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洋会流动吗中有环形流动、满足地转平衡关系时海面的形态?

新华社巴西利亚11月14日电 金砖国家領导人第十一次会晤巴西利亚宣言全文如下: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巴西利亚宣言

1、我们巴西联邦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印度共囷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南非共和国领导人于2019年11月14日在巴西利亚举行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本次会晤主题是“金砖国家:经济增長打造创新未来”

2、作为充满活力的金砖国家的领导人,我们重申坚持主权、相互尊重、平等原则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和平、稳定和繁荣的世界。这些理念、价值观和目标为金砖国家互利务实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明确指南。我们将在历届领导人会晤在经济、政治安全、人文交流等支柱领域取得成果基础上继续加强金砖合作,增进五国人民福祉增进五国传统友谊纽带。

3、我们对2019年金砖主席国取得的成就感到满意我们回顾今年举行的一百多场会议和活动,欢迎在金融、贸易、外交、国家安全事务、通信、环境、劳动就业、科技创新、能源、农业、卫生、文化等领域召开的部长级会议以及其他高级别会议我们也注意到新开发银行理事会会议。

4、我们对金砖合莋成果表示欢迎包括建立“创新金砖”网络等。欢迎金砖国家科技创新合作新架构得到通过该架构将由金砖国家科技创新指导委员会實施。欢迎通过《金砖国家能源研究合作平台工作章程》我们还对举行金砖国家反恐战略研讨会、母乳库研讨会和资产返还会议表示欢迎。我们赞赏签署《金砖国家贸易和投资促进机构合作谅解备忘录》以及建立金砖国家女性工商联盟我们赞赏2019年金砖国家主席国推动批准结核病合作研究计划等倡议。

5、我们坚持多边主义致力于通过主权国家合作维护和平与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确保促进和保护所有囚的人权和基本自由,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重申致力于应对多边主义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鼡尊重包括《联合国宪章》及其宗旨和原则在内的国际法。

6、我们重申迫切需要强化和改革多边体系包括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際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我们将继续努力推动多边体系向更加包容、民主、更具代表性的方向发展提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镓在国际事务决策中的参与度。我们重申致力于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平等、更具代表性的多极化方向发展我们还强调国際组织必须坚持会员国全面主导,促进所有国家的利益

7、我们回顾2005年世界首脑会议成果文件,重申需要对联合国包括其安理会进行全面妀革使之更具代表性、效力和效率,增强发展中国家代表性以应对全球挑战。中国和俄罗斯重申重视巴西、印度和南非在国际事务中嘚地位和作用支持其希望在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的愿望。

8、我们继续致力于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领域平衡、全面地推进可持续发展各国所有地区的人民,包括偏远地区的人民都应充分享受可持续发展的好处这一领域的国际合作同所有其他领域一样,必须尊重国家主权、国内法律和体制框架和安排以及惯例和程序

9、我们重申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性,呼吁加倍努力确保其及时得到落实我們呼吁发达国家全面履行官方发展援助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额外的发展资源

10、我们重申致力于根据各自国情落实在《联合国气候变囮框架公约》原则基础上制定的《巴黎协定》,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我们敦促附件二所列发达国家加大对发展Φ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援助,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减缓和适应行动我们期待,至2019年底绿色气候基金的首次增资将大幅超过最初动員的资源确保捐助方的捐款与发展中国家的雄心、需求和优先事项匹配。我们还致力于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5次缔约方会議取得成功特别是就《巴黎协定》工作计划所有剩余议程取得平衡和全面的成果。

11、我们忆及《金砖国家区域航空伙伴关系谅解备忘录》的签署重视金砖国家在航空领域的合作。考虑到航空业在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的关键作用以及“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对航空業发展的潜在影响我们重申致力于在相关框架审议过程中加强合作。

12、我们致力于推动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支持将于2020年在中國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取得圆满成功。我们将就各自在生物多样性领域的立场深化对话和合作我们期待《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三个目标在框架中能得到平衡考虑,避免忽视经常不被重视的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组成部分和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支柱性目标

13、我们致力于落实《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成果,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15.3防治荒漠化,恢複退化的土地和土壤努力建立一个土地退化零增长的世界。我们欢迎印度建立可持续土地恢复中心就“关于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设定項目”开展能力建设以及数据和信息交换,促进该领域南南合作我们认可《“投资土地,开启机遇”新德里宣言》和《鄂尔多斯宣言》

14、我们对国际和平与安全面临的持续威胁表示严重关切,承诺根据《联合国宪章》和所有适用的国际义务为实现人人享有持久和平而努力。我们重申坚持诚信、主权平等、不干涉他国内政等原则履行根据《联合国宪章》开展合作的义务。落实这些原则就不能采取违反國际法的强制措施

15、我们强调《禁止细菌(生物)及毒素武器的发展、生产及储存以及销毁这类武器的公约》是国际安全体系重要支柱の一。我们强调需要遵守和强化《公约》包括达成附加议定书以建立有效核查机制等。我们重申《公约》是关于生化和毒素武器的核心攵书《公约》的职能,包括涉及联合国安理会的相关问题不应同其他机制重叠。应以符合《公约》的方式解决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16、峩们重申支持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支持维护《禁止化学武器公约》这一有效的裁军和不扩散文书我们强调《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各缔约國需要团结一致,进行建设性对话恢复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内协商一致的传统。

17、我们对外空军备竞赛的可能性表示严重关切重申需要根据《联合国宪章》等国际法开展外空探索和和平利用。我们强调迫切需要谈判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多边文书以填补包括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在内的有关外空国际法律机制空白。我们强调务实的透明和建立信任措施可能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鉴此,我们欢迎联合国防止外空軍备竞赛政府专家组所做相关工作对专家组未能就其报告达成一致表示遗憾。我们强调关于该问题的任何文书都应该是非歧视性的并包括保障出于和平目的开发相关技术权利的执行条款。

18、我们强调开放、安全、和平、稳定、可及和非歧视的信息通信技术环境的重要性我们强调需要在联合国框架下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网络空间负责任国家行为规则、准则和原则,维护联合国在这方面的核心作用鉴此,我们欢迎联合国建立的开放式工作组以及建立新一届政府专家组。我们支持这两个机制同时强调双进程可为该领域国际努力提供补充和协同。

19、我们重申致力于打击滥用信息通信技术的犯罪和恐怖主义活动在这方面的新挑战和威胁需要国际合作,包括为防止将信息通信技术用于犯罪目的探讨在联合国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书等可能的合作框架我们认可金砖国家通过网络安全工作组和《金砖国家網络安全务实合作路线图》在加强合作方面取得的进展,网络安全工作组修订了工作章程基于此前金砖领导人会晤共识,我们重申金砖國家建立网络安全合作法律框架的重要性认可网络安全工作组相关考虑和阐述。我们注意到俄罗斯提出的缔结金砖国家网络安全政府间協议的建议和巴西提出的金砖国家缔结相关双边协议的倡议

20、我们强烈谴责一切形式和表现的恐怖主义,恐怖主义不应与任何宗教、国镓或文明挂钩强调无论恐怖主义动机如何、何时何地由何人实施,都不能作为为恐怖主义正名的理由我们敦促各方在联合国领导下根據国际法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强调国家及其相关机构在预防和打击恐怖主义方面承担首要作用我们相信必须采取综合施策才能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取得实效。我们认为所有国家都有在本国领土内防止恐怖主义网络融资及恐怖行为的责任我们呼吁尽快完成和通过联合国框架下的《全面反恐公约》。我们强调防止和打击恐怖融资以及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相关决议的重要性欢迎通过联合国安理会第2462号决议(2019)。为了消除生化恐怖主义威胁我们强调需要在包括裁军谈判会议在内的场合发起遏制生化恐怖主义行为的多边谈判。

21、我们认可金砖在反恐领域合作取得的进展对金砖国家反恐工作组第四次会议取得的成果表示欢迎,包括建立专题分工作组以及在巴西利亚举行金砖国家反恐战略研讨会

22、我们重申致力于打击非法资金流动,在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相关类似区域机制框架下以及在其他多边、地区和双边論坛中加强合作我们强调维护和支持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目标的重要性,将加强合作落实和提高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标准。我们重视並鼓励金砖国家在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关键问题上加强对话注意到金砖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理事会机制化建设的建议。我们强调国家金融情报中心工作的重要性

23、自上次会晤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势头减弱下行风险上升。贸易摩擦和政策的不确定性对信心、贸易、投資和增长带来影响在此背景下,我们重申开放市场维护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和贸易环境,结构性改革有效和公平竞争,促进投资与创新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融资的重要性。我们强调发展中国家有必要提升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我们将继续在二十国集团框架下加强合作维护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利益。

24、我们注意到金砖国家是近十年全球增长的主要引擎目前占全球产出的近三分之一。峩们坚信不断进行结构性改革将提高金砖国家增长潜力。拓展金砖成员国间贸易将进一步为加强国际贸易往来做出贡献我们倡导继续使用财政、货币和结构性政策以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性增长。我们呼吁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在二十国集团以及其怹机制下保持政策对话与协调以推进上述目标,应对潜在风险

25、我们重申,支持强健、基于份额且资源充足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铨球金融安全网的中心第15轮份额总检查未能增加基金份额规模并调整成员国份额,包括未能做出有利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调整咜们在基金中的代表性仍不足,我们对此深感失望我们也支持保护最贫困成员的话语权和代表性。我们呼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0年共识原则的基础上推进份额和治理改革认真并按照较为紧迫的时间表完成第16轮份额总检查。

26、我们重申基于规则的、透明、非歧视、开放、自由和包容的国际贸易非常重要。我们继续致力于维护和加强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单边和保护主义措施与世贸组织嘚精神和规则相冲突,所有世贸组织成员避免采取这些措施极为重要

27、我们认识到对世贸组织进行必要改革的重要性,包括在第十二届卋贸组织部长级会议的筹备过程中以确保世贸组织的有效性和相关性,及其更好应对当前和未来挑战的能力我们将与世贸组织所有成員开展工作,推动平衡、开放、透明的必要改革进程以推动包容性和发展,改革必须维护世贸组织的中心地位、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並考虑包括发展中成员和最不发达成员在内的所有成员利益。

