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是怎么判断恐龙长啥样的?他们判断的对不对?

  五年级科学竞赛试题1

  一、判断(40分)

  1. (    )海洋底部和陆地上差不多也有起伏的山脉、坦荡的平原和深陷的谷地。

  2. (    )在日常生活中,照明电路的电压为220伏。

  4. (    )牛顿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万有引力的人。

  6. (    )小明为了观察光源,常常用眼睛直对着光源进行观察。

  7. (    )热气球是利用反冲的原理制成的。

  8. (    )同一辆小车,同样大的马力,运1吨红砖会比运2吨红砖速度慢。

  9. (    )体操运动员往手上擦镁粉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10.(    )树上的苹果往下落、向上抛出的球最终要落回到地上,水往低处流……这些运动都是因为受到自身重力的作用。

  二、选择(40分)

  1、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是:(  )

  2、自行车的尾灯会发光是因为(   )

  A、尾灯内装有电池  B、尾灯的塑料片能反射任何角度射来的光

  C、自行车行走的动能转化为电能使尾灯发光

  3、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来测量,大多数测力计是(    )制成的。

  4、下面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5、草地在环境保护中具有(    )的重要作用。

  A.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B.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C.吸收氮气产生氧气

  6、下列哪些措施或行为有助控制汽车污染排放?(    )

  A.尽量选择乘坐舒适的交通工具

  C.尽量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三、实验操作(20分)

  1、实验名称: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2.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实验名称:研究冷热作用对岩石的影响

  五年级科学竞赛试题2

  1、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哪一颗?()

  2、发现第一颗“北京人”头盖骨的科学家是()

  3、我国稀土矿产量最多的地区是()

  4、靠风力传播种子的植物不包括()

  5、我们日常看到的杆秤,什么时期出现的?()

  6、鱼、鸟和哺乳动物三类动物中,视力好坏的关系是()

  7、以下哪两种生物存在共生关系?()

  A、虫黄藻,大砗磲

  8、防毒面具是根据什么动物研究出来的?()

  9、钟乳石的主要成分是()

  10、今年我国发生了一次非常壮观的日环食天象,请问这次日环食发生的日期是()

  11、山顶洞人在人类进化中属于下列哪个阶段?()

  12、下列哪些不是热带雨林植物的典型特征。()

  D、叶子有滴水叶尖

  13、我国自行研制的人力水稻秧机每日可秧多少亩?()

  14、被称为“恐龙蛋之乡”的是我国的()

  15、宝石的三个基本属性不包括()

  16、肺鱼除用鳃呼吸外还可以用()呼吸。

  17、哪种动物嘴巴小,里面有个大皮囊,可以储存食物,是鸟类中非常有名的捕鱼能手?()

  18、太阳黑子通常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哪一层?()

  19、一克拉等于()克。

  20、链球运动是根据下列哪种石器研究出来的?()

  21、下列哪些动物属于鱼类?()

  22、下列动物属反刍类的动物是()

  23、紫菜含有下列哪种营养元素较为丰富?()

  24、请指出下列动物中哪类动物属于两栖动物。()

  25、化石主要产自于()

  26、在北京地区看北斗七星,北斗七星不可能出现在哪个方位?()

  27、下列哪种动物代表温暖环境?()

  28、有些蝶类的翅膀上生有很多小眼斑,它的功能是()

  29、小袋鼠需要在育儿袋里生活几个月?()

  30、自然界中硬度最高的矿物是()

  31、植物吸引昆虫传粉的方法不包括()

  C、模拟雌虫的形态

  32、“伯乐相马”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

  33、日本红珊瑚的石灰质骨骼是红色的,其原因是骨骼中含有大量()元素。

  34、我国宋朝记载了一颗爆发于1054年的超新星,这颗超新星的遗迹是蟹状星云,位于哪个座?()

  35、以下哪种金属元素不属于黑色金属矿产。()

  36、蟒蛇每次喂食的食量大约占自身体重的比重是()

  37、以下是单子叶植物的是()

  38、请说出下列哪种鲨鱼如果停止游泳不会因窒息而死?()

  39、生活在我国,属典型高寒地区山地动物,因唇的周围和下颌为白色而得名的动物是()

