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天才少女中的速算法》,《我是山姆》,《星际穿越》一样有很感人的父女情,催人泪下的电影推荐几部?

平心而论,哪部电影让你有想流泪的感觉?
& & & LZ觉得最让我有这种感觉的是《我是山姆》,最感人的两个情节第一个应该是山姆的女儿被判给女方后,晚上还想回到山姆住的房子去,并且真的这么做了:第二个就是山姆安慰女律师的时候。很多人说《幸福来敲门》最感人,但我觉得这部电影最让我有想流泪的感觉。众JRS觉得哪部电影让你有想流泪的感觉呢?
& & &山姆的女儿实在是太美了,应该是LOLI届的最高水平,感觉给电影加分不少,作为一个足球狗,感觉贝克汉姆和杰拉德的女儿在她面前也是要被爆啊。。& & &其实挺希望山姆和女律师在一起的,最后好像是一个开放式结局。。。
美丽心灵 美丽人生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忠犬八公,三傻大闹宝莱坞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岁月神偷吧。。。。。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你说的两部我都看过,特感动,每一部都五次以上
经典的:天堂电影院
香港的:十月围城,岁月神偷
动物的:忠犬八公,导盲犬小q
韩国的:爱有天意,脑海中的橡皮擦
美国的:人工智能 ,我是山姆
哭的最惨的是动画片:萤火虫之墓
月球,越狱最后一集,星际穿越,地心引力,大话西游等等。。。
幸福来敲门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战马,乔伊与男主角在军营重逢那一幕和最后老爷爷把乔伊还给了男主角那一幕都哭了。忠犬八公看一次哭一次!
[&此帖被老丁在 05:46修改&]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引用1楼 @ 发表的:
美丽心灵 美丽人生
美丽心灵我一开始看以为是谍战片,后来才意识到是他的幻想。最感人的应该是最后签名那段(忘了是不是签名,反正就是各位科学家都把笔留下来了,算是一种尊敬)。
唯一流泪的国产片@
引用12楼 @ 发表的:
唯一流泪的国产片@
是啊,时间才是最大的小偷,偷走了一切。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傻瓜。。。。。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泰坦尼克号
当幸福来敲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388人参加团购98.00元&349.00元
230人参加团购599.00元&1390.00元
64人参加团购99.00元&199.00元
235人参加团购529.00元&1290.00元
264人参加团购348.00元&650.00元
1969人参加团购578.00元&899.00元
230人参加团购297.00元&790.00元
4742人参加团购109.00元&239.00元
228人参加团购265.00元&499.00元
3102人参加团购378.00元&1299.00元
903人参加团购229.00元&499.00元【图片】刚刚看完《星际穿越》,推荐大家看【拂晓清风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1贴子:
刚刚看完《星际穿越》,推荐大家看
总体上来讲,我看过的科幻电影并不多,尤其不喜欢看那种大战外星人或者魔兽之类的科幻片,充斥着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的叙事,而且百战不死,最终一定拯救人类,非常俗套。之前很早就关注了《星际穿越》,不仅仅因为是 诺兰 的作品,更因为有 马修·麦康纳、安妮·海瑟薇、杰西卡·查斯坦 这三人的加盟,让我对此片充满了期待。这几天网上充满了对此片的各种解读,我一概没看,就是不想受别人的影响,要用我自己的眼睛去看、去理解。而且,也想考验一下自己的物理知识,看看到底能不能顺利地理解剧情。还好,这片不需要物理知识也能看懂,懂一些就理解的更深刻了。
清风i百联,美丽一夏,宅家一夏,囤货狂欢,全场满300减100起,享申活兜来购!清风专业的综合网上购物商城,全场大狂欢,享生活兜来购正品低价,诚信优惠.
