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分化的细胞能不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1.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紧密接触能体现膜结构特点。(信息交流功能)    

2.细胞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3.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是起始密码子。(启动子)

4.植物细胞内的色素有四种。(还有花青素等)

5.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催化氢键的形成。(磷酸二酯键)

6.加热使H2O2分解,是因为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提供了反应的活化能)

7.大肠杆菌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原核细胞无高尔基体)

8.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为热能和ATP。(ATP中的化学能)

9.A与a基因的本质区别是A控制显性性状、a控制隐性性状。 ( 遗传信息不同或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   

10.转运RNA只有三个碱基。(RNA是生物大分子,有许多核糖核苷酸组成,故也有许多碱基。只不过有三个碱基充当反密码子)

11.若半透膜两侧质量分数分别为10%蔗糖溶液与10%葡萄糖溶液,且半透膜不允许此两种物质通过,则两侧液面持平。(由于蔗糖分子量大,分子浓度小,渗透压低,所以单位时间内水分子由蔗糖溶液一侧扩散到葡萄糖溶液一侧的多,葡萄糖一侧液面高)           

12.显性基因A与隐性基因a区别是所含的遗传密码不同。(遗传信息)

13.将酵母菌培养条件从有氧条件转变为无氧条件,葡萄糖的利用量会减慢。(加快)

14.ATP与ADP相互转化,使生物体内的各项化学反应能在常温常压下顺利进行。(酶的催化作用)

16.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影响植物对离子吸收的选择性(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17.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同15题)

18.能进行光合作用一定有叶绿体。(原核生物如蓝藻,光合细菌无叶绿体)

19.癌细胞的产生仅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细胞癌变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        

20.有丝分裂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异源二倍体或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植物有丝分裂时无同源染色体)

21.胡萝卜素位于滤纸条最上方,是因为其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最高。(层析液)

22.纸层析法得到的色素带较浅,可能原因是用丙酮代替了无水乙醇。(可能是没加碳酸钙或二氧化硅, 丙酮比无水乙醇提取色素的效果还好)     

23.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传递性状。(传递的是遗传信息)

24.多糖及二糖无需水解成单糖就能被细胞吸收。(必需水解成单糖才能被吸收)

25.酵母菌无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留在酒精中。(还有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26.细胞毒性(旧称:效应)T细胞裂解靶细胞,不属于细胞凋亡。(对生物体有利,属于细胞凋亡)   

27.豌豆、玉米染色体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雌雄同体无性染色体,雌蕊、雄蕊的出现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8.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基因控制相对性状。(可能控制的是相同性状)

29.性染色体上有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与性别无关。(都与性别相关联)

30.核孔便于核质之间有选择的交流大分子,不能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能体现)

31.卵细胞内的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一半来自父方。(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人体卵细胞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为0-23条之间)    

32.卵细胞内的染色体全部来自母方。(同上)

33.萨顿通过类比推理,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证明的结论)

34.观察减数分裂可以选择豌豆花粉(选择花药组织,因为花粉已完成了减数分裂)

35.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控的制性状与性别无关。(XbYB)

36.原核生物也有生物膜系统。(只有真核生物才有生物膜系统)

37.缺氧状态,叶肉细胞产生的一分子CO2进入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内,穿膜层数是6层。(缺氧条件下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CO2,需穿过该细胞的细胞膜,相邻细胞的细胞膜和叶绿体双层膜,所以需穿4层膜)

38.人体肝细胞与成熟红细胞所含基因相同。(成熟红细胞没有DNA,没有基因)  

39.D、d豌豆减数分裂:雌雄两种配子的数量比为1:1(一般雄配子的数量远多于雌配子,应该是D、d两种配子的比例是1:1)

40.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应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41.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母方,一半来自父方。(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   

42. 所有癌细胞中DNA的含量都相同(癌细胞分裂旺盛,DNA复制前后含量不同)

43.核酸的唯一功能是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核酸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有重要作用)

44.观察减数分裂一般选择雌性个体(雌性动物中的生殖细胞较少,所以一般选雄性)  

45.密码子有物种特异性,所以不同生物合成的蛋白质不同。(所有生物公用一套密码子)

46.白化病与老年人头发变白原理相同。(白化病:酪氨酸酶基因突变;头发白: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47.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223 (不考虑特殊情况,四个精子肯定两两相同,概率应为1)

48.自由水在生物体的许多化学反应中充当载体(充当溶剂)

49.DNA解旋酶存在于所有活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50.在测定唾液淀粉酶活性时,将溶液Ph值由3到6过程中,酶活性不断上升。(Ph为3时酶可能失活)   

52.人体的活细胞都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53.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裂,实现染色体加倍。(着丝点在酶作用下分裂)

55.人的垂体细胞中没有胰岛素基因。(有胰岛素基因但不表达)

