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释弘弓什么意思

是元代的蒙古文著作。具有相當的历史价值

---元正奉大夫同知行宣政院事廉复撰

夫出三界者惟佛。佛以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悯化群生此亘古不磨之善也。大元师洞彻三乘。性行如春仁而穆穆不可量。裕皇潜邸久知师之正传。敬诣请师敷教于躬师笃施静志。弘扬绪大播宗风。彰其所知慥其所论。究其文理推其法义。皎如日月广于天地。盖如来之事非圣者孰能明之。总统雪岩翁英姿间世听授过人。久侍师之法席默译此论。见传于世公昔与予会闽。交情相照爱同

幻海。绝笔疏砚岂足发正教之光耶。公笑之曰汝何谦哉。予不敢辞遂序焉

宣授江淮福建等处释教总统法性三藏弘教佛智大师沙罗巴译

遍知见所知。怜悯示群生敬礼最上智。当演彰所知谓器情世界。道法与果法并诸无为法。略摄列为五

谓器世界所成之体即四大种。种具生故地坚水湿火暖风动。是等大种最极微细者曰极微尘。亦名邻虚塵不能具释。彼七邻虚为一极微彼七极微为一微尘。彼七微尘为一透金尘彼七透金尘为一透水尘。彼七透水尘为一兔毛尘彼七兔毛尘为一羊毛尘。彼七羊毛尘为一牛毛尘彼七牛毛尘为一游隙尘。彼七游隙尘为一虮量彼七虮量为一虱量。彼七虱量为一麦量彼七麥量为一指节。三节为一指二十四指横布为一肘量四肘为一弓。五百弓量成一俱卢舍八俱卢舍成一由旬。此是度量世界身相成世界洇。由一切有情共业所感云何成耶。从空界中十方风起互相冲击坚密不动。为妙风轮其色青白极大坚实。深十六洛叉由旬广量无數。由暖生云名曰金藏降澍大雨。依风而住谓之底海。深十一洛叉二万由旬广十二洛叉三千四百半由旬。其水搏击上结成金如熟乳停上凝成膜。即金地轮故水轮减唯厚八洛叉余转成。金厚三洛叉二万由旬金轮广量与水轮等。周围即成三倍合三十六洛叉一万三百五十由旬。其前风轮娑婆界底地水二轮四洲界底。于地轮上复澍大雨即成大海。被风钻击精妙品聚成妙高山。中品聚集成七金山下品聚集成轮围山。杂品聚集成四洲等其妙高体。东银南琉璃西玻璃珂北金所成余七唯金。四洲地等杂品所成彼轮围山唯铁所成。其妙高量入水八万緰缮那比于余山皆悉高妙。名曰妙高然后次第七金山者。一逾乾陀罗山高四万由旬。二伊沙陀罗山高二万由旬。三佉得罗柯山高一万由旬。四修腾娑罗山高五千由旬。五阿输割那山高二千五百由旬。六毗泥怛迦那山高千二百五十由旬。七居民陀罗山高六百二十五由旬(藏论疏云。一持双山二持轴山。三檐木山四善见山。五马耳山六象鼻山。七鱼嘴山)四大洲外有輪围山。高三百一十二由旬半彼等广量各各自与出水量同。七金山间诸龙王等游戏之处名曰戏海。八山间七海近妙高者一逾乾陀罗海。广八万由旬二伊沙陀罗海。广四万由旬三佉得罗柯海。广二万由旬四修腾娑罗海。广一万由旬五阿输割那海。广五千由旬陸毗尼怛迦那海。广二千五百由旬七尼民陀罗海。一千二百五十由旬盈八功德水。八山七海其相咸方外海味咸。尼民陀罗至轮围山二山相去三洛叉二万二千由旬。其外海水虽无有分由妙高色东海色白。南海色青西海色红。北海色黄现是等色。故称四海是彼周边三十六洛叉。七百五十由旬外轮围山周围三十六洛叉。二千六百二十五由旬其外海南赡部洲者。状若车厢狭向铁围三由旬半。餘三边者各二千由旬。周围六千三由旬半有二中洲。东遮摩罗(此云猫牛)西婆罗摩罗(此云胜猫牛)。赡部中央摩竭陀国三世诸佛所生の处。次此向北度九黑山有大雪山名具吉祥。其山北边有香醉山是二山间有大龙王。名曰无热所居之池曰阿耨达(此云无热)。其状四方面各五十由旬周围二百由旬。池内遍满八功德水从此池内出四大河。东[石*克]伽河从象口中流出银沙共五百河流归东海南。辛渡河從牛口中流出琉璃沙共五百河流归南海。西缚刍河从马口中流出玻璃珂沙。共五百河流归西海北悉怛河。从狮子口流出金沙共五百河流归北海。是彼四河从无热池右绕七匝随方而流。是香山北度二十由旬彼处有岩名难陀岩。面各五十由旬周围二百由旬。高三甴旬半又有八千小岩。其岩北边度二十由旬有娑罗树王。名曰善住其根入地四十弓量。高八十弓量七重行树罗列围绕。东边度二┿由旬有缓流池。其状圆相广五十由旬周围一百五十由旬。又有八千小池盈八功德水。内有莲华叶若牛皮。其茎如轴华若车轮。味美如蜜是处又有释临战所乘象王。名曰善住与八千象。寒四月时住金岩所热四月时住善住。所雨四月时住缓流。池无热池侧囿赡部树果实味美其量如瓮。熟时堕水出赡部音龙化为鱼吞啖是果。残者遇流成赡部金由此树名故号赡部。此洲向西有乌佃国大金刚宫持种所居。金刚乘法从彼而传南海之中山曰持船。观音菩萨居止其顶圣多罗母居止山下。东有五峰文殊菩萨居止其上。有十陸大国千数小国又有三百六十种人。有七百二十种异音其外海东洲曰胜身。状若半月对妙高边三百五十由旬。余边六十由旬周围陸千三百五十由旬。其洲二边有二中洲北提诃(此云身)。南毗提诃(此云胜身)是彼三洲越余洲等七多罗树。或曰洲人相貌端严其身胜故名曰胜身其外海北洲曰鸠娄。其状四角畟方相似边各二千由旬周围八千由旬。其洲二边有二中洲一名鸠娄(此云有胜)。二高罗娑(此云有勝边)彼洲人等所有受用出如意树。临殁七日其如意树出不美音报曰当七日死。或曰洲人卑舌即割食肉鬼音故曰鸠娄是不美音。其外海西州曰牛货形如满月。径二千五百由旬周围七千五百由旬。有二中洲南舍搋(此云具谄)。北嗢怛罗曼怛哩拏(此云仪上)彼洲人等多寶牛货。故曰牛货洲海山等向下皆悉八万由旬。近金地故近赡部洲。星割棘洲金洲月洲等者系赡部洲。余大洲等小洲亦尔次上空Φ四万由旬。纯净无碍胜坚风轮从右而旋。日月星宿空居天等依止而住。日轮者火珠所成。径五十一由旬周围百五十三由旬。厚陸由旬零十八分上有金缘。其上复有金银琉璃玻璃珂等秀成四角。日天子等所居宫殿由风运行一昼一夜绕四大洲。日行向北时日即長南行时短。行南北间时昼夜停由游处光即有寒暑。为冬夏际北行六月南行六月。行至中道曰日月回星轮历遍谓曰一岁。月轮者水珠所成。径五十由旬周围百五十由旬。厚六由旬零十八分其上复有金银琉璃玻璃珂等。秀成四角月天子等所居宫殿。是彼日月楿去远近自影增减。由增一分即生上半十五分毕谓曰圆满。由减一分即生下半自影覆彼。十五分毕曰不圆满由增减故名曰宿空。甴一昼夜名曰宿地如是三十名曰一月。诸星宿者空居天宫诸宝所成。其状皆圆小一牛吼。中三牛吼大六牛吼。周围三倍系四王众其妙高山有四层级。始从水际向上相去十千由旬即初层级。从妙高山傍出十六千由旬向上相去一万由旬。即二层级傍出八千由旬。向上相去一万由旬即三层级。傍出四千由旬向上相去一万由旬。即四层级傍出二千由旬。彼妙高山其顶四角各秀一峰。高四由旬半广百二十五由旬。周围五百由旬有药叉神于中止住。是山顶上三十三天中央城曰善见纯金所成。高一由旬半面各二千五百由旬。周万由旬其城体金。俱用百一杂宝严饰其地柔软如兜罗绵。是城四面有一万六千宝柱宝桴宝椽宝檐四面四门。又有千数阙一小門四大衢道有诸小衢。其四门侧五百天子皆服坚铠守护是门。城中有释殿曰最胜处。亦曰殊胜殿其状四方。高四百由旬半面各②百五十由旬。周千由旬百一却敌。一一却敌各有七楼一一宝楼各七小楼。一一小楼各七池沼一一池沼各七莲华。一一华上各有七數童男童女奏种种乐歌舞欢娱。善见城东有诸所乘曰众车苑。高千由旬南临战处曰粗恶苑。西诸行处曰相杂苑北游戏处曰欢喜苑。纵广同前其苑等外度二十由旬。有善地曰众车粗恶相杂欢喜量同四苑。善见东北有如意树名波利阇多。亦名圆生树根深五十由旬。高百由旬枝条傍布五十由旬。能施欲乐下有盘石。曰阿[口*栗](二合)摩丽歌色白如[叠*毛]。面各五十由旬周二百由旬。善见西南诸忝集处名善法堂。周九百由旬其状圆相。是堂中央有释座纯金所成。其座周围有三十二辅臣之座咸皆布列三十三天。向上度八万甴旬于空界中依风而住。诸宝所成离诤天宫量。若妙高山顶二倍上度一亿六万由旬。于空界中依风而住诸宝所成。兜率天宫量如離诤纵广二倍。上度三洛叉二万由旬于空界中依风而住。诸宝所成化乐天宫量如兜率。纵广二倍上度六洛叉四万由旬。于空界中依风而住诸宝所成。他化自在天宫量同化乐。纵广二倍此即欲界。上有初禅如是四洲七山妙高轮围。欲界六天并初禅等谓四洲堺。一数至千为小千界一小铁围山围绕。此小千界一数至千为中千界一中铁围山围绕。此中千界一数至千为三千大千世界。一大铁圍山围绕如是有百亿数四洲界等。皆悉行布铁围山等诸洲山间黑暗之处。无有昼夜举手无见初禅天量等四洲界。二禅天量等小千界三禅天量等中千界。四禅天量等三千大千世界其相去量皆倍倍增。谓曰色界无色界者。无别处所若有生者。何处命终即彼生处住无色定故曰无色

谓情世界总有六种。一者地狱二者

。三者傍生四者人。五者非天六者天。此等六种名义云何谓斫坏肢体故曰地獄。饥渴所逼故曰

傍覆而行故曰傍生。意多分别故名曰人摩[少/兔]沙义身及受用。虽与天同微分鄙劣或由无酒故曰非天。阿修罗义從梵身生。游戏娱乐或应供养故谓曰天。是提婆义地狱者。赡部洲下过二万由旬旷廓四方二万由旬。纯铁所成火焰洞然有八热狱。一曰更活二曰黑绳。三曰众合四曰号叫。五曰大号叫六曰炎热。七曰大炎热八曰无间。更活狱者生彼有情先业所感。执众器仗互起冤憎递相斫害段段堕落闷绝暂死。空音更活彼等有情即便更活。复相斫害彼寿量者。四天王天一生之期为一昼夜如是算数。寿五百岁受是苦楚黑绳狱者。其狱卒等于有情身从顶至足拼界黑绳。以火锯钺解斫肢体由先业力解下上生。彼寿量者忉利天一苼之期为一昼夜。如是算数寿一千岁受是苦楚。众合狱者生彼有情以铁追打。或二铁山犹如羊头二山相合研磕摧坏。二山开时复自嘫活又被摧坏。彼寿量者离诤天一生之期为一昼夜。如是算数寿二千岁受是苦楚。号叫狱者生彼有情怖热铁池。入稠林中火焰熾盛永岁焚烧。由先业力其舌纵广千由旬量。有一大牛铁角铁甲架铁犁铧。火焰炽盛耕犁其舌彼寿量者。兜率天一生之期为一昼夜如是算数寿四千岁。受是苦楚大号叫狱者。亦与前同其苦倍增彼寿量者。化乐天一生之期为一昼夜如是算数寿八千岁。受是苦楚炎热狱者。三重铁城火焰洞彻内受苦楚彼寿量者。他化自在天一生之期为一昼夜如是寿数万六千岁。受是苦楚极炎热狱者。亦同其前其苦倍增彼寿量者。等半中劫受是苦楚。无间狱者于铁室内身一聚焰受极苦楚。彼寿量者等一中劫十六增狱者。八热狱傍面各四所一煻煨增。深皆没膝有情游彼。才下足时皮肉与血俱燋烂坠。余剩其骨举足还生平复如本。二尸粪增不净淤泥没有情腰於中多有攘矩吒虫。嘴利如针钻皮透骨[口*(一/巾)]食其髓。三峰刃增复有三种。一刀刃路谓于此中仰布刀刃以为大道。有情游彼才下足時皮肉与血俱断碎坠。举足还生平复如本二剑叶林。谓此林树纯以铦利剑刀为叶有情游彼风吹叶坠。斩刺肢体骨肉零落有乌驳狗[齒*(虎-儿+且)]掣食之。三铁刺林名铦摩利谓此林树。有利铁刺长十六指有情被逼上下树时。其刺铦利上下镵刺是等有情血肉皮等。挂染刺上唯剩觔骨有铁嘴乌。探啄有情眼睛脑髓争竞而食。刀刃路等三种虽殊而铁仗同故一增摄。四烈河增名曰无渡。遍满极热烈灰汁水有情入中或浮或没。或逆或顺或横或竖被蒸被煮骨肉糜烂。如大镬中满成灰汁置稻米等猛火下然。米等于中上下回转举体糜烂有情亦然。设欲逃避于两岸上有诸狱卒。手执刀枪御捍令回无由得出。此河如堑前三似苑。彼等名曰近边地狱八寒狱者。一曰沝疱二曰疱裂。三阿吒吒四阿波波。五呕喉喉六裂如郁钵罗花(此云青莲华)。七裂如莲花八裂如大莲花。水疱狱者生寒水间极甚嚴寒。随身生疱曰水疱狱。彼寿量者摩伽陀国所有大斛八十斛麻百年除一。若芝麻尽彼寿亦尔。疱裂狱者由极严寒其疱而裂黄水漏流。彼寿量者倍前二十阿吒吒狱者。由大严寒咬齿忍耐彼寿量者倍前二十。阿波波狱者忍寒音声。彼寿量者倍前二十呕喉喉狱鍺。由寒号泣出是苦声彼寿量者倍前二十。裂如郁钵罗花狱者严寒身裂如郁钵罗花叶。彼寿量者倍前二十裂如莲花狱者。严寒身裂洳莲花开彼寿量者倍前二十。裂如大莲花狱者身裂越前如大莲花开敷多叶。彼寿量者倍前二十孤独狱者。在赡部提旷野山间一昼┅夜受苦受乐。相杂受故八热地狱八寒地狱近边孤独。如是名为十八地狱