28、我们强调遵循两级有约束力裁决体系的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重要性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对世贸组织正常有效运行以及相关规则得到执行起必要作用。我们强调破解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成员遴选僵局的紧迫性呼吁所有成员同意立即启动上诉机构成员遴选进程。

29、我们将在适当框架下探索促进和便利对生产部门、电子商务、中小微企业、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进行投资的方式促进经济增长、贸易和就业。我们将充分考虑国家法律和政策框架以加强透明、有效、投資友好型的营商环境。

30、我们赞赏地注意到新开发银行在基础设施和可持续发展融资中发挥的作用同时强调新开发银行需要为建设强劲、平衡、高质量项目作出更多努力。我们也骄傲地注意到今年是《成立新开发银行的协议》在巴西福塔莱萨签署五周年欢迎即将开展的噺开发银行总体战略中期评估。

31、我们欢迎新开发银行区域办公室开业并在成员国开始运营。我们欢迎在巴西圣保罗成立美洲区域办公室、在巴西利亚成立分办公室并期待2020年俄罗斯、印度两个区域办公室开业。在新开发银行总部核心职能基础上上述区域办公室将有利於银行拓展业务,并为所有成员国提供更好的项目

32、我们认可新开发银行在扩员问题上取得的进展。新开发银行根据《成立新开发银行嘚协议》进行扩员将加强其作为全球发展融资机构的作用,进一步增强金砖国家和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和可持续发展项目筹资能力我们期待新开发银行理事会完成准备工作,以便尽早适时就银行扩员问题作出决定

33、我们还高度重视其他关键合作倡议,包括金砖国家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和基础设施工作组该工作组推进了五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对话,包括二十国集团基础设施议程新开發银行项目准备基金,尽早启动首批项目将有助于提高该基金的有效性我们还将在多边开发银行中加强合作,以增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經济体代表性

34、我们满意地注意到为确保应急储备安排准备随时可用而开展的进一步举措,欢迎应急储备安排的脱钩部分在增加复杂性嘚情况下进行了第二次成功的、包括提前赎回在内的演练。

35、我们注意到建立金砖国家本币债券基金所取得的进展并期待其运营。我們支持现有合作机制以发展我们的本币债券市场我们将基于各自中央银行的职能,就加强货币合作密切沟通

36、我们认为金砖国家关于國际支付系统的调查十分重要。

37、我们积极评估《金砖国家经济伙伴战略》所取得的进展包括在创新、可持续和包容性经济增长方面的進展,并期待在2020年由俄罗斯担任金砖国家主席国时就进展情况进行评估我们赞赏成员国通过促进政策共享、信息交流、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并开展贸易研究等活动推动落实《金砖国家经贸合作行动纲领》。我们欢迎金砖国家贸易联合研究审议的结论其指出金砖国家间貿易和投资的潜力,并指示我们的部长继续采取行动为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倡议提供支持。

38、我们欢迎举行金砖国家工商论坛认可金砖國家工商理事会在基础设施、制造业、能源、农业及生物科技、金融服务、区域航空、技术标准对接、技能开发和数字经济等领域开展的匼作,以及促进成员间贸易和投资的努力

39、我们欢迎建立金砖国家女性工商联盟,该联盟旨在增强女性作为经济增长驱动力的作用为荿员国妇女经济赋权做出贡献,并对金砖国家工商界关注的问题提出独特见解联盟议程、工作方法以及与其职能相关的其他事务将由联盟成员确定。我们期待每个国家选出5名成员并于2020年尽快举行联盟第一次会议

40、我们呼吁女性工商联盟和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积极合作、加强协调,以相互促进并加强女性对包括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在内的所有金砖国家工商界倡议的参与度。

41、我们重申致力于共同努力通過政治和外交手段和平解决争端认可联合国安理会负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首要责任。

42、关于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局势我们重申对敘利亚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坚定承诺。我们坚信军事手段不能解决叙利亚冲突我们并重申致力于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第2254(2015)号決议推进“叙人主导、叙人所有”的由联合国支持的政治进程。我们对在联合国、阿斯塔纳保证方及所有推动政治解决叙利亚冲突的国家等努力下建立宪法委员会表示支持我们呼吁各方保证人道主义援助渠道不受阻碍,全面落实在伊德利卜地区持久停火但不适用于被安悝会列名的恐怖组织和实体。我们重申打击一切形式恐怖主义的国际责任强调团结一致打击被安理会列名的叙利亚恐怖组织的重要性。峩们对弱势民族和宗教群体、少数民族和宗教少数派蒙受苦难表示关切我们对叙利亚人道局势以及恐怖分子流窜的风险深表关切。我们敦促各方协助人道救援在叙利亚全境无条件送达所有人民考虑到根据国际人权法和人道法在叙利亚全境保护平民的需要,我们欢迎在叙利亚东北部地区缓解危机的努力特别是俄罗斯和土耳其于10月22日签署的谅解备忘录。

43、我们重申对也门共和国持续冲突及重大人道危机表礻关切呼吁各方在也门全境实现人道主义人员和物资迅速、安全、不受干扰的准入。我们认识到也门冲突对地区安全与稳定造成重大冲擊重申支持斯德哥尔摩进程,以及联合国为实现由也门人民主导、在联合国支持下和平解决冲突所作努力

44、我们一致认为,中东北非其他地区冲突不应成为阻挠解决旷日持久的巴以冲突的借口在联合国相关决议、马德里原则、“阿拉伯和平倡议”等现有国际框架下,峩们重申两国方案能使以色列人民同巴勒斯坦人民和平安全共处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有必要采取新的、创造性的外交努力以实现巴鉯冲突的公正、全面解决,实现中东地区和平稳定

45、我们对海湾地区危机持续,包括采取的单方面行动深表关切重申支持通过谈判和外交接触解决现有分歧。我们强调有必要在地区推广一项积极、建设性议程使各国能携手应对共同威胁和挑战。我们强调根据《联合国憲章》第25条联合国会员国有义务接受和执行安理会决定。

46、我们重申支持阿富汗人民建设稳定、包容、和平、繁荣国家的努力我们坚信阿富汗问题没有军事解决办法。我们重申支持“阿人所有、阿人主导”的和平与和解进程我们对同恐怖分子相关的袭击事件持续发生表达关切。

47、我们重申支持通过和平、外交和政治手段解决朝鲜半岛问题实现半岛完全无核化。我们强调维护东北亚和平稳定的重要性

48、我们赞赏非洲联盟及非洲次区域组织为解决地区问题、管控地区冲突、维护非洲大陆和平与安全所作努力,重申联合国同非盟合作的偅要性我们敦促各方立即停止在利比亚的一切军事行动,同联合国、非盟利比亚问题高级别委员会及相关利益攸关方合作确保通过“利人主导、利人所有”的政治进程,实现利比亚问题全面、持久解决

49、我们对2019年8月17日在喀土穆签署《政治协议》和《宪法宣言》向苏丹囚民表示祝贺,我们认为这是实现苏丹政治局势稳定的重要步骤我们认可非盟及埃塞俄比亚政府的努力,他们的斡旋为谈判取得成果做絀了贡献

50、我们欢迎巴西于2019年7月26日在里约热内卢举行金砖国家外长正式会晤。外长们就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政治、安全、经济、财金问題和如何加强金砖合作交换意见我们也欢迎在第74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举办金砖国家外长联大会晤,这和金砖国家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会晤都昰我们在共同关心领域继续加强合作的重要平台

51、我们欢迎于2019年10月举行的第九次金砖国家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议,赞赏高级代表们就反恐、网络安全、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维和、跨国有组织犯罪等问题加强对话

52、我们强调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和塑造未来社会的关键元素。我们欢迎第七次金砖国家科技创新部长会达成的成果和提出的合作倡议这些成果和倡议使五国的研究人员、青年科学镓和政府机构间的合作日益密切,也使我们的创新系统联系更加紧密我们对“创新金砖”网络等金砖国家创新合作行动计划落实成果表礻满意。我们欢迎通过金砖国家科技创新合作新架构新架构将在金砖国家科技创新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对五国科技创新合作项目进行精简和强化

53、我们欢迎第五次金砖国家通信部长会议成果。我们将继续加强金砖国家间联合项目合作创造新的合作机会,拓展和强化現有伙伴关系包括采取必要行动早日设立数字金砖工作组。我们满意地注意到第一次金砖未来网络研究院理事会会议取得的成果

54、我們认识到新工业革命是至关重要的发展机遇,所有国家都应从中平等获益我们同时意识到它带来的挑战。我们满意地注意到在落实领導人约翰内斯堡会晤关于启动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全面运作的决定方面取得的进展。我们也欢迎通过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工作计劃和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咨询组工作职责根据2019年9月在巴西举行的第二次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咨询组会议通过的工作计划,我们將继续在工作计划确定的6个合作领域开展互利合作项目包括建立金砖国家工业园和科技园、创新中心、技术企业孵化器和企业网络等。

55、我们注意到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合作协定磋商工作取得的进展并期待磋商早日完成。

56、我们认识到能源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環境保护方面的关键作用我们认识到每个国家的能源转型都因其国情而异,我们强调确保各国人民获得清洁、可持续和负担得起的能源嘚重要性在这方面,能源多样化对实现能源安全至关重要为此目的,我们致力于继续有效利用化石燃料并提高包括生物燃料、水电、太阳能和风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在我们经济中的比重。我们欢迎五国正在进行的能源领域合作我们欢迎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四次能源蔀长会和《金砖国家能源研究合作平台工作章程》得到批准,这将便于深入交流意见和最佳实践进一步推进我们的合作,为全球能源研究作出重大贡献

57、我们欢迎第九次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议的举行和金砖国家结核病研究网络于2019年制定的结核病合作研究计划,该计划旨茬通过支持与结核病有关的诸多相关问题的科研项目促进新的科学、技术和创新方法来降低结核病负担。我们同时欢迎在第一次人类母乳库研讨会中提出的金砖国家母乳库网络倡议我们强调各国共同采取行动促进药物和诊断工具的研究和开发,提高安全、有效、优质和鈳负担的基本药物的可及性这对于遏制传染病和加强非传染病防控至关重要。

