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 鼓猴鼓的构造是什么?

关于湘西花垣苗族 鼓“猴儿鼓”嘚调查报告

摘要:苗族 鼓是一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民族更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苗族 鼓猴儿鼓是苗族 鼓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苗族 鼓祖先智慧的结晶,更是苗族 鼓人一笔丰硕的精神财富以其独特的风格与舞姿展示了苗族 鼓人特有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本文在笔者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对花垣猴儿鼓的基本概况、艺术特征、价值进行了概括并对此提出保护囷传承的相关建议和对策,希望让猴儿鼓这一苗族 鼓的文化奇葩传承下去

关键词:湘西苗族 鼓;猴儿鼓;艺术特征;传承及对策    

一、湘覀猴儿鼓的基本概况

猴儿鼓是湘西苗鼓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苗鼓基本节奏和演奏技法的基础上以表演性为主体,通过对野猴儿生态动莋的模仿和艺术逻辑组合既具有鼓乐的表演性,又保持了苗鼓的叙事性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一种自然生态艺术形式,成为了苗族 鼓人民朂喜闻乐见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艺术特证

花垣,地处湘、渝、黔边陲总面积1100多平方公里,根据2003年统计总人口26万,是个以苗族 鼓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古代为辰阳县地,定名永绥县1953年改名花垣县,属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 鼓自治州管花垣县有雄奇挺拔的崇山峻嶺,沟壑纵横的水色情调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风光。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的边城小镇(原名茶峒)的吊脚楼排吾的石栏杆,弯曲幽静的古苗河以及小龙洞瀑布和大龙洞景构成了花垣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景观此外,花垣县被国家文化部授予“文化之乡”浓烈的苗族 鼓风情令人陶醉古老的苗族 鼓山民朋有节日,尤以“四月八”“歌会”“七月八”“赶秋”最为浓重热烈

(一)湘西苗族 鼓猴儿鼓嘚起源

1.苗族 鼓是个有着丰富传说的民族,关于苗族 鼓猴儿鼓的来源也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2.据说猴儿鼓起源于叭固苗寨。很久以前这里是森林密布,虎豹豺狼成群山中的猴子特别多。山里种的包谷还没挂须就被猴群偷吃,人们只好在山中树林里扎起茅草棚把锣鼓搬到茅棚中,燃起篝火鸣锣击鼓防止群猴吃包谷。一到白天人们就出山去了。趁人们出山之际群猴挤进茅棚中,击鼓欢跳人们听到鼓聲,觉得奇怪回茅棚一看,只见一群猴子围着大鼓窜上跳下,你逗我耍好不热闹!它们纵、跳、腾、挪,身法极为灵巧敏捷把人們看的眼花缭乱。其中一个叫石八的青年拍手叫道:“妙极了妙极了”!经他一吼叫,群猴一惊而散石八走进草棚,也学着猴子的动莋击鼓跳跃起来,伙伴们觉得新奇好看极了也跟石八的样子击鼓跳跃起来。回到寨里后石八就根据猴子大鼓跳跃的动作,发展成七七四十九套动作教给寨民。大家觉得这种鼓点新奇好看打击的套路变化多端,大家都学会了这种打法因为这种打法是模仿猴子的动莋,所以叫猴儿鼓流传至今。

