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晚间的亦初》小说骨语全集百度云资源网盘资源,发一下啦,谢谢

我们愿以《明清战争史略》这部著作呈献给历史爱好者和史学专家,如使大家感到浓厚的兴趣,那在很大程度上是明清战争本身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明、清是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最后两个朝代,明清战争与这两个王朝的兴亡有直接关系,并且也和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大起义交织在一起。这场波澜壮阔的持久的战争,既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中华各族人民的无数英雄和广大群众在这场战争中献出了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影响了战争的进程,左右了战争的局势。学习和研究明清战争史,可以汲取各种有益的经验教训,同时,也能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国内外迄今尚无一部明清战争史专门著作出版的情况下,我们撰写了《明清战争史略》,即期望以绵薄之力填补这项空白,适应时代的需要。

明清战争起自1618年后金与明朝在抚顺首次交锋,止于1662年清军活捉永历帝,南明最后一个政权被埋葬。这场战争历时半个世纪以上,其间大战、小战交替发生,从数十、数百人的武装冲突,发展为千万人的激战,再扩大到几十万人的殊死搏斗。它既有平原旷野上的往来冲杀,也有坚城之下壁垒森严的鏖战,从运筹帷幄,到决胜千里,规模之大,斗争之复杂,战局之多变,皆为亘古所少见。《明清战争史略》以时间顺序为经,以战争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为纬,对这场战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纪实和必要的剖析。

为了使脉络清楚,层次分明,我们把整个明清之战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就是从清(后金)在辽东发动战略进攻开始,中间经过明、清(后金)在辽西的一段相持,然后转入清朝灭亡明朝及南明的战略总攻击。具体内容则是分述各个主要战役。诸如萨尔浒之战、松锦之战两次大决战,辽沈之战、扬州之战等规模大小不同的战斗,都作了力所能及的描绘。山海关之战是更为复杂和极为关键的一战,又较为详细地写了农民军、吴三桂和清朝几种势力的角逐。对在南中国,以清军为一方,几个南明政权联合当地义师及农民军余部为另一方的分战、会战,虽风云起伏,变化多端,仍力争条分缕析,要而不繁。但是,尽管突出了明清之间的战争,我们也还顾及了一些有关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以及人心向背等等,如实地反映在战争中起作用的诸多因素,力求再现当年产生这场战争的社会根源,特别是战场上活生生的壮观场面。即使我们不可能再身临其境,看不见刀光剑影,嗅不到弥漫硝烟,也将唤起历史的回顾和沉静的思考。

撰写《明清战争史略》遇到许多学术问题需要作出回答,为此,我们在书中贯穿了如下几个基本观点:

明清战争的爆发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早在战争之前,在明代女真各部统一的基础上,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已经崛起。他们建立了以满族贵族为主的后金政权并逐渐发展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这个政权的统治阶级强烈要求冲破明朝的畛域,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而明朝却拼命要维护既得的利益,不允许后金的背叛和分裂,尤其不能容忍他们迫京师,危社稷。这种尖锐的对立及其发展必然激化为武装冲突,明清的长期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明清战争的性质从根本上说是战争的双方争夺对全中国的最高统治权。战争的双方,一为清朝,一为明朝,间或涉及第三者农民军政权。这三个政权建立的背景很不相同,而且各具特色。但是他们作为中国境内的政权,也有些共同的特征。主要的明朝和清朝都是多民族的国家政权,而且都是封建性质。因此他们之间不管怎样你争我夺,绝不是什么民族战争,归根结底只不过是由谁来完成统一全国的问题。战争爆发时,清朝(后金)以“七大恨”誓师,发动对明朝的进攻,当时带有一定的反抗明朝封建压迫的性质,进到辽沈以后情况就变化了,清朝(后金)这时已经与明朝争夺地方统治权了。他们大谈:辽东原非我有,乃天所赐,岂有退出之理!经努尔哈赤到皇太极,清朝进一步提出问鼎北京,统一中原的斗争目标。山海关一战,打败了李自成农民军,有了吴三桂的乞师,在借口“为尔报君父之仇”的名义下,坚决反对明朝残余势力恢复失去皇帝宝座的任何企图,逐步把统一的夙愿变为现实了。

明清战争与明清两个朝代的兴亡同步进行。清朝崛起之时,正是明朝衰亡之日。不可否认,这场战争是明清改朝换代的基本手段,战争的结果加速了这一历史进程。特别是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大起义打击了封建的黑暗统治,直接推翻了腐朽的明王朝,为清朝以武力实现全国的统一扫除了一大障碍,农民军起到了推动历史进步的作用,是个伟大的贡献。当世界已经迎来了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时,中国虽然还是一个封建王朝取代另一个封建王朝,但是由于清朝实现了全国的统一,毕竟避免了国家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有利于国力的增强和抵抗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东侵。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来看,这是很有意义的。当然,任何战争都会有破坏,明清之战也不例外。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生产力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明清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所有战争中比较典型和突出的一次武装斗争。在这场战争中所运用的战略策略多为其他战争所不及,有丰富的历史经验教训。一个原来后进的僻居一隅的清朝(后金),能破关斩将,争城夺地,节节胜利,首先是他们一直随着战争态势的千变万化,采取有战必胜的战略策略。对方分兵合击,他们就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对方聚兵会战,他们就包围打援。对方固守城池,他们又离城远驻,反攻伤不着,想逃逃不了。所有这些,使他们经常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其次是清朝为配合作战的需要,在政治上不断吸取明朝直接统治下的地区的先进制度和文化,建立具有自己特点的各种制度。他们进入辽沈地区以后,就很快抛弃了原有的落后的生产方式,迅速地过渡到了封建社会。这种积极的上进精神,总是激发他们打进攻战。第三是清朝非常注意争取民心,极力动员更多的人参与他们的战争。除了发布大量的文告宣扬自己“进攻有理”以外,还建立一些制度,招抚大批汉人、蒙古和北方少数民族站到清朝一方,对他们之中有为之士以高官厚禄进行笼络,有的直接参与机务,出谋划策,也有的用为统率千军万马。明清战争的结果,清朝成为最终的胜利者,这和他们多谋善战颇有关系。而对比之下,明朝腐败不堪,软弱无能,既缺少主动精神,总是被动挨打,又没有改弦更张的勇气,抱残守缺,因循固执。虽然他们有广大的幅员,猛将如云,雄兵百万,粮草山积,但是经不住八旗劲旅的袭击,人不能尽其才,物不能尽其用。屡战屡败,凡能征惯守的名将非斩首则弃市,无一善终。养兵百万,徒费粮饷,而且骚扰地方,早就有“生于辽不如走于胡”之说。这些都从正反两个方面给我们以借鉴。

《明清战争史略》是我们通力协作的成果。我们的分工是,孙文良:第一、二、三、四、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各章及序言;李治亭:第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各章及明清主要战争一览表。初稿写出后,孙文良、李治亭又作了全书的统编和最后定稿。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有关单位和许多专家朋友的支持与帮助。辽宁大学刘志超同志绘制了全部战争示意图。沈阳故宫博物院李仲元,锦州博物馆刘谦,山海关文馆所郎福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谢中凡,广州市博物馆李穗梅,肇庆市博物馆谢子熊、何究明,辽宁大学陈海元、张文毅,81054部队王成志,辽宁省档案馆关克笑等同志提供了珍贵照片。在此一并致谢!

第一部分努尔哈赤起兵创建后金(1)

努尔哈赤起兵与创建后金政权是明清战争的前提。明朝是14世纪中期成为统治中国的一代封建王朝的,清朝则在近三百年后代替明朝而有天下。从16世纪中期起,首先在辽东燃起战火,而后遍及全国,这正是明清之际改朝换代的斗争反映。努尔哈赤起兵与创建后金的过程,虽然不能说都是明清战争,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它们与明清战争有内在联系。请看历史事实。

事情发生在1583年,明神宗万历十一年。此时距名副其实的清朝诞生还有半个世纪,离清朝前身后金的建立也有三十多年。这年,大明国家里发生了许多事情,国内国外,天灾人祸随便可以举出几件。而最大的莫过于努尔哈赤起兵,这件事不仅导致了连绵不断的明清战争,直至埋葬了一代明皇朝,甚至影响了后来的中国历史的进程。

努尔哈赤(Nurgaci)生于1559年(明嘉靖三十八年),1583年时已二十五岁。他出生于女真奴隶主贵族之家。他的起兵不同于反封建的农民起义,但的确别有一番苦衷。

这位被后世尊为清太祖的努尔哈赤,其先人在明朝一直是忠顺的臣民。他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生逢元末明初。元时,他被任命为斡朵里万户府的万户,明初由万户升为建州卫都指挥使朝鲜《李朝实录》,太宗卷11。。此人是努尔哈赤先人中最早在明朝做地方官的。永乐十年(1412年)明朝设立建州左卫,他又是这个卫的第一任指挥《明太宗实录》,卷172。此据台湾出版的红格本。下同。。在清朝,他被追尊为肇祖原皇帝。努尔哈赤的曾祖福满,清代比较早的文献记载他时,总在名字上加“都督”二字,称“都督福满”,看来他也做过明朝的地方官《清太祖武皇帝弩儿哈奇实录》,卷1。(以下简称《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他被追尊为兴祖直皇帝。

和努尔哈赤起兵有直接关系的是他的祖父觉昌安(明人称为叫场)、父亲塔克世(明人称之为他失)。清代文献称觉昌安“素多才智”,率领兄弟子侄,制服了苏克苏浒河(今苏子河)以西二百里内的各部落,振兴了努尔哈赤一家在女真诸部中的威势《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1。。明朝曾任命他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苕上愚公:《东夷考略·建州》。。保存至今的明代辽东残档记载着这位时称叫场的“买卖夷人”,于万历六年(1578年)三次到抚顺马市进行交易。每次都以他为首,带领二十几人或四十几人,受到明朝的抚赏见辽宁省档案馆藏《明档》乙105号。。此人也曾帮助李成梁捕杀了对明朝桀骜不驯的建州右卫首领王杲姚希孟:《建夷授官始末》,见陈子龙:《明经世文编》,卷501。。塔克世的事迹不突出,努尔哈赤后来说女真部落图伦城主尼堪外兰曾是塔克世的属下人,就此看来塔克世也是个有相当地位与权势的人。清朝追尊觉昌安为景祖翼皇帝,塔克世为显祖宣皇帝。当许多女真部落首领与明朝对立并酿成大战时,觉昌安、塔克世父子却是明朝的忠诚卫士。如果把当时的女真分为亲明派与反明派,努尔哈赤的祖先无疑是属于前者。问题也就因为两位亲明的女真首领却被明军杀害了而出现。

