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紫云烟真经功法,本人有一定的功底

2352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6.7K64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恰好不久前在某论坛看到类似的话题,小可自愿当个搬运工,听听某论坛上在美藤校执教多年的国人说说他的看法,对中美教育体系有较为深入的剖析,此人刚好专业方向是数学,在美多年,应该有更多话语权,兼听则明吧。&a data-hash=&eedfe2ced3a029ad86b7177908dfc69e& href=&//www.zhihu.com/people/eedfe2ced3a029ad86b7177908dfc69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Dave Geng& data-tip=&p$b$eedfe2ced3a029ad86b7177908dfc69e& data-hovercard=&p$b$eedfe2ced3a029ad86b7177908dfc69e&&@Dave Geng&/a&&a data-hash=&06f3b1c891d0d504eea8af& href=&//www.zhihu.com/people/06f3b1c891d0d504eea8a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冷哲& data-tip=&p$b$06f3b1c891d0d504eea8af& data-hovercard=&p$b$06f3b1c891d0d504eea8af&&@冷哲&/a&&br&&p&
本人对理科教育一直很感兴趣,在河里多次就此话题发帖。很多河友对教育以及中美体系比较 甚感兴趣 观点众多。现在我想简述一下我在美国七年求学执教的一些第一手见闻和感受。一是希望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二是给自己总结一下,为自己回国工作后和人侃教育整理一下材料。&/p&&p&几点说明:&/p&&p&1 我在21世纪初在北京某大学A学习,之后来美留学读博士(涉及学校 B C),再往后在美国执教(大学D)。我对国内本科硕士,国外本科博士等阶段的基础科学教育(包括学习和教学)都有一定体会,在我的系列中也会对中美的大学做一些对比。&/p&&p&2 我的专业方向属于纯数学(以及相当程度的理论物理)。我对实验类学科或工科了解很少, 故无法涉及这些方向。但我教过不少数学课(大学里学生最杂的课),这使得我能大范围接触全校各个专业学生并由此感知他们的数学水平。&/p&&p&3 我求学的学校各自代表了中美的最高水平,我执教的也是老牌藤校。一方面我感觉到了一流大学确有过人之处,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了一些令我大跌眼镜的现象。我感到这两方面的很多东西我似乎没有在中文媒体网站上见到较多的提及 (虽然谈论建立世界一流大学的文章很多很多)。&/p&&p&我是大学B的学生(研究生),但我的导师在大学C导致我常到C校去,故我对两校均有了解。&/p&&p&&b&本科新生数学基础弱于中国同地位大学&/b&&/p&&p&B有美国数一数二的理科生源并有很多顶尖国际生源支援,但我感觉他们的平均数理水平仍不及我在中国的母校A的(规模更大的)入校生源的水平(当然A的生源在中国也是数一数二的)。我认为这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一个胜利。 当然B的新生水准也是不错的,少有我认为明显配不上B的。&/p&&p&&b&题海/考试海/教辅/补课 体系&/b&&/p&&p&尽管B有很好的生源,他却毫不懈怠,反倒响鼓偏用重锤敲。B高度重视数学基础课并有自己一套方案:&/p&&p&除了通用的教材,还有两三套自编的教学讲义和“教辅材料”;教学讲义和“教辅材料”各有侧重,相互补充,时有更新;大量布置作业习题并对习题精心组织分类;除去正课外,要求学生必须上一周两次的小班习题课(由助教上),而由于有超强的研究生生源 这些助教(在读博士研究生)大都具备独立主讲全课程的能力(相比之下中国的大学A里甚至很多博士后都不能做到这一点);由于具有极高的师生比例 以及博士生本科生比例 B可以为每一门大课组织 庞大的教授/助教/批改作业者 体系;教授和助教均提供很多课外答疑时间;相关院系,学生宿舍,学生内部 均会组织“学习班”“解题班”等, 有的学生甚至自己出钱雇家教教自己。