  40、寿山石中的极品是()

  41、在我国发现了许多震惊世界的动物群化石,其中支持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理论的是()

  42、都江堰是什么时期修建的?()

  A、公元前227年

  B、公元前226年

  43、太阳黑子数的活动周期大约为多少年()

  44、下列哪种鲨鱼被列为国际公约的保护动物?()

  45、大家都知道黄道十二星座,事实上黄道上还有第十三星座,这个星座是()

  46、下列描述蒲公英花正确的是()

  A、花白天开放,晚上闭合

  B、自花开放到凋落,花从不闭合

  C、花在阴天闭合。

  47、日常用的铅笔芯是用下列哪种矿物制做的。()

  48、科学家是通过鱼身上的什么东西来鉴定鱼类的年龄的`?()

  49、第一个人民公社的旧址是位于那一个省?()

  50、长颈鹿脖子有几块颈椎骨?()

  51、上弦月大约是在农历的什么时候?()

  52、最早发现周口店遗址的科学家来自哪个国家?()

  53、世界上体型最大的海龟是()

  54、19世纪中叶,一种生活在新西兰的巨大鸟类灭绝了。它是()

  55、羚羊包括许多种类,分布在非洲和哪个地区?()

  56、你知道世界水日是哪一天吗?()

  57、下列哪个不属于地外行星视运动的特殊位置?()

  58、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

  59、下列鱼类没有洄游习性的是()

  60、下列技术中可以改变植物基因的是()

  61、海月水母是属于()

  62、硬骨鱼类大多使用什么器官来调整自身的比重?()

  63、什么样的土壤适合花生的生长?()

  64、砗磲的主要营养来源是()

  A、捕食鱼类获得营养

  B、自身光合作用获得营养

  C、合作用获得营养

  65、南极体型最大的企鹅是()

  66、孟加拉虎的变异虎种是()

  67、下列不属于我国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是()

日本有一位漫画家村田雄介(对,就是画《一拳超人》的那个村田雄介),去年某一天,他不知哪个脑洞豁然大开,突然画了一系列“未来人类根据骨骼想象动物们的长相”图,然后和动物们真正的样子放在一起。谜一样的画风令人瞠目结舌……

↑从上到下,分别是抹香鲸的骨架、“未来人类的想象复原图”、和真实的抹香鲸。

↓而这个,则是河马的头骨、河马的“复原图”,和现实中的河马:

河马: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等一下!如果对着骨架做出来的复原图,和现实情况可以差那么多,那岂不是说……我们对着恐龙骨骼做出来的复原图,其实也有可能……

由上至下:沧龙骨骼,村田雄介想象出的沧龙,科学家复原出的沧龙。到底哪个对呀??

或者,一直被我们嘲笑的“小短手”霸王龙,会不会其实……

古生物复原图到底是不是胡B画的?会不会我们复原的形象完全是错误的??

……并不会。因为村田雄介画中表现出来的“复原”其实并不符合复原师们平时的工作逻辑,或许它更像是一种可爱的空想。 

我就是一个古生物绘师。尽管人们常常幻想古生物复原绘师的工作是很浪漫、很自由的,可以发挥全部创造力和想象力从纸张上复活一类灭绝的生物……但事实上,这一工作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奇幻。古生物复原图的绘画,本质上是对于古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综合展示。我们要把那些复杂、枯燥、大众无法直接领会的学术研究对象和研究成果,尽量直观、完整地呈现出来。所以,虽然“古生物复原图”的绘制过程、手法和结果是艺术的,但这种艺术必须要给学术和科学性让位

作为一个目前专职的古生物绘师,我不久前曾受徐星老师之邀为杨氏钟健龙Zhongjianosaurus yangi做复原。接下来,我就以这次复原的过程为例,向大家介绍一幅复原作品是如何完成的。

这是杨氏钟健龙的化石石板:

杨氏钟健龙的化石石板。| 作者

对,这就是一开始我仅有的东西。由于保存不全,所以我首先要通过观察,逐一确定并描绘出化石石板上保存的全部骨骼,同时对其中的一些骨骼进行形态修正,然后通过计算比例、参考亲缘关系接近的驰龙类等方法逐一补完骨骼