原因是万历十一年(1583年)二月,建州右卫都督王杲被捕杀后,其子阿台坚持反明,纠集阿海等,分兵两路,深入内地,进犯沈阳,前至城南浑河。明镇守辽东总兵官李成梁奉命急驰至虎皮驿(今沈阳市苏家屯区十里河乡)援救。阿台受到挫折,竟纵所部千骑掠抚顺城边浑河口一带。李成梁深恶阿台,感到“此逆雏在,辽祸未怠”。在尼堪外兰的唆使下,决心斩草除根。他率领辽阳、广宁的明兵,从抚顺王刚台出塞百余里,直捣阿台老巢古勒寨(今辽宁省新宾县上夹河乡胜利村),而以别将攻阿海寨,并以号带约尼堪外兰与其配合。李成梁听说阿台的女婿是塔克世,觉昌安的孙女是阿台的妻子,此役便派二人作向导苕上愚公:《东夷考略·女直通考》。。古勒寨依山而作,山势陡峻,三面壁立,下设壕堑,阿台防守极严。阿海寨很快被攻克。李成梁调集两路兵合攻阿台寨,屡攻不下。而且阿台多次出城突围,尽管没有取得成功,倒也使明兵受到很大伤亡。李成梁因此对投靠他的尼堪外兰迁怒,欲置之死地。一心想成为女真满洲部首领的尼堪外兰惶恐万状,自告奋勇,愿到城下招降。他到了那里大喊:“天朝大兵既然来进攻了,难道能不胜而归吗?你们杀了阿台投降吧,太师有令:谁能杀阿台,谁就当这个城的城主!”明军经过两天两夜的奋战,最后终于逼着城内的人射杀了阿台,以城投降。城被攻下之后,李成梁诱使城内男女老少出城,尽数屠杀。尼堪外兰就在这混乱之中,挑唆李成梁杀了觉昌安和塔克世陈建、沈国元:《皇明从信录》,卷35;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补遗》,卷1,《辽左兵端》。。经过明朝的这次捣巢之战,盛极一时的王杲及其子孙几乎被斩尽杀绝。王杲、阿台的相继败亡,给努尔哈赤的崛起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机会,只是那个尼堪外兰从中作梗,给努尔哈赤的前程增添了障碍。形势是富有戏剧色彩的,努尔哈赤的确也算得上是个技艺高超的演员了。

第一部分努尔哈赤起兵创建后金(2)

觉昌安、塔克世之死,在明朝统治女真方面并未引起很大反响。他们承认此二人是被“误杀”,不过作些例行公事的处理而已。但是此二人如此突然去世,于努尔哈赤的关系就很大了。这不仅夺去了他两位亲人的生命,使他一朝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而且对家族、对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都有巨大的影响。他的心灵创伤是深刻的,绝不肯善罢甘休。事后他责问明朝:“祖、父无罪,为何杀之?”答:“你祖、父之死,实系误杀,所以归还了尸体,仍给你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又给了都督敕书。”明朝当时实际是允许努尔哈赤袭职都指挥使。见《东夷考略》。明朝这样坦率答复,自认为处理妥善,给了优厚的待遇。事实证明,他们的这种想法完全错了。

努尔哈赤不满足明朝的这些恩赐。他决心起兵复仇,消灭尼堪外兰。他被时代推上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政治舞台。努尔哈赤以前的经历很有些传奇色彩。如说他曾在李成梁身边做过书童;或说隶其麾下,历经战阵;或说俱与出入京师,颇知内情,等等这些传说有的已见诸文字记载,也有些在辽宁迄今留传于口头上。。较为可信的资料仅仅说他从小聪明伶俐,体格健壮,练就一身骑射武艺;遭继母嫉妒,十九岁那年分家另过,得到很少财产,走上了艰苦的独立生活之路《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1。。他喜欢读《三国》、《水浒》等中国古典名著,精通女真、蒙古、汉等多种民族语言文字黄道周:《博物典汇》,卷20,四夷,附奴酋。。到过长白山采参,也往来抚顺马市贸易。广泛地接触社会实际,丰富了他的知识和经验。面对眼前的现实,他表现了深邃的洞察力和高度的分析力,并能采取果敢的行动。他驾驭了当时的形势,一直处于主动地位。

在祖、父并死于兵火之后,努尔哈赤与其弟速尔哈赤回到本部落,接受明朝的任命和赏赐,尽量消除明朝对他起兵的阻挠和干涉。努尔哈赤很策略地提出:“杀我祖、父之事,实是尼堪外兰的挑唆,只要把他交给我,我就甘心了!”明朝边臣不但不答应他的要求,而且威胁说:“你祖、父之死,是因我兵误杀,给你敕书、马匹,又赐以都督敕书。此事已经了结,现在你又这样提出要求,我们可要帮助尼堪外兰了,在嘉班筑城,让他当满洲国主。”《满洲实录》,卷1,满洲国译自满文Manjugurun,而gurun可以译为国或部,此时应译为部。这给刚刚点燃复仇之火的努尔哈赤泼了一盆冷水,使他立刻陷入困境。当时女真人都相信明朝边臣的话,纷纷归服了尼堪外兰,以为有明朝支持,此人一定会得胜。连努尔哈赤本族的一些人也有这种想法。他们在神主面前发誓,杀掉努尔哈赤归服尼堪外兰。至于尼堪外兰本人,更是不可一世,直接向努尔哈赤挑战,强迫他投降自己。努尔哈赤沉着冷静,不被来势凶猛的政敌慑服,斥责尼堪外兰说:“你原来是我父亲的属下人,现在忽然让我服从你,难道有百岁不老的人!”他认为不久的将来就能胜于尼堪外兰,所以不肯屈服。恰巧就在这个时候,苏克苏浒河部内有些小部落首领很不满意尼堪外兰这样向明朝递送情报,整本民族的人。他们说,与其仰赖尼堪外兰之流,不如跟着努尔哈赤奋斗下去。努尔哈赤见有本民族的部众来了,非常高兴,杀牛祭天,和他们共同对天发誓《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1。。起兵复仇之火从此越烧越旺。

十三副遗甲起兵是努尔哈赤艰难创业的始点。为了复仇,也为了与尼堪外兰争夺对本民族部落的统治权,努尔哈赤用祖、父遗留下来的十三副铠甲武装最先投奔他的噶哈善、常书、杨书等亲信。他们联合萨尔浒部酋长之弟诺米纳,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五月,准备共同发兵攻打尼堪外兰。但是未及与这个主要对手交锋,努尔哈赤的族人中有人看到明朝支持尼堪外兰,有影响的哈达部部长也帮助他,这些人就从中挑拨诺米纳,不让他们跟着努尔哈赤去对付尼堪外兰。诺米纳被这些人动摇了,背叛了努尔哈赤,没有按照已经约定的办法去行动。努尔哈赤不得不掉转矛头,首先向诺米纳开火。尼堪外兰在图伦城听说努尔哈赤已经起兵,丢下军民,携带妻子逃到了嘉班。努尔哈赤“以兵不满百,甲仅十三副”,克图伦城,首战告捷《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1,原文“甲仅三十副”误。。

战争的帷幕既已拉开,努尔哈赤就一往直前,决心要继续干下去。但是从此到1616年,作为一个阶段,努尔哈赤所进行的战争已和起兵当时有所不同。在这三十年间,他从攻打尼堪外兰,很快转向攻打女真中不服从自己的人,他进行的是统一女真的战争,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取得了完全的成功。这一成功又直接促进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出现于祖国大地。努尔哈赤成了缔造满族的杰出的民族英雄。

原来在努尔哈赤起兵前,明朝辽东边墙以外的女真人极其分散。明朝人简单地把他们分为建州、海西、“野人”三大部。而清朝的文献所载却有大小十余部,如:

满洲部的周围有苏克苏浒河部、浑河部、完颜部、栋鄂部、哲陈部;

长白山部包括讷殷部、鸭绿江部;

东海部包括窝集部、瓦尔喀部、库尔喀部;

呼伦部包括乌拉部、哈达部、叶赫部、辉发部见《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1,原文“环满洲国而居者”云云,康熙、乾隆重修太祖实录,将此文改为满洲国所属各部了。。

第一部分努尔哈赤起兵创建后金(3)

努尔哈赤跃马弯弓之时,正是各部蜂起,皆称王争长,互相战杀之日。女真内部早已存在了统一的趋势,所谓强凌弱、众暴寡就包含着这种性质,但是谁也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到了努尔哈赤时,他用了一些办法既招抚各部的首领,争取与之合作,也以强大的武力做后盾,凡是不服从的,就要诉诸武力。他为此打了很多仗。所以历史上说他“能恩威并行,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满洲实录》,卷1。。

为实现统一女真而战从努尔哈赤发兵攻打尼堪外兰就开始了。万历十二年(1584年)正月发兵攻李岱,这是最早的对浑河部使用武力。因为李岱是该部的兆嘉城主,他虽系努尔哈赤的同姓,却要领着哈达等部兵劫掠努尔哈赤的领地。他被努尔哈赤打败了,做了阶下囚。六月玛尔墩之战,是努尔哈赤为妹夫噶哈善复仇的一次战争,在漫长而又险峻的玛尔墩岭上经过艰难的激烈战斗,攻取了这座属于苏克苏浒河部的山城。九月齐吉达城之战,又是努尔哈赤兵锋首向栋鄂部,该部部长阿海关闭城门抵御,遇到天降鹅毛大雪,努尔哈赤只得罢兵。随后发兵攻打翁科洛城,以帮助王甲(完颜)部的孙扎七、光滚报仇雪耻。经过浴血奋战,险些送了命。

万历十三年(1585年)二月,努尔哈赤率五十人、甲二十五副,攻掠界藩寨,在太兰之野,与界藩、萨尔浒、东佳、巴尔达四城主交战,射死敌酋二人。四月,界藩浑河南山之战,目的是征哲陈部,此战极其激烈,最终是努尔哈赤大获全胜《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记载说努尔哈赤此战“以四人败八百众”。界藩又作界凡。。九月,努尔哈赤主动领兵攻破了苏克苏浒河部所属的安土瓜尔佳寨。十四年五月,播一混山城之战,是对浑河部的再次用兵。七月,环攻哲陈部所属的托木河城。当年努尔哈赤对其恨之入骨的尼堪外兰已不是主要攻击目标,所以在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之后,顺便进攻他所避居的鹅尔浑城。但是射杀仍然是极其残酷的。尼堪外兰在努尔哈赤进攻之下,走投无路,做了勇将斋萨的刀下鬼《满洲实录》,卷2。。十五年六月,努尔哈赤继续征哲陈部的阿尔泰,攻拔了这座山城。八月,努尔哈赤麾下的大将额亦都血战巴尔达城,将其攻取。努尔哈赤本人则攻克了洞城。十六年于王甲城之战,杀其部长,取其城。至此,经过征战和招抚,已将环满洲部而居的各部女真统一了。这既标志着女真统一的基础的建立,也为进一步扩大统一成果和完成全部统一创造了条件。

从1589年以后,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的征途上迈出了更加矫健的步伐。他策马飞奔朝着海西和更加遥远的各部前进了。当年的兆嘉城之战虽不过是统一苏克苏浒河部的扫尾一仗,而四年以后的富儿家奇之战却说明努尔哈赤同海西四部的决战进入了新阶段。首次交锋就是两军相遇于哈达境内的富儿家奇寨。海西四部首领同时上阵,努尔哈赤虽略有斩获,却未能降服对方。这一战的转折点是有名的古勒山大战。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叶赫部首领布寨、纳林布禄,哈达部首领孟格布禄,乌拉部首领满泰之弟布占泰,辉发部首领拜音达里,并嫩江蒙古科尔沁首领翁阿岱、莽古、明安及锡伯部、卦勒察部,朱舍里部首领裕楞额,讷殷部首领搜稳、塞克什,各率所部,共九部兵,总计三万人,会合一处,分三路向努尔哈赤进攻。经过周密的分析和充分的备战,努尔哈赤领兵迎击,在古勒山交战。努尔哈赤正确地估计了对方貌合神离的弱点,特别是针对各部首领与部众有矛盾,首领必然打头阵的实际情况,布置了“擒贼先擒王”的战略战术。果然不出所料,阵上一开战,九部联军为首的叶赫前锋受挫,其首领布寨一马当先。努尔哈赤部下按预先得到的旨意,向他猛烈进击,布寨陷入重围,马失前蹄,被努尔哈赤麾下武谈一箭射毙。其他各部见叶赫损兵折将,望风而逃。努尔哈赤在纵兵追击中又生擒布占泰。九部联军被一举粉碎,“满洲自此威名大震”《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1。。这是努尔哈赤起兵以来遇到的最大一次战役,敌众我寡,形势危急,但是他经受住了考验,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从此这些部落再也不能重整旗鼓,搞这种联合行动。

