可凝性气体的毛细管冷凝分离。也有在膜组件下游抽真空的,但相对偏少。
    E、分子筛分,此时对多孔无机膜分离油气/空气是一种最理想的分离机理,即大分子的油气组分(烃组分)被截留,而小分子的空气组分(N2、O2)可透过,因此具有很高的分离度。但膜的孔径要求(即制备要求)相当苛刻,且渗透率也不大。

3、关于膜法油气回收原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由于油气与空气混合物中烃分子与空气分子的大小不同,在某些薄膜中的渗透速率差异极大,膜分离法就是利用薄膜这一物理特性来实现烃蒸气与空气的分离。
    B、生产操作中产生的油气与空气混合气体经过压缩机压缩至0.390~0.686MPa,同时经过换热,然后混合油气进入吸收塔,进入吸收塔的油气温度在5~20℃之间,油气在吸收塔内与成品汽油传质,约70%的烃蒸气在这一过程中被回收。
    C、吸收塔的尾气再经过薄膜将烃蒸气与空气分离,分离后的油气返回压缩机入口与装卸产生的油气一起重复上述工艺过程,空气排人大气。

4、膜分离技术是传统的压缩、冷凝法和选择性渗透膜技术的结合,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迅速崛起的现代化工分离技术。

5、由于油气与空气混合物中烃分子与空气分子的大小不同,在某些薄膜中的渗透速率差异极大,膜分离技术就是利用薄膜这一物理特性来实现烃蒸气与空气的分离。

6、膜分离法回收油气时,在混合气进入膜分离器前增加压缩+冷凝过程,压缩冷凝后的油气再通过膜将油气与空气的分离,分离后的油气返回压缩机入口与装卸产生的油气一起重复上述工艺过程。经膜分离净化后的空气排入大气。膜分离技术油气回收率可达99%以上。

7、油气的主要成份为C5~C9的各种烃类,可以利用有机蒸汽膜实现与空气组分的选择性分离:被加压的油气和空气组分经过有机蒸汽膜表面时会被分成富含油气的渗透相及渗余相—净化了空气;富含油气的渗透相可以回收利用,净化空气则可以无污染的排放。

8、以加油量为20万吨/年的油库为例,一年因装卸油造成的油气挥发损耗为350吨左右,利用膜法油气回收装置可回收332.5~346.5吨油气,按照目前市场上90#汽油6000元/吨的价格计算,每年可收益199.5~208万元。

9、气液比是加油站给机动车加油时回收到油罐中的油气与油罐输出的汽油的体积比。

10、通常储罐压力为正压,储罐内压力由于温度升高等原因升高时,油气会通过放空管线排放至大气中。膜法油气回收系统能有效的监控和维持储油罐压力,控制系统内的压力为微负压,避免了油气通过“呼吸”导致的损耗。

11、膜法油气回收系统回收了油气中的苯、甲苯、MTBE(甲基叔丁基醚)等致癌性物质,排放出的空气能达到环保标准,减少了挥发物在地底下的挥发,减少了MTBE对地下水的污染。

12、膜法油气回收系统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加油站、油库、炼油厂的安装及改造,小型设备无须停产安装。

13、膜法油气回收系统紧凑、占地面积小,操作简便、无须专人维修保养,安全性高,回收率高、运行费用低、投资回收期短(2~3年),运行时间长,较长的使用寿命,膜组件为5~10年,主机如保养、维护得当使用寿命将更长。

14、膜法气体分离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了高分子膜对油气的优先透过性的特点,让油气-空气的混合气在一定的压差推动下经膜的“过滤作用”使混合气中的油气优先透过膜得以“脱除”回收,而空气则被选择性地截留。

15、气体通过非多孔膜即致密膜(如高分子聚合物膜)的溶解-扩散的分离机理 此时,气体透过膜的过程可认为由3个环节(步骤)组成。①吸着过程 即气体在膜的上游侧表面被吸附、凝聚、溶解。这个过程带有一定的选择性。 ②扩散过程 即该被吸着的气体在膜两侧压力差、浓度差的推动下,按不同扩散系数扩散透过膜的另一侧。 ③解吸过程 即该已扩散透过的气体在膜下游侧表面被解吸、剥离过程。