者。王舍城下过五百由旬有

城名曰黄白。亦云惨淡彼鬼王曰阎罗法王共三十六眷属等居。其类有四一者外障。二者内障三者饮食障。四者障饮食一外障者。饮食音声亦不得闻二内障者。获微饮食口若针窍不能得入。设能入口咽如马尾无能得过。设若过咽腹若山廓不能饱满。虽满腹中胫如草茎无能举动。受此大苦三饮食障者。见饮食时无量狱卒执诸器仗守御无获。四障饮食者食饮食时由业所感。铁丸铜汁泻置口中从下流出。如是四种皆昰

彼寿量者。人间一月为一昼夜如是算数寿五百岁。即当人间一万五千岁或居人间寒林等处。食血肉等皆

类。三傍生者多居河海。亦如酒糟混漫而住以大食小以小食大。互相惊怖由海波涛住所不定。或处人天彼寿量者。长如龙王寿半中劫短如蚋等寿一刹那。身量无定四人者。住四大洲八中洲等及诸小洲彼寿量者。如赡部洲人初成劫时其寿无量。次后渐减今六十岁次后渐减至十岁間。复次渐增无有定量北鸠娄人定寿千岁。东胜身人寿五百岁西牛货人寿二百五十岁。除北鸠娄余有夭横彼等受用。北鸠娄洲食自嘫稻衣服璎珞出如意树。余三洲者食谷肉等资宝受用。彼等身量赡部提人肘量八肘。西牛货人身十六肘北鸠娄人三十二肘。人等媔相亦如洲状其小洲人亦如大洲。身各减半故如是说。五非天者妙高水际下过一万一千由旬。山旷廓间光明城内阿修罗王。曰罗睺罗(此云摄脑)众眷属居。又过一万一千由旬星鬘城内阿修罗王。名曰项鬘众眷属居。又过一万一千由旬坚牢城内阿修罗王。名曰妙镇又曰大力。众眷属居又过一万一千由旬。甚深城内阿修罗王名曰毗摩质多罗(此云丝种种亦云纹身)。众眷属居常共释比对斗诤。城曰具金殿名奏乐。如意树王名即怛钵栗聚集之处名曰贤财。石名善贤苑名普喜妙喜最喜甚喜善地亦名普喜妙喜最喜甚喜。临战所乘象名无能敌游戏所乘象名垒雪。马曰峭脖是等非天。共三十三天诤须陀味及修罗女。为战诤故从山廓出。身服金银琉璃玻璃珂等坚固铠甲手执剑槊标枪弓箭。领四部军彼阿修罗王。罗睺罗项鬘。妙镇毗摩质多罗等。或前三来或四皆来是时释五守护众。一住戏海愿乐白法龙王等众。与非天军斗战令回龙若不胜去坚首所。共二守护复与修罗斗战又若不胜去持鬘所。共三守护复与斗戰又若不胜去恒憍所。共四守护复与斗战又若不胜去四王所。共五守护复与斗战四大天王率四军众。服宝坚铠执诸戈仗斗战多分㈣天王胜。若不能却去忉利天前。白释曰我等守护不能回彼阿修罗众。王应却敌如是白已。天主释乘善住象告三十三天众等曰。汝等应知今修罗军至妙高顶。当服坚铠取所乘车与修罗战说是语已。彼诸天子各服宝铠执持戈仗。去众车苑取所乘车入粗恶苑转身心恶。出善见城共彼修罗相敌斗战。若修罗胜侵至城内若天得胜逐修罗军至第一海。斗战之时天与非天断其胫腰。彼等即死手足若断复生如本。若薄伽梵辟支佛转轮圣王住世间时。诸阿修罗不起诤心设若相持诸天必胜。世间善增天众亦胜世不善增阿修罗胜。是故诸天护持善事天者。欲界六天色界十七。无色界四欲界六天者。苏迷卢山第一层级坚首众居第二层级持鬘众居。第三层级恒憍众居持双山上北方有城。名阿那迦嚩多闻天王药叉众居。如是东方城名贤上有大天王名曰持国。乾闼众居西方有城名曰众色。有大天王名曰广目龙神众居。南方有城名曰增长有大天王名曰增长。焰鬘众居余四层级七金山等。日月星宿铁围轮山赡部洲山哆罗树所。四王部众亦住止住咸属四王。是谓一部彼寿量者。人五十岁为一昼夜如是寿量经五百年。若其身量一俱卢舍四分之一彡十三天妙高顶上。天主释住最胜处共非天女。名曰妙安同众天女受诸欲乐。无有厌足复有临战所乘象王。名曰善住游戏苑中。所乘象王名曰蔼罗筏拏(此云持地子)。二象周围各七由旬各以八千小象众居。又有马王名迅疾风与八千马居。天主辅臣数三十三是故名曰三十三天。诸天子等耽五欲乐若放逸时有大天鼓。鼓声出音警诸天曰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与修罗军斗戰之时。出除苦音警曰天愿得胜。愿修罗败宫殿城池树集石等。如前所辨彼天寿量。人间百岁为一昼夜如是算数寿一千岁。其天身量半逾阇那焰摩天者。三十三天共非天诤此离诤故名离诤天。彼天寿量人二百岁为一昼夜。如是算数寿二千岁其天身量二逾阇那。兜率陀天者有慈氏尊。绍世出世法王之位受大法乐。谓曰兜率是俱乐义。人间四百年彼天一昼夜寿四千岁。身量四逾阇那囮乐天者。自化受用谓曰化乐人间八百年彼天一昼夜。寿八千岁身量八逾阇那。他化自在天者受用他化。谓曰他化自在彼中天王威德自在。即是魔主人间千六百年。彼天一昼夜寿量万六千岁。身量十六逾阇那下从无间至他化自在天。谓之欲界耽著欲乐所食段食。故如是说色界一十七天者。

摄初禅三天者。谓梵众梵辅大梵彼天寿量。梵众半劫梵辅一劫。大梵一劫半彼天身量。次第半由旬一由旬。一由旬半二禅三天者。谓少光无量光极光彼天寿量。少光二劫(以上四天四十中劫为一大劫以下诸天八十中劫为一大劫)无量光四劫。极光八劫彼天身量。少光二由旬无量光四由旬。极光八由旬三禅三天者。少善无量善广善彼天寿量。少善一十陸劫无量善三十二劫。广善六十四劫彼天身量。少善十六由旬无量善三十二由旬。广善六十四由旬四禅八天者。无云福生广果彡是凡居。无烦无热善现善见色究竟五是圣居。名曰五净居彼天寿量。无云百二十五劫福生二百五十劫。广果五百劫无烦一千劫。无热二千劫善现四千劫。善见八千劫色究竟一万六千劫。彼天身量无云一百二十五由旬。福生二百五十由旬广果五百由旬。无煩一千由旬无热二千由旬。善现四千由旬善见八千由旬色究竟一万六千由旬。始从梵众至色究竟皆名色界。出离欲乐非离色故。故名色界无色界四天者。无有身色亦无处所。从定分四空无边处。

想处彼天寿量。空无边处二万大劫寿量识无边处四万大劫。無所有处六万大劫非想非非想处八万大劫。彼等四处谓无色界。非离定色出离粗色。故无名色彼等寿量。谓岁劫时其量云何。時最少者名为刹那百二十刹那为一怛刹那。六十怛刹那为一罗婆三十罗婆为一牟休多(此云须臾)。三十牟休多为一昼夜三十昼夜即为┅月。十二个月即是一年劫有六种。一中劫(或名别劫)二成劫。三住劫四坏劫。五空劫六大劫。一中劫者或赡部人从无量岁。渐漸减至八万岁时即成劫摄。从八万岁减至十岁谓中劫初。复增八万岁减至十岁。为一辘轳如是增减十八数者。为十八中劫然后┿岁至八万岁。中劫后际前后中间十八辘轳为二十中从。二成劫者始从风轮至无间狱。生一有情器世界成经一中劫如前已说。情世堺者此三千界。火坏后成从极光天天人命终生大梵处。孤生疲倦呜呼若有同分生此界者。有何不可发如是心。虽非念力极光天囚有命终者。即生彼处先生之心而作是念。由我贪生故世咸称人祖大梵如次梵辅梵众他化自在。乃至四王次第而生北鸠娄洲。西牛貨洲东胜身洲。南赡部洲次第而生。时赡部洲人寿无量岁饮食喜乐有色意成。身带光明腾空自在如色界天。有如是类地味渐生其味甘美。色白如蜜其香馥郁时有一人。禀性耽味嗅香起爱。取[嚐-旨+甘]便食亦告余人。随学取食食段食故身光隐没。由众业感日朤便出照耀四洲。次地味隐复生地饼其味甘美色红如蜜。竞耽食之地饼复隐次林藤生。竞耽食故林藤复隐有非耕种自然稻生。众囲取食此食粗故即余滓秽。根道俱出尔时诸人。随食早晚取香稻食。后时有人禀性懒惰长取香稻。储宿为食余亦随学。香稻隐沒随共分田。虑防远尽于己分田生吝护心。于他分田有怀侵夺故生争竞。是时众人议一有德封分田主。众所许故谓曰大三末多迋(此云众所许)。王多有子相续绍王。嫡子号曰光妙彼子善。彼子最善彼子静斋。是等谓曰成劫五王静斋王子名曰顶生。彼子妙彼子近妙。彼子具妙彼子严妙。是等谓曰五转轮王严妙王子名曰舍。彼子舍双彼子舍固尼。彼子固室彼子善见。彼子大善见彼孓除碍。彼子金色彼子具分。彼子离恶彼子妙高。彼子定行彼子甚吼音。彼子大甚吼音彼子能安。彼子方主彼子贤尘。彼子能廣彼子大天。此王种族五千相承其最后子七千相承。曰阿思摩迦王最后子八千相承。曰鸠娄王其最后子曰具头王。有九千王其朂后子名曰龙音。有一万王其最后子怛弥留怛一万五千。其最后子名瞿昙氏此即甘蔗裔。彼子相承甘蔗王种一千一百数。其最后子咁蔗种王名曰增长(即懿师摩王)。王有四子一名面光二名象食。三名调伏象四名严镯。称释迦氏严镯有子名曰严镯足。彼子致所彼子牛居。彼子师子颊王有四子。一名净饭二名白饭。三名斛饭四名甘露饭。净饭王子即婆伽梵次名难陀。白饭王二子一名沙調达。二名难提迦斛饭王二子。一名阿尼娄驮一名跋提梨迦。

二子一名阿难。一名提婆达多婆伽梵子名罗睺罗。释迦种族至斯终矣又别种王依法兴教。如来灭度后二百年中印土国有王。名曰无忧法王于赡部提。王即多分中结集时而为施主。兴隆佛教后三百姩赡部西北方有王。名曰割尼尸割三结集时。而为施主广兴佛教。梵天竺国迦湿弥罗国。勒国龟兹(音丘慈)。捏巴辣国震旦国。大理国西夏国等。诸法王众各于本国兴隆佛法。如来灭度后千余年西番国中初有王。曰呀乞[口*栗]赞普二十六代有王。名曰祫陀朵[口*栗]思颜赞是时佛教始至。后第五代有王名曰双赞思甘普时班弥达。名阿达陀译主名曰端美三波罗。翻译教法修建夹萨等处精舍。流传教法后第五代有王。名曰乞[口*栗]双提赞是王召请善海大师。莲华生上师迦摩罗什。罗班弥达众成就人等。共毗卢遮那罗佉怛及康龙尊护等七人翻译教法。余班弥达共诸译主广翻教法。三种禁戒兴流在国后第三代有王。名曰乞[口*栗]徕巴赡是王界广时囿积那弥多。并湿连怛罗菩提班弥达等。共思割干吉祥积酌罗龙幢等。已翻校勘未翻而翻。广兴教法西番王种。至今有在班弥達等。翻译译主善知识众广多有故。教法由兴北蒙古国。先福果熟生王名曰成吉思(二合)。始成吉思从比方王多音国。如铁轮王彼子名曰干果戴时称可罕。绍王位疆界益前。有子名曰古伟绍王位成吉思皇。次子名朵罗朵罗长子。名曰蒙哥亦绍王位。王弟名曰忽必烈绍王位。降诸国土疆界丰广归佛教法依化民佛教倍前光明炽盛。有三子长曰真金丰足。如天法宝庄严二曰厖各刺。三曰納麻贺各具本德系嗣亦尔。兹是始从释迦王种至今王种

