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是不是必须依赖佛力才能够修行?

我是一个很敏感的人,对于感情总是很贪心,不满足。和老公在一起以来,我们总是因为他前任女友和闹不和。我总觉得老公心里还有她的,他们曾经那么疯狂的爱过,我很嫉妒。老公对我的好,我总觉得是惯性,自己就是替代品,只是他传家接代的工具。我老公觉得我不可理喻,可是他做的事说的话又让我总是把前任联系在一起,然后就各种不开心。求各位帮我出出主意,我要怎么做?怎样让佛法改变我自己。


你这是不相信你丈夫同时也不相信自己,怀疑是很累的,开心过吧。


佛是大智慧家。向佛学,你就什么都明白了。阿弥陀佛------


觉得你老公记得前任女友,那你会记得你前任吗?一样的道理,怀疑只会让你活得很累,做一个开朗的女人老公是每天按时回家的


你觉得,你觉得,你觉得是什么然后就认定是什么,缺乏信任与自信,想珍惜婚姻就改掉这毛病,否则就是你一点点的再把你老公往外推


要学会接受现实,不要去嫉妒,你是他老婆,前女友已经成为过去了,所以他跟他前女友的感情也已经过去了,有的只是记忆而已,刻骨铭心的记忆,你能忘记吗?所以不要多想


嫉妒是担心失去,不相信自己的富足,都已经是你的了,还自惭形秽,只有呵呵了。


 你说道,难道学佛就是为了自己能够脱离六道轮回,到西
方净土,最终修成正果成佛?这样为了自己而去做善事,
去学佛岂不是很自私?其实, 这涉及到度己度他的大小乘
之分?但是只分大小,并无对错?
首先我们想想,为什么要度众生呢?且不说天灾人祸,战火纷
飞,恐怖袭击。
我们知道,人生有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怨憎 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诸苦,我们如何能解救或解脱众生 的这些苦呢?你能怜悯众生,要以自己一颗慈悲为怀的心, 去普渡所有众生,这就是佛教的发菩提心。真乃菩萨种性 而所有佛子,遵照本师释迦牟尼佛曾发过的誓愿而人人都 在佛菩萨像前发过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 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所以,“我们念佛往生西方,不是为的自己,而是为度一切 众生才发愿生到极乐世界去的,所以谓之‘为他往生’。念 佛往生是为‘了生死’,念佛才能念出工夫来,这是对的。 但若专为自己了生死,乃属于小乘心。若为众生而念佛往 生,方是大乘心,始与阿弥陀佛之本愿相应。
有人问:既然发心度生,住在娑婆世界永远的度去就好了, 为什么要往生西方呢?我们先反问一句:度众生要用什么 去度?是不是须要智慧,辩才,神通,相好?我们现在一 为度无边众生,须断无尽烦恼,学无量法门,成无上佛道。
但是在娑婆世界要想把后三愿做满了,再来满第一愿,真 是谈何容易?先说断烦恼吧:‘断见惑如断四十里流’! 要有多大的力量才能把‘见惑’断掉?还有思惑、尘沙惑、 再说学法门:我们福薄慧浅,连一句阿弥陀佛尚且不易念 热,又何况学禅、**学数息、学不净呢?至于说到成佛道, 那更是不容易的事了;按仪轨须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这 还是照着但进不退的时间说的;假若来生堕落三途,不知 何时才能出来?纵令来生不失人身,亦难保不昏不迷!如 是而欲成佛,真不知要经过多少阿僧祇劫哩。
我们观察众生,痛苦已极!急待度脱,岂可迟缓?是以应 当赶快念佛,求生西方,见佛闻法,获得智慧、辩才、神 通、相好;再回娑婆,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劝发菩提心文] ) 经中明载:“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 善根,心心迥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又说:“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 日,执持阿弥陀佛圣号,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即 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 念佛可以了脱生死,可以度己度众。所以佛子都要念佛并要发

本愿门与净土法门的三不相应


近来,日本本愿门已经传到我国各地。对于本愿门怎么认识,抱什么态度?这不是一般的修行方法问题,而是涉及到我们学佛修行的方向、道路问题,关系到今生今世能否了生死、成佛道的重大问题。即使未学本愿门的,也应加以识别和认识。这对于加深净土法门纲领、理论依据的了解,促进我们进一步深信、切愿,坚持持名念佛也有很大的好处。对此,我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我们是不提倡本愿门的。为什么?它与整个佛法的基本理论、与净土宗的“十六字”纲领:“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与《阿弥陀经》的纲宗(信、愿、持名)都不相应,主要有三个不相应:

第一,本愿门,专仗佛力,舍弃自力,与净土“二力”法门不相应。

净土法门是自他不二的“二力”法门,就是既要靠自己以自力修信愿行,又要靠佛力救度,二者缺一不可。只有二力相应,才能感应道交,蒙佛接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佛修行,修的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