16、一般来讲,气体在膜表面的吸着和解吸过程都能较快地达到平衡,而气体在致密膜内的渗透扩散较慢,是气体透过膜的速率控制步骤,但也是起选择性分离的关键所在。

第四讲 膜法油气回收技术单元测验-2

2、关于膜片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表层为致密的硅橡胶层,很薄,厚度小于1微米,起分离作用
    D、最下层为无纺布,这两层结构疏松,主要起支撑作用,以增强膜片的机械强度

4、膜法油气回收系统的优点有()
    A、广泛的适用性,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加油站、油库、炼油厂的安装及改造,小型设备无须停产安装
    B、长的使用寿命,膜组件为5~10年,主机如保养、维护得当使用寿命将更长

5、膜分离法的基本原理是基于采用特殊方法和材料制成的分离膜对气体的渗透性,利用一定压力下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膜中具有不同的渗透速率,实现分离。

6、膜分离法:在压力驱动下,借助气体各组分在高分子膜表面的吸附能力以及在膜内渗透速率的差异进行分离。

7、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了高分子膜对油气的优先透过性的特点,让油气/空气的混合气在一定的压差推动下经膜的“过滤作用”使混合气中的油气优先透过膜得以“脱除”回收,而空气则被选择性的截留。

8、与传统的卷式和中空纤维式膜组件相比,德国GKSS的膜组件是专门为油气回收过程而设计,更加安全可靠。 其组件是由数十个近似圆环状的膜袋并排套封在一个开孔的中心管上,然后装入桶状容器中而制成。膜袋是由两张膜片中间夹上格网,然后在膜袋中间开孔,四周密封而制成。这样的设计使膜的渗透侧流道变短,流速可调,一方面减少了压力损失,另一方面也可防止膜内产生静电,消除了爆炸的可能性,从而使膜组件更加高效、安全。

9、膜组件工作时,进料气在膜片两侧的压差推动下,从膜袋外渗透入膜袋内侧,然后由中心管收集排出,未渗透的气体则由组件的另一端排掉。

10、由于油气通过膜片的渗透速率远大于空气,从中心管流出的(膜的渗透气)为富集的油气。从尾气端流出的(未渗透气)则是脱除了油气的净化空气。

11、膜法气体分离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了高分子膜对油气的优先透过性的特点,让油气—空气混合气体在一定的压差推动下经膜的“过滤作用”使混合气中的油气优先透过膜而得以“脱出”回收,而空气则被选择性地截留。

12、膜分离法是传统的压缩、冷凝法与选择性渗透膜技术的结合。

13、生产操作中产生的油气与空气混合气体,经过压缩机压缩至0.390~0.686 MPa,同时经过换热,然后混合油气进入吸收塔,进入吸收塔的油气温度在5℃~20℃之间,油气在吸收塔内与成品汽油传质,约70%的烃蒸气在这一过程中被回收。

14、吸收塔的尾气再经过薄膜将烃蒸气与空气分离,分离后的油气返回压缩机入口与装卸产生的油气一起重复上述工艺过程,空气排入大气。

15、膜分离法回收率可以达到95%。

16、同传统的化工分离技术相比,膜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操作灵活简便、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易于维护、便于放大等诸多优点。

17、膜法油气回收系统能耗大、投资高。

18、膜分离法利用特殊高分子膜对烃类有优先透过性的特点,让油气和空气混合气在一定压力的推动下,使油气分子优先透过高分子膜,而空气组分则被截留排放,富集的油气传输回油罐或用其他方法液化。

19、膜分离技术优点:技术先进,工艺相对简单;排放浓度低,回收率高;缺点:投资大。

20、膜尚未能实现国产化,价格昂贵,而且膜寿命短。

21、膜分离装置要求稳流、稳压气体,操作要求高。

22、膜在油气浓度低、空气量大的情况下,易产生放电层,有安全隐患。

23、膜是指分隔两相界面,并以特定的形式限制和传递各种化学物质的阻挡层。它可以是均相的或非均相的,对称的或非对称的,固体的或液体的,中性的或电荷的。其厚度可从几微米到几毫米。

24、膜分离技术是基于化学物质通过膜的传递速度的不同,以膜两侧的化学势梯度为推动力,从而使不同化学物质通过膜而达到分离效果。

25、油气的回收是通过处理汽油蒸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将其中的空气(主要是氧气和氮气)排放掉,而使汽油蒸气以液体形式返回装车汽油管线中实现的。

26、膜法油气回收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了特殊的高分子膜对油气的优先透过性的特点,让油气/空气的混合气在一定的膜两侧的压差推动下,经选择性透过膜,使混合气中的油气优先透过膜得以富集回收,而空气则被选择性的截留。