同样是探索宇宙的题材,去年大热的《地心引力》基本上被我嗤之以鼻,除了在技术上实现了视觉效果奇佳以外,音乐非常好,但是故事老套落俗,不能打动人。但是《星际穿越》不同,不仅故事本身非常感动人,而且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化、对于外太空的探索等等无一不在警醒、激励着人类。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时空中“他们”看着“他们”自己,那种无力、无措让人对生命、选择和爱充满了敬意!爱,是唯一可以穿越时空的矢量————这才是《星际穿越》的主题。电影中间有一幕让我泪流满面,不能自已。当 马修·麦康纳 和 安妮·海瑟薇 从第一重空间的水世界回来以后,短短的三个多小时,地球已经过去了23年!这23年间,马修 的儿子、女儿均已长大成人、结婚生子,马修一边看孩子们给他的留言一边流泪,而女儿此时已经和他当初离开的时候一样年纪了!那个瞬间我不知道被什么感动,在父亲缺失的二十几年里,希望逐渐湮灭,而爱并没有随时间流逝而减少,穿越宇宙时空的对话,让我深感宇宙永恒、时间易逝、生命短促,人类在宇宙中太渺小了!而我们,该怎么度过这转瞬即逝的一生?电影接近结尾的时候,马修 进入了高级生命设置的五维空间,不能想象,当时间成为一个维度时,我们可以看见我们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那么“当下”的每一个选择都可以成为一个变量,而未来皆可改变,那是怎样一种世界啊?!试想一下,当你面对自己看得到的未来做出当下的选择时,你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而在这样一个一切皆可改变的世界里,到底有没有从来不变的矢量?爱!这就是 诺兰 给出的答案。我喜欢影片的结尾,马修 是在土星上空的一个外太空的空间站被唤醒。去年,我就吐槽过《地心引力》女主人公最终安全回到了地球,太没有想象力了。人类,最终会是走向太空吧,地球,最终也是不堪重负的吧,还是好好爱我们的地球吧。
其实看电影快结束的时候,我想起了前两年挺热的一部电影———《云图》,我觉得《星际穿越》的主旨和《云图》是一样的,在 “时间”这个变量轴上的体现也有某些类似之处,只是披上了太空和天体物理的外衣。这样一想,我就觉得好莱坞一些有想法的作品太棒了,他们不断探索,推陈出新,在继承和创新的路上越走越好,所以才能总是呈现好的电影。
要说吐槽的,我觉得《星际穿越》的空间视觉效果一般,对于外太空、虫洞、黑洞边际等等塑造的很一般,没有太惊艳的感觉,这个是弱点。
《星际穿越》科学家滚出电影圈看完吕克贝松的《超体》之后,走出电影院心情瞬间滑落到了冰点,脑海里浮现出了很多儿时不堪回首的画面。那个留着两撇小胡子外号“希特勒”教数学的班主任,还有长着一张僵尸脸有“法西斯”之城的高中物理老师。好几天我都做噩梦,梦见他们凶神恶煞般的拿着厚厚的书本敲着我的脑袋说道:年轻人,你以为看电影就不用学数理化了吗?  唉!不就一部电影吗,至于这样心情抑郁吗?我自己宽慰自己道。对于这种电影我是不准备写影评了,想到此处,顿时心情大好,于是挥挥衣袖化作了一抹等离子消失在了无尽的夜空中。  万万没想到,吕克贝松这还仅仅是个不轻不重的直拳,而诺兰这个王八蛋呼啸而来一记上勾拳重重的击中了这些文科狗们的下巴。从电影院里出来之后,“APEC蓝”让北京的夜空出现了少有的繁星点点,但似乎每一颗星星下面都隐藏着一道长长的数学公式,瞬间厌世感扑面而来,我对着夜空微微一笑,真的想一头扎进护城河,与这个残酷的世界告别。  我想,我们这些文科狗就算自杀也会遗臭万年的,墓碑上肯定会被这帮科技狂刻上一行这样的文字(如果有墓碑的话):这帮文科狗是因为看不懂电影而羞愧致死的!  一想到要遗臭万年,我就不准备死了,我要穿越到五维空间里,把那些未成年的爱因斯坦,霍金统统弄死。  我一直以为电影只是一门艺术,顶多是一门集合了各种科技手段的综合艺术,至于科学技术只是为了让这门艺术呈现出更好的视听享受而已。不料,我低估了这群技术狂人的野心,现在我才知道,他们发明电影唯一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给他们的数学公式和科学理论找个更大、色彩更鲜艳的黑板而已。自从霍金开始进入大荧幕玩票,整个电影界就开始洋溢着一种“闪电战”前不详的气氛。  现在,电影彻底露出了它狰狞的面目,科技狂魔们率领着百万铁甲碾碎了多少像我这样内心脆弱的有志文艺青年的理想,从此电影摘掉了多情的面具一转身迈入到了科技界。