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练特种部队练的格斗术术保护自己,但是为了学习,根据我的体质和情况练什么好和年龄段呢?谢谢您

1862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225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已解决问题
最好的防身术和格斗术是什么?(打混混,保护自己的)
浏览次数:1037
用手机阿里扫一扫
最满意答案
这个不能看流派,而要看你的自身条件和客观环境。首先体质弱了练什么都白搭。其次,你周围要有合适的教学、训练场所:比如你周围只有比较正规的散打馆,就不要考虑去学什么泰拳、永春、巴西柔术之类。因为自学格斗术非常容易走弯路,必须有人指导,如果没有合适的教练和正规训练场地,几乎没有可能练好。最后还要考虑个人兴趣喜好,比如你喜欢用拳,那么尽量别找注重腿法、纠缠技术的流派。因为业余爱好者精力有限,而练好一项技术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如果不能选择自己喜好的技术,很可能没有足够的动力去练习,最后导致学艺不精。最后说一下国内常见的流派:1、散打,首先推荐这个。因为多数城市都有正规的训练地点,在网上可以搜搜。中远近三中距离都有攻防手段,比较实用。2、跆拳道,很流行,但也鱼龙混杂。一般而言都是注重腿法,而且是针对奥运跆拳道规则的那种,学实战的话不推荐。(有些人会说跆拳道不只有腿法,但是跆拳道馆的教练一般不会组织学员进行那种规则很开放的比赛,也就是说一般人学到的能用于实战的跆拳道技术只有腿法,而且是那种在打架中很容易受到限制的腿法)。3、拳击;比较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不过同样要找专业教练。4、中国跤:部分地区有教学的,门派传统不错,挺实用。5、柔术:个别大城市有正规训练馆,小地方的肯定是山寨。6、咏春、形意拳...........:先去训练地点看看他们打实战是不是动真格,有没有学院在训练时受伤(有的话说明这个地方还过得去)。
答案创立者
以企业身份回答&
正在进行的活动
生意经不允许发广告,违者直接删除
复制问题或回答,一经发现,拉黑7天
快速解决你的电商难题
店铺优化排查提升2倍流量
擅长&nbsp 店铺优化
您可能有同感的问题
扫一扫用手机阿里看生意经
问题排行榜
当前问题的答案已经被保护,只有知县(三级)以上的用户可以编辑!写下您的建议,管理员会及时与您联络!
server is ok体术与中国擒拿术、缚手格斗术很像,并不是一味段练体质极限。_体术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10贴子:
体术与中国擒拿术、缚手格斗术很像,并不是一味段练体质极限。
体术与中国擒拿术、缚手格斗术很像,并不是一味段练体质极限。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492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34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周星驰拿他当偶像,周杰伦为他写过歌,他只活了33年却影响全世界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书单 (ID:BookSelection)
说起“李小龙”这三个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要问李小龙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似乎又没有几个人熟知。
今天,我们就用李小龙生前留下的影像,来告诉你一个真正的李小龙。
——书单君
图 | pencil
李小龙并非天生的强者
但他用一生告诉了我们
如何从普通人变成强者
& 图片来源:知中 &
李小龙生于美国旧金山。
他有个哥哥,生下来便夭折了。
祖母想欺骗牛鬼蛇神,保这孩子一命,
就给他起了个女孩儿的乳名,“细凤”。
又给他戴耳环、穿裙子,
以免被鬼捉去。
18岁前,李小龙在香港生活。
幼年他体弱多病,近视高达500度。
可他偏偏精力旺盛,喜欢恶作剧,
打架简直成了家常便饭。
为了增强儿子体质,帮他修身养性,
父亲就天天带他打太极拳。
这依然无法改变李小龙“好斗”的脾气。
每天一放学,他便脱下校服,换上唐装,
跑到街上四处寻人打架。
13岁时,因惹怒一帮人,
李小龙被人在街上追着打。
幸好玩伴出手相助,才躲过一劫。
李小龙见玩伴身手不凡,
使的招数他都没见过,
便问:“你这叫什么打法?”
玩伴回了他两个字:“咏春。”
随后,李小龙开始学习咏春,
接受更为系统的功夫训练。
他痴迷于提升武艺,
竟在家门外放了咏春木桩,
趁父母睡了,偷偷跑去练习。
习得咏春后的李小龙如虎添翼,
打起架来无往不胜。
凡是看到不顺眼的事,
冲上去就拿拳头解决。
见他四处闹事,
父亲感到无计可施:
“你整天胡闹,以后靠什么生存!”