27、为了提高膜分离的效率和经济性,将压缩、吸收与膜分离结合在一起,作为辅助工艺。

28、膜组是膜分离过程的核心部件,膜可以看成是两相之间一个具有透过选择性的屏障,或看作两相之间的界面,膜分离过程可由下图示意,相1为原料或上游侧,相2为渗透物或下游侧。原料混合物中某一组分可以比其他组分更快的通过膜而传递到下游侧,从而实现分离。

29、复合膜三层结构:最下层由无纺布或织布制成,主要提供机械支撑以适应工作压力,中间层由多孔高分子构成,主要功能是提供气体流道并对极薄的选择层进行支撑,选择层橡胶态的高分子材料,真正的分离过程发生在极薄的选择层内。

30、不同的有机组份在橡胶态高分子复合膜具有不同的透过速度,但总的来说有机组份(如烷烃、烯烃、芳香类、酮类、醋酸类、卤代烃态)在橡胶态复合膜内的透过速度常常数倍到数十倍于常规气体(如空气、氮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惰性气体等)。

31、同溶剂吸收法和活性炭吸附法相比,膜分离法优点是流程简单,油气回收率高,操作弹性大,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专人维护保养,无二次污染,环保节能,安全可靠。其主要缺点是由于增加了压缩机所以能耗高于上述两种方法。

32、膜法油气回收系统的按照模块化设计,产品的集成度高,占地面积小,施工难度较小。

33、年销油量为30万吨的油库,给槽车加注油时造成的油气年挥发总量:30万吨/年 × 1.35 m3/吨 (汽油比重) × 0.00295吨/ m3(100%饱和油气的比重)× 40%(实测槽车口油气饱和度) =477.9吨/年;经过膜法回收系统的回收汽油总收入: 477.9吨/年× 99%(回收率) × 4700元/吨(汽油单价)=222万元/年,年运行费用不超过20万,约两年半左右即可收回投资。

34、在加油过程中所挥发出的汽油蒸气/空气的混合物,经过密封管线集中并送入膜法汽油气回收系统(VRU)中。当收集总管内的压力达到设定高位时,膜回收装置启动;当收集总管内的压力低于设定低位时,膜回收装置停机。

35、进入膜法油气回收系统中的汽油蒸汽/空气的混合物,经液环压缩机加压至操作压力(通常为2.3 barg)。液环式压缩机使用液体汽油(90#)密封,形成非接触的密封环,可消除气体压缩产生的热量。压缩后的气体与环液一同进入喷淋塔中部。在塔内可将环液与压缩气体分离。

36、气态的油气在塔内由下向上流经填料层与自上而下喷淋的液态汽油(90#)对流接触,液体汽油会将大部分油气吸收,形成地富集的油品。富集的油品包括喷淋液体汽油和回收的油气,在压力的作用下先返回富油缓冲罐,再与罐区来的90#汽油一起混合装车。剩下的蒸汽/空气混合物以较低的浓度经塔顶流出后进入膜分离器。

37、膜分离器由一系列并联的安装于管路上的膜组件构成(数量取决于装置的设计产量)。真空泵在膜的渗透侧产生真空,以提高膜分离的效率。膜分离器将混合气分体成两股—含有少量烃类的截留物流和富集烃类的渗透流。净化的截留物流浓度低于排放标准可以直接排入大气。

38、汽油的回收是在喷淋塔中完成的,喷淋塔是不锈钢鲍尔环填料塔。一是因为蒸汽带压,二是因为渗透物流再循环造成的物流富集。这就导致进入喷淋塔的物流为两相流-烃蒸汽和液态烃。系统利用罐区内的液体汽油(90#)作为压缩机的密封液和喷淋塔的吸收剂,不会对造成二次污染。

39、由罐区进入油气回收系统的一定质量的液体汽油(90#),经过喷淋吸收后,以较多的质量流量流出油气回收系统。这样,回收的油气以液体形式与罐区来的汽车混合装车,实现了油气的回收,而且对油品的品质没有影响。

第四讲 膜法油气回收技术单元作业

1、根据加油站膜法油气回收工艺图,阐述其工作原理。

2、根据油库膜法油气回收工艺图,阐述其工作原理。

第五讲 冷凝法油气回收技术

第五讲 冷凝法油气回收技术单元测验

3、油气回收装置的制冷系统属于压缩式制冷,由()等四个基本部件组成。它们之间用管道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制冷剂在系统中不断地循环流动,发生状态变化并与压缩空气和冷却介质进行热量交换。

