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童子遇到识人和尚寺院都能出到家把?

  一个世俗人对修行的思考和感悟

  写作是一件非常枯燥又幸福的事情,一支笔,一副键盘,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用文字去利益帮助芸芸众生。这篇文章耗费了我大量心神、数不清的不眠之夜。是我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事、我的笔记心得、大德前辈们的教诲以及我的个人实践感悟汇总而成的,本文空谷幽兰非常难得,请好好珍惜。您有缘看到此文说明您是幸运的、很有福报。其实开始我总共写了将近30来万字,考虑到现在的人比较浮躁很难静下心来看长篇大论了,就一再的精简,所谓浓缩的就是精华。如果你能够静下心来慢慢的全部看完,我向你保证,仅仅是读完这一篇文章就能够令你大开眼界,获得不可思议的进步和成长。有的朋友看完后,特别强调说这是他这辈子看到过的最棒最精彩的一篇文章,受益匪浅,问我文章这么好为什么不取一个漂亮的标题,吸引眼球,还开玩笑的说这篇文章应该全国普及每人一份并且建议:比如文章题目名可以称之为《价值亿万、不容错过、男女必看!》……我相信有缘人如获至宝,看完会有那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觉。全部看完将震撼你的心灵,你的认知辨析能力会大大提升,从此改变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最终收获幸福美满的人生!

  每一个人,都怀揣梦想,都渴望成功,到底有没有捷径,到底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方法帮助我们成功?本人一直在国内著名的企业管理顾问培训公司工作,天天跟企业家名人大咖打交道,经常向这些成功人士请教成功的秘诀。怎样让生命更有意义、人生更加幸福、更成功?带着这样的理想,通过自己的总结,现全部无私的分享给有缘人,给大家一些参考借鉴。整篇文章只分享生存实战干货,希望能够利益帮助到大家。在此感恩大德前辈们的不吝赐教、现无偿分享给大众,功德无量。如果你全部看完并且践行的话,美好的生活唾手可得,幸福人生即将来临。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你能过的更美好更幸福!

  成功人士有许多共同的特点:爱学习、勤奋、自律、做事富有激情、有强大的领导力执行力等等。但是归根究底还是认知思维能力,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认知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习惯。普通人要想突破自己,就一定要打破固有的、惯性的思维!不能被陈旧的条条框框思维枷锁所困住。《易经》曰:物极必反。中庸思想,才是人生大道。首先分享两个我亲身经历的事例来说明正确的认知思维对个人成功有多么的重要。(1)我们企业管理公司经常会为企业家老板培训易经风水课程,我们都在课程现场,也亲眼目睹过一些神奇不可思议的事情。正因为如此,有的同事学风水知识思想走极端,整天神经兮兮的,来了一个新员工,首先问人家是哪一年生的,五行是否相生相克?胡乱给人贴标签,自我暗示定义人家。这个防备,那个多疑,没学还好,学了以后反而整天疑神疑鬼的,神经都不正常了,学了一门学问不但没有帮到自己反而害了自己,是不是很可怜可悲啊?这样的人学再多的知识都无益,甚至还害了自己,凡事太过就错了,过犹不及都是毛病。认知思维没有升级真是害人害己。学任何东西都是用来帮助自己的,而不是来障碍自己的,包括信仰宗教佛法在内。任何知识都要学会灵活运用,不能生搬硬套。在这里我简单来介绍一下什么是风水?风水是集美学、环境学、地理学、易经等等为一体的学科,是流传了几千年的文化。人的第一风水是什么?是人。是心。人的第二风水是什么?是嘴巴。人的第三风水是什么?是行为。好的人品、善良就是最好的风水。

  佛陀在《阿含经》中反复强调信徒们不要占卜、算命、择看黄道吉日。还举了一个实例:说一户主生了一个小孩,算命先生说这个小孩克父母,夫妇俩迷信算命先生鬼迷心窍,居然把自己的亲生孩子给杀了,后来官府捉拿他们归案判予死刑,夫妇俩临终前还说这个算命先生算的真准啊,小孩是真的克父母以致他们遭此横祸。佛陀从来要求信徒不要迷信任何权威,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万物有灵,只要你有福报毕恭毕敬对待所居环境里的万事万物,在哪里都是好风水,所谓富人居福地,福地富人居,境由心转。健身虽好,但过度训练则伤身。凡事中和为福,而性格偏激执拗的人往往生活不顺利,甚至惹来祸患。一个人在缺乏独立自主的认知思维和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情况下,过多的涉猎一些诸如星座、九型人格、算命风水的知识学问,并以这些含糊不清的理论直接往自己身上套,胡乱给别人贴标签,会对我们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一样好的东西不能为我所用,反而成为自己的负担阻碍牵绊,这是不是很讽刺尴尬。就如同主动找算命的被骗子忽悠:“我见你印堂发黑,不日即有血光之灾!快给我打钱!我给你消灾化吉!”是一样的道理。

  (2)再来谈一下信仰问题,由于末学信仰佛教,在因缘成熟的情况下会分享一些我曾经写过的有关于佛法文章给同事朋友看。直到有一天,一个玩得好的同事跟我说道,我也知道信仰很好,可是只要你站在我身后我都感到害怕胆战心惊,因为你会念佛教咒语,听到这句话后我惊呆了,真是无话可说。愚昧无知的人总是被自己局限的认知思维所误导。佛菩萨都是慈悲博爱到了极点,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佛陀曾经舍身饲虎、割肉喂鹰,把一切众生都当做过去父母未来佛祖平等看待,为众生布施头目脑髓都在所不惜,何况财富金银珠宝。佛教里所有的咒语都是只会利益众生,而不可能害众生的,每个咒语都是佛菩萨的妙明本心。佛菩萨救度众生都来不及,怎么可能会用自己的妙明心咒害众生呢?聪明的人只要稍微想一想就明白了。我们凡事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是对的事情,实际上是错误的;反而有时候我们执着一件事物是错的,也许是正确的,造成这样的错觉结局主要还是个人认知思维的局限所导致的。只要你看完这篇文章以后你的认知思维一定会极速的改观并且得到显著的提升。

  在这里分享一下我的为人处世:我经常观想宇宙万物与我合为一体。视一切众生为佛菩萨、或为我的父母儿女伴侣、或者是我自己。我平时几乎不动心念,一旦起心动念都严格要求自我必须是利益对方、善意的念头、祝福的心念,“动则万善相随,静则一念不起”。哪里还敢起什么恶的意念,恶的行为就更不用说了。做事的时候就集中精力专注于某一件事。享受当下美好的一切,活在当下,不怀念过去,不忧虑未来。平静安宁柔和,哪有时间精力去为芝麻蒜皮的小事去斤斤计较、抱怨仇恨、生气烦恼?有空闲时光都是专注学习或冥想,尽量做到无思无念。时刻努力奋斗,只为早日实现自己的心中梦想,这就是我的为人处世之道。说真心话我每天念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祝一切生命都幸福!”跟人相处想太多会得心理疾病的!做人千万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认知+思维)几乎是人和人之间唯一的本质差别。我的认知思维迭代更新很快,从来不会固守某个观点。一本书、一堂培训课、一次演讲或者和某位高人的谈话,经过一段时间的亲自实践验证发现是对的,我就会马上改变自己原来的认知观点。我的思维从来不僵化,所以朋友们经常跟我开玩笑说:“你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对比我以前写过的文章就知道,我的思想和境界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因为我每天都在拼命学习,提升自己,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

  打破思维定势是一种美。末学的思维认知一般都是扩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凡事采用换位思考法。有很多同事跟我沟通交流的时候经常会发现我答非所问,这是因为他说一的时候,我已经想到三或五去了。考虑到每个人的认知思维体系不尽相同,我现在早已经改变了这个跳跃性思维的坏习惯,尽量做到跟对方思维同步。但是我还是希望朋友们升级自己的思想。认知思维要懂得变通且与时俱进。建立自己的认知能力体系很重要!

