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专家解读

这是一份令所有临泽人骄傲的荣誉——

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首批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入围“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2020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

这是一组令所有临泽人振奋的数据——

全县完成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36.9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65.7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较2012年25.05亿元增至2021年的197.53亿元;2012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3543元、7992元,至2021年达到30580元、19410元;旅游观光人数和收入由73.46万人次、2.57亿元增至3153万人次、209亿元……

十年逐梦奋进,十年跨越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泽县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创新实干、勇毅前行,办成了一些临泽大事,收获了一批临泽荣誉,实施了一些临泽探索,“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顺利开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彰显了临泽特色,昭示了临泽未来。

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谱写新篇章

“不到2个小时,15亩制种玉米就全部收获完了。”鸭暖镇张湾村村民闫红种制种玉米已有21个年头了,与往年不同,今年他家15亩地全部采用机械化收割,“以前收获制种玉米工价高还缺劳力,从去年起,村上开始进行玉米制种机械化收割,每亩地230元左右,省工又省时间,好着嘞。”

十年前,老闫的玉米制种地仅有9亩,从种到收,亲力亲为,一年收入在7千元左右。“和现在一比较,10年间,实现了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省事多了,收入也翻了3倍!”闫红满眼笑意。   

“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2年的8千元,增加到去年的1.7万元。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张湾村党总支书记闫自明说。

谈的是变化,看的是发展。

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让临泽“脱胎换骨”。如今的临泽特色产业遍地开花,现代农业加速发展、工业经济蓄势发展、文旅优势加快释放……

十年来,临泽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率先探索“一户(村、社)一块田”改革,建成水肥一体化高标准玉米制种基地14万亩,荣获全国唯一的种子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玉米种子产业园被命名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2万亩优质蔬菜产销两旺,建成万亩高原夏菜示范区3个,食用菌产业园年实现产值2.5亿元,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产业园跻身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围绕生态工业大县建设目标,聚焦凹凸棒石、通用航空、清洁能源、绿色食品加工等四大产业,全力实施强工业行动,三大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日趋完善,凹凸棒石产业迈出高值化发展步伐,脱色剂、提纯转白等17项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泛美航空、金汇旅游、神龙无人机生产项目稳步推进,通航产业园被确定为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园示范区。总装机110万千瓦的5个新能源项目和6个协同产业项目加快建设,5千瓦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探索出绿色发展“新路径”。

丹霞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河西民俗博览园、高老庄复原项目等延链补链项目顺利实施,丹霞口文旅小镇、流沙河景区建成4A级景区。《回道张掖》《阿兰拉格达》剧目填补了旅游业态空白,在该县全景拍摄的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在央视黄金时段热播。生态马拉松、马自骑等“国字号”知名品牌赛事连续举办,建成了一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2020年、2021年连续入围“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被命名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在生态建设中绘就绿色发展底色

每年初冬,大批候鸟都会来到流沙河及临泽县城周边河湖、库塘,或在水面游弋、或在枝头栖息、或在河滩觅食,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美景。

2021年10月临泽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全国第五批‘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作为生态环境的“优等生”,曾经也同样有着“成长的烦恼”:河床干涸、河道淤塞、垃圾成堆……一系列的问题让生态环境保护面临严重挑战。

这场生态发展“竞速”,鸣枪就是冲刺。

临泽县将绿和水作为最亮的生态特色,将净和美作为城乡共同追求,持续实施流沙河流域综合治理、黑河腹地水生态治理修复等重点生态项目,结合县域水资源禀赋和农村水系特点,着眼于恢复河道基本功能、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改善河湖水环境质量三大任务,采取水系连通、清淤疏浚、河湖管护、防污控污、景观人文等8项措施,实施综合整治项目,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一幅“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乡村振兴水美画卷跃然纸上。

