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四氢六氧二的化学名称?

(一)烃:烃是一类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甲烷在光照条件下与卤素单质(气态)反应生成卤代烃

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高温下受热分解可得乙烯、乙炔、氢气

(二)重要有机物的制备:甲烷、乙烯、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浓硫酸两者体积比为 13

属于固 + 固加热制气

与制氧气氨气的气体发生装置相同

制气装置中气体发生装置类

注意:①烧瓶内应放碎瓷片、碎玻片。②使用温度计应插入液面下但不能触瓶壁。③为了防止副反应发生,应迅速升温到 170

气装置中的气体发生装置类

注意:不能用启普发生器。同时注意水流速度(应滴加水)为了防止反应过于剧烈,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进行。试管做气体发生器时试管口应放一小块棉花(见图)。

(三)有机物间的相互转化及反应类型

说明:1、HX 卤化氢X 2卤素单质

(四)有机物的鉴别和检验

(五)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

利用有机物的特性对有机物(或含有杂质的物质)通过洗气、蒸馏、分液、过滤等方法将有机物分离和提纯。

如:除去混入饱和气态烃中的不饱和气态烃

方法:通入装有溴水的洗气瓶(因为不饱和气态烃与Br 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不溶于水卤代烃,饱和气态烃不反应)

应注意不能采用装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来除去混入饱和气态烃中不饱和气态烃(虽然不饱和气态烃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饱和气态烃不反应,但不饱和气态烃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会产生其它杂质气体)

炔烃的命名与烷烃的命名相似,所以不同的是必须选含有碳碳叁键的碳链最长的为主链,且碳碳叁键应获最小编号,支链的定位要服从碳碳叁键的定位。

支链位置支链个数支链名称叁键位置主链名称

(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1、碳链异构:在分子中由于支链的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异构

3甲基1戊炔 4甲基1戊炔

2、位置异构:在分子中由于不饱和键(CC)碳碳叁键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异构:

3、异类异构:分子式相同由于是不同类有机物而产生的异构

如:碳原子相同的二烯烃与炔烃间互为同分异构体

(因为分子组成通式相同皆为C nH 2n -2

例1:书写C 4H 6链烃的同分异构体并命名

例2:书写戊炔的同分异构体并命名

5、同分异构体书写原则

(1)书写碳链异构体时应本着主链由长到短、支链位置由心到边,支链由整到散的思路进行。

(2)在主链已确定前提下要注意书写碳碳叁键位置异构。

(3)因题而异需要书写异类异构时要注意书写二烯烃与炔烃间的异类异构

(4)在书写同分异构体或判断同分异构体数目时,必须确定好主链的对称轴,认清等碳原子。

(5)书写同分异构后,可进行命名、若名称相同,便说明同分异构体书写是重复的。

(6)应注意确保每个碳原子四个共价键不得超越。

(八)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有机物分子里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卤化:烃分子里的 H 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

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物质的反应

加单质: X2 (卤素单质)

加化合物: HX (卤化氢)

由小分子(单体)在一定条件下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加聚反应:由不饱和的同种或不同种单体聚合而成

各类有机物,应注意四氯化碳除外

烯烃、二烯烃、炔烃等不饱和烃

催化氧化(与 O2

有机物中加氢或失去氧的反应

* 有机物从一分子脱去一个小分子而成为不饱和化合物反应

脱水反应(分子内去水分子)

小结:碳原子之间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对物质的性质产生不同的影响

(1)碳碳单键:碳碳单键牢固。烷烃和环烷烃由于具有单键结构,因而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这类饱和烃的典型反应是取代反应。

(2)碳碳双键:碳碳双键中有一个化学键易于断裂。烯烃与二烯烃由于具有碳碳双键,化学性质活泼。这类不饱和有机物典型反应是加成反应、加聚反应。

(3)碳碳叁键:碳碳叁键中有二个化学键易于断裂。炔烃由于具有碳碳叁键,化学性质活泼。这类不饱和有机物典型反应是加成反应或加聚反应。

1、反应条件对反应类型及反应产物的影响

乙醇和浓硫酸作用时温度的影响

2、各类有机物性质、制法、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1)从性质上看:乙炔能和卤化氢反应

