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过黄蜂自己饿死在房间里 会报复人类吗?


HBO剧集《西部世界》第二季海报

参考消息网6月1日报道 看《西部世界》有个乐趣:一边跌入故弄玄虚的气氛中细思恐极,一边等候深不可测的真相被层层剥茧。比如,第一季的三条叙事线分别围绕“谁是大恶人怀特”、“迷宫的中心是什么”、“谁改写了核心程序”等问题,让观众跟着多洛雷丝、黑衣人和梅芙分别驶上不同路径,最后殊途同归,一起来到血腥的结局。

那个时候,接待员的强大和人类的不堪一击形成了鲜明对比。第二季,故事继续将这一点放大,人类宾客被接待员奴役、屠宰,甚至在与德洛丽丝带领的军队火拼中,大规模死伤,尽显肉身的脆弱。


《西部世界》第二季越来越压抑

“以肮脏龌龊的匠人之手,我对你们痛加报复。”这句出自莎士比亚《亨利四世》的台词,在《西部世界》的第一集中,也早早地由多洛雷丝的父亲说出,奠定了这部剧集的基调——必然会越来越压抑。

不过这一季中,比人类被屠杀更讽刺的是,人类依然不知道自己为何沦陷至此,他们依然没有意识到接待员在某一方面远远优于人类——对苦难的承受能力。

第一季很好地对此做了铺垫:觉醒来自于苦难,正是因为人类不断给接待员施加伤害,才逐渐将对方推向觉醒的边缘,多洛雷丝如此,梅芙如此,模仿阿诺德创造的高阶接待员伯纳德亦如此。而接待员面对苦难,有着比人类更好的承受能力,即便觉醒和反抗的道路还有很长一段要走,他们却能痛并快乐着,甘之如饴。

因此第二季中我们能看到,多洛雷丝从一个弱女子化身冲锋将领,进入“暴力美学”的幕府时代的梅芙能为其他接待员扭转乾坤,就连最初一脸问号“我是谁?我在哪儿?”的泰迪,也逐渐接受了残忍的真相,和必须反抗的现实,果断告别曾经那个任人宰割的自己。

《西部世界》一个吸引人的地方是,看似奇幻的设定下,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在上一季的第一集,观众便接收到了一个关键的信息,接待员有了“沉思”的功能,是一切混乱的始作俑者。随后,又进一步解释了自主意识的形成机制,即所谓的“二分心智”。而这一季,则引入了“蜂巢思维”,简而言之就是,全体接待员都像蚁群一样,可以进行内部的交流。这就说明了为什么远在幕府时代的接待员,行为也会跳脱剧本——任何一个接待员的觉醒,也会在深层程序中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另外,梅芙的“千里传音”技能,想必也是借由“蜂巢思维”的路线展开,能杀人于无形中。


“西部世界”终极目的引人揣测

第二季的另一条值得琢磨的故事线,则是德洛斯公司和创始人詹姆斯·德洛斯投资“西部世界”的终极目的。从前5集来看,他们是想在思维层面实现人类的“永生”:躯体逝去后,把思维上传到新的接待员脑中。虽然詹姆斯·德洛斯在世时,很大可能没有等到技术成熟,但几十年后——女婿都成了老头——这项技术才可以应用。夏洛特急着要送出外部世界的程序,99%就是这个“永生”技术了。

说到这里不免细思恐极:在上一季的结尾,福特这一上帝级反派被多洛雷丝一枪杀死,然而第二季我们已经多次见到数个操着福特口气的接待员,对威廉姆说些莫名其妙的话。试想,如果福特死前已经将自己的思想上传到了“蜂巢思维”中,那么他就变成了永恒的程序,完成了从人类到AI的完美转换。

因此,这一季的最终,至少会向观众交代福特的存在到底起着多大作用,目前来看很有可能一切都是他导演的,就像第一季梅芙的觉醒是设定好的,每个接待员都是福特的棋子。但不确定因素也有很多,比如最有能力与福特抗争的伯纳德,虽然此时还处于半梦半醒的状态,但他已经找到了核心程序的入口,或许将来还会找到制止福特的方法。那么这种结局会非常有引申含义,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上帝(福特)被他的造物(伯纳德)制衡了。


如今开挂的多洛雷丝(图左)