别再跟我说电影是一门艺术,电影现在他妈的就是一门天体物理神棍术。  《星际穿越》我的观影体验简单点说就是这样:莫名其妙的也被电影所感动,但是到最后我他妈也不知道因为啥被感动的。人世间最悲催的观影体验莫过于此了吧?  这就好比是你在街头看见一个头发凌乱的艺术家在拉小提琴,你驻足聆听,被优美的琴声所打动。突然,这个王八蛋停下来对大家说:其实呢,我刚才拉的曲子是相对论,然后丫开始在地上一边吐着浓痰一边画方程式,讲解音乐和相对论的关系。对于那些天体物理狗来说,趴在地上感动的热泪盈眶,而对于文科生则只能看着水泥地默默留下屈辱的泪水。  最歹毒的是这帮科技狂人还弄了两个女神来,这帮不谙世事的文艺小青年把省吃俭用“光棍节”都没舍得花的钱都一股脑的扔进了电影院。厚厚的宇航服让安妮·海瑟薇失去真情;复杂的理论让斯嘉丽成为行尸走肉。神经病啊,这帮神经病啊!  真的,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地球上幸存的文艺小青年们,团结起来,电影事业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应该这大声怒吼:科学家滚出电影圈!宇宙有多远就滚多远!
从《星际穿越》看中外“穿越”大不同  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纳兰惊梦  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科幻巨制《星际穿越》昨天在内地正式公映,这部备受各大媒体、社交平台和影迷们关注的电影终于露出了真容。影片主要讲述的是气候变化使地球面临巨大危机,人类很可能就此灭绝,仅剩的几位科学家和宇航员必须利用他们对“虫洞”的新发现,进行超越时空界限的星际穿越,找到宇宙中其他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从而拯救人类。作为本片的最大看点,就是基于物理学家基普·索恩理论指导下的“时空穿越”和“星际穿越”带给观众无以名状的奇幻观感,让人深慑于导演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穿越题材其实长久以来备受影视圈所青睐,这一点国内国外都不例外,可谓是“海内存知己,都爱玩穿越”。但有明显区别的是,国内影视作品玩穿越,大多是喜欢古今穿越,譬如有《寻秦记》(现代人穿越到秦代),《九五至尊》(雍正穿越到现代)以及数也数不完的清穿戏码,这或许大抵跟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提供给文人骚客无数YY想象空间的缘故有关;但国外影视作品(尤其是好莱坞作品)玩穿越,多以穿越未来和宇宙空间为主。这固然与山姆大叔只有短的可怜的两百多年历史有关,但说到底,更与编剧导演的视界格局及观众的口味偏好紧密相关。  都说心有多大,未来就有多大;脑洞有多大,也决定了电影格局就能有多大。国内编剧导演爱“穿”历史,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这些过往基本有史可依,看哪个朝代没有个把正史歪史外史野史,编剧几乎都不用费脑子,三两个月随便东拼西凑就能整出个大体框架来,然后拉来几个偶像大腕就可以上马捞快钱。有这样钱多人傻速来的好事,谁还沉得住气耐心推敲剧本构建框架呢?甚至还有出现过某片方十几天赶出个剧本洋洋自得的故事。而穿越未来和宇宙空间的作品,基本得重构一套完整且经得起推敲的体系理论,自然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以《星际穿越》为例,其剧本早在2007年就开始动笔,为确保构建理论的科学严谨性,期间诺兰还邀请了斯蒂芬·霍金的好友、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基普·S·索恩也深度参与剧本的创作。直到2013年8月电影才开始开拍,整个拍摄过程不过五个月,剧本创作却足足长达近七年时间。在绝大多数优秀电影人的认知中,电影最关键的正是剧本,其次才是导演的能力,演员的表演等等。只可惜,眼下国内急功近利的影视圈根本没有耐心培育打磨好剧本,从投资商到导演都偏好快餐式的古代穿越题材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事也说好看,下周去看
跟我作对啊,我都说抵制好莱坞了你还要忽悠大家去看.