古勒山之战获胜之后,努尔哈赤向海西四部逐个发起进攻。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六月,他亲自领兵征辉发,在多壁城打了一仗,克城斩将。1598年安楚拉库之战是一次远征东海瓦尔喀部的战争。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九月,努尔哈赤派其弟速尔哈赤等讨哈达,克其城。大将扬古利阵擒其首领孟格布禄,哈达成为海西四部中最先灭亡的一部。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正月,努尔哈赤痛恨叶赫部不准他最喜爱的妻子在弥留之际见一见老母,发动了攻打张城、阿气兰城之战,将二城克取。1607年爆发了抗击乌拉的战争。时因速尔哈赤及努尔哈赤长子褚英、次子代善等往征东海部,并收服降人,回来路上遇到乌拉部上万人拦截。这是古勒山之役以后的又一大规模战争,打得非常艰苦,最后是努尔哈赤一方得胜详见广禄、李学智:《清太祖朝老满文原档》译注,第1册,1~4页。。同年九月,努尔哈赤发动了灭亡辉发的战斗。从九日至十四日,行军五日,马到成功。大军进至辉发,克其城,杀拜音达里父子,辉发成了海西第二个被灭亡的部落。第二年宜罕山之战,再征乌拉,又一次获胜。四年以后,连续经过乌拉河之战、乌拉城之战,迫使乌拉所属全部城邑归附。这时也曾频繁用兵于东海诸部。但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统一海西,结果除叶赫外,哈达、辉发和乌拉都被努尔哈赤统一了。

尽管努尔哈赤马不停蹄地进行了如此众多的战争,但在明清战争史上却只可视为一部序曲。因为这时与明朝对立的清朝(包括后金)尚未正式建立,努尔哈赤本人还是明朝的臣民和地方官,他领兵作战的对象不是明朝,而是女真中不服从他的那些部落。但是努尔哈赤打的这些仗和后来他与明朝直接交锋也不是完全没有联系,可以说,没有这些战争和他的节节胜利,是不会出现后来的明清之战的。

第一部分努尔哈赤起兵创建后金(4)

早在努尔哈赤起兵那年,本部人已称他为“淑勒贝勒”,汉语的意思就是聪睿王。随着统一女真事业的发展,努尔哈赤个人的称号不断升级,他的手中逐步控制了一个发号施令的政权。1587年,即起兵后的第四年,环满洲的各部基本得到统一,努尔哈赤在这些部落所在地的中心呼兰哈达(汉语称为烟筒山)东南建筑了费阿拉城(汉语称为旧老城)。此城建在首里河与夹哈河之间的山坡上。初建时“筑城三层,起建楼台”《满洲实录》,卷2。。这时努尔哈赤已经“定国政,凡作乱、窃盗、欺诈,悉行严禁”《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1。。这里成了他进行治理和决定军国大政的根本重地。1588年从这里逃出去的人说,努尔哈赤把部下分为四军,通过军事编制,“胁制群胡”,他“自中称王,其弟则称船将”朝鲜《李朝实录》,宣祖卷23。。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十月至翌年正月,朝鲜南部主簿申忠一奉命出使建州,徒步行至费阿拉城,沿路做了详细记录,他把见闻写成了《建州纪程图记》。这部文献记载了努尔哈赤的权势已较过去有了很大增长,部众称他为“王子”,他给朝鲜的回帖云:“女直国建州卫管束夷人之主佟奴儿哈赤禀”申忠一:《建州纪程图记》,辽宁大学校注本,22页。。此虽申忠一随手所记,不一定字字无出入,但其时努尔哈赤俨然如一国之君的派头似无疑问。1601年朝鲜人的报告中再一次说努尔哈赤“自称女真国龙虎将军”朝鲜《李朝实录》,宣祖卷142。。努尔哈赤逐步把他控制的地方变成了一个独立王国。有趣的还在于,迄今人们仍习惯称费阿拉遗址里努尔哈赤居住过的那块台地为“汗王殿”。

努尔哈赤创建国家政权的条件日益完备和充实。1603年,他建筑了赫图阿拉城(汉语为横岗之意),今称老城,在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永陵乡。此城西南距费阿拉城仅八华里。它背靠苏子河,河的两岸是广阔的沃土良田,沿河有通往辽沈及以远的光明大道。城建在远比费阿拉平坦的大块台地上。城中有充足的水源,一口水井曾号称“千军万马喝不干”。赫图阿拉一兴建,就代替费阿拉成为努尔哈赤的第二个根本重地。他在这里进一步完善了政权组织。1601年蒙古喀尔喀五部尊他为昆都仑汗,汉语为恭敬之意。后来就常称努尔哈赤为淑勒昆都仑汗。他也以执金国之政自居《清太祖朝老满文原档》译注,第1册,24页。。11世纪时女真完颜氏曾在中国建立过金朝,努尔哈赤在满族未形成前也是女真人,他或许就是金代完颜氏的后裔,历史上有此种说法。努尔哈赤建立的政权取名为金并不是偶然的,和上述传说大有关系。后金建立,赫图阿拉就成为新国家的首都了。但是后金政权的建立经过了一番准备过程。原来女真人行师出猎有十人领催制。1601年努尔哈赤把它改编为牛录制。每三百人立一牛录额真管理。牛录,汉语意为大箭;额真,汉语意为主,合起来就是箭主之意。初建时仅有四个牛录,各以黄、白、红、蓝四种颜色的旗相区别。到了1615年,也就是正式建国前一年,已扩大编制成了八旗。除已有的四正色以外,又增加了四镶色的旗。就是黄、白、蓝旗各镶红边,红旗镶白边,合起来就是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其编制人数与组织领导,如清朝文献所载:

太祖削平各处,于是每三百人立一牛录厄真(即额真),五牛录立一扎拦厄真,五扎拦立一固山厄真。固山厄真左右立美凌厄真。原旗有黄、白、蓝、红四色,将此四色镶之为八色,成八固山。《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2。

第一部分努尔哈赤起兵创建后金(5)

固山,汉译为旗,固山厄真即旗主,汉名叫都统;美凌厄真为副将;扎拦厄真也称参领;牛录厄真为佐领。八旗是努尔哈赤统治人民的军政合一的组织。“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清朝通典》,卷68,兵1。。八旗制度的建立为努尔哈赤创建后金国家奠定了行政基础。统一女真的节节胜利,使努尔哈赤统治的地区迅速地扩大了。1616年以前,其辖境东到图们江,东北达松花江乃至乌苏里江,北至开原并绕过辽沈到了内蒙古的东部,南界鸭绿江已与朝鲜为邻。境内有女真、蒙古、汉族及朝鲜人等。原来女真各部生产发展水平不一致,有高有低。努尔哈赤注意发展生产,特别是提倡发展农业生产,产生了很好的效果。申忠一在行往费阿拉的途中所见“无野不耕,至于山上亦多开垦”。努尔哈赤兄弟及他们的部下,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农幕”。他还规定各部落“例置屯田,使其部酋长掌治耕获”,将生产所得,放置其处,以备随时取用详见申忠一:《建州纪程图记》。。1613年下令各牛录出男丁十人,牛四头,开荒屯田《满文老档》,太祖卷3。此据东洋文库本,并参看辽宁大学历史系重译本。。努尔哈赤所部女真曾为取得铁器而苦恼,1599年实现飞跃,“始炒铁,开金银矿”《满洲实录》,卷3。。这有重大意义。同时一个重大成就是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噶盖创制满文,努尔哈赤亲自为他们作示范,从此有了本民族的崭新的文字。女真生活的地区是著名的人参之乡。努尔哈赤统治下的人以所采人参与明朝互市,因为遭到故意刁难,久不成交,人参腐烂,损失惨重。努尔哈赤创造晒干法,“得价倍常”《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2。。这一切既使努尔哈赤有了立国的物质基础,又有了思想意识上的准备。1615年他设立了理国听讼大臣五员、都堂十员,凡有诉讼,都堂先审理,其次到五大臣处,询问明白,再上达诸王,最后由努尔哈赤裁决。努尔哈赤五日一朝,成了经常的议政制度。清初盛行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就以此为滥觞,在一切准备完全成熟的时候,就给努尔哈赤本人及他所建立的政权加上了尊号和称号。

1616年,农历丙辰年岁首,一个隆重而又庄严的上尊号仪式开始了。在努尔哈赤平时议政的衙门里,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等贝勒、大臣,率文武官员,分四排四隅八处站立。八旗八大臣捧着文书,跪在众人前面。其余的贝勒、大臣率众人跪在后面。努尔哈赤个人突出,迎面坐着。右边站着阿敦虾(侍卫),左边站着额尔德尼巴克什(学者)。他们二人从两侧迎接八大臣跪呈的文书,放在努尔哈赤面前的大红桌上。然后由额尔德尼巴克什宣读文书,给努尔哈赤上了个尊号叫“奉天覆育列国英明汗”《清太祖朝老满文原档》译注此尊号为“天任养育列国(大)庚寅汗”。见该书第1册63页。。这个尊号一呼出,跪着的诸贝勒、大臣都站起来,努尔哈赤也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出衙门,向天三叩首。叩首之后,仍回原座位坐定。诸贝勒、大臣等依长幼之序向努尔哈赤祝贺。那年努尔哈赤已五十八岁。这是他一生中的重大转折,标志着他成功地建成了一代新王朝。现在辽宁省新宾县永陵乡老城村里还留有举行这场仪式的“尊号台”。从此中国历史上诞生了一个和明朝对立并最终取代明朝的新国家。这个国家政权的名字称为“金”,和11世纪曾经建立的金朝一样。为了防止混淆,这个金也称“后金”,年号叫“天命”意大利人卫匡国所著《鞑靼战纪》说,努尔哈赤统治的第三年,即1618年“用汉文命名‘天命’”,不确。见杜文凯编《清代西人见闻录》第7页。。

第一部分后金与明朝的矛盾日益尖锐(1)

后金的建立为埋葬明朝准备了掘墓人。这不仅从后金登上历史舞台及以后的发展中可以看出,就是更早一点的历史事实也已经反映出来。其来龙去脉可以追溯到努尔哈赤起兵当时的情景。