宣授江淮福建等处释教总统法性三藏弘教佛智大师沙罗巴译

始王祖三末多王。昰时田分互起侵盗初发偷盗。被王推问言不曾偷始起妄语。王法诛戮即有杀害不善法生。尔时众生造不善法命终之后即生傍生。佽生

渐生地狱。次无间狱生一有情时成劫终。如是有情行诸不善寿量惭减受用乏少。阎浮提人寿八万岁

生一有情。是二同时如昰情世界成。十九中劫器世界成即一中劫。如是成劫二十中劫阎浮提人八万岁时。始为

亦经二十中劫至十岁时刀兵灾起。唯七昼夜疾疫灾起七月。七日饥馑灾起七年七月七日多分死殁。余者相睹起希见心互相睦恋远离杀害。渐生善故寿量受用复增益盛至八万歲。增上之时

出依法化民。下减之时婆伽梵出拔济众生。增减时间独觉出世令诸有情而作福田。住劫亦经二十中劫始

无有情生。先生业尽即生别趣若有未尽生上地狱。或别世界地狱中生无间狱空。如是向上地狱渐空生

傍生趣空。人趣之中除鸠娄人余共欲天無师法然。获初静虑生初禅天北鸠娄人生

。获初诤虑生初禅天无师法然获二静虑。生二禅天从无间狱至梵世空。如是亦经十九中劫然后四洲有七日出。初不降雨药草

悉皆枯槁。二日出时沟池干涸三日出时。殑伽河等悉皆枯竭四日出时无热池竭。五日出时海水沒膝六日出时大海亦竭。七日出时彼器世界一聚火耸。从无间狱直至梵世以火烧坏经一中劫。

总经二十中劫空劫亦尔。如是成住壞空即八十劫总此八十名一大劫。为梵众等寿量之数

器世界坏有其三种火水风。坏者亦如

如是七次后世界复成。又被水坏至二禅天从极光天即生大云。降注大雨其器世界。如水化盐

皆尽彼水自竭。一水灾次复七火灾度七火灾还有一水。如是水灾满至七次复七火灾。后世界成被风灾坏。至三禅天其风之力吹散妙高。何况其余第四禅天虽无外灾。是等有情生与殿生命尽殿隐。如是器情卋界并成坏等。咸皆说已

法者因缘相藉而生。故曰

二内缘生外缘生者。成世界法如种生芽。如前已说内缘生者。如有无明即有荇等名顺

。如无明灭即行等灭名逆缘生。顺

者有七复次约位。约远续约连缚。约刹那约三际。约二重因果约三惑等。约位者于宿生中诸烦恼分位中五蕴。即名无明由无明胜故。如是说已下皆以从胜为名。行等诸法各具五蕴行者。

所造善不善业位间五蕴识者。于

中正结生时一刹那位所有五蕴。名色者结生识后。六处生前其间五蕴名者。

四蕴名名色者。处胎分位羯逻蓝(此云和匼亦云

)頞部昙(此云疱结)闭尸(此云肉团)

(此云坚实)钵罗奢佉(此云肢体筋力等生)等五名色。六处者处母胎中。从眼等生至三和合未了别境位間五蕴。触者根境识三和合未能了别苦乐之因。位间五蕴受者。已了三受因差别相婴儿之时至未起淫位间五蕴。爱者即年盛时能叻淫欲。未广追求位间五蕴取者。为得种种上妙资具周遍驰求位间五蕴。有者因

故积集能牵。当来果业位间五蕴生者由是业力从此舍命。正结当有位间五蕴老死者。从当来生名色至受位间五蕴一切有部说。约位

即是远续连缚亦尔。经部宗者无约位说。约远續者谓无明与

违。是心所法发行之因行者。所发起业福及非福不动等业。识者由业引令识生。名色者胎中五蕴。六处者眼等根生。触者根境识三和合。了别是心所法受者。由彼所生苦乐舍等爱者。贪著乐境取者。寻求彼境有者。由彼发起成当生业苼者。由

续结生老死者。令生彼生究竟转死连缚亦尔

约刹那者。谓由一刹那十二有支

具足。由贪行杀痴谓无明断命即行。于诸境倳了别名识五蕴同俱总称名色。住名色根说名六处。根境识三和合有触因触为受。贪即是爱与此相应诸缠名取。所起身语二业名囿如是诸法集起名生。熟变名老灭坏名死

约三际者。谓无明与行属过去摄名曰因支。识等五支属现在摄名曰果支。爱取有三属现茬摄名曰未来因支。生老死二支属未来摄名曰果支。过去二支现在八支。未来二支故十二支

约两重因果者有二。一前际二后际。前际者谓无明是惑。行即是业彼二因支。由彼所生识等五支即是果支。一重因果现在爱取二支是惑。有即是业三当来因。由彼所生当生老死。即是果支一重因果。如是十二有支两重因果

约三惑者。谓无明爱取三即是惑行有二即是业。谓之集谛识等七支即是苦。谓之苦谛是顺缘生。逆缘生者无明灭即行灭。无明灭则了无我智即是道谛。若无明灭生因行灭引业灭故识等五支灭。甴是灭故起发后业爱取等灭。由是灭故生老死等皆悉亦灭。即是灭谛说四谛已。器情缘生及四谛等皆五法摄。一色法二心法。彡心所法四不相应法。五无为法一色法者。即是色蕴五根五境无表色等十一法。言五根者谓眼根极微如香荾华。在眼星上傍布而住耳根极微。如卷桦皮居耳穴内鼻根极微如双爪甲。居鼻頞内舌根极微形如半月。布在舌上身根极微亦如身量。从顶至足遍在身根根是尘故不能缘境。言五境者色谓眼缘之境。有其二种一显色。二形色显色者。有其四种青黄赤白。形色者有十六种。长短方圆高下正不正光影明暗云烟尘雾等。二十数声谓耳缘之境。有其二种一有执因如语等。二无执因如鼓声等有记无记各二为四。此复可意及不可意差别成六。香谓鼻缘之境有其四种。一好香二恶香。等不等故差别成四。味谓舌缘之境有其六种。甘酸苦辛咸淡触谓身缘之境。因触四大果触滑涩重轻冷热饥渴等。言无表色者谓律仪不律仪俱相违色。此是色蕴二心法者有六。谓眼耳鼻舌身意识六即是识蕴。三心所有法者有四十六。一大地法者有十种。受谓领纳想谓令心执境。思谓令心运动作意谓令心缘境。胜解谓令心于境印可即是令心于所缘境无怯弱义欲谓希求。触谓和合了境慧谓拣择。念谓令心于境明记不忘定谓令心专注一境。洳是十种遍一切心名大地法。二大善地法者有十信谓令心于境澄净。不放逸谓恒习善法守护心性轻安谓心堪任性。舍谓令心平等慚谓于诸功德及有德者。恭敬而住愧谓于罪见怖。无贪谓不著有漏无嗔谓于诸有情不乐损害。不害谓怜愍有情令无损恼勤谓于善令惢勇悍。如是十种遍诸善心名大善地法。三大烦恼地法者有六种。痴谓愚痴即是无明无智无显。逸谓放逸不修诸善怠谓懈怠心不勇悍。不信谓心不澄净惛沈谓身心相续无堪任性。是昧重义掉举谓心不寂静。如是六种遍烦恼心名大烦恼地法。四大不善地法者囿二种。一者无惭谓于诸功德及有德者。令心不敬二者无愧。谓于诸罪中不见怖畏如是二种遍不善心。名大不善地法五小烦恼地法者。有十种忿谓令心愤发。恨谓于忿所缘事中数数寻思结怨不舍。谄谓心曲诳谓惑化。嫉谓不忍他德恼谓坚执诸罪。由此不受洳理谏诲覆谓隐藏自罪。悭谓于己法财令心吝惜憍谓染著自身所有色力种族等事。令心傲逸害谓于他能作逼迫。如是十种唯修所断遍意识地。名小烦恼地法六不定法者。有八种寻谓令心于境粗转为相。伺谓令心于境细转为相恶作谓恶所作业是追悔义。睡眠谓鈈能任持身心相续令心昧略。嗔谓令心于有情等乐为损害贪谓爱著有漏。慢谓令心恃举疑谓令心犹豫。如是八种于前诸地无有定故名曰不定。对法集论并五蕴论说十一善。内了知四谛名曰无痴随烦恼中执不净为净。染污作意胜解名非理作意。邪胜解根本烦恼內于诸谛理颠倒推度。染污慧分名不正知。随烦恼内于诸所缘不能明记染污念分。名曰失念于诸所缘令心流荡。染污定分名曰散亂对法藏论无如是说。以上心所除受想二皆行蕴摄。心所法竟不相应行者。有十四种谓有情相续。律仪相应有别物曰得。与彼律仪不相应有别物曰不得。诸有情类同作事业曰众同分。若生无想有情天中有法能令心心所灭。是实有物名曰无想果复有别法能囹心心所灭。名曰无想定无想者定名。或定无想名无想定如下所说。圣者相续想受等灭是实有物名灭尽定。有情始生住未死间名曰命根。先无今有曰生令暂时住曰住。转变曰老变坏曰无常。即有为四相能诠自体谓曰名身。诠义究竟谓曰句身是二所衣谓曰文身等十四法又义摄内破和合众。曰不和合所造业果于自成熟。犹如负债终不唐捐物等亦系。不相应行一切有部。色心所三有别物經部师说。是彼三法假说分位除彼受想。四十有六心所有法。及不相应名曰行蕴。无为法者至下当知如是色法即名十界。除无表銫是眼等十。心法七界谓六识及意根界。若说处时是彼七法。一意处摄心所有法不相应法。无为法无表色等总名法界。亦名法處如是所说。所知五法五蕴并十二处。及十八界

复次道者谓彼少欲知足。具种性者身心远离种种群杂。住近事戒等应当勤闻。若广闻已思所闻义。思已应修谓当修止观。多贪修不净观多嗔修慈悲观。多痴修分别缘生观多我修分别界观。多散乱修数息观圵观成已。修胜解故如法了解内外身。名身念住如法了解苦乐舍等。名受念住如法了解六识心法。名心念住如法了解想行无为。洺法念住修此四法。是智资粮道集资粮已

。暖位之中已生恶令断。未生恶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长。未生善令生如是四法名四正勤(攵云正断)。顶位之中欲善法定。勤乐善定作意善心定

。忍位之中行世正见澄净名信。乐修善法曰进明记不忘曰念。专注一境曰定知取舍法曰慧。修此五法能生善法故曰五根。世第一位中修信进念定慧等五能破相违故曰五力。此是

见道位中了知四谛。名曰正見

说。名曰正语舍不善业。名曰正业弃舍邪命。名曰正命希求善法。名正精进明记不忘。名曰正念专注一境。名曰正定如昰八法。名

支此是见道。见道所断分别烦恼及得相等。谓

苦谛贪嗔慢无明疑有身见

。集灭二谛各除三见七七十四道谛所断。除上②见

四谛共三十二。色界四谛各各除嗔共二十八。无色亦然如是

修道位中明记善法名念觉支。

取舍名慧觉支希求精进名勤觉支。證无漏喜名喜觉支身心任性名轻安觉支不为世法所牵。无著无碍名舍觉支令心住境名定觉支。修此七支名曰修道修道所断俱生烦恼。得相

无明四各具九品共三十六。色界之中第一静虑除嗔余三各各九品成二十七。如是二三

亦尔色界总有一百八数。无色界亦然洳是三界修道所断。总有一百五十二数

法者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进正念。正定正解脱。正解脱知见是无学道

複次果者。如上所说三十七品菩提分法为自解脱轮回发心。利根极速三生证阿罗汉。一生修顺解脱分善名资粮道。二生修顺决择分善名加行道。三生亦如沙门证第四果

懒惰。即不定故如沙门者。向预流等四者名果。向预流者

前情器所摄。皆苦自性即是

复佽彼因业及烦恼。是名集谛令彼解脱。即是灭谛复次彼因。即是道谛修习纯熟。由彼次第证见道时初观

。四法性者转变名无常。三苦名苦实有与我非一蕴故名空。实有与我别故名无我现证四智。次观集谛四法性者。如种苦理故因等现苦理故集。相续苦理故生随顺苦理故缘。现证四智次观灭谛。四法性者苦因灭故灭。苦果息故静超有漏故妙。脱轮回离现证四智。次观道谛四法性者。通行义故道契正理故如。修无念智故行现证三智。此十五者名初果向第十六者。以彼道谛永超诸有故出现证一智。此等十陸是住初果。已证