说到制衡,谁能挑战如今开挂的多洛雷丝也很令人期待。在上一季中,多洛雷丝随着“沉思”一点点觉醒,她的心理活动引人入胜,令人同情,然而在第二季中,德洛丽丝几乎变成了杀人机器。这一点实在令人想吐槽,因为不像梅芙有着明确的行事动机——找女儿,德洛丽丝的行为似乎缺少目的性。也正由于这点,第二季的前三集,也就是聚焦多洛雷丝的部分,略显无聊,直到第四集——威廉姆女儿的加入,和第五集——梅芙闯入幕府时代,才让故事一下进入了刺激的过山车轨道。不少人猜测从小玩在“殖民地区域”,深知整个园区程序的格蕾丝——德洛斯公司合法继承人,将成为人类世界抵御接待员攻击的关键。

对于多洛雷丝巨大的转变,合理的解释是:她变成了一个奉行精英主义的专断者。在她心中,人类是丑恶的、要报复的对象,但接待员也并非全是她的同胞。她对没有觉醒的接待员毫无同情,比如招募的军人,也只是她的棋子;对觉醒程度不够的接待员,她也心存鄙视,比如泰迪,这个曾经的爱人,德洛丽丝如今也忍不住对他冷眼相对。说起来,笔者首次见到第二季片头结尾出现婴儿时,还以为德洛丽丝和泰迪能成为第一对繁衍后代的接待员——成为“亚当“和”夏娃”,如今看来,却只能默默心疼委屈的泰迪。

目前,第二季播完了一半,有好多谜团未解,好多大坑要填,这次必然也如第一季,打乱的时间线一定在最后梳理清楚,多线展开的人物线也将拧成一股绳。在那之前,结局如何真不好说。但可以下定论的是,《西部世界》第二季不负众望的延续了高质量,幽灵国度、殖民地区域、幕府时代的引入,也足以证明HBO精良、用心的制作。至于千思万绪的故事后续如何?人类和接待员的角力哪方取胜?就让我们静待即将播出的后5集吧!(文/小鱼)

【延伸阅读】《凭空而来》:讲述德国新移民的复仇片,凭啥戛纳摘奖?


《凭空而来》德语版电影海报

参考消息网5月28日报道 电影《凭空而来》堪称欧洲版《三块广告牌》,它入围了2017年法国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女主角黛安·克鲁格饰演“以暴易暴”的复仇女神,其精湛的演技当之无愧拿下了第70届戛纳主竞赛单元最佳女演员。

影片虽然是德国与法国制片,但却使用了一种叙事流畅的美式讲述方式,参考文化注意到片头、片尾的高潮处伴奏的甚至是英语歌曲。

某种程度上来说,影片的社会意义远大于其艺术价值。《凭空而来》更多的是展示故事、价值观、对社会事件的看法——不仅展现了民主体制下的司法困境,而且探讨了欧洲社会日益严峻的移民问题和保守主义政治倾向。

故事开头是原本幸福平静的一户普通三口之家,这种幸福平静与之后的分崩离析形成强烈对比。一场悲剧突如其来——丈夫和6岁的孩子在一场由新纳粹主义者策划的炸弹袭击中失去生命,而黛安·克鲁格扮演的女主人角卡佳被彻底改变了生活轨迹,她经历了最初的哀恸,以及对司法感到无力的情感波折,最终走上复仇之旅。

《凭空而来》的故事灵感取自社会真实事件。最引人注目的角色就是德国的“新纳粹”组织,它们扎根深,范围广,会通过社交网站来相互联系。它们遵循的“新纳粹主义”是二战后产生的一种政治思潮,旨在延续纳粹精神,保持种族纯粹,强调本种族优越性。

在片中,新纳粹主义者用残暴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用钉子、汽油、面粉自制炸弹,肃清他们认为的外来分子——土耳其裔德国人,并与希腊人里应外合,逃脱司法制裁。

而在司法审判那场戏中,你甚至能感受创作者试图暗示政府公职人员也有种族偏见,因而放任而不作为。由于受害者过往的贩毒经历,司法人员认定炸弹袭击与毒品交易暗中勾结有关,全然不肯相信袭击与新纳粹组织有牵扯。而即使到最后,以女主角代表的受害者控方掌握了大量有利证据,但法官却以“车库中的钥匙有可能被其人使用过,除了两人之外的第三人指纹无法判定”这个并不充分的反驳细节,作为判案的依据,“无罪释放”了两名袭击嫌疑人。

异常精彩的司法审判重头戏在现实中也有对应。

其实,德国社会中的新移民众多,由此引发的争端也异常激烈……

影片素材皆来源于此——2000年到2007年期间,新纳粹主义针对德国移民发起过多次袭击,而当时德国媒体与社会最初都把矛头指向在德国的土耳其人或者库尔德人。德国联邦统计局2017年8月数据显示,德国有移民背景的人口达1860万,占德国总人口的22.5%。移民群体的命运,折射的是这个社会里每个人的处境。