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都忠诚于明朝,为明朝镇压女真的扰乱奔走效劳。二人不幸,并死于兵火。在努尔哈赤个人来说,这是晴天霹雳,特大的冤枉。明朝鉴于他的祖、父二人实被误杀,在善后处理上破格优厚。万历十一年(1583年)十二月,海西女真叶赫部首领清佳砮、杨吉砮也被辽东巡抚李松、总兵官李成梁杀于开原镇北关《明神宗实录》,卷144。,明朝处理与此不同。八年以后,努尔哈赤与杨吉砮之子纳林布禄争战,就以明朝厚待其两位亲人之死向他夸耀说:“过去我的父亲被大明误杀,给了我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送还尸首,坐受左都督敕书,续封龙虎将军大敕一道,每年给银八百两,蟒段十五匹。你的父亲亦被大明所杀,其尸骸你收得了吗?”《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1,其中所述明朝对努尔哈赤加官晋爵等,有以后移前之弊。努尔哈赤祖、父刚刚被杀之时,他和明朝的关系极为紧张,明朝作了很多安抚,给他种种好处,他还提出责问。最令人忧虑的是,1586年努尔哈赤率兵追击仇敌尼堪外兰。这个靠着明朝支持不可一世的女真豪酋,逃到明朝的保护圈内,努尔哈赤直逼他寄居的鹅尔浑城,杀城内的汉人十九名,又捉住中箭的六个人,把箭深深地往里插,命令他们到明朝去传信说,快快把仇敌尼堪外兰交出来,不然就发兵攻打了!明朝守边的地方官说,尼堪外兰既然已经进到我们这里,难道还有交出之理!若来,就亲自来这里杀吧。努尔哈赤不相信明朝会同意他到边里来杀仇敌,认为这是做的圈套,请君入瓮。他怀疑明朝利用这个机会伤害他。明朝的使者看到这种情形又说,你不亲自来,少派几个兵来,就可以把尼堪外兰交给你处理。努尔哈赤接受了这个安排。他当即派手下斋萨带四十人到明朝直接控制的那个地方去。在一个插翅难飞的台子上,尼堪外兰走投无路,被斋萨斩了。危机过去,一切平静。明朝要彻底了结努尔哈赤祖、父被误杀一案,从此每年又给银八百两,蟒缎十五匹《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1。。

后来的事实进一步表明,努尔哈赤巧妙地控制了他和明朝的关系,他不使明朝阻碍他对女真的统一和扩大势力。在三十多年中,他或者列队浩浩荡荡,或金鼓齐鸣,几乎统一了所有的女真各部,明朝不但没有对他用兵镇压,而且视他为功臣之子,大明边境的忠诚卫士,多次赞赏他的功劳,给他封官加爵。最富有讽刺意味的是,努尔哈赤在费阿拉已经“定国政”,“自中称王”,明朝还以他能向抚顺诸堡送回所掠汉人,斩了掳掠柴河堡杀害明指挥刘斧的木扎河部女真首领克五十,并率领数十个女真部落酋长约束建州、毛怜等卫女真苕上愚公:《东夷考略·建州》。,于1589年(万历十七年)九月,升任他为建州左卫都督佥事《明神宗实录》,卷215。。努尔哈赤有了明朝的敕封,向他在女真中的同伴们大肆炫耀。三年之后,倭寇进攻朝鲜,明朝为支援友好邻邦,决定派兵相救,征兵之檄如春雨密降。有人知道努尔哈赤手握重兵,“控弦数万”,还说他对明朝有忠有义,老实无欺,建议调他的兵“征倭报效”苕上愚公:《东夷考略·建州》。。这件事没有成为事实,但可以看出明朝人知道努尔哈赤势力非小,却不害怕他反叛。非但如此,1595年,明朝更授予他正二品龙虎将军之职日本《明代满蒙史料·明实录抄·满洲篇》第4篇,307、308页。又《东夷考略》也有记载。。在女真各部的酋长中,只有大名鼎鼎的王台得到过如此崇高的头衔。努尔哈赤的确沐浴着明朝的“殊恩”,而且有加无已。

努尔哈赤为了对明朝的奖赏表示感谢,满足经济上的要求,也为了进一步探听明朝统治内部的情况,他亲自到明朝的首都北京朝贡。从《明实录》等书的记载中可以查到努尔哈赤本人到北京朝贡是从万历十八年(1590年)开始的《明神宗实录》,卷222。。以后的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五年、二十六年、二十九年、三十六年、三十九年,都到过北京朝贡以上历次朝贡,在各种版本的《明神宗实录》中可以查到,而《国榷》,卷82所载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入朝,实际不是他本人。。其间他的弟弟速尔哈赤至少在万历二十三年、二十五年、三十四年、三十六年,也四次到过北京朝贡以上朝贡资料,三十四年据《国榷》,卷80,余据《明神宗实录》内阁文库本卷23,红格本卷312、453。。

当然来往总是相互的。明朝除了在北京接待努尔哈赤、速尔哈赤前去朝贡以外,也派人到努、速驻地进行过走访。1611年(万历三十九年)速尔哈赤死,明朝闻讯,当即派人前往吊祭。今存一份珍贵的明代残档不但记载了这次明朝与努、速之间的关系,而且从中反映出六年之前速尔哈赤妻死时,明朝也派人吊祭了。兹录残档原文如下:

钦差游击陈,为夷酋病故,请吊祭事:据通事尹保二据市夷说称,夷酋速尔哈赤,于八月十九日病故……到职。据此,看得夷酋病故,相应吊祭。案查万历卅二年二月三十日,速酋妻故,已经前任守备佟,动支夷税银两,制办桌席二十张,白羊、牛只等物,差人吊祭,循环可据。今本酋病故,比伊妻又加……向来中国宣谕,无不听命,似应比例行祭,詟……职未敢擅专,拟合移会。为此合具手本,前赴……钦差分守道王处,请照执行。

〔万历三十九年〕九月日辽宁省档案馆藏《明档》“屏风档”003号。

第一部分后金与明朝的矛盾日益尖锐(2)

这次吊祭属于和平交好,没有涉及彼此的是非,更嗅不到火药气味。而有些来往就与此迥然不同。1596年,即古勒山大战之后的第三年,努尔哈赤因打败九部联军,威名大震,远近畏服,引起明朝疑忌。朝鲜的翻译李亿礼陪同明官余希元到了费阿拉城。努尔哈赤兄弟远迎,设下马宴且不说,最要紧的就是不忘向两位来客直言不讳地表白:

保守天朝地界九百五十里,俺管事后十三年,不敢犯边,非不为恭顺也。而杨布政无端说我不顺,今方欲题本征我部落。朝鲜《李朝实录》,宣祖卷73。

努尔哈赤这种表白等于“此地无银三百两”。作为明朝命官,他在女真地区进行无休止的征战,岂能说是恭顺。但是明朝主张发兵对其征讨的人也没有达到目的。为何舆论上强烈要求阻止努尔哈赤照此发展下去,而行动上又不能兑现?那是明朝统治阶级内部早就存在着分歧意见。其中有人认为,努尔哈赤在女真中势力最强,只有他“能制东夷”,他在建州,就如同当年海西的王台一样,可以利用他来为大明约束其部众,并肯定他会忠于明朝《明神宗实录》,内阁文库本,卷17。。但是更为深刻的理由当是明朝正处于由盛而衰的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危机日益加深,明知努尔哈赤可能有朝一日难以控制,却也只得听之任之,无能为力。只要他不到边内地方骚扰,边墙以外就默许是他的地盘了。还有一个因素是,矿税使高淮奉明神宗之命来到辽东,借开矿征税为名,大肆干预军政事务,狐假虎威,骚扰地方,致使边防尽弛,居民外流。当地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非死而徙,非徙而贫”董其昌:《神庙留中奏疏汇要》,兵部,卷1,《李化龙题为辽左危在旦夕等事疏》。。有不少人逃到了努尔哈赤那里,有所谓“生于辽不如走于胡”之说陈继儒:《建州考》。。与此有关系的宽甸六堡事件也不可忽视。万历初年明朝开拓的宽甸等六堡,扩展新疆八百里,这时以孤悬难守为理由,全部放弃,硬把到那里安家立业的六万余居民逼着迁回内地,有些人不愿离开,就动用武力强迫搬家。嗣后明朝颠倒功罪,给主持其事的总兵官李成梁、兵部尚书肖大亨等加官进秩了。这件事使努尔哈赤极为称心,他不但得到了明朝丢弃的那些土地,还受到了这个政权赏赐他的银两《明神宗实录》,卷424。。努尔哈赤从明朝的政治黑暗和政策失误中得到了巨大的物质利益和精神鼓励,他有点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明朝统治阶级中一些有识之士略有察觉,他们提出对努尔哈赤应采取必要的措施,而得不到具体落实。他们看到从万历三十四年六月至三十六年春,努尔哈赤中止了一直坚持的进京朝贡,有人就疾呼:“建酋日渐骄横,东方隐忧可虞!”《明神宗实录》,卷443。有人提醒说,努尔哈赤不但不肯进贡,还扬言“抢了罢”,大明自建国以来,祖宗的立法好在“欲其犬牙相制”,而今努尔哈赤已并海西,“其志不小”《明神宗实录》,卷444。。舆论归舆论,行动与此并不一致。明朝实在也不想先采取行动。

努尔哈赤知道明朝急于要他进贡,以为进贡了就标志着他仍为大明臣民,国家不失一统,他则逼着明朝先立界碑。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六月二十日,努尔哈赤主动约了明朝的辽阳吴副将、抚顺王备御前去,宰白马祭天,双方发誓,刻碑,竖于边界各处,规定双方的人员互不侵越。碑文为:“各守皇帝边境,敢有私越境者,无论满洲(时称诸申)、汉人,见之杀无赦,如见而不杀,罪及不杀之人。明朝如负此盟,广宁巡抚,总兵,辽阳道,副将,开原道,参将等六衙门官员必受其殃。如满洲负此盟,亦必受其殃。”见《清太祖朝老满文原档》译注,第1册,8~9页,据熊廷弼说,原碑用“夷文”(满文)所刻,惜今不可见。这是努尔哈赤以守为攻的一次成功。

界碑立后,努尔哈赤兄弟当年都去北京朝贡。不过从中反映出,在和明朝的关系里,努尔哈赤渐渐操着主动权了。这影响到他即使表面上和从前一样到北京朝贡,而在性质上却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以前是表示忠顺,现在是乘机多取财物,讨价还价,甚至利用朝贡的机会刺探明朝的内部虚实。所以明朝希望他来朝贡,又不得不严格限制进贡人数,最少时从一千五百人减到只有十五人。虽然如此,努尔哈赤并不放弃这个机会,竟然派人前去了《明神宗实录》,卷530,《国榷》,卷82。。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二月,努尔哈赤禀奏明神宗,要求谕朝鲜国把逃入他们国家的一千多户瓦尔喀人查出来归还给他《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2。。明神宗又一次被他牵着鼻子走,满足了他的愿望。大概是努尔哈赤做的戏太多了,有的难免引起明朝的警觉。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努尔哈赤派遣他的第十一子巴布海并部下三十余人到广宁入质。明辽东巡抚张涛陈兵相见,奏报朝廷。兵部议以真伪难辨,留之反而容易受欺骗,不如放回去更稳妥,就没有接纳这个人质《明神宗实录》,卷512。。

第一部分后金与明朝的矛盾日益尖锐(3)