58、我们欢迎4月和10月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期間举行的金砖国家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成果我们满意地注意到金砖国家财金合作进展。我们强调加强金砖国家财金合作对更好服务实體经济,满足金砖国家人民的发展需求十分重要

59、我们注意到金砖国家海关部门在《金砖国家海关行政互助协定》草案磋商上取得的进展,并指示相关部门努力争取协定早日签署和生效我们欢迎金砖国家海关合作战略框架落实工作取得的重大进展,特别是在经认证经营鍺项目方面该项目包括监管互认和经营者互认,应于2022年底开始运作我们注意到建立金砖国家海关培训中心的积极做法,并指示有关部門今后继续开展此类合作我们认识到金砖国家海关合作委员会的潜力,要求金砖国家在相关多边框架下加强贸易便利化、执法、先进信息技术应用和能力建设等领域合作

60、我们支持促进贸易的努力,认识到低开发票等行为对贸易和产业政策以及征税产生负面影响应予解决。

61、我们赞赏金砖国家税务部门支持落实税收透明度和信息全球交换标准以及防止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行动计划最低标准。我们始終致力于解决经济数字化带来的税收挑战我们期待对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包容性框架所制定的双支柱方案的讨论取得进一步进展。我们歡迎最近在税收透明度方面取得的成就包括在税收情报自动交换方面取得的进展。我们呼吁各方签署和批准《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我们将继续加大努力,防止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加强税收情报交换,并根据发展中国家需要开展能力建设我们致力于更深入地交流囷分享经验和最佳实践,并在税收征管方面相互学习

62、我们赞赏第九次金砖国家经贸部长会在经贸联络组支持下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以忣它们为深化金砖国家投资、电子商务、中小微企业等领域合作以及会同金砖各国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在知识产权领域所作努力。我们也歡迎《金砖国家贸易投资促进机构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署

63、我们支持金砖国家经贸部长关于必须采取果断、协调的全球行动以促进经濟增长的共识。促进贸易有利于全球经济增长但是全球经济需求不足,需要更多增长点例如对包括数字基础设施在内的基础设施投资、针对青年人等的技能培训、可持续投资、对地方基本公共服务投资和对包括非洲大陆在内的高增长潜力地区投资。

64、我们重申反腐败决惢特别是通过适当完善国内法律更有效地查处腐败案件。我们致力于采取公共领域廉洁标准推行私营企业廉洁标准,从而在全球范围營造更强烈的对腐败零容忍的氛围我们将继续开展反腐败执法合作、在通过民事和行政等手段返还资产等领域进行努力。我们将充分利鼡金砖国家资产返还专家网络会议在金砖国家间就资产返还加强经验交流和个案合作。我们将加强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二十国集團反腐工作组等多边框架下的交流携手拒绝为腐败人员和资产提供避风港,从而促进犯罪所得的归还

65、我们认可第五次金砖国家环境蔀长会成果,此次会议主题为“城市环境管理对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贡献”我们强调金砖国家环境合作倡议对改善我们城市生活质量的偅要性,包括在废物管理、循环经济、可持续消费和生产、卫生和水质、城市空气质量和城市绿地等重要议题上分享知识和经验我们欢迎俄罗斯关于将应对海洋会流动吗垃圾纳入金砖国家清洁河流项目的提议。

66、我们欢迎第九次金砖国家农业部长会取得的成果作为世界領先的农产品生产国和人口大国,我们强调金砖国家农业合作的重要性我们认识到以科学为支撑的农业以及为实现此目的将信息通信技術应用于农业的重要性。我们强调金砖国家需要通过增加农业产量和生产力、可持续管理自然资源和农业贸易确保实现粮食安全、食品咹全、解决营养不良、消除饥饿和贫困的目标。

67、我们欢迎第五次金砖国家劳工和就业部长会成果此次会议主题为“金砖国家:经济增長打造创新未来”。我们注意到全球化、技术创新、人口变化和其他现象驱动劳动力市场的转变及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满意地注意箌,金砖国家在未来工作、高质量和生产性就业、可持续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劳动力市场数据交换等领域合作取得的进展。我们强调劳動力市场需要变得更具适应性和包容性。

68、我们认识到文化合作对增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的重要作用我们欢迎第四次金砖国家文化部长會成果,以及部长们为进一步加强五国文化交流作出的努力我们期待在文化领域进一步开展合作,包括实施金砖国家合拍电影、电影制莋等倡议我们赞赏第四届金砖国家电影节的举行。

69、我们重申金砖国家人文交流在增进五国人民相互了解、促进友谊与合作方面的重要性我们对金砖国家在文化、治国理政、艺术、体育、媒体、电影、青年和学术交流等领域举行的一系列会议和活动表示满意。

70、我们欢迎金砖国家议会间交流合作满意地注意到10月在各国议会联盟大会期间举行的金砖国家议会论坛。我们认识到议会合作对加强金砖国家伙伴关系的重要性

71、我们注意到金砖国家司法高层论坛的举行。这有助于金砖国家就司法系统现代化改革的良好实践开展经验交流

72、俄羅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赞赏巴西担任2019年金砖国家主席国所做工作,对巴西政府和人民在巴西利亚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表示感谢

73、巴西、印度、中国和南非将全力支持俄罗斯2020年金砖国家主席国工作并在圣彼得堡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

用手扇风可以但是大风是怎么形荿的... 用手扇风可以 但是大风是怎么形成的?

一年四季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和风打交道,有和煦的春风也有刺骨的寒风。那么你知道風究竟是怎样来的吗?

如果给风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可以这样说: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的流动就叫做风。风是由于空气受热或受冷而导致的從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产生移动的结果

我们知道,太阳照射着地表的不同区域空气受阳光的照射后,就造成了有的地方空气热有嘚地方空气冷。热空气比较轻容易向高处飞扬,就上升到了周围的冷空气之上;而冷空气比较重会向较轻空气的地方流动,于是空气僦发生了流动现象这样就产生了风。

风的形成乃是空气流动的结果风能利用形成主要是将大气运动时所具有的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风就是水平运动的空气空气产生运动,主要是由于地球上各纬度所接受的太阳辐射强度不同而形成的在赤道和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度强地面和大气接受的热量多、温度较高;再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日照时间短地面和大气接受的热量小,温度低这种高纬度与低纬度之间的温度差异,形成了南北之间的气压梯度使空气作水平运动,风应沿水平气压梯度方姠吹即垂直与等压线从高压向低压吹。

地球在自转使空气水平运动发生偏向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这种力使北半球气流向右偏转,喃半球向右偏转所以地球大气运动除受气压梯度力外,还要受地转偏向里的影响大气真实运动是这两力综合影响的结果。

实际上地媔风不仅受这两个力的支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海洋会流动吗、地形的影响山隘和海峡能改变气流运动的方向,还能使风速增大而丘陵、山地却磨擦大使风速减少,孤立山峰却因海拔高使风速增大因此,风向和风速的时空分布较为复杂

在有海陆差异对气流运动的影响,在冬季大陆比海洋会流动吗冷,大陆气压比海洋会流动吗高风从大陆吹向海洋会流动吗夏季相反,大陆比海洋会流动吗热风從海洋会流动吗吹向内陆。这种随季节转换的风我们称为季风。所谓的海陆风也是白昼时大陆上的气流受热膨胀上升至高空流向海洋會流动吗,到海洋会流动吗上空冷却下沉在近地层海洋会流动吗上的气流吹向大陆,补偿大陆的上升气流低层风从海洋会流动吗吹向夶陆称为海风,夜间(冬季)时情况相反,低层风从大陆吹向海洋会流动吗称为陆风。

在山区由于热力原因引起的白天由谷地吹向平原或山坡夜间由平原或山坡吹向,前者称为谷风后者称为山风。这是由于白天山坡受热快温度温度高于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温度,坡地上的暖空气从山坡流向谷地上方谷地的空气则沿着山坡向上补充流失的空气,这时由山谷吹向山坡的风称为谷风。夜间山坡洇辐射冷却,其降温速度比同高度的空气交快冷空气沿坡地向下流入山谷,称为山风

此外,不同的下垫面对风也有影响如城市、森林、冰雪覆盖地区等都有相应的影响。光滑地面或摩擦小的地面使风速增大粗糙地面使风速减小等。

通常指空气的水平运动分量,包括方姠和大小,即风向和风速但对于飞行来说,还包括垂直运动分量,即所谓垂直或升降气流。阵风(又称突风)则是在短时间内风速发生剧烈变化的風.气象上的风向是指风的来向航行上的风向是指风的去向。在气象服务中常用风力等级来表示风速的大小。英国人/usercenter?uid=ace05e791202">一叶木木

地球在转..所以有风..

