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第一世界大战战是谁引起的

当前位置:
>>>第二次世界大战1.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世界大战1.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场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为同为二战发动者的德国和日本,对战争罪行的态度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1.是一次伟大的正义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2.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3.德国正确认识历史,承认在战争中犯下的罪行,而日本极力歪曲历史,否认在战争中的罪行。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第二次世界大战1.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考查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的全球性战争。战争最高潮时全球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有19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交战双方是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国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与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组成的轴心国集团。战火遍及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战双方同时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开战斗。最终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它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 两次世界大战比较表: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影响:1.德日意法西斯不断扩大侵略战争,给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法西斯国家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同时也对英美等国的利益构成了最大的威胁。这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基础。2.二次大战爆发后,美国出于自身安全和利益的考虑,改变了以往的“中立”态度,加强了对英国等国的援助。同时,英美加强了对苏联的援助。3.同盟大大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意义:1.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给人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和破坏。2.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3.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4.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苏联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5.第二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二战中,世界反法斯国家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去得了深刻的教训。 第二次世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1.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2.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4.人类命运休戚相关,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5.总之,只有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新殖民主义,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用和平方式解决各国的争端,才能避免战争。 攻克柏林: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两次世界大战数据比较:《大西洋宪章》:《大西洋宪章》是1941年由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签署的联合宣言。苏德战争爆发后,第二次世界大战范围扩大,美、英迫切需要进一步协调反法西斯的战略。两国首脑于1941年8月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阿金夏海湾的奥古斯塔号军舰上举行大西洋会议。在13日签署了《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共同宣言》是日,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的宣言,决心共同战败德、日、意的法西斯侵略,不到侵略国无条件投降,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经与苏联磋商并告知有关国家后,日,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此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性质:全世界受到法西斯主义侵害和威胁,联合起来共同打击法西斯的国家。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1.根本原因:随着法西斯侵略的扩张,世界人民与法西斯的矛盾日益激化。具体原因: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2.过程:1939年美国调整“中立”政策,加强对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大西洋会晤,发表《大西洋宪章》,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同时,美英加强对苏援助;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各国保证竭尽全力,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3.影响: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过程:1.法国投降后,英美合作,开始抵制法西斯;2.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开始向反法西斯国家提供经济援助;3.1941年,罗斯福和丘吉尔会晤,发表《大西洋宪章》美英联盟形成;4.苏德战争爆发,美国凭借《租借法案》援助苏联;5.1942年,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成立。