  如何让自己成为人生赢家?优秀的人有哪些你看不见的本事?请认真仔细阅读完文章,如果对您有帮助就是我存在的最大意义与价值。请记住命运始终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命运是自己创造,自己建立的,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好了,进入正题。(排序不分先后)

  冥想简单来说就是“不带批判地对当下的觉察。专注当下,不做判断”。冥想最早来源于佛教的精神训练,是一种修心行为,冥想中的“冥”就是泯灭,“想”就是思想,通过一系列的方法,让你重新把心灵和身体结合起来,进入一种感知的状态。当你感到非常烦躁紧张的时候,停顿一下,做三五次深呼吸,你是不是感觉到了心情的变化,没有原先那么紧张了。没错,你刚才做的就是简易冥想。是不是很惊奇如此简单?将自己的心念专注一处,便是冥想。冥想方法成百上千,现在我介绍一种大众最实用的简易静坐冥想方法分享与你。可以按照下面的7个步骤开始你的静心冥想之旅:

  (1)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端正的坐下来,让你的背脊挺直,身体坐直,背不要靠着椅子,将双手分别放在大腿的膝盖上,手掌朝下,姿势必须是舒适的。(尽量关掉移动设备,杜绝任何人的打扰。衣服方面,选择宽松柔软的为佳。)

  (2)开始前先做5个深呼吸,让自己完全沉浸在呼吸的感觉中。

  (3)轻轻闭上眼睛,让大脑安静下来,什么都不想。任由思绪来去,不要去管他,让其他思想自然的“流走”。一切都是虚幻的,没有对没有错。

  (4)专注于你的呼吸,开始感受并放松自己的身体。顺序可以从头到脚,或者从脚到头,是一样的效果。默念着要它们逐一放松,循环感受效果更佳。我个人的习惯是:头部-脖子-肩膀-左右手-背部-胸部-腹部-左右脚,然后再从脚到头扫描式的放松全身。

  (5)继续一直把注意力放在鼻尖的每一个呼气和吸气。

  (6)经过几分钟的呼吸后,可能你大脑中会出现其他想法。不要判断或分析你的想法,让它们自然进出,自然的流走。只把注意力专注放在呼吸上,不要刻意调整呼吸的快慢频率,保持与你平常呼吸一样,就这么简单。(确保是舒适自然的呼吸状态。并且,呼吸应该是连续的,没有明显的断点。不要去打扰你的呼吸,也不要去评判你的念头。)

  (7)正确地结束冥想:不要太着急结束冥想,要保持冥想中的正念和静心。缓慢睁开眼睛,保持专注在当下,把这种专注带到生活当中。

  冥想能给我们带来诸多好处:冥想五分钟等于熟睡一小时,冥想是失眠者的福音。晚上睡觉前冥想,可以更好的放松身心,减少失眠。冥想可提高我们潜在意识的力量。提高认识自我的能力。许多研究表明,冥想可以延缓身体的衰老速度。冥想还可以减轻你的焦虑、紧张、压力,更是可以提高你对于生活工作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冥想可以改善心脏健康和心理健康,增强人体免疫能力,降低血压,改善细胞的健康成长,缓解慢性疼痛,治疗抑郁等等都有莫大的帮助。冥想让自我活在当下,集中注意力,提高自控力,克制冲动和愤怒的情绪,人为的精神痛苦会越来越少,让我们的内心更加的宁静平和。经常冥想的人想像力、创造力与灵感便会源源不断的涌出,此外对于事物的判断力、理解力都会大幅提升,同时身心会呈现安定、愉快、心旷神怡的感觉。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藉由冥想的方式来创造奇迹,不要把它认为是什么超能力,它是心理上本来就有的东西,而且是任何人都垂手可得的东西。

  从冥想当中收益的例子很多,例如乔布斯就是一个经常冥想的人。乔布斯受到了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他一生不断地练习冥想,当心定下来的时候,直觉会非常地清晰、敏锐,从而训练自己的深度思考和洞察力。乔布斯不仅坚持每天冥想,他还将冥想的思想融合进苹果产品,最终形成了苹果被人津津乐道的极简主义和完美主义的设计理念,为当时伤痕累累的苹果找到了全新的突破口。

  正念冥想在美国比瑜伽更流行,更具“正能量”。其实,冥想不需要你拥有某种宗教信仰,冥想也不是神奇的玄学,而是一种活在当下的练习。有意识地觉察,专注于当下,不主观评判。冥想能够帮助你快速地掌控专注力、自制力、创造力等重要成功要素。正念冥想不是担心未来或者过去,而是将焦点转移到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上,使您能够充分参与到当下。冥想和发呆是有区别的,冥想的过程不是发呆。两者的区别是:冥想是主动的,一直都在排除杂念,专注呼吸的过程;而发呆是被动的,只是人一个放空的状态。虽然两者都是非常专注的。

  冥想是增加心灵力量的最好办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长智慧,对人生与宇宙能够正确地认识。冥想可以找到自己生命真正的使命与价值。冥想是你与内在的自己交朋友,使你最终走向完美。通过冥想让自己不再束缚于外在的有限事物,探索自己内在的无限宝藏,让心灵扩展、包容万物。儒家有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佛家有说:“由戒生定,由定发慧。”苏格拉底说,要认识你自己。可事实上,真正能认识自己的人寥寥无几。可我们通过冥想把所有身体的力量都集中在自己身上,让我们从纷乱的外界回归到对自身的关注,当我们的心静下来,世界就开始美了。学僧有源问大珠慧海禅师:“和尚最近怎么用功?”大珠答道:“饥来吃饭困来眠。”“平常人不也吃饭睡觉?这也叫修行?”大珠禅师说:“平常人吃饭时千般计较,不肯吃饭;睡觉时百般思索,不肯睡觉。”悟道的禅师和凡人一样要吃饭睡觉,只是他“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这就是禅──真正的活在当下。冥想指的就是非常专注地活在当下,一次只专注于一件事情。走路时专心走路,睡觉时专心睡觉,当你吃饭的时候,专心吃饭。不执着于过往发生的事,也不忧虑未来的烦恼。这种状态自然是幸福快乐的。冥想是实现入定的一项技法和途径,把心、意、灵完全专注在原始之初之中,最终目的在于把人引导到解脱的境界。“天人合一”是指人极度专注于上面提到的某一个质点,进入到了宇宙全息律时空,达到了意识的“零维”状态,接通了整个宇宙最高智慧的一种生命状态。当人专注于一个质点的时候,就完全可以让宇宙空间里的所有信息都通过它。而这个质点本身就具足了宇宙中的所有信息和它们的相互关系,这就叫“宇宙全息率”。就是佛祖出定时说的“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这一点就是“零维”。冥想、打坐、禅修等等,本质上是一个东西。

  目前,全球很多人都在修习冥想。冥想改变人生,让你获得不可思议的力量。多年前,我第一次了解到冥想。如今,我可以自豪而快乐的说:坚持冥想,是我这一生中养成的最好的习惯。冥想实际上就是让生命恢复了简单,让内心回归到宁静。坚持做冥想,那么效果会是受益终生的。前提就是要正确的有效的冥想,而不是坐在那里轻睡五分钟。任何的时候都是可以冥想的,按照效果来讲还是清晨最好,清晨的时候是一个人精力最为充足的时候,也是最为清醒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比较容易进入冥想状态。晚上也是冥想的最佳时段,经过一天的忙碌晚上的状态比较疲惫,在晚上冥想会有助于睡眠。刚开始练习冥想,时间不用很长,比如3~15分钟都可以,只要每天坚持练习,只需要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获得冥想带给身心灵的好处。当完成冥想后,不要去评判自己的练习,用微笑感恩结束。冥想有无数让人想不到的好处,每天五分钟冥想,从现在开始,一切的改变,都在冥想之中。相信你体验过后,会喜爱上冥想的,因为冥想过后会变得更加平和,更加宁静、更加的愉悦。从今天开始,冥想吧。最后,希望你可以早日养成冥想的习惯!