如今,每到傍晚时分,流沙河旁的健身步道上,就有三三两两的群众在休闲散步,看着碧水潺潺、绿树成荫,幸福在他们脸上洋溢。

治水又护绿,在临泽县,一道道林网呵护着百万良田;一片片果园丰富着农民增收致富的梦想;一棵棵梭梭筑起绿洲防风固沙的安全屏障…

说起治沙,临泽县治沙试验站站长杨向刚滔滔不绝,“原来一望无际全部都是沙漠,寸草不生。连续多年,我们采取封、造、压,自然恢复和人工治理,生物治沙和工程治沙相结合的治理模式,在北部防沙带大规模进行治沙造林。”

十年来,临泽县统筹推进大规模造林绿化、水生态综合治理、全域无垃圾治理等工程,年均植树造林4.5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16.66%。紧跟“双碳”进程,在全省率先实现清洁能源供暖,每年节约标准煤5万吨以上。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大幅提高,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晋等升级,城市生活垃圾实现100%无害化处理,被确定为全国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深入开展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持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率、秸秆“四化”转化利用率分别达到84.7%、94.4%,71个村全部建成清洁村庄,被评为“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河湖长制全面建立,黑河流域生态修复加快实施,水源地保护扎实推进,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生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在保障民生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智慧体育场、智能充电桩、花团锦簇、绿草如茵……如今宜居的雪晶小区,昔日是个典型的老旧小区,设施老旧、公共管理服务落后。

“过去,小区杂草丛生、乱堆乱放严重,近些年建了停车场、智慧体育场,我们没事就到楼下的广场健健身、聊聊天,很开心。”刘自权是雪晶小区老住户,这里的点滴变化他都铭记在心。

东关街社区党委书记亢玉安接过话匣子:“自从2020年新物业公司的入驻,雪晶小区的管理更规范了!”

雪晶小区旧貌换新颜,是临泽县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缩影。仅去年,临泽县就对14个老旧小区实施基础设施改造,完成投资16295万元。2022年,计划并实施改造小区8个,已完成投资6600万元。

不仅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成为临泽百姓的幸福图景,学有所教、病有所医等民生实事的做实做细,也温暖着14万群众的心坎。

今年9月,临泽县实验幼儿园开学后,家住状元御景世家的何静再也没了几年前老大入学时的烦恼。老二如期送到了家门口的幼儿园,再也不用东奔西跑。“家门口有学上,真方便!”

临泽县实验幼儿园是县委、县政府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项目之一。近年来,临泽县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尽最大可能为师生提供优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非凡十年,千家万户的“小幸福”开花结果,民生成为临泽最温暖的底色。十年来,临泽县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引进西北师大优质资源,开展校地合作办学,为教育事业注入了新动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形成了县有“三馆两中心”、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农家书屋、社有文化大院的服务网络。全省首家玩湃社区智慧足球公园等项目建成运行,人均体育场地达到4平方米,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被命名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率先出台优化生育政策配套措施,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新建成投用县医院门诊综合楼、中医院医养综合楼,医疗费用实现“一站式”结算,服务更加优质便捷。农村老人集中安置点等民生保障项目建成投运,开展经济困难老年人集中托养、城区特殊困难老年人助餐服务,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完善,被评为“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百佳县市”……

时光的年轮刻下奋斗的足迹,历史的巨手翻开梦想的新篇。一串串数据勾勒出临泽加速发展的脉络,一个个鲜活的故事生动地讲述着这里的变迁,枣乡儿女乘势而上、砥砺前行,干出了新天地、拼出了新境界、闯出了新路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县上下将只争朝夕、笃行不怠,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临泽新征程而不懈奋斗,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徐焘)

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第十季第4期的主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那你知道这句话是谁的吗?今天小编整理了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是谁说的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是谁说的

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我们将举全党全国之力,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确保兑现我们的承诺。

这段话出自2017年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带领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这是党中央定下的底线。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不论是居住在深山、高寒地带,还是在灾害频发的区域,决胜全面小康不容一个人掉队。

一个也不能少,必须紧紧依靠党的全面领导,从中央到基层五级书记抓扶贫,集中力量办大事,建立起核心驱动和责任考核机制。

一个也不能少,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达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选择,代表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心声。