不久,李小龙就惹出了大麻烦。
一次街斗,他跟4个蔡李佛派的人对战。
原想随便打打,却被对方打中眼眶,
一时怒从心起,将一人牙齿踢断。
这群人有黑道背景,立马扬言要干掉他。
父亲知道后,只丢给他100美金:
“你自己去美国谋生吧,香港,
已经没有你的容身之地了。”
就这样,李小龙孤身一人,
登上了去往美国的邮轮。
到了旧金山后,
李小龙一边读书一边打工。
从此便再未问父母要过一分钱。
同时,他也不忘对功夫的热爱。
专门将咏春木桩从香港运到学校,
不再去舞会和夜场,
推掉了一切无用的社交,
闲散时间都花在了练武上。
随着自信提升,武艺越发精进,
他开始在公众场所进行功夫表演。
外国人头一次见这么厉害的拳脚,
不少感兴趣的同学找上门来,
表示想跟他学中国功夫。
随着上门讨教的人越来越多,
在众人支持下,李小龙成立了一家国术馆,
开始在固定的场所教授中国武术。
短短几年,便声名鹊起。
随着名气增大,
开始有人上门滋事,
想试试李小龙的功夫。
其中有一位日本武士,
李小龙本不想迎战,
武士死缠烂打,非要切磋。
结果李小龙几招下来,
把对方打得血流满面。
武士苏醒后问:
“他打倒我用了多长时间?”
“只有11秒。”
李小龙出手之快,
常人眼睛是难以捕捉的。
香港才女林燕妮就曾写过,
有一次她和李小龙逛街,
走到天星码头时,
几个流里流气的飞仔擦肩而过,
看李小龙穿紫衬衫,取笑他的打扮。
李小龙转身时,林燕妮刚回头。
待林燕妮回过头去,
那几个家伙已经被打倒在地了。
更夸张的说法是,
他一秒钟出拳7次,踢腿6次,
连摄像机也捕捉不到他的速度。
以至于拍摄电影时,
摄影师需要用32帧的胶片拍他。
在一次公开表演中,
李小龙可以在对方打开钱夹的一瞬间,
取出里面10美分的硬币,
独独留下1美分的。
1964年7月,
李小龙开办第二家国术馆。
一个月后,他迎来了人生重要的转折点:
作为表演嘉宾,参加“国际空手道锦标大赛”。
开幕式上,李小龙的功夫表演技惊四座。
出拳速度之快,力道之刚猛,爆发力之强,
令现场的黑带大师目瞪口呆。
很快,表演现场的录像带,
被送到好莱坞一位设计师的手中,
李小龙得到了一次面试机会。
&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
早在香港,李小龙就是童星。
他父亲是粤剧演员。1941年,
粤语剧《金门女》拍摄时需要一名婴儿,
三个月大的李小龙便客串了一把。
回香港后,李小龙跟着父亲出入片场,
耳濡目染,渐渐爱上了表演,
接二连三在电影中露脸。
报界一度用“神童”形容他的演技。
& 图片来源:知中 &
1950年的《细路祥》中,
李小龙第一次担任主演,
一夜之间成为最火的童星。
他甚至还演过电影版《雷雨》。
去美国前参演了20多部电影。
成为一名出色的演员,
一个有影响力的明星,
本就是李小龙的人生目标之一。
只是没想到这么快,
就踏进了好莱坞。
& 图片来源:知中 &
在好莱坞的面试中,
他谈吐成熟、儒雅,
谈及对生活、功夫和艺术的看法,
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7月,李小龙与福克斯公司签约,
出演《青蜂侠》中的助手加藤。
之后,李小龙功夫名声越来越大,
连不少演员、导演都慕名前来,
国术馆的授课费随之水涨船高。
每小时250美金,10堂课1000美金。
李小龙写信对朋友说:
“我已经成为有史以来全美最高价的老师。”
可就在这时,人生的绝境,不期而至。
其实,《青蜂侠》的播出,
没能为李小龙在好莱坞打开局面。
在一个排斥华人的族群里,
一个中国演员想出头,谈何容易?