  人在江湖,将会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而与人打交道其实就是与人性打交道。人性对于很多人而言是贬义词,但其实任何一个人要想成功,都在利用人性的弱点。俗话说人无完人,人都会有弱点。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一是人心。直视太阳,会损害人的视力,眼前一片黑暗;直视人心,会损害人的心性,蒙上一层灰尘。世界有多宽广,人心就有多复杂。一切一切都在变,只有人性的弱点没有变:贪婪、恐惧、嫉妒、懒惰、好色、贪慕虚荣、难抵诱惑、害怕孤独、爱面子、热爱免费、迷信专家、崇拜名人、喜随波逐流……而关于人性的一切弱点,正在成为营销的落脚点。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营销,只有人性!悟透了人性,一切营销都将迎刃而解!与人交往,创业做生意,一定要懂人性,简单来说就是了解人性的弱点。所有成功的企业家都掌握人心精通人性。顺人性做事,逆人性做人。这个讲的人性是上面的弱点,顺应人性的弱点去赚钱,富人自己做人却必须反着来,不贪婪、不心存侥幸、做事公道、勇敢、勤奋才能有所成。

  很多朋友都是从此绝交的,故事很短,说穿了人性!(1)甲不喜欢吃鸡蛋,每次发了鸡蛋都给乙吃。刚开始乙很感谢,久而久之便习惯了。习惯了,便理所当然了。于是,直到有一天,甲将鸡蛋给了丙,乙就不爽了。她忘记了这个鸡蛋本来就是甲的,甲想给谁都可以。为此,她们大吵一架,从此绝交……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好,一开始,感激不尽。可是久了,便是习惯了。习惯了一个人对你的好,便认为是理所应当的。有一天不对你好了,你便觉得怨怼。其实,不是别人不好了,而是我们的要求变多了。习惯了得到,便忘记了感恩。(2)如果你每天给他一块钱,只要一天不给,他就会恨你。如果每天给他一个巴掌,只要一天不打,他就会跪谢。人性如此,生活如此,爱情亦如此。老话说得好:一斗米养个恩人,一担米养个仇人!有些人习惯了得到,便忘记了感恩,不是每个人都懂“良心”两个字!现实中的有些人,帮他百次不记恩,半次不帮就记恨!蛇不知道自己有毒,人不知道自己有错。通人性,懂世故,是做一个智者的必经之路,千万别做东郭先生式的烂好人。有个心底善良的人,起初每天都会固定给一个乞丐10元钱。后来变成5元,再后来变成2元。乞丐问他:“你怎么给我的钱越来越少了?”他说:“之前我单身,所以给你10元。后来有了老婆,只能给你5元。再后来有了孩子,只能给你2元。”乞丐听了大怒:“你怎么能拿我的钱,养你的老婆孩子呢?”在管理学的假设里,人性是贪婪、虚荣、懒惰的。一旦你让他人无功而受禄,那么他们会习惯于这种奖赏,逐渐认为这是他们应得的,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奖赏多了,他们不会再感激你,不会再认为你的奖赏有价值。如果某一天你的奖赏未能如期而至,他们反而还会抱怨,甚至记恨你。给别人东西反而导致抱怨和记恨,这看起来不符合逻辑,却是人性。

  最近,一则新闻在微博引发热议:广东湛江的民营企业家陈生,出资2亿建258套别墅赠予乡亲,没想到这样一份善心,却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遭遇了人性最严峻的挑战:当初按照常驻人口规划了别墅数量,现在有村民却提出子女已经结婚或即将结婚,希望再多分一两套;有户口早已外迁的原村民联名写信,也希望回村分房;还有村民表示如果要拆旧房建二期工程,除了按计划给他们分配别墅,还得支付赔偿;此外,原本已可以交付的别墅,在今年3月初连续几天遭人恶意破坏……陈生连续两年不敢回乡过年:“一回去,每个人都提出各种问题和要求,所以我干脆就不回去了。”有句话说得好:“人性,其实比你想象中更加黑暗。”但是事件的当事人陈生面对人性的背叛,最终选择了迎难而上。

  “大衣哥”朱之文,提起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不会陌生。2011年,因为在山东卫视《我是大明星》节目中的惊艳开嗓,瞬间让他成为了火爆全国的“农民歌唱家”。而且挣了钱,他也没有忘记村里的乡亲,投入了近百万元回家乡修路,村民却不领情,嫌为村民贡献得太少;借出去的钱,村民不愿意还,觉得是理所当然;村委给立的功德碑,被村民砸了,甚至还有人半夜跑去砸朱之文家的窗子。还是那片地,还是那群人,不过是因为他跑得快了一点儿,村民邻居就是眼红嫉妒恨。真正的坏人,从来不可能觉得自己坏。其实大家都明白,朱之文这样的农民歌手,就算挣钱不少,但是也无法和那些真正的大明星相比。朱之文是个老实人,经常做公益,拿出大笔金钱做善事,按理说已经仁至义尽。朱之文自曝:借到钱的,大家还是兄弟。而没借到的,他就要被骂的狗血淋头,更有甚者还打起了报复之心,深夜往他家砸砖头,吓得一家人背脊发凉。但现在他依旧坚持着自己的公益事业。一个人能够在看清人性残酷的真相后,依然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佩学习。愿每一个被辜负的善良,都能突破人性的阴暗,不改初衷。你人再好,不是每个人都会喜欢你,有人羡慕你,也有人讨厌你,有人嫉妒你,也有人看不起你。生活就是这样,你所做的一切不能让每个人都满意。

  人性有个最大的弱点,就是从来不嫉妒陌生人的成功富有,而是嫉妒眼红身边人亲朋戚友的发达。层次越低的人,越见不得别人好。我曾在网上看到过这么一段话:当你接触的人越多、层面越高,你会发现,越高端、越有教养的人,大都相互支持、抱团发展,因为你好了,大家都好;越低端、层次越低的人,越是喜欢诋毁忌妒、相互拆台、彼此鄙视,因为我不好,我也不让你好。这话很有道理。乞丐不嫉妒富翁,只嫉妒比他混得好的乞丐,都只盯着周围的几个人,尤其当你们是知根知底的同学亲戚或者是老乡时,缘由多种多样,或者你被提拔,或者老公比她的强,或者孩子比他的聪明,或者家庭比他的幸福,总之见不得别人的好。见到别人比自己好,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不舒服。如果一个人有很严重的阴暗心理,心里面交织着妒忌与莫名其妙的仇恨,长此以往,就会产生心理疾病,并最终影响到身体健康!发展下去有可能导致精神分裂。见不得别人好,眼红嫉妒,有这种毛病的人,是永远发不了大财的,他们的人生是充满坎坷困苦,危机四伏的。发大财的都是心胸宽广、博爱无私的人,想人生顺利好运,请记得马上改掉这个坏毛病。善妒的人内心是尖刻的。总是极尽排挤和挖苦,甚至为对方设置障碍。其实,这就是因为世面见得太少,导致认知层次太低。他们一辈子都在活给别人看,爱攀比、爱争抢、恨人有、笑人无,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以此来保持自己的优越感。高层次的人从来不怕别人比自己好,他们懂得相互成就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价值。他们见过更大的世面,见过更多优秀的人,会心悦诚服地去靠近同伴,而不是去踩踏同伴。见不得别人好,是一种病,得治。治疗方法只有一种:想要什么,就自己努力。如果你认为世界不够好,可能是因为书看得还不够多。