&/p&&p&此外 小班习题课上 常有各种小测验(计入最后成绩);全体的大考试 则每学期(12周)有3到4次 (相比之下中国的大学A通常16周内只大考两次)。&/p&&p&开始我还没太在意,后来我突然意识到B的这套体系不是很像中国高中盛行的 题海/考试海/教辅/补课 体系么?&/p&&p&那么这套体系运行情况如何呢?至少从出口看,效果很好:学生考试成绩不错,我教高年级课时也感觉学生的低年级课的基础打得好。学生的负担很重吗?那是很显然的。有时我都觉得没有必要搞这么多任务。但可能是学生已成年以及本身上进心强等方面的因素 我没有听说过什么被压出严重心理问题的事(也可能我孤陋寡闻了)。&/p&&p&B的这套本科基础课教学体系 是B在北美诸校中脱颖而出的一大法宝,这一点我在到了大学D后有极深体会。&/p&&p&B是让很多中国大学流口水 很多知识分子常挂嘴边的榜样,可是有多少人知道B的基础课教学体系 是这样严酷(和类似中国高中)呢? 我曾试图和来B“考察高等教育”的中国高校人员 介绍B的经验, 可他不感兴趣。 能调动起兴趣的是 各种雕像Logo和特色建筑带来的“人文气息”和 学生活动招贴,草地休闲等体现的“自由学术氛围”。。。。。。&/p&&p&待续&/p&&p&现在我讲讲B和C大学的 研究生教育情况。 我只了解数学这样的基础理论科学,工科和实验科学的情况可能不大一样,敬请注意。&/p&&p&&b&研究生学术水平远超中国同地位大学&/b&&/p&&p&这当然是来美之前我就预计到的,但来了之后我才知道究竟强到何种程度。&/p&&p&&b&雄厚的学术背景&/b&&/p&&p&不少研究生在刚入学时或入学后一年内 就已经掌握了不少较深的理论。两年以后,我见过的国内来作访问的一些985学校教授已经无法和我们讨论问题了 因为有太多我们懂而他们不懂的东西。&/p&&p&&b&精神原子弹&/b&&/p&&p&一个突出的感受 就是关于人的精神面貌。 这里是我见过的人的精神力爆发性最强的地方。有一批为学术痴狂的学生 时不时处于唯恐自己学得太少太慢的精神状态。 我也是其中之一。在来到这里之前,我觉得自己长期处于一种与周边格格不入的学术化偏执状态,来了之后我觉得自己不孤独了。我甚至很担心我的某些同学会过劳死。&/p&&p&&b&惊人的效率&/b&&/p&&p&强大的背景和只争朝夕的精神 造就了惊人的学习效率。和中国的A大学做个对比。 比如在A大学 五六个好学生 进行任务分解 折腾十二三个星期的讨论班(每周讨论一次) 可以理解清楚某一复杂前沿学术文章。 在那时候我感觉良好得很,因为若把这文章交得我手里 我一个人便能在相同时间内轻松搞定。 而到了在C大学里 一个研究生中的猛将 靠单干两三个星期就能拿下。当然我没多久也成了这样的人。 但如果不是B和C的环境 我恐怕还在沾沾自喜自己鹤立鸡群一个顶五六个 而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效率还有提高至少五倍的潜力。&/p&&p&&b&强烈的主人翁意识&/b&&/p&&p&B C的不少教授自身便是学界领袖,决定着学术的发展方向。这深深影响了学校的气氛和学生的心态,仿佛自己就处于世界中心 未来也要争做主人翁一般。这固然有自大和可笑的一方面,但也意味着很多学生 面对再难啃的学习上硬骨头 都有“志在必得”“攻必克”的自信。而这种自信在中国国内的大学是非常缺乏的:我见过太多国内的聪明孩子不敢去学最难的学术文献。&/p&&p&&b&也有一些平庸者&/b&&/p&&p&当然我要承认再好的学校都有一批水平一般的学生。不过他们中的一些在退出学界走向社会后 反而可能成为 比我们这些学究社会影响力更大的人。&/p&&p&&b&人的差距是最大的&/b&&/p&&p&我一向不认为 中国大学和世界一流的差距 主要在于体制。首当其冲的问题是 钱比人家少太多。这个问题在近年来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也面临 需要持续大投入和一定时间积累的问题。&/p&&p&那么在钱的问题不那么突出以后,什么是主要矛盾呢? 我以为是人的差距。确切地说 是中国未能在本土完成 基础科学一流人才的原始积累。我希望我的见闻能使读者理解 为什么即使中国现在全盘复制美国的大学体制,中国的大学的基础科学研究生教育也是无法和B C这样的学校竞争的--- 研究生们的 学术基础 天赋 野心 勇气 甚至勤奋程度都远远拼不过。&/p&&p&那么是不是 中国的基础科学没希望赶上美国了呢?中短期内(比如15年内)我觉得是这样的。 但长期看则不然。