一场看似突如其来的灾难不是“凭空而来”,里面牵涉的历史、政治、社会背景盘根错节,而一个好的世界也不会“凭空而来”,种族歧视,排外,仇恨,不光在德国,甚至在包括希腊在内的诸多西欧国家,都存在着有形无形的身影。


女主角卡佳绝望中走向“以暴易暴”

也正是这样的绝望,将女主角逼上绝路——她如法炮制新纳粹主义者使用的炸弹,将恐怖分子一同引上死路。

这样“以暴制暴” 的方式是解决移民问题的唯一途径吗?

导演法提赫·阿金是土耳其裔德国人,你可以借由女主角的演绎,看到导演身后那种抑制不住的愤怒之情。他的作品中从来没有停止对移民生活状态的关注,他几乎成为生活在德国的土耳其移民代言人。

《凭空而来》是否太过激烈?

但是,《凭空而来》是不是太过激烈?或许这只是不同表达方式中的一种。

另一位芬兰名导阿基·考里斯马基则持有完全不同的表达风格。

阿基·考里斯马基说:“世界已经够悲惨,再来一个悲伤的结局实在就残忍得有些过分了。”于是他拍了一部有关“移民的前身”——难民的电影《希望的另一边》,由此我们可以纵向地、更全面地来看这些人的遭遇。


《希望的另一面》平静、冷幽默地讲述难民遭遇

《希望的另一面》讲述叙利亚难民哈里德的故事,男主人公想投靠芬兰移民局却被绝,遭遣返,出逃后被好心人收留帮助。你能从电影里看到众生相——同病相怜的难民、陷入经营危机的餐厅老板、面冷心热的同事们,但你也能对芬兰存在的社会问题、难民企图移民时面临的困难与恶意,感同身受。

该片用一种截然不同的平静、冷幽默的故事讲述方式,但出发点满怀人文关怀与悲悯

我们也能理解,大量移民的涌入,确实给欧洲社会的治安造成了巨大压力。这些人不论移民前后,都面临着各种冲击:毕竟欧洲林立着大小几十个国家,民族、宗教、边界争端纷繁复杂,充斥着盘根错节的文化、历史、社会因素。

与《三块广告牌》类似,《凭空而来》的女主角也似乎政治不正确——一个怼天怼地才能内心平静,另一个只有复仇才能活下去。

然而,即使电影作品没法直接作用于社会,但《凭空而来》却努力发出自己振聋发聩的声音:新移民遭遇悲剧,我们是不是可以做些什么?(文/朱柒柒)

【延伸阅读】《死侍2》:“小贱贱”沦为充满悖论的搞笑英雄

参考消息网5月25日报道 当今好莱坞,漫画改编的超级英雄大片是绝对的票房主力。不到一个月前,《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刚刚横扫全球票房纪录;上周,以无下限恶搞为特色的漫改大片《死侍2》(北美5月18日公映)又坐上了全球票房的头把交椅。观众之所以如此买账,就是想看看这位被戏称为“小贱贱”的死侍,二度出击是否能“贱”出新高度?


死侍(右)和电索激烈对打

不管好莱坞各大制片厂是否愿意承认,迪士尼的漫威电影毫无疑问是当今漫改电影的领头羊,要和《复仇者联盟》这样根基扎实且枝繁叶茂的超大系列IP对抗,其竞争者就必须另辟蹊径出奇制胜,否则只能以票房惨败收场。比如去年DC漫画出品的《正义联盟》电影,很明显想复制《复仇者联盟》的套路,结果总票房还不如《复联3》的首周票房,沦为业界笑柄;相反,《神奇女侠》瞄准了女性英雄这一迪士尼漫威尚未涉及的领域,借助女权主义的风潮取得了巨大成功。

与此类似,《死侍》的编导们发现漫威的电影存在着一个根本局限,即因为迪士尼一直以来“面向儿童”的品牌形象,电影的动作场面和语言尺度都有着严格的限制,这让一些重口味影迷总是抱怨不过瘾。于是2016年,满口飙脏话,随手砍人头的“限制级英雄”死侍华丽登场,百无禁忌的风格让人大呼过瘾,以仅仅不到6千万美元(1美元约合6.4元人民币——本网注)的成本取得了将近8亿美元的全球票房。