经过这些工作,我重塑出了杨氏钟健龙的站立骨架形态,它是这样的:

杨氏钟健龙的站立骨架复原。| 作者

在这一步中,如果被复原生物的化石保存比较完好,是可以直接测量比例,建立该生物的站立姿态的骨架草图的。但是如果像这次一样,遇到了化石保存并不完整,或者缺乏足够的颅后骨骼化石材料,比如只有残破的部分头骨、下颌或者零碎的肢体骨骼的情况,就需要扩大参考范围,利用所有可能的资源——无论是同属内的其它物种,还是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或者形态最为接近的生物——以求最大限度还原生物的骨架形态。

记得居维叶曾经说过一句话,大意是“利用一颗牙齿,就可以恢复一个动物的全貌,乃至更多信息”,这话虽然有一些夸张,但大体上是差不多的。一个关于他的轶事中说,一次居维叶的几个学生准备对他这个老师搞搞恶作剧,其中一个学生穿上魔鬼的衣服、带着有角的面具,穿上像蹄子一样的鞋子,深夜闯进居维叶的卧室,恐怖的叫着“居维叶!居维叶!我吃你来了!”,被惊醒的居维叶看了一眼,安然的说:“有蹄子有角的动物都是吃素的,你是不可能吃我的!”然后倒头继续睡觉。

乔治·居维叶,被誉为“古生物学之父” | wiki

为什么只看到动物的一部分就能对动物整体做出判断呢?

这其实应用了古生物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定律——器官相关律,即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结构,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和相关机能是紧密的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一部分发生变化,其它部分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根据这一点即可以在化石保存不佳的情况下,对研究对象进行整体评论、复原并推测其生态习性。

同样的,针对不同的动物的不同部位,我们所能得到的信息也是不同的。典型一例是哺乳动物的牙齿——通过一颗爪兽的牙齿,我们可以得到它的食性、体型体态、栖息环境等诸多信息,然而如果你得到的是它的骨骼,或是爬行类动物的牙齿,那么你就无法得到这么多的信息的。

猫科动物的牙可以使我们了解很多东西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没能得到杨氏钟健龙的全部骨骼的情况下,我还是顺利的复原出了它的站立骨架形态。

由于在杨氏钟健龙的复原当中肌肉的情况更多的会被羽毛所掩盖,所以我在这一步是参照了现代鸟类,大致在草稿纸上确定肌肉复原轮廓,由此就制作出了相关的前期工作的结构参考示意图。

杨氏钟健龙的肌肉复原图。 | 作者

虽然这次复原的肌肉的部分比较简单,但显而易见的是,肌肉的复原就是引发开头分歧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将在这里为大家拓展更多的内容:

事实上,肌肉复原的专业性非常强,因为它的方法主要是依赖于现代动物解剖学知识的,也就是说,根据肌肉和韧带在骨骼上留有的附着痕迹,和不同动物身上不同肌肉的功能与发达程度来进行判断。

马头骨上三处明显的肌肉附着痕迹 | 作者

比如观察现代的马是我们可以发现:越是强大有力的肌肉、韧带附着痕迹越明显,但一些细小的比如面部肌肉或者手脚的小肌肉组则隐秘得多。

除此之外,当然也有一些相对巧妙易懂的方法,比如说通过运动的需求来反推肌肉的样子:为了支撑鲸鱼头部的上下活动,它必须要有一组强大的肌肉,来从头骨枕部连接到它的到脊椎上。而这块肌肉大概就长这样——

这就是为什么鲸绝对不可能长成蝌蚪形!这组巨大的肌肉是负责牵引头部的,毕竟头骨那么沉重,如果没有,那么动物就根本抬不起头了……

缺这么一大块肌肉,这位抹香鲸同学会颈椎劳损的……

再比如,依赖骨骼和肌肉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判断。

当人们发现利齿猪亚科的门齿的时候,他们发现了非常有趣的一点:这种生物幼年时刚刚萌发的门齿上有着细密的褶皱,而当他们长大后,门齿齿尖就会被磨损,唇面珐琅质则变得光滑。毫无疑问,这是成长过程中唇齿的摩擦带来的结果