不过这要等我以后的文章解释了。&/p&&p&待续&/p&&br&&p&毕业后我在大学D任教。D是老牌名校,是美国综合性大学第二梯队的一个典型代表(B C属第一梯队)。我在D大学教过从大一到大四的来自各个院系专业的学生,有的课还是人数颇多的大课。和以前一样 我只能通过数学能力来了解学生。&/p&&p&&b&本科生入学水平远弱于BC&/b&&/p&&p&有些人在我看来需要重修高中乃至初中的一些数学课。个别人连小学数学(如分数的四则运算)都不熟!这绝不是我个人的偏激看法。比如 学校出的关于新生数学能力的诊断性考试题 竟然要考察自然数的四则运算, 分数的四则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等(当然后面会考到高中的复数 极限 导数等)。而多数新生在这样简单的考题上竟只能拿到一半分。更可怕的是,他们中很多竟然敢于免修第一门微积分课(直接上第二门)。。。&/p&&p&&b&教学困境&/b&&/p&&p&显然,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已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任务。一些刚从象牙塔毕业的青年教师(我是其中一员)对此没有思想准备。我试图保住一条底线:最起码我要解释教科书上写了的东西 让他们在学完后能看懂教科书。但即便这样低的目标 我也根本达不到而以惨败结束。比如我一直耿耿于怀的一件事是:我教的微积分学生 可能几乎没有人明白积分的定义。。。直到第二年 我才从更有经验的人那儿了解到:不要试图准确描述基本概念,也不要花较多时间解释主要思路动机 或多问为什么(因为这对学生来说实在太难了。。。而且会遭到学生的强烈反对)。&/p&&p&那么是不是说 在所谓“素质/启发性/创造性/实质性”教学完全走不通后 只有“填鸭”教育一条路 让学生会算一些题就行了呢?事实上由于没有大学B那样强的(类似于中国高中的)管控体系 我们连“填鸭”的能力也没有。&/p&&p&最终的结果是 通常已经有所放水的期末考试 常常是多数人无法及格。而且低年级的劣质情况 积累影响中高年级,甚至导致系里不得不把一些 有多年历史的 中高年级的课程 内容砍掉1/3以上 (但之后仍是大多数人考不及格。。。)&/p&&p&我刚到学校时曾与系里一位老教授攀谈,当谈及基础教育失败导致学生数学能力极差且有越来越差之势时 这位曾上过战场的老头竟然控制不住 在我面前哭起来。我在教了好几门课后 开始明白他的痛苦了。&/p&&p&&b&学生有自由但反受耽误&/b&&/p&&p&另一件让我印象深的事是:D没有让我觉得学术上拔尖的本科学生。到了高年级 确有一些功课学得很好 也有心向学的人。我给过他们一些进一步发展的意见指导,但无一例外的发现 他们学过的东西非常非常少 对学科的理解 则基本还停留在新生和科普水准。在了解了他们在本科三四年中的学习经历后 我发现他们基本上都有几个问题:&/p&&p&1 在中低年级并没有完全想清楚自己未来要干什么 因此花了不少时间去体验其他的专业以及很多“通识课”。大学自由灵活的体制也鼓励他们这么做。&/p&&p&2 以为自己所有的专业课都学得很好就行了。&/p&&p&这样做有啥问题呢? 问题在于他们被真正拔尖的孩子(其他学校的和外国的) 甩开得太多太多了:三四年前大家的起点差不多,而现在别人“轻舟已过万重山”高出他们好几个境界去了。 怎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最拔尖的学生 具有很强的 目的性 (我一定要当科学家),自我指导性(给他足够的书,他自己就能钻研出来) 和 自我激发性 (学得越好就越不满足甚至越焦虑)。&/p&&p&D大学的好学生没有这么强 但是如果他们从大一开始 就坚持贯彻明确的专业培养计划 他们和最顶尖学生的差距不至于这么大(起码学的专业课会多得多)。而现在 我只能指出 他们的学术基础太薄弱(很多基础专业课没学)并开出长长的课单书单。 但我知道他们没时间了:毕业期申请期快到了,一些孩子也痛苦地意识到:自己看似没有什么问题的学术之路 实际上导致自己已经输在起跑线附近(如果以成为一流学者为目标的话)。&/p&&p&坚持贯彻明确的专业培养计划 这其实是中国大学的办法。中国大学给学生转专业和定专业的自由 远不及美国学校。这当然导致了众所周知的 学生不得不学不喜欢的专业的问题 但也保证了 次好的学生在愿意走此专业道路时 不至于落后先进太多。 这些次好的学生(假设在中国最顶尖学校)的学术竞争力 强于大学D的上述好学生(虽然D的科研和教授实力目前肯定强于中国最顶尖学校)。