我们家群里都在聊&星际穿越&,弟弟要大家都去看,还要一家一家都去,他帮我们团购电影票,~~~我说抵制发莱坞,他说好莱坞现在很多业务都是外包给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 哈哈
1:我看的那场有几位中途离场的,我想那对一般人来说里面的天文知识真是挺深奥难解的。再加上三小时的片长啊,!我更喜欢易懂一点的《地心引力》2:我觉得主线的剧情也挺老套的,只是老套在我眼里不是问题,片子的整体水准高就行。 3:原来以为是3D,去看才知道是2D,真是业界良心,那些大场面可不比3D差。震撼到我了!
诺兰:《星际穿越》最大“反派”是时间导演诺兰与男主角马修在片场说戏由马修·麦康纳、安妮·海瑟薇等扮演的宇航员肩负起拯救人类的重任宇航员肩负起拯救人类的重任这段父女情让许多观众泪奔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神片”《星际穿越》登陆中国后势不可挡,掀起了大范围讨论热潮。影迷的关注点少有地不在于大明星的表现,而是谈论片中的各种太空科学知识,难怪有网友称之为“理科生的狂欢”。  还有人作出分析,大家对于《星际穿越》宇宙观的理解,大概分为从“不懂”到“很懂”四个层次。其实不管你处在哪个层面,都不用感到惭愧,就像诺兰自己在《星际穿越》中国首映礼上说的——看该片就像看其他电影,你不需要搞清楚怎么去拆弹,只需要知道不拆它会爆炸就行了。  第1层次:基本名词科普  如果你事先不知道虫洞和黑洞的区别,其实也能看懂电影,因为诺兰会用最简单的方式来告诉你答案。当然,如果你事先知道,那就会更入戏。事实上,很多人在看完《星际穿越》后查找相关名词解释“补课”。  例子  虫洞:也就是片中提到的“罗森桥”。虫洞可以在更高的维度连接两个遥远的空间点,从而使人类突破光速的临界,进行超远距离的宇宙航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虫洞理论便被人们广泛用于幻想中的星际旅行,而《星际穿越》则让更多的人第一次看到,目前人类认知中或许最接近真实虫洞的样子:一个球。  黑洞:黑洞是超级恒星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所形成的,它能吸收一切,包括光,因此任何物质都无法从黑洞中逃脱。《星际穿越》为我们呈现了当代物理学家所计算出的黑洞模样——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黑球,而是一个发光的大圆环。甚至,电影还带我们穿越了黑洞,这种震撼也是前所未有的。  第2层次:文科生的理解  有意思的电影总是容易让观众分化,《星际穿越》就把观众分成了文科生和理科生两大类。网上有很多关于《星际穿越》的帖子,专门说明是给文科生还是理科生而写的。  例子  有人说,如果把《星际穿越》理解成哆啦A梦的故事,就能轻松理解:主角是大雄,进入高维空间后给女儿传递消息,女儿得到知识后好好学习,最后解救了大雄——其实这是大雄用时光机帮助过去的自己。  用这个版本,其他人物也可以轻松代入:多伊尔博士是出木杉英才,优等生,但很快死掉了;马特·达蒙演的是胖虎,想谋杀大雄,结果NO ZUO NO DIE,把飞船搞爆炸了;旋转的永恒号是竹蜻蜓,女儿的书架是大雄的抽屉……经典的机器猫故事,文科生都能理解了对不对?  