一个也不能少,需要建立风险管控的常态化工作机制,有效应对国际形势剧变、疫情突发、自然灾害等不确定事件可能导致的脆弱人群的返贫风险,让每一个人踏实地迈进小康门槛不退步。

一个也不能少,要求“补短板”、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间合作共赢趟出切实可行的道路。

一个也不能少,要求打好政策“组合拳”,在施策过程提高科学性,加强精准性,把恰当的扶贫措施落实到每一户家庭,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2020年,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团结一心共同织就支持贫困人群、弱势群体的安全网。我们相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一定能够实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相关简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这“一个都不能少”既包括56个民族一个不能少,也包括全体社会个体成员一个不能少。“一个都不能少”是党对人民作出的的庄严承诺,体现了党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意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都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卓越贡献,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缔造了新中国。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我国民族地区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啃下的硬骨头。今天,各族人民都在为脱贫攻坚而努力,都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56个民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蒸蒸日上。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体社会个体成员一个也不能少。

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让先富带动后富,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探索,是示范,共同富裕才是远期目的、长久追求。只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才能让更多的人有榜样、有奔头、有追求、有实践,但我们不能止步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那样与党的宗旨相违背的,也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相违背。共同富裕的思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的先声。一个都不能少,包括中国当代社会的全体人民。不仅没有剩余部分,还要对弱势群体给予特别关注,走包容式发展道路。“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形象表达,它意味着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将首次实现消除绝对贫困,全体中国人民将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

目前,仍然有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户,特殊困难群体,生活依然在水深火热中,他们都是脱贫攻坚战中的“硬骨头”,是“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拦路虎。如何啃“硬骨头”,如何打“拦路虎”,如何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胜利?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是跑好全面小康“最后一公里”的最有效的方法。还有6个月就是党向人民兑现庄严承诺的时刻,我们要坚定信心,共同期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这一神圣时刻的到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是谁说的相关文章:

《烈日灼心》是警匪片专业户曹保平继《李米的猜想》后时隔七年的又一力作,改编自女作家须一瓜的原著小说《太阳黑子》。在原著小说中,警匪枪战、同志情节、激情裸戏一个都不能少,而这些似乎在现有审查制度下稍嫌敏感的情节,却一个都不少的出现在了电影当中,也成功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力,有意无意的成为了影片的重要卖点。对此,导演曹保平也透露,电影审查没有绝对的标准,但片中的死刑戏确实经过了删减。

基情戏:邓超自曝向基友请教细节 导演称其必不可少

在原著《太阳黑子》当中,邓超饰演的辛小丰有着一段压抑却真诚的同志恋情,也是全书中着墨颇多的一段感情戏份。而在电影《烈日灼心》中,这段同志恋情被处理成了邓超为了转移警察伊谷春对于自己的怀疑而利用了吕颂贤饰演的同性恋者,甚至不惜让伊谷春亲眼目睹自己与吕颂贤发生关系来迷惑对方。虽然辛小丰的基情动机发生了变化,但是无论是书中还是电影里,都有对于辛小丰同性激情戏的正面表现。

在此之前,国产电影中不乏有对于同性恋的隐晦表达,例如在《北京遇上西雅图》但中海清饰演的就是一个女同性恋孕妇,但对于同志激情戏却是第一次正面展现。

在片中,邓超赤裸上身与吕颂贤激情热吻,虽然镜头只是一闪而过但仍旧令人脸红心跳。在谈及这场基情戏时,邓超表示,“戏里的小丰很疯狂,我们为了这场戏也疯了,我甚至向同性恋的朋友们问起隐私,忘了失礼,而且我们的现场不是只有我们两个人,还有专业人士来指导我们,技术和心理都给我们做了建设,因为有很多微妙的情愫,不讲解我们真的不知道。拍完这场戏,我们的摄影师脸红心跳,说太美了。”

