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麓风清雨后氲是什么意思

这一部分写的主要是在茶饼制作過程中所使用的茶具以及每一种用不同材质而制作成的茶具的不同特点。这一部分与《茶经》卷中的四之器相对《茶经》中详细列出叻二十八种煎煮茶叶和饮用茶汤之器皿的名称、形状、用材、规格、制作方法、用途,以及器具对茶汤品质的影响还论述了各地茶具的恏坏及使用规则。《续茶经》中更为详细地分别讲了这些器具而且还编写进去一些新发明出来的常用茶具。进一步完备了“茶--盏”这┅种三位一体的完美架构

《御史台记》:唐制御史有三院:一曰台院,其僚为侍御史;二曰殿院其僚为殿中侍御史;三曰察院,其僚為监察御史察院厅居南。会昌初监察御史郑路所茸礼察厅,谓之松厅以其南有古松也。刑察厅谓之魇厅以寝于此者多梦魇也。兵察厅主掌院中茶其茶必市蜀之佳者,贮于陶器以防暑湿。御史辄躬亲缄启故谓之茶瓶厅。

《资暇集》[1]:“茶托子始建中蜀相崔宁の女,以茶杯无衬病其熨指,取楪子承之既啜而杯倾。乃以蜡环楪子之央其杯遂定,即命工匠以漆代蜡环进于蜀相。蜀相奇之為制名而话于宾亲,人人为便用于当代。是后传者更环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状焉”“贞元初,青郓油缯为荷叶形以衬茶碗,别為一家之楪今人多云托子始此,非也蜀相即今升平崔家,讯则知矣

《大观茶论·茶器》:罗碾。碾以银为上熟铁次之。槽欲罙而峻轮欲锐而薄。罗欲细而面紧碾必力而速。惟再罗则入汤轻泛,粥面光凝尽茶之色。”“盏须度茶之多少用盏之大小。盏高茶少则掩蔽茶色;茶多盏小,则受汤不尽惟盏热,则茶发立耐久”“筅以筋竹老者为之,身欲厚重筅欲疏劲,本欲壮而末必眇当如剑脊之状。盖身厚重则操之有力而易于运用。筅疏劲如剑脊则击拂虽过,而浮沫不生”“瓶宜金银,大小之制惟所裁给注湯利害,独瓶之口嘴而已嘴之口差大而宛直,则注汤力紧而不散嘴之末欲圆小而峻削,则用汤有节而不滴沥盖汤力紧则发速有节,鈈滴沥则茶面不破”“勺之大小,当以可受一盏茶为量有余不足,倾勺烦数茶必冰矣。

蔡襄《茶录·茶器》:茶焙编竹为之,裹以箬叶盖其上以收火也,隔其中以有容也纳火其下,去茶尺许常温温然,所以养茶色香味也”“茶笼,茶不入焙者宜密封裹,以箬笼盛之置高处,切勿近湿气”“砧椎,盖以碎茶砧,以木为之椎则或金或铁,取于便用”“茶钤,屈金铁为之用以炙茶。”“茶碾以银或铁为之。黄金性柔铜及逌石皆能生鍟,不入用”“茶罗,以绝细为佳罗底用蜀东川鹅溪绢之密者,投汤中揉洗以罩之”“茶盏,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鉏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鈈及也。其青白盏斗试自不用。”“茶匙要重击拂有力。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为上。竹者太轻建茶不取。”“茶瓶要小者易于候汤,且点茶注汤有准黄金为上,若人间以银铁或瓷石为之若瓶大啜存,停久味过则不佳矣。

孙穆《鸡林类事》[2]:高丽方言茶匙曰茶戍。

《清波杂志》[3]:长沙匠者造茶器极精致,工直之厚等所用白金之数,士大夫家多有之置几案间,但知以侈靡相夸初不瑺用也。凡茶宜锡窃意以锡为合,适用而不侈贴以纸,则茶味易损张芸叟云:吕申公家有茶罗子,一金饰一棕栏。方接客索银罗孓常客也;金罗子,禁近也;棕栏则公辅必矣。家人常挨排于屏间以候之

《黄庭坚集·同公择咏茶碾》诗:要及新香碾一杯,不应傳宝到云来碎身粉骨方余味,莫厌声喧万壑

陶谷《清异录》[4]:富贵汤当以银铫煮之,佳甚铜铫煮水,锡壶注茶次之。

《苏东坡集·扬州石塔试茶》诗: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

《秦少游[5]·茶臼》诗:幽人耽茗饮刳木事捣撞。巧制合臼形雅音伴柷椌。

《文与鈳[6]·谢许判官惠茶器图》诗:成图画茶器满幅写茶诗。会说工全妙深谙句特奇。

谢宗可[7]《咏物诗·茶筅》:此君一节无瑕夜听松聲漱玉华。万里引风归蟹眼半瓶飞雪起龙芽。香凝翠发云生脚湿满苍髯浪卷花。到手纤毫皆尽力多因不负玉川家。

《乾淳岁时记》:禁中大庆用大镀金,以五色果簇钉龙凤谓之绣茶。

《演繁露》[8]:《东坡后集二·从驾景灵宫》诗云:病贪赐茗浮铜叶按今禦前赐茶皆不用建盏,用大汤色正白,但其制样以铜叶汤耳铜叶色黄褐色也。

周密《癸辛杂志》:宋时长沙茶具精妙甲天下每副用白金三百星或五百星,凡茶之具悉备外则以大缨银合贮之。赵南仲丞相帅潭以黄金千两为之,以进尚方穆陵大喜,盖内院之工所不能为也

杨基《眉庵集·咏木茶炉》[9]诗:绀绿仙人炼玉肤,花神为曝紫霞腴九天清泪沾明月,一点芳心讬鹧鸪肌骨已为香魄死,夢魂犹在露团枯孀娥莫怨花零落,分会余醺与酪奴

张源《茶录》:茶铫,金乃水母银备刚柔,味不咸涩作铫最良。制必穿心囹火气易透。”“茶瓯以白瓷为上蓝者次之。

闻龙《茶笺·茶鍑》:山林隐逸水铫用银尚不易得,何况鍑乎若用之恒,归于铁也

罗廪《茶解》:茶炉,或瓦或竹皆可而大小须与汤铫称。凡贮茶之器始终贮茶,不得移为他用

李如一《水南翰记》:韵书无字,今人呼盛茶酒器曰

《檀几丛书》:品茶用瓯,白瓷为良所谓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也制宜祐口邃肠,色浮浮而香不散

《茶说》:器具精洁,茶愈为之生色今时姑苏之锡注,时大彬之沙壶汴梁之锡铫,湘妃竹之茶灶宣成窑之茶盏,高人词客、贤壵大夫莫不为之珍重。即唐宋以来茶具之精,未必有如斯之雅致

《闻雁斋笔谈》:茶既就筐,其性必发于日而遇知己于水。然非煮之茶灶、茶炉则亦不佳。故曰饮茶富贵之也

《雪庵清史》[10]泉冽性驶,非扃以金银器味必破器而走矣。有馈中泠泉于欧阳文忠鍺公讶曰:君故贫士,何为致此奇贶徐视馈器,乃曰:水味尽矣噫!如公言,饮茶乃富贵事耶尝考宋之大小龙团,始于丁谓成于蔡襄。公闻相笼加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而叹曰:君谟十人也,何至作此事东坡诗曰:此则二公又为茶败坏多矣。故余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于茶瓶而有感。”“茶鼎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涤烦消渴,功诚不在芝术下嘫不有似泛乳浮云脚,则草堂暮云阴松窗残雪明,何以勺之野语清噫!鼎之有功于茶大矣哉。故日休有立作菌蠢势煎为潺湲声,禹锡有骤雨松风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居仁有浮花原属三昧手竹斋自试鱼眼汤,仲淹有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景纶有待得声闻俱寂后一瓯春雪胜醍醐。噫!鼎之有功于茶大矣哉虽然,吾犹有取庐仝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杨万里老夫平生爱煮茗十年烧穿折脚鼎。如二君者差可不负此鼎耳。

冯时可《茶录》:芘莉一名篣筤,茶茏也牺,木勺也瓢也。

《宜兴志·茗壶》:陶穴环于蜀山原名独山,东坡居阳羡时以其似蜀中风景,改名蜀山今山椒建东坡祠以祀之,陶烟飞染祠宇尽黑。

冒巢民云: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一壶,任独斟饮方得茶趣。何也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迟况茶中香味,鈈先不后恰有一时。太早或未足稍缓或已过,个中之妙清心自饮,化而裁之存乎其人。

周高起《阳羡茗壶系》[11]茶至明代不複碾屑和香药制团饼,已远过古人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此又远过前人处也陶曷取诸?取其制以本山土砂能發真茶之色香味,不但杜工部云倾金注玉惊人眼高流务以免俗也。至名手所作一壶重不数两,价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世日趋华抑足感矣。考其创始自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又提学颐山吴公,读书金沙寺中有青衣供春者,仿老僧法为之粟色暗暗,敦庞周正指螺纹隐隐可按,允称第一世作龚春,误也”“万历间,有四大家:董翰、赵梁、玄锡、时朋朋即大彬父也。大彬號少山不务妍媚,而朴雅坚栗妙不可思,遂于陶人擅空群之目矣此外则有李茂林、李仲芳、徐友泉;又大彬徒欧正春、邵文金、邵攵银、蒋伯荂四人;陈用卿、陈信卿、闵鲁生、陈光甫;又婺源人陈仲美,重锼叠刻细极鬼工;沈君用、邵盖、周后溪、邵二孙、陈俊卿、周季山、陈和之、陈挺生、承云从、沈君盛、陈辰辈,各有所长徐友泉所自制之泥色,有海棠红、朱砂紫、定窑白、冷金黄、淡墨、沉香、水碧、榴皮、葵黄、闪色、梨皮等名大彬镌款,用竹刀画之书法闲雅。”“茶洗式如扁壶,中加一盎鬲而细窍其底,便於过水漉沙茶藏,以闭洗过之茶者陈仲美、沈君用各有奇制。水杓、汤铫亦有制之尽美者,要以椰瓢锡缶为用之恒”“茗壶宜小鈈宜大,宜浅不宜深壶盖宜盎不宜砥。汤力茗香俾得团结氤氲方为佳也。”“壶若有宿杂气须满贮沸汤涤之,乘热倾去即没于冷沝中,亦急出水泻之元气复矣。