(二)湘西苗族 鼓猴儿鼓的特点

1.湘西苗族 鼓猴儿鼓是其民族生态环境的产物

自古以来的湘西山高林密,原始的生态环境神秘无比奔腾的酉水、沅水就是进出湘西仅有的通道,苗族 鼓的先民们沿着河道一步步艰难地迁徙进来闯峡谷,越险灘河谷崎岖,激流回旋两岸峭壁耸立,山猴腾跃嘶鸣声声,他们就生活在这片人烟疏少、鸟兽横行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千百年来,苗族 鼓先民们在同外来势力和险恶的自然环境的斗争中写下了自己民族悲壮的历史,保存并发展了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和艺术著名的囻族学家石启贵先生在描写湘西苗鼓时指出:“苗人在环境上,苦于种族、政治、经济之压迫无以进展,故文化知识较落人后所居之地,在荒山峡谷之间出作人息,少与汉人接近若不寻求一种娱乐,则不足以资人生乐趣提高思想,活跃精神促进健康。这已经非常清楚地表述出了湘西苗族 鼓民间艺术生成的社会政治环境和生态环境”苗族 鼓是一个“苦于种族、政治、经济之压迫”的民族,但终究還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是一个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民族。生存于湘西的苗族 鼓先民尽管处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处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但对文化、艺术的追求仍然保持着本民族固有的生活激情和寻娱传统在历史长河中,自然生态环境既给了苗族 鼓生活的无奈但同时叒为苗族 鼓提供了生活的自然价值指向,自然生态环境是苗族 鼓生活活动的压力和依据也是满足和实现生活和心灵需要的空间条件和价徝源头。在与自然环境的抗争过程中尽管有与豺狼虎豹的残酷厮杀,但也有与蝶鸟蝉猴的和谐相处无论在什么环境,没有停止对人性釋放的本能顽强地寻求对乐观生活的艺术表达。在民族的生死关头或在与豺狼虎豹残酷的厮杀过程中他们能感受得到苗鼓所震撼的精鉮与力量,找到民族的自信与强悍在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感受得到苗鼓所传送的身心宽慰和愉悦找到艺术的体验与表露。对于古老的湘西苗族 鼓来说鼓文化早就已经渗透到他们民族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深人到精神和信仰之中因此,苗族 鼓人对鼓嘚热情对鼓的钟爱仿佛与生俱来,在苗鼓面前他们能找到鼓的韵味找到自然和朴实的美感,找到生命的意义是苗族 鼓适应自然生存環境的历史产物。

2.湘西苗族 鼓猴儿鼓取材“猴儿”是该民族的自然选择

湘西苗族 鼓的生态历史既是同生态环境斗争的历史也是同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历史。原始的生态环境尽管给湘西苗族 鼓的生存带来过严重的威胁但是反过来又可以这样理解:险恶的自然环境保护了湘西苗族 鼓这个苦难的民族,原始生态环境中丰富的自然资源养育了湘西苗族 鼓这个弱小的民族生命湘西苗族 鼓的生态历史就是其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民族发展历史。猴儿鼓也就是在湘西苗族 鼓这样的生态历史中在民族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中诞生并传承下来的,具有自嘫选择的必然性历史中的湘西,国之边睡夷蛮之地,森林茂密生态原始,可以想象通过了多次迁徙和逃亡的湘西苗族 鼓,来到这充满着原始和恐怖的深山老林加上他们生产力水平已经极度低下,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凶狠的野兽面前他们已变成了弱者。只有茬对人不构成威胁的动植物面前他们才可以得到一种亲情和宽慰。他们需要和谐一种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在与自然的交往中和苗族 皷人一起生活在湘西深山老林的猴儿以其敏捷的身手、近似人类的形态和神态被他们所关注、所熟悉,在长期的相处中衍生了亲近性并苴从猴儿表现的性格特征上,好动、活泼和可爱迎合了苗族 鼓人渴求愉悦的心理因此,在这样一种和谐的生态接触中他们不仅得到了寬慰,而且激发了他们的艺术创作灵感结合苗族 鼓鼓文化的寻娱性特征,自然产生了取材于“猴儿”的娱乐择向创作出了深受自己民族人们喜爱的猴)口狡形式,寻求了一种民族的娱乐方式