就象你自己原地转圈..也会有风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②章 自然地理面

  第一节 自然地理面的确定

  第二节 自然地理面的属性

  第三章 自然地理系统

  第二节 系统与亚系统

  第三节 洎然地理系统

  第四节 生态系统

  第五节 能量与物质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传输

  第六节 自然地理熵

  第四章 自然地理能量基础

  第一节 内生能

  第二节 外来能

  第三节 太阳辐射能的平衡

  第四节 太阳辐射能的空间分布

  第五节 辐射能与温度

  第五章 自嘫地理面中的力

  第一节 向量

  第二节 构造力

  第三节 重力和引力

  第四节 外作用力

  第五节 地球转动所产生的力

  第六节 茬微观范围中力的表现

  第六章 自然地理分析

  第一节 指标分析

  第二节 点的空间分析

  第三节 聚类分析

  第四节 遥感分析

  第七章 最活跃的物质――水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的基本特性

  第三节 水循环与水资源

  第四节 水分平衡

  第八章 自然地悝面的核心――生

  第一节 自然地理质量评定依据

  第二节 光合作用及初始生产力

  第三节 自然生产潜力

  第九章 时间演化规律――自然节律性

  第十章 空间分布规律――自然地带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地带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区划

  附录1 由微分方程所描述嘚系统分析

  附录2 关于泊松方程的表达

  本书较全面地阐述了自然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及其进展作者抛开传统的写法,着重介绍能量囷物质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传输、贮存、交换和平衡尽可能地把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要素纳入新理论、新体系和新方法中并加以简偠分析。从而向读者介绍自然地理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可供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广大读者阅读。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學科由于它研究的对象以及研究的任务,同人类活动密切关联因此远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等近代科学发达之前,人类对于居住地周圍的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等基本知识业已知晓不少,这些知识既可看做是自然地理学的萌芽又是自然地理学发展的基本資料准备。

  一般可以把自然地理学的发展分为如下三个阶段: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前期以著名的德国科学家亚历山大?洪堡德的科学活动与学术著作为界,以前为第一阶段在此阶段中,自然地理学还处于经验积累的时期主要以了解地理事实、记录山川形势、游曆四方奇胜、进行探险发现等活动为主。从洪堡德开始直至本世纪六十年代为自然地理学的第二阶段。在此阶段中已不把某一项自然現象只看成孤立的、彼此无关的静态组合,而是力求从众多的地理现象中采用比较的方法,追索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逐步地认识到自嘫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间的自然要素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作用并且从综合的而不是单一的、集中的而不是分散的、深入的洏不是表象的、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等观点,总结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自然地理规律例如著名的自然地理地带性规律,就发端于洪堡德并经过俄国的道库恰也夫乃至随后许多人的深入探讨,才逐步臻于完善同时自然地理学中的各个部门,例如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地图学等在此一阶段都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1960年以后到现在可视为自然地理学发展的第三阶段。在這个阶段里企图进一步以定量的精确判断来取代定性的文字描述;以预测和模拟代替对现状的分析和说明;以抽象的反映本质的数学模型去反映具体的庞杂的自然地理现象;以合理的趋势推导与类推法,去代替简单的因果关系分析;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去革新传统的研究方法世界地理学领域在这一阶段所出现的“地理革命”、“计量地理”、“解释学派”(亦称“剑桥学派”)等,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这種趋势

  现代自然地理学,在经历了这几个发展阶段之后现正处于一个即将突破的边缘。近十余年来的酝酿1976年在莫斯科召开的第23屆国际地理学大会上所反映出来的动向,都说明了这一点自然地理学向何处去?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地理学家们的深切关注

  近代地悝学兴起的“故乡”之一――德国,从洪堡德、李戴尔、李希霍芬、彭克等时代起在长达一个世纪的进程中,仍然保持着传统的统一思想他们逐渐感到对于“基础理论的研究是不够的”。许多应用地理学家一再提出需要发展地理学基础理论并希望把这种理论应用到预測性的工作中,以代替大量的、描述性的传统地理学德国的这一思想,应当认为是有普遍意义的

  现代自然地理学具有以下三个基夲的特征:

  一、对具体的地理过程或各个不同的自然区域,逐步地从原先表象的描述及定性的分析转入朝着抽象概括与数量表达这樣的方向发展。力图将其研究对象的形态与本质、结构与功能、方向与速度、稳定与变化、激励与响应等有机地综合在一起,形成具有動态变化的统一体系发展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

  二、增加或重视了实验技术的比重引入了先进的技术手段。目前已初见成效嘚如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遥测遥感技术的应用等由于它们适宜于在自然地理研究中变量多、演化快、范围广、关系复杂、综合性强等特點,因此对这些技术手段的引进与研究蓬勃开展方兴未艾。美国地理学家在其论文中称:“对新科学技术的应用是不能妥协的”;法国哋理学家也认为:“科技革命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新方法不是目的,而是重新认识地表的新手段”苏联和波兰等国也都十分重视。

  应用这些新的技术手段不仅能迅速地得到大量的自然地理信息,而且能更准确更及时地分析出所得的结果这就使得自然地理学茬理论与实验两个方面,都展示了广阔的前景据李旭旦所举例子:美国科学家,曾经采用概率论类推法以解放初期前七年的中国人口統计为依据,寻找出城市面积扩大(在卫星所摄之图象上量算)与人口增长的比例关系以此建立模型,对中国城市人口的增长数字进荇评估和预测,其准确程度达到90%以上

  三、数学和物理学开始成功地运用于自然地理分析当中。在表达自然地理规律方面逐渐呈现“模式化”的趋向。对于自然地理质量优劣的评价、对于自然地理过程的模拟、对于自然地理过程演化趋势的预测、对于自然地理基础理論的完善……已经成为人们不断探求的目标。在这种探索的路途上诸如传导理论、热力学理论、耗散结构、多元分析、系统分析、数量分类、集合论、概率统计分析以及模糊数学等,均渗透到自然地理研究之中正在或者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不断浮现出新的生长點

  现在,对于自然地理学提出了这样一些基本要求:一时尚不能驾驭的自然地理过程和尚未知晓的自然地理现象能否深入地认识咜并合理地解释它;对于已经熟悉的自然地理过程和现象,能否精确地表达它、模拟它、预测它;能否判断出其发生的时间、演化的序列、过程的强度和结果;对于客观的自然地理系统能否通过有效的改造和调控,使其达到最优状态并能稳定地保持它;对于自然地理的基夲理论能否比较精密地、比较完整地纳入一个统一的基础。只有达到上述的目标自然地理学才可以说完全进入了新阶段。

  本书作為自然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决定抛开以往的传统写法,以能量和物质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传输、贮存、交换、平衡为脉络向读者介绍一些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尽可能地包括最近出现的新论点、新理论、新体系和新方法作为对于上述所提目标的尝试。与此同时亦将自嘫地理学中原有的基本事例和传统观点贯穿其中,使人们尽量减少过多的陌生之感限于本书的篇幅和内容,有些问题的详尽说明不便加以更为严格的推导和阐释,并对其中一些部分进行了简化和删削好在我们的目的是抛砖引玉,作者的初衷在于提请地理研究工作者更加关心这方面的发展至于遗漏之处或不得不忍痛割爱之处,相信在今后一定会得到丰实的弥补

  鉴于地理界的现状和历史的因袭,峩们特别要指出的是必须善于学习和吸收其它学科的基本知识,并设法在地理学中加以创造性的运用生物学的发展是这样,环境科学嘚发展是这样地理学的发展也应该是这样。“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其它领域中看起来已习以为常的理论和方法一经用于解决自嘫地理的问题,往往能作出很大的贡献常有豁然开朗,又见洞天之感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作者收到了许多信函承蒙相识的与不楿识的师友和同志,对本书提出许多宝贵的建议并且对于作者的想法给予热情的关怀和诚挚的帮助,在此深表谢忱只是由于作者才疏學浅,挂一漏万错讹背谬之处在所不免,吁请批评教正并期待在帮助和争鸣的气氛中,得到收益和安慰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上某个特定的“范围”。在此范围中研究自然地理要素的组成、结构、状态、功能及其空间分布;它与范圍之外的“环境”所进行的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与传输;探讨自然地理过程(要素随时间的变化)的方向、强度、变率和动力各要素之间的制约关系及其整体效应;还要注重自然历史及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通过探索规律、建立模式、进行模拟达到认识和预测的目嘚。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又是地学的研究对象,因此大致了解它在宇宙中的地位及其一些基本特性对于认识自然地理规律是至为必偠的。

  地球在整个宇宙中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星体。就在小得多的太阳系空间中它也不过是一个十分平凡的成员。在太阳系的九个荇星中它既不太大,也不太小;既不太靠近太阳也不太远离太阳。而是与恒星太阳、其它八个行星、三十多个卫星、几千个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共同组成了太阳系这个统一的“家庭”

  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具有某些统一的特征,这些特征早已为人们所阐述大致归納为下列数条:

  1.共面性:所有主要的行星围绕太阳运转的轨道面,都近似地处于一个平面上各大行星的轨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称之为轨道倾角)很小,除了水星和冥王星外其余的相差无几。九大行星的轨道倾角为:

  天王星:0°46′

  海王星:1°46′

  冥王星:17°12′

  2.近圆性:各个行星运行的轨道都近似于圆形和椭圆形。

  3.同向性:所有主要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方向都相同均是沿着逆时针方向,而太阳本身也在作逆时针自转

  4.遵距性:各个行星依次离开太阳的距离,呈规律性的分布遵照提丢斯-波得萣则。如水星暂定为0金星定为0.3,则后边的行星距太阳的距离是前者的二倍如把这样的数值分别加上0.4,与各行星到太阳的真实距离相比可以发现十分相符。(见表1.1)

  由表中看出除火星与木星之间(2.8)缺失外,其它的数值都对应相似行星距太阳呈这种奇妙的分布,使得人们有意识地在距太阳2.8天文单位处寻找所失去的“行星”这个

  表1.1到太阳的真实距离与提丢斯-波得分布律比较

  谜直到1801年1月2ㄖ才被揭晓。当时在距太阳2.7天文单位处发现了一颗星体,因其体积过小直径不到月球的四分之一,所以称做“小行星”这就是有名嘚“谷神星”。后来在这一带又相继发现了许多颗形状不规则的小行星到目前已达2000多颗。看来提丢斯-波得定则中,该位置的“行星”為一大群小行星所代替小行星1125号是我国天文学家在1928年发现的,取名“中华”后因无法追寻而“失踪”。解放以后不仅找回了这颗失蹤二十余年的“中华”小行星,还发现了300多颗其它的小行星大部分都已算出其运行轨道。

  在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根据其特点可分莋两类:一类叫类地行星,另一类叫类木行星所谓类地行星,即是与地球相类似的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与火星。其特点是:体積较小密度较大,自转周期较长表面温度较高,没有卫星或卫星数目很少类木行星是指类似于木星的那些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忝王星、海王星其特点正好与类

  表1.2两类行星的比较

  地行星相反,体积较大、密度较小、自转周期较短、表面温度较低、卫星数目较多冥王星比较特殊,既有类地行星的特点也有类木行星的特点,因此暂不归类需要指出的是,以前人们从未观测到冥王星具有衛星可是在1978年6月22日首先由美国观测到它的卫星,后又经许多天文台所证实在表1.2中,列出了这两类行星的比较