利齿猪亚科幼年与成年后的门齿 | 作者

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结论去看河马的时候,有些东西就变得显而易见了:门齿和嘴唇紧密摩擦的部分已经光滑,但是犬齿的唇面纹理还在。如果说门齿外侧的光滑还能说是上下门齿摩擦的结果,那么内测的光滑几乎就可以判定是来自舌头和嘴唇共同的摩擦了

一般来说这一步需要联系前面得到的骨骼形态等内容,以寻找类似的结构和生存环境的动物作为参考。这一依据主要是直接参考现代动物,比如:

犀、象、河马等笨重有蹄类群的动物体色普遍性的单调,以灰、棕色为主要色调,那么我们可以推测形态上非常类似的其它大型笨重有蹄类,如重脚兽、闪兽、焦兽、冠齿兽等也会拥有类似的体色模式;

如果是一些茂密森林活动的小型的有蹄类,那么我就要考虑适当鲜艳的体色和斑点、斑块;

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的哺乳动物,我们就要准备复原的体色单调和暗淡一些等等……

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一点上也不算有统一的固定标准。

以环境因素为参考的古生物表皮颜色复原。| 作者

(主要依赖于现生部分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

现代动物当中,很多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在幼年和成年个体阶段都存在不同的体色和纹理模式。一般来说幼年动物的体色要更鲜艳、纹理更复杂,动物成年后体色趋于暗淡、纹理会模糊或者趋向整体黑化(也有部分动物成年后仍然会保持比较鲜艳的体色和纹理,印度星龟、辐射陆龟等)。

很容易发现的是,这些带斑点、条纹的幼年动物往往比成年动物更喜欢茂密复杂的林地环境,拥有更复杂纹理的幼年动物实际拥有更好的保护色,可以帮助这些幼年动物更好的融入林地、森林环境当中保护自己。以此为根据,那么我们在复原推论一些幼年生活在森林环境,而成年后可能生活在更开阔环境的动物时,这种纹理样式就成为了完全合理的一个理论依据。

根据可能生存环境及个体发育体色、纹理变化复原的苏氏巧龙 | 作者

这一部分的依据实际就比较薄弱、或者说几乎无从下手了,更主要的是发挥复原绘师的个人观点和想象力。如果说之前几点都是“为复原图的体色、纹理提供依据”,那么系统发育学在这里只能算是“提供更多可能”。实际上,这一变化过程的速度差异非常大,或快或慢我们都无法通过化石研究来验证。

笔者倾向认可的真马系统发生树 | 作者

这一时候,复原绘师通常还会利用作品表达自己所倾向、支持的学术观点。我在这里展示的一张部分马的演化图就表达了在马类分类和演化关系上的观点——我赞成埃森曼将真马属划分为四个属的研究结论,而没有采纳这些是真马亚属的传统观点。

羽毛有什么用?它的实用性功能主要是飞行、滑翔、御寒和性展示。所以,在判断一种不会飞动物有没有羽毛的时候,环境温度是一个重要因素——对于霸王龙来说,显然,散热是比御寒更大的问题——事实上对于大多数大型动物来说都是这样,像是喜欢泡澡的变温巨型龟类。这就是为什么霸王龙不可能长成一个毛球:总不至于为了好看而热死自己吧?

村田雄介的胡B画“霸王龙复原图”——然而对于霸王龙来说,羽毛可能是非常累赘的东西。

* 羽毛方面,其实也有例外,比如华丽羽王龙。它体型很大,但身体表面仍然覆盖着毛发,这种毛发的功能性目前很难解释。另外一点就是,或许在霸王龙等恐龙年幼时期它们身上或局部会有一些毛发,而这些毛发可能跟随成长逐渐脱落。

最后,虽然在本次复原中没有涉及,但依旧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动物生态环境的复原——也就是复原图中的背景。它的存在使得复原图更加完整,也使得读者更容易将复原后的动物带入想象。

对于生态场景复原来说,通常需要采纳是环境信息。一般来说,根据动物化石所表现的信息,我们就可以大致推断出动物的生活环境,额外的一些信息还包括沉积环境、植物孢粉等。

准噶尔将军龙和多枝真枝角鹿生态场景复原 | 作者

除此之外,有趣的一例是利用动物的行为学信息为某种三趾马进行的复原。

那要从坦桑尼亚的一出足迹化石说起:在坦桑尼亚利特里地区,人们曾经发现了大量的上新世的古哺乳动物脚印化石,其中之一就是是某种三趾马的行进足迹化石。这一串足迹显示一匹幼马正在一匹母马前方一起小跑前进。可能是幼马顽皮,它突然从母马身前横向穿过。这一行为可能让在较快速度中行动的母马出现了晃动,为了保持平衡,母马被迫停顿了一下,于是在本来都是单一脚趾脚印的行进路程中,这匹母马的右后足留下了一个清晰保留了左右侧趾的足迹!

