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问题,在线求解答

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印刷版次不同,印刷时间和版次以实物为准。


京东价:京东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

划线价:商品展示的划横线价格为参考价,并非原价,该价格可能是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其他真实有依据的价格;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性和市场行情波动,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如无特殊说明,折扣指销售商在原价、或划线价(如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厂商指导价、厂商建议零售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销售商进行咨询。

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掌握数据库已经成为了每个程序员的必备基本技能,今天我们就来带大家彻彻底底弄数据库原理的相关知识点,内容包括了事务、并发一致性、封锁、隔离级别、多版本并发控制和Next-Key Lock。希望本文全面的讲解可以一次性解决大家关于数据库原理的所有疑问。

事务指的是满足 ACID 特性的一组操作,可以通过 Commit 提交一个事务,也可以使用 Rollback 进行回滚。

事务被视为不可分割的最小单元,事务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提交成功,要么全部失败回滚。回滚可以用回滚日志来实现,回滚日志记录着事务所执行的修改操作,在回滚时反向执行这些修改操作即可。

数据库在事务执行前后都保持一致性状态。在一致性状态下,所有事务对一个数据的读取结果都是相同的。对于关系型数据库,要求更新过的数据能被后续的访问都能看到,这是强一致性;如果能容忍后续的部分或者全部访问不到,则是弱一致性**;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后要求能访问到更新后的数据,则是最终一致性。

一个事务所做的修改在最终提交以前,对其它事务是不可见的。

一旦事务提交,则其所做的修改将会永远保存到数据库中。即使系统发生崩溃,事务执行的结果也不能丢失。

T1T2 两个事务都对一个数据进行修改,T1 先修改,T2 随后修改,T2 的修改覆盖了 T1 的修改。这里举个飞机订票系统的例子方便大家了解:甲售票点(甲事务)读出某航班的机票余额A,设A=16;乙售票点(乙事务)读出同一航班的机票余额A,也为16;甲售票点卖出一张机票,修改余额A←A-1。所以A15,把A写回数据库;乙售票点也卖出一张机票,修改余额A←A-1。所以A15,把A写回数据库。结果明明卖出两张机票,数据库中机票余额只减少1

T2 读取一个数据,T1 对该数据做了修改。如果 T2 再次读取这个数据,此时读取的结果和第一次读取的结果不同。具体来讲就是,当前事务先进行了一次数据读取,然后再次读取到的数据是别的事务修改成功的数据,导致两次读取到的数据不匹配。

T1 读取某个范围的数据,T2 在这个范围内插入新的数据,T1 再次读取这个范围的数据,此时读取的结果和和第一次读取的结果不同。或者用更通俗地说,事务A首先根据条件索引得到N条数据,然后事务B改变了这N条数据之外的M条或者增添了M条符合事务A搜索条件的数据,导致事务A再次搜索发现有N+M条数据了,就产生了幻读。换句话说,当前事务读第一次取到的数据比后来读取到数据条目少。

中提供了两种封锁粒度:行级锁以及表级锁。应该尽量只锁定需要修改的那部分数据,而不是所有的资源。锁定的数据量越少,发生锁争用的可能就越小,系统的并发程度就越高。但是加锁需要消耗资源,锁的各种操作(包括获取锁、释放锁、以及检查锁状态)都会增加系统开销。因此封锁粒度越小,系统开销就越大。在选择封锁粒度时,需要在锁开销和并发程度之间做一个权衡。

排它锁简写为 X 锁,又称写锁;共享锁简写为 S 锁,又称读锁。有以下两个规定:一个事务对数据对象 A 加了 X 锁,就可以对 A 进行读取和更新。加锁期间其它事务不能对 A 加任何锁。一个事务对数据对象 A 加了 S 锁,可以对 A 进行读取操作,但是不能进行更新操作。加锁期间其它事务能对 AS 锁,但是不能加 X 锁。

使用意向锁(Intention Locks)可以更容易地支持多粒度封锁。在存在行级锁和表级锁的情况下,事务 T 想要对表 AX 锁,就需要先检测是否有其它事务对表 A 或者表 A 中的任意一行加了锁,那么就需要对表 A 的每一行都检测一次,这是非常耗时的。意向锁在原来的 X/S 锁之上引入了 IX/ISIX/IS 都是表锁,用来表示一个事务想要在表中的某个数据行上加 X 锁或 S 锁。有以下两个规定:一个事务在获得某个数据行对象的 S 锁之前,必须先获得表的 IS 锁或者更强的锁;一个事务在获得某个数据行对象的 X 锁之前,必须先获得表的 IX 锁。

封锁协议分为三级封锁协议和两段锁协议。MySQLInnoDB 存储引擎采用两段锁协议,会根据隔离级别在需要的时候自动加锁,并且所有的锁都是在同一时刻被释放,这被称为隐式锁定。InnoDB 也可以使用特定的语句进行显示锁定:

为了避免丢失更新、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读,在标准SQL规范中,定义了4个事务隔离级别,不同的隔离级别对事务的处理不同。具体如下图:

多版本并发控制是MySQLInnoDB存储引擎实现隔离级别的一种具体方式,用于实现提交读和可重复读这两种隔离级别。而未提交读隔离级别总是读取最新的数据行,无需使用 MVCC。可串行化隔离级别需要对所有读取的行都加锁,单纯使用MVCC无法实现。MVCC在大多数情况下代替了行锁。最早的数据库系统,只有读读之间可以并发,读写,写读,写写都要阻塞。引入多版本之后,只有写写之间相互阻塞,其他三种操作都可以并行,这样大幅度提高了InnoDB的并发度。但是,使用MVCC每行记录都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需要做更多的行维护和检查工作。

锁定一个记录上的索引,而不是记录本身。如果表没有设置索引,InnoDB 会自动在主键上创建隐藏的聚簇索引,因此 Record Lock 依然可以使用。

锁定索引之间的间隙,但是不包含索引本身。例如当一个事务执行以下语句,其它事务就不能在 t.c 中插入 15

它是 Record LockGap Lock 的结合,不仅锁定一个记录上的索引,也锁定索引之间的间隙。例如一个索引包含以下值:10, 11, 13, and 20,那么就需要锁定以下区间:

以上就是数据库原理知识点的全面讲解,大家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官网反映,在线老师将抽时间为大家全力解答~如果本文对大家有帮助,不妨把文章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

MySQL数据库原理与应用-PPT+习题答案

  (只能预览部分内容)
   第1章:数据库技术概述
   第3章:数据库基本操作
   第6章: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第9章:存储过程存储函数
   第10章:访问控制与安全管理
   第11章:备份与恢复
  1. 如您下载的资料不止一份,建议您。会员请后下载。
  2. 会员购买金币50元以下,0.7元/个,50元以上,0.5元/个。具体请看:。
  3. 会员48小时内下载同一文件,不重复扣金币。
  4. 下载后请用或 解压缩后使用。
  5. 如仍有其他下载问题,请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据库原理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