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成因和对策是什么?

原标题:大学生网瘾成因:用网络游戏逃避现实

  随着互联网普及化,娱乐电子化,使得蓬勃发展。玩的人多了,问题也就逐个开始出现了,其中不乏指责给青少年带来危害的。网络成瘾,是次要的,是外因,孩子的内心才是主要的,是内因。

  近日在华工广州学院精彩举办。讲座针对部分大学生喜爱,并且出现了不能自控的现象,辟析了“”的心理成因、表现、危害以及如何自我调节作出了深入分析和具体指导,备受同学们欢迎。

  “同学们为了缓解压力,解除疲劳,在课余饭后选择玩,这本身没有什么错,但问题是部分同学出现了“欲罢不能”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想象呢?”该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负责人高兰副教授首先向同学分析了部分学生沉溺甚至出现成瘾现象的原因。她认为,设计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好玩、新鲜、刺激。某开发商和设计人员曾说过“不能让人上瘾的就不是好”。这真是一语道破天机,开发商就要追逐最大的经济效益,目标自然是让更多的人一旦玩上便欲罢不能,这就满足了青少年强烈地好奇求新的心理。再加上大学生学习生活艰苦枯燥,部分同学独立性差、自控能力低、手机使用方便等因素特点,如果长期寻求玩手机或计算机,就会让这部分同学“欲罢不能”,极易“中招”。

  原因之二,高老师认为部分同学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和危机。例如学习上的、情感上的、人际关系上的,有些心理上还不成熟的同学感到难以应对,往往就选择逃避现实的方式,形成逃避心理,因此也容易“中招”,产生依赖。

  原因之三,据调查表明,大一发生率比较高,主要是有些学生觉得进了大学可以松口气了;有的对新环境不适应,过于内向,不善于交往,感到孤独,继而也转向,躲避现实人际交往中面对面带来的压力;有些同学对新的学习方法、新专业课程不适应,觉得功课太难,或前途渺茫等进而也转而“中招”。

  接着,高兰老师从成瘾的表现、发展过程与成瘾的机理做进一步阐述,她指出,大一下学期以后是非成瘾学生与成瘾学生的分化阶段。非成瘾的学生纯粹是为了娱乐和了解而玩,会适可而止。而成瘾学生却沉迷其中,乐不思学,的乐趣和驾轻就熟的技能使他们很容易放弃艰辛的学习,由于学习挫败,情绪悲观失望,逐渐自我封闭,玩成了排解烦恼、忧郁的工具,大二下学期以后是成瘾学生定型阶段。高老师还结合对华广学生有关调研的详实数据,从大学生成瘾的社会心理原因出发,分析了个人对环境诱导的易感性、不适宜的角色学习、自身行为的错误归因等方面的影响因素。

  讲座的最后,主讲人高兰老师对网络成瘾危害性、诊断标准、的心理干预等方面也作了具体指导,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的理性认识。“如何避免成瘾呢?”高老师建议,大学生要做“”的主人而不是做“”的奴隶。网络是把双刃剑,成瘾是 “对网络的过度而错误使用”的结果。

  其次,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学生个体本身就是内因,部分学生对上瘾,是出于一种内部动机的驱使。例如,对本身的痴迷和热爱。所以要真正地激发和培养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的内部动机,并不断予以强化。预防成瘾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个人人生规划。有目标,有方向,才能有动力,有计划地安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那些不知道在大学干什么,很容易与学业发生冲突甚至荒废学业,人际交往退缩的、沉迷的同学正是目标丢失的同学。对于被“”所控不能自拔的学生,高老师建议,需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采用评价、诊断、治疗计划、干预、评价等认知行为疗法步骤矫正,如果同学们在摆脱“控”的自我调试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后可以求助心理老师的帮助。

  同学们深感受益匪浅,很对同学表示对网络过度使用的危害和“”现象有了较客观的认识。一位大一班级学生心理委员说,想要根据老师建议的方法,形成帮扶小组尝试去改变宿舍存在的不良行为。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马群;;[J];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10年10期
朱其训;房建州;张莹;谢宁生;;[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沉迷网络游戏的解决办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