7、汽油、石油苯等油品在储运过程中会有部分轻烃组分挥发进入大气,与空气混合成为油气。

8、冷凝法油气回收采用压缩致冷工艺,将油气气化潜热置换出来,使其由气态转变为液态,以实现油气回收和利用。一般需用三级致冷才能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标准和排放限额。因此,油气回收装置采取了三级致冷工艺。

9、冷凝回收的油品汇流到油水分离器,直接回收使用。处理后的尾气经排气管排放。

10、冷凝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与制冷介质进行热交换,在常压下将油气降至足够低的温度,使其中的绝大部分汽油组分冷凝为液体汽油并加以回收,冷凝后的尾气则直接排入大气。

11、冷凝法油气回收方式是利用烃类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蒸气分压差异,通过机械制冷,降低油气温度,使烃类物质蒸气分压达到饱和状态, 而逐步冷凝成液态的一种油气回收方法。

12、冷凝法油气回收装置, 一般采用预冷、机械制冷、液氮制冷等步骤实现,具有安全性好、油气回收率高、符合环保要求、设备成套装配、安装简单、运行过程自动化,使用维护简便、投资回收期短等特点。

13、冷凝法是利用油气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具有不同的饱和蒸气压,通过降低温度或增加压力,使油气首先凝结出来。

14、冷凝法在理论上可达到很高的净化程度,但是当其浓度低于较低时时,需采取深度冷冻,这将使运行成本大大提高。

15、采用多级连续冷却方法,降低油气温度并使之液化以达到油气回收的目的。

16、典型的油气回收率在90~95%。

17、根据净化气体中烃含量要求不同,冷凝温度通常在-70 ℃~-180 ℃之间。

18、采用冷至-73℃,排放的贫油空气中的油气浓度可以达到35g/m3。

19、如果要求排放气体油气浓度更低,比如10g/m3,则需要降至-160 ℃以下。

20、冷凝法油气回收系统存在制冷剂以及油水混合物分离后产生的含油污水处理问题。

21、预冷器是一单级冷却装置,其运行(冷凝)温度在油气各种组分的冷凝温度以上,使进入回收装置的油气温度从环境温度降到4℃左右,使油气中的大部分水汽凝结为水而除去,从而使进入低温冷凝器的挥发气态状态标准化(一致),可减少回收装置的运行能耗。

22、机械制冷级可使大部分油气冷凝为液体回收。若需要更低的冷却温度,就需在机械制冷之后连接液氮制冷,这时油气回收率可达99%。

23、单级机械制冷装置的工作温度范围为-35~10℃,串联机械制冷装置压缩由浅冷(高温)级和深冷(低温)级组成,其工作温度为-73℃~-40℃,有液氮制冷的深冷装置工作温度可达到-184℃。

24、冷凝法的最大优点就是回收的烃类液体不含杂质(活性炭吸附法回收的烃含有炭,吸收法回收的烃含有吸收剂)。缺点就是,必须在很低的温度下才能达到较高的回收率,能耗高。冷凝法适用于高浓度烃蒸气的回收。

25、利用制冷技术将油气的热量置换出来,实现油气组分从气相到液相的直接转换。

26、冷凝法是利用烃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蒸汽压差异,通过降温使油气中一些烃类蒸汽压达到过饱和状态,过饱和蒸汽冷凝成液态,回收油气的方法。

27、一般采用多级连续冷却方法降低油气的温度,使之凝聚为液体回收,根据挥发气的成分、要求的回收率及最后排放到大气中的尾气中有机化合物浓度限值,来确定冷凝装置的最低温度。

28、预冷器是一单级冷却装置,为减少回收装置的运行能耗,现已开发出一种是用冷量回用的技术,使进入回收装置的气体温度从环境温度下降4℃左右,使气体中大部分水汽凝结为水而除去。

29、气体离开预冷器进入浅冷级。可将气体温度冷却至-30℃~-50℃,根据需要设定,可回收油气中近一半的烃类物质。

30、气体离开浅冷的油气进入深冷级,可冷却至-73℃到-110℃,根据不同的要求设定温度和进行压缩机的配置。

31、冷凝法的基本原理是当冷凝气的温度低于其露点温度时将发生冷凝。由于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露点温度高于空气的露点温度,故当对油气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进行冷凝时,大部分的油气蒸气会被冷凝成液态而空气则可以通过通风口被排出,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安全可靠,回收的烃类液体不含杂质;缺点是投资高、操作费用高。

