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时间念地藏菩萨本愿经前面偈诵经只念觉林菩萨偈有用?

1、先合掌持诵佛名“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
2、再合掌持诵《开经偈》一遍;
3、直接持诵《地藏经》经文;有些《地藏经》前面还有《觉林菩萨偈》
4、最后合掌持诵《七佛真言》、《补阙真言》、《回向偈》

《地藏经》是一部记载着万物众生其生、老、病、死的过程,及如何让人自己改变命运以起死回生的方法,并能够超拔过去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令其究竟解脱的因果经。人的生灭自无始劫以来皆轮回不已,福报的聚集和修行功德力的累积是他人无法替代的。 《地藏经》中,一方面详尽描述地狱恶趣中,种种残酷、悲惨、苦痛,令我们大起怖畏之心,以思急速止恶出离;另一方面,又大讲人天种种胜妙之乐,使我们生起奔向光明之心,开始动心起念,要求行善。所以读经能使我们明白关于业障的问题如何处理,以及如何修福修慧,广利有情众生。 在前世或长久世以来,我们与众生有了不同的牵缠和纠葛关系。有的是互为彼此的关心、照顾、帮助而形成的善缘。有的是彼此争执、抢夺、侵犯、伤害、凌辱等而形成了的恶缘。这就形成了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的关系。彼此的各种因缘,缠结得愈深,不论是良善的或不良善的,彼此就愈容易在来世的轮回中再次相遇。属于情感引起的业缘,这次就用情感的形式解决,物质或生命引起的业缘,这次就以同等的形式偿付。六道轮回的根本实质,就是众生与众生之间,冤冤相报,相互还债,无有边际,没完没了. 人的修行解脱以消除业障、偿还因果债、忏悔恶业为始,之后方能无碍的修法。冤亲债主纠缠是阴阳皆苦的果报;运势不好、事业不顺、夫妻不和、子女乖违、甚至于修行的诸多障碍,几乎全部因为冤亲债主得不到超拔而欲索债所引起。若无法超拔冤亲债主,菩提道上必是难上加难,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每天至少读诵三遍以上《地藏经》的功德力,回向因果,超拔个人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得令往生净土,究竟解脱。 依佛法“自心本自具足万法”的观点,地狱是众生心中本有之法,业缘成熟时便被调发出来,因此它是自心邪恶的对外投影、外现、外化。故知天堂地狱皆是“业感所成所化”。我们的心不正是这样吗?只关心系念个人私事,只关心己身及己身所需,使自己尘劳不已,把这颗心搞到一点容人的空间也没有。只要把个人自私的小算盘多打打,愈打愈细,就会很容易出现《地藏经》中无间地狱:“一人亦满,多人亦满,故称无间”的现象。反之,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多关心众生,如是把三世十法界承担起来的,也仍旧是这颗心,就是佛菩萨光明法身充满法界。 形容这个无间地狱时,又说:“在大铁围山之内,其大地狱,有一十八所。次有五百名号各别,次有千百名字亦别。”我们要知道,这个“大铁围山”,就是我们这颗刚强难化的心,“一十八所”指的是“十八界”:六识、六根、六尘。须知一切“客观世界”的出现,都只不过是众生心中十八界互动的结果而已。 当我们的心变得黑暗邪恶,它就是“大铁围山”,“十八界”就成了一十八所“大地狱”,又依众生别业不同,而形成了百千不同的地狱景象。 自心能造善,也能造恶;自心能受乐,也能受苦。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思量恶事,化为地狱。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自性起一念恶,灭累劫善因。 我们以黑暗邪恶的“地狱心”,造作诸罪行恶业,就会出现地狱。反之,我们也有光明、善良、智慧、慈悲的“地藏心”,以此心造作善业,就会出现天堂。 所以经上说一呼地藏名号,或见其形像就会得救。 一呼地藏菩萨名号,就把我们本有的“地藏心”给呼唤出来,地藏心,就是那个厌离地狱、奔往光明的力量。地藏菩萨的神通即是心通,心若不通,万法不通。 一切力量的发源,在于我们的心。自心轻率、不净,是因为我们的骄狂轻慢,这样就不能接引诸佛菩萨,特别是地藏菩萨的大愿加持力。反之,自心谦下、真诚,必能接引上诸佛菩萨和地藏菩萨大愿神通力的加持。 我们因读诵此经,怖畏黑暗,向往光明,与地藏菩萨功德结缘,再加上布施行善,心向由恶转善,自获多利,又以其心向转故,停止与冤亲债主历代宗亲在众生缘、六道轮回中的恶性纠缠互动。