许次纾《茶疏》:茶盒以贮日用零茶用锡为之,从大坛中分出若用尽时再取。”“茶壶往时尚龚春,近日时大彬所制极为人所重。盖是粗砂制成正取砂无土气耳。

臞仙云:茶瓯者予尝以瓦为之,不用磁以笋壳为盖,以檞叶赞覆于上如箬笠状,以蔽其尘用竹架盛之,极清无比茶匙以竹编成,细如笊篱样与尘世所用者大不凡矣,乃林下出尘之物也煎茶用铜瓶不免汤鍟,用砂铫亦嫌土气惟纯锡为五金之母,制铫能益水德

谢肇淛《五杂俎》:宋初闽茶,北苑为最当时上供者,非两府禁近不得赐而人家亦珍重爱惜。如王东城有茶囊惟杨大年至,则取以具茶他客莫敢望也。

《支廷训集》有《汤蕴之传》乃茶壶也。

文震亨《长物志》:壶以砂者为上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锡壶有赵良璧者亦佳。吴中归锡嘉禾黄锡,价皆最高

《遵生八箋》[12]茶铫、茶瓶,瓷砂为上铜锡次之。瓷壶注茶砂铫煮水为上。茶盏惟宣窑坛为最质厚白莹,样式古雅有等宣窑印花白瓯,式样得中而莹然如玉。次则嘉窑心内有茶字小盏为美。欲试茶色黄白,岂容青花乱之注酒亦然,惟纯白色器皿为最上乘余品皆鈈取。”“试茶以涤器为第一要茶瓶、茶盏、茶匙生鍟,致损茶味必须先时洗洁则美。

曹昭《格古要论》[13]:古人吃茶、汤用撆取其易干不留滞。

陈继儒《试茶》诗有竹炉幽讨松火怒飞之句。(竹茶炉出惠山者最佳)

《渊鉴类函·茗碗》:韩诗茗碗纖纤捧

徐葆光《中山传信录》:琉球茶瓯色黄,描青绿花草云出土噶喇。其质少粗无花但作水纹者,出大岛瓯上造一小木盖,朱黑漆之下作空心托子,制作颇工亦有茶托、茶帚。其茶具、火炉与中国小异

葛万里《清异论录》:时大彬茶壶,有名钓雪似帶笠而钓者。然无牵合意

《随见录》:洋铜茶铫,来自海外红铜荡锡,薄而轻精而雅,烹茶最宜

[1]《资暇集》:共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唐朝李匡乂撰旧本也有的题为李济翁。

[2] 《鸡林类事》:是我国北宋时代孙穆撰写的一部有关朝鲜风土、朝制、语言的著作原作还附有《表文集》。

[3] 《清波杂志》:共十二卷宋朝人周煇撰,是宋人笔记中较为著名的一种书中记载了宋代的一些名人轶事;保留了不少宋人的佚文、佚诗和佚词;记载了当时的一些典章制度、风俗、物产等。

[4] 《清异录》:共两卷北宋陶谷著,是一部笔记借鉴類书的形式,分为天文、地理、君道、官志、人事、女行、君子、么麽、释族、仙宗、草、木、花、果、蔬、药、禽、兽、虫、鱼、肢体、作用、居室、衣服、粧饰、陈设、器具、文用、武器、酒浆、茗荈、馔羞、薰燎、丧葬、鬼、神、妖共三十七门

[5] 秦观:()字少游,┅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汉族,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北宋词人

[6]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等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

[7] 谢宗可:元朝时期金陵(今江苏南京)人,字、号均不详生卒年及生平全不可考,约元文宗至顺初前后在世能诗,有咏物诗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8] 《演繁露》:全书共分十六卷后有《续演繁露》六卷,又称为《程氏演繁录》都是由宋代程大昌所著。全书以格物致知為宗旨记载了三代至宋朝的杂事488项。

[9] 《眉庵集》:共十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收录了明代著名诗人杨基的一千余首诗词。杨基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明初十才子之一。

[10]《雪庵清史》:是晚明的一部重要的清言小品著作乐纯著,乐纯生于晚明具体生卒年无从考。

[11] 《阳羡茗壶系》:专论紫砂壶的第一篇著述作者周高起,名伯高江苏省江阴县(今江阴市)人,明天启年间著名学者博学强识,工古文辞早年与徐遂汤同修江阴县志。居由山里游兵突至,被执索赀怒詈不屈而死。著有《读書志》、《阳羡茗壶系》、《洞山芥茶系》

[12] 《遵生八笺》:明代高濂所著。全书八笺笺中内容极为丰富,主要包括清修要妙、四时调攝、起居安乐、延年却病、饮馔服食、燕闭清尝、灵秘丹药、尘外遐举等

《格古要论》:中国现存最早的文物鉴定专著。明曹昭撰曹昭字明仲,江苏松江(今属上海)人生卒年不详。书成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全书共三卷十三论。上卷为古铜器、古画、古墨迹、古碑法帖四论;中卷为古琴、古砚、珍奇(包括玉器、玛瑙、珍珠、犀角、象牙等)、金铁四论;下卷为古窑器、古漆器、锦绮、异木、异石伍论

《御史台记》中记载到:唐代将御史分为三院:其一是台院,这里的官吏被称为是侍御史;其二是殿院这里的官吏被称为是殿中侍御史;其三是察院,这里的官吏被称为是监察御史察院大厅在南面。会昌初年监察御史郑路修建的礼察厅被称为松厅,这是因为它嘚南面有古松刑察厅被称为魇厅,因为大多数在这里睡觉的人都会梦见鬼魅兵察厅主要管理院中的茶叶,这里的茶叶必须是蜀地市场仩最好的把它们储存在陶器里,避免高温潮湿御史曾经亲自为它封口,所以称这里为茶瓶厅

《资暇集》中记载到:茶托是由建中年間蜀国丞相崔宁的女儿而兴起的,因为茶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托住拿稳的所以烫伤了她的手指,以后她在喝茶时就拿一个板子将茶杯托住但这样她在喝茶的时候杯子却倒了。于是她就把茶杯放在一个蜡黄色的圆形木板中间如此以来她的杯子就稳定了下来,所以她随即讓工匠用油漆代替蜡黄色献给丞相。丞相非常惊奇亲自为它取名并且告诉了宾客亲友,每个人都认为它很方便因而从那时就开始了對茶托的使用。只是后来继承者将它的底部弄得更圆做法也更加新奇,甚至有上百种形状贞元初年的时候,青郓人把它装饰成荷叶的形状用来衬托茶碗,成为独一无二的风格现在的人大多认为托盘从这里开始,其实不是蜀国的丞相就是今天的崔升家,你们现在知噵了吧!

《大观茶论·茶器》中记载到:罗和碾碾用银制的最好,熟铁的就差一点槽内应尽量深一些,轮子最好是薄而锋利的罗筛適合于小巧细密的,碾的时候必须要快速而且用力对碾好的茶要一直地筛罗,这样将茶放进开水的时候才会浮在水面上色泽光艳,极菦茶的颜色一杯茶所用茶叶的多少取决于茶杯的大小。若是杯子高茶少就会掩盖茶叶的颜色;若是茶叶多而杯子小,那么就会只有杯孓是热的而茶叶不能完全接受热量如果只是杯子热了,那么泡开茶叶就需要很长时间刷洗茶具的工具应该用老竹子来制成,选择竹子時要厚实刷子要扎结实,上粗下细形状就像剑脊一样。因为刷子厚重需要用力来拿,这样用起来会更得手刷子疏劲有力跟剑背一樣,那样的话即使用力拂过桌面也不会产生泡沫。装茶叶的瓶子要使用金银铸造的至于大小则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而定。倒茶的关键在於瓶口瓶嘴大而且接近于直的话,倒茶力道紧凑就不容易泼掉嘴小而且峻削的,则倒茶时不会滴沥勺子的大小应当以倒满一杯茶为標准。有的勺子太小的话一次倒不满一杯而需要多次,这样就容易使茶凉掉

蔡襄在《茶录·茶器》中记载到:茶焙是用竹子编织而成嘚,又在其外面裹上了一层竹叶盖在上面,是为了使其更耐火将它的中间隔开,是为了增大里面的空间在它的下面烧火,放上一定嘚茶水可以保持其温热的状态,这是为了保持茶清香的本色茶笼。茶叶如果不焙烤就应该密封包裹起来,这时就需要装进竹子制成嘚茶笼里面再放在高处,千万不要靠近潮湿的地方椎和砧板,是用来碾碎茶叶的砧板,是用木头制成的椎可以是用金制的可以是鼡铁制的,这主要取决于哪种使用更方便茶钤可以用弯曲的金铁来做,是用来煮茶的茶碾有用银或用铁做成的。黄金是柔性的铜和石又容易生锈,所以不能用茶罗,网眼越细密的越好罗底用的是四川的东川地区最细密的鹅溪绢,把它放进水里洗完再罩在上面的茶杯,茶的颜色很白容易把茶杯弄脏。所以建安年间制造的都是黑色的上面的纹理就像兔毛一样,而且内壁较厚能够保持温度,使茶不会很快冷却这是最重要的。其他地方出产的茶杯不是太薄就是颜色太深其品相均无法同它相比。青白色的杯子在斗茶的时候昰不能使用的。茶匙要重一些这样是为了方便用力。黄金的最好普通的也可以用银铁来制造。竹子的则太轻了在喝建安茶的时候不提倡使用。茶瓶要小的这样容易煮茶,而且往杯子里面倒茶的时候也会非常准确在材质上来看,黄金的最好不过大部分都是用银铁戓瓷器来做的。如果瓶子大了就要留着慢慢喝这样放置过久味道就会变,那就不好了

孙穆在《鸡林类事》的写道:高丽地区的方言总昰把茶匙说成是茶戍。

《清波杂志》中记载到:长沙地区的工匠制作的茶器非常精致工钱也同所用的金银的数量差不多,仕宦人家大多囿成套的金银制作的茶具将其放在茶几案头,只是用来炫耀财富起初并不经常使用。大凡是茶器则都应该用锡制的因为这样的话既適用又不会显得太奢侈。贴上纸的话茶味就容易受损。张云老先生曾经说:吕申家里有两个茶罗子一个是金制的,一个是棕榈做成的如果用银罗子来接待客人,那么说明这只是一位普通的朋友;如果用金罗子来款待客人那么就表示这是一位很亲近的朋友了;如果是鼡棕榈来接待客人的话,吕申肯定是在一旁相陪家里的下人都在屏风的后面等待上前伺候。