32、冷凝油气回收装置回收效果好,但多为进口设备,价格昂贵、操作成木高。国产设备要达到工业化应用程度成本太高,因此在国内得到社会化推广困难较大。

33、混合油气通过管道输送至带变频器的油泵,通过油泵增压后,进入冷箱。

34、混合油气进入冷箱后直接进入第一级换热器,冷却到一定温度后,将冷凝水去除成为干燥气体,再进入二级换热器继续冷却到约-90℃后成气液混合物。

35、该混合物在分离器中进行油气分离,液体出冷箱后返回储油罐,气体经过主换热器回收冷量后排出冷箱,放入大气。

36、系统的冷量由带回热的空气涡轮膨胀制冷循环提供(蓝色部分,含压缩机、纯化器、膨胀机,换热器组,缓冲气罐等)。

37、冷凝法安全性及油气回收效率较高,它是利用制冷剂通过热交换器对油气进行冷凝,可直接回收油品。

38、油气经过预冷器温度降到4℃左右,油气中的大部分水汽凝结为水排出,油气进入一级冷却器冷却到约-4℃左右,再进入二级冷却器冷却到约-7℃以下,经过一、二级冷却可以使大部分挥发性C4以上轻烃和油冷凝成为液体回收。

39、吸收法油气回收工艺需要选择对汽油组分有较高溶解度的吸收剂,同时该吸收剂要有良好的再生性能。该工艺排放的油气浓度一般小于35g/m3。

40、吸收法主要的优点是投资少,设计弹性大,操作方便,吸收、解吸、再吸收过程同步操作。缺点是排入空气中的汽油组分的浓度高,不利于间歇操作,占地面积大。

41、膜分离技术需要与其它的技术相结合才能实现油气的回收,目前应用最广的工艺是吸收-膜分离-变压吸附(PSA)。

42、油气首先经过液环式压缩机升压到2~6atm,压缩后的油气进入到吸收塔,与罐区来的汽油逆向接触,塔底吸收了油气的富油返回罐区,塔顶的油气再进入膜分离单元,进一步分离油气。

43、膜的渗透侧釆用真空操作,这样在膜两侧分压差的推动下,汽油组分优先渗透通过高分子膜,在膜的渗透侧富集,经过真空泵返回到压缩机的入口,进一步回收。而空气则被选择性地截留在尾气侧。

44、经过一级回收排放的油气浓度一般为5 ~ 10g/m3。如果要求油气的浓度更低,则需要加入二级回收变压吸附(PSA)单元,利用变压吸附(PSA)单元吸附回收残留的油气,可以使排放油气的浓度小于150mg/m3,满足最严格的环保要求。

45、热交换系统(含脱水)工艺流程简述:湿原料气首先进入预冷却器进行“气-气”或“气-水”的热交换,除去一部分热能,然后进入冷热气交换器(换热器),与已经从蒸发器出来被冷却到压力露点的冷干气进行热交换,使原料气的温度进一步降低。

46、原料气进入蒸发器,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原料气的温度降至0 - 7℃(不致结冰、冰堵),原料气中的水份和重烃组分在此温度下析出,通过气液分离器分离后,经过自动排液器排出,而干燥的低温干气则进入冷热气交换器进行热交换,温度升高后输出。

47、制冷流程简述:制冷压缩机将蒸发器内的低压(低温)制冷剂吸入压缩机汽缸内,制冷剂蒸汽经过压缩,压力、温度同时升高;高压高温的制冷剂蒸汽被压至冷凝器,在冷凝器内,温度较高的制冷剂蒸汽与温度比较低的冷却水或空气进行热交换,制冷剂的热量被水或空气带走而冷凝下来,制冷剂蒸汽变成了液体。这部分液体再被输送至膨胀阀,经过膨胀阀节流成了低温低压的液体并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内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吸收湿原料气的热量而汽化(俗称“蒸发”),而湿原料气得到冷却后凝结出大量的液体烃和水;蒸发器中的制冷剂蒸汽又被压缩机吸走,这样制冷剂便在系统中经过压缩、冷凝、节流、蒸发这样四个过程,从而完成了一个循环。