&/p&&p&我知道中国一些大学 近年来喜欢搞所谓“宽基础”的综合性强的 “XX班”并赋予这些班的学生广泛的专业选择权。但我也了解到很多这样的尝试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后果(比如事实上削弱了学生的竞争力),在有些学校甚至导致了公开的矛盾冲突。D大学和中国的实践 提醒我们 “宽基础”“通识”培养体制存在的弱点:最顶尖学生不会因此更厉害 但次顶尖学生可能会严重落后(并在某个时候遭遇信心重挫)。&/p&&p&待续&/p&&br&&p&上文讲到大学D的新生基础太差,导致教学质量很差。这其实对学生的伤害最大。最直接的一个表现就是&/p&&p&&b&数学科学死亡行军(math-science death march)&/b&&/p&&p&这是纽约时报一篇长篇文章&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nytimes.com//education/edlife/why-science-majors-change-their-mind-its-just-so-darn-hard.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链接出处&/a&中强调的一个词。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为什么 有很多爱好科学 有志于学习理工科的孩子 到了大学学习两三年后纷纷转专业?----因为理工科实在是太难了(so darn hard), 特别是孩子们无法战胜低年级的数学科学死亡行军(math-science death march)。&/p&&br&But, it turns out, middle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having most of the fun, building their erector sets and dropping eggs into water to test the first law of motion. The excitement quickly fades as students brush up against the reality of what David E. Goldberg, an emeritus engineering professor, calls “the math-science death march.” Freshmen in college wade through a blizzard of calculus, physics and chemistry in lecture halls with hundreds of other students. And then many wash out.&br&&p&这篇文章本身没什么大不了,最有价值的其实是后面的1000多条读者评论。其中有大量认真撰写的长评论,我强烈推荐英文好的人看一看(顺便说一下,英文主流媒体常有读者评论比正文有意思的情况)。除了一些有些离题的抨击外国人或华尔街抢饭碗外,评论中出现了两派:一派有很多学生,指责大学要负极大责任:如教授高高在上,所学内容过于晦涩,教学方式过于呆板等等;另一派有很多大学教师和老工程师(很多人上来先亮身分:我做XX/我教XX 已经多少年了。。。),这一派认为主要是学生水平太次,不如自己这一代人。我虽然比学生大不了多少, 但我属第二派(屁股决定脑袋?)。大学教学固然可以挑出毛病,但在学生的极薄弱理科基础(尤其是数学)面前都属于小问题了。&/p&&p&我对这件事(数学科学死亡行军) 有直接的体会, 亲见一些有梦想 上进心强 人其实也算聪明的学生 由于搞不定我讲的课(也许还有其他课) 而基本上丧失掉了追求梦想(探索科学或者做工程师)的可能。我观察过一些 常来问问题的学生 发现糟糕的中小学教育 导致他们脑子里的知识点处于一团乱麻的状态(可能比没学过还糟糕)而这种状态又进一步导致 他们有条理的梳理组织思路的能力极为欠缺。即使我问一些他们中学学过的东西 他们往往都会很快暴露出这些问题来。&/p&&p&&b&把问题带到下一个阶段&/b&&/p&&p&也许有读者会说 我这个学究要求太高 很多学生准备做应用技术或商业金融 不需要把基础课那么好。但我强调的其实是 &b&即使是只要求不求甚解照虎花猫地使用 不少学生也有不小困难&/b&。如果要打一个比方 我觉得可能类似于 要一个只认识1000个汉字的人读报纸。