冤亲债主历代宗亲既失恶性互动对象之相应力及反作为,其恶顿减,又受到读诵者善良光明之感染,或起攀缘,若能起一念善,则不断增长自心光明,终令恒沙恶尽。 读诵《地藏经》,在佛力的加持下,使读诵者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得到超拔,业障逐渐消除,身心、家庭、事业等相应得到改善。 读诵《地藏经》有不可思议功德,而功德回向是很重要的。通常经书上回向十方一切众生的回向文并非不好,只是末法时期众生业障深重,无始劫来的债到临终前都没有办法还清,如果再背上别人的业障,就像不会游泳的人下水救人一样的道理,结果是人我两误,都无法解脱。《大智度论》云:“譬如二人各有亲眷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为无方便力故彼此俱没。一人有方便,往取船筏乘之救接,悉皆得脱水溺之难,新发意菩萨亦复如是,如是未得忍力,不能救众生。为此常须近佛,得无生忍已,方能救众生,如得船者。”《维摩诘所说经》也提出疑问:“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诸疾人?”所以自己的业障最好自己消除,千万不要一上手就回向给家人。你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与你最有缘,最易障碍你、纠缠你,故应首先超拔他们。对于家人和朋友,应该向他们介绍方法,让他们明白道理,自己诵经消业。如遇家人亲友遇难急需帮助,我们可以定期定量诵经回向,如七部、二十一部、四十九部,一百零捌部,或诵经四十九天。度人最好的方法是引导对方自觉修行,这是真正智慧的帮助。 诵经的过程分三部分:诵经前,诵经中,诵经后。 (一)诵经前恭请 恭请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 (二)诵经中 1、 从“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开始,到“无上甚深微妙法……进入正文:地藏菩萨本愿经,连诵 13 品到“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三遍),然后补缺真言和补缺圆满真言,再回向,皈依,结束。其他的真言咒语等可以省略。 2、 要用真诚心,忏悔心,感恩心虔诚读诵。 3、 姿势采取跪诵,盘腿诵,正坐诵、站诵都可以。 4、 诵经的速度快慢随缘。有妄念出现是正常的,只要坚持诵经就可以。 5、 初诵经者出现的各种生理反应以及见到的各种境界或奇怪的梦境等都属于正常的反应,坚持诵经,这些现象会逐渐消失或转好。 6、 一次诵完全部经文,效果是最好的。 (三)诵经后 1、回向给自己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一般是一部经一回向,如果是连续诵也可以两部或三部诵完后一起回向。 回 向 文 (弟子) 愿以此所诵《地藏经》 部(或念南无地藏王菩萨 声)之功德,回向给弟子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祈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拔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真心求忏悔。(三遍) 2、 为冤亲债主历代宗亲读诵以下三皈依文: 愿冤亲债主历代宗亲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三遍)皈依佛两足尊 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 皈依佛不堕地狱 皈依法不堕饿鬼 皈依僧不堕畜生(三遍) 皈依佛竟 皈依法竟 皈依僧竟(三遍) 赞叹地藏王菩萨 随喜地藏王菩萨一切善一切功德 赞叹地藏王菩萨 随喜地藏王菩萨一切善一切功德 赞叹地藏王菩萨 随喜地藏王菩萨一切善一切功德

在家怎样诵地藏经/在家怎样诵地藏经

你好仁者,只要恭敬真诚,在洁净地,谁都可以念佛经,但不能躺着,歪坐着读。只要不打扰别人,就没有时间限制。

但一定要衣容整齐,恭敬诚心的去读,佛法是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下面把祖师大德对读经恭敬的讲解发给你。

印光大师---读经何谓恭敬?何谓不恭敬?

