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街天桥上往人行横道上跳会死吗?

西城步行街口天桥已经成型,力争春节前基本完工。

  随着我市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人车平面交叉抢行矛盾突出,车辆通行效率大幅降低。因此,在部分路段适时建设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实现交通立体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这两年,我市新建了一批人行天桥,部分已投入使用,立体过街设施逐步完善,正在朝着建设以人为本的人行交通空间而努力。

  [前瞻] 建天桥再入政府工作报告

  在2016年以前,我市街道主要以人行横道这样的平面过街方式为主,在城市主干道和人流密集区人车争道问题明显。

  在建设“和谐桂林”和“畅通桂林”的目标指导下,结合“十三五”发展契机,2016年3月,桂林城市管理工作布置会提出“在人流密集区域规划建设一批美观实用的人行天桥”。同年,临桂金水路人行天桥投入使用,沃尔玛人行天桥、穿山小学人行天桥、万福广场人行天桥开工,并先后投入使用。

  去年,“新建一批过街人行天桥”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我市以中山路为轴线、辐射东西两侧区域内,12座过街人行天桥经选址先后施工建设。年底,桂林书城人行天桥和乐群路口人行天桥投入使用。

  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人行天桥建设。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从2016年到今年要“建成15座天桥”。

  [心愿] 让出行更通畅、安全

  随着人行天桥的建设,市民过街的方式也发生变化。

  家住安新洲的黄丽霞这两天出门上班开始有了些变化。原来她都是在漓江桥西头等着人行横道灯的指示横过马路,再搭乘公交车去单位。不过,随着上个月底安新洲人行天桥投入使用,她每天都走天桥过马路。“现在不用等绿灯,也不用担心横过马路有危险,真好。”她说。

  在黄丽霞看来,这两年我市人行天桥建设项目是民心所盼,也是惠民之举,切实方便了市民出行。“我也是一位母亲,每次经过学校门口的时候,我格外关注学生过马路的安全问题。”黄丽霞说,好几座人行天桥都是建在学校附近,学生上(放)学安全出行问题让家长都放心了。“希望这样的便民惠民建设能多一点。”

  这两年人行天桥的建设,是对市区主要道路行人立体过街设施的补充。所谓立体过街设施,不仅有“上天”(建人行天桥),还有“入地”(建地下通道),市区范围内在汽车总站、桂林火车站、十字街、八桂大厦等几个区域都设置有地下通道。

  最近,市规划局网站上的一则公示引起了龙军辉的注意。

  “根据这个公示,要在东西巷和正阳步行街之间建地下通道。”龙军辉说,他家住东华路,东西巷与正阳步行街之间的平面过街人行横道是他经常过马路的地方。在下班高峰期、周末或者节假日,这里过马路的行人很多,往来车辆也很多,“即使有人行横道灯,行人与车辆还是存在相互干扰的问题”。

  在仔细看了公示后,龙军辉和家人邻居都说起这件事,大家都盼着地下通道能早日修好,“这样行人和车辆各行其道,安全”。

  “我也看了地下通道的公示,也有居民跟我们反映,希望设计方和建设方能在便民上多些人性化考虑。”解东社区工作人员车志龙告诉记者,他们社区不少老年人会到位于正阳步行街的卫生服务中心看病,因此地下通道建设时最好有无障碍设施,这样能方便老年人出行。

  [布局] 上天入地 过街设施立体化

  行人立体过街设施是人行横道的立体化。当车行交通量达到一定程度或人行过街流量达到一定程度,瞬时中断车辆交通会带来较大的交通阻滞时,适合采用这种形式的过街设施。

  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以下情况宜设置人行天桥或地道:一是横过交叉口的一个路口的步行人流量大于5000人次/小时,且同时进入该路口的当量小汽车交通量大于1200辆/小时;二是通过环形交叉口的步行人流总量达18000人次/小时,且同时进入环形交叉口的当量小汽车交通量达到2000辆/小时;还有行人横过城市快速路等。

  以“提高桂林市中心城区主次干道的运行速度,保障行人过街安全”为目标,近两年我市开展了人行天桥建设。上个月底,安新洲人行天桥、龙隐小学人行天桥、长城花园人行天桥投入使用,加上市区“最老”的石油六公司人行天桥和临桂的金水路人行天桥,目前市区的人行天桥数量已达到10座。

  目前,苗圃路口、瓦窑市场、南溪山医院、彭家岭、虞山批发城、西城步行街口、南溪山小学等地7座天桥也在紧张施工中。“我们力争在春节前7座天桥基本完工。”组织人行天桥项目的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