在李小龙之前,好莱坞大银幕上,
最为人熟知的女演员便是黄柳霜。
在那个种族歧视盛行的年代,
她扮演的都是娼妓、女奴。
李小龙想要成为好莱坞巨星,
无异于天方夜谭。
& 图片来源:知中 &
明知如此,1969年年初,
李小龙写下一段话来鞭策自己:
“我,布鲁斯·李,将会成为,
全美国最高薪酬的超级东方巨星。
作为回报,我将奉献出最激动人心、最具震撼性的演出。
从1970年开始,我将会赢得世界性声誉。
到1980年,我将会拥有1000万美元的财富,
那时候我和我的家人将过上愉快、和谐、幸福的生活。”
这是李小龙一生中最著名的四大宏愿。
& 李小龙亲笔写的宏愿,图片来源:知中 &
怀着这种决心,
李小龙满怀期望写出剧本,
电影从取景开始便困难重重,
好莱坞并不想在黄种人身上押宝。
此时,李小龙又犯了个最不该犯的错误:
在没有热身准备的情况下,
扛着125磅的杠铃做练习,
结果不慎拉伤腰部。
全面检查后,
被诊断为第四腰椎神经永久性损伤。
医生说:“别再想什么功夫了,
你以后连踢腿都困难。”
但李小龙拿意志力证明了什么叫超人。
卧床数月后,他开始艰苦的康复训练。
在浴室的镜子上、卧室门上、墙上,
贴了无数张写有“Walk on”的纸条,
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楚,每天坚持锻炼。
数月之后,他居然奇迹般的康复了!
身体是李小龙安身立命的根本,
在诊断结果出来的那一瞬间,
可以想象,他的心情何等绝望。
换做常人,面对如此巨大的打击,
恐怕早就怨天尤人,一蹶不振。
李小龙却能够凭借内心坚韧,
把身体训练到和从前一样的水平。
紧接着,他便迎来了属于他的时代。
《青蜂侠》在港播出后,
反响十分热烈。当时,
邹文怀与邵逸夫理念不合,
出走邵氏电影,创立嘉禾娱乐。
几乎在同一时间,两家公司,
都向李小龙发出邀请。
1971年,李小龙加盟嘉禾。
要知道,那是香港武侠电影的黄金时代,
张彻的《独臂刀》和胡金铨的《大醉侠》,
已将香港武侠电影推向一个顶峰。
旁人若想超越这二者,
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面对高山,李小龙却说:
“我才不拍这种,要打就真打!”
李小龙说干就干,找作家倪匡,
编剧了《唐山大兄》和《精武门》。
两部电影前后脚上映,
立马对邵氏造成了史无前例的冲击。
《唐山大兄》上映10天狂收250万,
一口气打破香港票房纪录。
在《精武门》中,李小龙饰演陈真,
一脚踢碎“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匾牌,
留下中国影史上最经典的一幕。
这部电影制作成本20万,
最后拿到440万的票房。
随后,李小龙请来,
全美七届空手道冠军查克·诺里斯,
自编、自导、自演电影《猛龙过江》。
电影首映时,连警察都出动。
有的剧院因无法维持现场秩序,
不得不暂停放映。仅在香港一地,
《猛龙过江》斩获票房530万港币,
随后打破东南亚多地的票房纪录。
票房奇迹令好莱坞闻风而动,
他们马上找他合拍《龙争虎斗》。
电影成本不到100万美元,
全球总票房却高达2亿!
从此以后,在美国,
从东海岸到西海岸,
每一个街区,每一家武馆,
没人不知道“李小龙”的名字。
中国功夫,这才被世人熟知。
李小龙几乎是凭借一人之力,
让嘉禾娱乐成为了香港,
唯一能够与邵氏抗衡的电影公司,
也是凭借一人之力,
创立了一种新的电影门类:功夫电影,
并在一夜间让它扬名全球。
甚至可以说,没有李小龙,
就不会有“Kungfu”这个词。
李小龙的出现,
彻底改变了大银幕上的黄种人形象。
在被美国白人支配的世界里,
无数的少数族裔因他而热血沸腾。
谁都没想到,一个中国人,居然这么能打。
好莱坞导演罗伯·科恩曾说:
“不是一群人,是一个人,仅靠一个人,
就改变了中国人的形象,
从龅牙、戴细框眼镜的矮子,
变成一个格斗武术家,一个和平战士,
全世界只有李小龙做到了。”
说起来,这与李小龙的个性有关。
二战时,他对着日本飞机挥舞拳头。
在被英国占领的香港,他常去打外国人。
因为是“混血儿”,李小龙学咏春时,
差点被有血统论的顽固派撵走。
出演《青蜂侠》时,明知他是演员,
制作人却对他说:“小子,你的车呢?