努尔哈赤的崛起咄咄逼人。多年不理朝政的明神宗经不起他的冲击,精神负担很重,连夜里做梦都梦见他的威胁。据说,一天早晨,明神宗起床后,召来几位知书识礼的亲近大臣,对他们说:“朕昨夜一宿连连做了三次噩梦,每次都是一个异族女子,跨在朕的身上,以枪刺朕,此为何等意思,列位可直言不讳,对朕讲来。”这些大臣立刻想到明神宗面临的处境,早已料到他的心病,于是给他解释说:“梦里的女子,就是现在的女直,是努尔哈赤,他正在兴起,要夺我们大明天子的帝位。”听了这场圆梦,明神宗更加不安了《清太祖朝老满文原档》译注,第1册,32~33页。又金梁辑《满洲老档秘录》上编《明万历帝梦警》。。万历四十一年九月初六日,继哈达、辉发、乌拉灭亡之后,叶赫又遭到努尔哈赤的攻击。其首领金台什、布扬古派人向明神宗告状,说:“哈达、辉发、乌拉已被尽取,现在又来侵占叶赫,想把我们各部全都削平,然后侵占你们大明,取辽阳为都城,沈阳、开原为牧场。”《满文老档》太祖3,东洋文库本,第1册,36页。明神宗把眼前的这件事和不久刚刚做过的噩梦联系起来,他完全相信努尔哈赤已非过去孑然一孤雏,他如今的确成长为展翅高飞的大鹏了,他对大明是忠是奸很没有把握。明神宗决定派人到努尔哈赤那里带着严厉的口气警告他:“从今以后,你不准侵略叶赫,如果听我的话,这是保存我的体统;不听我的话,以后必有发兵侵占我的时候!”《清太祖朝老满文原档》译注,第1册,32~33页。随后派遣马时楠、周大岐带着一千名枪炮手去保护叶赫的二城《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2。。

针对明朝使者来说的那些话,努尔哈赤给明朝写了一封回信。信中写道:

我们兴兵打仗,原因叶赫、哈达、乌拉、辉发、蒙古、锡伯、卦勒察等九部,于癸巳年(1593年)会兵前来侵我。上天谴责了那些侵我之兵,让我们取得了胜利。阵上杀了叶赫的布寨,生擒了乌拉的布占泰。到了丁酉年(1597年),再一次宰白马洒血为盟,互结婚姻,以通和好。后来叶赫背盟毁约,将许配给我的女子,悔婚不嫁。布占泰是我收养的人,与我为仇,我讨伐他,杀其兵,得其地,他只身逃到叶赫,叶赫收留他不交给我处理,因此之故才想征伐叶赫。我有什么理由要征伐明朝呢?

这是努尔哈赤较早的一篇兴兵誓词。里面虽然讲的是为什么要攻打叶赫,其实也是对明朝而发。以此信和后来努尔哈赤征明时的“七大恨”相对照,可以看出无论是内容,抑或是语气,都反映了它是“七大恨”的雏形。努尔哈赤在写完这封信以后,要亲自出马把它送到明朝人那里。他便在十二月二十五日动身了。经过著名的古勒山,于二十六日晨到了抚顺城。明朝驻在抚顺城的守将是游击李永芳。他事先得到信息,出迎三里之外,见到努尔哈赤的面,二人在马上拱手为礼,一同到教场下马。努尔哈赤把带在身上的信交给李永芳,然后就打马回营了《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2。。尽管这仅仅是书信往来,但却实实在在是努尔哈赤与明朝矛盾关系的一次升级。

火药味越来越浓,明朝料到努尔哈赤要攻打叶赫,而且可能要进犯明朝。他们也准备作战了。明朝向蓟门调援兵,向户部等衙门催饷金。在这些兵、饷尚未到来之际,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四月,明神宗派遣守备肖伯芝赴努尔哈赤处,以文告申明大义。岂料肖氏此行,妄自尊大,诈称朝廷大臣,乘坐八抬大轿,作威作福,强令努尔哈赤跪拜圣旨,还讲些书本上写的古今兴亡之故。这一套做法非但没有加强他的说服力,恰恰暴露了明朝末年官僚们的虚伪、怯懦、装腔作势。努尔哈赤这位天天生活在战马嘶吼的疆场上的主将,手握重兵,势力方张,哪里肯对他百依百顺,见面就直说:“吓我之书,为何下拜?善言善对,恶言恶对!”对肖伯芝带来的文告看也未看,就把“肖大人”顶了回去《东夷考略》等书于肖伯芝之官衔作备御;计六奇《明季北略》更说此肖氏名子玉,为辽阳材官,伪称都督,被努尔哈赤识破,贻笑远方。。但是,这还不是努尔哈赤与明朝的最后一次对话。第二年努尔哈赤继续派人到北京朝贡,这才是最终一次对明朝表示的忠诚谈迁的《国榷》,卷82所载:“万历四十三年三月丁未朔:建州、海西卫奴儿哈赤等入贡”,实则努尔哈赤本人并未去,但是有部下十五人入贡。。

比肖伯芝出使更为激烈的纠纷是同年发生的另一件事。那时明朝的广宁总兵张承胤奉皇帝之命巡边,回来之后派董国胤到努尔哈赤处要求重立石碑,提出柴河、三岔、抚安三处皆属明朝直接管辖,在那些地方所种的庄稼,不准努尔哈赤部下的人收割,已经进到此地的人民必须退出去。努尔哈赤听到这番游说,很是不满,而且明确表示反对,指出:明朝此举是放弃盟好,不可自恃国大兵众,要明白大可化小,小可变大,你们每城都能屯兵上万吗?如果止有千八人,适足以为我之俘虏!董氏无言以对,只说:“这么讲太过了!”不欢而散。从此明朝单方面于边地数处立碑为界。哪里知道不修武备,凭一块界石怎么能阻挡努尔哈赤那些八旗精兵劲旅的进攻呢!

第一部分后金与明朝的矛盾日益尖锐(4)

1616年后金建立,这是脱离明朝统治另外成立新的国家政权的标志。后金一经出现,马上改变了努尔哈赤与明朝的从属关系。不仅如此,后金的创建,更使努尔哈赤与明朝的矛盾走上了公开的决裂。据朝鲜所报,自从有了后金政权,努尔哈赤便把大明称作“南朝”,用自己建元的天命年号,自称一国之主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卷1。。当年十二月在清河发生了后金与明朝两个国家之间的纠纷。起因是原来既以金石台为界,不准汉人出境,明朝驻守清河的游击冯有功为了给军士修营房,却私自放军民出界采运木植。努尔哈赤闻讯即派扈尔汉巡视边界,正好遇到明人越塞,他就把这些人捉住杀了,约有五十余人。之后派纲古里、方吉纳二人去广宁,见辽东巡抚李维翰,李将此二人并随从九人铁索系狱,反过来差人到后金责问并要求捉拿凶手。努尔哈赤为了换回被扣押的那十个人,就把从叶赫捉来的俘虏带到抚顺关下斩杀了,作替罪羊。明朝认为是满足了一定的要求,就放还了纲古里等人《清史稿·扈尔汉传》,卷225;《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2。。和努尔哈赤交涉完了,明朝又定了冯有功的罪,说他轻启衅端。但也从这次纠纷中看到了后金“阳顺阴逆”的情形,预料到将来一定发生比这更为严重的大事变《明神宗实录》,卷552。。而后金则对明朝边民每年越边采参、开矿、窃取果木等“扰害无极”的行径,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2。。明与后金,一方要维护既得的利益,继续保持一统天下;另一方要冲出旧有的藩篱,以自己的实力重建新的社会秩序,双方的一系列战争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第一部分抚、清之战后金首捷(1)

后金国的君臣们刚刚迎来建国后的第三个新年,一个关乎前途命运的重大决策由努尔哈赤宣布了。他说:“诸贝勒大臣,你们现在不要安闲下去了!我已决定,从今年起,我们要向大明国开战了!”《清太祖朝老满文原档》译注,第1册,74页。

一月作了征明的决定,二月努尔哈赤又提出,他与大明国非打不可,原因是有“七大恨”,其他小的争端不胜枚举,所以要兴师动众,干戈相见。为了稳扎稳打,有战必胜,这位奋战沙场已经三十五年,指挥过千军万马的后金国汗,又精心做了战略战术上的研究和一切必要的物资准备。他召集诸贝勒大臣商议,议定后要修筑战备攻具,恐怕泄露天机,就借口为诸贝勒修马圈,派出七百人,砍伐木料。三月,又传令检修不应手的军器,加紧时间把马喂肥。最担心的是怕明朝有人来看见准备打仗用的木材,于是就用这些材料盖了马棚。

努尔哈赤既有作战经验和指挥才能,又深诸兵法。他在备战过程中,用很大的精力向后金国的贝勒大臣们讲战略策略。在与明朝正式交战之前,他首先讲明,打仗要凭智谋。他说,和平相处的时候,要讲正直,这种品质是最好的,而打起仗来,就要讲智谋了。打得最好的是不使自己的军队劳苦,不使自己的兵士疲乏,而又能战胜敌人。然后讲了我众敌寡和敌众我寡如何打法。他说,如果我众敌寡,就应把我兵隐藏于低洼处,不要叫敌人看见,以少数兵去引诱敌人。引诱来了,说明中了我们的计策。如果引诱不来,就要详细研究城堡远近,相距若远,即可尽力追击;相距若近,则要直抵城门,使敌人自相拥塞,从而鼓动我兵掩杀他们。假设我兵只有一二固山(旗),遇到众多敌人,那就一定避免与之接近。应当悬崖勒马,回头寻觅大军,然后再去找敌人所在的地方。如果只是二三处的兵,需要合兵后,量力而行。这就是与敌人进行野战的方法。

与明朝作战不能不讲攻城夺地。因为明军都以城堡作为守御的阵地,所以努尔哈赤讲了野战之法以后,又讲了攻打城堡的战法。他说,攻打城堡山寨,需看好态势,可以攻得下的,立即命令军队攻取;明知攻不下,切勿勉强进攻;如果是进攻了而又没有攻得下来,退兵回营,可就损害了名声。接着讲到当将帅的应当是怎么样的人。他说,不劳己兵而又能克敌制胜的人,那才算得上擅长智巧谋略,无愧作三军之主帅。如劳师作战,虽胜何益!不管打什么仗,最上策就是自己不损兵折将而又能战胜敌人。

后金国的军队实行的是八旗牛录制,作战时如何调配和使用这些八旗牛录兵呢?努尔哈赤有他一套调兵遣将的原则。他说,每个牛录五十个披甲的人,留下十个人守城,四十个人出战。在出战的人中,二十个人携带两个云梯,以备攻城。自出兵之日起,至班师之时止,各个军士都不得离开本牛录旗纛。违者,定要捉拿审问。如果五牛录额真与各牛录额真不向他们的部下申明后金国汗的法令,即将五牛录额真及本牛录额真各罚马一匹。如果是告诉了,部下人不听,就将违令的人斩头。五牛录额真与各牛录额真以及其他的人,凡是委派的任务,如能胜任就应接受。如果是不能胜任,也要说明白不能胜任,并且不要接受任务。如果不能胜任而又接受了任务,不只是影响一个人,若是管理上百的人,就误了百人的事,若是管理千人,当然误了千人的事!而这些事都是汗的大事!