以我们输出的学生水平看,很多人要想在实际工作中 (比方说)考虑优化问题 分析处理信号 或者 分析稍复杂的统计数据 势必感到吃力而且缺乏变通能力(这点从他们做应用题就能看出)。&/p&&p&一些对中学教育很愤怒的大学教授 用“garbage in, garbage out”来描述这种情况:高中送给我们基础太差的学生 导致应用专业毕业的也是基础很差的学生 而这又进一步影响到工业界。我可以告诉河里一些在工业界工作的河友一个秘密:除非你的工程师来自第一梯队大学(最有名的那六七所)否则你得假设他的成绩可能水分很大 特别是数学基础课(因为数学系通常在学校里较弱势 不敢得罪人)。比如如果他的成绩为B 这其实可能意味着他实际成绩不及格。。。。&/p&&p&&b&研究生教育不算拔尖&/b&&/p&&p&再简要说一下研究生教育。D大学的教授虽不向B C那样强势 但也基本都是功力深厚的悍将。可是D的研究生精神面貌 就远远不如 BC的研究生, 反而更像中国最顶尖学校的研究生: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的人很少,没有很多精神原子弹,(最令我窝火的毛病)很多人不敢学习自己方向上最难的学术工作。。。&/p&&p&我感到中国国内的最顶尖大学在研究生教育上 和D大学这样的学校比 虽然仍然落后 但已经可以望其项背了。比如如果未来几年能够保持现在的吸收海龟的势头,那么在我熟悉的学科(数学)上 十年后达到美国10-15名学校的研究生教育水平 是完全有机会的。&/p&&p&&b&第二梯队基础科学教育形势不容乐观&/b&&/p&&p&如果连 D大学这样的学校生源都大成问题,我就不得不怀疑:除了个位数的最好学校外,美国其他的学校的 美国理工科生源质量 都有大问题。我没有专门调查其他学校情况,但我零星接触的情况同我的怀疑是吻合的。&/p&&p&我回想了一下我在国内的高中情况:中国的第一梯队学校和其后的学校理工科生源质量远没有这么恐怖的巨大落差。&/p&&p&&b&不要再猜测学校&/b&&/p&&p&顺便说一下,因为我说了很多D大的毛病,所以希望河友不要猜测D大是哪所学校(其实如果仔细看帖又对北美大学熟悉的话 范围很容易缩小到两三所)以免在网上流传后引起不必要的麻烦。ABC也不要猜了(虽然可能比猜D还容易)。&/p&&p&待续&/p&&p&注意:1 我在这篇里&b&只讲大学的基础科学研究和教育&/b&。2 我说的很多是对理论科学的观察,实验科学因为依赖于大量实验设备 分析起来可能会有所不同。不过我认为我讲的 大体上恐怕还是成立的。如其他领域的河友有不同意见 欢迎提出。&/p&&p&&b&美国最顶尖大学在基础理论科学研究和教育上拥有巨大优势&/b&&/p&&p&简单的讲 美国拥有的第一流教授和学者 占世界的份额实在是太大了。按我的粗糙印象 这类似于美军在世界军事格局上的地位。其他的表现 比如吸引全世界最好学生从而拥有最好研究生院等 都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 (虽然我提过美国大学本科生源的严重问题,但最顶尖大学的还不错 而且作为象牙塔里的东西 基础科学的研究拼的是教授和研究生生源(不限于最顶尖学校)。)&/p&&p&不错 随着美国经济地位的下降 它维持这一地位的能力会下降。但是这并非一个突变的过程(假定不爆发世界大战或者苏联式经济社会崩溃)。 除了美国的经济地位在中短期内大概不会暴跌式下滑外,具体到学界 有三个特殊因素是很值得注意的:1 除了中国 美国在经济上没有威胁大的赶超型的竞争者(欧洲日本经济更惨),而目前中国仍未在本土攒出哪怕一个 理科世界一流的大学;2 一个第一流学者成熟后往往有30年“一流水准保质期”,这是很难被政治经济条件改变的(当然做实验的人会面临经费问题)。 这意味着即使现在美国繁殖一流学者能力受到了严重打击 仅凭已有人才也能维持一些时日,更何况这件事还没发生;3 最顶尖的学校本身处在经济社会金字塔顶端 抗经济打击能力很强。&/p&&p&如果你认为中国有在15年内基础科学赶上美国的机会 不妨打开美国最强的10所大学查看相关领域的50岁以下非华人学者的名单。15年后这些人极有可能仍在美国。然后你再想想中国如何能在15年内制造出一个超出这些人的群体来。 我的看法是:即使所有华人立马回国 中国一流学生也不再赴美留学 也未必做得到。原因很简单:时间不够 来不及繁殖那么多国际一流学者。&/p&&p&&b&美国获得第一流地位的“经验”对中国借鉴意义不大&/b&&/p&&p&那么美国是如何做到这么强的呢?我的看法是&/p&&p&1 美国的人口对任何其他发达工业国都具有压倒优势。从科学圈的角度看 这人口不仅指美国的三亿人 也包括加澳两国和部分英国的。&/p&&p&2 二战导致了人类近现代史上最大规模的科学人才转移。