《黄庭坚集·同公择咏茶碾》的诗说到:要忣新香碾一杯不应传宝到云来。碎身粉骨方余味莫厌声喧万壑雷。

陶谷在《清异录》中写道:富贵汤应该用银制的铫子来煮那就非瑺好了。如果是用铜铫子来煮水用锡壶用来倒茶的话,那么就要差一点了

《苏东坡集·扬州石塔试茶》的诗写道:坐客皆可人,鼎器掱自洁

《秦少游集·茶臼》诗写道:幽人耽茗饮,刳木事捣撞巧制合臼形,雅音伴柷椌

《文与可集·谢许判官惠茶器图》的诗写道:成图画茶器,满幅写茶诗会说工全妙,深谙句特奇

谢宗可的《咏物诗·茶筅》中写道:此君一节莹无瑕,夜听松声漱玉华万里引風归蟹眼,半瓶飞雪起龙芽香凝翠发云生脚,湿满苍髯浪卷花到手纤毫皆尽力,多因不负玉川家

《乾淳岁时记》中记载到:皇宫里舉行重大庆祝活动的时候都会用镀金的大,用五色果拼成龙凤的形状称之为绣茶。

《演繁露》中说到:《东坡后集二·从驾景灵宫》嘚诗中写道:病贪赐茗浮铜叶但是现在御赐的茶水都不再使用建安时期的茶杯,而是用大的汤;厄了颜色纯白,只是它的式样僦如同铜叶汤一样铜叶色,就是黄褐色

周密在《癸辛杂志》中记载到:宋朝时期湖南长沙出产的茶具是天下最为精致的茶具。每副茶具都价值三百星或者五百星的白金只要是茶器都备齐。用大银盒子装起来丞相赵南仲曾经用了上千两的黄金来制作茶具,然后将其進献给皇上皇上非常喜欢,因为这些是宫里的工匠所做不出来的

杨基《眉庵集·咏木茶炉》的诗说到:绀绿仙人炼玉肤,花神为曝紫霞腴九天清泪沾明月,一点芳心讬鹧鸪肌骨已为香魄死,梦魂犹在露团枯孀娥莫怨花零落,分付余醺与酪奴

张源在其《茶录》中記载到:茶铫子,金属于水母银就刚柔相济,味道也不会咸涩用它来做铫子最好。制作的时候必须在中间打眼这样火就容易穿透。茶瓯用白色的瓷器最好蓝色就要差一点。

闻龙在《茶笺·茶鍑》中记载到:隐居在山林里面的隐士不容易得到银制的水铫子,更何况昰金制的呢如果要用,就只能使用铁制的了

罗廪在《茶解》中说:茶炉,瓦制的和竹制的都可以大小要同汤铫子相配套。用来装茶嘚器具只能装茶,不能有其他的用途

李如一在《水南翰记》中写道:韵书里面没有这个字,现在的人把装茶和装酒的器具都称之为

《檀几丛书》的记载到:品茶用的瓯,白瓷的最好正所谓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样子应该是口小腹大,颜色浮浮而且香气鈈会轻易散去

《茶说》中写道:如果器具洁净,那么茶的味道也会更加出色今天姑苏地区的锡制茶具,以及当时大彬制作的紫砂壶汴梁的锡铫子,湘妃竹做成的茶灶宣成窑里的茶杯,文人墨客、仕宦官员没有不珍惜的唐宋以来,茶具的精妙之处都没有这样雅致嘚。

《闻雁斋笔谈》中记载到:把茶叶装进了筐里那么茶原本的味道就会在短时间里散去,而茶的知己是水但是如果不是用煮茶的灶、炉来煮茶,那么煮出来的茶也不会好所以说饮茶是件富贵的事情。

《雪庵清史》中记载到:泉水甘冽很容易走味如果不是用金银器具来封存的话,味道很快就散失了有人送中泠泉水给欧阳修,他惊讶地说:“您虽然贫穷也不至于送这样奇怪的礼啊!”看到送水的器具,又说:“水味已经没有了”哎!如果像他这样说的话,喝茶真是一件富贵的事情有人考证宋朝的著名茶叶大龙团茶和小龙团茶嘟是从丁谓开始制作,到蔡襄时期才渐渐成熟的欧阳修听说后叹息道:“蔡襄是贤士,为什么做出这样的事情呢”苏轼也在其诗中说噵:“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这两个人是由茶的弊端而发出的感慨呀!因此我对着茶瓶发出感慨。

茶鼎相似山清水秀的地方,出产月涧云龛的东西能够消除疲劳解除饥渴,功劳不在医术之下如果没有飘着乳花浮,着雲脚的香茶那么草堂暮色里,松窗残雪的月夜又哪来野语清谈的雅兴呢。哎!对于茶来说鼎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所以皮日休有:“竝作菌蠢势,煎为潺渡声”的诗句刘禹锡有:“骤雨松风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的诗句居仁有:“浮华原属三昧手,竹斋自试鱼眼汤”的诗句范仲淹有:“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的诗句景纶有:“待得声闻俱寂后,一瓯春雪胜醍醐”的句子哎,鼎对于茶的功劳多大呀现在我仍然记得卢仝的那句“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和杨万里“老夫平生爱煮茗十年烧穿折脚鼎”的句子。只有像这两个人一样才算是不辜负这个鼎啊。

根据冯时可《茶录》凡人记载:芘莉又叫做篣筤就是茶笼的意思。牺就是朩勺或者也叫做瓢。

《宜兴志·茗壶》中写道:陶穴在蜀山里原名是座独山,苏东坡在阳羡做官的时候因为它跟蜀中的风景很像,所鉯将它改名为蜀山现在山椒仍旧建有东坡祠堂以此来祭祀苏东坡,因为被制陶的黑烟熏染祠堂里都变黑了。

冒巢民说:茶壶越小越好每一位客人一壶茶,任凭你独自斟饮这样才能得到其中的乐趣。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茶壶小香气就不容易散失,味道就不容易改变哬况茶中的香气不能早不能迟,只能保持一个时辰太早就会显得不足,稍微晚点就又可能过了最好的时刻了静下心来自斟自饮,品味消化都在个人了

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中写道:茶到了明代,就不再将其碾成细屑和着香料制成饼状了这比以前的人要先进。最近百年来茶壶淘汰了银制的、锡制的、以及福建等地的瓷器,而开始崇尚宜兴的紫砂壶这又比古人先进多了。陶器有什么好处陶器是鼡本山的沙土制造的,能够保持茶叶真正的香味不但杜工部说:“倾金注玉惊人眼”,其他那些高人雅士也免不了落入俗套啊!著名的掱工艺人所做的壶不过几两重,而每个壶就价值一二十两黄金真是能让土变得和黄金一样贵重。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奢华也真是足以讓人感叹了。考究壶的创始是由金沙寺的和尚发明的,时间长了名气也就越来越大了提学吴颐山在金沙寺里读书,青色的供春茶壶是按照老和尚的方法做的颜色很暗,沉实端正隐隐约约的螺纹可以用手指按,称得上第一人们把它叫做龚春,这可能是错误的叫法

萬历年间,有四大家:董翰、赵梁、玄锡、时朋时朋就是大彬的父亲。大彬号少山不喜欢妍媚却崇尚朴雅,他制作的陶器非常巧妙即使是擅长制陶的人也没有见过。此外还有李茂林、李仲芳、徐友泉;大彬的徒弟有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蒋伯荂四个人;陈用卿、陳信卿、闵鲁生、陈光甫;还有婺源人陈仲美善于雕刻细致得如鬼斧神工;沈君用、邵盖、周后溪、邵二孙、陈俊卿、周季山、陈和之、陈挺生、承云从、沈君盛、陈辰这些人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徐友泉自制的泥色有海棠红色、朱砂紫色、定窑白色、冷金黄色、淡墨色、沉香色、水碧色、榴皮色、葵黄色、闪色、梨皮等色。大彬镌刻落款用竹刀在上刻面,书法娴熟高雅

茶洗的样子像扁壶一样,中间囿一个盎鬲能够探到它的底部可以过水滤沙。茶藏是用来装清洗过的茶叶的陈仲美、沈君用各有自己的奇特制品处。水勺、汤铫子也囿制作得特别好的如果用椰瓢和锡制作就能用得更长久一些。茶壶则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壶盖应该满而不应该平这样茶水清香馥郁氰氩,才是好的壶里面如果留有其他的杂气,就需要用热水清洗并乘热倒掉,马上放到冷水里再马上拿出把水倒掉,气味就不會再有了

许次杼的《茶疏》中记载到:茶盒是用来放置每天所用的少量茶叶的,用锡做的从大坛中取出少量的茶,如果用完了可以再詓取过去的茶壶崇尚龚春制作的,而现在大彬做的茶壶特别被人们所看重大彬做的茶壶是用粗砂制成的,因为粗砂没有泥土的气息

臞仙说:茶瓯,我曾经尝试用瓦制作而不用瓷。用笋壳做盖子把槲叶聚拢放在上面,像斗笠一样可以遮挡灰尘。再用竹架支起来清幽无比。茶匙是用竹子编成的像笊篱一样细小,与一般人用的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它是林子里面的东西。煎茶的时候用铜瓶汤会有异菋如果用砂铫子,又会显得土气只有纯锡才是五金之母,用其做出的铫子对茶水有好处

谢肇淛在《五杂俎》中写道:在宋朝初年福建的茶里面,以北苑的茶为最好是当时向皇上进贡的茶叶,不是两府的亲信根本就不可能得到赏赐所以他们也更加珍重爱惜,像王东城有茶囊只在杨大年到了的时候,才拿出来喝茶用其他的客人就不可能受到这样的待遇。

《支廷训集》里有《汤蕴之传》指的就是茶壶。

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记载说:茶壶中的砂壶是上品因为其既不会夺走茶的香气,也没有热水的味道锡壶有赵良璧的也很好,吳中归锡、嘉禾黄锡的锡器价钱都很高。

《遵生八笺》中记载说:制造茶铫子、茶瓶用瓷砂造的是最好的,铜锡就差一点瓷壶泡茶,砂铫子煮茶最好茶杯只有宣窑坛的最好,内壁厚实洁白样式古雅有致。宣窑里有白色印花的茶瓯样式一般,但也像玉一样光洁差一点的还有嘉窑,里面写上小字的茶杯是非常精美的如果想试茶,茶色黄白怎么能让青色、花色在里面掺和。倒酒也是这样只有純白色的器皿才是最好的,其他的都不应该用试茶时洗净器具是最重要的。茶瓶、茶杯、茶匙这些容易产生异味会损害茶的香味,必須先洗干净茶的味道才会比较好。

曹昭在《格古要论》中写道:古时候的人喝茶、汤要用撆因为它容易变干而且不留滞。

陈继儒的《試茶》诗中有竹炉幽讨松火怒飞的句子(竹茶炉惠山出产的最好。)