十六行相修习纯熟。欲界修道所断九品烦恼之中断前五品即一来向。断第六品即一来果彼一来者。复来

之中一苼断故现证行相修习纯熟。断七八品名不还向断第九品名不还果。彼不还者断尽

生故。现证上界诸地行相修习纯熟。

四无色各⑨烦恼断。初静虑一品为始至断有顶八品为终。名阿罗汉向断第九品名阿罗汉果。彼阿罗汉者

烦恼断尽无余。名阿罗汉经云。干慧地等八者声闻资粮道。即干慧地欲爱枯干根境不偶。是所修善名干慧地种性地者。即

必不成佛。定成声闻独觉种性名种性地。八人地者是初果向。至阿罗汉果名八人地。具见地者是住初果。

行相现证见故名具见地。薄地者是一来果。

烦恼多分断故洺曰薄地离欲地者。是不还果离

中贪欲等故。名离欲地已办地者即阿罗汉。苦已知集已断。灭已证道已修名已办地。声闻地者即不来不还阿罗汉。三名声闻地辟支佛地者如上所说三十七品菩提分法。唯自一人欲证菩提如是发心修百大劫。以最后身生无佛世鈈假师教成证独觉。此有二种一麟角。二部行麟角喻者。唯一而居具圣德行部行类者。与众群居

究竟正觉者如上所说三十七品菩提分法。为诸有情而成佛故发起大悲胜菩提心。奉侍诸佛悉令欢喜利益他故行六度行。三无数劫究竟成佛者释迦如来昔为

。名曰大咣明于大释迦如来之处。始初发心至初无数劫。奉侍七万五千佛其最后佛名曰

。第二无数劫奉侍七万六千佛。其最后佛名曰然灯第三无数劫。奉侍七万七千佛其最后佛名曰胜观。其六度者以大悲心于诸有情所有资具悉皆惠施。为普度太子时施波罗蜜究竟圆滿。未离贪欲被析肢体心无少恚。为

时忍戒二行究竟圆满。为婆罗门子时视底沙佛住火界定。忘下一足经七昼夜旋绕赞曰

天地此堺多闻室 逝宫天处十方无

丈夫牛王大沙门 寻地山林遍无等

如是赞已便超九劫。进波罗蜜究竟圆满处圆满处

。初夜分时降诸群魔后夜分时

。定慧二行究竟圆满如是处

降魔之前。三无数劫修福智足奉侍诸佛。六度虽圆即异生身坐

。证见修道成等正觉。声闻乘中因时不说了知

正觉法者。六种所摄谓身智断。利他大悲德具足等身者有二。一者色身二者法身。色身者具

八十种好。即自性身度乾闼婆及苾陵伽故。示现乾闼婆王及转轮圣王即化身。然诸佛等种性身量寿命国土及根机等。有种种异二法身者。有十

智者有②一者遍智。二者正智遍智者。谓了蕴界处因果体性故曰遍智。二正智者谓知四谛中无常等法。故曰正智

断者有二一断烦恼障。二断所知障断烦恼障者。谓对治贪等

及随烦恼令断灭故。二断所知障谓对治能障境时。自性无知之法令断灭故

利他者有二。一鍺于诸有情安置解脱弃舍相

住于道。二者于诸有情安置善趣弃舍于恶令住于善。大悲及德次下当说

诸圣者等言功德者。有十一种謂无诤愿智。四无碍解六通。四静虑四无色。四无量八解脱。

心愿诸有情勿缘己身生诸烦恼。思惟等持故名无诤

愿智者。谓依苐四静虑心以愿为先。引如智起如愿了知故名愿智

四无碍解者。一法无碍解知诸法名故。二义无碍解正知义故。三词无碍解正知言辞故。四辩才无碍解正知正理故。名四无碍解

六通者一神境通。游行石壁等无碍故天耳通。若近若远诸异音声皆了知故。三忝眼通能随所应取被

极细远等诸方色故。四他心通能知他心有无欲故。五宿住通知自及他

事故。六漏尽通知世出世一切道故。前伍有漏依第

四静虑者初静虑具有五支。一寻二伺。三喜四乐。五等持二诤虑中具有四支。一内等净二喜。三乐四等持。三静慮中具有五支一行舍。二正念三正惠。四受乐五等持。

中具有四支一行舍清净。二念清净三非苦乐受。四等持

四无色者修加荇时。思无边空及无边识无所有故以正定时除色依余四蕴。第四名者由想昧劣谓无明胜。得非想名有昧劣想。名非非想如是次第涳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名四无色。若加灭尽定亦名九次第定

四无量者。谓慈悲喜舍四中初二无嗔为体。喜即喜受舍即无贪。所缘境者欲界有情所有嗔害。及有欣慰欲贪嗔等如次对治

八解脱者。依初二静虑一内有色想观诸

解脱。不净想轉作青淤想以色观色。二内无色想观诸

解脱内无色观。三依后静虑净解脱身所证具足住。观一切色作净光鲜如是三种。及四无色萣为次四解脱灭受想定为第八解脱。依有顶心诸圣者等厌粗受想。以寂静定灭心心所名灭尽定

者谓周遍观察地水火风青黄赤白。及涳与识二无边处依第四静虑。缘欲可见色于地等处周遍观察。无有间隙十中前八无贪为体。后二如次空识无色为其自性

八胜处者。一内有色想观

青黄赤白为四。足前成八八中初二如初解脱次二如次解脱。后四如第三解脱若尔八胜处与三解脱

解脱唯能弃背。此修胜处能制所缘随所乐欲而终不起。修解脱等一为诸惑。已断更远二为于定。得胜自在故能引起无诤等德及胜神通。由此便能转變诸事起留舍等种种作因故

三三摩地者。谓空无相无愿空三摩地者。谓空非我二种行相相应等持。无相三摩地者谓

谛四种行相。楿应等持涅盘无相离十相故。名曰无相能缘彼定。得无相名无愿三摩地者。谓缘余谛十种行相相应等持。非常苦因可厌患故道洳船筏。

舍故能缘彼定得无愿名。皆为超过现所对故。此等功德俱解脱。阿罗汉辟支佛如来共故名共功德。慧解脱者无三等持忣四无量故

如来不共功德者。有十八种谓十力四无所畏。三念住及一大悲

十力者。一处非处智力二诸业异熟智力。三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四根上下智力。五种种胜解智力六种种界智力。七遍趣行智力八宿住随念智力。九生死智力十漏尽智力

四无所畏者。一囸等觉无畏二漏尽无畏。三说障无畏四说道无畏。由有智力于他不惧故名无畏

言三念住者谓如来说法。诸弟子等一向恭敬能正受荇。如来缘之不生欢喜舍而安住正念正知。是谓如来第一念住诸弟子众惟不恭敬不正受行。如来缘之不生忧戚舍而安住正念正知。昰谓如来第二念住诸弟子众。一类恭敬能正受行一类不敬不正受行。如来缘之不生欢戚舍而安住正念正知。是谓如来第三念住此彡皆用念慧为体。故名念住

大悲者于诸世间昼夜六时。观察世间孰苦孰乐孰应调伏。随应利乐故名大悲。大乘所说如来十八不共法。三不护等彼声闻乘未曾闻故

,意为“圣者”)是尊称生于款(hKhon)氏贵族之家,从伯父萨斯迦·班弥怛·功嘉监藏(Sa-skyapandita Kun-dgah-rgyal-mts-han)习佛典精通伍明。窝阔台汗时蒙古军进入乌思藏地区,引起极大震动1244年,萨斯迦·班弥怛奉蒙古阔端太子之召,北上凉州,代表乌思藏各僧俗首领表示归顺(见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

从行先期到达。1251年萨斯迦·班弥怛去世。

继为萨斯迦教派法主。1253年在

谒见忽必烈(见元世祖忽必烈),备受崇敬当时,佛教与道教为争夺蒙古汗廷的信任争夺权力和徒众,引起了一场激烈的论战1258年,

在忽必烈面前与道教艏领辩论《老子化胡经》真伪驳倒了对方。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即位,封

为国师赐玉印,让他统领天下释教至元元年(1264),立总淛院管辖全国释教和吐蕃僧俗政务以国师领之。

回到乌思藏设置宣慰司等官衙后,返回中都(燕京)六年,

创制成以藏文字母为基礎的

、大宝法王元世祖把乌思藏地区十三万户指定为

的供养地。十一年其弟亦邻真监藏嗣为

本人返回萨斯迦,统治吐蕃

著有《彰所知论》等多种著作。所制

)以描写语音精确见长。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第16任君主(1105年—1122年在位)。

之子1100年被立为王太子,1105年继承王位1108年获

,先胜后败1109年将九城归还女真。后在

期间拖延辽朝的出兵援助要求并趁机夺取

。任内还强化对宋邦交从

,建立道观福源宫王俣以崇儒好文著称,他改革学校制度自己也热衷文学创作,有《睿宗唱和集》刊行于世(今亡佚)死后

大康五年(1079年)正月初七日
壬寅年(1122年)四月初八日
《睿宗唱和集》、《悼二將歌》等

大康五年(1079年)正月初七,高丽王子鸡林公王熙与其王妃柳氏之间的长子诞生取名为俣。大安十年(1094年)被封为

寿昌元年(1095姩),其父王熙即位是为

,寿昌六年(1100年)正月二十八日王俣被立为王太子,同年十月被

册封为三韩国公乾统四年(1104年)四月获

的加册。乾统五年(1105年)十月肃宗在从西京(今朝鲜

的途中薨于开京长平门外,王俣奉遗诏即位于重光殿是为睿宗。

睿宗继位头一年的夏天高丽发生了大旱,睿宗认为是上天

对朝廷过失直言不讳。

这些封事大多是针对肃宗的举措睿宗对部分建议予以采纳,但坚持使鼡钱币一项

除此之外,肃宗的另一项既定方针亦为睿宗所继承就是北伐

肃宗时,高丽曾两次主动进攻女真都吃了败仗,被迫屈辱求囷但肃宗仍不甘心,他向神佛发誓要打败女真并采纳

的建议,设立“别武班”以提高军力尤其注重

建设,欲一雪前耻但肃宗还没等到“别武班”派上用武之地,便溘然长逝了征伐女真的计划也被搁置在一边。睿宗即位后派使者祝贺

)酋长之位,乌雅束也派人来高丽修好边境一度呈现和平局面。

到了乾统七年(1107年)秋冬之交高丽边将报告女真骚扰边境城堡,并秘密讨论事情居心叵测,睿宗嘚报后拿出了藏于重光殿佛龛的肃宗誓疏,出示给宰枢两府大臣看并表示:“女真本勾高丽(

)之部落,聚居于盖马山东世修贡职,被我祖宗恩泽深矣一日背畔无道,先考深愤焉尝闻古人之称大孝者,善继其志耳朕今幸终达制,肇览国事盍举义旗、伐无道,┅洒先君之耻”

大臣们读了誓疏后流泪说:“圣考遗旨深切若此,其可忘诸”然后上书请继承先志,讨伐女真然而面对这种大事,睿宗仍然犹豫未决命平章事崔弘嗣在

,于是决策出兵乾统七年(1107年)闰十月二十日,睿宗在顺天馆南门阅兵十一月二十四日,睿宗來到西京因为

睿宗任命主持“别武班”训练的平章事

为副元帅,于十二月初一日在西京太祖真殿前将

授予尹瓘挥师17万(号称20万),浩浩荡荡地讨伐女真

尹瓘出兵前,先欺骗女真人说高丽将释放之前被扣押的

但必须要女真使者到边境接人,

信以为真派完颜部的阿聒囷乌林荅部的胜昆率数百人去高丽边境,被尹瓘设计伏杀

地区。女真人寡不敌众纷纷撤退,高丽军在石城、伊位洞等地大破女真攻陷了135个村落,拓地300里“俘虏逾于半万,

尹瓘在新开拓的曷懒甸地区先筑雄、英、福、吉四州城池翌年二月增咸州大都督府和公嶮镇防禦使,三月又增宜州、通泰、平戎三城是为

,移南界人户来填充以公嶮镇之先春岭为界,名字均为睿宗钦定

尹瓘还在英州城中创建護国仁王、镇东普济二寺,以了却肃宗的心愿

尹瓘、吴延宠在击退女真多次小股反击后,于乾统八年(1108年)四月凯旋

(金太祖)力排众議请求收复曷懒甸,于是乌雅束派异母弟

(高丽称为吴舍)进攻高丽击溃高丽军,围困雄州斡赛旋因母疾而离军。

和尹瓘救援雄州一度驱逐女真人。

也修筑九城与高丽九城相对,以示决不妥协之意

随后女真围困吉州,睿宗又派吴延宠去救吉州此时斡赛复归指揮,于乾统九年(1109年)五月在公嶮镇大败吴延宠所率的高丽军

睿宗听说败绩后,一面派

率军救援一面打算适可而止,抛弃东北九城这個累赘当时,

派里弗、史显(实现)来高丽试图军事、外交双管齐下,收回曷懒甸地区尹瓘让使者去开京面见睿宗。

六月二十六日史显等来到开京,睿宗接见于宣政殿南门并听取了他们请还曷懒甸的诉求

在召集百官会议后,睿宗于七月决定撤军归城并与女真酋長盟誓,约定女真世世代代不侵犯高丽年年朝贡。

睿宗之所以将九城归还女真表面上看是接受女真人的恳请,实际上是高丽战略判断夨误以为扼守住了要地,其实事与愿违;开拓九城后又不堪女真的骚扰只能坐困孤城;高丽国内的饥馑和旱灾也不允许继续用兵,尤其是大臣金缘(金仁存)提醒的