第3层次:理科生的理解  对于理科生,或者用理科生的层次来要求自己的人,《星际穿越》则有更多的细节问题需要详解。比如,让人类吃不上东西的枯萎病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主角们到了外太空只能接受信息却不能发回?为什么一颗异星上的海洋,只到脚脖子那么浅?这时候,网络时代的力量便体现出来了,各种“Q&A”迅速涌出。  例子  关于书房盒子:主人公最后落入了一个由书房组成的高维空间,正确地说这是一个四维超正方体在三维空间的投影。电影中的五维,实际上包含了时间这一维度,多出来的那个空间维,则是可以让库珀迅速回到太阳系的捷径。很多人的理解是,人类无法改变过去,而该片其实也没有颠覆这个设定,因为片中的“时间”并不是线性的。  关于逃离黑洞:库珀手动操作飞船环绕黑洞旋转,借助的是引力弹弓效应。这个原理有点类似大车撞小车,如果小车比大车轻很多的话,大车只会损失一点点速度,而小车会以大车速度的差不多两倍飞出去,这里引力就起到了撞击的作用:黑洞动量的一小部分传给了飞船。  第4层次:科学家的吐槽  虽然《星际穿越》有著名物理学家基普·索恩的坐镇,普通人也许会“不明觉厉”,但对于一众真正的科学家来说,还是要好好挑一挑刺的。  天体物理学家罗伯托·特罗塔:看不见燃料箱!要进行星际太空旅行,你需要大量的燃料,飞船一大部分质量都应该被燃料占据才对,难以想象永恒号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推进。这个问题在他们抵达土星时就非常明显了:怎么减速?你得在飞船前面装一个大火箭,和你开始用来加速的火箭一样大才行。电影里那点儿反推火箭实在是太小了。  天文学家菲尔·普莱特:库帕成功驾驶飞船穿越了虫洞,在另一边他们发现了三个行星——不知怎么的它们围绕着一个黑洞。看到这里我长叹一口气。这些行星从哪里得到热量和光线啊?好像没有恒星不行吧?热量肯定不是来自黑洞本身,因为接下来库帕无可避免地要下到黑洞里面,他也没被烤熟。这些行星明明附近没有热源,不知怎么却适宜居住。 
听听诺兰怎么说?  “我相信人类才是自己的上帝”  细节解惑:关于诗、沙尘暴和旧飞船  Q:为什么在片子中反复引用《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这首诗?  A:我选择迪伦·托马斯的这首诗,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全篇都在讲人如何面对死亡,关于这个主题,我没看到有人用英文写得比它更好。  Q:电影中描绘了沙尘暴的景象,现在地球有很多地区都有这个问题,所以是不是参考了什么?  A:沙尘暴的情节是按照1930年美国大沙尘暴的景象做的,我看过这方面的纪录片。我选用它来表现世界末日是希望观众觉得更有真实感,而且它也增加了影片中角色的绝望感。  Q:很多太空片的道具都是闪闪发光的,但是这一部中的设置包括飞船和机器人却是旧旧的,为什么?  A:我个人比较受以前的传统科幻电影的影响,比如说最早的《星球大战》和后来的《异形》,它们也是采取这种传统的太空美学,从铠甲到战机都是做旧处理,甚至布满灰尘,伤痕累累。我觉得这样的表现方式更可信,因为真实世界就是不完美的,即使高科技世界也是不完美的。  Q:对于影片中虫洞和黑洞的展现,你给自己打几分?  A:必须10分。这是我们的科学顾问和视觉总监完全按照相对论的公式设置出来的,设计完了他们甚至还发表了论文,因为这东西过去从来没人做过。  