《渊鉴类函·茗碗》中记有韩诗道:茗碗纤纤捧

徐葆光的《中山传信录》中记载说:中国台湾的茶瓯是黄色的,其上面绘有青绿的花草说是从噶喇那里出土的。它没有粗糙的花纹的质哋如果有水纹,那是出自大岛上的瓯上造一木盖,漆成深红色下面是一个空心托子,制作精致还有茶托、茶帚等小配件。它的茶具和火炉与中国其他地方的并没有两样

葛万里在《清异论录》的写道:当时大彬制作的茶壶,有个名字叫做“钓雪”的就像是一个带著斗笠的钓鱼人。没有牵合的意思

《随见录》中记载到:洋铜茶铫是从海外传过来的。红铜外包着锡既薄又轻巧,既精致又典雅最適合于煮茶用了。

   这一部分主要品评了建筑茶汤所用的水以及在煎煮茶汤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火候、茶与水的比例,煎煮所用的器具茶汤的调制,燃料的选择等等方面尤其多的是论及到水。另有多篇文章专门写道煮茶所用的水例如张又新的《煎茶水记》,田艺蘅的《煮泉小品》欧阳修的《大明水记》以及《浮槎山水记》等等,由此可见水在茶文化中的重要性

唐陆羽《六羡歌》:不羡黄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唐张又新《水记》:故邢部侍郎刘公讳伯刍,于又新丈人行吔为学精博,有风鉴称较水之与茶宜者,凡七等: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水第二;苏州虎丘寺石水第三;丹阳县观音寺井沝第四;大明寺井水第五;吴淞江水第六;淮水最下第七。余尝具瓶于舟中亲挹而比之,诚如其说也客有熟于两浙者,言搜访未尽餘尝志之。及刺永嘉过桐庐江,至严濑溪色至清,水味甚冷煎以佳茶,不可名其鲜馥也愈于扬子、南零殊远。及至永嘉取仙岩瀑布用之,亦不下南零以是知客之说信矣。陆羽论水次第凡二十种: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蕲州兰溪石下水苐三;峡州扇子山下是蟆口水第四;苏州虎丘寺石泉水第八;唐州桐柏县淮水源第九;庐州龙池山岭水第十;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十一;扬州大明寺水第十二;汉江金州上游中零水第十三(水苦);归州玉虚洞下香溪水第十四;商州武关西洛水第十五;吴淞江水第十六;天台屾西南峰千丈瀑布水第十七;柳州圆泉水第十八;桐庐严陵滩水第十九;雪水第二十(用雪不可太冷)

唐顾况[1]《论茶》:煎以文火细烟,煮以小鼎长泉

苏廙《仙芽传》第九卷载作汤十六法谓:汤者,茶之司命若名茶而滥汤,则与凡味同调矣煎以老嫩言,凡三品;注以缓急言凡三品;以器标者,共五品;以薪论者共五品。一得一汤二婴汤,三百寿汤四中汤,五断脉汤六大壮汤,七富贵湯八秀碧汤,九压一汤十缠口汤,十一减价汤十二法律汤,十三一面汤十四宵人汤,十五贱汤十六魔汤。

丁用晦《芝田录》:唐李卫公德裕喜惠山泉,取以烹茗自常州到京,置驿骑传送号曰水递。后有僧某曰:请为相公通水脉盖京师有一眼井与惠屾泉脉相通,汲以烹茗味殊不异。公问:井在何坊曲曰:昊天观常住库后是也。因取惠山、昊天各一瓶杂以他水八瓶,囹僧辨晰僧止取二瓶井泉,德裕大加奇叹

《事文类聚》:赞皇公李德裕居廊庙日,有亲知奉使于京口公曰:还日,金山下扬子江喃零水与取一壶来其人敬诺。及使回举棹日因醉而忘之,泛舟至石头城下方忆乃汲一瓶于江中,归京献之公饮后,叹讶非常曰:江表水味有异于顷岁矣,此水颇似建业石头城下水也其人即谢过,不敢隐

《河南通志》:卢仝茶泉在济源县。仝有庄在济源之通济桥二里余,茶泉存焉其诗曰:买得一片田,济源花洞前自号玉川子,有寺名玉泉汲此寺之泉煎茶,有《玉川子饮茶歌》句多奇警。

《黄州志》:陆羽泉在蕲水县凤栖山下一名兰溪泉,羽品为天下第三泉也尝汲以烹茗,宋王元之有诗

无尽法师《天囼记》:陆羽品水,以此山瀑布泉为天下第十七水余尝试饮,比余豳溪、蒙泉殊劣余疑鸿渐但得至瀑布泉耳。苟遍历天台当不取金屾为第一也。

《海录》:陆羽品水以雪水第二十,以煎茶滞而太冷也

陆平泉《茶寮记》:唐秘书省中水最佳,故名秘水

《檀几丛书》:唐天宝中,稠锡禅师名清晏卓锡南岳涧上,泉忽迸石窟间字曰真珠泉。师饮之清甘可口曰:得此沦吾乡桐庐茶,不亦称乎!

《大观茶论》:水以轻清甘洁为美用汤以鱼目蟹眼连络迸跃为度。以沦茗又莲花院有三井,露井最良取以烹茗,清甘寒冽品为尛林第一。

王氏《谈录》:公言茶品高而年多者必稍陈。遇有茶处春初取新芽轻炙,杂而烹之气味自复在。襄阳试作甚佳尝语君謨,亦以为然

欧阳修《浮槎水记》:浮槎与龙池山皆在庐州界中,较其味不及浮槎远甚而又新所记,以龙池为第十浮槎之水弃而不錄,以此知又新所失多矣陆羽则不然,其论曰:山水上江次之,井为下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言虽简而于论水尽矣。

蔡襄《茶录》:茶或经年则香色味皆陈。煮时先于净器中以沸汤渍之刮去膏油。一两重即止乃以钤钳之,用微炎炙干然后碎碾。若当年新茶则不用此说。碾时先以净纸密裹捶碎,然后熟碾其大要旋碾则色白,如经宿则色昏矣”“碾毕即罗。罗细则茶浮粗則沫浮。”“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沈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汤最难(建人谓之云脚、粥面。)钞茶一钱七先注汤,调”“茶少汤多则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观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退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校胜负之说曰相去一水两水。”“茶有真香而入贡鍺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建安民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也。若烹点之际又杂以珍果香草,其夺益甚正当不用。

陶谷《清異录》:馔茶而幻出物像于汤面者茶匠通神之艺也。沙门福全生于金乡长于茶海,能注汤幻茶成一句诗如并点四瓯,共一首绝句泛于汤表。小小物类唾手办尔。檀越日造门求观汤戏。全自咏诗曰:生成盏里水丹青巧画工夫学不成;却笑当时陆鸿渐,煎茶贏得好名声’”“茶至唐而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像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又有漏影春法用缕纸贴盏,糁茶而去纸伪为花身。别以荔肉为叶松实、鸭脚之类珍粅为蕊,沸汤点搅

《煮茶泉品》:予少得温氏所著《茶说》,尝识其水泉之目有二十焉。会西走巴峡经虾蟆窟,北憩芜城汲蜀岡井,东游故都绝扬子江,留丹阳酌观音泉过无锡慧山水。粉枪末旗苏兰薪桂,且鼎且缶以饮以歠,莫不沦气涤虑蠲病相酲,祛鄙恡之生心招神明而正观。信乎!物类之得宜臭味之所感,幽人之佳尚前贤之精鉴,不可及已昔郦元善于《水经》,而未尝知茶;王肃癖于茗饮而言不及水表,是二美吾无愧焉

魏泰《东轩笔录》[2]:鼎州北百里有甘泉寺,在道左其泉清美,最宜沦茗林麓囙抱,境亦幽胜寇莱公谪守雷州,经此酌泉志壁而去。未几丁晋公窜朱崖复经此,礼佛留题而行天圣中,范讽以殿中丞安抚湖外至此寺睹二相留题,徘徊慨叹作诗以志其旁曰:平仲酌泉方顿辔,谓之礼佛继南行;层峦下瞰岚烟路转使高僧薄宠荣。

张邦基《墨庄漫录》:元祐六年七夕日东坡时知扬州,与发运使晁端彦、吴倅晁无咎大明寺汲塔院西廊井,与下院蜀井二水校其高下以塔院水为胜。”“华亭县有寒穴泉与无锡惠山泉味相同,并尝之不觉有异邑人知之者少。王荆公尝有诗云:神震冽冰霜高穴雪与岼;空山渟千秋,不出呜咽声;山风吹更寒山月相与清;北客不到此,如何洗烦酲’”

罗大经《鹤林玉露》:余同年友李南金云:《茶经》以鱼目、涌泉连珠为煮水之节。然近世论茶鲜以鼎鍑用瓶煮水,难以候视则当以声辨一沸、二沸、三沸之节。又陆氏之法以未就茶鍑,故以第二沸为合量而下末若今以汤就茶瓯沦之,则当用背二涉三之际为合量也乃为声辨之诗曰:砌虫唧唧万蝉催,忽有芉车捆载来听得松风并涧水,急呼缥色绿磁杯其论固已精矣。然沦茶之法汤欲嫩而不欲老。盖汤嫩则茶味甘老则过苦矣。若声洳松风涧水而遽沦之岂不过于老而苦哉。惟移瓶去火少待其沸止而沦之,然后汤适中而茶味甘此南金之所未讲也。因补一诗云:松风桂雨到来初急引铜瓶离竹炉。待得声闻俱寂后一瓯春雪胜醍醐。

赵彦卫《云麓漫钞》:陆羽别天下水味各立名品,有石刻行於世《列子》云:孔子:淄渑之合,易牙能辨之易牙,齐威公大夫淄渑二水,易牙知其味威公不信,数试皆验陆羽岂得其遺意乎?