  做人难、难做人、人难做,做个好人是难上加难。见惯了网络暴力,比如曾经的首善“陈光标”,不排除他本人部分有作秀之嫌,但是人家确确实实拿的都是真金白银在做好事,网上那些刻意污蔑诋毁他的愤青们是否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又为民众做了些什么好事呢?其实陈光标只是一个有善心的普通人而已。我们评价一个人,唯有全面的深入的了解,才能得出一个客观的认识。忽略他的善,只去谈他所谓的“作秀”,这是抹黑。这样以后谁还敢去高调的行善以此去带动影响其他的人呢?希望通过对陈光标的剖析,对大家有所启示。当然特别是作为公众人物,要懂得谨言慎行,低调做人的道理。因为只要你被抓住一点把柄,网络上就会发酵,小事情会被无限放大,最后歪曲事实,惹祸上身。连特朗普都说不信任美国媒体,自己还用推特发言。所以网络上的八卦新闻就更加不可靠了,只有当事人清楚。你不要轻信网络媒体说的任何一句话。“相信我,当一件坏事发生的时候,你能听到的永远不是真正的答案,而是别人编造的推脱的理由。而事实的真相,往往是你所有预感、预测中最坏最恶毒的那个。”――陆琪。举个真实的事例:我曾经就亲眼目睹过保安跟外面的闲杂人员打架最后闹出人命的恶性案子,可是第二天报纸刊登出来的新闻完全把整个事件的因果本末全部颠倒过来,这是因为记者只听信一面之词的后果,很多事实真相与相关报道相差很大,自从经过这件事以后我就很少看什么报纸新闻了。何况现在网络上的新闻更是假得离谱,漏洞百出,你所看到的,只是别人希望你看到的。奉劝网上吐槽抱怨的愤青们,不了解事情真相,请不要随意发言。

  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善良。善良,让生命如此美丽。可是现在这个社会,越是善良,越是会变成被欺压的对象。善良,要有个度。因为总有人利用你的善良伤害你。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当他的所求得不到满足,反咬一口时,你也最容易成为无辜的受伤者。做一个有棱角有锋芒的善良人吧。人需要保持一颗善心是没有错,但不是对谁都好都没有底线,你没有底线,他们就没有原则。过分善良会让你丢失自己的价值和尊严。帮那些真正需要帮忙,还懂得感恩的人。季羡林曾经说过一句话:“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只望有誉,不能有毁。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做好人,但不要做烂好人。无论心地有多善良,无论对方是怎样的至亲,帮一时而不能帮一世,总要有个度,否则无底线的付出,就是弱智的行为。无底线的付出,只是助长了对方的贪婪索取。付出也要讲究尺度和策略,否则就只是烂好人,一个不好就会被全盘否定。无论是对亲人还是朋友,应该有菩萨心肠,也别忘了霹雳手段,善亦有道,行之有度,才是对亲人朋友最应该有的态度。生活就是这样,你所做的一切不能让每个人都满意,不要为了讨好别人而丢失自己的本性。不要对一个人太好,因为你终会发现,这样时间久了,那个人是会习惯的,然后把你做的一切看作是理所应当。

  为什么人一旦跌落谷底,所有人都会看不起你,也不愿帮助你?这是现实,是赤裸裸的人性使然。人生就像股票,上涨的时候,人们争着抢着想买。但一旦股票下跌,人人唯恐避之不及,就怕沾了一丁点的晦气。这不是哪个人的品德出了问题,而是人的劣根性。这个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铁的规律。不可改变的。无论他曾经有多么伟大。一旦落魄,都是如此下场。人心寒凉,世态炎凉,因为每个社会人,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银行业的贷款法则就是,你是晴天,给你送伞,你若下雨,马上收走你的伞。中国有句老话: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富裕之后,亲戚朋友能从中得到职位和金钱的好处,但是穷困之后不仅无法帮助他人,另外还需要靠别人养活,自然别人也不愿意与之交往。有一种理论叫做“社会交换理论”,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交换的,我和你的相处是因为你能带给我好处,如果你没有了交换的价值,自然不愿意与你来往。就像一些贪官一样,没被揭发之前,宾朋满座,被揭发之后,墙倒众人推,树倒猢狲散。

  人性的丑恶,在没有监督,没有相识的人的情况下,倍加丑陋。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现实中的有些人,帮他百次不记恩,半次不帮就记恨。不懂得拒绝,不但对自己无益,还会成为阻碍别人前进的障碍。记得提醒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事事都能自己做主的,人最主要的是学会拒绝别人。有原则的拒绝,相比无原则的给予,才是真正高明的生活智慧。不和烂人烂事纠缠,远离垃圾人是一辈子需要引以为戒的事情,有时因为一个不注意,甚至会有生命危险。这样的人浑身上下都散发着负能量,易怒、暴躁、仇恨、报复、无知、充满戾气,因为你一句话、一个动作,他就会夺走你的生命。去年在武汉火车站附近,胡某因为1块钱与面馆老板发生纠纷,两个人相互谩骂,吵得不可开交,冲动之下,胡某跑进厨房,拿起菜刀砍下了老板的头,扔进垃圾桶……演员刘洁带着男友去昆明中医院探望生病的外婆,结果在一楼碰到一个醉汉,醉汉撞到他们后还口出狂言,骂骂咧咧。刘洁和男友忍不住回骂了两句,结果醉汉拿出身上的刀子,砍向了他们,刘洁当场倒地身亡,男友腿部受伤。本来刘洁和男友刚从泰国拍完婚纱照回来,婚期将近,却没想到,从此阴阳两隔。遇到这样的烂人,宁肯吃亏,也要远离。就像人一样,走在路上被狗咬了一口,你难道要咬回去才解气吗?不要试图和这些人讲道理,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道理。任何时候,别高估了对方的人性,低估了自己的危险,你用嘴巴讲理,他用拳头玩命。所以,千万不要在烂事、烂人上纠缠。跟他们计较,只能拉低你的智商;跟他们对话,只能拉低你的层次。别和喝醉酒的人吵架,避开满身戾气的人,遇事不要总想着出一口气,惹不起躲得起这一句话,不是胆小怕事,而是一种睿智。千万不要逞一时之快,让烂人有接近你、伤害你的机会。人生苦短,时间有限。你的人生应该和有意思的人谈恋爱,和爱的人结婚,做喜欢的事情,过舒服的生活,不为烂人纠结,不为烂事纠缠。

  世界之大,什么鸟都有。等你哪一天稍微做出点成绩,很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便在背后,唧唧歪歪的议论是非。从最开始的吐槽,到断章取义的论断甚至无趣的黑你。做人太老实不善表达是很多人混迹职场巨大的弱点。有时候,阻隔你成长的往往是你的人性在作祟。了解人性,帮助你成功。所有的这些学术都在研究人性,其有一个共性就是:世界上所有的生物,甚至物体都是趋利避害的。有人不解“他有那么漂亮的老婆为什么还出轨?”“他那么有钱,有权,为什么还要贪?”人性“趋利避害”、“欲望永不满足”很好的解释了这一点。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趋利避害”,违背了这个规律的生物几万年以前就被淘汰了,或者正在被淘汰中。人要对自己好一点,多提升自己的价值,提升自己的实力才是最重要的。人心、人性,远比这个世界任何事物复杂,百分之99的人无法超越人性的弱点,这社会,就是那么现实,社会太复杂;人心叵测,鱼龙混杂。弱者普遍易怒如虎,而且容易暴怒。强者通常平静如水,并且相对平和。人性最大的弱点就是不爱听真话。这个社会就是这样,我并没有辱骂任何一个人的意思。