Q:影片接近3个小时,你会担心对普通观众来说太长了吗?  A:如果我觉得太长,我就不会这么拍了!  观点解惑:关于《盗梦空间》、时间和爱  Q:《盗梦空间》和《星际穿越》有什么关系?  A:在我心中,这两部作品是互为镜像的。它们都涉及时间,但《盗梦空间》向内,更多是探索人的内心世界,《星际穿越》则是向外,直接到外太空去了。不同的是,时间在《盗梦空间》里只是一个元素,但到了《星际穿越》却是一个重要角色——如果这部片子有反派的话,时间就是头号大反派。  Q:关于时间和空间,你个人的体验是什么?  A:我有很多这方面的感受。有时候我做梦觉得过了很长时间,但醒来却发现其实时间很短。那么根据相对论的表述,时间确实在不同空间、不同引力的影响下会发生扭曲和变化。  Q:这部片子到最后也没有外星人,这是不是说明你不相信人类会拥有来自外界的救赎?  A:是的,我一直认为人类就是自己的上帝和主宰,我们没办法依靠外界的力量来救赎自己。  Q:这是一部非常尊重科学的电影,但里面也提到了爱的作用,你真的相信情感的物理作用吗?  A:科学确实是非常客观的东西,但是我也想在电影里传达一种观念——人的直觉和感应同样重要。或许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量化,但我希望未来的科学在这方面能有更好的定义和描述。
想起来看电影的时候有句台词特别给力,大概好像是“爱也是一种引力”?
《星际穿越》诺兰抽了谁的耳光?  我是手心、后背冒着汗,嘴巴半张开着看完《星际穿越》的最后一小时的。  当片尾字幕缓缓升起、场灯逐渐亮起时,我才发现近300人的影厅几乎座无虚席,空气中弥漫着“牛逼”或表示着牛逼的长吁短叹。  根据“中国电影票房吧”的数据显示,《星际穿越》昨日(11月16日)全国上座率为61%,全日票房8578万元,累计票房(已上映5天)2.69亿元,照这个趋势下去,有望重现2009年的《2012》奇迹,后者在11月中旬上映,却竟贯通了整个贺岁档,当时连贺岁档的两部国产大片都做不到这么长的放映周期,《2012》当年问鼎年度票房冠军,击败暑期档的《变形金刚2》。  《星际穿越》是一部近3个小时的电影,而且是硬科幻,其烧脑程度较之诺兰早前的《盗梦空间》有过之而无不及,更奇葩的是竟然没有男欢女爱、没有宅腐基,只有最普通的父爱。那么问题来了,中国观众是怎么做到的:竟会如此喜爱这部“反市场”的神作。  诺兰用这部标杆级的杰作至少向中国电影人证明了三件事情:  一、影院经理不爱3小时片长,但仍然可以做到让他们爱  国庆期间一部国产电影在3小时片长的问题上栽了个大跟头,没有人否认该片的作品诚意以及导演及主创们的情怀,但它确实因为3小时的缘故在上映一天后即遭影院经理们集体放弃,排片锐减。  3小时是一个“硬伤”,因为确实很影响影院赚钱,这与饭店的翻台率是同一个概念,2小时片长的影片一天可以演6场,而3小时片长只能是4场,即少了33%,如果上座率一样、票价一样,影院经理的偏好不言而喻。因此要扭转这种刚需般的偏好,唯有做到3小时片长影片的上座率远远高于2小时片长的影片——前者至少高于后者33%,且票价一样。如果做不到上座率高出33%,那么票价就得是能够弥补这种差距。  国庆档上映的那部电影在上座率和票价上都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当然就触到了影院经理的刚需底线。  