这串足迹不仅显示了三趾马的侧趾在平时行动中并不接触地面,而且也显示了在某些情况下三趾马的侧趾会起到一定的辅助支撑作用。最关键的一个行为学信息就是与真马在演化上处于完全不同支系的三趾马竟然和真马存在相同的携带幼马行为模式,即它们都会在运动状态时,让幼马走在自己前面

利用以上足迹反应行为学信息绘制的晚更新世的库比佛勒马 | 作者

冗杂的信息综合诸多学科的知识,让我们可以最大程度的丰富画面,同时提升复原图本身携带的信息门类。所以你看到一张简单的复原图时,它背后可能隐藏着研究者无数复杂的推演、修正和绘制者们查阅的海量资料。

尽管你也许永远也注意不到它。

  • ①地球上曾经出现过很多体形巨大的动物,比如恐龙、猛犸象、大地獭、柱牙象、北美野牛、蓝鲸等,如今它们要么已经灭绝,要么数量大减,濒临灭绝。最新研究发现,大型动物的灭绝,导致地球营养元素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广泛而均匀地扩散,其影响至今仍然可见。

    ②虽然没有准确的定义,但通常情况下所谓“大型动物”(Megafauna)指的是体重在45公斤以上的动物,地球上最近的一次大型动物集体灭绝出现在1.2万年之前,也就是上一个冰期结束之后,至少有120种大型动物在这一时期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了。气候变化是这场浩劫的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因素应该是人类的猎杀。

    ③如果说和硫酸是地球的动脉血管,那么这些大型动物就是地球的毛细血管,动脉固然重要,但毛细血管同样很重要,它们的存在保证了地球上的每一块地方都有机会获得宝贵的营养元素,满足植物的生长。

    ④陆地需要依靠动物来运输营养物质,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但为什么海洋也需要呢?即使有了洋流也还不够吗?答案很直接:还真是不够。营养物质通常比重较大,时间久了就会沉入海底,所以大部分海洋的表面都极度缺乏营养物质,所以才会有“蓝色沙漠”的说法。

    ⑤2015年10月26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篇论文显示,鲸和海豚这类体形较大的海洋动物,同样可以为表层海水提供营养物质,因为它们大都在深海觅食,在浅海排泄。

    ⑥这篇论文是由一组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共同完成的。 研究人员发现,从300年前开始商业捕鲸之后,海洋中鲸的数量下降了66%~90%,其中体形最大的蓝鲸在300年前约有35万头,如今只剩下了几千头。鲸和海豚等大型海洋哺乳动物种群密度的减少,导致被从海底运到海面上的磷元素下降了75%,即从过去的每年35万吨下降到了现在的8万吨。

    ⑦除此之外,海鸟和洄游鱼类也会把来自海洋的营养元素带到陆地上去。同样拿磷元素来说,300年前每年都有15万吨磷元素被带上陆地,如今这个数字下降了96%,只剩下大约6000吨了。

    ⑧那么,家养牲畜能否代替大型野生动物的这个功能呢?答案是:极为有限。因为绝大部分家养动物都是圈养的,活动范围超不出栅栏。

    ⑨这篇论文的作者们呼吁各国政府重视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尽快采取措施恢复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另一方面要想办法扩大家养动物的活动范围。这么做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而且有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原因是地球上很多地方由于缺乏营养物质,植物无法正常生长,照到那里的阳光被白白浪费掉了。

    (选自《意林》2016年第5期,有改动)

    1.选文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⑧段画线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绝大部分”能否删除?为什么?

