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食会发生心源性猝死吗(SCD)的发生和季节或是温度变化有关吗?

猝死(Sudden death)指的是急性症状发生后1小时内的意外死亡。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猝死中最常见的原因,尤其对中青年人群。猝死的案例在日常生活和临床工作中并不鲜见,每一个猝死的案例带给普罗大众的常常是震惊,而带给医务工作者的更多是思考。

48岁女性因主诉心悸和呼吸困难2周入急诊科就诊,上述症状在轻微活动的情况下即可加重。回顾既往病史,26年前她曾因风湿性心脏病接受经皮二尖瓣成形术,入院前1天曾出现腹痛,但不伴发热、呕吐及排便异常。医生进行体格检查时发现患者情绪高涨,颈静脉怒张,血压130/80mmHg,脉搏136次/分,心律不齐,脉搏短绌。心脏查体提示有明显的二尖瓣狭窄征象。心电图检查提示,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接诊医生立即为患者进行经胸超声心动(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m ,TTE)检查,可见:①二尖瓣严重狭窄,峰值/平均跨瓣压差分别高达30/12mmHg,二尖瓣瓣口面积仅有0.93cm2。②左心房扩大,心房内可见巨大血栓附着在侧壁,且嵌入狭窄的二尖瓣开口。其他指标提示,患者左右心室功能正常,仅有轻度的肺动脉高压。

图1 超声心动可见左心房血栓嵌入二尖瓣开口

鉴于上述情况,医生决定为患者实施左心房血栓取栓术和二尖瓣置换术。由于患者存在腹痛的情况,术前需进一步完善腹部CT,排除缺血性肠病的可能。令人惋惜的是,在实施上述检查和手术之前,患者突发心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经医生抢救无效,最终死亡。为明确死因,医生复查TTE后发现左心房血栓完全阻塞了二尖瓣开口。

随后,作者对本中心2013年至2018年的612例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严重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瓣口面积<1.5 cm2)患者的TTE结果进行回顾分析,合并左心房血栓患者共8例(1.3%)。其中,4例患者已诊断心房颤动,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但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未达标。2例患者在诊断左心房血栓的同时被发现合并心房颤动,而另两例患者则是正常的窦性心律。3例患者完善了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均存在脑梗死。

房颤导致的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是其主要的致死和致残并发症。Framingham研究至今已经走过70年的历程,许多数据和研究已成为指导临床的重要依据。根据Framingham 研究的数据,非心脏瓣膜病房颤引起脑栓塞的发生率是对照组的5.6倍,而瓣膜性房颤则是对照组的17.56倍。

中青年人群的猝死大部分为心源性猝死,这一人群的猝死常常导致家庭的悲剧,常常被冠以“怪物(Bogeyman)”之名。中青年患者猝死最常见的原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他原因还包括心脏结构异常、原发性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等(详见表2)。

表2 中青年人群猝死的常见原因

2018年,发表在Circulation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对中国大陆人群的SCD和SCA相关数据进行系统综述。研究数据跨越1980年至2016年,共6876个案例纳入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大陆SCD发病率为40.7/100000人年,平均年龄69.5岁,男性多于女性(55.5%)。大部分发生在院外(69.6%),仅30.4%的SCA发生在医疗机构。所有SCA案例中,仅4.0%的患者被成功复苏。分析SCA/SCD的病因,冠心病为第一大病因(53.5%),本案例所述的风湿性心脏病在中国人群中亦不少见(见表3)。

SCD是中青年患者猝死的最常见原因,除了最常见的急性心肌梗死之外,一些少见的原因同样不容忽视。在临床工作中,完善相关检查识别SCD高危人群,采取干预措施,对SCD的预防至关重要。为避免SCA走向SCD,应对SCA患者进行及时规范的心肺复苏。如前研究所示,4%的复苏成功率预示着中国的院前急救道路依然漫长。

正确认识(心脏性死亡)

做好(及时),(精准),(专业)的筛查尤为重要!

为生命打好每一把雨伞?