现在你去给我把另一位演员接来。”
李小龙说,这些不公正,必须被打破。
&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
受到他鼓舞和影响的,
不只是少数族裔。
还有那些想成为强者的人。
这些人因为李小龙的存在,
而获得了无尽的人生动力。
在电影《精武门》中,
被李小龙踢飞的龙套成龙说:
“如果问我从李小龙身上学到什么,
那只有一种东西:巨大的成功,
永远只跟远大的抱负相伴。”
& 图片来源:知中 &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
李小龙工作起来极其卖命。
为得到极致的速度、力量和耐力,
他的各种训练方式都超出想象:
为了增强拳头硬度,他用拳头做俯卧撑,会不停肘击沙袋锻炼髋部力量。他的寸拳劲,可以将107公斤的人打出4米远。
他可以用手指头戳破没打开的易拉罐。为锻炼手指强度,坚持每天用两根手指做俯卧撑,靠纸靶提升自己的出手速度。
为追求肌肉的极致,他努力探索着各种健身手段。1972年,他曾用日本电击器刺激肌肉,以达到最高效的健身效果。
他对极致的追求,影响了太多人:
菲律宾拳王曼尼·帕奎奥留着李小龙的发型,不仅在外形上模仿李小龙,在格斗理念和生存斗志上,一直向他看齐。
NBA球星詹姆斯和科比都是李小龙的迷弟,每个赛季开始,詹姆斯都喜欢在更衣室里贴一句李小龙的名言来激励自己。
滑板界远祖选手克里斯蒂安·霍索曾说:“在我运动生涯的最低谷,我有幸遇到了李小龙,是他给我带来了希望。”
众所周知,周星驰想做演员,只因为看了李小龙的电影;周杰伦写《双节棍》,听起来全都是李小龙的影子。
导演吴宇森说:“是李小龙启发了我,教我如何在电影中加入中国元素。同时他让我相信,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
李小龙不仅仅是功夫巨星,
更是武术家、诗人、舞者、思考者。
想起童年好勇斗狠,李小龙曾懊悔不已。
被迫离开香港时,他反复问自己:
“胜利了又如何?
为什么我把胜利看得那么重?
什么才是荣誉?
怎样的‘战胜’才是光荣的?”
为此,他选择了哲学。
李小龙书架上有柏拉图、大卫·休谟、笛卡尔、托马斯·阿奎那等西方哲学家的著作,
也有禅宗、克里希那穆提、弗雷德里克·皮尔斯等宗教和心理学书籍。
对阴阳、灵活、平衡,
他有着深刻的体悟。
有一次,他独自乘船出海,
想起训练时经历的挫折,
愤怒地用拳头猛击海水,瞬间顿悟:
水不正说明了功夫的本质吗?
它是世界上最柔软的物质,
却有着能穿透一切的力量。
由此,他留下那段著名的话:
“水倒入杯中就成了杯子的形状,
倒入瓶中就成为瓶子的形状,
倒入茶壶就成为茶壶的形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像水一样吧,我的朋友。”
1957年,师兄黄淳梁,
在一场国术大赛中败北。
数年后北少林派武师黄泽民踢馆。
在李小龙眼里,黄只是个平庸对手,
自己却花了3分钟才将其击败。
这促使李小龙反思咏春拳术。
他开始博采众家之长,
在丰富拳法的前提下,
开始肌肉训练、体能训练,
学习摔跤技法、巴西柔术,
决心将各种格斗技融为一炉。
那次对战后,李小龙觉得,
功夫靠套路,不能提高实战,
最高的境界,是无招胜有招。
经过3年的探索,1967年,
李小龙将自己建立的“无固定技术动作、无套路形式”武术体系正式命名,
这便是“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截拳道。
李小龙说:“截拳道是宁静灵魂的艺术,
宁静得如同月光洒在深邃的湖泊上”。
真正的技艺,应当超越任何特定形式的艺术。
在那个年代,这是极为超前的思想,
可以说打破了武学上的层层禁锢。
常有人问,李小龙实战能力如何,
与泰森打谁会赢?
显而易见,在体格与力量上,
李小龙和泰森存在差距。
泰森是一个格斗流派的极致实操者,
而李小龙则是开拓武术新思想的宗师。
这就是为什么世界武术权威杂志《黑带》,
将李小龙列为“世界七大武术名家”之一。
& 有人说,李小龙就是MMA(综合格斗术)的先驱。这种无套路、无限制、少防护、求效率的实战格斗,践行的正是李小龙的武术哲学 &
而除了功夫,李小龙还会写诗。
他写过一首重要的诗作《我是谁》,
以此来表达复杂的内心世界:
我是人群中的巨人,
俯视苍生的豪杰,
还是封闭自感的庸碌之辈?
我是功成名就,信心十足的绅士,
一呼百应的天生领袖,
还是在陌生人前小心翼翼,
动辄心惊的弱者?