转移目的地是美国。其实虽然美国在19世纪末就是第一工业国 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科学中心仍在欧洲 特别是受一战重创的德国法国。然而仅用短短10多年 希特勒就重画了世界科学版图。我愿举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国际数学家大会是4年一次的全世界所有分支数学均参与的大会,具有很广的代表性(其他学科没有这么全面的大规模的全行业大集会)。 193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 20个全会报告只有两个是用英语作的(读者可以由此想想当时美英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 之后希特勒上台,二战来临, 在1936之后就14年没开会。 到再下一次(1950)时, 22个全会报告有20个是用英语作的,英语也从此有了国际学界的绝对统治地位。&/p&&p&3 苏联解体导致了人类近现代史上第二大规模的科学人才转移。苏联人才转移对生化可能影响小一些, 但对数理科学来说可是极为壮观:这是从20出头的天才大学生到80多岁的泰山北斗的全体系的迁移。转移的人少数被欧盟吃了,大部分被美国吞了。&/p&&p&4 在美国的基础科学 于二战后取得西方阵营的独大地位 以及冷战后取得全世界的独大地位后 有能力输出第一流后备人才的国家(如中印等)的一流学生蜂拥而至 更使美国如虎添翼。&/p&&p&其他的因素(比如很多人津津乐道的 “体制”“创新精神”“自由”等)即使是有利因素 其影响力也和上述因素不在一个量级上。&/p&&p&对中国而言:因素1天然具备,在经济赶上来自然就会发挥作用;因素2 3 可遇而不可求(多半是不可遇);因素4属于已经成第一科学强国后的锦上添花,对如何做到第一没什么用。&/p&&p&&b&美国大学的基础科学体制宏观上是一个容易学的顺其自然的体制&/b&&/p&&p&虽然美国获得第一流地位的“经验”对中国借鉴意义不大,但仍可考察一下 其&b&维持第一流地位的“经验”&/b&。比如说大家都爱谈的“体制问题”。&/p&&p&在我看来 &b&美国的基础科学体制 在最宏观的层面上 其实很简单:用大把的钱 养大把的“学霸”(对大学者的昵称),学痴,顶尖学生; 然后让这些人 自己折腾 自己治理 就行了&/b&。中国有了大把的钱后也可以学 当然学了以后还有等足够的时间才能见效。&/p&&p&现在人们抱怨的种种中国学界问题 基本都可以用这套体制来化解。缺乏创新精神? “学霸”和顶尖学生就是创新的标杆;学术抄袭腐败?“学霸”,学痴等很少会这样 对此容忍度也很低;心思不在学术上?在中产之后还心思不在学术上的人 会被边缘化;学术上近亲繁殖,派系山头斗争?嘿嘿,“学霸”/大学者 基本都是有态度的人 因为学术上总要面临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问题。为了贯彻自己的学术判断,“学霸”分派系抢话语权是常态。那美国学界为啥没乱套呢?学霸太多 自然地就形成制衡了,派系之间的“多不管”地区也很多 为标新立异的人提供了空间。&/p&&p&顺便说一句:我认为真正最难学的是苏联体制,而苏联体制的效率明显高于美国体制(至少在数理科学上是这样的)。 不过 这需要另开一帖才能谈了。&/p&&p&是不是说 中国从美国除了最简单的烧钱“顺其自然”外 就没什么可学的了呢?不然。 美国体制的一些具体举措仍有可借鉴之处。&/p&&p&待续&/p&&br&&p&&b&美国体制的一些具体举措有可借鉴之处(举例)&/b&&/p&&p&我举例讲一个我觉得值得借鉴的东西:tenure track 体系(终身教职轨道体系)。 研究性大学选择自己认为比较有前途的 做了一段时间博士后的青年学者 将其置于此终身教职轨道上考察数年。 期间较好地保障其研究条件。数年后若发现此人确实不错则委任为终身教授 若觉得没有那么优秀则让其走人(即所谓的“不升即走”)。这是一种竞争性很强的制度,对最强者很有利(快速上升 有效地避免论资排辈),对次强者有一定风险但也可以强烈激发其动力。&/p&&p&对中国来说 这种制度不仅有利于增强国内学术环境里 一直偏弱的学者的斗志, 而且也是中国在有钱后同美国抢夺一流人才的需要(毕竟绝大多数海外华人科学人才是在美国)。10年前我就听说过有引进此种制度的传言 但可能因为客观条件所限(钱少?)没有施行。最近几年,几所国内最好大学开始在基础科学院系 逐步开始使用这套 高门槛高风险高回报的制度。 