对此导演曹保平表示,“普通观众与创作者的理解肯定会有一定的偏差,我自己主要是为表达男性之间的血性之交,观众的解读更加深入同性领域,其实在《烈日灼心》中,邓超饰演的辛小丰和吕颂贤饰演的台湾商人的关系只是电影情节发展链条上的一个谎言,是为了 掩盖真实身份采取的不得已手段。电影审查没有绝对的标准,同性情节如何可获通过?要看影片是在故意渲染同性恋情,还是它本身确实是片中情节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死刑戏:邓超被注射真实液体 导演透露龙标版有删节

在《烈日灼心》中,邓超饰演的辛小丰与郭涛饰演的陈自道为了收养的女儿尾巴一个光明的未来而选择接受命运的审判,并最终被执行注射死刑。此前国产电影中曾经出现有过枪毙等传统死刑的镜头,但是如此逼真的展现注射死刑还是第一次,其逼真的程度就连周迅看过之后都连连表示“心疼邓超”。

邓超透露,“注射死刑拍了两次,原来是很长的一场戏,都是真实的注射,真的找了一个医生,但因为要假戏真做,他很紧张,一共三管液体,全部都要打进去,推得很急,也很疼,冰凉的液体也很可怕。这是我第一次体验死亡,演员的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都来找我了,一方面是恐惧感和疼痛感在提醒我,我会死吗?会有后遗症吗?但另一方面我感觉我那天和小丰真正拥抱了。这种交错的感觉,对于演员来说很美妙也很变态,我看回放才知道执行导演哭了,我拍的时候听见哭声,还以为天堂有人来接我了。”

而导演曹保平则表示,最后过审的龙标版中的注射死刑戏是经过删节的。“我那个镜头拍下来是3分50多秒,是一个长镜头一气儿拍下来 的,从针扎进去开始拍,然后一直拍到邓超的脸,然后再从邓超的脸再回到注射画面。那个镜头拍完,确实是很震撼,看得都喘不过气儿来。但后来实在没办法,就剪成现在这样。

之所以我一定要把它拍成这样,还有超儿自己也说愿意选择真的生理注射,让他有这样一个感觉,是因为大家看到故事结尾的时候,就会知道他们走的那么决绝,他们的爱有多伟大。所以在注射过程中,要拍他的表情,为什么要那么决绝,这是多么强大的意志,才能做下去,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坚持要拍这场戏。如果就仅仅是比如说是罪有应得,就是给注射死了,我觉得完全没必要,把他解决就完了。”

裸背戏:王珞丹亲自赤裸上阵 导演赞其从艺以来最佳演出

在辛小丰的同志恋情被处理成了有意设置的全套之后,王珞丹饰演的伊谷夏与郭涛饰演的杨自道之间的虐恋就成为了《烈日灼心》中硕果仅存的感情戏码。片中杨自道因为身负命案而无法接受伊谷夏的感情,不甘心的伊谷夏在杨自道面前脱去上衣,赤裸上身要求杨自道直面自己的情感,这一场裸背的戏码也成为全片重要的感情爆发点,而王珞丹的大胆裸背出演也十分夺人眼球。

此前王珞丹曾表示自己是比较传统的演员,裸戏多用男替身上阵,包括其在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中的一个胸部特写都是由现场执行制片替她完成的。而在《烈日灼心》当中,王珞丹不仅亲自上阵褪去上衣出演,在最早的剪辑版本中,甚至有其正面裸露镜头,牺牲不可谓不大。对此邓超也曾公开表示对王珞丹的欣赏,“那场戏其实对于一个女孩来说很难的,完了之后她一直跟涛哥商量是不是重拍一次,我听到不止一次,跟导演说,觉得还能更好,觉得那天发挥的不够好。”而导演曹保平更是称赞《烈日灼心》是王珞丹从艺以来的最好演出,“我想说的其实是王珞丹很努力,而且她很喜欢这个角色,做了非常多的努力,客观原因有非常多很好的戏其实是剪掉了的,我想说有可能是王珞丹从艺以来最用心一个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