但诺兰的《星际穿越》及其2012年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都做到了,均为近3个小时的片长——且没有3D,除了一部分IMAX影厅票价较高之外,应当说绝大部分的票房贡献还是来自于随处可见的2D影厅。  显然,诺兰至少证明了影院经理是可以爱上3小时片长电影的,尽管这很难,但并不是做不到,也不应该只有诺兰或是好莱坞导演做得到,为什么中国电影人做不到呢?  二、大片不一定非要3D,观众并不迷恋3D  诺兰是为数不多的好莱坞仍然坚持不做3D电影的大导演,他还认为很多电影拍3D都是浪费。当中国导演、中国的电影公司都在趋之若鹜地用各种真假3D技术在让影片提升逼格,让票价翻番的时候——也包括很多好莱坞电影和公司,诺兰却似乎像个老人家一样死守着一片“净土”——他甚至还偏执地坚持只用胶片拍摄。  中国观众在《阿凡达》之后被太多的低劣3D制作所欺骗,在此不一一列举了,前不久搜狐有专稿就对此现象进行了报道和批评(2014全球3D电影报告:只有中国观众爱被坑)。实际上,中国电影人对粗糙3D的迷恋主要是来源于市场的急功近利——比2D影厅翻番的票价,以及在2009年之后急剧增速的3D银幕增量必须有相应足量的3D影片供应才不会被浪费。  但这些并不代表观众就一定爱看3D。那些炫技式地3D画面设计,除了早期给予的视觉体验惊喜外,越来越流于平庸与无趣,对剧情、对影片的整体体验不仅不加分,有时候因为3D对视觉形成的疲劳和不适还会带来减分。  诺兰想必对此深有体会,他笃信2D的银幕足以表现已知甚至未知时空的宏大和细微——画面的大片影像体验不只是眼球所能感知的“大”或“奇”,还有听觉的协同,以及来自大脑和心灵的交互。仅仅源自视听上的轰鸣不过是一次感官的刺激体验,转瞬即逝难以产生身体的“化学反应”。但《星际穿越》所给予的观影体验是来自外部视听刺激后的大脑、心灵的全方位交互,周身神经的终极刺激发动了全身去体验这场梦境,完成一次不可思议的时空之旅。  当《地心引力》用3D为我们构建了太空之后,《星际穿越》仍能再次构建一个具有相同视听震撼和美感的太空,至少证明了3D不是绝对的优于2D——已有一百多年创作积累的2D摄制技术仍然能够在创作者的天才下完成新的超越。  而该片在诺兰的导演下,最后一小时里对两个时空的平行蒙太奇叙事所带来的窒息感仿佛让重置了我第一次看电影时的记忆——完全被影像所“欺骗”,完全沉浸在剧情设定的情境里,完全像一个孩子一样被诺兰牵着鼻子走。  观众爱诺兰,因为他让我们重返与大银幕的初恋——赞叹、兴奋、无法自已的迷恋。  三、观众并不低俗,情愿低俗的是电影人  近两年中国电影有一个明显的趋向,轻度的性喜剧深受市场欢迎,作品此起彼伏,且在大咖的加持下票房也是屡创佳绩,与之相随的是大量的国产电影或多或少地“创作”了性挑逗的台词、画面或性隐喻的视听语言——曾经在大银幕上被严格禁忌的内容在不断地挑战更大的尺度,似乎观众就是为了这些才会趋之若鹜地买票看电影。  不可否认,电影观众有相当一部分是喜欢这些“性”主题的内容的,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语言上的性暗示或性挑逗,那种钟情好比是从禁忌的缝隙里偷欢。这些简单甚至低俗的观影体验似乎一再被市场验证着某种合理性。  对观众街谈巷议的误读以及对票房压倒一切的“市场铁律”的迷信,足以说明中国电影人正集体缺失一个艺术家应有的理想、情怀和视野。  《星际穿越》里几乎没有性挑逗、没有性暗示——唯有影片开始阶段,库珀的岳父提醒库珀要为人类的繁衍多注意下布兰德教授,勉强算是一句带有性暗示的台词。