  • ①地球上曾经出现过很多体形巨大的动物,比如恐龙、猛犸象、大地獭、柱牙象、北美野牛、蓝鲸等,如今它们要么已经灭绝,要么数量大减,濒临灭绝。最新研究发现,大型动物的灭绝,导致地球营养元素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广泛而均匀地扩散,其影响至今仍然可见。

    ②虽然没有准确的定义,但通常情况下所谓“大型动物”( Megafauna)指的是体重在45公斤以上的动物,地球上最近的一次大型动物集体灭绝出现在1.2万年之前,也就是上一个冰期结束之后,至少有120种大型动物在这一时期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了。气候变化是这场浩劫的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因素应该是人类的猎杀。

    ③如果说河流是地球的动脉血管,那么这些大型动物就是地球的毛细血管,动脉固然重要,但毛细血管同样很重要,它们的存在保证了地球上的每一块地方都有机会获得宝贵的营养元素,满足植物的生长。

    ④陆地需要依靠动物来运输营养物质,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但为什么海洋也需要呢?即使有了洋流也还不够吗?答案很直接:还真是不够。营养物质通常比重较大,时间久了就会沉入海底,所以大部分海洋的表面都极度缺乏营养物质,所以才会有“蓝色沙漠”的说法。

    ⑤2015年10月26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篇论文显示,鲸和海豚这类体形较大的海洋动物,同样可以为表层海水提供营养物质,因为它们大都在深海觅食,在浅海排泄。

    ⑥这篇论文是由一组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共同完成的。研究人员发现,从300年前开始商业捕鲸之后,海洋中鲸的数量下降了66%~90%,其中体形最大的蓝鲸在300年前约有35万头,如今只剩下了几千头。鲸和海豚等大型海洋哺乳动物种群数量的减少,导致被从海底运到海面上的磷元素下降了75%,即从过去的每年35万吨下降到了现在的8万吨。

    ⑦除此之外,海鸟和洄游鱼类也会把来自海洋的营养元素带到陆地上去。同样拿磷元素来说,300年前每年都有15万吨磷元素被带上陆地,如今这个数字下降了96%,只剩下大约6000吨了。

    ⑧那么,家养牲畜能否代替大型野生动物的这个功能呢?答案是:极为有限。因为绝大部分家养动物都是圈养的,活动范围超不出栅栏。

    ⑨这篇论文的作者们呼吁各国政府重视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尽快采取措施恢复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另一方面要想办法扩大家养动物的活动范围。这么做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而且有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原因是地球上很多地方由于缺乏营养物质,植物无法正常生长,照到那里的阳光被白白浪费掉了。

    1.选文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⑧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绝大部分”能否删除?为什么?

    3.“大型动物不但具有无与伦比的观赏价值,还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从生态价值的角度看,选文第③段形象地把大型动物比作地球的“毛细血管”,请说说理由。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型动物”准确的定义是体重在45公斤以上。

    B. 1.2万年之前的大型动物集体灭绝的浩劫,最主要的因素应该是人类的猎杀。

    C. 鲸和海豚不可以为海水提供营养物质。

    D. 家养牲畜不能代替大型野生动物运输营养物质。

    5.读了本文,你有何启示?

  • 中国科学家破解2.5亿年前的世纪“谋杀案”

    在生物演化的“长河”中,曾经出现过一次“大灭绝”事件,几乎使地球生物界回到原始状态,这就是著名的“二叠纪末生命大灭绝”。但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次大灭绝呢?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沈延安教授团队研究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是二叠纪末生命大灭绝事件的重要环境因素。

    案件重现:二叠纪末大灭绝——众多生物“蒸发”

    生物化石记录表明,5.4亿年前地球上共发生了5次显著的生命灭绝事件。其中,发生在二叠纪末的灭绝事件是最严重、规模最大的生命灭绝事件。“其灭绝过程的特征是规模大、时间短、灭绝后生命系统的复苏极其缓慢。”沈延安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他表示,二叠纪末生命灭绝事件造成了80%以上的海洋生物的消失,比如珊瑚、三叶虫、放射虫;也造成了75%以上陆地生物的消失,比如陆栖的单弓类群动物和许多爬行类群动物。就灭绝物种的规模而言,比发生在大约6 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恐龙灭绝事件更严重。二叠纪末生命灭绝事件之后,生命系统的完全恢复大约持续了500万年。