发现相似题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1.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815401928581316630671170170171944第二次世界大战:到底是谁拯救了诺曼底百万盟军?
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今时往日
[摘要]自1945年以来,一个难于解释的疑问始终困扰着历史学家,那就是希特勒为什么没有使用化学武器对付盟军?在使用毒气毒杀犹太男女老幼时,他没有表现出半点犹豫,为何偏偏没有对盟军采取同样手段?二战期间,德国纳粹本可以在应对诺曼底登陆作战时对盟军使用化学武器,就此展开一场惨烈的毒气战,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这种做法。他们的放弃让成千上万的盟军士兵捡回了性命。应该感谢一位纳粹科学家——奥托·阿曼洛斯,也许正是他忽悠希特勒放弃了毒气战。希特勒曾被毒气所伤自1945年以来,一个难于解释的疑问始终困扰着历史学家,那就是希特勒为什么没有使用化学武器对付盟军?在使用毒气毒杀犹太男女老幼时,他没有表现出半点犹豫,为何偏偏没有对盟军采取同样手段?直到现在,很多人仍相信希特勒之所以不愿动用化学武器对付盟军源于其在一战期间遭毒气所伤的痛苦经历。日晚上和14日凌晨,在叶普斯附近地区,当时还是一名年轻下士的希特勒遭遇英军释放的芥子气(一种毒气),致使他暂时失明,他的战争也就此结束。对于希特勒不使用化学武器的这种“仁慈”,纽约州布法罗卡尼修斯学院着名化学与生物化学教授弗兰克·迪南给出了一种令人吃惊的全新解释。根据他的解释,希特勒身边的一位科学家有意夸大盟军使用自己研制的化学武器进行还击的能力,促使希特勒重新考虑他的作战计划。奥托·阿曼洛斯,生于1901年,德国化学家,最初在德国化工公司巴斯夫(BASF)工作,1938年入主法本公司董事会,负责为化学武器部门出谋划策。阿曼洛斯工作勤勉刻苦并且才能出众,受到纳粹的极高赞誉。他有权在Buna-WerkIV(隶属于奥斯威辛集中营)使用集中营犯人研制化学武器。二战的化学武器勤奋工作最终为阿曼洛斯赢得很大声望和荣誉,曾获得战功十字勋章以及骑士一级和二级战功十字勋章。他成为所谓的“军事经济领导”,被认为是德国战事不可或缺的一个人物。很快,他便成为第三帝国精英阵营中的一员。让阿曼洛斯投入最多时间和精力研究的化学制品之一便是塔崩。日,第一批塔崩被制造出来,当时法本公司的吉拉德·施拉德博士准备将这种制剂充当杀虫剂。施拉德发现塔崩能够有效杀死叶虱。但在随后一个月,这种化学制品被最终证明对人类同样具有毒性。事实上,施拉德本人以及他的一名登陆盟军不知“大祸将临”实验室助手成为塔崩的第一批受害者。在对这种化学制品进行研究时,他们暴露在塔崩烟环境下,很快就出现呼吸急促。呼吸新鲜空气之后,他们又恢复正常,可以说非常幸运。由于可以通过肺部、皮肤甚至眼睛进人体内,塔崩的危险性尤为明显,即使只有1毫升透过皮肤进入人体也具有致命性。毫不令人感到吃惊的是,纳粹很快便将塔崩视为一件具有发展前景的新武器。由于担心盟军同样会制造塔崩,他们甚至将其列为一项机密。在进行了大量测试和研究之后,纳粹决定开设一家工厂,专门用于大规模制造这种神经性毒剂。由于这项工作的复杂性和危险性,进展较为缓慢。尽管3000多名工人小心防范,但还是发生了300多起事故——意外溢出的塔崩曾导致10名工人死亡。截至1943年,德国已经生产了12500吨塔崩,其中大多数被装入炮弹和炸弹等武器。纳粹当时认为塔崩就是二战中最具致命性的武器,他们对此毫无怀疑。转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今时往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duffzh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哪个国家引起的_百度知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哪个国家引起的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凌霜傲雪2011
凌霜傲雪2011
采纳数:52
获赞数:1801
擅长:暂未定制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灾难,战争范围包括全世界,并不是某一个国家引起的。在亚洲,日本军国主义气焰嚣张,想要统治亚洲并将诸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靠武力去掠夺更多的资源,来填满他们的野心,在1937年对中国发动全面侵略战争;在欧洲,迅速崛起的德国仍没有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一战之败的德国损失了许多利益,德国想要再次通过战争夺回属于自己的利益,近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在1939年突袭波兰,英法参战,欧洲开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德国突袭苏联,日本突袭美国,苏美两大国参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达到顶峰。1940年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国签署了三国公约,轴心国军事集团形成;1942年美、英、苏、中等26国签订了联合国家宣言,同盟国军事集团形成。
德国入侵波兰开始形成欧洲战场,同时日本想称霸亚洲过度入侵中国和欧美国家有利益冲突加上珍珠港事件的刺激形成亚洲太平洋战场。其实徳国和日本是二战中各自发展独立的法西斯,只是同一时期挑起大型战争而已,意大利只是个过场配角
首先是日本,再次是德国,再次是意大利
Y_S_R_0827
Y_S_R_0827
采纳数:130
获赞数:380
擅长:暂未定制
由日本引起
其他1条回答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是谁引起的?_百度知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是谁引起的?
到底是为什么发生的?我希望可以得到准确答案..谢谢了......