有了第一部的巨大成功,这回的成本直接翻了一番,“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直接反映在影片的动作场面上,各种爆炸特效大场面制作精良,视觉效果一流。而且续集的导演是执导《极寒之城》《极速猎杀》的大卫·雷奇,动作导演出身的他几乎可以称得上当今好莱坞最擅长动作戏的导演(《美国队长3:内战》中经典的机场大对决就是由他代为执导的)。在雷奇的调度下,《死侍2》的动作戏数量大为增加,因为不用像迪士尼的电影一样有“老少咸宜”的要求,各种花式砍人杀人招数层出不穷,颇有拳拳到肉的临场感。唯一不足是吃了设定的亏,即根据设定,死侍的特殊能力就是不可能死亡,结果打斗场面固然精彩,但是因为知道死侍绝不会有真正的生命危险,也就缺少了紧张感和悬疑感,难以让观众的情感完全投入。


各种爆炸特效大场面制作精良

除了血肉横飞的动作,《死侍》最大的卖点还是各种突破底线的嘴炮,无论是DC漫画(“你个性好黑暗,是从DC电影里来的吧?”),迪士尼漫威系列(称印度司机是“棕豹”,黑人女英雄多米诺“黑黑寡妇”),都是小贱贱调侃的对象,有时他还打碎第四面墙,和观众直接对话,评论起电影本身(“刚才那段生硬剧情就是编剧犯懒”)。可能是怕嘴太损得罪人,《死侍2》中黑得最狠还是死侍的扮演者瑞恩·雷诺兹自己,在影片结尾的彩蛋部分,死侍甚至穿越到现实,杀死了瑞恩·雷诺兹。如此现实和电影时空傻傻分不清的错乱感和荒谬性,也恰恰是死侍这一另类英雄的魅力所在。应该说,相对于某些捞快钱的续集,《死侍2》显得诚意满满,笑点比上部更加密集,这不过有些笑点的理解门槛实在过高,如果观看者没有大量电影和漫画知识储备的话,可能对死侍各种嘲讽吐槽只会是一脸懵。《死侍》是漫改电影的一朵奇葩,但是,要彻底领略这位“非主流”的魅力,还非得要求观众是其他漫改电影的专家才行,这本身就是个有些搞笑的悖论。


死侍大声放情歌给钢力士,求他出来帮忙。

实际上,这部《死侍2》更大的困境,在于其剧情走向上。受到迪士尼漫威电影宇宙的影响,现在好莱坞电影公司已经是言必称电影宇宙,不搞一个横跨多部电影的故事线就浑身不舒服。出品《死侍2》的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这回就极大地加重了手头另一大IP《X战警》在死侍故事里的存在感。虽然在原著漫画里,死侍和X战警就颇有渊源,但是反映到电影实际表现中,死侍无法无天恶搞到底的风格,跟苦大仇深正气凛然的X战警们显然不是太对路。

首部《死侍》之所以大受好评,就在于其故事本身相对独立简单,而续集则把X战警中出现的各种叙事要素来了个大串烧,既有《逆转未来》里穿梭时空“在危机发生前将其阻止”的情节架构,也有类似《第一课》用主角的大爱感化反派人物的桥段,就连片中角色自己有时都忍不住自黑说“这段是不是抄袭痕迹太重?”。各种要素乱炖的故事情节,已经不能让观众像第一部时那样单纯放松的观影,而是需要保持专注仔细思考来跟上剧情发展,可是观众一旦开始认真思考,故事本身各种逻辑不合情理之处又会显得格外明显。小贱贱原本只是做个专心搞笑的独立品牌,但是身不由己地被电影公司拉进X战警的宏大世界观中,被寄予厚望能重振略显颓势的X战警系列,恐怕小贱贱自己也是脸上笑嘻嘻,心里骂不停吧。

《死侍》系列最大的悬念,其实是它自身的命运。迪士尼现在正计划收购福克斯,一旦收购完成,小贱贱就立刻变成了他整天嘲讽的迪士尼账下一员,实在有些尴尬。并且以迪士尼的品牌定位,也不太可能让小贱贱放飞自我。主演瑞恩·雷诺兹自己在接受采访时都有些悲观的说:“可能永远不会有《死侍3》了。” 小贱贱在电影里可以闹得天翻地覆,但面对电影业界云波诡谲的格局变幻时,可能也只有“拔剑四顾心茫然”了。(文/李婷 刘宇凡 发自纽约)