  在这里分享杨绛的一段经典名言: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杨绛

  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当你功成名就,你会有一些虚假的朋友和一些真实的敌人,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取得成功。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真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真。你多年来营造的东西,有人在一夜之间把它摧毁,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去营造。如果你找到了平静和幸福,他们可能会嫉妒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快乐。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即使把你最好的东西给了这个世界,也许这些东西永远都不够。――特蕾莎修女

  我们当中极少数人能做伟大的事情,但是每个人都可以用崇高的爱去做平凡的事。――特蕾莎修女

  你永远无法满足所有人,无法让所有人都喜欢你,就算是佛陀、上帝、真主曾经一样会有人反感讨厌,甚至都曾遭受过愚昧无知的人的诬陷打击迫害。佛教释迦牟尼对一切众生之爱护,是没有任何条件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种真正的慈悲精神,值得众生永远敬仰与学习。佛陀讲经说法49年遭遇太多的苦难与挫折,有堂弟提婆达多,其人自幼嫉妒悉达多,释尊成道后,又力谤佛、毁佛,暗杀世尊,曾经从高处推下巨石砸伤释尊脚趾,佛祖非但从未以神通自救,反为提婆达多讲经说法。 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是传达经典《古兰经》的圣人。传教活动过程中受到有权势的人的公开反对与迫害。基督教信仰以耶稣基督为中心,以《圣经》为蓝本,核心思想是传福音,耶稣最终以十字架上的牺牲,为世人赎罪。彰显了上帝的大爱和救恩。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若非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但愿每个想有所成就的人都学会洞察人性、理解人的弱点和缺陷。所以佛教说,贪嗔痴是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有的缺陷,所以才需要修行!

  梦是一种欲望,想是一种行动。梦想是梦与想的结晶。分享两个世界上最励志的真实故事:(1)一个落魄的四处奔波找工作的工程师,分别去Twitter和Facebook这种世界五百强互联网巨无霸企业应聘面试,可是相继都被拒绝了,这个名叫Brian的工程师,在自己的博客上的签名更新为:“就在今天,Facebook拒绝了和一个有着伟大梦想的青年人共事的机会,我相信过不了多久,他们一定会后悔的!”五年后,这个狂妄自大的穷

净土法门:般若心经念佛说

  《心经》在中国的翻译,比《无量寿经》的次数还多。《无量寿经》前后一共有十二次的翻译,《般若心经》有十四次的翻译,还多了两次。

  诸位同修,这一次从达拉斯打佛七回来,时间也很匆促,同修们邀我利用这个短时间,我们谈一点佛法。时间只安排两次,就是今天跟明天。时间好像只四个小时?四个小时。我们选的题目是《般若心经》。为什么选这个题目?在这些年当中,我们在每一个地区,包括中国大陆,我们极力提倡念佛法门。念佛的人确实一年比一年多了,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人数虽然多,退转也多,改变的也多。念佛念了几年,他又参禅去了,又学密去了,这种情形我想诸位常常看见、常常听到,这也就是说功夫不得力。

  为什么不得力?这个法门,在这么多年来,我们讲了许多次,也讲了很多的经论,知道这个法门在佛法里确确实实是最殊胜、最稳当的一个法门。不但释迦牟尼佛极力的劝导我们,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劝导众生离苦得乐、超越轮回、圆成佛道,也是这个法门。所以这个法门,是一切诸佛共同弘扬的,没有一尊佛不赞叹,没有一尊佛不修学。如果认真的说,诸佛如来确确实实都是念佛成佛的。这个在理论、事实上,我们都已经见到了。为什么我们学习功夫不得力?往常我们都知道《弥陀经》上所说,修学这个法门一定要具足三个条件:善根、福德、因缘。实在这三个条件里面都具有高度的智慧,如果没有高度的智慧,就不能称之为净宗的三资粮。但是我们说这三个条件,往往把般若智慧疏忽了,没有提到这个问题。仔细想一想,它真的是高度的般若智慧。因为我们看早期佛讲《华严》的时候,华严会上文殊菩萨智慧第一,普贤菩萨是愿行第一,这两个人都发心念佛求生净土。所以有高度的智慧才会自求,自己选择这个法门;有大愿力,才劝导众生修学这个法门。所以选择这样究竟圆满的法门,确确实实是最高的智慧、最大的弘愿。也因为这样一个原因,我们选择《般若心经》,跟诸位谈谈念佛法门。

  《心经》在中国的翻译,比《无量寿经》的次数还多。《无量寿经》前后一共有十二次的翻译,《般若心经》有十四次的翻译,还多了两次。现在一般流通的大概有五种。十几种的翻译在《藏经》里面可以看到,流通最多的是玄奘大师的译本,我们现在采取的就是玄奘大师所翻的。他老人家的翻译,他把前面的序分、后面的流通分都省略掉,所以这个经文是《般若心经》的正宗分,没有序分,也没有流通分。罗什大师的译本跟玄奘大师也相彷佛,也是翻正宗分。但是序跟流通其他法师有,我们在《心经诠注》里面可以看到。民国初年周止庵居士,这位大德,他是在家人,他一生专门研究《般若心经》。我们看《心经》很短,只有二百六十个字,周居士用了四十年的时间专攻《心经》,他写了一部《心经诠注》,可以说是《心经》里面的权威注解。这个本子在台湾流通得很广,我们会里面也有这个本子。称之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般若」翻成中国意思是智慧,「波罗蜜多」要用现代的话来说是究竟圆满的意思,这个经题上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心」是中心,是菁华,是精要。

  佛当年教学的时候,佛门里常说,释迦牟尼佛在世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这就说明释迦牟尼佛教学四十九年这么长的时间。如果我们将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把它分成几个阶段,古德有这个分法,把它分作五个阶段,好像现在办学校,有小学、有中学、有大学、有研究所,这样把它分成几个阶段的话,古德把它分为五个阶段,所以叫五时。第一个阶段是讲《华严》,《华严经》非常特殊,是佛示现成道的时候,我们中国人俗话讲修行得道了,就是讲成佛了,成佛那个时候讲的。经典上记载,佛是在定中讲的,换句话说,我们一般凡人是没有办法想像的。所以这不可思议,没法子想像。我们看到佛在菩提树下打坐,哪里知道他在那里讲经,尤其讲这样究竟圆满的《华严经》。华严是佛亲证的真实境界,要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看到真相了,我们看不到真相。定中说法,说给谁听?说给那些大菩萨听。我们没有办法进入佛定中的境界,没有法子,可是诸大菩萨有这个能力,他们也入定,定中的境界相同。所以《华严经》是二七时讲的,二七是十四天讲完的,可以说把整个佛法都讲完,十四天都讲完了。

  但是刚才说了,这是佛的境界,不是我们凡人的境界。那么佛要教化我们,他要说出这个法门,我们是决定不能接受的,也无法理解的,於是教我们这些人,那就要从浅而深,慢慢的来培养,这就要从小学办起,在佛法里叫小乘教,从小乘教起。小乘教了十二年,像我们现在念书,一年级到十二年级,然后再进入大乘。华严家分成小、始、终、顿、圆,分五教,期间就是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盘时,这五个时期。开头是小乘,小乘之后,这是进入大乘的初期,叫大乘始教,大乘开始了。大乘讲方等,方是方便,等是平等。由此可知,是有阿含的基础才能够进入到大乘方等,阿含跟方等合起来总共讲了二十年;然后进入第三个阶段,般若,般若讲了二十二年;最后一个阶段是法华涅盘,讲了八年。我们从佛整个讲经时间上来看,般若讲的时间最长,四十九年说法,般若讲了二十二年,几乎占了一半的时间,这就说明佛法的教学确实是以般若为中心。所以古人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这个智就是般若智慧,没有智慧就不能得度。所以要从信入门,要从智这才得到结果。由此可知,佛法对於智慧非常的重视。