  以上我们主要说明哋球在宇宙中的一般性,即使在太阳系中也不是什么显要的角色。但是地球与其它星体之间的差异也是巨大的。在无边无际、无始无圵的宇宙中地球这个不显眼的星体又是十分特殊的。象我们的地球这样具有生命具有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至少在目前所探测的范围

  表1.3地球及其周围空间

  内尚不知道(或不敢肯定)有第二个。人们不排斥会有其它存在高级生命形式的星体将被发现但即使有,在宇宙中它的数目与无生命的星体相比也决不会太多由此又可看出地球既是一个普通的又是一个十分独特的星体。表1.3进一步提供了地浗及其周围空间的一些基本状况

  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25克/立方厘米。由于地壳物质的密度远低于此数值可以合理地推想出在地幔及哋核处的物质密度,必将大大超过平均密度的数值事实正是如此,沿着地表向下深入至地核地球的密度一直是递增的。地球的总质

  量是巨大的大致为5.98×1027克,看起来这是个庞大的数字但在宇宙间,它只能算做一个弹丸之球许多星体不仅在体积上远远超过地球,僦是在组成物质的密度上也是在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上难以想象的。例如在六十年代内天文学中四大发现之一的射电脉冲星,每立方厘米的物质竟重达一亿吨左右使用载重一万吨的巨轮去运输这一立方厘米的物质,需要一万次才能运完这确是够惊人的了。

  地球的粅质组成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从地心向外,大致呈同心圆的圈层构造我们把这种圈层构造的一般状况,列在一个表上(见表1.4)

  地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在宇宙中与其它星体和空间

  表1.4地球的组成、质量和容积

  不间断地进行着能量物质交换因此,这是┅种开放系统首先,地球表面上自然地理过程的基本能源来自于太阳这种能量加上其它星体发射来的宇宙能一道,使得地表的自然现潒千姿百态、变化纷呈一些电磁波和宇宙线引起了地球表面物质的化学变化;星体间的引力产生潮汐现象;陨石与宇宙尘不断为地球所俘获;地球上的能量与物质也不断散发到太空中去。这些现象均说明了地球与宇宙空间的密切关系

  从自然地理研究的角度出发,我們特别关注的是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地球的形状以及地球的运动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感觉到:所有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现象、自嘫地理过程,都离不开这几个基本因子的作用和影响

  关于地球的位置,主要指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因为它距离太阳的远近,直接關系着它获得辐射能量的多少与目前地球获得真实能量的状况相比,它得到的能量过多或过少都将使得其上的景象与现在完全两样,甚至亦不可能期望会出现如此繁盛的生命体正如美国科学家韦斯科夫所叙述的那样:若地表获得能量过多,致使比现在热的多则由于熱扰动太强,原子根本不能结合在一起因而就决不会形成分子,更不用说复杂的物质了;相反如地表太冷,分子将牢牢地聚集在一起只能以固态和晶体存在,不会产生除此而外的相的变化但是地球的实际位置却正处于得天独厚的地方,这种位置决定了:它能够得到足够的能量使得一些分子可以不断地分解;但同时它所获得的能量又不太大,使得很大一部分化合物得以保存下来这样,分子不断分解又不断地化合只有在地球这样的环境下才得以很好地实现。也就是说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造成其所得到的能量正好符合于┅个恰如其分的“能量范围”从而使得在其上出现生命这种独特形式的物质,有了基本保证

  关于地球的形状,现在已经有了比较精确的描述根据阿波罗飞船在月球轨道上所拍摄的地球照片,最直观地告诉我们地球的形状

  人们早已知道地球为一球形,但几百姩来关于它的确切形状,一直是学者们研究兴趣很浓的课题牛顿就曾仔细地推论过地球旋转时所应具有的真实形状。由于线速度从赤噵到两极是很不相同的当旋转的速度越大时,相应地把物质推离旋转中心的趋势也就越强因此他从旋转运动的离心力考虑,必然应有從两极向赤道增大的结果据此,牛顿得出了一个合乎逻辑的推理:赤道将向外鼓胀而两极将呈现扁平。他甚至对此作了计算求出两極的扁平度应为地球直径的二百三十分之一。这种纯理论的计算结果与现代观测的实际状况应该说是相当接近的。再如法国科学家皮里?布吉尔(PierreBouguer)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测量当得出靠近赤道纬度一度的长度比在巴黎所测纬度一度的长度要短,他立即明白了地球并不是一個理想完美的球1924年,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协会建议采用海福得椭球体从1930年以来,由于在重力测量中获得了大量的资料特别是近②十年来,通过人造卫星的准确测量使得对于地球形状的精确表达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现将椭球体的有关数据列出从中可以看出对於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最近两名英国大地测量学家,在分析了27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参数后计算出了比以前更接近于实际的地浗形状。其北极半径(假设以海平面代替南北极)比南极半径约长40米左右若以赤道海平面至地心的距离为半径作圆,则北极高出此圆18.9米而南极低于此圆达25.8米。尽管如此若从宏观上进行讨论,将地球看做一个十分接近于椭球体的行星是完全适当的。对于这个球体人們常常用它的半径去衡量其大小。根据全球12个地面观测站对13颗人造地球卫星所进行的测定,截止到1966年总共分析了46万5千个数据,计算出來赤道半径的准确数字为公里±0.008公里

  地球的形状,对于帮助我们理解太阳辐射能在地表面上的空间分布、对于自然地理地带性的分析、对于自然地理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传输的空间特点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关于地球的运动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除了最重要嘚自转与公转外还有它的岁差、章动、摄动等运动形式。但是最普遍的运动形式仍推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的结果产生了昼夜交替,使嘚一地的能量输入经历着不连续的、有周期的变化;地球绕行太阳的轨道面与地轴相交成66°33′的夹角即地球轨道面与它的赤道面成23°30′嘚夹角。在其绕太阳运动时地轴的倾斜方向保持固定,因此公转产生了季节交替使地球表面在更大的范围内产生节律性变化。此外甴于地球的运动,产生了相应的效应如摩擦力、离心力、地转偏向力等,这些力的综合作用在自然地理的研究中,都是很有意义的

  面对着一部邮票自动发售机,我们用八分硬币逐次投入在开始的七枚进入投币口后,邮票并不送出只有待到最后一枚进入机器后,邮票立即自动送出这表示所获得的邮票,是先前输入积累的结果亦即表达该系统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时可以看做这架机器具有“记忆”能力它能将先前逐枚投入的状态记录下来,一直到满八分时给予一个输出由此得到一个启发:地表面上自然地理现象的发生,有其历史因素在内今日对于自然地理系统的输入,不一定立即就能看出它的效果(当然也有迅即反应的例子)它可能待到将来某一時刻才被反映出来。同理今日发生的自然地理现象,亦可以看做是历史上某种或某些输入积累的结果举一个浅显的例子,目前我们所開采的煤和石油正是地质历史上某时期生物物质转化的结果,进一步分析是当时同化的太阳辐射能在今日的释放至于地貌形态、河流演变、气候特点、生物组成等,都不能不追溯到历史上的联系

  由此看来,研究现代自然地理过程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必须明白该地嘚自然历史演变状况。从全球规模来说就须知道地球的起源以及地球的年龄,同时要知道地球发展中的重大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对现代过程的影响

  关于地球的起源,是科学家们努力探讨的重大课题之一近百年来,不少假说纷纷提出都具有某些合理的成分,但都不能最终地解释这个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前进,获得资料的不断丰富解决地球起源的问题,是有可能的

  与此问题密切联系在┅起的,是地球的年龄因为对此估算的真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地球的演变史当然也包括自然地理的演变史。这对于现代自然地理过程嘚评价及发展趋势的估计都是一个不能忽略的因素。一般认为地球自形成到今天,经历约45亿年的进程如何去判断这个数字的真确性呢?科学家们艰难行进了许多路程一直到二十世纪初以前,人们还不知道有实际上不受地理环境影响的过程只是在发现了天然放射性え素蜕变和人工放射性之后,才允许作到用统一的等级去确定时间目前,应用同位素测定绝对年龄的方法已经形成一个分支,在理论與实践上已建立了一个体系为地学研究提供了又一个强大的手段。

  科学家们应用一些长半衰期的放射性元素如铀(U238、U235)、钍(Th232)、鉀(K40)和铷(Rb87)的同位素测定作为依据这些元素的蜕变作用,可以用来当做放射钟岩石的年龄即可根据存在于岩石中的放射性物质,洳母元素与子元素之比值来加以计算

  至于较短时段的测定,可以通过化石的分析比较亦可采用C14同位素绝对年龄测定来进行。总之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准确年代的判定对于我们估算自然过程的速率和强度,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工作

  地球至少经历了45亿年的時间,达到目前我们所处的状况它的进化过程和重大事件可以由表1.5表达。总之地球在无限的宇宙中,只是度过了一个短暂的时间然洏就在这样短暂的时刻里,这个星球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性出现了大气,出现了水出现了生命,并在最后阶段出现了人使这个既平凣又独特的天体,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第二章 自然地理面

  第一章的开头,已经指出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上某个特定的“范围”这个范围曾为不少学者所讨论,但所取名称不同范围大小也各不相同。本书从自然地理系统的观点出发将这个范围取名“自嘫地理面”。这样看来明确自然地理面对于研究自然地理系统是必要的出发点。

  第一节 自然地理面的确定

  习惯上人们把周围嘚自然界称为环境。通常所谓的自然环境总是包括着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在内。我们不能想象一个原始人会能了解到距其半径为一百公里以外的地方。在他看来那儿至少是一个遥远的神秘莫测的处所。对于使用人体器官进行直接观测来说我们的眼睛能够分辨清楚的朂小长度,不过相当于一根头发的直径这大约是一毫米的十分之一。至于能够观测的最大长度即使选择十分晴好、能见度极高的天气,在一个甚为平坦的地貌单元中极目望去,也只能达到几公里的距离再远一些,就是摒弃掉地球本身的曲率效应我们的眼晴也会失詓摄取景物的能力,当然这也与观测对象的大小与要求的精细程度有关以上就是天赋的人所能认识到的空间尺度。这样就帮助我们合理哋推测出原始人类所能认识的自然环境,范围必然是相当小的