  人行天桥的建设和相继投入使用,使我市交通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人行天桥调和了行人过街需求和车辆通行需求之间的矛盾。”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交通规划设计院院长李文勇博士说。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科研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人行天桥起到了保障行人安全、车辆行驶通畅的作用。目前投入使用的人行天桥在人流、车流量大的地方起到了人车分离的效果,道路通行效率得到了提升,对整个路网有优化和促进作用。

  除了人行天桥、地下通道,有关部门也在道路上做文章,改善交通通行情况。2016年6月,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盛大开业,导致附近人流车流剧增。为改变这一路段人车冲突产生的“肠梗阻状态”,2016年国庆前,市交警部门在兼顾机动车通行率、非机动车耐受力及行人的安全等多方面因素的前提下,在这里设置了人行横道灯,有效保障了行人安全,提高了车辆通行效率。

  据了解,相关部门也曾提出在东西巷和正阳步行街之间建设立体过街设施的要求,并做了相应方案。李文勇认为,这非常有必要,“这一带人车争道的问题特别突出,应该是市区最需要建设立体过街设施的地方”。

  “东西巷是桂林明清时代遗留下的唯一的历史街巷,为了保持街区原貌,有关部门在综合考虑并结合专家意见后,选择在此建设地下通道。”东西巷与正阳步行街地下通道工程业主单位桂林市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前期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前期相关工作,《桂林市东西巷与正阳步行街地下通道工程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正在公示中。

  根据公示的方案,东西巷与正阳步行街地下通道出入口宽6米,长10.5米,通道北侧连接东西巷已建成地下商场,利用原有东西巷出入口。其中说明中提到,项目实施时应注意预留无障碍电梯出入口。

  “无论是人行天桥的建设还是地下通道的建设,过街立体设施的完善能提高主干道和人流密集区的车辆通行效率,让机动车能‘跑起来’,也可为行人提供安全舒适的步行空间和明确路权,方便市民的出行,从而营造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建设以人为本的人行交通空间。”市城管委负责人说。

“一条解放路,半座绍兴城。”南北走向的解放路,犹如中流砥柱撑起了绍兴老城区的城市脊梁,而从上世纪90年代逐渐形成的解放路核心商业圈,还曾孕育过一座过街天桥,成了当时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1996年,解放路上的过街天桥 袁云/摄)

老画家画出过街天桥旧时“相貌”

马仲安是一位乡土画家,今年77岁,他对于老绍兴的乡土民情、城市旧貌有着缱绻的情结。近日,他用钢笔描绘出记忆中的“绍兴大街”,画面中尤以一座过街天桥最为显眼。马仲安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绍兴城乡居民俗称的市中心,就是指原华谊商厦、供销大厦、国商大厦、华联商厦这4大商厦集中的地段,它们是一代绍兴人对绍兴商业的集体回忆。当时老百姓进城,一般都要到这里来逛街买东西,否则就等于没进过城。而对于他们来说,最乐意的是到横跨在解放路上的过街天桥上去走一走,可以从一头的华谊大厦,直通对面的供销大厦二楼。此外,这座天桥还在解放路的两端设有上下桥口,在桥上可以俯看底下的车流,真是桥即是景,桥也在景中。

马仲安所作解放路过街天桥钢笔素描画

据绍兴市档案馆的相关资料记载,解放路核心商业圈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繁华。1990年12月20日,绍兴县供销大厦开业,是全市第一家有自动扶梯的综合型商场。1992年9月30日,绍兴国商大厦开业,音乐喷泉、组合电视屏幕、电子显示屏、哈哈镜,成为当时剪彩开业的经典画面。随后开业的绍兴市华谊大厦,分南楼和北楼,是当时绍兴市区面积最大的百货大楼,三者逐渐形成解放路核心商业圈的三足鼎立局面。1996年,沈永和酒家与朝阳饭店合并,扩建成绍兴大酒店,解放路核心商业圈至此又向南推移扩展数百米。同年7月,为方便群众购物和缓解绍兴市区交通紧张状况,有关部门在解放北路上首次兴建东连华谊大厦、西接绍兴县供销大厦的天桥,长度50米,宽度6米,采用混凝土立柱、钢梁和不锈钢栏杆构建,上架透明罩壳,为古城绍兴平添了几许时尚色彩。

过街天桥为何只矗立6年就被拆除

解放路过街天桥,虽称不上绍兴建筑的地标旧物,但对于很多市民来说,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并拍下照片作为那段岁月的记忆。然而,其投入使用到2002年被最终拆除,只经历了6年时间,让人不禁唏嘘感叹。