努尔哈赤专门讲了攻取城邑的战法。他说,凡是攻取城邑,最先攻进城里的一二人不算什么了不起的,如果有一二人先攻进城里,也必然受伤。凡先入城里的人受了伤,也不给俘虏,身死也不记功。凡是率先破坏城池者,就作为首功。首先拆城者,可报固山额真,待所有攻城的人都拆完了,然后固山额真吹螺,命令各处兵并进。这是努尔哈赤要求所有的人都知道的战略战术。他讲完之后传令告诉所有的人参见《清太祖朝老满文原档》译注,第1册,77~79页。。

天命三年四月八日,努尔哈赤庆祝六十大寿,诸子敬酒,他为征明以计无可施而踌躇。第八子皇太极急中生智,献上一策。他说:“传闻抚顺游击李永芳大开马市,至二十五日止,边备必疏,可以先令五十人扮作马商,驱马五路入城为市,我随后带兵五千,夜至城下,举炮为号,内外夹攻,抚顺可得。其他几处不战可下。”计六奇:《明季北略》,卷1,《抚顺城陷》。又谈迁《国榷》卷83也记载努尔哈赤先期来市貂参,伏兵车中等情。努尔哈赤高兴地同意了皇太极的建议。后金进攻明朝的第一个目标选择了抚顺城及周围几个城堡。明代的抚顺城是属于沈阳中卫所属的千户所,洪武十七年(1384年)建城,周围仅三里,但它是当时辽东城(辽阳)以东的边防重镇,明与建州三卫往来的要冲李辅等:《全辽志》,卷1,《图考》。。城东二十里的马市是建州女真与明朝直接统治下的汉人互市贸易的场地。此抚顺城西距沈阳八十里,西南距辽阳,西北距开原,均约二百余里,在防守与进攻上与这些地方都可构成掎角之势。其东即为女真之地,尤其是沿苏子河溯流而上,水陆两路可直达努尔哈赤的老营赫图阿拉。明与后金任何一方想之战守,皆不能舍弃此路。

第一部分抚、清之战后金首捷(2)

四月十三日上午十时,努尔哈赤作为后金国汗,首次率领他的二万步骑出征大明。临行前举行了庄严的告天仪式。在告天书上写了“七大恨”。努尔哈赤说:

我父祖于皇帝边境一草未折,寸土未损,明朝无故生事,杀我父祖,此其一恨。虽然杀我父祖,我仍愿修好,使立石碑盟誓说,无论大明与珠申(满洲,即诸申),凡有越过皇帝边境者,见即杀之,见而不杀,罪及不杀之人。明朝背叛誓言,派兵出境,助守叶赫,此其二恨。又自清河(今辽宁省本溪县清河城)以南,江岸以北,明人每年偷出边境,侵夺和为害珠申地方,我以有盟言而杀之,反而背叛盟言责我擅杀,拘捕我派往广宁叩谒的纲古里、方吉纳二人,并以铁索拴系,逼我执十人杀之边境,此其三恨。派兵出边,守卫叶赫,把我已经行了聘礼的女子转嫁到了蒙古,此其四恨。将我世代看守皇帝边境而居住的柴河、三岔、抚安三堡,珠申耕种的粮食,不令收获,遣兵驱逐,此其五恨。边外的叶赫,受天之谴,乃偏听其言,遣人持信,书种种恶言,对我侮辱,此其六恨。哈达帮助叶赫,两次出兵侵我,我反击,天将哈达给我。明朝皇帝又助哈达,逼我恢复他们的原地。我送还的哈达人,叶赫数次掳取去。天下各国的人,互相征讨,天非者战败而亡,天是者战胜而生。在战争中被杀的人,使其复活,已得的俘虏,强迫归还,有这种道理吗?如果是天任的大国皇帝,就应是所有国家的共主,怎么单独为我之主?从前扈伦部(海西)都站在一起侵略我,因而引起战争。天谴扈伦而以我为是,明朝皇帝助天罪之叶赫,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怎么可以审断?此其七恨。凌辱至极,实难容忍,故以此七恨兴兵。

说完以后,拜天焚表“七大恨”的原文已不可见。有人认为《明神宗实录》所载最为可信,因那是传到明朝的,没有经过修改。但清朝文献记载较详,且主要内容无大出入,此据《满文老档》及《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庶几乎可资参考。。“七大恨”是努尔哈赤的作战动员令。但是他发动战争,显然不单单是为了报仇解恨。回想三十五年前他刚刚起兵时,最先提出为父祖复仇,攻击的对象是女真部落的一个小酋长尼堪外兰,目的是实现女真各部的统一。现在又说是明朝杀了他的父祖,不但复仇的对象发生了大转移,即目的也由统一女真变成了与明朝争夺统治权了此时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叶赫部的要求仍有。见谈迁:《国榷》,卷83,载努尔哈赤传汉字檄有“须捐北关予我”之句。。为此,他向诸贝勒大臣讲了富有政治色彩的一番话。他说:“发动这场战争并非出自我的心愿,主要是因有七大恨,其余小恨难以说尽。愤恨已极,才发动战争。尽管如此,在作战中俘虏的人,还是不要剥其衣服,不要奸其妇女,不要离其夫妻。抗拒者杀无赦,不为敌者不要妄杀。”这就表明,他一边要战胜明朝,一边要争取人民;不但从现实出发,也想到了将来的发展。说完之后,他就领兵起行了。

此次作战,努尔哈赤投入了八旗的主要兵力。四月十三日当天,分兵为两路,走到古勒山住宿。第二天,先派扮作马商的一行人前走,其余大军两路又分为八路。左翼四旗要攻取东州、马根单二处;努尔哈赤本人及诸贝勒率右翼四旗及八旗精锐亲兵将取抚顺城。这天夜里于瓦浑鄂漠之野宿营。晚上努尔哈赤给参加作战的蒙古恩格德里额驸(女婿)、察哈尔的萨哈连额驸讲过去金朝的历史。这也是努尔哈赤与金朝有联系的一个证明。那天努尔哈赤说道:“我看自古以来做帝王的人,虽亲身经历征战的辛苦,却皆未永享其尊。今我兴兵,本不想图个皇帝宝座世代相传,但是大明屡次欺我,实难忍受,无可奈何,才毅然发兵。”那天夜里忽晴忽雨,努尔哈赤对诸贝勒大臣说,阴雨天气不便进兵,可令返回。努尔哈赤二子、大贝勒代善说:“与大明和好很久,今因其不讲道理,酿成仇恨,发来的兵已至其境,若到此而止,领兵返回,是我们要与大明和好呢,还是为敌呢?况且兴兵这个名声,谁能隐瞒得了,天虽阴雨,我军有雨衣,弓矢各有备雨之具,忧虑什么东西会沾湿吗?而且天之降雨,更使大明防御松懈,意想不到我们会兴兵。这样的雨,有利于我,不利于彼。”代善积极进取的一席话,说得努尔哈赤如拨云雾而睹青天,立刻赞扬他说得在理《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2。。半夜的时候,传令军士整装出发。正要起程,忽然云开月霁。八旗大军排列百里前进。皇太极已至抚顺城下,吹笳为号,努尔哈赤亲自领兵往抚顺城接应。那里设有明朝游击李永芳领兵守卫。后金军在城外捉拿一个汉人,让他带着招降书,到城里去交给李永芳。书中反复强调不投降死路一条,后悔莫及;投降了,属下军民不能受害,本人既可结为婚姻,又可破格提拔;且不可以为此言不足信,切记机不可失,等等《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2。。李永芳看了来书,没有立即做出抉择,他穿着官服,站在城的南门垛口上,一面说要投降,一面命令军士准备防守工具。后金兵见此情形,遂竖云梯开始攻城,不到一个时辰,后金兵已经出现在城墙上了,守备王命印被他们斩了。这时李永芳穿着官服,骑着马,从城里出来,向后金投降。看见努尔哈赤,下马跪见,努尔哈赤在马上拱手答礼。对抚顺城里的人,抗拒者杀之,未抗拒者尽皆收养。所有收养的人都重新进行编户。那天共攻取了大小城池十余个,小村四千余个《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载此战下抚顺等三城台堡五百余,此依《清太祖朝老满文原档》。。

第一部分抚、清之战后金首捷(3)

后金兵均营于所到之处,努尔哈赤营于抚顺城里。第二天,后金大军都到抚顺城郊会合,然后各营兵出边至甲板安营。根据此次攻城的功劳大小进行奖赏。此战共俘虏三十万人畜,都就地分给了部众,而把降民编了一千户。来自山东、山西、河东、河西、苏州、杭州、海州、易州等地到抚顺贸易的商人,选了其中十六人,给了银子作路费,让他们带着写有“七大恨”的文告,放他们返回家乡《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所载来抚顺经商的人有涿州、益州的,而无苏州、海州、易州的。。后金留下四千兵于二十日夜里将抚顺城拆毁。过了五天,俘虏还没有分完,命带回家再分。二十日送俘虏的出发,派了六万兵护送。努尔哈赤与诸贝勒大臣领四万兵移营,住在边境附近。二十一日后金兵班师。努尔哈赤在离边境二十里的谢哩甸立营时,哨探看见了明兵。这是明朝辽东总兵官张承胤、副将颇廷相、参将蒲世芳、游击梁汝贵所领的兵,共一万人,他们听说抚顺城被后金攻陷,分五路前来追击。后金哨探将所见明兵消息报告给代善和皇太极,他们便命令士兵披甲上阵,分三路前去迎战。后金兵到了边境,又命哨探回去向努尔哈赤报告。努尔哈赤闻讯,轻蔑地说:“他们不是来和我们打仗的,那是想要诈称把我们的兵驱逐出境,以欺骗他们的皇帝的。谅他们也不敢等待我兵之来!”这位后金汗派额尔德尼巴克什往告代善、皇太极二人:停兵勿动。他二人奉命屯兵边上,又回报父汗说:“他们的兵若是等待我兵之来就打,若是不等待就是败走了。我们要乘机追袭其后,不然默默而回,他们必然认为我们是害怕不敢打。”努尔哈赤说:“言之有理。”于是分兵前进。明兵分三处安营,据山险,掘壕堑,列火器,占着有利的地形和先进的武器,实也准备一战。后金的八旗兵摆开阵势,冲向明营,猛烈进击。先是风从西来,对后金处在明兵东方来看,有些不利,等交战之后,风向又反了过来。明兵连放火器,伤害不到敌人,却使自家兵挨了烧。后金兵奋勇射击,充分发挥他们的骑射长技,明营大溃。张承胤、蒲世芳皆战死,颇廷相、梁汝贵已溃围出,见主将阵亡,他们也继战陷阵死。将士死者上万人,生还者百无一二《明史·张承胤传》,卷239。。据说后金兵在这次作战中只折小卒二人《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2。,虽未免失真,而明兵损失惨重却无可怀疑。后金兵回到边境安营,论功升赏,二十六日返抵赫图阿拉。

后金和明朝两军第一次交锋,以后金全胜告终。后金的君臣们非常强调其胜利得之于天助。明朝的一万兵不如他们的一千兵,明朝配备了大炮一百,小炮一千,一千一百位大小炮与鸟枪,仅仅打死后金两个小卒,由于风向转变,反把自己的炮手打死了七人。后金的兵中了枪炮也都无伤亡。明兵再次追来,又恰是后金分完俘虏,准备拔营之时,避免了俘虏逃亡,等等。实在的原因,有偶然的因素,如风向转变之类;但主要的是明军腐败无能,指挥官缺乏良好的素质。时任御史的张铨说:“夫承胤不知敌诱,轻进取败,是谓无谋。猝与敌遇,行列错乱,是谓无法。率万余之众,不能死战,是谓无勇。”《明史·张铨传》,卷291。主将无谋、无法、无勇招致惨败,这个分析有一定道理。据说,在此之前努尔哈赤之子曾与承胤饮酒,对他说:“父志不小,屡谏不入,万一南向,大将军计将安出?”张承胤只是笑说明朝威德。没有多久,他就死在努尔哈赤发动的战争中了谈迁:《国榷》,卷83,中华书局排印本,5115页。。又如努尔哈赤所说,明朝统治者之间,上下欺骗,主将领兵不是打敌人,而是欺骗皇帝。这样的军队怎么可以打胜仗呢?后金的胜利不是得之天助,而是双方的社会条件决定的,主要是统帅军队的将领优劣决定的。在这次作战中,后金获得九千匹马,七千副甲胄。抚顺之战以后,收降的一千户人家,后金在一个月之内,使他们离散的兄弟、父子、夫妻、亲戚、家奴及一切器物重新相聚。此外又把马匹、奴仆、耕牛、衣服,按个人等差,分别给予。连被褥、粮食、牲畜、饭桌、水缸、木桶、碗碟、镰刀、斧头、剪子、锥子、针线等日常用品及小黄米、豆子、芝麻等杂食品皆满满的按数分给了参看《清太祖朝老满文原档》译注,第1册,90~91页。。