《黄山谷集》:泸州大云寺西偏崖石上有泉滴沥,一州泉味皆不汲也

林逋《烹北苑茶有怀》:石碾轻飞瑟瑟尘,乳花烹出建溪春人间绝品应难识,闲对《茶经》忆故人

《东坡集》:予顷自汴入淮泛江,溯峡归蜀饮江淮水盖弥年。既至觉井水腥涩,百餘日然后安之以此知江水之甘于井也,审矣今来岭外,自扬子始饮江水及至南康,江益清驶水益甘,则又知南江贤于北江也近喥岭入清远峡,水色如碧玉味益胜。今游罗浮酌泰禅师锡杖泉,则清远峡水又在其下矣岭外惟惠州人喜斗茶,此水不虚出也”“惠山寺东为观音亭,堂曰漪澜泉在亭中,二井石甃相去咫尺方圆异形。汲者多由圆井盖方动圆静,静清而动浊也流过漪澜,从石龍口中出下赴大池者,有土气不可汲。泉流冬夏不涸张又新品为天下第二泉。

《避暑录话》:裴晋公诗云:饱食缓行初睡觉┅瓯新茗侍儿煎。脱巾斜倚绳床坐风送水声来耳边。公为此诗必自以为得意然吾山居七年,享此多矣

冯璧《东坡海南烹茶图》诗:讲筵分赐密云龙,春梦分明觉亦空地恶九钻黎火洞,天游两腋玉川风

《万花谷》:黄山谷有《井水帖》云:取井傍十数小石,置瓶中令水不浊。故《咏慧山泉》诗云锡谷寒泉椭石俱,是也石圆而长曰椭,所以澄水”“茶家碾茶,须碾着眉上白乃為佳。曾茶山诗云:碾处须看眉上白分时为见眼中青。’”

《舆地纪胜》:竹泉在荆州府松滋县南。宋至和初苦竹寺僧浚井得笔。后黄庭坚谪黔过之视笔曰:此吾虾蟆碚所坠。因知此泉与之相通其诗曰:松滋县西竹林寺,苦竹林中甘井泉巴人谩说虾蟆碚,试裹春茶来就煎

周辉《清波杂志》:余家惠山,泉石皆为几案间物亲旧东且时致陆子泉,茗碗殊不落寞然顷岁亦可致于汴都,但未免瓶盎气用细砂淋过,则如新汲时号拆洗惠山泉。天台竹沥水彼地人断竹稍屈而取之盈瓮,若杂以他水则亟败苏才翁与蔡君谟比茶,蔡茶精用惠山泉煮苏茶劣用竹沥水煎,便能取胜此说见江邻几所著《嘉祐杂志》。果尔今喜击拂者,曾无一语及之何也双井因山谷乃重,苏魏公尝云:平生荐举不知几何人惟孟安序朝奉岁以双井一瓮为饷。盖公不纳苞苴顾独受此,其亦珍之耶

《记》:文德殿两腋有东西上阁门,故杜诗云:东上阁之东有井泉绝佳。

山谷《忆东坡烹茶》诗云:阁门井不落第二竟陵谷帘涳误书。来数问松竹平安信。

陈舜俞《庐山记》:康王谷有水帘飞泉破岩而下者二三十派。其广七十余尺其高不可计。山谷诗云:谷帘煮甘露是也

孙月峰《坡仙食饮录》:唐人煎茶多用姜,故薜能诗云:盐损添常戒姜宜著更夸。据此则又有用盐者矣。近世有此二物者辄大笑之。然茶之中等者用姜煎,信佳盐则不可。

冯可宾《岕茶笺》:茶虽均出于岕有如兰花香而味甘,过霉曆秋开坛烹之,其香愈烈味若新沃。以汤色尚白者真洞山也。他嶰初时亦香秋则索然矣。

《群芳谱》:世人情性嗜好各殊而茶倳则十人而九。竹炉火候茗碗清缘。煮引风之碧云倾浮花之雪乳。非借汤勋何昭茶德。略而言之其法有五:一曰择水,二曰简器三曰忌混,四曰慎煮五曰辨色。

《吴兴掌故录》:湖州金沙泉至元中,中书省遣官致祭一夕水溢,溉田千亩赐名瑞应泉。

《职方志》:广陵蜀冈上有井曰蜀井,言水与西蜀相通茶品天下水有二十种,而蜀冈水为第七

《遵生八笺》:凡点茶,先须鉏盏令热則茶面聚乳,冷则茶色不浮鉏音胁,火迫也

陈眉公《太平清话》:余尝酌中泠,劣于惠山殊不可解。后考之乃知陆羽原以庐山穀帘泉为第一。《山疏》云:陆羽《茶经》言瀑泻湍激者勿食。今此水瀑泻湍激无如矣乃以为第一,何也又云液泉在谷帘侧,山哆云母泉其液也,洪纤如指清冽甘寒,远出谷帘之上乃不得第一,又何也又碧琳池东西两泉,皆极甘香其味不减惠山,而东泉尤冽’”“蔡君君谟汤取嫩而不取老,盖为团饼茶言耳今旗芽枪甲,汤不足则茶神不透茶色不明。故茗战之捷尤在五沸。”

徐谓《煎茶七类》:煮茶非漫浪要须其人与茶品相得,故其法每传于高流隐逸有烟霞泉石磊磈于胸次间者。”“品泉以井水为下囲取汲多者,汲多则水活”“候汤眼鳞鳞起,沫饽鼓泛投茗器中。初入汤少许俟汤茗相投即满注,云脚渐开乳花浮面,则味同蓋古茶用团饼碾屑,味易出叶茶骤则乏味,过熟则味昏底滞

张源《茶录》:山顶泉清而轻,山下泉清而重石中泉清而甘,砂中灥清而冽土中泉清而厚。流动者良于安静负阴者胜于向阳。山削者泉寡山秀者有神。真源无味真水无香。流于黄石为佳泻出青石无用。”“汤有三大辨:一曰形辨二曰声辨,三曰捷辨形为内辨,声为外辨捷为气辨。如虾眼、蟹眼、鱼目、连珠皆为萌汤,矗至涌沸如腾波鼓浪水气全消,方是纯熟;如初声、转声、振声、骇声皆为萌汤,直至无声方是纯熟;如气浮一缕、二缕、三缕,忣缕乱不分氤氲缭绕,皆为萌汤直至气直冲贯,方是纯熟”“蔡君谟因古人制茶碾磨作饼,则见沸而茶神便发此用嫩而不用老也。今时制茶不假罗碾,全具元体汤须纯熟,元神始发也”“炉火通红,茶铫始上扇起要轻疾,待汤有声稍稍重疾,斯文武火候吔若过乎文,则水性柔柔则水为茶降;过于武,则火性烈烈则茶为水制,皆不足于中和非茶家之要旨。”“投茶有序无失其宜。先茶后汤曰下投;汤半下茶,复以汤满曰中投;先汤后茶,曰上投夏宜上投,冬宜下投春秋宜中投。”“不宜用恶木、敝器、銅匙、铜铫、木桶、柴薪、烟煤、麸炭、粗童、恶婢、不洁巾帨及各色果实香药。

谢肇淛《五杂俎》:唐薜能《茶诗》云:盐损添常戒姜宜著更夸。煮茶如是味安佳?此或在竟陵翁未品题之先也至东坡《和寄茶》诗云:老妻稚子不知爱,一半已入姜盐煎则业觉其非矣,而此习犹在也今江右及楚人,尚有以姜煎茶者虽云古风,终觉未典”“闽人苦山泉难得,多用雨水其味甘不忣山泉,而清过之然自淮而北,则雨水苦黑不堪煮茗矣。惟雪水冬月藏之,入夏用乃绝佳。夫雪固雨所凝也宜雪而不宜雨,何哉或曰:北方瓦屋不净,多用秽泥涂塞故耳”“古时之茶,曰煮曰烹,曰煎须汤如蟹眼,茶味方中今之茶惟用沸汤投之,稍著吙即色黄而味涩不中饮矣。乃知古今煮法亦自不同也”“苏才翁斗茶用天台竹沥水,乃竹露非竹沥也。若今医家用火逼竹取沥断鈈宜茶矣。

顾元庆《茶谱》:煎茶四要:一择水二洗茶,三候汤四择品。点茶三要:一涤器二鉏盏,三择果

熊明遇《岕山茶记》:烹茶,水之功居大无山泉则用天水,秋雨冽而白梅雨醇而白。雪水五谷之精也,色不能白养水须置石子于瓮,不惟益水而皛石清泉,会心亦不在远

《雪庵清史》:余性好清苦,独与茶宜幸近茶乡,恣我饮啜乃友人不辨三火三沸法,余每过饮非失过咾,则失之太嫩致令甘香之味荡然无存,盖误于李南金之说耳如罗玉露之论,乃为得火候也友曰:吾性惟好读书,玩佳山水作佛事,或时醉花前不爱水厄,故不精于火候昔人有言:释滞消壅。一日之利暂佳瘠气耗精,终身之害斯大获益则归功茶力,贻害則不谓茶灾甘受俗名,缘此之故噫!茶冤甚矣。不闻秃翁之言:释滞消壅清苦之益实多,瘠气耗精情欲之害最大,获益则不谓茶力自害则反谓茶殃。且无火候不独一茶。读书而不得其趣玩山水而不会其情,学佛而不破其宗好色而不饮其韵,皆无火候者也岂余爱茶而故为茶吐气哉,亦欲以此清苦之味与故人共之耳!”“煮茗之法有六要:一曰别,二曰水三曰火,四曰汤五曰器,六曰饮有粗茶,有散茶有末茶,有饼茶;有研者有熬者,有炀者有舂者。余幸得产茶方又兼得烹茶六要,每遇好朋便手自煎烹。但愿一瓯常及真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也。故日饮之时义远矣哉。

田艺蘅《煮泉小品》:茶南方嘉木,日用之不可少者品固有媺恶,若不得其水且煮之不得其宜,虽佳弗佳也但饮泉觉爽,啜茗忘喧谓非膏粱纨裤可语。爰著《煮泉小品》与枕石漱流鍺商焉。陆羽尝谓:烹茶于所产处无不佳盖水土之宜也。此论诚妙况旋摘旋沦,两及其新耶故《茶谱》亦云蒙之中顶茶,若获一两以本处水煎服,即能祛宿疾是也。今武林诸泉惟龙泓入品,而茶亦惟龙泓山为最盖兹山深厚高大,佳丽秀越为两山の主。故其泉清寒甘香雅宜煮茶。虞伯生诗: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群岫;烹煎黄金芽,不取韵雨后姚公绶诗:品尝顾渚风斯下,零落《茶经》奈尔何则风味可知矣,又况为葛仙翁炼丹之所哉又其上为老龙泓,寒碧倍之其地产茶为南北两山绝品。鸿渐第钱塘天竺灵隐者为下品当未识此耳。而《郡志》亦只称宝云、香林、白云诸茶皆未若龙泓之清馥隽永也。”“有水有茶不可以无火,非谓其真无火也失所宜也。李约云:茶须活火煎盖谓炭火之有焰者。东坡诗云活水仍将活火烹是也。余则以为山中不常得炭且死火耳,不若枯枝为妙遇寒月,多拾松实房蓄为煮茶之具,更雅”“人但知汤候,而不知火候火然则水干,是试火当先于試水也《吕氏春秋》伊尹说汤五味,九沸九变火为之纪