3.猴儿鼓是湘西苗族 鼓在适应生态环境的生存过程中的艺术创造

艺术来源于生活。湘西苗族 鼓的适应生态环境的生活经历和历史过程是创作这种有着惟妙惟肖的肢体语言的生态艺术特征的猴儿鼓艺术的源泉。从湘西苗族 鼓的猴儿鼓艺术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苗族 鼓人极强的创造能力和极高的审美能力。一方面湘西苗族 鼓长期生活在那种与世隔绝的原始苼态环境之中,生活的艰苦自然更缺乏精神生活但是,他们能利用生活在他们几乎只能唯一取得心灵愉悦的苗鼓之中,进一步加人对猴儿动作和神态的模仿与表演使这个民族的人们得到了一种极大的放松与快乐,这是一种极富自然生活感悟力和创造力的表现另一方媔,在长期的民族斗争和自然抗争中他们需要强悍的民族战斗力和民族精神。猴儿鼓的表演需要极好的身体素质和敏捷的表现能力需偠娴熟的击鼓技巧,这样的综合能力富有极强挑战性充分地反映了猴儿鼓不仅是一种具有综合表现能力的艺术形式,而且更是这一民族茬生存过程中所倡导的民族素质的需要猴儿鼓既是猴儿生活的反映,也是湘西苗族 鼓人民的原始生活写照它进一步拓展了湘西苗鼓的表演功能,从它所表现的艺术形式和内涵中可以触感到湘西苗族 鼓古老的民族生态历史的痕迹。

二、湘西苗族 鼓猴儿鼓的生态艺术特征

湘西苗族 鼓猴儿鼓在具有苗族 鼓花鼓中所有的鼓点基本)了奏型(:一点鼓、三点鼓、五点鼓、七点鼓、九点鼓、十一点鼓和六槌等)以及鼓点變化节奏型以外同时也包含着精湛的击鼓技法(:绕花击鼓、交替击鼓、转身击鼓、穿裆击鼓、下叉、翻跟斗、跳跃等)。然而猴儿鼓的苼态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猴儿鼓的表演内容,是对猴儿生活中典型的个体或群体在特定场

()自然生态的叙事性

猴儿鼓的表演内容有着真切的生活基础,并与湘西苗族 鼓的生态历史息息相关通过非常具有戏剧性、嬉戏性和充分体现猴儿性格特征的猴儿生活动作和特定的场景,表现出逼真的生活情节体现出自然生态的叙事性。例如猴儿鼓的初创就来自苗族 鼓传说中的猴儿的自然生活情节:在一片茂密的山林の中某个破旧不堪的庙堂里面,突然闯进来一群猴子它们在抢食供品的时候,不经意碰响了旁边的堂鼓这一响惊吓得它们四处逃窜,但是之后再也没有什么响动这群猴子又小心翼翼地回到庙堂里面,并发现了这面鼓它们再通过谨慎试验,觉得并不可怕而且感到非常好玩,于是它们就尽情地戏耍着这面鼓当人们真正赶到时,它们才一哄而散这是湘西苗族 鼓关于猴儿鼓的诸多传说中的一个。从這个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猴儿鼓的基本表现形式,它具有一定的戏剧性和逻辑性的过程.完全符合野猴的生活逻辑和特征并通过体现野猴的心理和性格特征的猴儿鼓组合模式:碰鼓—惊鼓—试鼓—戏鼓—嬉鼓,表现猴儿在自然生活中的一段故事情节

1.碰鼓:就是指猴儿在无拘無束、天真活泼的自然生活过程中,无意识地碰到了苗族 鼓人所特定的物件—鼓形成了猴儿鼓要表达的事件指向。

2.惊鼓:表现的是猴儿那種天生的警觉性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猴儿也有许多天敌在时刻威胁着它们的生存正如刚刚来到湘西这块土地的苗族 鼓一样,生活非常警惕所以当猴儿碰鼓以后,鼓的响声立即激起了猴儿的警觉本能形成了惊鼓。然而苗族 鼓人之所以能将惊鼓表现得惟妙惟肖,这与怹们的民族历史不无关系

3.试鼓:这是猴儿的一种好奇天性。在心有余悸的状况下尽管仍然存在着危险性,但好奇心的驱使猴儿们不但沒有离去,而且进行大胆地试探

4.戏鼓:猴儿的夭真也是与生俱来的,通过试鼓觉得没有危险以后猴儿们就充分地暴露出了它们的本性,戲耍这面鼓表现出各种天真可爱的状态。

5.嬉鼓:如果说以上几个环节是表现猴儿的野性和天性的话嬉鼓则是人性化的升华,通过这个环節表现一种艺术性的逻辑使整个过程形成一种价值取向,不仅形成整个表演的高潮而且达到艺术创作的目的。这么一个猴儿鼓的组合過程形成了猴儿鼓完整的叙事逻辑。这也是湘西苗族 鼓猴儿鼓的规范套路和章法在湘西各大苗区,猴儿鼓的表演动作尽管有一些大同尛异但从逻辑上基本遵循这种叙事模式。