为了给以后的战争打开破竹之势,努尔哈赤在安抚民众的同时,极力拉拢明朝的官员和知识分子。他按照明朝的规章制度委任官吏,把收降的民户都交给李永芳管辖,任命他为三等副将。努尔哈赤把他的第七子阿巴泰的长女嫁给了李永芳为妻,设大宴成亲《清史稿·李永芳传》,卷231。。人们从此也称李永芳为额驸了。努尔哈赤征明取边城自抚顺始;明边将投降,即自李永芳始。这对后来明清战争的风云变幻影响很大。后金在攻下抚顺城时,又得到了当时还是沈阳生员的范文程。努尔哈赤知道他是宋朝名相范仲淹的后代,特地对诸贝勒说:“此名臣后也,善遇之!”《清史稿·范文程传》,卷232。又参见《碑传集·范文程传》等。范文程后来在清初的文治武功中起了重要作用。

第一部分抚、清之战后金首捷(4)

努尔哈赤从来不把战争视作单纯的打仗。他总是和政治上的是非曲直联系起来,为他进行的征战辩护。他不但在本民族内部,即从16世纪以后形成的满族之中宣传明朝的残暴统治和野蛮的掠夺,而且向明朝统治下的地区人民说明他反抗和进攻明朝的合理性。天命三年闰四月二十二日,他把掳去的张儒绅、张栋、杨希舜、卢国仕四人放回明朝。这四人中,有万历皇帝的鲁太监手下两名商人,还有开原一人,抚顺一人。努尔哈赤让他们带着一封信,信中继续谈到要与明朝讲和,罢兵及进贡等等,而就在这封信里他自称“建州可汗”,第一次向明朝人说他有“七宗恼恨”。当时传出的原意是:

朝廷无故杀其祖、父;背盟发兵出关,以护北关;叆阳、清河汉人出边挖矿、打猎,杀其夷人;又助北关,将二十年前的女儿改嫁西虏;三岔、柴河、抚安诸夷邻边住牧,不容收禾;过听北关之言,道他不是;又两关被他得了,反助南关,逼说退还,后被北关抢去。《明神宗实录》,卷568。有人认为这里记载的“七大恨”是最接近真实的,因为传到明朝,未经修改。

“七大恨”之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后金乃至清朝用以动员人民向明朝进攻。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他们总是以此表示自己是受压迫的,他们发动的所有战争都具有反压迫的性质,这是利用人们同情弱者的心理,以求减少抵抗。实际上他们率领八旗铁骑进入辽沈,蹂躏内地,是不能以“七大恨”辩解的。

五月十七日,继抚顺征战之后,努尔哈赤又与诸贝勒大臣统军向明朝发动了进攻。后金军进入边境以内,十九日围攻抚顺以北、铁岭以南的抚安、花豹冲、三岔儿,连克大小共十一堡。攻松山屯堡时,派李永芳去劝降,以抚顺降民受到恩养为例,这个山寨的人终于步了李永芳的后尘。而周围四个寨的人拒不投降,后金兵施逞淫威,将其全部杀死。此战后金军共攻下十七个城寨。将所俘虏的人口和掘窖得来的粮食全部带走了。从五月十七日出兵,到六月初九日才返回赫图阿拉。

战争的胜利给后金统治者带来巨大的物质利益和精神鼓舞。他们要继续打下去。七月二十日就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发动了清河之战。清河城位于抚顺东南的山谷中,“号天险,独东南稍平”谈迁:《国榷》,卷83,5122页。,明时为边防要塞。这时是辽阳副总兵所管范围的东边重镇之一,仅次于抚顺。为防御建州女真,这里很早以来就修筑了众多的堡、墩台、障塞,不断增加兵员屯驻或战时策应。原有戍卒五千二百五十人,为加强防守,游击张旆又带三千人来援。后金兵从鸦鹘关入境,环攻清河城。参将邹储贤听说努尔哈赤领兵来攻,主张用其麾下一万兵固守。援辽游击张旆、守堡官张云程请战,没有同意。明兵中有一千多名炮手。战斗一开始,明兵就放炮,放鸟枪,射箭,刀砍、枪刺、掷石,后金军不顾这一切,用大木板靠城,从下边挖墙脚,进入城中。邹储贤见形势紧急,斩了马,烧了营房,率亲丁大战城南。张旆战死。李永芳从远处招降,邹储贤望之大骂,亦战死。全军万人皆没于阵计六奇:《明季北略》,卷1,《清河城陷》。。清河附近的一堵墙、碱场二城官民弃城逃跑,后金军拆了二城,将周围粮食运走之后撤了兵。清河被攻破时,明朝派的援军尚在数百里之外,只有参将贺世贤自叆阳驰赴,破后金一栅,击杀百余人《明神宗实录》,卷572。。

抚顺、清河之战是明清战争史上最早的两次战役。虽然后金首战告捷。但是大明既然知道努尔哈赤已经拥有一支精骑大军,而且又创建了自己独立的国家政权,堂堂天朝岂容他如此嚣张,又何以甘心坐以待毙!明朝固然危机四伏,对努尔哈赤采取几次大的战争的能力还是有的。后金与明朝的战争将继续下去,近期由明朝采取主动行动,并欲狼吞虎咽灭此朝食也不足为怪。

第一部分明朝的惊骇(1)

惊骇总是在意想不到之中发生。努尔哈赤攻陷抚顺、清河等城堡,给明朝的打击之沉重是这个长达两个半世纪的政权所料想不到的。所以抚顺之战的警报一传出,大明举朝惊骇!

明朝是在推翻元朝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代封建政权。这个国家一直把防止元朝卷土重来视为头等大事。明中期以来沿海倭寇骚扰加剧,构成了“南倭”与“北虏”两方面的威胁。这时期东北的女真,即满族的先世,不但没有造成对明朝统治的重大危害,还曾被利用去对付南北两个主要的敌人。《明会典》上说:

辽东孤悬千里,国初废郡县,置卫所,以防虏寇。独于辽阳、开原设自在、安乐二州处降夷。东北则女直建州、毛怜等卫,西北则朵颜、福余、泰宁三卫,分地授官,通贡互市,寇盗亦少。万历《明会典》,卷129,兵部12。

明朝许多论边防者都认为女真不像蒙古那样可怕,有人说“辽东夷情与诸镇异”魏焕:《皇明九边考》,卷2。,指的就是女真百年来未曾为边患。甚至有人直说:“东夷通贡称忠顺……与西虏则风马牛不相及。”侯先春:《安边二十四议疏》。见陈子龙:《明经世文编》第6册,4690页。明英宗正统年间建州卫女真首领李满住与建州左卫首领董山依附蒙古瓦剌也先,寇掠辽东,至宪宗成化三年(1467年)建州、海西女真等入鸦鹘关,明都指挥邓佐力战而死,这些女真还在连山关至抚顺、开原等地骚扰。明朝不再忍受了,下诏李秉以左都御史提督军务,赵辅佩征虏将军印充总兵官,往辽东调兵,发动了对女真空前规模的大围剿。十月,明兵分五路,在朝鲜援军的配合下,攻至建州女真大本营婆猪江兀弥府(今辽宁省桓仁县五女山城),李满住及子古纳哈并属下数百人被杀,董山投降后押至广宁(今辽宁省北镇县城)处斩。经此打击,女真元气大伤《明宪宗实录》,卷47;李辅等:《全辽志》,卷6;赵辅:《平夷赋》。。此后数十年,女真即使出现了王杲那样空前的“倔强”者瞿九思:《万历武功录》,卷11,《王杲列传》:“余考建州置卫,盖自永乐时旧矣,然未尝曾有倔强如杲者。”此王杲终被明朝擒斩。,明朝也从未对女真的骚扰产生危机感。

万历初年,女真各部蜂起,引起了明朝的关切,但其防御的重点也是放在了海西方面,于建州似乎仍未特别注意。当时亲明的哈达部首领王台老死,叶赫部的首领逞加奴、仰加奴想乘机复仇,吞并哈达以及其他诸部女真。明朝就把制服逞、仰二奴当作了主要任务。万历十一年八月初六日,辽东的总督镇巡等官右都御史周咏等向朝廷报告,逞、仰二奴贿纠蒙古,交通建夷,欲夹攻王台幼子猛骨孛罗,意在统一海西、建州,犄角福余,凭陵辽沈。这些所谓深知“夷”情的封疆大吏,提出“先处二奴,次图别虏”《明神宗实录》,卷140。此二奴即清佳砮、杨吉砮。。然而历史发展的结果,明朝最怕要做那种事情的人,他们并没有去做,而完全相信他不能做那种事情的努尔哈赤真的做了。

努尔哈赤于1583年起兵,他的确是要统一女真,并在三十余年后取得了完全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明朝有人对努尔哈赤势力不断扩大一再表示担心。万历十六年(1588年),也就是努尔哈赤将环满洲而居之各部统一时,辽东巡抚顾养谦奏称:“奴儿哈赤者,建州黠酋也。骁骑已盈数千,乃曰奄奄垂毙。倘闻者不察,谓开原之情形果尔,则边事去矣。”《明神宗实录》,卷194。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在努尔哈赤已灭了哈达,正向海西乌拉、辉发、叶赫加紧用兵时,明人认为“奴酋自此益强,遂不可制”《明神宗实录》,卷366。。但是真正发现努尔哈赤有反明迹象是在七年以后。万历三十六年二月二十六日蓟辽总督蹇达在一份奏疏中提到,努尔哈赤已蓄养精兵三万有奇,既要侵扰朝鲜,又要交通蒙古,对明朝则“渐萌反侧之念”日本《明实录》抄第4篇,307页。。但是即使如此,明朝的统治者们谁也没有认为他的发展会很快影响到明朝的存亡。在努尔哈赤正找机会和理由向叶赫发起进攻时,万历四十三年七月二十八日辽东巡抚郭光复还说“建夷近遵约束,北关先起衅端”。在他看来,全辽不得一日安枕,皆在北关即海西叶赫不对,建夷即努尔哈赤有理,不能发兵镇压,顶多是“按兵观变”《明神宗实录》,卷534。。当然在此之前明神宗已经因努尔哈赤的崛起而做噩梦了。总之,尽管发生了如此众多的事件,但使明朝统治者最为惊骇的还是抚顺的失陷。明末有所谓“辽事”问题,实际就是从努尔哈赤攻陷抚顺开始的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卷1。。

清朝乾隆帝东巡祭祖,途经抚顺城,做诗说:“洪武城抚顺,意在抚顺我。”抚顺失陷,不仅标志着明朝自开国以来对女真统治的彻底破产,而且反映了一个新兴的满洲民族已经崛起,他们的首领已开始了取代明朝统治的战斗。面对努尔哈赤的挑战,明朝举国上下无不震恐。抚顺失陷的消息由辽东巡抚李维翰、蓟辽总督汪可受最先奏报明廷。四月十五日当天明神宗就知道了。他发了如下圣旨:“狡虏计陷边城,一切防剿事宜行该地方官相机处置,军饷着上紧给发,其调兵应援,该部便酌议具奏。”《明神宗实录》,卷568。