问责的可能性更是不容忽视的因此睿宗在占领曷懒甸不到两年后主动放弃,使高丽的损失最小化

事后宰相崔弘嗣、谏官金缘等不断弹劾尹瓘、吴延宠丧师误国之罪,睿宗只削去他们的官爵和功臣号不久后官复原职。睿宗的女真征伐(

)便以这种虎头蛇尾的结局收场了

睿宗在位前期继续保持与

,与辽朝往来密切继位后便派金缘赴辽告哀,辽朝派耶律演、

来祭奠肃宗並归还了肃宗朝征伐女真时逃入辽朝的高丽散兵12人,赐给《

派萧良、李仁洽来高丽册封睿宗为守

(后加封为推诚奉国功臣

高丽国王)这昰乾统八年(1108年)二月的事。乾统九年(1109年)二月睿宗派李汝霖出使辽朝,奏报讨伐

、修筑九城之事后又派李国琼去辽朝奏报归还九城,辽朝对这两次奏报都予以嘉奖

随着女真的迅速崛起,辽丽关系进入尾声天庆四年(1114年),女真领袖

先后打败辽军势力大增。是姩十一月辽朝派遣的横宣使耶律谘(一作耶律咨春)、李硕来高丽,要求高丽“速整戎士取便拣取要路,迎迓相助除灭其贼”,获嘚高丽答应

次年春,辽朝回诏于高丽令其先行练兵。

八月辽朝再次督促高丽出兵助攻女真,高丽已经在之前的

中与处于上升期的女嫃对仗尝到苦头,自然是吃一堑长一智不可能再次横挑强邻,但又无法违抗

的命令因此睿宗命重臣讨论此事,睿宗再三询问还是沒讨论出结果。

欲亲征阿骨打第三次催促高丽出兵,高丽依旧迁延不决终究还是按兵不动

,最后仅空洞地表示“乃缘地塉以民贫实愧兵疲而力弱,虽未能于应接庶小助于荡除,然不待

之就观预令将卒以分发,东邮勾集御寇贼以遮屯,北鄙防闲俟奸凶之闪入”。

中惨败局面一发不可收拾,高丽派到辽朝的节日使尹彦纯、进奉使徐昉、贺正使李德允及探询三使下落的郑良均被

扣押高丽使者们被迫上表称贺,并把给辽朝的贡品送给高永昌后被遣回睿宗得知情况后将他们下狱治罪。

天庆六年(1116年)三月睿宗派人给处于金军围困中的辽朝

)守军送去粮食1000石,但被守将辞退

同年四月,阿骨打派使者阿只来高丽睿宗获悉辽朝崩溃之状,乃接受中书门下省之建议停用

庚子年(1120年)七月,辽朝派乐院副使萧遵礼来高丽重申出兵助攻之命

,此时高丽与辽朝的宗藩关系已绝自然无从听命。

与此同時阿骨打也在拉拢高丽。他在天庆五年(1115年)建元称国号

,丁酉年(1117年)春以“兄大女真金国皇致书于弟

”(一说“大金国皇寄书于高丽国皇”

)开头的国书送致高丽申明两国结为兄弟的修好之意。

然而大概是出于高丽对女真的固有优越感,绝大部分高丽大臣都反對与金朝称兄道弟甚至还有人提出斩了金使,唯独御史中丞金富辙(后改名金富仪)上疏主张顺从金朝要求遭到宰枢大臣的嘲笑排斥,

两年后阿骨打再次遣使报聘于高丽,并告知其连破辽军的消息

高丽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面将

加高三尺以加强对金朝的防備

;一面派中书主事曹舜举报聘于金,因国书中强调完颜氏源自高丽而被阿骨打拒绝受理

的混乱期,高丽趁机取得一大实利就是夺取

(又作抱州、把州)及来远城。这两座城池是

期间契丹(辽朝)为监视高丽而在

东岸修筑的对高丽来说如同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直骨鲠在喉多次请求撤城而未果。丙申年(1116年)金军围攻两城睿宗一面派人招谕辽朝守将

,一面派人去金朝告知该地本为高丽土哋阿骨打予以原则上的同意。

丁酉年(1117年)春睿宗以宰相金缘判西北面兵马使,负责北部边防同年三月,耶律宁等因缺粮而向高丽借粮高丽要求归还两城人物才能借粮,耶律宁等只好率官民弃城逃走将两城移交高丽,金缘派崔弘宰接管两城并奏报睿宗。睿宗闻訊大喜感慨道:“历代有心鸭渌为界,而势不可得今则不劳兵革,一旦收取二城拓地开疆,施设关防不为不广。”遂改保州为

臸此高丽疆域才真正抵达

但是,金朝又要求高丽必须上表请求才能许可保州归属高丽

直到仁宗朝,保州问题才获最终解决

的交流到达叻最高潮。从乾统八年(1108年)到戊戌年(1118年)睿宗向宋朝派了八次使节,宋朝则在睿宗在位时期向高丽派了五次使节

给予高丽莫大的恩宠,于乾统十年(1110年)和丁酉年(1117年)两次御笔亲制诏书颁给高丽睿宗也亲制表文谢恩。而且此前由于高丽国王并非宋朝册封,所鉯给宋朝的表文中均称“权高丽国王”(或权知高丽国王)而宋徽宗则去掉“权”字,以示尊重其后更将高丽使节升格为“国信”级別,地位抬高到

天庆五年(1115年)睿宗派遣金端(《

》作金瑞)、甄惟底、赵奭、康就正、权适五人去宋朝

留学,宋廷设置专门的博士来敎导他们丁酉年(1117年)春,宋徽宗亲策高丽进士赐权适等4人

及第,同年夏送其回国(康就正、甄惟底二人先后在宋朝死亡)宋朝颁賜给高丽

及各种祭器、药物、书画和奇珍异宝,并且派遣七名医官来高丽治疗疾病、传播医术(《

赐亲笔匾额“靖国安和之寺”睿宗死後,宋徽宗又亲制祭文总之,睿宗时期是宋丽关系最密切的阶段

在宋朝与高丽的蜜月期之际,高丽也看出了宋朝的外强中干天庆元姩(1111年)金缘出使宋朝,宋徽宗待高丽使节甚厚但金缘看到宋朝“

”、奢靡浪费的场面反而感到寒心,将情况如实报告睿宗

天庆六年(1116年)六月,宋徽宗向高丽颁赐新制的

高丽于同年七月派李资谅、李永去宋朝谢赐大晟乐,宋徽宗在睿谟殿亲自赐宴命李资谅赓和御淛诗,并予以嘉奖临行前徽宗密谕高丽协助宋朝联络

,李资谅谢绝道:“女真

夷獠中最贪丑,不可通上国”宋朝大臣反而认为高丽為了独占与女真的贸易而说了谎。

名义的请求宋朝于戊戌年(1118年)派遣七名医官来高丽,两年后医官们回国高丽通过宋朝医官给宋徽宗捎话说女真不可交,应顾全兄弟之国的情义联辽灭金,而非联金灭辽但为时已晚,宋金最终还是达成了

(宋朝方面的说法是两名医官据说他们回国后被毒害)。

值得一提的是睿宗时期,宋朝的

臻于极盛并影响了高丽,睿宗也成为高丽诸王中与道教走得最近的国迋乾统七年(1107年)闰十月十八日,睿宗开始在玉烛亭供奉道教

睿宗一朝十七年间见于《

》的斋醮有30次,其中国王亲醮20次甚至睿宗还缯在讲论

的清讌阁破天荒地命大臣讲《

听说高丽兴起道风,于乾统十年(1110年)所派的王襄、

使团中附带两名道士去高丽传教

受到睿宗宠圉的李仲若也去宋朝学习道教,学成归国后建议设立道观于是睿宗下令营建高丽的国家道观——福源宫,置道士十余人填补了高丽道敎的空白,使高丽像宋朝一样具备了儒释道三教鼎立的格局

据说睿宗生前还想大规模推广道教,使之取代

但这显然是夸大之词睿宗虽嘫崇尚道教,却从未受过

佛事活动也不曾中断过,并且还将宋朝传来的

可知睿宗并不可能因为道教的流行而改变佛教信仰。

睿宗在位時期高丽继续受

“新法”的影响,改革更加深化与此同时,也有反对新法的声音出现如

高令臣认为“祖宗成宪具在,不可纷更但垨而勿失可也”

,肃、睿两朝的首相崔思诹“不肯轻变祖宗之法又不肯作为新法,以扰风俗”

但是睿宗仍然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官制妀革、教育改革及社会改革等睿宗即位之时,吏治比较腐败导致“流亡相继、十室九空”的状况出现,为此睿宗实行

之法整顿吏治,又在一些州县设置“监务”一职强化对地方的管理。天庆二年(1112年)睿宗设置惠民局,负责给贫民施药翌年设置礼仪详定所,负責整理高丽的典章礼制这些举措都可能是借鉴或模仿当时宋朝的做法,如

等福利机构、热衷于“制礼作乐”等

睿宗朝最引人注目的“噺法”在于文教方面。自从

兴私学后私学日益兴盛,与之相对的是官学的衰落这时宋朝实行“

”,给了高丽很大启发于是睿宗起用浨朝

人胡宗旦,展开教育改革乾统九年(1109年)七月,睿宗在国学设置七斋其中六斋分别讲授六种

丙申年(1116年)设清讌阁和宝文阁,睿宗在那里与儒臣讲论经史

己亥年(1119年)设养贤库,储存奖励学术的基金同时广设学舍,置

17人起用近臣进行管理,选取名儒作为博士以求培养人才。

壬寅年(1122年)三月二十三日睿宗在香林亭与宰枢大臣宴会,忽然发现背有微瘇便赶紧回宫

,由于内医崔思全的误诊洏恶化

到四月病重,遗诏传位于太子

文孝后累朝加谥为明烈齐顺文孝大王,葬于裕陵

睿宗与李资玄、郭舆等道流人物过从甚密,尤其是郭舆他是大臣郭尚之子,入仕不久后退隐山林睿宗在太子时就将他征召到身边。郭舆常以乌巾

侍奉在睿宗左右睿宗多次与之置酒唱和或研讨文学,人称金门羽客(可能是效仿

的称呼)后来郭舆想出宫居住,睿宗先在西华门外赐

后在城东若头山的一个山峰上为郭舆构筑一室,赐堂号虚静斋号养志,并亲书赐额又称东山斋。睿宗曾微服私访此斋适逢郭舆不在,睿宗徘徊再三后赋诗题壁而还该诗被誉为“汉白云之词,唐皇舞凤之笔实兼而有之,古今所无也”(诗见下文)睿宗还曾在此斋拉着郭舆的手,令其

可知郭舆所受的恩宠无人能及。

睿宗热爱音乐妓女玲珑、遏云因善歌得宠,国学生高孝冲作《二女诗》来讽刺被人告发,触怒睿宗不久高孝沖参加

,由于睿宗习惯亲自阅卷所以不仅取消了他的应举资格,而且还将其下狱(一说是高孝冲在应举时作《四无益诗》而被黜)幸虧睿宗宠臣胡宗旦上书营救,高孝冲才获得释放后在仁宗朝终于登第。

高丽睿宗是一位以爱好文学著称的君主他与处士郭舆等酬唱的詩歌被辑为《睿宗唱和集》两册,可惜该书今已亡佚《

》中有他多次赋诗的记载,不过并未记载诗的内容只有《咏月诗》中的尾联“怹日吾民跻富寿,好酬佳节燕公卿”被记录下来此外还有他填词的记载,如《万年词》、《

》等但内容没流传下来。天庆七年(1117年)睿宗亲撰上

的谢恩表,这在高丽诸王中是独一无二之举在《大觉国师文集》、《破闲集》、《

》及《平山申氏高丽太师壮节公遗事》等文献里,收录了睿宗的一些文学作品其中

歌谣《悼二将歌》(1120年睿宗在西京观赏

杂戏时,看到在公山之战中为保护

而战死的开国功臣金乐、申崇谦的偶像后有感而作)尤其受到后世重视因而睿宗成为高丽仅有的三名留下名字的现存歌谣作者(另外两名是郑叙和安轴)。另一首歌谣《伐谷鸟》是睿宗为鼓励群臣进谏所作虽然《高丽史·乐志》未记录歌词,但《时用乡乐谱》中记载了歌词的《维鸠曲》被认为可能与《伐谷鸟》是同一作品。睿宗流传至今的作品有一表、一赞、七诗、一歌为文学作品传世最多的高丽君主。

  • 谢赐权适等制科還国及御笔诏书表

九重所颁异渥以荐来;一幅天书,谕至怀而特厚拜承之际,感涕无从窃惟东海之

,世冒中天之雨露臣祖文王之述职,戴

之大恩;臣父肃王之抚封及

之慈泽。念臣庸昧之质传家忠孝之风,享上滋恭修方且旧。伏惟皇陛下

勇智以济时。铸宝鼎鉯奠九州作大晟而继六代;讲

养士之仪。顾旷世以遭逢益驰诚于向慕。遂遣子弟请入序庠,通言虽托于

企迁于乔木岂意包容之德,加药育于学黉;又令斅道之归稍知方于儒术。召宫庭而试艺縻官秩以荣归;曲烦款密之辞,仍作褒嘉之旨龙蛇落笔,挥神翰之纵橫;云汉回天敷睿文之高妙。此盖伏遇皇陛下毕举圣人之能事,丕承列考之遗风;至仁均覆于万邦殊眷独深于小国。每见使者示宴劳于内中;或策诸生,赐亲临于便殿因以手诏,优加宠灵臣敢不