到底是为什么发生的?我希望可以得到准确答案..谢谢了...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起因 日,德国对波兰不宣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仿佛转眼间,距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过了60年。回顾历史,分析这场人类社会经历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破坏程度最深的全球性战争是如何爆发的,对今天的世界有着非常重大的借鉴意义。认真吸取历史的教训,人类才能真正避免再次走入战争的深渊。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埋下祸根 日,德国与协约国在法国巴黎东北的贡比涅森林签订投降协议。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宣告结束。战争结束后,协约国集团于1919年和1922年在巴黎和华盛顿先后召开了国际会议,讨论重建战后国际秩序的问题。经过几番讨价还价,最终建立了战后初期的国际体系,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德国问题。许多人认为:协约国不承认德国的大国地位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因此,当时许多欧洲政治家天真地相信:只要能够处理好这一问题,就可以使欧洲避免另一场战争。但是,英、法、美三国操纵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在处置德国时采取了“以暴治暴”的方法,使德国丧失了1/8的领土和1/10的人口,在德国人心目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从而背离了制定这一条约的初衷。 一纸和约真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德国问题吗?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二十余年,无论协约国集团在处置德国问题时怎样大发仁慈,都难以改变德国老百姓心中约定俗成的基本认识:战争赔款是德国贫困的根源。不管是濒于破产的商人、收入菲薄的教师,还是失业的工人,都把他们贫困的原因归咎于战争赔款。在德国人看来,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普鲁士占领了100多年的但泽(今波兰格但斯克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国际联盟和波兰共同管辖)成为了自由市,波兰走廊把东普鲁士同德国本土分割开,德国丧失了所有的殖民地,所有这一切带给德国的只有贫弱和苦难。德国人认为,摆脱困境的根本方法,是推翻压在他们头上的《凡尔赛和约》。此时,大多数德国人心中想的只是:复仇!复仇!复仇!希特勒和纳粹党的出现恰恰迎合了德国人这种急于报复的极端民族主义心理,因而轻易上台执政。 在巴黎和会上,意大利首相奥兰多没有获得他想要的特权,一怒之下拂袖而去。奥兰多回国后政府倒台。1922年10月,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另一主要国家日本,其膨胀野心也与华盛顿会议上处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岛屿殖民地、重新划分远东政治格局有关。因此,后来的历史学家们不客气地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本身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分赃不均的产物,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孕育的畸形儿! 姑息养奸 法西斯泛滥世界 20世纪30年代,以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以1939年纳粹德国侵略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结束,中间穿插着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内战,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在这十年中,世界从烽火点点到硝烟成片,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世界大战的深渊。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普遍幻想今后永远不会再有另一场世界大战了,饱受战争之苦的欧洲各国“和平主义”思想过度泛滥。“和风”劲吹之下,欧洲各国大规模裁军,对纳粹党在德国上台可能造成的危害疏于防范,形成了它得以壮大的外部条件。同时,英、法、美等国家对于德、意、日在全世界的侵略行径不闻不问、姑息养奸,使得法西斯毒瘤泛滥世界,成为危害人类和平的重大隐患。 1933年,和平的热望鼓动着大多数英国人,法国人则在德法边境修筑了蜿蜒几百公里的马其诺防线,并在德国东部联合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组成制约德国的“小协约国”集团,自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永享太平了。与此同时,纳粹党执政后的德国却在悄然重整军备,恢复普遍义务兵役制,并秘密发展被《凡尔赛和约》禁止的空军和坦克部队。意大利和日本这两个法西斯国家也争相扩军备战,磨刀霍霍,准备大干一场。