在强装的笑颜后面,
是一颗瑟瑟发抖的心,
如同在漆黑森林里迷路的小小少年。
李小龙死后,
人们发现了他大量的文稿、诗作。
里面描写最多的是他的人生理想,
是雄心壮志和给朋友的激励。
在《有一个演员说出自己的心声》中,
李小龙写道:“努力,绝对的努力,
是让人不断向前的方式。
实现自我,没有结束,也没有局限,
因为生命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
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
忠于自我,突破自我,以无限为有限。
这便是李小龙一生的追求。
多年后,朋友将手稿整理成书,
书的名字叫做《生活的艺术家》。
所谓“生活的艺术家”,在他看来,
是一个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完善者。
只可惜,李小龙没能等到书出版。
李小龙和邹文怀到女星丁佩家中讨论剧本。
商讨快结束时,李小龙忽然说头疼,
便去丁佩卧房休息。邹文怀离开后,
对李小龙不放心,又打电话到丁佩家。
待丁佩去查看时,
李小龙已经失去了生命迹象。
有人推测,李小龙的死,
与他的身体透支有关。
他几乎是连续不停地拍摄了《唐山大兄》《精武门》和《猛龙过江》。
一度在片场晕倒后被送往医院。
就这样,在人生事业的巅峰期,
李小龙猝然离世,年仅33岁。
他在无数人的仰慕和赞叹中,
结束了璀璨的一生。
1969年,李小龙曾立下四大宏愿,
通过不断的奋斗,日后一一达成。
略有不同的是,世界给他的荣誉,
远比他想象中来得要多:
1992年,《黑带》杂志评选“国际武坛最具影响力八大武术家”,李小龙名列八大之首。
1993年,好莱坞大道铺上了他的纪念星徽。
1998年,获中国武术协会的“武术电影巨星奖”。
1998年,被《时代》评为“20世纪英雄偶像”。
2004年,英国传媒协会为他颁发“传奇大奖”。
2005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大会“世纪之星奖”。
2005年,成为“电影百年十强人物”之一。
2009年,美国《Total Film》杂志选出67部改变世界的电影,李小龙主演的《龙争虎斗》入围,因为它,美国才掀起了功夫热潮。
& 李小龙星光大道留名,图片来源:知中 &
美国政府曾发行一套《李小龙诞辰六十周年纪念邮票》,这是继玛丽莲·梦露和007之后第三位获此殊荣的艺人,
也是全球华人中的第一人。
他被美国人称为“功夫之王”。
被日本人称为“武之圣者”。
导演昆汀·塔伦提诺、
漫威创作者斯坦·李、
推理作家东野圭吾、
黑眼豆豆成员塔布、
MMA顶尖格斗选手肯尼·佛洛里安等人,
无一不从他身上汲取斗志和灵感。
当我们穿越时间的迷雾,
回看最初的那个李小龙,
你会发现,他不过是一个身体孱弱、
近视500多度患有先天扁平足的孩子。
短短30年多里,能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除却天赋,李小龙所凭借的,
是他超人的意志和奋发的力量。
& 李小龙亲笔功夫画稿,图片来源:知中 &
而所谓生命,其实就像他领悟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
英雄和普通人物一样会死去,
会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
而当我们活着的时候,
我们应该不遗余力地去领悟自我、发现自我、表达自我,
不断扩展出一个更好的自我。”
《知中·再认识李小龙》特集
多年后的今天,
我们再来怀念李小龙,
不单单是怀念他的传奇。
更要铭记的,是他留下的精神,
留给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启迪。
别忘了,他曾经说过:
“生活要靠自己去奋斗,
而完成这一使命的唯一机会,
就在今天。”
本文参考资料:
[1]《再认识李小龙》,苏静主编,知中ZHICHINA出品
[2]《生活的艺术家》,李小龙著
[3]《李小龙身后》,吴琦撰,《南方人物周刊》
[4]《纪念李小龙逝世40周年》,原载于《外滩画报》
[5]《文人李小龙》,原载于《博客天下》日
[6]《李小龙33周年祭:用最短的时间达成目的》,刘牧洋撰,原载于《外滩画报》
[7]《李小龙的真实战斗力如何?》,知乎
[8]《我是李小龙》,纪录片
[9]《李小龙如何改变了世界》,纪录片
[10]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书单”(ID:BookSelection)
由来自《南方周末》、博雅天下等媒体的资深媒体人共同打造,帮你筛选好书、过滤烂书,打开知识边界,授权请联系书单。
C O N T A C T
快速获取知中《再认识李小龙》!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练格斗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