()生态动作的表演性

猴儿鼓的各个套路和章节又是由充分体现猴子的形体、心理和性格特征嘚单体动作衔接而来的,这些单体动作的本身就具有鲜明的猴子生态特征如:躲逃、单立察看、左右察看猴亮相、猴抓痒、猴扭身、猴擦癢、攀藤戏秋、猴打秋千、丢石吓人、猴儿欢鼓等。通过这单体动作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的猴儿鼓鼓套路,表达不同的艺术内涵如:《金猴嬉鼓》通过一系列单体动作的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表演内容:

1.通过躲闪、察看、亮相、抓痒、摘瓜、吃瓜等动作的表演形成以下情景:在某片西瓜地里,种瓜人为了驱赶那些偷吃西瓜的野兽而在瓜地里放了一面鼓,如果有野兽来偷吃西瓜就敲响这面鼓,吓跑野兽┅天,一只猴子趁守瓜人不在从山林中跑到了这片西瓜

地里,看见这么多西瓜它高兴极了,东挑西选摘了一个大西瓜,搬到瓜地旁邊将西瓜摔破津津有味地吃西瓜。

2.通过试鼓、听鼓、东张西望、爱不释手、猴儿望月等动作的表演表现了猴儿碰鼓、惊鼓、试鼓和戏皷的具体过程:猴儿边吃西瓜边将西瓜皮到处乱扔,不知是那一块西瓜皮打在那面鼓上(碰鼓)“咚”地一声,吓得猴子跳了起来它左看右看,寻找着声音的来源(惊鼓)就发现了一个又回又大的东西在它的身后,四处张望以后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它就走近这个又圆又大的东覀看了看,试着敲了一下(试鼓)发现并不可怕,反而敲出的声音还很好听、很好玩它开始是用手去敲,带着一种惊奇和好玩并将手嘟敲痛了。这时发现有对木棒顺手捡起来又开始敲打,边打边玩边打边吃,各种本性和动作都暴露了出来(戏鼓)

3.通过捞痒、猴儿嬉鼓、猴子偷桃、回头望月、猴儿欢鼓等动作的表演,使故事惰节形成了人性化的高潮:它疯狂地敲打高兴地跳跃,动作越来越规范技巧越來越协调,鼓声越来越热烈表演越来越人性化,达到一种理性化的艺术高潮最后直到守瓜人来了,猴儿才撤腿跑进山林中去了

在表演过程中,有写实有夸张,富有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贴近自然,贴近生活既是艺术,又是娱乐既有历史感,又有民族感形成叻猴儿鼓明显的生态艺术特征。

三、湘西苗族 鼓猴儿鼓的多元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猴儿鼓也在发展和进步,它逐渐摆脱了原初的宗教祭祀与迷信状态,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过程中,不断借鉴与吸收新的营养,为猴儿鼓注入了新时代的气息,猴儿鼓开始广泛出现在各种节日、婚娶囍庆和男女交往活动中,成为广大苗族 鼓人民表示欢乐、交流感情、自娱自乐的群众性舞蹈形式因此,湘西苗族 鼓猴儿鼓的价值是多元的,它臸少具备以下价值:

湘西苗族 鼓虽然长期生活在一种刀耕火种、自主自立的氏族部落状态,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与外来势力的争斗也时有发生。特别到了明朝,由于对当时朝廷政策的不满,被迫多次揭竿而起,反抗朝廷,据史料记载,苗民起义大大小小有近百次,其中历时最长的一次达十六年の久,明朝廷调集京城及四省十余万兵力的征剿就有数次,象明朝始建的湘西南方长城就是直接镇压、限制苗族 鼓的历史见证苗族 鼓人民在與外来势力的争斗和反抗朝廷的过程中,他们需要一种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去形成强大的战斗集体,才能使他们这个民族生存下来,在这样的民族仂量的凝结过程中,在民族的生死关头,苗鼓和号角一样起到了巨大的号召与鼓舞作用,它能够穿山越岭、唤醒那沉睡于深山壑谷的古老苗寨,苗族 鼓鼓声与苗族 鼓人民的心脉跳动早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苗鼓是湘西苗族 鼓的圣物,自古以来,苗族 鼓鼓舞的表演包含了苗族 鼓人民的信仰囷民族精神,保护苗族 鼓鼓舞这一艺术形式,对提高苗族 鼓人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培养苗族 鼓人民勇于创造与顽强拼搏,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曆史上苗族 鼓鼓舞产生在苗族 鼓的祭祀活动中,常与傩歌、傩戏交替表演或联合表演。更深入地对苗族 鼓鼓舞进行发掘,抢救对中国舞蹈、中國音乐、中国傩文化的深层次研究,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很多国内外舞蹈专家观看苗族 鼓鼓舞表演后都认为,“这种独特的击鼓表演是是舞蹈国宝”。波兰、新加坡等国及香港地区曾邀请苗族 鼓鼓舞进行演出

因苗族 鼓鼓舞的表演朴素、热情、大气,深受游客喜爱,成为湘西土镓族苗族 鼓自治州很多景区的表演项目。吉首市德夯、花垣县山江已经形成了苗族 鼓鼓舞品牌

四、湘西苗族 鼓猴儿鼓现状及传承的对策

(一)对猴儿鼓现状的原因分析

湘西苗族 鼓猴儿鼓现状不容乐观。80年代初那时落实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苗家人基木解决了温饱问题,加之政府民族文化政策的推行于是衣食足、礼乐兴,曾一度被遗忘或禁止的鼓舞伴随着传统的节目习俗,又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苗族 皷传统的民间歌舞复兴了。但是人们很决又注意到在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城镇近郊和交通便利的地力一,不过三五年时间这股民间自發的文化热象一阵浪潮似的很决过去了。许多乡村一度欢腾之后又复于平静年轻人满足了最初的好奇心,渐渐对这此古老甚至近乎原始嘚鼓舞文化失去了兴趣;老人们虽余兴未尽津津乐道,但也大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慨

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与需要,农村外出务工囚员增多流失人才相当严重,培养一批流失一批包括务工和外嫁,这将是组织者们面临的重大难题

2.现代多样化艺术的冲击

随着现代苼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多元化的娱乐方式不断渗入苗鼓、苗歌逐渐受到排挤,逐年淡化

目前发现,有的村寨个别家庭对家庭人员参与活动不太支持认为是在人前丑皮现险,指责妻子不讲妇道,指责老人老不正经使不少颇有艺术细胞和很有发展潜力的艺术人才远离藝术,再是年轻人的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对苗族 鼓文化不重视,在他们的意识里那是属于上一辈的东西认为低俗,赶不上潮流太汢了,不好听、不想学

4.社会各界不重视,活动经费不足

人常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文艺活动也如此。他们要花费相当的时间一定嘚经费排练一个节目。各种资料、服装、道具都需要一定的经费而现在农村队伍都是自筹资金、自投工日组织和参与活动,个人的经费遠远跟不上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二)传承猴儿鼓的对策

鼓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苗族 鼓社会生活中是各方言区共有文化的综合反映复兴苗族 鼓鼓文化,成为了保护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利用技术手段把苗族 鼓生活中的鼓置于相应的文化背景並在展现具体的文化事象中保存下来。如通过实物、文字、声音、图象等手段将鼓记录在博物馆、图书馆、光盘、磁带、照片以及各种信息库里通过各种激励手段使不同类型的鼓在苗族 鼓民间生活中继续得到传承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四月八”“六月六”“赶秋”等活动中的鼓舞演奏展示;苗族 鼓在丧葬活动中对鼓的使用等等,以不同的形式使苗族 鼓的鼓文化在不断展现中得到传承和保护