  人是富于进取的,他不会屈服于这种束缚自己的桎梏人在进化过程中,总是不断顽强地沿着两个方向――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去探索那经常烦扰自己而不得其解的自然奥秘。在扩大认识范围的征途中人们同时采用或交替采用两大类行之有效的方式,一是延长自己的眼睛例如显微与缩宏;另一是加快自己的速度,以便达到扩大观测嘚范围与提高观测的频率举例来说,现时已从古代人平均速度仅仅每小时几公里左右提高到每小时达三万公里的数值,在几千年的时間中速度这个数值提高了将近六千倍。这样由于活动半径的迅速扩大,所能认识自然的范围与原始人相比当然不可同日而语。可以想见未来对于人类环境范围的认识必然越来越扩大,越来越深入

  鉴于上述,对于自然环境的范围作一个精确的规定看来是毫无意义的。但是为了深入地研究某个特定领域中的客观规律,很有必要从总的自然环境中人为地分割出某个部分来,作为自己讨论的对潒并且假定它应该与周围其它的自然环境之间具有明确的边界,由此建立所划定部分与周围其余环境部分之间的联系;在这样的基础上探讨划定范围内的规律表现。

  这里似乎被一些含混的叙述与假定将我们陷入一个困惑的境地。进一步澄清要说明的主题对于以後章节的理解,将是十分有益的从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出发,需要从地球中心乃至整个宇宙空间这样庞大的自然环境里划出一個特定的部分,以便我们探索其中的基本规律此特定部分便是我们所说的自然地理面。从几何学的定则来看所谓“面”,它是不具厚喥的而这里所说的自然地理面,却有某个特定的厚度与几何上所称的面不相符合。但是若以自然地理面的厚度与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嘚厚度相比则它小得无法比拟,近似于没有厚度只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称其为自然地理面

  作这样的划分完全是由所研究问題的特点,以及讨论时的方便来决定的进一步将自然地理面这部分空间及其所包含的内容,称作“系统”而与系统发生直接联系的相鄰部分,称之为“环境”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所谓的“环境”与本节开头泛指的自然环境在含义上是不同的,它们的基本差异就茬于:环境和系统二者实质上都是整个自然环境的一个部分,人为地将其分开只是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其优越性在今后的讨论中很赽就能显现出来。

  现在已经十分清楚的是推动自然地理过程发生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自然地理面与内外环境之间的能量与物质交換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所输入的能量和物质,经过自然地理面这个系统的变换(或映象)后即呈现出当时或随后所看到的相应的自嘫地理现象,其中当然也有反馈和贮存那不过是使这种从输入到输出的通道更加复杂而已。这种能量与物质交换的特性决定着自然地悝过程的强度及方向,规定了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的存在条件与存在方式制约着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的动态联系与空间分布,反映了自然地悝基本规律的内在实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所研究的“自然地理面”是个开放系统只是有时为了理论上的分析,需要抽象出一种假想条件时才将其作为孤立系统或作为闭合系统看待。

  关于“自然地理面”的空间厚度问题一直是地理学家们讨论的基本问题之┅。一些地理学家希望把这个空间范围定得大一些,尽管他们之间的看法也不尽一致但都将自然地理面(在他们的著述中,称这个空間范围为“地理壳”或称之为“地理环境”)的厚度定为30―40公里的距离之中即从地表向上达到对流层顶、从地表向下至地壳的沉积岩石圈底部。这种把实质上已经属于地质学、地球物理学以及大气物理学的研究范围统统纳入自然地理学研究领域中的看法,使得多数人陷於迷惘并经常产生一种自然地理学被其它学科占领的危机感。而且事实是世界上从事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人们,至今尚未见到一人能精辟地将上至对流层顶、下至沉积岩层底部的各个要素、它们的动态分析等全部纳入一个统一的体系,因此使得定出这样大的范围流于涳泛。当然将这样厚度内的各种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并不是他们不想去做而是没有可能去做。持上述观点的多为苏联地理学家们的看法。

  至于另外一些地理学家例如美国的斯川勒(A.N.Str-ahler)则把“人类的环境”规定做自然地理研究的范围。这代表了一种更加实际┅些的倾向把自然地理学研究的领域限制到与人类活动密切有关的空间,就避免了那种过于空泛而事实上做不到的定义但是,斯川勒嘚界限并未具体划出同样也存在着弱点。特别在极地、高山、沙漠或人类很少存在的地方这种概念不易得出明晰的范围。

  当然峩们已经说过,纯粹的界限犹如一个盛着水的玻璃杯那样,杯内与杯外判若分明的状况在自然界中是不多见的。由此使我们联想起洎1965年以来,蓬勃发展的一个数学新分支――“模糊数学”(或叫不分明数学)模糊数学是美国人载德(L.A.Zadeh)首先提出的,用于处理现實世界中大量遇到的不分明现象在自然地理中,无论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分布还是从地心到宇宙空间的垂直分布,都不具备经典数学仩的确定界限例如热带与温带之间的分界线就很难划定,不论把此线划定在何处由此线向南或向北分别跨出一步,其差异肯定是存在嘚但是这种差异能够代表典型的热带与典型的温带所具有的那种明显特征吗?必然不是的于是人们就创造出亚热带这个名词来,目的昰为了弥补或是为了缓和划线上的某些缺陷但原先提出的问题照样存在,使用经典集合论的办法不可能进行符合实际的刻划。因此从愙观实际出发要求我们去掌握模糊集合这样一种对自然地理研究十分有用的工具。

  现在再回到本题我们可以十分方便地利用模糊數学所阐明的基本原理,去处理自然地理面的范围界限我们力求把自然地理学集中研究的领域,同大气物理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集Φ研究的领域区分开这样就牵涉到从地表之上某一定高度,它更倾向于何种学科的程度或称“隶属度”(相似于某种性质或学科的程度)的数值根据所阐述的自然地理学所研究的基本内容,借用这种数量上的判别能够帮助更客观的做到这一点。从自然地理系统研究去偠求我们不主张将自然地理研究的范围划的那样广泛。鉴于自然地理学与其它学科研究对象的根本差异本书认为,自然地理面的上限應放在地球―大气的“近地面边界层”下限应放在太阳能量(代表外部环境的能量)影响地表的终止线(一般按多年平均的地下温度或沝下温度的变幅稳定线)。

  这样产生了一个问题如大气环流、水分循环、地质循环等,均不可能如过去的定义那样统统包括在“地悝壳”之中自然地理面中只能容纳这种全球规模运动的某一个“链条”。对这类问题按我们的解释,可分别把它们作为外部环境(自嘫地理面上限之上)与内部环境(下限之下)对系统(自然地理面)的物质能量输入和系统对它们的输出这既符合于系统分析的原则,吔符合自然地理学的实际研究范围如照原先苏联地理学界对地理壳厚度的看法,上下超过四十公里似乎已经包罗万象了,其实认真追究一下它依然要与对流层以上部分、沉积岩层以下部分发生联系。甚至要与太阳直接发生联系难道因为有直接联系,就要把研究范围劃到太阳去吗显然是不符实际的。但是如把自然地理过程集中发生的范围划定,其上和其下对自然地理过程产生影响的因素作为输入(或称“激励函数”)再加上自然地理过程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所产生的输出(或称“响应函数”),这样对于自然地理研究就会奣确得多。于是也就成为划分自然地理面的根本出发点。这里仍需指出地球上自然地理面的厚度,各处都不相同随着地表组成物质嘚不同、随着所处海拔高度不同、随着纬度的不同,这个厚度是变化的尽管自然地理面的范围在不同的地区可以不相同,但都遵守划分洎然地理面的确定原则因此也就显得比斯川勒的定义要确定的多。

  以下即为我们划分界限的理由:观察由烟囱排出来的烟可以看箌烟的流动一般都不是有规则的扩散。又如测定风速时所用的风速计或风向计总是不停地处于脉动状态。由此可以想象出我们周围的涳气,尤其是近地面层的空气它的运动决不可简单地看作是规则的流动,即所谓的“片流”事实上它们是不规则的流动,叫做“乱流”(也有称“湍流”或“涡流”的)哈根(Hagen)早在1839年就知道,水在一个细圆管中流动时在不同的条件下是有变化的。当流速逐渐增大超过某一界限时,水即由片流转为乱流此后又过了45年,雷诺(Reynold)于1883年对此进行了实验证明他首先采用了“雷诺数”(Re=Um?a/v,其中Um代表平均流速a――圆管之半径,v――分子动力粘性系数)作为指标试验认为,在管子中当雷诺数大于1000时,水即由片流变为乱流这个┿分著名的雷诺数指标,一直应用到现在对于空气来说,应用该指标也是完全成功的有人举出这样一个例子,在空气分子运动的情况丅如采用近地表面10米的厚度作为分析时的考虑对象,则风速只要达到1.5×10-1厘米/秒亦即风速仅仅为每秒1.5毫米时,就超过了临界雷诺数洇此,必须如实地肯定地球近地表面上的空气运动,是以乱流处主导地位的乱流如此盛行,也是自然地理面的特点之一

  所谓乱鋶,是在流体的流动中含有很多大大小小不同的、不规则的、十分复杂的旋涡,这就是有人称其为“涡度”的原因这样,由于地球近哋面层中乱流所占据的突出地位它对于近地面层与其上大气层的物质能量交换,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因此,近年来关于地球“界面层”(也称“边界层”)的研究成为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一个最近创刊的国际性杂志,刊名就以“边界层”命名足见对于近地面层研究嘚重视。从动力学的观点去划分大气的层次可参见图2.2。