○【什么是心脏性梗死?】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又叫做心脏性猝死,根据《ESC2015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的预防管理指南》的定义;“猝死: 明显健康的个体,症状发作1 h 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意外致命事件; 如果死亡未被见证,而事件前24 h 受害者健康状况良好,则适合该定义。SCD: 当某种先天性或后天性可能致命性心脏病在生存期已存在,或尸检确诊某种心脏或血管异常可能为猝死事件的原因,或验尸后未确定明显的心脏外原因,因此心律失常事件可能是死亡的原因,此时适用SCD。”

○【猝死和心肌梗死有什么区别?】

猝死可为心源性猝死,也可为非心源性猝死。

(1)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疾病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多死于急性心肌缺血。此外一些器质性导致的恶性心律失常等也是心源性猝死的原因。

(2)非心源性猝死。可为急性肺栓塞、支气管哮喘、脑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等。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上斑块破裂,形成血栓,阻塞冠状动脉,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一类疾病。仅有一少部分心肌梗死患者会发生猝死。

猝死是一个大的概念,心肌梗死导致的猝死仅是猝死的一种原因。

○【心脏性猝死高发现象多吗?】

全世界每年仍有约1700 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约25%为SCD。

○【心脏性猝死高发现象男女一样吗?】

心脏性猝死发生率通常是男性较女性高发,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心脏性猝死原因在年轻人与老年人中发生一样吗?】

年轻人,发病原因主要为离子通道病和心肌病、心肌炎和药物滥用;

老年人,以慢性退行性疾病( CAD、瓣膜性心脏病和HF)为主。

○【心脏性猝死如何筛查?】

识别处于猝死风险的患者是猝死预防的“点金之石”。

但是目前心脏猝死一级预防的有创和无创性检查风险分层不能令人满意!!

(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是目前心脏性猝死唯一明确的预测因素。

(2)指南认为(心电图ECG)、(动态ECG)、(事件记录仪)、(植入性心电记录仪)、(信号平均ECG)、(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心室功能,(均适用)于(已知或可疑)患有室性心律失常者的(无创评估)。

(3)(冠状动脉造影)和(电生理检查)可作为有创评估手段。

○【心脏性猝死的检查】

(1)(非接触式球囊标测系统),可以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VT。

(2)(心脏结构的无创性显像),可用于规划和指导室速的消融过程,最好通过核磁共振显像检查。

(3)VT 发作期间进行标测和消融( 激动顺序标测) 。

(4)(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可能有助于异常心室组织的定位,由于VT 诱发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因此应在窦性心率而非室速诱发状态下进行消融( 基质消融) 。

(5)建议折返环出口部位逐点消融( 去疤痕通道) ,线性消融或对瘢痕基质异常心室电活动等多种技术,(局部消融)。

(6)扩张型心肌病或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患者进行室速消融时,需要(心外膜标测和消融。)

(7)(心外膜穿刺和消融的潜在并发症),是对冠脉血管的损伤或周围器官的意外损伤,左膈神经麻痹或出血导致心包填塞。

○【如何做好电生理检查?】

《ESC2015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的预防管理指南》,推荐对有心律失常相关症状的心肌梗死后患者、可疑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导致的晕厥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

(1)2010 年《国际复苏联盟》更新了国际共识会议的结论和推荐。“心脏骤停时应按心肺复苏流程进行。”

(2)应侧重于(心肌病和离子通道病),包括对有预兆心脏症状( 包括晕厥或癫痫) 的评价及对死亡情况的详尽询问和死前心脏临床检查的搜集。

(二)〖一般人群SCD 风险的筛查〗

警惕(遗传性致心律失常性疾病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迹象),是临床实践的重要部分,可有助于早期识别患者是否处于SCD 的风险。

(三)〖筛查猝死者家族成员〗

尤其是离子通道病、偶尔轻微型心肌病或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四)指南强调应(尽早诊断)可能导致心脏性猝死的疾病,并推荐在相关疾病患者或心脏性猝死患者(亲属)中进行相关筛查,以便可以对亲属中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干预和治疗。)

(五)单形性室速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伴晕厥VT) 应进行直流电除颤。

心源性猝死,高以翔,急诊,心脏性猝死,SCD,标测,疾病,消融

  猝死在带走“王沥川”后,并没有停下它的步伐。

  昨日,一段男子在演讲台上倒地不起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当事公司同事回应,演讲者为公司董事长,一个月前在活动现场致辞时突发心肌梗塞离世。

  有人唏嘘,做健康行业,也保不住自己。

  有人回道,何尝不是呢,猝死面前,人人平等。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猝死在上半月的短短5天内,又送走2名医生。

  12月12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任医师陈培因“爆发性心肌炎”医治无效去世,终年49岁。

  12月16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杨立峰医生,突发疾病猝死,年仅39岁……离世几天前,杨医生还在回复患者。

  杨医生妻子发长信悼念亡夫:“永失吾爱”。

  信中有爱,有不舍,还有怨,怨他怎么舍得丢下自己和一双儿女。

  我们看得见的,有这么多,看不见的呢?

  根据2009年11月中国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发布的信息显示,中国居民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发生率约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进食会发生心源性猝死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