据我所知 这在海外一流青年学者中引起了很大关注 很多人都动心了,不少已决定回国或正在筹划回国。。。对这种“高门槛高风险高回报”而且显然对非海龟不利的制度 当然有不少不同意见(科学网前不久曾集中讨论过这话题)但看来上层下了决心要和美国正面直接竞争。&/p&&p&&b&美国理科基础教育质量差而且积重难返&/b&&/p&&p&我前面的几篇已描述了 我认为美国理科基础教育质量差的理由 这里就不再多说了。那么有没有办法改变呢?在D大学让我大跌眼镜后 我决定做一下调查。当然很快我发现早有受不了了的大学教授作了调查并常年奔走呼号。(Berkeley的伍鸿熙就是这样的一个热心人, 他收集了大量资料和例证&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ath.berkeley.edu/%7Ewu/&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链接出处&/a& 教育爱好者可以去看看)&/p&&p&总的说来 我认为明显改善的希望很小。&/p&&p&1 中小学教师素质太弱 本身也是糟糕理科基础教育的受害者&/p&&p&比如伍鸿熙和他的同事调查了很多中小学数学老师,竟然罕有人能解释 类似于 “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 这类简单事实的原因!(可惜我一时找不到有多高比例教师做不到这些事的原始数据,不过绝对是骇人听闻的高)。最后 作调查的大学教授们发现 中小学数学老师在上中小学时 他们的数学老师就未能给他们解释 这些简单事实的原因。等他们长大了,逐渐见怪不怪,也能顺利做计算, 可是他们始终没有理解为什么!他们虽然上了大学 但往往是大学里学得较吃力的学生 被微积分线性代数折磨得够呛, 而且最重要的是:大学也不会教这些东西呀。&/p&&p&这时我就深刻感觉到了中国这套师范学校体系的重要性。&/p&&p&2 教材和教学标准体系有严重质量问题&/p&&p&看了愤怒的大学教授和一些家长的控诉后,我才了解到原来很多流行的数学教科书 内容有严重漏洞,歧义或错误。感兴趣的河友可以去看上面链接中伍鸿熙找出来的各种奇葩例子。我只半剧透一个。一些美国学生不懂分数的乘法:为啥 2/3 * 1/5=2/15? 就是不懂!甚至还专门造了一个词(fraction phobia--分数恐惧症)来描述这种不懂的恐惧。 (中国人想不通)这事儿怎麽就能这么难呢?美国的教科书害的。。。&/p&&p&教科书的问题其实是教学大纲和教学指导思想的产物。那么教学大纲和教学指导思想出了啥问题?大致说来美国有两派。第一派由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学专家组成 主张初等教育要实行“启发式”“探索式”教学 多从实际从动手出发 用计算器等代替传统计算教学等;第二派由大学教师和一些家长组成 主张传统教学法 强调记忆和练习 强调严格的书本知识学习。两派争执不下 矛盾公开化 在90年代曾酿成著名的“数学战争”(&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Math_war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链接出处&/a&)。从现在的情况看 第二派在掌握教育主导权上失败了。前述的问题是在第一派的思想下产生的。&/p&&p&3 教育改革阻力极大&/p&&p&那么美国能不能回归一些传统 或者直接向中国之类的体系学习呢?不少人就是这么主张的(当然他们中的很多不说学中国 而说学新加坡之类)。但是这类改革会受到强大的教师工会阻挠。家长总是分散的,大学教授人数少 而且 外国人多 不接地气。 他们是无力和人数众多高度组织的中小学教师争权的。 更不用说 把握相当一部分话语权的教育学专家们往往是第一派。。。。。。&/p&&p&4 经济困难&/p&&p&宏观经济困难导致美国政府捉襟见肘。各利益集团都要争夺缩水的经费蛋糕。在金融军工医疗等巨人面前 公立教育是弱势。。。&/p&&p&5 种族因素&/p&&p&非洲裔和拉美裔的理科成绩弱 在好大学的理工科里所占比例极低。而他们占人口的比例在不断上升。。。&/p&&p&6 教育标准在全国范围内不统一&/p&&p&在联邦制下 地方有很大的自主权。 我询问过我的学生,感觉不同地区的学生学的课的难度 知识点 甚至顺序都会有很多不一样, 情形十分混乱。 更麻烦的是美国人迁移性大。 我听说有很多孩子在搬家后 会出现学习的课程无法衔接的麻烦。我甚至知道有的人在中学里没学过物理(连牛顿三定律都没学过)。。。