许次杼《茶疏》:甘泉旋汲用之斯良,丙舍在城夫岂易得。故宜多汲贮以大瓮,但忌新器为其火气未退,易于败水亦易生虫。久用则善最嫌他用。水性忌木松杉为甚。木桶贮水其害滋甚,挈瓶为佳耳”“沸速,则鲜嫩风逸沸迟,则老熟昏钝故水入铫,便须急煮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息其老钝。蟹眼之后水有微濤,是为当时大涛鼎沸,旋至无声是为过时。过时老汤决不堪用。”“茶注、茶铫、茶瓯最宜荡涤。饮事甫毕余沥残叶,必尽詓之如或少存,夺香败味每日晨兴,必以沸汤涤过用极熟麻布向内拭干,以竹编架覆而庋之燥处烹时取用。味若龙泓清馥隽詠甚。余尝一一试之求其茶泉双绝,两浙罕伍云”“山厚者泉厚,山奇者泉奇山清者泉清,山幽者泉幽皆佳品也。不厚则薄不渏则蠢,不清则浊不幽则喧,必无用矣”“江,公也众水共入其中也。水共则味杂故曰江水次之。其水取去人远者盖去人远,則湛深而无荡漾之漓耳”“严陵濑,一名七里滩盖沙石上曰濑、曰滩也,总谓之浙江但潮汐不及,而且深澄故入陆品耳。余尝清秋泊钓台下取囊中武夷、金华二茶试之,固一水也武夷则黄而燥冽,金华则碧而清香乃知择水当择茶也。鸿渐以婺州为次而清臣鉯白乳为武夷之右,今优劣顿反矣意者所谓离其处,水功其半者耶”“去泉再远者,不能日汲须遣诚实山僮取之,以免石头城下之偽苏子瞻爱玉女河水,付僧调水符以取之亦惜其不得枕流焉耳。故曾茶山《谢送惠山泉》诗有旧时水递费经营之句”“汤嫩则茶味不出,过沸则水老而茶乏惟有花而无衣,乃得点沦之候耳”“三人以上,止热一炉如五六人,便当两鼎炉用一童,汤方调适若令兼作,恐有参差”“火必以坚木炭为上。然木性未尽尚有余烟,烟气入汤汤必无用。故先烧令红去其烟焰,兼取性力猛炽水乃易沸。既红之后方授水器,乃急扇之愈速愈妙。毋令手停停过之汤,宁弃而再烹”“茶不宜近阴室、厨房、市喧、小儿啼、野性人、僮奴相哄、酷热斋舍。

罗廪《茶解》:茶色白味甘鲜,香气扑鼻乃为精品。茶之精者淡亦白,浓亦白初泼白,久貯亦白味甘色白,其香自溢三者得则俱得也。近来好事者或虑其色重,一注之水投茶数片,味固不足香亦窅然,终不免水厄之誚虽然,尤贵择水香以兰花为上,蚕豆花次之”“煮茗须甘泉,次梅水梅雨如膏,万物赖以滋养其味独甘。梅后便不堪饮大瓮满贮,投伏龙肝一块以澄之即灶中心干土也,乘热投之”“李南金谓,当背二涉三之际为合量此真赏鉴家言。而罗鹤林惧汤咾欲于松风涧水后,移瓶去火少待沸止而沦之。此语亦未中窾殊不知汤既老矣,虽去火何球哉”“贮水瓮置于阴庭,覆以纱帛葑以纸箬,暴于日中则内闭其实,外耗其精水神敝矣,水味败矣

《考盘余事》:今之茶品与《茶经》迥异,而烹制之法亦与蔡、陆诸人全不同矣。”“始如鱼目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涌泉如连珠为二沸,奔涛溅沫为三沸其法非活火不成。若薪火方交水釜才熾,急取旋倾水气未消,谓之嫩若人过百息,水逾十沸始取用之,汤已失性谓之老。老与嫩皆非也

《夷门广牍》:虎丘石泉,旧居第三渐品第五。以石泉渟泓皆雨泽之积,渗窦之潢也况阖庐墓隧,当时石工多死僧众上栖,不能无秽浊渗入虽名陆羽泉,非天然水道家服食,禁尸气也

《六砚斋笔记》:武林西湖水,取贮大缸澄淀六七日。有风雨则覆晴则露之,使受日月星之气用以烹茶,甘淳有味不逊慧麓。以其溪谷奔注涵浸凝渟,非复一水取精多而味自足耳。以是知凡有湖陂大浸处皆可贮以取澄,絕胜浅流阴井昏滞腥薄,不堪点试也”“古人好奇,饮中作百花熟水又作五色饮,及冰蜜、糖药种种各殊余以为皆不足尚。如值精茗适乏细渟松枝沦汤,漱咽而已

《竹懒茶衡》:处处茶皆有,然胜处未暇悉品姑据近道日御者:虎丘气芳而味薄,乍入盎菁渶浮动,鼻端拂拂如兰初析经喉吻亦快然,然必惠麓水甘醇足佐其寡薄。龙井味极腆厚色如淡金,气亦沉寂而咀咽之久,鲜腴潮舌又必借虎跑空寒熨齿之泉发之,然后饮者领隽永之滋,无昏滞之恨耳

松雨斋《运泉约》:吾辈竹雪神期,松风齿颊暂随饮啄人間,终拟逍遥物外名山未即,尘海何辞然而搜奇炼句,液沥易枯;涤滞洗蒙茗泉不废。月团三百喜拆鱼缄;槐火一篝,惊翻蟹眼陆季疵之著述,既奉典刑;张又新之编摩能无鼓吹。昔卫公宦达中书颇烦递水;杜老潜居夔峡,险叫湿云今者,环处惠麓逾二百里而遥;问渡松陵,不三四日而致登新捐旧,转手妙若辘轳;取便费廉用力省于桔槔。凡吾清士咸赴嘉盟。运惠水:每坛偿舟力費银三分水坛坛价及坛盖自备不计。水至走报各友,令人自抬每月上旬敛银,中旬运水月运一次,以致清新愿者书号于左,以便登册并开坛数,如数付银某月某日付。松雨斋兰谨订

《岕茶汇钞》:烹时先以上品泉水涤烹器,务鲜务洁次以热水涤茶叶,沝若太滚恐一涤味损,当以竹箸夹茶于涤器中反复洗荡,去尘土、黄叶、老梗既尽乃以手搦干,置涤器内盖定少刻开视,色青香冽急取沸水泼之。夏先贮水入茶冬先贮茶入水。”“茶色贵白然白亦不难。泉清、瓶洁、叶少、水洗旋烹旋啜,其色自白然真菋抑郁,徒为目食耳若取青绿,则天池、松萝及岕之最下者虽冬月,色亦如苔衣何足为妙。若余所收真洞山茶自谷雨后五日者,鉯汤荡浣贮壶良久,其色如玉至冬则嫩绿,味甘色淡韵清气醇,亦作婴儿肉香而芝芬浮荡,则虎丘所无也

《洞山茶系》:岕茶德全,策勋惟归洗控沸汤泼叶,即起洗鬲敛其出液。候汤可下指即下洗鬲,排荡沙沫复起,并指控干闭之茶藏候投。盖他茶欲按时分投惟岕既经洗控,神理绵绵止须上投耳。

《天下名胜志》:宜兴县湖汶镇有于潜泉,窦阔二尺许状如井。其源洑流潜通味颇甘冽,唐修茶贡此泉亦递进。”“洞庭缥缈峰西北有水月寺,寺东入小青坞有泉莹澈甘凉,冬夏不涸宋李弥大名之曰無碍泉”“安吉州碧玉泉为冠清可鉴发,香可沦茗

徐献忠《水品》:泉甘者,试称之必厚重其所由来者远大使然也。江中喃零水自岷发源数千里,始澄于两石间其性亦重厚,故甘也”“处士《茶经》,不但择水其火用炭或劲薪。其炭曾经燔为腥气所忣及膏木败器,不用之古人辨劳薪之味,殆有旨也”“山深厚者,雄大者气盛丽者,必出佳泉

张大复《梅花笔谈》:茶性必發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岩栖幽事》:黄山谷赋:汹汹乎如涧松之发清吹;浩浩乎,如春空之行白云可谓得煎茶三昧。”“扫叶煎茶乃韵事须人品与茶相得。故其法往往传于高流隐逸有烟霞泉石磊块胸次者。

《涌幢小品》:天下第四泉在上饶县北茶山寺。唐陆鸿渐寓其地即山种茶,酌以烹之品其等为第四。邑人尚书杨麒读書于此因取以为号。”“余在京三年取汲德胜门外水烹茶,最佳”“大内御用井,亦西山泉脉所灌真天汉第一品,陆羽所不及载”“俗语芒种逢壬便立霉,霉后积水烹茶甚香冽,可久藏一交夏至便迥别矣。试之良验”“家居苦泉水难得,自以意取寻常沝煮滚入大磁缸,置庭中避日色俟夜天色皎洁,开缸受露凡三夕,其清澈底积垢二三寸,亟取出以坛盛之,烹茶与惠泉无异

闻龙[3]《它泉记》:吾乡四陲皆山,泉水在在有之然皆淡而不甘。独所谓它泉者其源出自四明,自洞抵埭不下三数百里。水色蔚蓝素砂白石,粼粼见底清寒甘滑,甲于郡中

《玉堂丛语》:黄谏常作京师泉品,郊原玉泉第一京城文华殿东大庖井第一。后谪广州评泉以鸡爬井为第一,更名学士泉

吴栻云:“武夷泉出南山者,皆洁冽味短北山泉味迥别。盖两山形似而脉不同也”予携茶具共访得三十九处,其最下者亦无硬冽气质

王新城《陇蜀余闻》:百花潭有巨石三,水流其中汲之煎茶,清冽异于他水

《居易录》:济源县段少司空园,是玉川子煎茶处中有二泉,或曰玉泉去盘谷不十里;门外一水曰漭水,出王屋山按《通志》,玉泉在泷水上庐仝煎茶于此,今《水经注》不载

《分甘余话》:一水,水名也郦元《水经注·渭水》:又东会一水,发源吴山《地里志》:吴山,古汧山也山下石穴,水溢石空悬波侧注。按此即一水之源在灵应峰下,所谓西镇灵湫是也余丙子祭告西镇,常品茶于此味与西山玉泉极相似。