    “生命起源和演化的研究一直是自然科学的重大问题。研究二叠纪末生命大灭绝事件的原因使我们对过去的生命演化过程有了充分的理解,讲古论今,它也为我们预测未来地球环境和生命系统的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沈延安说。

    嫌犯一:坏脾气的大反派——火山爆发

    有些研究人员认为,火山爆发是二叠纪末生命灭绝事件真正的“罪魁祸首”。

    比如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格拉斯比教授的研究小组就认为造成此次大灭绝的原因是巨型火山的爆发。与此同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谢树成团队的研究也证明了此次生命大灭绝与火山爆发有关。通过采集、分析距今约2.52亿年的生物化石及保存它们的地层,研究人员还原了这次生命大灭绝的过程:西伯利亚等地火山爆发,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温室气体与有害气体,又与超大陆聚合导致的其他因素耦合,致使地球环境恶化——全球变暖,海洋缺氧,大量生物灭绝。

    嫌犯二:一箭双雕的杀手——大陆风化作用

    沈延安课题组也赞成是西伯利亚火成岩省的喷发诱发了此次生命灭绝,但他们指出,大规模火山喷发只是扣动了生命灭绝的扳机,而大陆风化作用,则加速了射向二叠纪末生命的子弹的速度。

    所谓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大陆风化作用的增强将生命营养元素,比如磷、氮、硅等带入海洋,促使海洋的初级生产率增高和海洋的富营养化等,这类似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现代近海海域和湖泊的富营养化过程,而这些生物和化学过程又消耗了海洋中大量的氧气。因此,这是造成海洋缺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海洋的缺氧可以直接导致海洋中各种生物的大量灭亡。”沈延安说。

    嫌犯三:深藏不露的奸细——海底可燃冰

    除了上述两种说法外,还有人认为二叠纪末生命大灭绝的“凶手”是海底可燃冰的快速分解。海底可燃冰主要指埋藏于海底沉积物中的甲烷,由于海水的巨大压力,它们在300—500米的深处能够稳定存在。但是,如果压力突然减小,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甲烷就会迅速释放到海洋和大气中,在大约10—20年的时间内迅速转化为二氧化碳,由此引起全球变暖,导致生物灭绝。

    但是沈延安指出:“在二叠纪末期,引起‘可燃冰快速分解’的地质因素主要是海平面的突然降低。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海底可燃冰的快速分解是局部的,它可能是二叠纪末生命大灭绝的因素之一,但绝不是主导因素。”

    相关链接:在浩劫中逃出生天的生物

    二叠纪末生命大灭绝给世界带来的破坏是灾难性的。但即便环境再险恶,仍有少数陆地和海洋物种成功活了下来。

    “二叠纪末生命大灭绝虽然破坏性巨大,但是也留下了巨大的生态空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沈树忠说,“这也为接下来的三叠纪的陆地、海洋生物,甚至为很快出现的地球霸主——恐龙提供了生存发展的机遇。”

    (摘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1.结合全文内容,试在第二段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2.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至少列举三种。并试着结合文中语句,任选一种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

    3.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样说明有什么好处?

    4.在沈延安教授看来,探究这次生命大灭绝事件的原因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①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②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③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④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⑤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2.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

    4.第④段文字中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第⑤段文字中括号的作用是_________ 。

    5.第②段文字中加点的“可能”“也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②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③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④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⑤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2.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3.②③④段文字说明了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有两条:①________;②_______,其依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文字中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第⑤段文字中括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

    5.第②段文字中加点的“可能”“也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 ①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原因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②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③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④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⑤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2.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4.第②段文字中加点的“可能”“也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 ①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②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③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④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⑤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3.第②段文字中加点的“可能”“也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 ①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②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③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④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⑤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3.第④段文字中引号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第⑤段文字中括号的作用是________。

    4.第②段文字中加横线的字“可能”“也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 ①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②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动物的化石。

    ③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自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④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 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⑤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2.“‘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一句中的“几乎”一词可否去掉,为什么?

  •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划“×”。

    1.《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2.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3.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4.《被压扁的沙子》和《恐龙无处不有》两篇文章都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是怎么知道恐龙的样子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