过街天桥使用寿命为何如此短暂?据当年的桥梁设计者介绍,过街天桥作为构建城市立体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保障群众畅通安全出行,还有在封闭路段缩减行人路程、缓解车辆拥堵、提升城市形象品位的重要作用。因此,从满足群众安全出行的角度,当年有关部门还曾在城北的润沁花园西侧建造过第二座过街天桥。但实际情况却相反,过街天桥的使用率并不高。

清洁工正在巡扫解放路过街天桥。(档案资料)

据介绍,过去一到节假日,绍兴解放路上就会出现人多车多的情况。然而,过街天桥只对逛商厦的顾客有利,对过路的市民却没有多大吸引力,很多人还是宁愿选择在没有人行横道的车流中钻来钻去,也不愿选择走过街天桥,天桥下的交通安全依然严峻,后虽经市政部门在道路中央增设隔离栏杆,但过街天桥“受冷落”的情况依然没有多大改善。其次,过街天桥的台阶较高,对老年人和残障人士来说,爬上爬下较为费力。再次,过街天桥两侧的广告牌设置较密,连廊半包结构易造成部分视线受阻,致使其一度沦为乞丐、小偷、流浪汉藏身场所,天桥的自身环境饱受市民诟病。

因此,随着社会发展,过街天桥使用6年后被拆除,成为绍兴人的一段城市记忆。

  1月19日下午,记者来到奎文区胜利东街与新华甲巷交叉口位置看到,新建的过街天桥已经投用,工人正在清除路上原有的过街人行横道标识。这座过街天桥造型时尚美观,横跨胜利东街,步行梯和桥面上铺设了一层红色塑胶,不但颜值高,而且非常实用,踩在上面一点都感觉不到滑。

  随后,记者又来到健康东街与新华甲巷交叉口位置看到,这里的过街天桥前段时间已经投用,目前工人正在安装电梯,出于安全考虑先临时封闭,待条件适合后再重新开放。

  位于福寿东街与新华路交叉口西侧位置的过街天桥已经于1月18日投用,过往市民经过这里都纷纷上来体验。

  当天,记者还来到高新区渤海路与桐荫街交叉口位置看到,这里的过街天桥主体已经建成,离正式投用还需要一段时间。

不用再跟车辆抢道,市民直言这样过街安全多了

  几座已经投用的过街天桥对于改善路面上的交通秩序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行人和过往车辆各行其道,互不冲突,安全性大为提高。

  在胜利东街与新华甲巷交叉口附近,记者遇到了奎文区中央生活城小区居民朱先生。他在附近一家单位上班,连说这座过街天桥投用后,作用太显著了。“新华甲巷里有一个早市,每天都有很多居民来购物,如今行人直接走天桥过街,不用再和车辆抢道,安全多了”。

  奎文区南湖社区居民刘女士说,她几乎每天都在这个路口过街,早就盼望着建一座过街天桥了。车辆每次走到这里时都要礼让行人,很容易造成交通拥堵,而且行人过街也不安全。新建的过街天桥大气漂亮,走在天桥上俯视地面,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同样是一种享受。

  潍城区十笏园小区居民杜女士说:“自从东风西街与向阳路交叉口东侧的过街天桥投用后,再过东风西街一点都不犯愁了。以前必须紧紧拽着孩子的手,等没车了才敢过马路。如今,直接走天桥过街,安全便利。”

  奎文区圣荣广场小区居民孙先生说,就在几年前,过街天桥对于广大市民来说还算是新鲜事物。可短短两三年时间,城区过街天桥遍地开花,选址都特别合理,不但给市民出行带来安全便利,而且极大提升了城市颜值和城市品质。

过街天桥已达23座,市民建议加装电梯方便老年人

  去年以来,中心城区陆续启动了11座过街天桥建设,其中奎文区7座,潍城区2座,高新区2座。

  采访中,有市民建议,新建的这些过街天桥,周围如果老年人居多,建议加装电梯。记者咨询相关部门得知,过街天桥加装电梯需要考量的因素非常多,下一步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具备加装电梯条件的过街天桥,会予以考虑,请市民放心。

  这些过街天桥采用人车分流、立体交通,在中心城区进一步构建了安全、便捷、通畅、高品质的行人过街系统,缓解了“出行难、过街难”问题。同时,伴随着这11座过街天桥的建成,中心城区的过街天桥数量已经达到23座,有力提升了城市品质,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来源:潍坊融媒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从桥上跳水会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