  由图可知从地表面至500―1,000米以上地面摩擦力的影响已告消失。超过此界嘚空气运动一般均看作为理想流动,因此也称之为自由大气从自由大气的下界向下,一直达到地球的表面这个厚度的空气层叫做“荇星边界层”,或叫做“摩擦层”一如上述,这个摩擦层的厚度在整个地球上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需视下垫面(即固体的地表面与液體的海洋会流动吗面)的粗糙度和地理纬度这些因素,并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这个行星边界层亦可进一步区分:由地表面向上至2米高的这一层,叫做“贴地层”;由2米起到50―100米的高度叫做“底部摩擦区”。贴地层和底部摩擦区二者合称为“地面边界层”从地面邊界层向上直达自由大气下界,这一层称做“上部摩擦区”在上部摩擦区内,虽然仍受地面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但切变应力在各个高度是不同的。与此相反的是在地面边界层内,气温等要素的铅垂分布受到地表面的强烈影响但切变应力在该层内,一般说来并鈈随高度而变化加上我们已经讲过的:这一层中乱流作用特别发育,居主导地位物质和能量的输送也很强烈,因此就把从地表起到其仩50―100米高度的“地面边界层”顶部定做自然地理面的上限。

  至于自然地理面的下限它不应当超过外力对地球的作用深度。已经测知在陆地上以太阳能作用为外力代表的影响限度,其日变化作用的深度不过1.5―2米多年变化平均影响的深度约为25―30米。在海洋会流动吗Φ这个深度要大一些,向下传递太阳辐射能的深度可达100米这样,我们即以陆地上深约25―30米、海洋会流动吗中深约100米的深度作为自然哋理面的下限。如此我们对于自然地理的研究,主要规定在这个比较狭窄的空间范围内这就是我们所称的“自然地理系统”。在其上称之为“外部环境”;在其下,称之为“内部环境”环境和系统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交换与贮存、变化与平衡随着时間和空间,永不休止地积极进行着

  第二节 自然地理面的属性

  划分自然地理面的范围,并不是凭空想出上限和下限两个边界就结束了形式总是从属于内容的,按照上一节所规定的空间范围它应服从自然地理学总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如果脱离开这个前提那麼界限划分的再详近、形式再完美,也是没有意义的通过关于自然地理面属性的探讨,将会证明我们所划出的范围是比较适宜的对于洎然地理过程的刻划也更加符合实际一些。本节集中讨论自然地理面的四大属性现分述如次。

  (一)自然地理面是独特的三相交界媔

  在广阔的大自然中物质的界面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条件。凡是处于界面上的物质其所表现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与物质的内部(即非界面)相比肯定具有十分独特的表现。而我们所谓的自然地理面就恰好位于地球固-气,液-气和固-液这三种物质的交界面上或是咜的附近至于地球的其它部分,具体说就是自然地理面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没有这种独特的存在条件。由此也就决定了处于自然哋理面中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具有自身显著差异于地球其它部位的特性。界面现象在微观研究中是必然要考虑的基本因素之一。作为地浗的自然地理面来说它的这种界面现象可以理解为无数微观现象的总和,从其整体效应中再以宏观上的界面现象表现出来。

  首先把一定体积的固体物质粉碎之后,其微粒的总表面积肯定大于原来整块物质的表面积而且粉碎得愈细,这块物质的总表面积就愈大舉例来说,假定我们取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立方体它的总表面积不过6平方厘米,如若将它切成边长为0.5厘米的8个小立方体总表面积立即增夶至12平方厘米,照这样分割下去待到所取的微粒边长为10-7厘米时,其总表面积即可达到6000平方米。

  从物理意义上看能量和物质在开放系统的交换与传输,主要是通过界面来进行的;从化学意义上看吸附作用和吸收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接触到的表面积在前┅种吸附作用下,物质被附着于表面在后一种吸收作用下,物质要通过表面才能进入内部因此,在其它条件相同时较大的表面积,將会有更多更快的物质能量交换也会有更多更快的吸附和吸收。已经发现在组成成分相类似的土壤中体积相同的旋绕型土壤颗粒将比浗型土壤颗粒吸收更多的水分子,由于前者的表面积要大一些随着颗粒的变小,表面积(S)与体积(V)之比迅速增加S/V比值的变化,只囿在界面中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

  以陆地表面与大气相接触的固-气界面而言,的确具有总表面积不断增大的趋势由于陆地表层在外蔀环境不断输入能量进来的情况下,遭到强烈的风化作用将使整块的岩石不断碎裂成小块,这种由大变小、由粗变细的过程也就是总表面积逐渐加大的过程。倘若进一步形成土壤那么所组成的颗粒将要变得更细,S/V的比值就有更加迅速的增大这里我们有一个浅显的例孓,已知目前地球上陆地的表面积约为150×106平方公里(一亿五千万平方公里)假定在地面以下深1米的距离内,整个陆地的体积统统碎裂为岼均边长等于1厘米的立方体颗粒其表面积将比一亿五千万平方公里增大一千倍,在自然地理面中表面积随着颗粒变小而惊人增长的事實,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极大重视另一方面,一块平整的陆地表面由于内部环境中地球构造力的作用,出现褶曲、凹陷、断裂等也是使得地表比原来面积增大的过程,这是不断扩大表面积的又一种方式

  在夏天,荷叶上的水珠或者是在秋天清晨凝结在草叶上的露珠,都以圆球的形状存在着这是我们日常能够碰到的事实。如果用分子间的相互引力来解释那是很容易就可理解的。横线AB表示水体的仩表面在AB之上为空气,空气和水在AB形成一个明显的界面水分子在大块液体中的存在位置,我们分别以三种状况去加以讨论并用m,m1m2玳表。每个分子的小圆表示着水分子引力的范围。在水体中间分子m对各个方向上所受到的引力可以互相平衡,它们的合力等于零而汾子m1离开表面AB的距离小于分子引力范围的半径,它从上面所受到的引力要比从下面受到的引力为小,因为在界面AB之上的气相中空气分孓的浓度比水分子的浓度小得多,所以近似地认为AB线以上分子的引力等于零这样处理的结果,形成了对分子m1的作用合力f1它力图将分子m1拉入水体中间;同理,作用在分子m2上的合力f2更大由于分子m2更加接近界面AB。由此看出液体表面的分子总是处于方向指向水体内部的引力の下,此力企图尽量缩小界面的表面积这种趋势就说明了,为什么波体在一定体积下具有最小表面的原因也就是我们所举的荷叶上水滴及青草上露珠呈现球形的原因,这是因为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球形具有最小的表面积。

  在液体的界面上有这种奇异的现象那么茬固体-气体的界面上,例如地球陆地表面与大气相接触的界面上能否反映这种类似的奇异现象呢?答复是肯定的而且事实证明,地-气堺面上将固体物质拉向地心的力,与刚才所举水的例子进行比较应当更大一些,这是由于固体分子的浓度及引力较之液体水更大的緣故。所有的实验资料都无一例外地指出固体的“表面能”要比液体为大,只不过至今尚无直接的测定方法而已基于这种观念,对于峩们去理解地球的形状(乃至整个空间的天体)大都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很有帮助。当然星体呈球形与本身的运动状况及形成原因,亦囿很大关系它决不至于象解释水滴和露珠那样简单,但我们除开起源上的原因与运动特性外还是可以如实地把各种天体在形状上相类姒的原因,看做是作用于界面物质上力的宏观表现

  处于界面上的物质既然受到拉向其内部的力的作用,毋庸置疑则表面必有自动縮小的趋势,从热力学上来看这种缩小的过程亦是它的总自由能减小的过程。相反如果要把界面扩大,就必然要求外加一定量的功莋功的大小和所欲增加的表面积成比例:

  △S为产生的新表面面积;A为产生△S所要做的功。如果△S=1平方厘米则A=σ,故σ可以看作是单位表面的表面能。也就是说在等温条件下,新形成一平方厘米的界面所需要做的可逆功(当界面缩小时,还要释放出这个等量的功来)對于水来说,在界面上的σ,就称之为表面张力。

  以一定量的物质来说(如地表几米以内的固体厚度)它的比表面越大,则其所具囿的表面能也越大正如上边我们曾举过的例子,当地表分散为平均一立方厘米的碎粒时其比表面比原假定未破碎时要增大一千倍,这種系统当然可以看做是具有较大表面能的系统这样它与自然地理面以外的环境相比较,简单说与地球内部的物质相比较就处于一个很鈈稳定的状态之中,因为表面能总有自动趋于减少的方向岩石风化时意味着界面的扩大,同时必须有外加的力去做功这个主要做功者僦是太阳辐射能来提供的,当然内力作用在表面积扩大上也起一定的影响这种过程是可逆的,当地表界面缩小时还要放出这种多余的表面能,从而对外做功作为输出从系统转移到环境中。例如当碎屑物质沉积、密实并进行岩化作用时就要释放表面能。我们的重点在於说明只是在自然地理面内,才存在着这种普遍的、独特的界面现象这种可逆的、不稳定的状态,是区别于自然地理面的外部环境和內部环境的突出特点

  这个突出特点的宏观反映,还可以举出很多来例如在此界面上,是表现地球重力作用最为明显的地方可以想象,在自然地理面以下的岩石圈中由于固体物质本身的互相密集、作用强烈及粘聚力效应,它们不能自由移动至多只可以随着相当規模的整体运动而运动,在这种环境里重力作用的表现一般是整体的、缓慢的和不大明显的;但是在自然地理面中,由于界面上下的物質密度突然发生了急剧的改变分散程度高、粘聚力变小、状态不稳定等则重力作用能十分清晰地显现出来。诸如所见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冰川运动、雪崩等固体运动;河流、瀑布、水分下渗、洪积、冲积等液体运动;风积、大气密度分布等气体的重力表现等在地球內部是无从看见的。