(2)从反应类型上看:乙炔能和卤化氢发生加成反应

(3)从制法上看:乙炔可以制备氯乙烯

(4)从用途上看:氯乙烯可制聚氯乙烯塑料,因此乙炔是制备聚氯乙烯塑料的原料。

3、有关有机物熔沸点高低规律

(1)沸点低的有机物:常温下为气态物质四碳或四碳以下的烃及一氯甲烷CH 3Cl

(2)熔沸点高低的比较:

①互为同系物的物质随碳原子数的递增而熔沸点升高。

②互为同分异构的物质随支链增多而熔沸点降低。

4、利用分子量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简便解法

设烃的分子式为C xH y

说明:若遇到余数为0或余数为氢原子个数不合理时,可以减少一个碳原子增加十二个氢原子来变通。如:分子量为72的烃:,显然C 6H 0不合理,可改为C 5H 12属于烷烃。()

又如:分子量为124的烃:,显然C 10H 4不合理,改为C 9H 16 属于炔烃或二烯烃。()

5、烃完全燃烧前后总体积(或物质的量)变化规律,温度100℃以上

6、化工生产及生活实际中的有机化学

(1)分子组成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俗称沼气、坑气、燃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 4

(2)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

(3)重要的塑料:聚乙烯、聚氯乙烯等。

(4)橡胶的主要来源是橡胶树的胶乳,主要成分是聚异戊二烯,能溶于汽油、四氯化碳、乙醚、苯等有机溶剂。

(1)了解化学式及其意义。

(2)了解常见元素及原子的化合价。

(3)能用化合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合式。

(4)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能利用对原子质量和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

(5)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表示的物质和含量。

化合价知识及其应用、有关相对分子质量得计算。

(1)化合价的理解及应用。

(2)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导入展示:水分子、氯化钠的球棍模型。

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不同的物质组成不同。如水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氯化钠晶体中录离子和钠离子和个数比为1:1,所以水用元素符号表示为H2O,而担氯化钠用元素符号表示为NaCl。

议一议:纯净物的组成都是固定的,那么,表示每种纯净物组成的式子可能有几个?

提示: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为化学式。纯净物的化学式只有一个,是唯一的。

强调:书写物质化学式时应以事实为主基础,不能想当然任意书写。

、H2O、Fe、S等符号分别是氧气、氢气、水、铁、硫的化学式。

点拨:有的物质化学式和元素符号一样,但有的又不一样。

讨论:化学式H2O”所表示得意义。

归纳:宏观:表示物质及物质的元素组成。

微观:表示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举例:H2O:既表示物质水及水由氢氧两元素组成,又表示一个水分子及水分子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提问:怎样表示两个水分子?n个水分子?

归纳:化学式前面的数子表示分子的个数。

讨论:H、2H、H2、2H2各表示什么意义?

交流:H表示氢元素,一个氧原子。

H2表示四个意义,氢气,氢气由轻元素组成,一个氢分子,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2H2表示2个氢分子

归纳:元素符号右下方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

点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和右下方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但右下方的数字是固定的,而前面的数字可根据需要书写。

提问:不同物质的化学式中各原子个数比是否相同?

定义: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称为取代反应。在中学化学中,取代反应包括卤代、酯化、水解、硝化和磺化等很多具体的类型。

1、与卤素单质的取代------发生该类反应的有机物包括:烷烃、烯烃、芳香烃、醇、酚等。例如:

2、与混酸的硝化反应(苯及其同系物、苯酚、烷烃等均能发生硝化反应)。如:

(3)注:环己烷对酸、碱比较稳定,与中等浓度的硝酸或混酸在低温下不发生反应,与稀硝酸在100℃以上的封管中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硝基环己烷。在铂或钯催化下,350℃以上发生脱氢反应生成苯。环己烷与氧化铝、硫化钼、古、镍-铝一起于高温下发生异构化,生成甲基戌烷。与三氯化铝在温和条件下则异构化为甲基环戊烷。