48、在油气回收装置的制冷系统中,蒸发器是输送冷量的设备,制冷剂在其中吸收湿原料气的热量,实现脱烃干燥的目的。

49、压缩机是心脏,起着吸入、压缩、输送制冷剂蒸汽的作用。

50、冷凝器是放出热量的设备,将蒸发器中吸收的热量连同压缩机输入功率转化的热量一起传递给冷却介质(如水或空气)带走。

51、膨胀阀/节流阀对制冷剂起节流降压作用、同时控制和调节流入蒸发器中制冷剂液体的数量,并将系统分为高压侧和低压侧两大部分。

52、冷冻式油气回收装置性能:耐用稳定:冷冻式的预冷器采用高效换热光滑管壁紫铜管,防止湿原料气中的杂质粘附堵塞铜管表面,影响换热效果和使用寿命;制冷管路设计简单合理,配以高品质制冷零部件。确保冷冻式油气回收装置经久耐用,稳定运行。

53、风冷型油气回收装置制冷系统双向保护控制,防止因环境温度变化而影响制冷效果。

54、水冷型油气回收装置配有水量自动调节功能,防止因冷却水温度变化而影响制冷效果。确保冷冻式油气回收装置运行安全可靠。

55、采用浮球式或电磁定时排水器,且装有防堵装置,使自动排水器不会堵塞。

56、制冷压缩机采用全密封往复式压缩机,其特点是: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振动小、噪声低,能效比高。

57、由于全密封压缩机的电动机与压缩机主体密封在一钢制壳体内,电动机处在冷媒气态环境中运行,冷却条件较好,寿命较长。

58、壳体下部存有规定数量的润滑油,在压缩机工作时,对各部自动供油,平时不需再添加润滑油。

59、在大型装置中,也选用螺杆压缩机,它的特点是制冷功率大,可进行负荷调节以适应不同需要。

60、热交换器在冷冻式油气回收装置里的主要作用是利用被蒸发器冷却后的湿原料气所携带的冷量来冷却携带大量水蒸气和重烃组分的较高温度的原料气,从而减轻了冷冻式油气回收装置制冷系统的热负荷,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另一方面,低温干气在热交换器里温度得到回升,使排气管道外壁不致因温度过低而出现结露现象。

61、蒸发器是冷冻式油气回收装置的主要换热部件,湿原料气在蒸发器中被强制冷却,其中大部分水蒸气和重烃冷却而凝结成液态排出机外,从而使原料气得到干燥。

62、在蒸发器中进行的是原料气与冷媒低压蒸气之间对流热质交换,通过节流装置后的低压冷媒液体,在蒸发器里发生相变成为低压冷媒蒸汽,在相变过程中吸收周围热量,从而使原料气降温。

63、为了尽可能获得较高的的传热效果,必须加大放热系数即加大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因此蒸发器和热交换器铜管的外壁采用了套铝翅片的措施。同时热交器铜管上套翅片后可降低原料气对铜管的冲击及避免铜管破裂。

64、在冷冻式油气回收装置中冷凝器的作用是将冷媒压缩机排出的高压、过热冷媒蒸气冷却成为液态制冷剂,使制冷过程得以连续不断进行。

65、由于冷凝器排出的热量包括冷媒从蒸发器吸取的热量以及由压缩功转换过来的热量,所以冷凝器的负荷比蒸发器来得大,冷冻式油气回收装置中冷凝器分空气冷却式(风冷型冷凝器)和水冷却式(水冷型冷凝器)两种。

66、二次冷凝器(预冷回热器)与热交换器功用相同,两者区别在于热交换器主要是高温和低温的原料气的换热,而二次冷凝主要利用低温的原料气与冷冻系统的高压部分进行冷却,使冷媒达到充分的冷却,从而提高系统的制冷效率。

67、旋风分离器也是一种惯性分离器,制冷后的原料气沿筒壁切线方向进入分离器后,在里面产生旋转,混在气体中的水滴和液态烃也跟着一起旋转并产生离心力,质量大的液滴所产生的离心力大,在离心力作用下向外壁移动,碰到外壁(也是挡板)后再集聚长大并与气体分离。