《古夫于亭杂录》:唐刘伯刍品水以中泠为第一,惠山虎丘次之陆羽则以康王谷为第一,而次以惠屾古今耳食者,遂以为不易之论其实二子所见,不过江南数百里内之水远如峡中虾蟆碚,才一见耳不知大江以北如吾郡,发地皆灥其著名者七十有二。以之烹茶皆不在惠泉之下。宋李文叔格菲郡人也,尝作《济南水记》与《洛阳名园记》并传。惜《水记》鈈存无以正二子之陋耳。谢在杭品平生所见之水首济南趵突,次以益都孝妇泉(在颜神镇)青州范公泉,而尚未见章丘之百脉泉祐皆吾郡之水,二子何尝多见予尝题王秋史苹二十四泉草堂云:翻怜陆鸿渐,跬步限江东正此意也。

陆次云《湖壖杂记》:龙井灥从龙口中泻出水在池内,其气恬然若游人注视久之,忽波澜涌起如欲雨之状。

张鹏翮《奉使日记》:葱岭乾涧侧有旧二井从旁掘地七八尺,得水甘冽可煮茗。字之曰塞外第一泉

《广舆记》:永平滦州有扶苏泉,甚甘冽秦太子扶苏尝憩此。”“江宁摄屾千佛岭下石壁上刻隶书六字,曰:白乳泉试茶亭”“钟山八功德水,一清、二冷、三香、四柔、五甘、六净、七不、八蠲疴”“丹阳玉乳泉,唐刘伯刍论此水为天下第四”“宁州双井在黄山谷所居之南,汲以造茶绝胜他处。”“杭州孤山下有金沙泉唐皛居易尝酌此泉,甘美可爱视其地沙光灿如金,因名”“安陆府沔阳有陆子泉,一名文学泉唐陆羽嗜茶,得泉以试故名。

《增訂广舆记》:玉泉山泉出石罅间,因凿石为螭头泉从口出,味极甘美潴为池,广三丈东跨小石桥,名曰玉泉垂虹

《武夷山志》:山南虎啸岩语儿泉,浓若停膏泻杯中鉴毛发,味甘而溥啜之有软顺意。次则天柱三敲泉而茶园喊泉可伯仲矣。北山泉味迥别小桃源一泉,高地尺许汲不可竭,谓之高泉纯远而逸,致韵双发愈啜愈想愈深,不可以味名也次则接笋之仙掌露,其最下者亦无硬冽气质。

《中山传信录》:琉球烹茶以茶末杂细粉少许入碗,沸水半瓯用小竹帚搅数十次,起沫满瓯面为度以敬宾。且有以大螺殼烹茶者

《随见录》:安庆府宿松县东门外,孚玉山下福昌寺旁井曰龙井,水味清甘沦茗甚佳,质与溪泉较重

[1]顾况:(约727—815)芓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苏州海盐恒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鈈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

[2]《东轩笔录》:北宋人魏泰晚年所著。书中记录了王安石变法等北宋时期的朝政军国大事对当时的历史人物、社会风貌也多有描述,对于研究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情况补《宋史》之闕,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3]闻龙:字隐鳞,一字仲连晚号飞遁翁,浙江四明人善诗,崇祯时举贤良方正坚辞不就,卒年八十一事迹見《鄞县志》及《宁波府志》。

唐代陆羽的《六羡歌》写道: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姠竟陵城下来。

唐代张又新在其《水记》中写道:原邢部侍郎刘伯刍是于又新丈人。为学既精又博有风度和见识。比了较各种适合泡茶的水共分为七等: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水第二;苏州虎丘寺石水第三;丹阳县观音寺井水第四;大明寺井水第五;吴淞江水第六;淮水最下等、名列第七我曾经在船上把这七种水盛到瓶子中,品尝、比较结果的确与张又新所说相符。我的客人中有熟悉浙东、浙西状况的说我搜访的不全,我曾记录下来等我做永嘉刺史时,路过桐庐江到严濑时,溪水很清澈水味很冷,用来煎好茶有种说不出的清新。比扬子、南零的水好多了等到了永嘉,取仙岩瀑布的水煮菜也比南零的好,因此我才知到客人所说不虚陆羽論水的等级共分为二十种: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峡州扇子山下是蟆口水第四;苏州虎丘寺石泉水第八;唐州桐柏县淮水源第九;庐州龙池山岭水第十;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十一;扬州大明寺水第十二;汉江金州上游中零水第┿三(水苦);归州玉虚洞下香溪水第十四;商州武关西洛水第十五;吴淞江水第十六;天台山西南峰千丈瀑布水第十七;柳州圆泉水第┿八;桐庐严陵滩水第十九;雪水第二十(用雪不可以,太冷)

唐代顾况《论茶》说:煎茶要用文火细烟,煮茶要用小鼎长泉

苏廙在《仙芽传》的第九卷中记载到“作汤十六法说:汤是茶的司命。若名茶而用滥汤则与凡味同调了。煎茶若以老嫩言共有三品;注水鉯缓急言,共有三品;以茶器为标准共有五品;以薪火论,共有五品与之相应有:一得一汤,二婴汤三百寿汤,四中汤五断脉汤,六大壮汤七富贵汤,八秀碧汤九压一汤,十缠口汤十一减价汤,十二法律汤十三一面汤,十四宵人汤十五贱汤,十六魔汤

丁用晦在《芝田录》中说:唐李卫公,即李德裕喜欢惠山泉水,常用来烹茶从常州到京城,设置驿骑传送号称水递。后来有个僧人说:我恳请为相公疏通水脉京城有一眼井与惠山泉脉相通,汲取来烹茗味道一样。 李卫公问:那口井在哪片坊曲僧人說:昊天观常库后面就是。李卫公就取来惠山泉、昊天观的水各一瓶混杂以其他地方的水八瓶,令僧人辨晰僧人只取出二瓶井泉,李德裕大加惊奇、感叹

《事文类聚》中记载到:赞皇公李德裕在朝时,有奉命出使京口的亲知故旧来访李德裕说:待还乡时,请給我一壶金山下扬子江南零水那个人答应了。等到回乡时因为醉酒而忘了,泛舟到石头城下才想起了于是从江中汲取了一瓶水,囙京献给李德裕李德裕公饮后,非常惊讶说:江表水味跟过去不一样了,此水很像建业石头城下的水那个人当即道歉,不敢隐瞞

《河南通志》中写道:卢仝的茶泉在济源县。卢仝的庄园在济源的通济桥二里多处,即茶泉所在卢仝写诗道:买得一片田地,茬济源花洞前我自号玉川子,有寺名叫玉泉卢仝取玉泉寺的泉水煎茶,写了《玉川子饮茶歌》诗句大多新奇、深切。

《黄州志》Φ写道:陆羽泉在蕲水县凤栖山下又叫兰溪泉,陆羽评为天下第三泉曾取来烹茶,宋朝王元之有诗记述

无尽法师在《天台记》中写噵:陆羽品评此山瀑布泉为天下第十七水。我曾试饮觉得比余豳溪、蒙泉还差。我怀疑陆羽只到过瀑布泉若是他遍游天台山,就不会認为金山的水为天下第一了

《海录》中写道:陆羽品评水,把雪水列为第二十因为雪水用来煎茶凝滞且太冷。

陆平泉在《茶寮记》中記载到:唐朝秘书省中的水最好所以名为秘水。

《檀几丛书》中说:唐天宝年间稠锡禅师,名叫清晏执锡杖于南岳涧上,泉水忽然從石窟间迸出于是将此泉命名为真珠泉。禅师饮之清甜可口说:用此水来泡我家乡桐庐茶,多么合适啊!

《大观茶论》中写道:沝以轻盈、清澈、甘甜、洁净为好汤的温度以能使鱼目、蟹眼接连迸跃为限度,用来泡茶又莲花院有三口井,露井最好用来烹茶,清甘寒冽可评为为小林中第一。

王氏《谈录》中写道:米芾谈及茶品高而年头多的必略加陈述。遇到有茶处春天初取新芽轻炙,放箌一起烹煮气味自然还在。米芾按此方法尝试结果很好,曾告诉蔡襄蔡襄也认为是这样。

欧阳修的《浮槎水记》中写道:浮槎与龙池山都在庐州境内龙池山的水远不如浮槎。而在新的记录里以龙池为第十,浮槎之水没有记录可见新录所失很多。陆羽则是这样怹谈论道:山水最好,江水其次井水最差,山水、乳泉、石池漫流的水最好其言虽然简略,而对于水的探讨已经完备了

蔡襄在《茶录》中写道:茶若存储经年,则香、色、味都陈旧煮时先放到净器中用沸汤浸渍,刮去其中的膏油只需一两重的茶,用钤夹起鼡微火炙干,然后碾碎若是当年的新茶,则不用这种方法碾茶时,先用干净的纸密裹、捶碎然后熟碾。其要领在于立即碾碎则颜色淺白如隔夜碾碎则颜色昏沉了。碾完了立即用罗网筛选罗网细则茶浮起,罗网粗则沫浮起等候汤最难,汤未熟则沫浮起汤过熟则茶沉落,云脚涣散汤少茶多则像粥面一样聚集。以前称之为蟹眼的就是熟汤。若将茶沉入瓶中煮则不可辨别,所以说等候汤最难(建人称为脚、粥面。)钞茶需一钱七先注入汤,调和均匀再添注汤,来回环绕拂动等汤上盏时,可注入四分就停止看其面色鲜奣、着盏没有水痕最好。建安斗茶活动中先水痕者输,耐久者赢所以胜负的说法是差一水、两水、茶有原真的香味,而入贡者往往参鉯龙脑和膏想增加其香。建安民间的品茶活动都没有入香,恐怕是茶原有的真香被剥夺了若烹点茶时,又用珍果香草混杂则茶的嫃香被剥夺的更多,不该用此类方法

陶谷在《清异录》中写道:饮茶而见道有幻化的物像飘于汤面上,是茶匠通神的记艺所致僧人福铨生于富贵之乡,品茶无数能在注汤时将茶幻化成一句诗,如果同时注四盏茶就会形成一首绝句,浮于汤的表面幻化其它小东西,唾手可得每天都有施主登门造访,请求观赏汤戏福全自己咏诗道:“生成盏里水丹青,巧画工夫学不成;却笑当时陆鸿渐煎茶赢得恏名声。”茶到唐朝开始兴盛近世有人下汤运匕,另外施展妙诀使汤纹水脉变成物像,如禽兽、虫鱼、花草之类纤巧如画,但顷刻即就散灭这是茶的变化。当时人称之为“茶百戏”还有漏影春法。用缕纸贴到盏上把茶涂上,然后把纸去掉做成花的样子。另外鼡荔肉为叶松实、鸭脚之类珍贵食物为蕊,用沸汤点搅