  净宗法门尤其是高度的智慧,它跟《华严经》几乎是完全相等。《华严》是以文殊、普贤两位菩萨做代表,我们看净宗经典《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声闻弟子都是以舍利弗做代表。舍利弗在小乘里面智慧第一,大乘菩萨是以文殊菩萨做代表。《无量寿经》一再说明,西方世界大众都是修学「普贤大士之德」;佛在《华严》又告诉我们,菩萨不修普贤行就不能成佛。西方世界从下下品到上上品,这就好像学校,从一年级到最高的年级都是修普贤行。这是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的,於是我们就明白,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因为统统修的是普贤行,四土九品都没有例外。

  经上看到一个很大的特色,那就是西方世界是个平等的世界,这是跟一切诸佛世界都不相同。因为任何一个佛世界都不平等,像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也是不平等。西方世界平等,我们看到平等是果报,平等到什么程度?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相貌相同,西方极乐世界的相貌完全相同。我们这个地方双胞胎的,仔细去观察,还有一点不同;西方世界看不出哪个地方不同的。所有一切往生的人,跟阿弥陀佛的相貌完全一样,肤色也一样,身体也一样,福报也一样,智慧也一样,这个奇怪,这是妙不可言!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不是说我们难信,许多菩萨都不相信。

  相貌相同就是心相同,我们一般看相的人常说「相随心转」,相貌相同,心就相同。真正的因缘呢?给诸位说,是修普贤行。普贤行是平等行,普贤行是清净行。普贤菩萨修行的纲领就是十大愿王,礼敬、称赞、供养、忏悔,一直到回向,这个都是我们天天念的,都很熟悉的。我们今天修这十条不叫普贤行,为什么?我们心不平等,我们心不清净,我们心量不够广大。普贤菩萨的心没有障碍、没有分别、没有隔阂,他的心是尽虚空遍法界,清净平等的,所以他的果报也就是清净平等的。知道这个因,我们对於果报就相信,因果一定是相应的。十方世界的菩萨修行,都没有达到这样究竟圆满的清净平等,所以果报就不相同,四土九品是有差别的。西方世界有四土九品,但是它没有差别,这是圆满智慧所显示的。

  我们真的有智慧了,就有能力选择最好的法门,就不会受外面境界干扰,不会被外境所动摇,所以这完全要靠智慧。智慧从哪里来的?诸位一定要晓得,不是从外面来的,外面有知识,没有智慧。智慧是从内心里面生的,心生智慧。什么心?真心生智慧,妄心就生妄想,这个要知道。真心是清净心、真诚心,我们儒家也讲诚意、正心。诚意就是我们佛教讲的真心,儒家讲的正心就是我们佛法讲的般若智慧。诚意是心之体,正心是心之用,真心起作用就是智慧。什么叫诚?过去曾国藩先生在读书笔记里面,他对於诚下了个定义,他这个定义下得很好,跟佛法里讲的完全相应,他说「一念不生叫做诚」,换句话说,心里有念头就不诚了。凡是念头都是妄念,有念就不是真心。所以真心离念,这个话很难说,也很难体会。我什么念头都没有,它是不是真心?佛说那不是的。什么念头都没有,心里头无想,这个无想真的修成叫无想定,将来生到四禅的无想天,变成外道了。所以离念是离妄念,它还有正念,正念要没有了,那就不行了。

  什么叫正念,什么叫妄念,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把它辨别得很清楚。妄念就是分别、执著、妄想,这个叫妄念。什么叫正念?正念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决定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真心是明了的,不是什么都不知道。你要说离念,什么念头都没有,他什么也不知道,这个不是正念,这不是真心,这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无明,你什么都不知道。什么念头都没有,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清楚,这个是真心。诸位听的时候要仔细,你要不仔细会听糊涂了。我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明白,那怎么叫没有念头?诸位想想,我现在样样都知道、样样都明白,我这是不是算正念?这不算,你算是妄念。正念像镜子照外面的境界一样,镜子照外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它有没有分别、有没有执著?它没有。佛教给我们用心要像镜子一样,这是真心。真心不起用的时候,它就那么清楚,但是它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人家来问,这一问它就起作用。别人来问的时候,这里面有分别、有执著,样样都清楚,样样都明了。不起作用的时候像一面镜子,起作用的时候还是一面镜子,他有没有分别?他自己没有分别,随众生的分别而分别。你们问这是什么?我说这是毛巾。这是毛巾,就分别了、执著了,这个分别、执著是因为你们叫它做毛巾,我随你们说的,我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是智慧。如果我真的执著这是个毛巾,我也迷了,也不是真心。

  所以佛说法四十九年,佛给我们说他一个字也没说过,谁要说佛说法了,那叫谤佛。说了四十九年,没有说一句话,没有说一个字,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这个道理,他所说的完全是随顺众生分别执著而说的。如果你也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你跟佛见面就一句话也说不出了。佛无说,你也无听,那叫真般若,那个才叫真说。可见得佛跟我们说的不是真说,我们也不是真听。这个理很深,事非常的稀奇,但是我们如果细心去体会,可以能够领会到里面的义趣。所以智慧是佛法任何一宗、任何一派、任何一个法门修学的主要的课程,最主要的课程。净宗是大乘的菁华,当然更不能够例外。经文一开头:

  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是西方三圣之一,由此可知,《般若心经》跟西方极乐世界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实在讲,佛说般若说了二十二年,真的只讲一句话,就是《心经》前面这一句: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就这么一句,二十二年就说这一句。现在我们中文经典里面,部头最大的就是《大般若经》。《大般若经》是玄奘大师翻译的,总共有六百卷。六百卷的《大般若》,你问他说什么?可以说就是这一句经文的注解、解释,就说这么一句,这一句是般若的总纲领。我们今天利用这四个小时,好好的来看看这段经文。

  『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观自在的名号,最初出现在《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其中有参访观音菩萨。在华严会上称观自在,在法华会上称观世音。《华严》跟《法华》,在佛教里面都属於大乘经。大乘经里面还有最殊胜的,叫一乘法。一乘法在整个经典里面只有三部,只有三部称为一乘经,一乘经就是成佛的。《法华经》上所谓「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二就是大乘、小乘,三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一乘就是讲成佛。这三部经,第一部就是《华严》,第二部是《梵网》。《梵网经》,很可惜我们没有能够完全翻出来,只翻当中的一品就是「梵网菩萨戒品」,只翻了这一品。现在梵文的原本也失传,所以《梵网经》只能够在汉文经典里面看到这一品,其他古德注疏里面有引用《梵网经》的经文,这个在古德注疏里面可以看到一些迹象。第三部就是《法华经》。所以一乘经在佛法里面是被大家重视的。

  菩萨这两个名号,称「观自在」是说他自己修行,用这个名号;称「观世音」是菩萨教化众生。「自在」是从智慧上建立的名号,「观世音」是从慈悲上建立的名号。慈悲一定是以高度智慧做基础,这个慈悲才是真正的慈悲。如果没有智慧,感情的慈悲,那就麻烦大了,在佛门常讲「慈悲多祸害」,那就是慈悲没有智慧,结果就有很多的烦恼、很多的灾害,所以它一定是以智慧为基础。