56. 胞吞、胞吐是细胞排泄废物和摄取养分的基本方式。(跨膜运输是基本方式)

57.观察有丝分裂为活细胞。(解离后细胞就死亡了)

58.干细胞分化成组织器官体现了细胞全能性。(由细胞发育成个体才叫实现全能性)

59.石棉和黄曲霉毒素是不同类型的致癌因子(都是化学致癌因子)

60.癌细胞是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缺失。(突变)

61.线粒体能分解葡萄糖。(线粒体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后进入线粒体进一步被分解)

62.衰老细胞膜通透性降低,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通透性改变)

63.糖原代谢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CO2和水)

64.糖类中可以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葡萄糖(直接吸收的是单糖)。

65.有叶绿体一定时刻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考虑到外界其他条件,如光照)

66.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是基因重组。(受精作用不是基因重组)

67.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

68.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之间碱基对排列顺序相同。(同源染色体上有可能携带相同的基因,也有可能携带不同的基因,所以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有可能不同)

69.能进行有氧呼吸一定含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不一定含线粒体,如硝化细菌 蓝藻)含有线粒体时刻都进行有氧呼吸(错误,如人体剧烈运动时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

70.叶绿体光反应产生的ATP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叶绿体光反应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   

71.叶绿体中色素都能吸收、传递、转化光能。(叶绿体中只有部分色素能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72.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为胚胎发育提供所需养料。(体积大,相对表面积小,不利于物质交换)

73.氨基酸与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是蛋白质)

74.高度分化的细胞可发生DNA复制、转录和翻译。(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分裂,不可发生DNA复制)

75.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可选择一个活细胞持续观察分裂过程。(细胞死亡,不能观察到持续分裂过程)

76.制片中漂洗和染色两个步骤颠倒。(必须先漂洗再染色)

77.密码子的三个碱基在决定氨基酸种类方面重要性相同。(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所以第三位碱基在决定氨基酸种类方面重要性较小。)  

78.高倍镜可观察到核糖体。(高倍镜不可观察到核糖体,只能用电镜)

79.DNA是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RNA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DNA是细胞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RNA是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

80.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时,温度、酸碱度、使用试剂的量都是自变量。(使用试剂的量不能影响酶活性,所以不能作为自变量)

81.受精卵中遗传物质(DNA)一半来之父方,一半来自母方。(母方>父方,质基因)

82.在任何活细胞中数量最多的化学元素都是氧 (含量)  

83.单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一定是纯合体(Aa-AAaa)

84.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不利于抵抗不利的环境条件。(有利于)

85.Mg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子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叶绿素a,b需要)

86.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因果颠倒,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

87.tRNA、抗体、酶、载体蛋白发挥作用后,都将失去生物活性。(tRNA和酶和载体蛋白不变)  

89.绿藻和螺旋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与它们含有叶绿体有关。(螺旋藻属于蓝藻中的颤藻)

90.池塘中的水、阳光等环境因素不属于生命系统。(属于生态系统)

91.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酸 )

92.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在核糖体内不会同时存在三种RNA。(tRNA mRNA rRNA)

93.人体内红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前者协助后者主动)

94.人体细胞中,在mRNA合成的同时就会有多个核糖体结合到mRNA上人的体细胞。(人体细胞中,mRNA在细胞核中合成,而翻译过程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因此mRNA合成的同时不会结合核糖体)

95.有丝分裂后期含有92个DNA分子。(细胞质中还有DNA应大于92)  

96.细胞代谢过程中,叶绿体、核糖体和中心体中都有水生成。(中心体无水生成)

97.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最终都是由DNA分子决定的。( 有的遗传物质是RNA)

98.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扩散最快的是含量最高的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含量最低)

99.秋水仙素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在于抑制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作用时期是后期。(纺锤体形成,前期)

100.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为3∶1 。(F1的配子种类比例为1:1)

111.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产生三倍体属于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112.正常夫妇生了色盲儿子和正常夫妇生了既是色盲又是白化的儿子均属基因重组。(基因重组研究的是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

113.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均可用显微镜观察到。(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114.染色体结构变异有:增添、缺失、倒位和易位。(重复)

115.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间互换片段属于基因重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互换片段是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116.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属于易位。(易位指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片段)

117.非同源染色体间互换片段属于基因重组。(属于易位)

118.基因工程四个步骤有碱基互补配对。(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不需碱基互补配对)

120.用于大田生产的优良品种一定是纯合体。(有时利用杂种优势)

121.环境能使生物产生适应环境的定向变异,基因突变的方向取决于环境。(变异不定向)

123.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基因型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作用于表现型)

124.出现生殖隔离,则种群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  (一定改变)  

125.进化时,种群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26.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就是通过物种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还有种间互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127.共同进化就是物种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和进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128.种群中若基因频率(A、a)不变,则基因型频率(AA、Aa、aa)也不变。(例如自交不改变基因频率,但改变基因型频率)  