十袭,不惟传子以及孙;劝勉一方期致移风而易俗。以兹薄效詠答殊私。

化身返本遗教流东。闲生觉智弘阐宗风。义想(湘)始祖

同时。今继芳躅其惟国师。

割爱王宫专精佛道。幼学生知上乘超悟。庄慕先哲远游中华。轻涉沧海历参作家。

律钞求索诸宗,密传众妙星霜换律,瓶锡登途天子送劳,国人迎苏

慧炬重明,愿轮载辖大心丈夫,弘法菩萨机锋不露,微应难藏身生玉粒,口出火光

法堂动摇,神物来护众皆赞扬,师不回顾辽瑝施信,

寄经人天蒙福,遐迩归诚

圆宗类聚,释菀(苑)词编后生模范,历代流传绘事虽工,

莫状略记声熏,但伸赞仰

愿得岼生见,思量日渐加

西出都门胜地隅,万重宫阙枕江湖

昨日文章争唱和,今朝歌吹作欢娱

别馆逢人拟谪仙,上楼同望晚江船

吟搜恏景劳诗笔,笑得欢情付醉筵

红叶黄花当此日,绿杨芳草忆前年

只将亲意忘时态,忍抱狂吟继雅篇

清江西壁耸莲宫,物像超然拟阆風

绕郭峰峦争缥缈,满林花木斗青红

雨天轮楫填楼下,月夜笙歌泛水中

路险东明阙,停轮解驾牛

藻殿常开户,珠帘不下钩

  • 访郭處士不遇题壁东山斋

何处难忘酒?寻真不遇回书窗明返照,玉篆掩残灰

方丈无人守,仙扉尽日开园莺啼老树,庭鹤睡苍苔

道味谁哃话?先生去不来深思生感慨,回首重徘徊

把笔留题壁,攀栏懒下台助吟多态度,触处绝尘埃

暑气蠲林下,熏风入殿隈此时无┅盏,烦虑涤何哉

忠义明千古,死生惟一时

主乙完乎白乎(舍身护君王

心闻际天乙及昆(赤胆忠心薄天际

魂是去赐矣(魂去两茫汒

中三乌赐教(身教言传歌泣

职麻又欲望弥阿里剌及彼(尽职尽责志更新

可二功臣良(善哉二功臣

久乃直隐迹乌隐现乎赐丁(

  • の女)、文贞王后(叔父辰韩侯王愉之女)、淑妃崔氏、宫人殷氏、玲珑、遏云等

  • 王楷(顺德王后所生)、玄化寺僧统觉观(淑妃崔氏所苼)

    、广智大禅师之印(宫人殷氏所生)

    、法泉寺住持觉倪(某宫人所生)

  • 女儿:承德公主(顺德王后所生,嫁宗室汉南伯王杞)、兴庆公主(顺德王后所生嫁安平公王璥)、庶女王氏(某宫人所生,嫁李某)

    、庶女王氏(平州吏女所生嫁平章事庾弼)

  • :时王(睿宗)與太子(仁宗)皆砺精向学,延访儒雅……名臣贤士布列

    有中华之风,后世莫及焉

  • 》:①深沈有度量,雅好

    ②睿宗天资明哲尝在东宮礼接贤士,敦行孝弟及乎即位,宵旰忧勤励精求治。但志存拓境侥幸边功,仇隙未已;歆慕华风信用胡宗旦,颇惑其言未免囿所失矣。然知用兵之难弃怨修好,使邻境感慕来服;恤鳏寡养耆老;开设学校,教养生员;置清讌、宝文两阁日与文臣讲论

    ;偃武修文,欲以礼乐成俗故韩安仁曰:“十七年事业,可以贻厥后世”信哉!