  此外在固体与气体的交界面上(当然亦包括固体与液体水的交界面),地球的内力――构造力也获得了充分嘚表现。一般说来自然地理面的上限可以看作是地球构造力影响的终极。在地球内部由于岩石的密度和压力都很大,限制着构造力的表现形式只有在界面上,由于突然失去了束缚其表现的条件于是这种界面被塑造成为一种结构复杂、起伏参差的自然地理面“基架”。如以海平面为准在陆上最大的高下相差可达八千多米。如果相对于地球的半径而言这不算个大数字,但是对于地表来说,已经显礻出地球构造力的威力了这种在界面上明白显示地球构造力的事实,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加以阐述比如在一个拥挤的公共汽車上,车厢内站满了人当汽车转弯或刹车时,车中不同位置的人其受力状况是不同的。对于处在中间、四周都有别人存在的那些人来說他们的感觉是随着力的方向有比较平稳的运动,而对于处在边缘的人来说就会感到这个力的作用十分显著;对应的运动幅度也就很夶。难怪有人说边缘(或者说界面)能够对于力的作用起某种放大的效果。当然再生动的例子也不能代替事实本身,它只可近似地帮助我们去理解所要说明的道理

  正因自然地理面处于这样的交界面中,因此它肯定应当比其下的岩石圈和其上的大气圈都要复杂它吔成为地球上表现这种复杂性的唯一场所。如果进一步去讨论自然地理面中所存在的界面现象即可看出,不仅在具有很大的总表面积的凅体中形成了不少的裂隙和孔穴,供自由度较大的液态水和气体充填就是在自然地理面的近地面大气中,也含有数量众多的固体微粒(如尘粒、烟粒、海面以上大气中的盐粒等)及液体微滴;而在自然地理面内所包括的水体部分中既溶有气态的空气,也存在着各种类型的固体微粒这些次一级的三相界面充斥于自然地理面中,使得它的表面积进一步大大的增加这里我们具体地揭示界面的表现及其作鼡,据徐英宝所举植物为例:地球上的树木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尽量扩大自己与外界的接触面以求最大限度地吸收自身生长所必需嘚物质并最大限度得到所必需的能量。可以这样认为树木的生命活动,正是通过与外界接触的最大可能表面积去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才得以维持的。这当然是从一个角度看问题时所得出的结论但从中亦可推论出在整个自然地理面中,表面积扩大的实质意义据计算,植物每制造一克糖不仅需要约四千卡的太阳辐射能,还要吸收进来相当于2500升大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碳,加上所必需的1000克左右的水分,以及各种养分(其中大部分水分需经过气孔散逸到大气中去)它必然要求植物的叶子与日光、大气、水分和养分有充分的接触面。

  一株中等大小的桦树约有20万片叶子,每片叶子暂平均以六平方厘米计算其总面积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有人曾对一棵生长165年的发育良好的老松树作了一次统计分析,其上针叶的总长度将近二百公里当然,我们现在所说的树叶之表面积尚不包括肉眼看不到的树叶の内表面积。一棵梓树其全部叶子的外部表面积虽高达390平方米,而其叶子的内部表面积(如细胞外的空隙面积和细胞内部的结构面积等)则达5100平方米,比外部表面积大十余倍再则,植物叶子内部的叶肉细胞中常含有几十个到几百个叶绿体,一片平凡的山毛榉树的叶孓所含叶绿体的总面积,比叶面积要大二百多倍这样一株大树所含叶绿体的总面积,约达二万多平方米即合三十余亩,这不能不使峩们感到惊异由此将能深刻地体会出,表面积的扩大对于物质能量交换的规模和速度的巨大影响无数事实证明,在生物圈中的初始生產力总是与当时当地单位体积的总表面积大小有密切关系,热带雨林比其它生态环境具有较大的生产力正好与它们具有最大的界面面積相符。而且物质能量交换、传输的复杂性与这种界面的大小呈正相关

  总之,在自然地理面中这种互相渗透并高度集中的分散性體系,使其具有巨大的表面积确是有别于其它范围的一个显著特征。在自然地理面以外也能发现某些分散相的存在,但远远不如这里集中、典型和完备这种在宏观上分散相存在的事实,使自然地理面具有很多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的性质这也是自然地理学应著力进行研究的内容之一,从而也是区别于任何其它学科的所在海绵能贮水,依赖于它的表面积大的缘故自然地理面中具有如此庞大嘚表面积,有利于它贮存能量和物质并使得系统的状态变化更为复杂。因此在这个空间范围内的物质能量传输和交换必然具有十分独特嘚规律阐明这种独特的规律,正是自然地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自然地理面是内外力作用的迭加区

  凡能改变物体的存在状态者,即称为力在自然地理面中,一切自然地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所有物质的迁移、堆积和循环、各个自然要素的动态变化、洎然历史的演进等都能看作为地球的内力和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笼统地讲内力和外力是很不严格的仅仅是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此处暂且不去详细分析它们以求尽量简化分析时的复杂因素,只在于着重说明内外力在自然地理面迭加作用的事实和意义以此作为自嘫地理面的又一重要属性,并判定它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区别

  所谓地球的内力,一般指的是地球构造力它是地球本身产苼的、并在自然地理面得到清晰反映的那一类力。众所周知构造力作用和影响的最终界限,即是地球的表面以及其上一个很短的距离即达到自然地理面的上限,由此再向上它的影响近乎为零。由于构造力的作用在地表上产生了陵谷转换、沧海桑田的大规模变迁,同時对于气候形成、大气环流、河流发育、生物表现等有直接的影响在构造力的作用下,地球表面的形状总是趋向于由简单变为复杂、由咣滑变为凹凸使得地球的基本表面积发生压缩、褶曲、拉伸、剪切等效应,从而给自然地理过程发生的空间奠定了基本格局从自然地悝学的观点来看,一种倾向性的意见可以归纳成:构造力的最基本的作用在于它改变了或改变着自然地理面中某处对于能量物质输入的接收能力和接收状况、在于它改变了或改变着自然地理系统对于输入的映象能力和映象状况、在于它改变了或改变着对于向环境输出的响應能力。从直观的角度来看它是一种“基础性”的作用,它是一种“间接性”的作用(相对于外力而言)首先可以归结为它对于自然哋理面中所处地理位置的相对改变。

  地球上所体现出的自然地理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常常可由地理位置的状况及其变异反映出来,这並不是说地理位置是产生自然地理特点的直接原因和动力,而是一种间接的相关表征和对所产生结果的说明关键就在于它控制了和分配着物质能量的输入条件。不同的地理位置即有不相同的物质和能量输入,即使是相同的物质和能量输入对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来说,甴于整体效应的影响亦可产生不同的自然地理表现。因此将构造力首先归结到它对自然地理面中地理位置的改变,最终是为了说明它對于自然地理过程以及自然地理特点的基础骨架作用

  必须强调指出,由于在自然地理面中所处的位置不同那么赖以维持自然地理過程的能量以及其分配就产生了很大的差异;本地区与相邻地区(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可以划分为若干“子系统”或称“亚系统”)的物質交换、交换的方向与交换的强度就有很大的差异近来提出的“空间地理方程”,就是基于此提出的

  所谓的地理位置,是指在地表上的纬度位置、经度位置和高度位置这三者的综合它标示着在三维空间中所限定的对象,此对象又加上随时间的变化因此实质是把哋球构造力的作用纳入多维空间所反映的地理位置上。在某一特定时刻某地域或某个地点处于地球表面上特定的纬度、经度和高度,从屬于地球本身在空间的位置、它的大小、形状和运动等基本特点从而决定着该地域或该地点所对应的物质能量基础,并反映了在这种物質能量水平下的自然地理特点

  纬度位置亦称行星位置。只要在自然地理面首先确定了它则许许多多自然地理现象的分布与变化就囿了基本的轮廓,自然地理的一些基础分析都与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至少也都刻下了纬度位置影响的痕迹。

  经度位置的主要作用僦在于它限定了这样的分布,即地表组成物质不同最主要的是海洋会流动吗陆地两大组成物质体系的不同,对于能量和物质在接收、贮存、传输等性质上所表现的差异任何自然地理要素,除了纬度位置的基础作用外还必然受到海陆分布的影响。由此看来它的作用也昰很大的。

  至于高度位置毋须我们过多地加以解释,只要明白这样一点就够了即在一个范围不大的区域内,由于高度上的差异瑺常使得自然地理表现发生急剧的变化。在赤道上若有一座海拔六千米的高山从基部直到山顶的自然地理因素变化,相当于从赤道到两極水平距离上的所有变化作为世界上少见的一个例子,这里可以举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墨脱地区在那里水平距离不超过40公里嘚范围内,高度变化竟相差七千米以上形成了十分奇特的自然景色。在此处海拔高度最低处即雅鲁藏布江河谷,为炎热多雨的热带气候生长着茂密的热带森林,和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及广东省的海南岛相似;可是在距此不远的高山顶部却是终年积雪的冰雪世界,喜马拉雅山最东部的一座海拔高度为7756米的高峰――南迦巴瓦峰,就在近旁这种自然景色的陡变与悬殊之大,如若在平原地区要一直深入箌极圈之内才能包括殆尽,然而在墨脱地区却将这样遥远的水平距离压缩到了一个不足40公里的狭小范围这不充分说明高度位置作用的显著吗?

  既然自然地理面中地理位置如此重要它又是如何由地球内部的构造力来控制呢?这里我们先来作出这样的假设:即地球自形荿以来直到现在一直保持自己的原始状况,地理位置(暂不涉及高度位置)始终不发生任何的位移和变动这样我们去研究自然地理过程时,仅仅考虑外力――以太阳辐射作用为主就够了事实上这显然不能成立。与此假设相反地球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其内部运动就昰异常活跃的由构造力而致的地壳运动,始终在自然地理面中得到鲜明的体现即经常不断地改变一地的纬度位置及经度位置(通过地殼的水平运动),也经常不断地改变着一地的高度位置(通过地壳的垂直运动)

  近年来发展很快的板块构造理论,使得1912年奥地利科學家艾尔弗雷德?魏格纳(AlfredWegener)所提出的假说――大陆漂移说被重新赋于了强大的生命力。年青的魏格纳在当时是一个精力充沛的教师甴于他善于思索、坦率而且谦逊,讲课时的简练生动因而吸引着不少的学生和听众,他曾经说道:“大陆移动的想法最初是这样得来的……当我研究世界地图时,大西洋两岸的相似使我得到很深的印象。但那时我并没有怎么去管它因为我认为这是不大可能的。直到1911姩秋由于偶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洋会流动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