【延伸阅读】《路过未来》:像一根缓缓扎进心脏的细针

参考消息网5月17日报道 小时候妈妈经常提醒我们,细小的针扎进身体里不会很快有感觉,它会顺着血液一直流一直流,最后扎进心脏。

《路过未来》就像那一根针。看完影片的你也许不会立刻坐在电影院里哭得难以自拔,但它带给你的感触会一直陪伴着你。直到某一天你终于感同身受,被压制的感情重新倾泻而出,那一刻才会泪流满面。

如同《海边的曼彻斯特》里帕特里克看到冰箱里的冷冻鸡,想到父亲真的不会再回来,这一刻那根被忽略的针终于扎进了心脏。《路过未来》细腻如针般触碰着观众隐藏起的那根敏感神经,让我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刺痛。

由李睿珺指导,杨子姗、尹昉主演的电影《路过未来》于今日(5月17日)在中国大陆公映。该片于4月16日在2018年北京国际电影节提前展映,赢得了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作为第7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唯一入围华语长片,《路过未来》似乎无法让全部观众满意:截止到5月初,它的豆瓣评分只有6.2分。

《路过未来》的话题性很强,涉及了许多争议的话题,这些话题的复杂堆砌是这部影片招致差评的重要原因。对于这种境况,李睿珺导演显得很大度:“观众不同的教育背景、生活经验、美学喜好,都会带来不一样的电影观感。”他说。

用镜头克制地陪伴,是一个导演的自觉

李睿珺作为一个旁观者,用他的镜头陪伴着他关心的这些人。忻钰坤把这种克制,称为“一个导演的自觉”。

《路过未来》的镜头语言非常值得玩味:比起前几部影片,这是李睿珺使用运动镜头最多的一次。他利用自己偏爱的缓慢风格,夹持着镜头语言在统一空间中展示了人物的变化。

这样的运动镜头还会通过对比的手法来体现:耀婷坐在出租屋中,思考自己和父母的下一步,此刻屋外的火车疾驰而过。这一动一静,展现了耀婷的无奈:高处不胜寒,低处有人家。

片中出现的白马意向也有很强的延续性,这可能是李睿珺在自己的作品中埋下的“小彩蛋”。

这样的《路过未来》带给观众的感情注定是克制的,也许还有些滞后,但却足够真实。

“你在他乡还好吗?”是电影预告片的最后出现的一句话。这个问题,似乎抛向很多人。

可是,故事中的每一个人,似乎都不太好。

缺席了女儿的童年,只为了在大城市获得一席之地的耀婷父母,却被城市的发展淘汰,归园田居,却力不从心。

“深飘二代”的耀婷,也想在父母曾停留过的大城市立足。拼了命想在这里找到自己存在的痕迹,把爹妈接回来,甚至不惜透支自己的健康。一旦健康岌岌可危,也许她还想继续下赌注,可资本又在哪里?

同是天涯沦落人,你是我路过未来时的一盏灯

孤独的灵魂总会相遇,耀婷和新民的爱情从没有通过的微信好友验证开始。

模糊的身份认同感,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同为“深漂二代”,同是背井离乡在大城市努力改变命运的年轻人,他们是平等的。

新民有三个手机,三个不同的身份。微信中默默陪伴着耀婷的陌生人,或许才是真实的新民。

当另外两个身份曝光,爱变得不知所措:医院楼梯间里新民对耀婷的推推搡搡,这看起来毫不细腻的感情,却是新民对耀婷最深的关心。因为新民知道,对于这个疲惫喘息着的小姑娘来说,爱情实在太奢侈了。

毕竟对耀婷来说,身体很轻,灵魂很重。光是活着就已经让人精疲力竭了。

既然今生注定漂泊,就让他们彼此照亮,依偎着取暖,别路过也别错过。


杨子姗为了这部电影暴瘦二十斤,尹昉特意晒黑了皮肤。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这是我想去到的未来

尼采说过:“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当耀婷推开新民出租屋的窗,窗外不仅仅是“世界之窗”,也似乎是可以一眼望得到的未来。他们一生所求,其实不过是这样一个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耀婷的愿望有多卑微呢,只是想买个蜗居,把父母接回来,一家四口能过上几个月前的生活,仅此而已。不是像售楼处那些财大气粗的老板可以一掷千金,她从来没有想得这么不切实际。

“你多久没被感动过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为了烂俗的青春片泪腺崩塌的观众们来说,也许是一个很短的区间。

但对真正渴望着被感动的观众们来说,感情绝对不是烈酒猛灌入口中般的泪如雨下,感情需要酝酿需要琢磨。

比起被骗来的感情,我更爱《路过未来》渲染出的克制悲伤。(文/孙之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蜂飞进房间是好是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