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政府一面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一面将希望寄托在英法主导的国际联盟身上,希望由“国联”出面制裁日本。英法把持的“国联”虽然高举“道义”的大旗,但对日本的侵略行径却裁而不制。这一方面是由于西方列强要维持与日本的经贸关系,另一方面,若翻翻历史书就会发现,它们中哪一个没有过类似侵略行径呢?此时,被世界舆论寄以厚望的美国罗斯福政府又埋头于“新政”,不愿涉足国际事务,这无异于鼓励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 国际联盟对“九一八事变”的态度开了一个既可悲又可怕的先例。在这之后,法西斯国家摸到了“绥靖政策”的脉搏,在世界各地频繁侵略,最终将世界推入了大战的深渊! “绥靖政策”将世界推入大战 希特勒上台伊始,恰逢德国陷入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之中。凭借手下能臣沙赫特(时任德国经济部长)的经济才能,德国的经济实力几乎发挥出了全部的潜能。但是,饱受《凡尔赛和约》制裁的德国军队早已不再是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力量了。甚至到了大战爆发的1939年,德国人还根本没有为一场长时间的战争做好充足的准备。 那么,是什么力量导致法西斯国家一而再、再而三地冒险孤注一掷,但又不断得手,从而将整个世界拖入一场几乎灭绝人类的世界大战中去呢?答案是:“绥靖政策”。 什么是“绥靖政策”?一般的解释是:西方列强为防止战火烧到自己头上,以牺牲弱小国家为代价换取自身的苟安。 如果没有此时英法等世界主要国家所奉行的“绥靖主义”,希特勒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政客、一个跳梁小丑而已。那么,英法等国是如何“绥靖”希特勒的? 日,希特勒悍然撕毁《凡尔赛和约》,3.5万德军奉命进入了莱茵非军事区。当时的德军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与驻扎在莱茵河对岸的法军有很大差距,因此希特勒在入侵之前还下了这样的命令:一旦遇到法军的抵抗就立刻撤退!但法国政府在希特勒的挑战面前畏缩不前,英国政府又采取“超然”态度,使得希特勒顺利度过了“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希特勒挑战《凡尔赛和约》的第一个动作得逞了。 同年年底,德、日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11月,意大利宣布加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正式形成。 1938年3月,奥地利总理舒士尼格与国内民族主义者矛盾激化。11日晚8时,纳粹党人赛斯·因夸特在德国的支持下就任奥地利总理。当晚9时10分,赛斯·因夸特发出电报,请求德国援助。但希特勒早在当晚8时45分就已命令德军进军奥地利。3月13日,奥地利正式并入德国。其实,当时德军在入侵之前根本没有做好作战准备,其车辆有70%在路上抛了锚。 德奥合并,更准确地说是德奥合并的方法和结果,使希特勒摸透了“绥靖主义”者的底牌,使他在通往大战的路上走出了关键的一步。德军入侵奥地利的整个过程进行得出奇的顺利,以至于希特勒本人也被这种胜利的情绪所感染。 在这之后,他以在民族问题上处理不当为由,抓住捷克斯洛伐克不放,迫使捷给予其境内苏台德地区的德意志人以“自治”。拥有几十个师、数十万人的捷克斯洛伐克军队装备还是比较精良的,其战斗力足以抵抗德国军队的入侵。但这支雄师在英法“绥靖政策”的压力下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日,英国首相张伯伦生平第一次乘飞机出行,赶赴希特勒在慕尼黑郊外的别墅伯希特斯加登。根据会议记录,张伯伦没有问过能否保持一个领土完整的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也没有问过这对西方列强会产生什么样的战略影响,甚至根本没有考虑过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完整,就拍板把捷克斯洛伐克出卖给了希特勒。当然,人们也不会忘记慕尼黑会议上的另一个“绥靖主义”者。在9月18日的会议上,法国总理达拉第力图使英国人相信:希特勒是个诚实办事的人,他在获得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人居住地之后,绝不会再寻求其他非德意志人居住的领土。张伯伦则说:“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接受现在向他们提出的建议并确定不会同时发生军事政变的话,英王陛下政府准备参加拟议中的保证。”达拉第的一句话把英国推进了世界大战,而张伯伦的一句话又把捷克斯洛伐克投入了民族苦难的深渊。 9月29日,张伯伦与达拉第、墨索里尼、希特勒在慕尼黑举行了四国首脑会议,正式签署了《慕尼黑协定》。协定签字之后,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才被叫进会议厅,张伯伦和达拉第向他们宣布协定的内容,还告诉他们:“这是无权上诉和不能修改的判决词”。 返回伦敦,面对机场上欢呼雀跃的人群,张伯伦不禁高喊:这是在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将伟大的和平从欧洲大陆带回! 但是,没过多久,法西斯的炸弹就落到了他们的头上。日,纳粹德国入侵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同日对英美宣战,大战真正具有了世界规模。“绥靖政策”的苦果终于砸到了绥靖者自己的头上。
上面的哪里钞来的啊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导火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