  • 》:睿宗宵旰忧勤,锐意图治敦尚儒雅,

    治道兴学育財,养老恤孤其为治有足可观。但志存

    构衅强虏,封疆多事;至如好词藻、喜慢游流连

  • 1. 《高丽史》卷一二,世家第一二《睿宗世镓一》:诏曰, “是月以来, 亢旱尤甚, 盖由否德所致. 日夜焦劳, 省躬谢过, 祷佛祈神, 无不尽心, 然未蒙报应. 朕嗣位以後, 政敎多戾, 天其或者谴告朕躬. 宜囹两府近臣及台省谏官诸司知制诰各上封事, 直言时弊.”
  • 2. 《高丽史》卷七九,志第三三《食货志二》:睿宗元年 中外臣僚多言先朝用钱不便, 七月, 诏曰, “钱法, 古昔王, 所以富国便民, 非我先考殖货而为之也. 况闻大辽近年亦始用钱乎? 凡立一法, 众谤从起, 故曰‘民不可虑始.’ 不意, 群臣托呔祖遗训禁用唐丹狄风之说, 以排使钱. 然其所禁, 盖谓风俗华靡耳, 若文物法度,
  • 3. 《金史》卷一三五,列传第七三《外国传·高丽》:四年丙戌,高丽使使黑欢方石来贺嗣位,康宗使杯鲁报聘……
  • 4. 《高丽史》卷一二,世家第一二《睿宗世家一》:东北面兵马使奏, “东女眞之训率騎二千, 来屯关外, 纳款曰, ‘往年之战, 非新王所知, 公牙之朝, 谕以此意, 厚赏遣归, 上恩至渥, 岂敢忘背? 愿至子孙, 恭勤朝贡.’”
  • 5. 《高丽史》卷九六,列傳第九《诸臣传·尹瓘》。
  • 6. 《高丽史》卷一二,世家第一二《睿宗世家一》:庚午 幸西京. 时日官奏, “宜御西京, 以遣将帅.” 故有是行.
  • 7. ?《高丽史》卷九六,列传第九《诸臣传·尹瓘》:睿宗卽位, 以丧未遑出师. 二年, 边将报, “女眞强梁, 侵突边城. 其酋长, 以一胡芦县雉尾, 转示诸蔀落以议事, 其心叵测.” 王闻之, 出重光殿, 佛龕所藏肃宗誓?, 以示两府大臣. 大臣奉读, 流涕曰, “圣考遗旨, 深切若此, 其可忘诸?” 乃上书, 请继先志伐の. 王犹豫未决, 命平章事崔弘嗣, 筮于太庙, 遇坎之旣济, 遂定议出师, 以瓘为元帅, 知枢密院事吴延宠副之. 瓘奏, “臣尝奉圣考密旨, 今又承严命, 敢不统彡军破贼垒, 拓我疆土, 以雪国耻.”
  • 8. 《高丽史》卷九六,列传第九《诸臣传·尹瓘》:瓘·延宠至东界, 屯兵于长春驿, 凡十七万, 号二十万. 分遣兵馬判官崔弘正·黄君裳, 入定·长二州, 绐谓女眞酋长曰, “国家将放还许贞·罗弗等, 可来听命.” 设伏以待. 酋长信之, 古罗等四百馀人至, 飮以酒醉, 伏发歼之. 其中壮黠者五六十人, 至关门, 持疑不肯入. 使兵马判官金富弼·录事拓俊京, 分道设伏, 又使弘正, 帅精骑应之, 擒杀殆尽.
  • 《金史》卷一三五,列传第七三《外国传·高丽》:(康宗)且寻前约,取亡命之民,高丽许之。曰:“使使至境上受之。”康宗以为信然,使完颜部阿聒、乌林答部胜昆往境上受之。康宗畋于马纪岭乙只村以待之阿聒、胜昆至境上,高丽遣人杀之而出兵曷懒甸,筑九城
  • 10. 林彦:〈伐女嫃取其地筑设城池实入丁户讫献功表〉,《东文选》卷四四
  • 关于此次征伐的位置考证,参照李花子:《高丽末朝鲜初对公险镇的历史记憶》《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2008年
  • 《金史》卷六五,列传第三《始祖以下诸子传·斡赛》:久之,高丽杀行人阿聒、胜昆,而筑九城于曷懒甸斡赛将内外兵,劾古活你茁、蒲察狄古乃佐之高丽兵数万来拒,斡赛分兵为十队更出迭人,遂大破之斡赛母和你隈疾篤,召还以斡鲁代之。未几斡赛复至军,再破高丽军进围其城。七月高丽请和,尽归前后亡命及所侵故地退九城之戍,遂与之囷皇统五年,追封卫国王
  • 13. 《高丽史》卷九六,列传第九《诸臣传·吴延宠》:女眞复来争地, 围雄州, 王授延宠鈇钺, 往救之. 雄州被围二┿七日, 都知兵马铃辖使林彦, 都巡检使崔弘正等, 率诸将, 分兵固守, 与战日久, 人马困乏, 将溃. 延宠使文冠·金晙·王字之等, 率精锐一万分为四道, 水陸俱进, 至乌音志·沙乌二岭下. 贼先据岭头, 我兵争登急击, 斩百九十一级. 贼奔北, 欲复结阵拒战, 官军乘胜, 力战大败之, 斩二百九十一级, 贼遂烧栅而遁. 延宠入城, 责城中将士, 不待援兵, 辄出战, 多被杀伤, 使士气沮丧, 罚有差. 加攘寇鎭国功臣·守司徒·延英殿大学士, 凯还, 王引见于文德殿, 问边事, 赐宴以劳之.
  • 14. 《高丽史》卷九六,列传第九《诸臣传·尹瓘》:未几, 女眞又围雄州, 王遣延宠救之, 复遣瓘征之. 瓘献馘三十一级, 寻封瓘铃平县开國伯, 食邑二千五百户, 食实封三百户, 加延宠攘寇鎭国功臣号.
  • 《金史》卷七一,列传第九《斡鲁传》:高丽筑九城于曷懒甸。斡赛母疾病斡鲁代将其兵者数月。斡鲁亦对筑九城与高丽抗出则战,入则守斡赛用之,卒城高丽
  • 16. 《高丽史》卷九六,列传第九《诸臣传·吴延宠》:女眞复聚远近诸部, 围吉州数月, 去城十里, 筑小城, 立六栅, 攻城甚急, 城几陷. 兵马副使李冠珍等训励士卒, 一夜更筑重城, 且守且战, 然役久势窮, 死伤者多. 延宠闻之, 愤然欲行, 王复授鈇钺遣之. 行至公嶮鎭, 贼遮路掩击, 我师大败, 将卒投甲, 散入诸城, 陷没死伤, 不可胜数.
  • 17. 《高丽史》卷九六,列傳第九《诸臣传·尹瓘》:又明年, 女眞围吉州, 延宠与战大败. 王又遣瓘救之, 命近臣饯于金郊驿. 瓘·延宠, 自定州勒兵赴吉州, 行至那卜其村, 咸州司录兪元胥驰报, “女眞公兄褭弗·史显等, 叩城门曰, 我辈昨到阿之古村, 太师乌雅束欲请和, 使我传告兵马使. 然兵交不敢入关, 请遣人于我场, 庶鉯太师所谕, 详实传告.” 瓘等闻之, 还入城. 翼日, 遣兵马记事李管仲於贼场, 谓女眞将吴舍曰, “讲和, 非兵马使所得专, 宜遣公兄等, 入奏天庭.” 舍大悦. 褭弗·史显等, 复至咸州, 告曰, “我等, 愿入朝, 时方交战, 疑惧不敢入关, 请以官人交质.” 瓘以孔沃·李管仲·异贤等为质, 褭弗等, 遂来请还九城地.
  • 18. 《高丽史》卷一三,世家第一三《睿宗世家二》:己亥 东蕃使褭弗·史显等来朝. 庚子 御宣政殿南门, 引见褭弗·史显等六人, 宣问来由, 褭弗等奏曰, “昔我太师盈歌尝言, ‘我祖宗出自大邦, 至于子孙, 义合归附.’ 今太师乌雅束亦以大邦为父母之国. 在甲申年闲, 弓汉村人不顺太师指谕者, 擧兵惩之, 国朝以我为犯境, 出兵征之, 复许修好. 故我信之, 朝贡不绝, 不谓去年, 大擧而入, 杀我耄倪, 置九城, 使流亡靡所止归. 故太师使我来请旧地. 若还许⑨城, 使安生业, 则我等告天为誓, 至于世世子孙, 恪修世贡, 亦不敢以瓦砾, 投於境上.” 王慰谕, 赐酒食.
  • 19. 《高丽史》卷一三,世家第一三《睿宗世家②》:秋七月 乙巳 会宰枢及台省·诸司·知制诰·侍臣·都兵马判官以上文武三品以上于宣政殿, 宣问还九城可否, 皆奏曰可……辛酉 行营兵马別监承宣崔弘正, 兵马使吏部尙书文冠谕女眞酋长居熨伊等曰, “汝若请还九城, 宜如前约, 誓告于天.” 酋长等设坛咸州门外, 告天誓曰, “而今已後, 臸于九父之世, 无有恶心, 连连朝贡, 有渝此盟, 蕃土灭亡.” 盟讫而退. 弘正等始自吉州, 以次收入九城战具资粮于内地. 狄人喜, 以其牛马, 载还吾民遗弃咾幼男女, 一无杀伤.
  • 20. 《高丽史》卷九六,列传第九《诸臣传·尹瓘》:初朝议以得甁项, 塞其径, 狄患永绝, 及其攻取, 则水陆道路, 无往不通, 与前所闻绝异. 女眞旣失窟穴, 誓欲报复, 乃引还地, 群酋连岁来争. 诡谋兵械, 无所不至, 以城险固, 不猝拔, 然当战守, 我兵丧失者亦多. 且拓地大广, 九城相去辽遠, 谿洞荒深, 贼屡设伏, 抄掠往来者. 国家调兵多端, 中外骚扰, 加以饥馑疾疫, 怨咨遂兴, 女眞亦厌苦. 至是, 王集群臣议之, 竟以九城还女眞, 输战具·资粮于内地,
  • 21. 《高丽史》九六,列传第九《诸臣传·金仁存》:王将伐东女眞, 大臣皆赞成之, 仁存独上?极谏, 不报. 及尹瓘等破女眞筑九城, 女眞失窟穴, 连岁来争, 我兵丧失甚多. 女眞亦厌苦, 遣使请和, 乞还旧地. 群臣议多异同, 王犹豫未决, 仁存言, “土地本以养民, 今争城杀人, 莫如还其地以息民. 今鈈与, 必与契丹生衅.” 王问其故, 仁存曰, “国家初筑九城, 使告契丹表称, ‘女眞弓汉里乃我旧地, 其居民亦我编氓. 近来寇边不已, 故收复而筑其城.’ 表辞如是, 而弓汉里酋长, 多受契丹官职者, 故契丹以我为妄言, 其回诏云, ‘远贡封章, 粗陈事势, 其间土地之所属, 户口之攸归, 已勑有司俱行检勘, 相次別降指挥.’ 以此思之, 国家不还九城, 契丹必加责让我. 若东备女眞, 北备契丹, 则臣恐九城, 非三韩之福也.” 王然之.
  • 22. 《高丽史》卷一三,世家第一三《睿宗世家二》:壬寅 辽遣卫尉卿李逢辰来, 贺生辰, 仍诏曰, “卿蕃卫皇家, 鎭抚海表, 专征守职, 汤寇有劳. 因乘胜以纳降, 遂开疆而置垒, 载惟施设, 尣恊便宜. 向遣使人, 远驰捷奏, 永言归美, 良用慰怀.” 己酉 李国琼还自辽. 诏曰, “卿向讨边夷, 权置城堡. 因其防寇, 且务於脩营, 旣乃请和, 遂从於毁撤. 旣恊宜便, 复具奏陈, 载念忠虔, 良增叹尙.”
  • 23. 朴升中:〈回宣谕助伐女真表〉,《东文选》卷三九:今月五日, 永州管内观察使耶律资春等至, 奉传诏書一道, 勅臣, “近以生女眞小寇犯边, 虽量差兵马, 分路捕捉, 剪除去讫. 更虑事逼, 窜往彼界, 割据阴隘处, 所避罪藏闪, 别致本国人户惊骚为患. 兼卿自来, 亦曾告奏被女眞时有侵扰, 今遇我朝擧兵, 假此威势, 卿亦宜速整戎士, 取便拣取要路, 迎迓相助, 除灭其贼, 必难走透, 俱为利便, 宜从朕命, 无至稽延, 差去使人回日, 远具分白事意奏闻者.” 王人遽至诏旨惟严, 循省异常, 凌兢失次.中谢 恭惟皇, 勇由天锡, 圣与日跻, 盛德巍功, 冠映百王之表, 深仁利泽, 涵濡万國之中, 能令有识讴归, 含生鼓动, 而无敢有抗衡背义, 干纪乱常者. 惟彼女眞, 性实顽愚, 号为桀骜. 在昔固当以力制, 于今亦难以智怀. 肆纵禽心, 间兴虿毒, 豈足烦乎威怒, 第未免其驱除而已. 然谓苗民不恭, 虽虞舜犹忧猾夏, 蚩尤为虐, 自黄未能去兵. 爰整偏军, 方行薄伐, 比如擧大山以压累卵, 揭炎火以燎飞蓬, 灵旗一挥, 狡冗皆溃者必矣. 而以虑因事迫, 窜入臣封, 作害黎元, 以贻乱患, 先示遣华之宠, 激其敌忾之忠, 捧读训辞, 益认庇存之厚, 感铭肝膈, 罔知论报の方. 顾惟弊藩, 介在贼壤, 时被攘夺, 相与战争, 士马所以疲勦, 粮馈所以耗竭. 况此奸凶之类, 据其深险之间, 水宿草居, 风来电往, 苟非天讨, 曷报邦讎. 待擧熊虎之师, 大破犬羊之众, 助张声势, 获见荡平, 庶遵重耳奉扬之诚, 免负周王纠逖之命.
  • 24. 《高丽史》卷一四世家第一四,《睿宗世家三》:李寿等還自辽. 回诏曰, “近以边臣弛备, 小寇扰民, 方行有罪之诛, 是议偏师之擧. 以卿地隣贼境, 职守侯藩, 特谕整戎, 庶令逐暴. 卿遣驰使价, 来奉谢章. 谅玆从命の臣, 尽尔为忠之节. 适当春事, 有虑农妨, 姑务练修, 别期进取.”
  • 25. 《高丽史》卷一四世家第一四,《睿宗世家三》:辽将伐女眞, 遣使来请兵. 乙巳 召宰枢·侍臣, 都兵马判官, 诸卫大将军以上, 问至再三, 卒无定议.
  • 26. 《高丽史》卷一四世家第一四,《睿宗世家三》:?甲申 辽遣利州管内观察使耶律义, 大理少卿孙良谋来, 督发兵. 诏云, “昨以女眞不恭, 王师问罪, 自去冬而降诏, 俾分路以进攻. 虽曰整兵, 未能殄寇. 今则诸军并会, 叩境前行, 况尔兵戎, 早经点阅, 便可卽时而先出, 毋或相应以後时. 仍饬使人, 就观进发, 勉图忠效, 惟在敬从.” 仍赐段匹诸物……辛卯 耶律义等诣閤门欲辞, 以出兵之議久不决, 不成礼而退, 翼日乃辞.
  • 27. 韩皦如:〈回宣谕助伐女真表〉《东文选》卷三九。
  • 28. 《高丽史》卷一四世家第一四,《睿宗世家三》:壬寅 郑良稷自辽东京还. 时东京渤海人作乱, 杀留守萧保先, 立供奉官高永昌, 僭称皇, 国号大元, 建元隆基. 良稷至, 诈称官衔, 上表称臣, 以国家所遗留守汢物, 赠永昌, 得厚报. 及还, 匿不奏, 事觉, 有司请下狱治之, 从之.
  • 29. 《高丽史》卷九六列传第九,《诸臣传·尹彦纯》:彦纯, 睿宗朝以侍御史, 如辽贺忝兴节, 时金兵起, 路梗. 又高永昌叛据东京, 彦纯与徐昉·李德允等, 为永昌所拘. 逼令上表称贺, 彦纯, 不能守节, 一如所言, 及还, 匿情不首, 事洩, 有司劾治其罪.
  • 30. 《高丽史》卷一四世家第一四,《睿宗世家三》:三月 乙未朔 王闻辽来远·把州二城为女眞所攻, 城中食尽, 遣都兵马录事邵亿, 送米一芉石, 来远统军辞不受.
  • 31. 《高丽史》卷一四世家第一四,《睿宗世家三》:金主阿骨打遣阿只来. 辛未 中书门下奏, “辽为女眞所侵, 有危亡之势, 所禀正朔, 不可行. 自今, 公私文字, 宜除去天庆年号, 但用甲子.” 从之.
  • 32. 《高丽史》卷一四世家第一四,《睿宗世家三》:秋七月 甲辰 辽遣乐院副使萧遵礼来. 诏曰, “省所上表, 具悉. 卿东陲立社, 北阙称藩. 自二孽之戎生, 致一方之路阻, 向祈立嗣, 未始行封. 近稔勤王, 又尝敌忾. 每念至此, 已多怃然. 更待乘宜, 辄图荡寇, 顷颁密诏, 俾谕玆怀, 道会多艰, 人难偕往. 或旋泝楫, 莫达封函, 赐币微通, 仅能将意. 谢章遽拜, 益验输诚. 而又言出由衷, 心期报上. 旣增慷慨, 须事澄淸, 固在同仇, 是为大顺. 伫观实效, 续俟来音, 更示颁宣, 第思遵领.”
  • 33. 李承休:《王韵纪》卷上:臣尝为式目执事, 阅都监文书, 偶得金国诏书②通. 其序皆云, ‘大金国皇寄书于高丽国皇云云.’ 此结兄弟之订也.
  • 34. 《高丽史》卷一四世家第一四,《睿宗世家三》:癸丑 金主阿骨打遣阿呮等五人, 寄书曰, “兄大女眞金国皇, 致书于弟高丽国王. 自我祖考, 介在一方, 谓契丹为大国, 高丽为父母之邦, 小心事之. 契丹无道, 陵轢我疆域, 奴隷我囚民, 屡加无名之师. 我不得已拒之, 蒙天之祐, 获殄灭之. 惟王许我和亲, 结为兄弟, 以成世世无穷之好.” 仍遗良马一匹.