第一部分明朝的惊骇(2)

明朝惊骇的状况从兵部尚书薛三才的请饷奏疏中也有反映。他知道辽东的军饷已缺三时,大声疾呼提出,户部应发的额饷自去年秋天到本年夏天计五十余万,即不能尽发,亦须先给一半,以救燃眉之急。至于调兵,他说已发令调蓟镇、保定、天津等兵丁六千五百名,但更多的调不来,最好的办法是大发帑金,听抚镇自募。而明神宗明确回答他内帑空虚,所缺饷银着户部尽力措处而已。事已至此,这位皇帝仍是得推便推。到了二十一日张承胤率师救抚顺,一军皆没,明朝的紧张程度又有所加剧。二十七日署兵部尚书薛三才报告了这一消息,引起举朝震骇。明神宗痛心疾首,并焦虑地表示:“辽左覆军陨将,虏势益张,边事十分危急。尔部便会推堪任总兵官一员,令克期到任,料理军务,一切防御驱剿事宜,着督抚等官,便宜调度,务期殄灭,以奠封疆,其征兵转饷等事,即遵旨会议具奏。”《明神宗实录》,卷568。薛三才奉圣旨召集各官会议,一致认识到,努尔哈赤不但自己兴兵来攻,还有蒙古各部与之联合,结论是“转饷征兵,时刻难缓”。目下已在辽河东西进行募兵,加上关内先此招募者,总计或可得三万余人,如再进一步起用废弃家丁,亦可得数千人。抚顺之战以后,特别是经过清河之战,明朝很注意兵员数量了。时已知后金有兵六万,而明朝辽东全镇才有兵六万,除去城堡驿站之役,能作战的才二万余。提出调兵之后可从各边调一万六千,辽东再招募新兵二万。兵员仍感不足谈迁:《国榷》,卷83。。

武将关心转饷征兵,文臣也觉不可置国家安危于不顾。首辅方从哲就努尔哈赤的进攻,所陈目前时务最为迫切的是要求补充缺官,他说军国重事,断非病夫绵力所能担当。指出所有阁臣大僚至科道缺官,一切当补。管山海关主事邹之易更加忧虑日益强大的后金与西北的蒙古结合,“骚然并驰,全辽岂为我有?”他认为当今要务在于急补将领,发饷议援。他本人提出一个三路分兵进攻的方案,实际构成了后来萨尔浒之战明兵的作战蓝图。明神宗惊魂未定,再次申明,虽然听说努尔哈赤暂时退出边外,鉴于“狡谋叵测,沿边将士尤当十分戒备,以防再逞”《明神宗实录》,卷569。。

闰四月初三日蓟辽总督汪可受到了山海关,当天得报,努尔哈赤与蒙古互相配合,出入辽沈,公然扰乱。初九日刑科给事中姚若水进一步提出守山海、蓟门的建议,他已经意识到努尔哈赤的进攻有可能导致明朝的灭亡。他说:“山海、蓟门去京才数百里,不可无重兵守御。间如黄土岭、一片石等处,尤当严为防护。”他献策召集往年东征留下来的余兵,利用其善骑射的长处,让他们冲锋陷阵。再于旅顺汪家口等地派驻舟师,与镇江、宽甸兵合,使努尔哈赤陷于腹背受敌的困境,以守则固,以战则克,不愁不灭《明神宗实录》,卷569。。

在一片惶惶的气氛中,明朝决定设立山海关镇。“时奴酋犯顺,议者谓宜简大帅据关扼险,刀割蓟镇东协四路属山海关为一镇。”该镇以六千兵,分左右二营,左营由游击吴自勉充本镇中军兼管山海路事,右营仍驻四路之中,与东协台头营相为犄角,与蓟镇划地分管。有人主张加强京城内的防守,唯恐努尔哈赤所派的奸细乘机混进宫禁。明神宗还允准兵部悬赏:有能擒斩努尔哈赤者赏银一万两,仍予世职;擒斩其余八大总管、十二亲伯叔弟侄及有名头目等,都从厚从优升赏;被虏如李永芳等,投虏如佟养性等,若能俘献努尔哈赤,俱得免死《明神宗实录》,卷578。。

受到震动最大的是辽东本地。为了添补空缺,起用废将李如柏为镇守辽东总兵官。又征调废将杜松屯山海关,刘、柴国柱赴京候用。闰四月初一日,河南道御史熊化上奏反映,辽阳望援至急,建议蓟辽总督汪可受移驻广宁,巡抚李维翰移驻辽阳,与李如柏协力拒守。与此同时,顺天巡抚和保定总兵则移驻山海,保定巡抚移驻易州,相为接应,以护近郊。明神宗尽管赞赏督臣出关调度,“事出创见”,但这个主张的要害是保卫京师,即以维护明王朝最高统治为目的《明神宗实录》,卷569。。明朝统治者对辽东地方则仅把希望寄托于辽东经略身上,而这个人选于四月二日落到了辽东旧巡抚杨镐名下,起升他为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六月,李维翰被罢职以后,镐又兼辽东巡抚。明神宗看了辽镇地图,不觉发慌,谕令杜松、刘等“都催他星驰出关,以备调遣”,给了太仆寺金六万两,买战马。又任命御史陈王庭巡按辽东兼监军事。八月新设辽东饷司于广宁,管理东征粮饷。在此之前,后金兵入鸦鹘关,攻下了清河城,副将邹储贤战死,辽东更加不安。而杜松等尚未出关,调各镇兵马也多数未启程。明神宗特赐杨镐尚方剑,总兵以下不用命者,得以军法从事。听说叆阳、宽甸群众望风奔逃,因叆阳千总陈大道等擅离职守,即斩首以徇。复开辽东海运,自山东至盖州并娘娘宫,再转陆运至广宁、辽阳。作了如此部署,朝野人士仍然担心辽左局面难以应付,正如朝鲜使者所通报的那样,努尔哈赤还要进攻辽阳、广宁,直抵关门。而明朝统治者忐忑不安的也莫过于“此虏深入之念,时刻不忘”《明神宗实录》,卷574。。

第一部分明军分进合击(1)

自后金攻陷抚顺城,明朝就酝酿对后金来一次“大举”进攻。如果要追究这个主张最先由谁提出,那还要说是出自高高在上的明神宗。他在得知抚顺失陷的当天,一方面布置紧急应付,另一方面就说“其大举征剿事,还着九卿科道会议”《明神宗实录》,卷568。。二十天后,明神宗在听取了辽东的危机情报和文武大臣们提出的各种战略策略陈述以后,进一步对兵部申明了大举讨伐努尔哈赤的必要性。他说:“辽左失陷城堡,陨将丧师,损威殊甚。该地方官平时失于备御,临期不能拒堵,疏防玩寇,罪无所逃。尔部便行与督抚各官沿边将士亟图战守长策。各处城堡都要用心防守,遇有虏警,并力截杀,务挫狂锋。旦夕经略出关,援兵四集,即合谋大彰挞伐,以振国威。事平一体升赏,如仍因循怠玩,致误军机,国法具在,决不轻贷。”《明神宗实录》,卷569。这就不但指出了对后金的大举进攻势在必行,而且具体要求经略出关来付诸实现。

明朝具有至高无上权威的皇帝发令要大举进攻后金,而负责规划此举的是辽东经略杨镐。杨镐,河南商丘人,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历官山东参议、分守辽海道,擢右佥都御史,经略朝鲜军务。援朝逐倭之战,与总督邢玠、提督麻贵分兵合攻蔚山。谋之经年,倾海内全力,合朝鲜通国之众,遭到惨败,举朝嗟恨,为此险些被正法。赖首辅赵志皋得救,许复用。抚顺警报传出,杨镐有了大转机,明朝廷议,以其“熟谙辽事”,起兵部右侍郎经略辽东。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六月,镐兼程赴山海,请就近征调本兵,并发二十万饷银解往各镇。催调宣、大、山西、延、宁、甘、固征兵一万六千及蓟镇台兵。八月,为约束李如柏、杜松、刘等官将,明神宗特赐镐尚方剑,总兵以下不用命者得以军法从事《明史·杨镐传》,卷259。。鉴于辽东情急事繁,要杨镐专以“挞伐”为事,又以周永春为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让杨镐驻辽阳,周永春在广宁,佐经略调度军食《明史·周永春传》,卷259。。

打仗不能没有军饷。明朝为辽东此次大举,万历四十六年骤增辽饷三百万。当时国家的内库充裕,明神宗爱钱如命不肯发。户部尚书李汝华援引征倭、征播州之例,按田亩加派,每亩加三厘五毫,全国的田赋增加了二百余万。第二年复加三厘五毫。明年,再加二厘。前后三加,亩加九厘,增赋五百二十万,成为岁额。这就是明史上有名的加派辽饷《明史·食货志》,卷78。。杨镐准备大举,屡向朝鲜征战马,调炮手,求援军。朝鲜文献迄今保留着明神宗给朝鲜国王的敕谕。其原文如下:

朕治垂一统,守在四夷。当重译贡琛之时,息鸣镝控弦之警。迺建州遗孽,塞穷首,犬羊未餍于贪饕,狼豕不虞其奔突,荡摇我边鄙,荼毒我士民。汉过不先,朕怒斯赫,爰整张皇之旅,用宣挞伐之威。惟尔朝鲜国王,恪守箕封,祇供藩职;愤兹丑类,逆我颜行;奉大帅之檄文,集陪臣之谋议;借兵一万以上,赋马七百有奇;遣间谍以侦虏情,购焰焇以饬火器。尔之不惮征缮,虑难勤王,亦足嘉已。兹特准部复题给发马价、焰焇,用佐军实,仍遵宪庙旧例,颁赐敕书。尔命将提兵,申严纪律,听经略相机调遣,尅日进征,务成犄角之形,遄奏荡平之绩。朕当不靳殊锡,以酬尔勋及尔将士。其分兵海岛,备御非常,尤宜戒严,俾无崩震。于戏!祖庙之厚诬已雪,世德重光,天朝之封殖惟殷,邦基再造。勉效劻勷之力,用摅报塞之忱,钦哉故谕。万历四十六年九月十七日。见吴晗辑:《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8册,3019~3020页。

第一部分明军分进合击(2)

朝鲜应明朝要求,派元帅姜弘立、副元帅金景瑞率三营兵马一万三千人过鸭绿江来援助。

万历四十六年冬,来自蓟门、宣、大、山西、山东等地及朝鲜援军云集辽东。经略杨镐虽在明朝仕途阅历三十余年,实际多在官场周旋,于军事指挥并无足以胜任的才能。朝议只恐师久饷匮,大学士方从哲、兵部尚书黄嘉善、兵科给事中赵兴邦等皆不顾边防实际,每天发红旗催战。方从哲写信促杨镐急发兵,镐惶惧,“计无所出”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补遗》,卷1,《辽左兵端》。。于是会同蓟辽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等商议,决定对后金采取分进合击的战略战术。这里须要说明,汪可受、周永春、陈王庭三人虽参与议定作战方略,但就抚顺失守以来他们个人所陈奏观之,他们都没有提出过类似付诸实施的方案。前此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人为馅小说百度网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