何谓恭敬?印光大师云:“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则无边利益自可亲得。”凡欲阅读经典,须先洗手漱口、洁净几案、端身正坐、合起双掌,然后以拇指与二指翻开经本,慎重小心保护经文,勿令染污、勿使损毁。一则保持经文寿命,二则保持经文完整,三则能生福德及智慧性,四则远离诸过也。

何谓不恭敬?印光大师云:“若肆无忌惮、任意亵渎、及固执管见、妄生毁谤,则罪过弥天、苦报无尽也。”例如将经典放置不净几案上、或置于世间杂乱书中、或放置最底处、或床头上、或置衣物中,或用指甲划经页翻阅、令经篇上有指甲划痕,或用口涎沾于指上来翻经页,或用二指及中指夹起经文翻阅,或穿鞋时用手指提鞋、再用此手翻阅经典,或眼看经文、心思经文,双手无事,则闲摩其脚及脚指隙,然后再用手翻阅经典。或正在观阅经时,咳嗽、打喷嚏、打呵欠不用手掩口,或正阅经时,未将经覆盖便与人谈话、及大说大笑,或不端身正坐、及半坐半卧、并斜身翘起脚来阅读,或将经置于腿上翻阅,或将经书卷起,当小说唱本看等等。以上各举不敬经典有十五种,若详举则无量矣。

祈缁素大德,于观览经文之时,必须仔细思量,对于三藏圣教灵文,恭敬与不恭敬之福罪为要。

问:阅读经书,可否随便?还是一定要焚香端坐而后才可以看?

李炳南老居士答:印光祖师曰,佛法须从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有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读此数语,可知焚香端坐,较随便获益为多。

诵读前 洗手 ,净口 。。整衣冠 。 或坐、或立 、或跪 。 有经书按照经书读诵就好 。 一定要虔诚 、恭敬 。地藏经最好一次性读完整部 ,之后回向给自己的冤亲债主及一切因缘众生、父母双亲 家属亲眷 , 因为你修行 ,你的冤亲债主容易来干扰你 , 不让你好好修行 ,你要把全部功德都回向给他们 ,请他们不要干扰你修行 ,六道轮回很苦的 , 何不一起修行 , 脱离苦海 。 做此回向后不必再做其他回向 。 如金刚经的话 ,可以先回向众生和法界 ,再回向冤亲债主等等 。。

读地藏经发愿读七七四十九天和不发愿而读七七四十九天有区别吗

发愿是必须的,是读经的目的。回响就是发愿,把读经功德给冤情债主和父母多好啊!不发愿,只要读经后有所了解佛法的知识,仅此而已,不发愿何来慈悲心啊。


传喜法师:九华山《地藏经》讲经开示  

  传喜法师九华山《地藏经》讲经开示

  《地藏经》的前面有一个觉林菩萨偈,为什么《地藏经》要由觉林菩萨的偈子作为经的开头呢?大家诵《地藏经》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为什么要以《华严经》其中的一段经文作为开头呢?因为我们要打开心地宝藏,需要有一个入门,经是可以相互印证的。我们知道《华严经》“大、方、广”,这个“大、方、广”也是比喻我们的这个“地”。我们想一想,这个“地”是什么“地”?是心地,如大地长养一切,也是一切诸佛的功德所出处,所以先用《华严经》的一段经文来比喻心地,让我们来明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藏菩萨本愿经前面偈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