癌症:正常细胞的一场“叛变”

在我们的身体中,细胞们有一套高度分工的协作系统:生殖细胞(例如卵细胞与精子)负责将遗传物质DNA传递给后代,而体细胞虽然不能将自身的DNA直接传递给后代,但是可以提高同一个个体中生殖细胞遗传的效率。

生殖细胞与体细胞具有大致相同的DNA,这构成了多细胞生物中体细胞与生殖细胞协作的基础。在发育过程中,多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周期检查点和细胞程序性凋亡等机制,为每个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设置了程序,从而可以保证多细胞生物作为一个整体在“物竞天择”的过程中“适者生存”。

cells)”。并不是每一个体细胞都甘心受到发育调控与细胞周期的限制。一些体细胞在突变之后脱离了有序的协作,转而追求自身的无限增殖。这也被称为癌细胞对多细胞个体协作系统的“进化叛变”。

这些“叛变”的细胞在与正常细胞的增殖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群体逐步扩大甚至侵入周围组织或者远端器官,导致了癌症。癌症也因此被认为是多细胞生物进化的必然副产物。从单个细胞进化的角度对癌症进行研究并探索决定单细胞增殖速度的DNA因素,也就成为了癌症研究的必然趋势。

染色体变异:癌症的典型特征

人类身体各个部位的组织器官,除了毛发、指甲,都有可能患癌症,即使是同一种组织器官也有可能患不同类型的癌症。虽然癌症的分类纷繁复杂,但不同类型的癌症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研究癌症基本的、共有的特征非常重要,可以为理解癌症发生过程和进一步研究如何检测、诊断及治疗癌症提供理论依据。

非整倍体就是癌症的一个典型特征。非整倍体指的是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发生非整套变异。每个物种都含有特定数目的染色体,通常以整套的形式存在,其个体被称为整倍体。例如,人类有23对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在细胞内以成对的形式存在,共计46条染色体。一些遗传性疾病,如唐氏综合症,就是由染色体数目发生非整倍性的变异所导致。

虽然非整倍体变异是癌细胞的典型特征已经得到广泛报道,但非整倍体变异影响细胞增殖速度的机制仍不清楚。特别是癌细胞中的非整倍体变异往往涉及多条染色体,我们称之为复杂非整倍体变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尝试收集了各种癌细胞染色体变异的信息。例如,Mitelman数据库收录了近7万个癌症患者的染色体变异数据,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则提供更全面的数据(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的转录信息等数据)。TCGA数据库目前已经收录了3万多个患者的数据,涵盖30多种不同类型癌症。这些数据库的建立可以使研究者方便地获得全世界癌症患者的数据进行研究。然而,癌症细胞复杂的背景——来源于不同遗传背景的个体、不同组织、带有不同的DNA突变,使研究者难以直接建立染色体数目变异与癌细胞的增殖速度之间的联系。

在单一遗传背景下批量产生复杂的非整倍性的染色体变异,并从进化角度研究影响单细胞增殖速度的机制,将可能为非整倍体与癌症的研究带来新突破。

染色体变异如何影响癌细胞增殖?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钱文峰研究组、汪迎春研究组与北京大学Lucas B. Caray教授开展合作,以经典的单细胞模式生物酵母作为研究对象,发现了造成非整倍体细胞增殖速度差异的关键原因。

研究人员构建了近100株复杂非整倍体酵母株系,这些株系的染色体序列几乎完全一样,但数目不同,因此这些株系间增殖速度的差异由染色体的数目变异导致。研究人员发现,染色体发生变异导致某些复合体的所有组分都增加,是导致这些非整倍体增殖缓慢的主要原因。而所有快速增殖的非整倍体细胞都采用了一种共同的策略——避免形成多余的蛋白质复合体。

蛋白质是完成生命活动最重要的功能大分子,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酶、控制运动的肌肉纤维等都是由蛋白质组成的。有的时候多种蛋白质需组成复合体才能发挥功能,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核糖体(多种蛋白与核酸共同组成的复合体,负责细胞内蛋白质的翻译)。

这些蛋白质只有按照固定的比例配比才能形成有功能的蛋白质复合体,就像我们和面的时候需要水和面按照固定的比例混合才能做出馒头。蛋白复合体的所有组分都增加后会成功组装成蛋白复合体,这使它们在细胞内可以稳定存在而不被降解,从而导致该复合体的过量表达。

那些单独加倍的组分由于不能组装到蛋白复合体往往会被特异性降解;而过量表达的蛋白复合体则会影响细胞增殖。这就像做馒头的时候水多或者面多都没有问题,因为可以留着下次再用;而如果水和面都多了制作者可能就把这些材料都用掉而制作出过量的馒头——引起肥胖等不好的后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度分化的细胞没有染色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