低碳硝基烷的工业应用日益广泛。在使用原料上,以丙烷硝化来制取是合理的途径。在工艺方面,国外较多的是以硝酸为硝化剂的气相硝化工艺,已积累了较丰富的工业经验。有代表性的反应器则是多室斯登该尔反应器。国内迄今有关硝基烷的生产和应用研究均进行得不多,这是应该引起我们充分注意的。

3、与硫酸的磺化反应(苯、苯的衍生物, 几乎均可磺化)。如:

4、羧酸和醇的酯化反应

5、水解反应(卤代烃、酯、多糖、二糖、蛋白质都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如:

6、与活泼金属的反应:(醇、酚、羧酸等均能与活泼金属如钠反应生成氢气)。如:

7、醇与卤化氢(HX)的反应。如:

8、羧酸或醇的分子间脱水。如:

定义: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化合物的反应叫加成反应。

在中学化学中,分子结构中含有“双键”或“叁键”的化合物均能发生加成反应。如烯烃、二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饱和高级脂肪酸及其甘油脂、单糖等。通常参与加成反应的无机试剂包括H2、X2(X为Cl、Br、I)、HX、H2O、HCN等小分子(对称或不对称试剂)起加成反应。

i. 羧基和酯基中的碳氧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ii.醛、酮的羰基只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iii.共轭二烯有两种不同的加成形式。

定义:有机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从一个分子相邻两个碳原子上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2O、HX等)而生成不饱和(双键或叁键)化合物的反应称为消去反应, 又称消除反应。

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合物需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i.是连有一OH(或一X)的碳原子有相邻的碳原子;

ii.是该相邻的碳原子上还必须连有H原子。

中学里常见的两类有机物是醇和卤代烃。

定义:由许多单个分子互相结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叫聚合反应。聚合反应有两个基本类型,包括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由不饱和的小分子通过互相加成而聚合成高分子的反应称为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能够发生加聚反应的有机物包括烯烃、二烯烃及含C=C的物质均能发生加聚反应。

有机物单体间去掉小分子化合物相互结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称为缩合聚合反应, 简称缩聚反应。通常有酚和醛、氨基酸(形成多肽)、葡萄糖(形成多糖)、二元醇与二元酸、羟基羧酸等均能发生缩聚反应。

有机物与强氧化剂作用、或与氧结合、或分子中去掉氢原子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具体表现多样。

1、燃烧(绝大多数有机物容易燃烧)

2、催化氧化(或去氢)

(1).乙烯催化氧化制乙醛(催化剂PdCl2和CuCl2)

(2).乙醇催化氧化制乙醛(催化剂:Cu或Ag)

(3).乙醛催化氧化制乙酸(催化剂:醋酸锰)

(4).丁烷氧化法制乙酸(催化剂:羧酸的钴盐等)

3、与强氧化剂:KMnO4(H+)的反应:

烯烃、二烯烃、炔烃,含有C=C的油脂都能使KMnO4(H+)的紫色褪色。

苯的同系物也能使KMnO4(H+)的紫色褪色。

醛、甲酸及其酯、甲酸盐、葡萄糖等含有醛基的物质也能使KMnO4(H+)的紫色褪色。

醛基(-CHO)与弱氧化剂:银氨溶液、新制Cu(OH)2的氧化反应. (-CHO均被氧化成-COOH),醛类、甲酸及其酯、甲酸盐、葡萄糖等均能发生上述反应。

有机物与强还原剂作用、或与氢结合、或分子中去掉氧原子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具体表现多样。

1、催化加氢(或去氧)的还原反应

含有C=C或C≡C的不饱和化合物及含有酮羰基的醛、酮、单糖、羧酸等物质与H2的加成反应,都属于还原反应(其它反应见前面加成反应)

1、苯酚溶液跟FeCl3溶液作用能显紫色.因苯酚和FeCl3在水溶液里反应,生成络离子而显紫色。

2、可溶性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因直链淀粉的螺旋式管状结构能容纳碘钻入并吸附成包含物质而显蓝色。)

3、蛋白质(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 跟浓硝酸作用呈黄色因氨基酸中的苯环发生硝化反应, 生成黄色的硝基化合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碳五氢十氧二属于酯的同分异构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