  本经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观」。我们平常在生活当中,眼接触外面的境界,我们叫看,我们叫看见;耳接触外面的境界,我们叫听见,耳根对的境界是音声;鼻根对的境界是气味。所以六根对的境界,佛法的名词叫色、声、香、味、触、法,这是境界的名称。通常我们用的术语是见闻觉知,眼见、耳闻,鼻嗅、舌尝、身觉我们都称为觉,心里的念头我们称知,称见闻觉知,在菩萨就用一个字,用「观」。这个「观」跟底下讲「照见」,都不是一个单纯眼对色的境界,耳对音声也叫观,也叫照见,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都用一个字。通常我们用六个字做代表,这就是分别执著。在高度智慧里面,分别执著离开了,所以就用一个字。这与我们一般见闻觉知的差别究竟在哪里?差别就在分别执著。离开分别执著就叫做「观」,就叫「照见」;有分别执著,就叫做见闻觉知,差别在此地。

  要用佛法的术语来讲,像《楞严》里面就讲得很清楚、很透彻,用八识五十一心所,这就是见闻觉知;离开心心所,就是不用心心所,那就叫观,就叫照。这种说法说得的确清楚,的确是明了,可是我们做起来就非常非常的困难。因为我们不只是这一生,生生世世,无量劫来,我们都用的是心意识,用成习惯,现在叫我们不用,没有办法,舍不掉。心意识的现象是什么?识是分别,意是执著,第八识是心,是落印象,我们见色闻声都会有很深的印象。要离心意识,简单的讲,我们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不落印象,这个难。佛菩萨他们六根对外面境界,就是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不落印象,不落印象,心清净;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心平等;观就是觉。实在讲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清净平等觉」,它这里用一个字,观。所以人家用的是这个心,清净心、平等心、觉心,用这三个心就是此地这一个观字做代表。我们凡夫跟菩萨用的不一样,我们就是有分别、有执著、落印象,落印象是清净心受了污染,心就不清净,关键在这个地方。所以菩萨得自在,我们不得自在,我们有烦恼,无量无边的烦恼,这些东西从哪里来的?就是我们不会观,我们会分别、会执著、会落印象。

  大乘经里面说得很好,像《起信论》里面所说的,马鸣菩萨告诉我们「本觉本有,不觉本无」。心意识是不觉,觉就没有了,觉了这个东西就没有。大经上常讲,「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这是佛法对於宇宙万物的形成做了一个说明。宇宙万法从哪来的?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无际的虚空,无量的这些星球,许许多多不同种类的生物,从哪来的?科学家在探讨,哲学家、宗教家都在那里研究,一直到今天都不能叫人有个很满意的答案。实在说,这些大科学家、大哲学家没有深入佛法,佛在三千年前早就把这个答案宣布出来,是从无明不觉变现出来的,从这来的;觉了之后,这东西就没有了。永嘉大师说得很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是从比喻上说的。迷了有这个东西,觉了就没有了,觉了好像梦醒之后就没有了。宇宙万物都是我们真心本性迷了的时候产生的一种梦幻的境界,因为这个境界不是真实的,所以你不可以去执著它,你执著那你就错误了,它不是真实的。

  现代科学,实在讲它的成就也真正令人佩服。科学家说明,我们这个世间根本就没有物质的存在,过去我们还把一切法分成两大类:心、物。佛法也是分心法跟色法。《心经》里面讲的五蕴,色就是物质;受、想、行、识,就是心法,现在人讲的物质跟精神两个范围。物质现象是什么?现代科学家告诉我们,它只是一种波动的现象而已,这个说法跟佛家说法非常接近。波动是什么?就是佛家讲的无明,无明是动相,无明是妄动,无明不是静止的,无明是动的。科学家今天讲的波动的现象,就很像经上讲的「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是这样发展出来的、变现出来的。科学进步对於佛法实在讲帮助我们理解,这是其他宗教里头所没有的。所以它是个波动的现象。

  《金刚经》上说的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教给我们这样看法,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些话都教我们对於一切万事万物不要分别,不要执著,离开分别执著,我们对於事实的真相就能够看到了。《华严经》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换句话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本来成佛。这个话佛不常说,只在《华严经》上说过、《圆觉经》上说过。本来是佛,本来成佛,为什么我们今天会变成这个样子?会变成六道轮回?会变得这么苦?这又是一回什么事情?佛说我们迷了。他讲的是「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佛是一句话把我们这个病根说出来了。我们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就是因为有妄想、有执著,所以才变成这个样子。妄想、执著就是迷,妄想是分别。佛以后在经上给我们讲二障,二障是两种障碍,使我们不能够明心见性,不能够恢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就是成佛,它本来是佛。

  这两种障,一个叫所知障,一个叫烦恼障。所知障从哪来的?就是从妄想分别来的;烦恼障从哪来的?烦恼障是从执著来的。佛法的修学没有别的,破二障而已。对这个二障的根源、它的发展,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要搞明白,根源是分别,根源是妄想,根源是执著。我们今天讲修行,修行要知道修什么,就是修的这个东西,如果我们的分别、妄想、执著一天比一天减少,也就是说我们能够一天比一天淡一点,我们的修行就有进步了。果然分别执著一年比一年淡薄,一个月比一个月淡薄,一个星期比一个星期淡薄,你就是真的菩萨了。我们现在很多同修受了菩萨戒,不一定是菩萨,你自己认为是菩萨,诸佛菩萨不承认你。你如果真的烦恼、妄想一天比一天少了,你虽然没有受菩萨戒,诸佛菩萨承认你是真菩萨。为什么?你真的在行菩萨道,菩萨道就是烦恼轻、智慧长。你的烦恼一天比一天轻、一年比一年轻,烦恼少了,智慧就长!智慧不要求,因为烦恼把智慧障碍了,所以烦恼去掉,智慧自然就现前,般若智慧就是佛道,佛道不是求来的,是这样来的。这是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

  理、事明白了,我们才知道我们应该怎样用功,怎样功夫就会得力。功夫得力,一定要学佛、学菩萨,要学佛菩萨,要用观照的功夫。禅宗特别标榜这个功夫,禅宗修学用功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观照」,观照就是练习,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练习不用分别心、不用执著,先练习这个。在生活当中修行,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错误的行为是什么?分别、执著、妄想,那是错误的行为。这个功夫用久了,功夫得力了,就进入第二个阶段「照住」,照住就是我们平常讲他得禅定,得禅定叫照住。照住久了,这个功夫成熟了,第三个阶段叫「照见」,照见,就是禅宗里面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是照见。这是功夫三个阶段。可是诸位要晓得,禅宗到照见的时候,才真正解决问题,了生死、出三界。如果没有到照见,只照住,那还不行,出不了三界,将来,我们俗话说,人死了以后他到哪里去?他到四禅天去了、四空天去了。那是定中的境界,他得定,他没有开悟、没有见性,出不了三界。

  诸位要知道,照住(就是得禅定)已经相当不容易!我们看一个人入定,盘腿面壁能够三个月、半年不出定,能够坐那么久;入定半个月、一个月是小定。我们看《虚云老和尚年谱》,虚老和尚常常一入定就是十天、半个月,《年谱》上常常看见的。定中的时差更大,《年谱》上有一个记载:有一年过年的时候,虚云老和尚在山上住茅蓬,是在腊月的时候,就是农历十二月,哪一天没有记载,他煮芋头,锅里煮了芋头。在煮芋头,还没有煮好,他老人家就在打坐,就入定了,这一定也不晓得定了多久,年过过了。年过过了,附近寺庙里面:虚老和尚怎么好久没有看到他,过年也没有到这里来?於是到茅蓬去看他,看他的时侯,他还在入定。这人家用引磬在耳边敲,叫他出定,他就出定了。出定,看到他们人来了,就招待他们:我刚刚煮的芋头还没好,现在开锅看看,那个锅里头都发霉了,怎么回事?人家告诉他说,他在定中感觉才几分钟,实际上已经过了差不多二十天。他定中感觉不过十来分钟的样子,你看看定中的时差多大。

