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中的氢只有核没有核外的电子吗?

我们知道太阳和氢弹都是核聚变的原理,那么为什么氢弹会直接爆炸,而太阳却不会像氢弹一样爆炸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简单了解一下核聚变的原理。所谓的核聚变,指的是让多个原子核互相碰撞,并使这些原子核产生聚合作用的过程,它们在生成更重的原子核的同时,会由于质量亏损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因此,我们只需要想办法让原子核互相碰撞,就可以点燃核聚变反应。这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实际上要实现这个目标却很难。

其中原因就是,原子核实在是太小了,举个不精确的例子,如果把一个氢原子比作一个足球场,那么原子核就只有这个足球场中心的一个乒乓球那么大。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原子核外还有电子在高速运行,它们会阻止两个原子核的靠近。

所以,要实现让原子核互相碰撞是非常难的,理论上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来解决。

1、用极大的压力直接将原子核压在一起。
2、让一堆原子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中高速运动,这就可以大大提升原子核碰撞的概率。

(这两种方法可以配合使用,增加了压力就增加了原子的密集程度,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原子的运动速度,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1种方法不需要解释了,事实上,我们根本无法制造出那么大的压力。这种强度的压力,只会出现在大质量的恒星内部。

于是我们只有用第2种方法,我们知道,微观粒子的运动速度取决于其所处的温度环境,具体表现在,温度越高,速度就越快。因此,我们可以理解成,要用这个方法点燃核聚变,就必须让温度达到一个很高的程度。

那么要多高的温度呢?这里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一般来讲,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我们需要将温度提高到1亿摄氏度以上才可以实现核聚变。

如此高的温度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达到的,所以人们会在氢弹的外层,安装传统的、以核裂变为原理的原子弹,当外层的原子弹爆炸后,其产生的高温就可以点燃氢弹内部的核聚变原料。

这些核聚变原料会在一瞬间完成全部反应,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就算反应完成后还有剩余的核聚变原料,它们也会因为达不到核聚变的条件而继续反应了。

再来看太阳,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可以知道点燃核聚变的条件是很高的,就算是太阳,也只有在它核心的一小块区域才能满足这个标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太阳核心的压强高达247万个大气压,所以在它的核心只需要1500万摄氏度就可以点燃氢的核聚变。

当太阳核心的氢反应完毕后,其自身巨大的重力又会将新的氢压进来,这会点燃下一轮的核反应,如此反复,从而可以在其内部进行持续不断的聚变反应。

总结一下,氢弹只有在其外层的原子弹爆炸的一瞬间,才能达到核聚变反应的条件,在反应完成后,氢弹的核原料也就耗尽了。

太阳却可以依靠自身巨大的重力,让其核心一直保持着高温高压的环境。而在太阳核心之外,是满足不了核聚变的条件的,所以太阳就可以源源不断地给我们提供光和热,却不会像氢弹那样直接爆炸。

好了,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我们,我们下次再见`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作者联系删除)

人类祖先还没有学会使用火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在不知不觉地享受着

核能的赐予了。几十亿年来,太阳一直在照耀着地球,促进了地面生命的演化

和发展。太阳的能量从何而来?今天,科学家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太阳的

能量来自核能。古代的人们曾有设想太阳是个大火球,不断地燃烧着。然而科

学家们根据对太阳质量和辐射强度进行了分析发现,不管通过什么化学反应引

起的燃烧,要维持太阳辐射的光和热的强度,只要

料耗尽。但是地球已经存在了大约

亿年,在此期间,太阳基本像现在一样照

耀着地球,只有比化学能大过几百万倍的核能,才有可能长期维持着太阳的不

断辐射。原子核的内部怎么会蕴藏着这么巨大的能量?我们可以如何利用?原

子核里到底有什么秘密?

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先后投下了两颗原

子弹,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

日,日本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了。原子弹的空前破坏力给全世界的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就连美国也

惊诧于这种新武器的威力。战后,许多国家开始致力于核武器和核能的开发,

人们开始广泛关注核军备竞赛和核反应堆的发展。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

放射性泄漏事件,使人们能核能的利用既感到有希望,有带着几分恐惧。然而,

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核能已经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成为继木材、煤炭和石油

宇宙万物的原始组成,自古以来在世界各地都引起人们有极大的兴趣。

我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组成的。

古代希腊人把气与水、火、和土并列为世界的四种基本物质元素。

已有 4666 次阅读 23:11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 科学家, 爆炸事故, 核泄漏, 日本大地震, 日本核电站

此次日本大地震,导致核电站核泄漏,并引发氢气爆炸。

电视上有两种说法,一是冷却用氢气的泄漏聚集引起的爆炸,一是核泄漏导致水分解产生氢气,氢气泄漏聚集而引发爆炸。后一种说法在电视里出现的较多,也比较合乎压水堆的实际。

中学书本告诉我们一个常识性的知识,那就是植物生长在太阳作用下,吸收CO2,并释放出氧气;海洋里的藻类等可能贡献最大?但是科学家又告诉我们,植物晚上还会吸入氧气……。

这里不想讨论这些理论观点是否正确,仅仅提及一下我个人在前些年与朋友聊天时说的:大气中的氧可能来自水蒸气在高空的宇宙射线的分解,产生的氢气会飘逸、摆脱地球的束缚而最终去了太阳,成为太阳的燃料(据说,氢气是地球上唯一可以摆脱地球引力的物质);氧留了下来,成为地球氧气的一个重要来源。

从这次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核电站核泄漏导致的氢气爆炸事故看,这是完全可能的。

2004年我去大亚湾核电站参观时,餐桌上讨论核能资源枯竭问题,有人提及太阳最终将也会熄灭。我说:太阳永远不会熄灭,太阳是开放系统,有巨大的引力,会吸引一切路过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到了太阳,可能都是其“能源”。说太阳会熄灭的说法,是简单封闭体系概念的妄用。——美探测器拍摄到彗星冲入太阳毁灭场景(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子离氢核的最概然距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