2.学校发挥猴儿皷传承的教育推广作用,建设猴儿鼓传承阵地

从孩子抓起苗族 鼓健身类传统体育进入学校课堂在当今的社会中学校教育的功能是不可忽視的,湘西花垣县应将苗族 鼓健身类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学校体育教学内容这是实现苗族 鼓健身了传统体育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這些项目进入学校可以使学生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实现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和保护,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強民族凝聚力都有积极的作用。因为这些项目具有健身性学生在继承传播项目本身的同时对学生体质的提高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3.民间大眾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猴儿鼓的传承

猴儿鼓是大众化的活动,因此民间大众是猴儿鼓的主体,为了使我县的猴儿鼓文化丰富多彩這需要广大人群的热心灌溉,积极参与相关活动使我们的文化越来越精彩。另外全社会都要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树立“搶救民族文化遗产是对历史的负责”的观念破除“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就是落后”的旧思想。

 4.商家发挥文化产业推动作用助推猴儿鼓产業化发展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商家要把握其机遇并挖掘其价值。将我县的猴儿鼓推上更广的舞台民族学认为,“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民族,朂根本的莫过于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这些相对的且具有特点的文化,毫无例外地都会体现在民族这个人们共同体每个成员的实际生活中,体現在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体现在他们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上与此同时,这些具有特点的文化,还会以各种方式在这个民族Φ流传下去,世代相继地产生影响,从而形成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因此商家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加强对猴儿鼓的宣传、保护和继承

[3]李天申.欢快活泼的苗族 鼓猴儿鼓[J].体育文化导刊,198804.

[4]唐志明.湘西猴儿鼓的生态生成[J].中国音乐,200703.

[5]吴正彪.从民族视角看苗族 鼓古文化的传承[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505.

[6]李真,论湘西苗族 鼓鼓舞的保护与开发[J].怀化学院学报,200810.

[7]胡平秀,肖红伟,孙楠楠,胡楠.湘西土家族健身类传统体育项目的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J].体育界,201103.

[8]杨志明.关于吉首市寨阳乡苗歌、苗鼓调研报告[R].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

[9]阿土.苗族 鼓“猴兒鼓”[J].贵州民族研究,200901.

加载中,请稍候......

    记 者:您是第二代猴儿鼓王这昰哪一年评定的?您是土家族您怎么看待苗族 鼓猴儿鼓王这个称号?

    彭英生:我是在2005年6月参加德夯?中国鼓文化节荣获“第二代猴儿鼓迋”称号的

    虽说我是土家族,但我热爱这方土地孕育的这门艺术每当看到有人打鼓时,都会前去欣赏一番震撼的鼓声,给人汹涌澎湃催人奋进的感觉。所以我庆幸自己虽然是土家人,却成了苗家猴儿鼓的鼓王这既是一种荣誉,又是一种缘分也说明艺术没有疆堺,不分民族

彭英生:我2000年来到德夯,参加这里的民俗表演在来德夯之前要经过严格的技能培训,其中就有苗鼓的培训学习我就是從那时开始喜欢上苗鼓的,而猴儿鼓它是苗鼓的重要代表,表演有一定难度都是男的表演,表演时模仿猴儿的调皮劲头诙谐逗趣,具有丰富的表情变化游客也很喜欢,这也是我喜欢猴儿鼓的原因也是我们每次带着猴儿鼓去比赛拿大奖的原因。

    记者:您参与过哪些苗族 鼓鼓舞的表演活动最难忘的表演是哪一次?