  这就是说明我们要了解事实状况,禅定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不能解决问题。一定把这个功夫再提升,提升到照见,那才解决问题了。你知道这是多么难的一桩事情!所以佛法真正讲修行做功夫,是要断烦恼、要开智慧。烦恼习气断不了,不管你用的什么功夫,禅也好,教也好,戒律也好,密也好,都出不了三界。这个问题严重了。所以阿弥陀佛大慈大悲,为我们开设这么一个法门,不断烦恼也能出三界,也能够圆成佛道,诸位要晓得,无量无边法门里面,这个法门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这个就是念佛往生不退的法门,只有一个。你们千万要记住,没有第二个,想离开这个法门再找第二个法门,也是一生当中成就的,那你就迷惑颠倒了,你不了解事实真相。

  唯独这一个法门,所以一切诸佛都赞叹,一切诸佛都弘扬,一切诸佛都劝人念佛往生净土。我们看华严会上,普贤菩萨劝导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不是普通人,都是明心见性的,都是到照见功夫的人,还劝这些人求生净土。这我刚才说过,我们是没有能力出三界,那个照见五蕴皆空的人,他有能力出三界了,有能力出三界,为什么还要往生净土?这是个问题。没有能力出三界,求生净土有道理。有能力出三界,生到华藏世界亲近毗卢遮那如来,为什么还要往生?普贤菩萨劝那些人往生,毗卢遮那佛也没有生气,也没有说:你这个菩萨太坏,把我的徒弟统统都度走,都劝走了。毗卢遮那佛没有说这个话,不说就是默认、就是承认,普贤菩萨做得对,没做错。原因在哪里?如果我们细细去看大乘经你就晓得,华藏世界等觉菩萨成佛,破最后一品生相无明,还是要用很长的时间,愈是最后是愈困难。

  佛讲三大阿僧只劫,这是讲修行。三大阿僧只劫,第一个阿僧只劫可以证到三十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换句话说,好像我们读书一样,在第一个阿僧只劫,你可以念到三十个年级,从一年级到三十个年级,一个阿僧只劫读完了。第二个阿僧只劫,只能念七个位次,从初地到七地。第三个阿僧只劫,只能念三个位次,八地、九地、十地。三大阿僧只劫,实际上是菩萨位次满了。成佛,还要往上去,还要费功夫,按照这个程序来说,等觉到成佛,恐怕也得要一、二个阿僧只劫,要这么长的时间。文殊、普贤聪明,他到极乐世界去,到极乐世界去怎么样?时间缩短了,到达西方极乐世界没几天他就成佛了。这是文殊、普贤,华藏世界的等觉菩萨,华藏世界的后补佛,为什么也要往生极乐世界,道理在此地,理由在这个地方。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轻视这个法门,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法门。

  刚才说了,我们这个世界成佛要三个阿僧只劫,这个数字是天文数字。到达西方极乐世界,《观经》上告诉我们的(《观经》我们在这里讲过),下下品往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只要十二大劫就花开见佛闻实相法,发菩提心。十二劫跟三个阿僧只劫不能比,时间太短太短了,十二劫就花开见佛闻法发心。换句话说,十二大劫,他到达什么程度?闻法发心,那是初住,很快就能证八地无生法忍,不需要一大阿僧只劫。你想想看这个时间是多快,简直不能比,这下下品往生的。我们同修,你不往生则已,你要往生决定不是下下品。为什么?下下品是杀父亲的人、杀母亲的人,杀父母、破和合僧、无恶不作的,我们虽然造很多罪业,没这么重。换句话说,大概是下品中生,也许我们有分,下下品绝对不是我们。下品中生的人,六劫就花开见佛、闻法发心,时间就更短了。所以像文殊、普贤那样的人到西方极乐世界,到达那里就成佛,他为什么在华藏世界去待那么久的时间?这个帐要会算。在一般严格的来说,我们往生大概都是下品上生或中品下生往生。下品上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时间大概都是在差不多四十九天,四十九天不是西方极乐世界,是算我们这边的,我们到那里去一个多月,就等於一般菩萨在此地修一个阿僧只劫。我们只要费一、二个月的时间就超过他们一个阿僧只劫。你要是把这里头的事实真相搞清楚,你会算这个帐,对西方极乐世界的信心,你就真的.坚定了,什么人来劝你,你都不会动摇了。今天人家说这个、说那个,一说心就动了,你对於这个事实真相是完全不了解,你才会动摇。你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哪有比这个更稳当的,哪有比这个更快速的!所以这个是真实智慧的选择,真实智慧的决断。

  我们现在要问,禅宗里面观照、照住、照见,我们净土宗有没有?有。只是名词不一样,方法不一样,功夫的层次完全相同。而且我们用的方法,比任何一个法门的方法,真的要巧妙,巧妙得太多了。净宗法门只用一句佛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会念的人很多,三岁小孩都会念,真正明白阿弥陀佛那个人就不多了,太少太少了。我们常看到经上讲「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到底怎么不可思议不知道,如果真正知道不可思议,你的信愿行一定都会达到上上乘,与文殊、普贤确确实实没有两样。也就是说,我们智慧和其他的德能比不上文殊、普贤,这信愿行,我们跟普贤菩萨,跟文殊菩萨,确实是无二无别。我们到西方世界的成就,一到西方世界成就就跟普贤、文殊平等,为什么?因平等,果当然平等。

  这句佛号,古人做了一个详细的比较。大家在黄念祖居士《无量寿经》注解里面可以看到,他把古人这个比较都抄在这个注解里头。隋唐的大德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做了一个比较,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哪一部经第一?这一比较,大家几乎都公认《华严》是第一。《华严经》讲得最圆满,有理论、有方法、有境界,后面还做示范,善财五十三参是给我们做示范,表演给我们看,如何把佛法的理论、方法,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这五十三参,包括的是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人家是怎么个修学法,他所得到的效果,无论是男女老少,无论是哪一种行业,所得到的效果,是自己个人幸福快乐、家庭美满、事业成功,社会和谐,国家富强,天下太平,这个是修学的效果。你看人家怎么个修法,我们今天修行叫盲修瞎练,真的搞错了。人家修行是生活,这个要懂得。绝对不是说,我们今天一天一定要念多少经,要念多少咒,要拜多少佛,不是搞这个。诸位仔细去看五十三参,他们是日常生活、是处事待人接物。人家那个佛法是活的,活活泼泼,是生活的佛法。我们今天的佛法,实在说个不客气的话,是变成宗教的佛法。释迦牟尼佛所传的是生活的佛法,不是宗教的佛法,现在佛法变成宗教,所以真正的利益好处我们得不到,变成宗教的迷信,这不切实际。

  《华严》这算第一经。古德又把《华严》跟《无量寿经》做个比较,《无量寿经》第一,把《华严》比下去了。为什么?《华严》到最后的圆满是归到西方极乐世界,他才得真正究竟圆满,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同时成佛,这个不可思议!《无量寿经》就是《华严》的归宿。我们今天再看《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我们现在采取的本子,一共是四十八章。这四十八章里面哪一章第一?再追,当然是第六章,第六章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是净宗的中心。第六章第一,第六章一共是四十八段,四十八愿,哪一愿是第一?古大德也公认,第十八愿第一。十八愿说的是什么?十八愿说的就是佛号,十念必生。从十八愿里面,我们明了了,这一句阿弥陀佛佛号功德真的不可思议。这个才把佛号显示出来,它在整个佛法里面是最高峰。换句话说,四十八愿就是解释这个名号的,《无量寿经》是解释四十八愿的,八十卷《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解释《无量寿经》的,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这一大藏经是解释《华严经》的。你这么上下一看,这个才真正明了,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才真正晓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观音身边的童子是不是有好多童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