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雷诺数是描述流体运动的重要数据?

《流体力学雷诺数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体力学雷诺数实验(5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量测实验八雷诺实验(一)目的要求1、测定沿程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的关系,并确定临界雷诺数。2、加深对不同流态的阻力损失规律的认识。(二)仪器设备设备如图II-8-1所示。另备打气筒一个、量筒一个、秒表一只、温度计一只。图II-8-1雷诺实验仪(局部)(三)实验原理1、列量测段1 1与22断面的能量方程:p |Y 2g7<+,Jw(l2)rh于是等直径管道恒定均匀流,所以=匕,0严。2,hg =即沿程水头损失 等于量测段的测压管水头差: hf =(Z + ) - (z2 + )将断面1一1与断面2-2的测圧管接至斜比圧计上,其倾斜角为Q,令斜比压计测压管液面高程的读数为y及2,则 hf

2、=(V, -V2)sinnfhf由于量测段长度为乙 则水力坡度丿=丄。L2、用体积法测定流量W利用量筒与秒表,得到量筒盛水的时间T及T时段内盛水的体积W。则流量2 = ,相应的断面平均流速V=,其屮A为管道过水断面而积。A3、量测水温,查相关曲线得运动粘性系数u或用下式计算:(cni2/s)0.017751 + 0.0337F +0.000221"式中/为水温;单位:°C4、根据已知的管径d和实测得到的断面平均流速V以及水的运动粘滞性系数"则nJ得到相应于不同流速时的雷诺数:V(四)方法步骤1、启动水泵,向高位水箱充水,并使高位水箱稍有溢水。再全开管道上的尾阀,以

3、冲洗管道。2、关闭尾阀,松开比压计上端三通管止水夹进行排气。待管道和测压管内的气体排净后, 用打气筒经三通管端头向比圧计注入圧缩空气,使两测管水面降至测圧管中部便于测读处, 再将止水夹夹紧三通管顶端,以防止压缩气体外泄。拔去打气筒,检查两测管屮水面是否齐 平;若不平,则应进行调整或重新排气。3、从紊流做到层流。将尾阀打到一定的开度(斜比压计上测压管液而的读数差约为10厘米 左右),开始实验,待水流稳定后,测读V" J W、卩便完成了第一个测次。并立即计算 出Q、V和然后逐次关小尾阀,重复上述操作与测读,一直做到管道出流几乎成滴淋 状,此时斜比压计上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差约为1毫米左右,则

4、为完成了从紊流到层流的全部 实验过程。4、再从层流做到紊流,逐次开大尾阀,按上述操作逐次测读。(若时间有限,可不做此步骤)。5、实验过程屮,每半小时量测一次水温,用水温平均值计算运动粘性系数6、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在坐标纸上以lo酎为纵座标,log#为横坐标(注意最好纵横 座标为1:1),点绘logJ-logV相关实验数据及曲练标出层流区和紊流区数据点的线性趋势 线及趋势线方程;从该曲线上确定出下临界流速点,并计算出下临界流速值以和临界雷诺 数Rj的值。(五)注意事项管流流态实验(亦称雷诺实验)的技术性比较强,必须精心操作,才能取得反映真实情况的 成果。1、试验过程屮尾阀只能朝一个方向关小

看题主的困惑在于雷诺数和激发湍流(转捩)的关系。

事实上湍流并不是高雷诺数激发的,而是扰动激发的。

层流是流动的稳定状态,出现的扰动如果能够被抑制,流动就一直是稳定的层流;如果扰动无法被抑制,就会导致流动失稳,层流就转捩为湍流。(这里“稳定”、“扰动”的意思,和把一个圆球放在平面上、放在尖峰、放在谷底那个例子里的稳定性是一样的,扰动无处不在。)

转捩和雷诺数有什么关系?理论上,求解Orr-Sommerferd方程会给出某种扰动下雷诺数多大会发生转捩。题主若有兴趣,可以看看这方面内容(讲湍流的书上都会有)。

从物理上“感受”的话,雷诺数比较小的时候,就是粘性比较大,外来的扰动容易被粘性“吃掉”、消耗为热能;当雷诺数比较大时,粘性抑制不住扰动,于是就失稳了。就像对着缓慢流动的黏糊糊的油吹一口气,油也就晃动一下;但对着袅袅炊烟吹一口气,炊烟就会变得一团混乱。

如果题主有兴趣,还可以继续想想,如果对着以极高速度流动的空气(就是雷诺数非常大)吹一口气,空气会混乱吗?为什么?

需要讨论雷诺数的例子还有很多。

比如题主说了雷诺数代表流体惯性力和粘性力的比值,那么不同雷诺数的来流经过两个相同的平板,出口附面层厚度一样吗?壁面的粘性阻力一样吗?哪个更大?题主先不要做计算分析一下,然后再看看公式里雷诺数是怎样出现的。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实验希望保持雷诺数相等,对于简单的情况,只要雷诺数相等,即使速度、密度、粘度都不一样,附面层厚度、粘性阻力系数还是相同的。

再扯远一点,我们在分析湍流附面层内的速度分布时,定义了一个 y-plus(y+) 来表示与壁面的距离 。这个定义“恰好”又是一个用典型速度定义出的雷诺数(所以 y+ 又叫做旋涡雷诺数)。

题主猜一下,附面层内远离壁面时,粘性的影响力是在变大还是在变小?如果说 y+ 代表了典型旋涡的大小,那么是大旋涡还是小旋涡受粘性影响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流体最基本的特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