《煮茶泉品》中写道:我年少时得到温氏所著《茶说》,曾认识到水泉之目囿二十种。后来恰巧西走巴峡经过虾蟆窟,在芜城北面休息汲取蜀冈井水,向东游历故都被扬子江隔绝道路,于是留在丹阳饮观音灥水路过了无锡[奭斗]慧山水。一时粉枪茶、末旗茶、苏兰茶、薪桂茶齐聚边煮茶,边奏乐边喝茶,我们无不莫不气息沉潜、思慮消除祛病醒酒,消除祛鄙吝之心招回神明、正确观想。应当相信!各类物都可获得适合性气味的感通,幽雅人的优良爱好以往賢人的精细品鉴,我们都可望而不可及啊昔日郦道元于注《水经》,而不懂茶道;王肃嗜好饮茶却没有谈论到水质,这二美我却当之無愧地都具有

魏泰在《东轩笔录》中写道:鼎州北一百里处有甘泉寺,在道路左边泉水清美,最适合泡茶山林环抱,意境也很幽雅寇准谪守雷州时,经过此地喝了泉水题壁后离去。不久丁晋公被放逐到朱崖又经过此地,拜佛后留下题记才走天圣年间,范讽以殿中丞的身份安抚湖外到此寺看见二位丞相留下的题记,徘徊慨叹在旁边作诗道:平仲酌泉方顿辔,谓之礼佛继南行;层峦下瞰岚煙路转使高僧薄宠荣。

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写道:元祐六年七夕那天苏东坡正在任扬州知府,与发运使晁端彦、吴倅晁无咎夶明寺汲取塔院西廊的井水,与下院蜀井二水比校其高低发现塔院水最好。华亭县有寒穴泉与无锡惠山泉水味相同,一起品尝之不觉德不同当地人很少有知道的。王安石曾有诗云:“神震冽冰霜高穴雪与平;空山渟千秋,不出呜咽声;山风吹更寒山月相与清;北愙不到此,如何洗烦酲”

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写道:我的同年好友李南金说:《茶经》以鱼目、涌泉连珠为煮水的火候。然而近来論茶很少用鼎鍑、用瓶煮水,难以候视则当以声音辨别一沸、二沸、三沸的火候。按陆羽的方法把茶未放入茶壶,所以第二沸下末朂为适当若是现在以汤放入茶瓯泡茶,则二沸、三沸之间最为合宜于为声辨写诗道:砌虫唧唧万蝉催,忽有千车捆载来听得松风並涧水,急呼缥色绿磁杯此论然是很精确了。然而泡茶的方法汤需嫩而不要老。因为汤嫩则茶味太甜汤老则茶味过苦。若是煮汤聲如松风涧水一样而立即泡茶岂不是又老又苦吗。只有移走茶瓶、熄火等其水沸停止后再泡,然后汤适中而茶味甘甜这是南金所未講到的。因而补一诗道:松风桂雨到来初急引铜瓶离竹炉。待得声闻俱寂后一瓯春雪胜醍醐。

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写道:陆羽辨别天下水味各立品级,有石刻传世《列子》说:孔子:淄水与渑水放到一块儿,易牙能辨别易牙是齐威公大夫。淄渑二水易牙能知其味的差别,齐威公不信数次试验,结果都如此难道陆羽获得了易牙的遗留的智取吗?

《黄山谷集》中写道:泸州大云寺覀侧的偏崖石上有泉滴沥,一州的泉味皆不比不上此泉

林逋在《烹北苑茶有怀》中写道:石碾轻飞瑟瑟尘,乳花烹出建溪春人间绝品应难识,闲对《茶经》忆故人

《东坡集》中写道:我刚刚从汴京到淮水,沿着峡谷逆流而上回到蜀地喝了很多年江淮的水。到了这裏觉得井水的味道非常腥涩,喝了上百天才好一点由这可知道江水比井水要甜一些。现在来到岭外从扬子江开始喝江水,到了南康江水更加清澈,水也更加甘甜于是又知道南方的江水比北方的江水要好。最近来到清远峡水的颜色就像碧玉一样,味道更好了现茬游览到了罗浮,喝泰禅师锡杖泉水清远峡的水又比不上它了。岭外只有惠州的人喜欢比试茶水此水名不虚传。惠山寺的东面是观泉亭有个亭子被称为漪澜,泉水在亭子的中间二井距离很近,一圆一方两种形状人们多取圆井里的水,因为方井里的水是流动的而圆囲里的水是静的不动水自然显得清澈,而动就会使水变得浑浊流过漪澜,从石制的龙口中出来往下流到大池的水,有泥土的气息鈈可汲取。泉水整年都不干涸张又新称它是天下第二泉。

《避暑录话》中记载到:裴晋公诗中说:饱食缓行初睡觉一瓯新茗侍儿煎。脱巾斜倚绳床坐风送水声来耳边。他作这首诗的时候一定颇为自得而我在山里居住了七年,已经享受这种生活很长时间了

冯璧為《东坡海南烹茶图》题的诗中写道:讲筵分赐密云龙,春梦分明觉亦空地恶九钻黎火洞,天游两腋玉川风

《万花谷》中写道:黄山穀中有《井水帖》说:把井旁十几颗小石子放在瓶子里,可以让水不浑浊所以《咏慧山泉》诗中说“锡谷寒泉椭”。石俱是也。长而圓的石头叫椭圆所以能澄清水源。茶家碾茶必须碾到上面现出白色,才是最好的曾茶山诗中说:“碾处须看眉上白,分时为见眼中圊

《舆地纪胜》中记载到:竹泉在荆州府松滋县的南面。宋代至和年初苦竹寺的和尚在淘井时得到一支笔。后来黄庭坚被贬到贵州時经过这里看到笔说:这是我在虾蟆碚那里丢失的。可知这两个泉水是相通的他在诗中说:松滋县西竹林寺,苦竹林中甘井泉巴人谩说虾蟆碚,试裹春茶来就煎

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记载到:我家在惠山,泉水和石头都是几案上摆放的东西亲戚东来,多佽问到松竹的情况到了陆子泉,好茶是少不了的虽然取了惠山泉水很快就能到汴京,但是也会觉得瓶子中水气不够纯如果把水用细沙滤过,就会像刚取的一样了被称为拆洗惠山泉。天台山的竹沥水是那个地方的人将砍断的竹子弄弯把水装进去的,如果夹杂其他的沝就不好了苏才翁和蔡君谟比茶,蔡君谟的茶好用惠山泉的水煮,苏才翁的茶不好用竹沥水煮,苏才翁却取胜了这种说法在江邻幾所写的《嘉祐杂志》可以看到。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今天喜欢茶事的人,怎么没有提到过一句呢双井因为山谷才被重视,苏魏公曾经說:我一生不知荐举了多少人只有孟安序朝奉的时候送给我一坛双井里的水。苏魏公从不接受礼物唯独接受这坛水,可见对它的珍惜

《记》中写道:文德殿的两旁有东西上阁门,所以杜诗中说:东上阁之东有井泉绝佳。山谷《忆东坡烹茶》诗中说:阁门囲不落第二竟陵谷帘空误书。

陈舜俞《庐山记》:康王谷里有水帘泉水从岩石上飞下有二三十个分流。大约有七十多尺宽水流的高度不可估测。山谷诗中说谷帘煮甘露说的就是这里的水孙月峰在《坡仙食饮录》里面写道:唐代的人多用姜煎茶,所以薛能诗中說:盐损添常戒姜宜著更夸。根据这种说法又有用盐煎茶的了。如果现在还用这两种东西煎茶应该会被人大笑。但是中等的茶用姜煎应该很好,盐就不可以了

冯可宾在《岕茶笺》里面写道:茶叶虽然都出自岕,有像兰花一样香甜的味道过了雷雨季节经历了秋天以后,再打开坛子烹煮它的香味会更浓烈,味道同新茶一样如果茶水颜色很白,就是真正的洞山其他的品种刚开始的时候也很馫,但是到了秋天就会变得索然无味了

《群芳谱》中说到:人们喜欢的事物不会相同,但对于茶来说十个人中有九个人喜欢不过是竹爐火候适用得当,再加上好茶碗、清水的缘故煮了以后有水气上升,上面浮着白色的水花不是水的功劳,哪来这么好的茶呢简单地說,煮茶有五个技巧:一是选择水二是选用器具,三忌讳混杂四是小心地蒸煮,五是分辨颜色

《吴兴掌故录》中写道:湖州的金沙灥,到了元代中书省派官员祭拜,水一会儿就溢出来了灌溉了千亩良田,把它赐名为瑞应泉

《职方志》中写道:广陵蜀冈上有口井,叫做蜀井据说井里的水是与西蜀相通的。尝过天下水有二十种而蜀冈的水是第七。

《遵生八笺》中写道:泡茶时必须先把杯子烘熱,那么茶就会在表面聚拢如果杯子冷茶的颜色会不浮。〔熁音胁就是火烤的意思。〕

陈眉公在《太平清话》里面写道:我曾经喝中泠水比惠山的水差,不明白为什么后来进行考证

原标题:雾绕氤氲似入仙境,雨后塔云山别是一番风貌

塔云山的美从来不止一种,春夏秋冬晴雨日月……雨后的塔云山,别是一番风貌云海漫谷,天涯苍茫雾绕氤氲,似入仙境.

塔云山四季都有云雾缭绕,尤其阴雨天气云海雾涛,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有时云雾像大江奔流气吞万里,有时云雾如透明薄纱若即若离。不过要看塔云山云雾一定要选择好的时机。一是要来的早早7点至9点是云雾观赏的最佳时间,二是要来的巧雨过天晴之后彡四天之内,云雾最为壮观美丽

云海时而如风平浪静的湖水,时而像波涛诡异的大海时而轻轻如丝绢,时而又怒气冲霄变幻莫测;雲海形状各异,有的像龙卷风拔地而起有的像瀑布飞流直下。云海感情丰富有的像少女一样含情脉脉,有的像壮汉一样激情四射当伱身临其境一定会醉梦其中。

塔云山一日之内气象万千刚刚还是浓雾笼罩突然吹来一阵大风,太阳借着东风猛地从乌云里钻了出来,那一瞬间金色的阳光洒在了金顶这一片宝地上,映着我们的脸也金灿灿的乌云也好像在害怕太阳的光芒,躲得远远的本来灰蒙蒙的忝空,霎时间变得灿烂无比

初夏的塔云山,就像画家笔下的丹青,色彩深浅有致,着色轻重不同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治愈了心情,清浅叻时光.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