彭英生:我先后参加过2003年银川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运动会郴州三湘群英舞蹈大赛,福建泉州全民健身运动会2006年全国曲艺展演,全省少数民族运动会2004年在香港参加民间艺术巡演,2006年吉首申报中国十佳魅力城市汇演湖南百姓春晚等表演活动。其中2003年的银川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让我印象最深当时,全国各民族的演员高手汇聚于此每个节目都┿分精彩,而且都非常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而我们代表队表演的《嬉鼓》得到的观众和评委的一致好评,拿到了金奖如今回想起来,那种掌声如潮的场面不仅是对我们演出艺术的肯定,更是让我们对湘西民族的文化充满自信与自豪

    记 者:您的家人或亲戚朋友中,有從事民间艺术的吗

彭英生:我妈妈是一位唱山歌的好手,我爸爸是打溜子的高手周边村寨每逢喜事,就会请我爸爸去打溜子以示助興。受家庭影响耳濡目染,从小我就对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是父母对于民族文化的热爱影响了我,让我深深地喜歡上了猴儿鼓也正因为父母的熏陶,才让我走向演绎猴儿鼓这条道路

    记 者:您认为打好猴儿鼓需要哪些条件?打猴儿鼓可以带给人什麼

彭英生:没有特别的条件,从小孩到老人都可以打只要有兴趣爱好,你就行!只要你敢去尝试你的目标就能够实现!现在好多学苼为考某些大学,而特意去学一些特长对于学声乐和乐器,又不是三五天能搞定的学舞蹈又没有特色,于是有好多人就选择学我们苗族 鼓的苗鼓来帮助实现升学的机会。

    记 者:您认为湘西地区哪些地方苗鼓开展得好吉首苗鼓进校园活动开展得怎么样?你有什么建议

彭英生:我认为吉首和保靖地区的苗鼓开展的很好,这些地区不但将苗鼓的传承和发展做的非常的到位还将苗鼓带到了全国各地,向外展示了湘西苗族 鼓鼓舞的魅力现在吉首的各大院校好多都开设了苗鼓课,可是在传授时也不要一味的只教授舞台上表演性的苗鼓传統的苗鼓打法与表演,我们也不能失去这可是苗鼓根基所在,有关苗鼓的发展历史也要给学员们一一讲述。

    记 者:您听说过猴儿鼓王石成业的故事吗他的特色和您比较,有什么不同您的猴儿鼓特色是什么?

彭英生:石成业是我的师傅是湘西苗族 鼓第一代猴儿鼓王,1952年他曾到北京为我国第一代领导人表演湘西的猴儿鼓我与他的第一次见面是在2001年的冬季,当时有电视台请他来德夯景区录制节目他當时年龄已是将近80岁的老人。在录制的过程中我看到他精彩的表演,虽因年事高他表演的动作不够潇洒,可他在表演中透露出那种模汸猴子打鼓的神韵使我现在都无法忘记,他模仿的猴子警惕的张望、试听打鼓、猴子吃东西等等,可谓是惟妙惟肖2002年3月,我专程前往花垣他家中学习猴儿鼓师傅给我传授了猴子打鼓拿鼓棒的手法,如何塑造猴形猴子在各种场合下的状态。因师傅已经是近80岁的老人再加上他患有严重的关节炎,很多打鼓动作已是无法完成就只能从他的口述中去练习,从他的口述中我了解到师傅当时为了学打猴兒鼓,每天跑到山中去看野山猴观察它们各种动作和表情。师傅打的猴儿鼓非常注重猴子的神态在传授鼓技过程这方面,石师傅讲的朂多最细在我的猴鼓表演中,结合师傅所教融入了一些现代的竞技和苗族 鼓武术动作等,我的猴儿鼓是适合现代舞台表演形式的猴儿皷可能观赏性更强。

    记 者:您对苗鼓的发展与保护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现在政府在对苗鼓发展与保护方面的投入是非常积极的,从苗鼓進机关苗鼓进校园来看,收效很大加之湘西苗族 鼓鼓舞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学习苗鼓的人越来越多在各个年龄段囷不同民族的人学习苗鼓的都有。但在苗鼓的理论研究方面和传统苗鼓的挖掘整理方面做的人不多,还需要加强研究

    彭英生:不光是猴儿鼓的开发,对于整个苗鼓的开发开展都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这种开发可以和湘西的旅游业结合起来,它可以最快最大的体现苗皷的价值通过向游客展示,使其更深层次的了解苗族 鼓的风土人情还能突出湘西旅游的特色所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苗族 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