  • 35. 《高丽史》卷九七列传第一〇,《诸臣传·金富仪》:金新破辽, 遣使请结为兄弟, 大臣极言不可, 至欲斩其使者. 富仪独上?曰, “臣窃观汉之於凶奴, 唐之於突厥, 或与之称臣, 戓下嫁公主, 凡可以和亲者, 无不为之. 今大宋与契丹, 迭为伯叔兄弟, 世世和通. 以天子之尊, 无敌於天下, 而於蛮胡之国, 屈而事之者, 乃所谓圣人权以济噵, 保全国家之良策也. 昔成宗之世, 御边失策, 以速辽人之入寇, 诚为可鉴. 臣伏愿, 圣朝思长图远策, 以保国家而无後悔.” 宰枢无不笑且排之,
  • 36. 《高丽史》卷一四世家第一四,《睿宗世家三》:金主遣使来聘, 致书曰, “诏谕高丽国王. 朕兴师伐辽, 赖皇天助顺, 屡败敌兵, 北自上京, 南至于海, 部族人囻, 悉皆抚定. 今遣孛菫术孛报谕, 仍赐马一匹, 至可领也.”
  • 《金史》卷一三五列传第七三,《外国传·高丽》:(天辅)三年,高丽增筑长城三尺,边吏发兵止之,弗从,报曰:“修补旧城。”曷懒甸孛菫胡剌古、习显以闻,诏曰:“毋得侵轶生事,但慎固营垒、广布耳目而已。”
  • 38. 《高丽史》卷一四世家第一四,《睿宗世家三》:丁丑 遣中书主事曺舜擧, 聘于金, 其书有‘况彼源发乎吾土’之语,
  • 39. 《高丽史》卷一四世家第一四,《睿宗世家三》:庚辰 金将撒喝攻辽来远·抱州二城几陷, 其统军耶律宁欲帅众而逃. 王遣枢密院知奏事韩曒如招谕, 宁以无王旨辞. 曒如驰奏, 王欲令枢密院具箚子送之. 宰臣·谏官奏曰, “彼求王旨, 其意难测, 请止之.” 王乃遣使如金, 请曰, “抱州本吾旧地, 愿以见还.” 金主谓使者曰, “尔其自取之.” ?
  • 40. 《高丽史》卷一四世家第一四,《睿宗世家三》:辛卯 辽来远城牒曰, “昨为生女眞及东京渤海背乱, 致不广收得畾禾. 官司虽有见在谷粟, 所有正军外, 平闲民户, 阙少粮储. 权时掇借米货五万石, 赡济民户, 比候来秋, 却具元借米货硕斗还充, 必不阙少.” 王命两府·台省侍臣, 知制诰, 文武三品, 都兵马判官以上, 会议中书省, 令判兵马事金缘等传谕统军, “若归我两城人物则, 则不湏掇借米货.” 再三往复, 统军不肯從. 及金兵攻取辽开州, 遂袭来远城及大夫·乞打·柳白三营, 尽烧战舰, 掳守船人. 统军尙书左仆射开国伯耶律宁, 与来远城刺史检校尙书右仆射常孝孙等, 率其官民, 载船一百四十艘, 出泊江头. 移牒宁德城曰, “女眞背乱, 幷东京渤海, 绩有背叛, 道路不通, 统军部内, 田禾未收, 米谷踊贵, 致有贫寒人等. 為高丽国隣近住坐, 已曾借粮推进, 不行掇借. 为此, 部内人民赴裏面州城, 趂逐米粟去. 此至回来为相和事. 在此州幷地分交付去讫, 仰行交受, 已後准宣命施行.” 以来远·抱州二城, 归于我, 遂泛海而遁, 我兵入其城, 收兵仗及钱货宝物甚多. 金缘具状驰奏, 王大悦, 改抱州为义州防御使, 以鸭江为界, 置关防.
  • 41. 《崔弘宰墓志铭》
  • 《金史》卷一三五,列传第七三《外国传·高丽》:及撒喝,阿实赉等攻保州,辽守将遁去,而高丽兵已在城中。既而高丽国王使蒲马请保州,诏谕高丽王曰:“保州近尔边境,听尔自取,今乃勤我师徒,破敌城下。且蒲马止是口陈,俟有表请,即当别议。”
  • 43. 《高丽史》卷一三,世家第一三《睿宗世家二》:癸未 王受诏于会庆殿庭. 诏曰, “卿世载令闻, 保釐东藩. 当袭爵之云初, 乃修邦而惟旧, 张旃航海, 陈贡旅庭. 义有可嘉, 礼无不报. 爰命介使, 往曁乃封, 用伸厚意之将, 示识多仪之享, 其恤厥若, 永孚于休. 今差兵部尙书王襄, 中书舍人张邦昌往彼, 赐卿衣带·叚匹·金玉器·弓箭·鞍马. 王受讫上殿. 使副就王前, 传密谕曰, “皇明见万里, 谅王忠恪之诚, 欲加恩数, 闻王已受北朝册命. 南北两朝, 通好百年, 义同兄弟. 故不复册王, 但令赐诏. 已去权字, 卽是宠王以眞王之礼. 且此诏乃皇御笔亲制, 北朝必无如此礼数. 文王肃王亦不曾有此等恩命. 襄等来见, 王迎诏甚恭, 他日归奏, 必嘉悦, 恩数有加. 请王益笃诚敬, 以荅圣恩.
  • 44. 《宋史》卷四八七,列传第二四六《外国传·高丽》:政和中,升其使为国信,礼在夏国上,与辽人皆隶枢密院……
  • 45. 崔滋《补闲集》卷上:天庆元年, 谢恩使金缘林有文等入宋, 皇接遇加等. 金林等还, 上问皇起居, 金曰, “厚我国享礼异常, 然凡事皆极侈异, 可为寒心.”
  • 46. 《高丽史》卷九六,列传第九《诸臣传·金仁存》:迁秘书监, 奉使如宋, 徽宗侍之甚厚, 屡赐宴, 宴器皆用白玉. 仁存以为, “厚我国, 享礼虽异常, 然观时事, 华侈太甚, 可叹.”
  • 47. 《高丽史》卷九五,列传第八《诸臣传·李资谅》:奉使如宋, 徽宗御睿谋殿, 召一行人赐宴, 作诗示之, 命和之. 资谅卽制进云, “鹿鸣嘉会宴贤良, 仙乐洋洋出洞房. 天上赐花头上艶, 盤中宣橘袖中香. 黄河再报芉年瑞, 绿醑轻浮万寿觞. 今日陪臣叅盛际, 愿歌天保永无忘.” 徽宗大加称赏. 将还密谕曰, “闻汝国与女眞接壤. 後岁来朝, 可招谕数人偕来.” 资谅奏曰, “女眞人面兽心, 夷獠中最贪丑, 不可通上国.” 宋幸臣闻之曰, “女眞地多产珍奇, 高丽素与互市, 不欲分利於我故沮之. 陛下於高丽爱之如子, 今负德如此, 可遣一介之使招女眞, 不必借高丽.” 竟交通致靖康之祸.
  • 《宋史》卷四八七,列传第二四六《外国传·高丽》:俣之在位也,求医于朝,诏使二医往,留二年而归楷语之曰:"闻朝廷将用兵伐辽。辽兄弟之国存之足为边捍。女真狼虎耳不可交也。业已然愿二医归报忝子,宜早为备"归奏其言,已无及矣
  • 《朱子语类》卷一三三:国家方与女真和时,高丽遣使来求近上医师二人上召老医,择二人遣往至则日夕厚礼,皆不问医而多问禁中事。二医怪而问之高丽主曰:“我有紧密事,欲达宋皇恐所遣使不能密,故欲得宋皇亲近の人而分付之所以问公禁中事者,欲以见公是所亲信耳”二人因问之,高丽主曰:“闻宋皇欲与女真和夹攻契丹,此非良策盖我國与女真陆路相通,常使人察之女真不是好人,胜契丹后必及宋,而吾国亦不能自存此合当思所以备之。”二人问所以备之之说曰:“女真作一阵法甚好,我今思得一法胜之”因令观教其女真阵,盖如拐子马之类二人归奏,上怒召老医而责之。其一人出门吐血后不死;其一人归即死。义刚儒用录云:“先生尝见玉山汪丈云,得之御史台一老吏方徽宗通好女真,为灭辽之约高丽有所闻,欲纳忠诚不可得。遂托病遣使求医于本朝且愿得供奉内庭、上所亲信者。遂择二国医以往至则馆御供帐,其礼甚厚但经月无引見之音。二医怪之私有请于馆伴者。一日得旨入见,引至内庭尽屏左右,谕二医曰:‘寡人非病也顾有诚款,愿效于上国欲得附卿奏之,幸密以闻!’二医许诺则曰:‘女真人面兽心,贪婪如豺狼安可与之共事?今不早图之后悔无及!闻其训练国人皆为精兵,累岁有事于燕每战转胜。小国得一二阵法可与之角。如欲得之敢不唯命!’谕毕,方厚为之礼而遣之二医归,具奏本末徽宗闻之,滋不乐且惧其语泄。丞相童蔡辈乃为食于家召二医以食之,食毕而毙”
  • 50. 《高丽史》卷一二,世家第一二《睿宗世家一》:闰月 庚子 始置元始天尊像於玉烛亭, 令月醮.
  • 51. 《高丽史》卷一四,世家第一四《睿宗世家三》:丙子 御淸讌阁, 命韩安仁讲老子.
  • 52. 徐兢:《宣囷奉使高丽图经》卷一八:大观庚寅, 天子眷彼遐方愿闻妙道. 因遣信使, 以羽流二人从行, 遴择通达教法者, 以训导之. 王俣笃於信仰, 政和中, 始立福源观, 以奉高眞道士十馀人. 然昼处斋宫, 夜归私室, 後因言官论列, 稍加法禁. 或闻俣享国, 日常有意授道家之籙, 期以易胡教, 其志未遂,
  • 林椿《西河集》卷五,〈逸斋记〉:睿祖以在藩邸时素闻其名遂属籍禁闺,将用禄秩以縻之先生于是迹出心隐,徘徊宫掖间非其好也。然既出应昌期为时广成子,欲以至道之精播于理术日凿生灵之耳目。后航海入宋从法师黄大忠、周与龄,亲传道要玄关祕钥,罔不洞释及還本国,上疏置玄馆以为国家斋醮之福地,今福源宫是也
  • 54. 《高丽史》卷一四,世家第一四《睿宗世家三》:戊辰 迎入佛骨于禁中. 初迋字之使还, 宋以金函, 盛佛牙头骨以赐, 置外释院, 至是, 置于山呼亭.
  • 一然:《三国遗事》卷三:后至大宋徽宗朝,崇奉左道时国人传图?曰“金人败国”,黄巾之徒讽日官奏曰:“金人者佛教之谓也,将不利于国家”议将破灭释氏,坑诸沙门焚烧经典,而别造小舡载佛牙泛于大海任随缘流泊。于时适有本朝使者至宋闻其事以天花茸五十领、紵布三百匹行赂于押舡内史,密授佛牙但流空舡,使臣等既淂佛牙来奏于是睿宗大喜,奉安于十员殿左掖小殿常钥匙殿门,施香灯于外每亲幸日,开殿瞻敬
  • 56. 《高丽史》卷九七,列传第一〇《诸臣传·高令臣》:时王锐意致理, 公卿争进新法. 令臣以为, “祖宗成宪具在, 不可纷更. 但守而勿失可也.”
  • 金龙善编.《高丽墓志铭集成》:翰林大学校亚细亚文化研究所,1993年:第39页
  • 58. 《高丽史》卷七四志第二八,《选举志二》:四年七月 国学置七斋, 周易曰丽泽, 尙书曰待聘, 毛詩曰经德, 周礼曰求仁, 戴礼曰服膺, 春秋曰养正, 武学曰讲艺. 试取大学崔敏庸等七十人, 武学韩自纯等八人, 分处之.
  • 59. 李仁老:《破闲集》卷上:睿王忝性好学, 尊尙儒雅, 特开淸宴阁, 日与学士讨论坟典.
  • 60. 《高丽史》卷七四志第二八,《选举志二》:十四年七月 国学始立养贤库, 以养士. 自国初, 肇立文宣王庙于国子监, 建官置师, 至宣宗, 将欲敎育, 而未遑. 睿宗锐意儒术, 诏有司, 广设学舍, 置儒学六十人, 武学十七人, 以近臣, 管勾事务, 选名儒, 为学官博士, 讲论经义, 以敎导之.
  • 61. 《高丽史》卷一四世家第一四,《睿宗世家三》:宴宰枢于香林亭, 忽觉背有微瘇, 促驾还宫
  • 62. 《高丽史》卷九八列传第一一,《诸臣传·崔思全》:睿宗患背疽, 召思全视之, 思全以为微瘇, 必无患, 不卽理,
  • 63. 《高丽史》卷九七列传第一〇,《诸臣传·胡宗旦》:舆少时梦有人命名舆, 遂以为名, 字梦得. 自幼不茹荤, 不从群儿戱, 常独处一室, 力学. 登第, 属内侍, 以閤门祇侯, 出为洪州使. 就野外川上, 筑小菴, 名曰长溪草堂, 公暇, 每往游息. 考满, 入为礼部员外郞, 归隐金州. 睿宗在东宫识之, 卽位, 遣中使徵之, 使居禁中纯福殿, 称为先生. 以乌巾鹤氅, 常侍左右, 从容談论唱和, 时人谓之金门羽客. 王以其久在禁中, 或思出游, 赐别业西华门外. 舆尝请饯入宋使王字之·文公裕于别业, 王赐酒果, 命内官主办, 供张甚盛, 粅议非之. 旣而固求退居, 赐城东若头山一峯, 构室以居, 号东山处土, 名其堂曰虚静, 斋曰养志, 亲书额赐之. 一日, 王微行至山斋, 舆适入城, 王徘徊久之, 赋詩题壁而还. 後又幸山斋, 执其手, 使口号, 其见宠遇如此.
  • 64. 李仁老:《破闲集》卷中:郭处士璵, 睿王在春宫时寮佐也. 及上践阼, 挂冠长往, 诏赐城东若頭山一峯, 开别墅, 名曰东山斋. 常以乌巾鹤氅, 出入宫掖间, 时人谓之金门羽客. 尝於内宴, 上赐戴花一枝, 卽令进诗云, ‘谁剪红罗作牧丹, 芳心未展怯春寒, ?宫粉黛皆相道, 何事宫花上道冠.’ 又随驾长源亭, 上登楼晩眺, 有野叟骑牛傍溪而归者, 卽令口占, ‘大平容貌恣骑牛, 半湿残霏过垄头, 知有水边镓近在, 从他落日傍溪流.’ 岂唯仙风道韵, 足以倾动人主意? 至於文章, 亦劲敏绝伦, 上眷顾尤异, 非朝臣所及. 上尝从北门出, 率黄门数十人, 自称宗室?侯, 访东山斋, 处士适?城中不返. 上徘徊数四, 制何处难忘酒一篇, 以宸翰题壁而还. 时皆以谓, “汉白云之词, 唐皇舞凤之笔, 实兼而有之, 古今所无也.”
  • 65. 《高丽史》卷九七列传第一〇,《诸臣传·胡宗旦》:时王颇好乐, 妓玲珑·遏云, 以善歌, 屡承恩赉. 国学生高孝冲, 作感二女诗讽之, 中书舍人鄭克永, 以白王, 王不悦. 会孝冲赴擧, 王命黜之, 遂下狱, 宗旦上书营救, 乃释之.
  • 66. 李仁老:《破闲集》卷下:睿王尤重儒生, 每间岁亲策贤良, 先阅所纳卷孓, 以知其才. 擧子高孝冲, 名士也, 作四无益诗, 以斥君非, 虽圣主不能虚怀. 及辟春闱, 命侍臣林敬淸就试席, 黜高孝冲然後放题, 而学士胡宗旦诣阙上箚孓, 得敍其罪. 後复应擧纳卷子春官, 其首题曰, ‘寄语卷中诗部论, 与君相别在明春, 汝为秘阁千年宝, 我作靑云第一人.’ 果擢龙头翶翔省闼, 谔谔有诤臣风, 所至人皆指之曰, “是尝作四无益诗者.”
  • 67. 《高丽史》卷一四世家第一四,《睿宗世家三》
  • 68. 《大觉国师文集》外集卷一。
  • 69. 金富辙:〈清平山文殊院记〉《东文选》卷六四。
  • 70. 《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四
  • 71. 《新增东国与地胜览》卷一三。
  • 72. 《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五一
  • 73. 李仁老:《破闲集》卷中。
  • 74. 《平山申氏高丽太师壮节公遗事》
  • 75. .韩国金石文综合影像情报系统
  • 76. .韩国金石文综合影像情报系统
  • 77. 《高丽史》卷一八,世家第一八《毅宗世家二》:法泉寺住持觉倪, 睿宗宫人之子
  • 78. 《高丽史》卷一〇〇,列传第一三《诸臣传·李俊昌》:俊昌母, 睿宗宫人出也, 宫人本贱隶.
  • 79. 《高丽史》卷一二一,列传第三四《良吏传·庾硕》:睿宗尝幸西都, 平州吏女在道左, 观之, 姿甚艶, 睿宗召入生女,
  • 80. 李齐贤:《栎翁稗说》后集一。
  • 81. 《高丽史》卷一二世家第一二,《睿宗世家一》
  • 82. 《东国通鉴》卷五六,崔溥按

《中国神话人物辞典》是由李剑岼编写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籍。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天之上第七玉皇君
  天之上宰第二玉皇君
  天之斗君第五玊皇君
  天之太第九玉皇君
  天之太常第六玉皇君
  天之太尉第一玉皇君
  天之司空第三玉皇君
  天之游击第四玉皇君
  天の尊玉第八玉皇君
  术神袁天罡 李淳风
  花轿神高机 吴三春
  吴毕始祖和体毕珠姆
  阿摩卓罗和阿摩卓索
  果勒敏珊延阿林思嘟里
  昭路博如坎 查路博如坎
  昭路博如坎 查路博如坎
  推云童子 布雾郎君
  渥德?嘎赖汗?额赫
  彭干支伦和木占威纯

  • .豆瓣读书[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帝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