68、湿原料气在蒸发器中冷却时,有大量凝结水析出。

69、如果冷媒蒸发温度过低,使蒸发器铜管表面温度在负荷条件下低于水的冰点,则凝结水就会在蒸发器里结冰,严重时阻塞气流通道,使供气管道瘫痪。

70、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加设一只热气旁路阀,热气旁路阀的测压管与蒸发压力直接连接。当蒸发压力低于一定程度时,热气旁路阀自动开启,冷凝器中的高温冷媒蒸气直接进入蒸发器,提升蒸发温度,避免冰堵现象。

71、在冷冻式油气回收装置中,蒸发器制冷剂的供给及其调节者是通过节流机构来实现的。

72、节流机构使制冷从高温高压液体进入蒸发器。当负荷变化时,热力膨胀阀通过检测压缩机吸气过热温度来调节阀芯开启度,从而控制进入蒸发器冷媒供给量。

73、毛细管则具有自补偿特点,即当蒸发压力降低时,两端压差会相应升高,从而加大流入蒸发器的冷媒量。毛细管由于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在小型制冷系统获得普遍应用。

74、在冷冻式油气回收装置里中,凝结的冷凝水和重烃应及时排放出设备外,为了方便冷凝水的排放,在设备上装备了自动排水排液阀,当排液阀贮液杯内液位未达到一定高度时,原料气的压力将浮球压下关闭排液孔,就不会造成气流泄漏:随着贮液杯内水位升高,浮球上升到一定高度时便打开排水孔,杯内凝结液在气压作用下很快排出。

75、除常用的浮球式自动排液器外,还经常使用电子自动排液器,这种排液器时间及两次排液的时间间隔都可调整,而且能耐较高压力,应用也很普遍。

76、运行中的制冷装置,由于制冷剂和冷冻油存在水分、固体粉未、污垢等杂质,情况严重时会使节流结构的节流孔产生脏堵,因此在冷媒供液管前必须装设干燥过滤器。

77、制冷剂中微量水分对制冷系统的危害最大。对冷媒,冷冻油及蒸发器、冷凝器和配管的干燥处理是极为重要的。

78、现在,一般加油站的油气排放装置都采用“冷凝+吸附”比较成熟的方法。先将油气冷凝到-40℃左右,使大部分油气液化,剩余油气经冷凝的低温油气也有效的防治了活性炭吸附床容易产生高温热点的问题,同时避免了深冷能耗太大的问题。

79、冷冻式油气回收装置按冷凝器的冷却方式分有()型、()型两种;按进气温度高低分有()进气型(80℃以下)和()进气型(40℃左右);按工作压力分有()型(0.3-1.0MPa)和()型(1.2MPa以上)。

80、冷冻式油气回收装置中冷凝器分()冷凝器和()冷凝器两种。

81、膨胀阀(毛细管)是制冷系统的()机构。

第五讲 冷凝法油气回收技术单元作业

1、根据冷凝法油气回收工艺原理图,阐述其工作原理。

第六讲 吸收法油气回收技术

第六讲 吸收法油气回收技术单元测验

4、吸收法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利用对油气中的烃类组分有良好吸收和解吸性能的吸收剂,对油气中的汽油组分进行回收,包括常压常温吸收法和常压低温吸收法2种典型的方法。

5、吸收法是通过油气和吸收剂(轻柴油、低温汽油、有机溶剂)的逆流接触,利用油气中各组分在吸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而进行分离。

6、吸收法主要优点是设计弹性大,操作方便,吸收、解吸、再吸收过程同步操作。

7、吸收法缺点是排入空气中的汽油组分的浓度高(>35g/m3),不利于间歇操作,占地面积大,对吸收剂和吸收设备要求较高,而且吸收剂需要定期更换,过程较复杂,费用较高,目前已经逐渐被其他方法取代。

8、吸收法是根据混合油气中各组分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的大小,来进行油气和空气的分离。

9、吸收法一般用柴油等贫液做吸收剂。

10、吸收法一般采用油气与从吸收塔顶淋喷的吸收剂进行逆流接触,吸收剂对烃类组分进行选择性吸收,未被吸收的气体经阻火器排放,吸收剂进入真空解吸罐解吸,富集油气再用油品吸收。

11、吸收分离过程是通过混合气与适当的吸收剂接触,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分便溶解于该液体内形成溶液,不能溶解的组分则保留在气相中,于是原混合气体中的各组分得以分离。