此外,全片甚至连男女之间的爱情都没有着重描写,只有安妮·海瑟薇饰演的布兰德博士曾在空间站里提到了自己的恋人艾德蒙斯博士,并说出了一句类似爱可以穿越引力的超越科学理性的爱的宣言,另外就是最后马修·麦康纳饰演的库珀再次出发去寻找布兰德博士暗示了两人的情愫。  诺兰在硬科幻的坚实内核之外包裹的是父爱,是父爱的倔强穿越了黑洞的五维空间拯救了人类——这里或许有科学解释,但此时观众已经到了不care的情感HIGH点了,当库珀终于通过摩尔斯电码将父爱传递到墨菲的手表上的时候,这种“人之常情”的伟大扑面而来,涌入心窝,在空气里久久充盈。  以我浅见,硬科幻不过是这部杰作的一个华丽外观,真正让诺兰倾注全部感情和思考的是“我”的价值所在。人类对科学的无止尽求索的根本前提是我们坚信人类这个种群要繁衍下去,即便地球毁灭,人类文明都应该有新的星球继续绵延。库珀对女儿的挂念,一心要回到地球的执着,正是基于父亲的责任感——我们都是由父亲以及代表父亲一辈的前人创造的文明庇荫下长大的,也将继承这种责任并传承文明,让人类的火种不息。布兰德教授虽然用欺骗做了自我人性的毁灭,但所成就的大爱仍然是让人类的火种能够在另一颗星球重燃并将文明延续。库珀牺牲了机器人也牺牲了自己将布兰德博士送到了另一颗星球,这些牺牲没有杂念,全部源自于对人类这个种群的珍视。  观众完全有能力通过角色、通过剧情感受到创作者的理想、情怀和视野,观众或许不能读懂硬科幻的部分——譬如我就是一知半解地消化了这部分,但观众对情感的理解是完全没有障碍的,无论是父女之爱还是关乎人类的博爱。  诺兰用《星际穿越》帮中国观众正名:他们也可以被不低俗的内容爽到,他们在电影审美上是有高度的——触不到的不是观众,而是中国电影人。  应当说,第五代导演曾经是最有民族情怀和国际视野的一批艺术家,但在新世纪前后被商业化大潮裹挟后已逐渐迷失方向。而第六代导演的个人化表达与商业世界总是显得格格不入,虽然仍然在坚持某种情怀却不能驾驭工业化、产业化的电影生产规律。第六代之后再无代际划分的导演,新一批的青年导演倒是与商业亲密无间,但似乎少了理想,少了倔强,也少了担当。  我现在能想到的,国内能够有大师级的电影技法、有驾驭产业能量且仍能让理想之光和情怀力量得以释放的大导演,唯有张艺谋了。但愿,他即将开拍的好莱坞巨制《长城》能够让我们看到在好莱坞顶级工艺下的大师级大片——中国电影人也需要一个诺兰级别的标杆,重新启发中国电影人。
被你们说的都急了,想现在就看
视频来自:来看吧,12维空间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纠结过这个问题:我特想知道我死了以后会怎么样,没有感觉了,消失了,一想就很恐惧呢,极度恐惧。我不是怕死这件事,是怕死了以后这件事。我老公说,你都死了还管这些干什么是不是很可笑
<星际穿越>我女儿和同学看了,她还想看。我可能过感恩节假期陪她看IMAX版。 顺便说一下,我喜欢国内娱乐所有关于这部电影的和相关讨论。想不到中国的科幻迷这么多。
昨天的锵锵是讲星际穿越的,可惜我还没有时间看。发现窦文涛纠结的东西和我一样的…宇宙有没有边?诸如此类
我去看了,没有想象的精彩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岁召唤师逆天大小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