12、吸收法需要选择对汽油组分有较高溶解度的吸收剂,同时该吸收剂要有良好的再生性能。该工艺排放的油气浓度一般小于35g/m3。

13、收法主要的优点是投资少,设计弹性大,操作方便,吸收、解吸、再吸收过程同步操作。

14、吸收法的缺点是排入空气中的汽油组分的浓度高,不利于间歇操作,占地面积大。

15、膜分离技术需要与其它的技术相结合才能实现油气的回收,目前应用最广的工艺是吸收-膜分离-变压吸附(PSA)。

16、膜的渗透侧釆用真空操作,这样在膜两侧分压差的推动下,汽油组分优先渗透通过高分子膜,在膜的渗透侧富集,经过真空泵返回到压缩机的入口,进一步回收。而空气则被选择性地截留在尾气侧。

17、经过一级回收排放的油气浓度一般为5 ~ 10g/m3。如果要求油气的浓度更低,则需要加入二级回收变压吸附(PSA)单元,利用变压吸附(PSA)单元吸附回收残留的油气,可以使排放油气的浓度小于150mg/m3,满足最严格的环保要求。

18、油品装卸产生的油气进入吸收塔,80%~90%的油气被吸收,贫油空气由排放口排出。

19、吸收液再经过解吸过程,解吸后的吸收液循环使用,解吸气进入回收塔,利用成品汽油进行回收,尾气再返回吸收塔重复上述吸收过程。

20、油气回收装置主要用来回收商业销售油库、中转供应油库、炼油厂、加油站、油码头及真空泵辅助卸油等场所中固定顶轻油罐、装运设备等固定排放源蒸发排放的高浓度油气。

21、常压常温吸收法是在常压常温下,利用吸收剂使其与排放的气体接触以吸收油蒸气的一种方法。

22、常压常温吸收装置是利用填料塔使蒸气与从上部流下的吸收液(汽油、轻柴油、特制有机溶剂等)进行对流接触,或者使吸收液从垂直填充有金属网的箱子的上部喷雾,使蒸气从流下的液膜中穿过。

23、将富吸收液送回炼油厂装置加工处理。由于富吸收液解吸较难,吸收液只能作为一次性使用产品,因此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24、常压低温吸收法是使用冷冻机将吸收液冷却到低温,然后送到吸收塔对吸收液一般用产品汽油来直接回收油气。混合气进行喷淋吸收。

25、为了达到较高回收率,吸收液(汽油)的冷却温度要控制在约-30℃以下,此时,系统需要制冷系统、低温钢材及保温处理,投资及运行费用较高。该方法还应防止静电和装置冻结。

26、如果使用其它高效吸收剂,可适当提高操作温度,但要增加解吸、回收工艺,加上制冷环节,投资剧增。

27、常压低温吸收法优点:工艺简单,投资成本低。

28、吸收法分为常压常温吸收法和常压低温吸收法。前者设备投资少, 操作简单, 使用范围广,国内应用的也比较多。目前研究的重点在于筛选和开发研制出性能良好的吸收液。

29、吸收分离的优点是可以使尾气浓度控制在很小的指标内,但缺点为进口浓度难以达到很大,否则吸附热效应将很明显。

30、国内外应用的吸收法油气回收技术有两种,即常压常温吸收法和常压冷却(低温)吸收法。

31、常压常温吸收法:常压常温下,在吸收塔内利用吸收剂与油品储运系统排放出来的油气—空气混合气接触而回收或除去其中油气的一种方法。

32、常压冷却(低温)吸收法:由于冷液体的分压远低于油气蒸气的分压,且液体的质量较蒸气重,故大部分的易挥发有机化合物蒸气不能保持气相,易被吸收到液相中。

33、吸收分离过程是通过油气和吸收剂的逆流接触,利用油气中各组分在吸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从而将易溶解的组分和难溶解的组分分离开来。

34、油气经集气管进入吸收塔内,大部分油气被从塔顶喷淋的吸收剂吸收,含有少量油气的尾气排放至大气中。

35、吸收剂进入真空解吸罐,通过真空抽吸,将溶于吸收剂中的油气解吸,再生的吸收剂用泵送至吸收塔循环使用,解吸的油气由真空泵送至再吸收塔,被塔顶喷淋下的贫油(汽油)吸收,未被吸收的循环油气进人吸收塔再被吸收。吸收了油气的富油送至汽油储罐。

36、目前有两种典型的油气吸收回收方法:()吸收法和()吸收法。

第六讲 吸收法油气回收技术单元测验单元作业

1、根据用轻柴油作吸收剂的油气回收装置图,阐述其工作原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能变送器的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