&/p&&p&7 反智主义的干扰&/p&&p&有至少两类反智主义。一类基于保守宗教思想。 这类思想对知识分子没大的影响力 但有一定群众基础, 有民粹式的政治影响力。其对某些地区出身的人 有洗脑作用。比如曾有学生告诉我 他因为对上帝的信仰和家庭教育因素 长期以来对学习物理和数学有难以克服的感情排斥性。。。&/p&&p&另一类则以 相对主义 多元化 极端环保主义 女性主义等面貌出现 或者表现为 一些受过良好高等教育但理科学得不好的人 质疑学习理科的必要性。这些人虽不如第一种多 但往往更难缠。我可以举一例管中窥豹。纽约时报曾刊登一文&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nytimes.com//opinion/sunday/is-algebra-necessary.html%3Fpagewanted%3D1%26_r%3D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链接出处&/a&鼓吹 “数学作为必修课 会阻挠我们发现和发展年轻天才”(Making mathematics mandatory prevents us from discovering and developing young talent.)并建议 大多数人不用学中学的代数了。注意,这是中学的代数:是教你用xyz代表变量 教你了解多项式 教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代数课! 他的提议固然受到了多数读者的抨击 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相当一些人支持他。。。&/p&&p&中国的这方面的情况要好一些。 第一类在轮子被镇压后没有什么引起我注意的迹象;第二类呢?嘿嘿 我觉得中国公知的脑残度是不输于美国的。好在他们的几乎全部注意力一直放在TG身上。。。&/p&&p&美国的理科基础教育质量差 是美国人自己也意识到了的一大问题 各种抱怨充斥媒体 但始终不见什么好办法。 我在做了一些调查后 也感到问题积重难返 解决希望渺茫。&/p&&p&待续&/p&&br&&p&&b&美国的基础科学研究高度依赖外国人才输入&/b&&/p&&p&这是大家都熟知的事实。那么依赖程度有多高呢?最好的办法是看各学科的行业学会的年度报告。我查看了美国数学会的多年报告 发现美国的数学博士中 出生在美国的 所占比例常年维持在四成多。另外在其所统计的美国顶级大学数学系高引用率学者中 外国人占六成。所以在数学界可以说至少半壁江山靠外国人。其他的学科也许会略有不同 但美国的基础科学研究高度依赖外国人才输入 应该是个准确的判断。&/p&&p&美国的这种情况是非常奇特而且前所未有的。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其他顶级科学强国(老欧洲三强英法德以及后来的苏联) 在巅峰期 其科学事业都是基本上完全由本族人支撑起来的。&/p&&p&基础科学研究高度依赖外国人才输入 是一把双刃剑。&/p&&p&先说其好处:1 它使美国科学在世界上所占份额 大大超出其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美国GDP约为世界的两成多 但顶级学者显然不只这一比例)。2 它使美国的潜在竞争者追赶美国的难度大增。&/p&&p&但它也有明显的风险:当国家相对衰落到一定程度后 可能会导致科学水平大幅度下滑 难以坚守住一个高位。&/p&&p&我仔细解释一下。&/p&&p&以数理科学为例。外国人才的最大两个来源是 前苏联人(或者稍广一点--前华约人) 和中国。苏联(和华约)靠着具有惊人培养人才效率的苏联体制 在冷战结束前夕积累了群星璀璨后浪推前浪的 全年龄段顶尖人才梯队。苏联崩溃后 人才梯队几乎全体系地离开苏联 多数去了美国。此后苏联地区的优质科学研究和教育体系基本崩溃。现如今不仅在一流学术竞争方面基本出局(Perelman等极个别人例外, 而且Perelman是脱离学术体系的异类) 前苏联地区甚至连向美国输出一流后备人才(顶尖大学博士生)的能力都已非常薄弱(我留意过好几年B的研究生来源,我想不起一例B大学从前苏联地区的大学招研究生的例子而同期B从中国招了一大批学生)。简单的说 解体后的苏联不仅金蛋被抢光 会下金蛋的母鸡也被杀死了。&/p&&p&苏联解体20年了。未来15年内美国从苏联获得的人才战利品将过期而且无法补充。&/p&&p&中国的情况则是最有意思的。自中国对外开放以来 中国理科的最顶尖学生就持续不断的流向美国。这一方面强化了美国的领先地位 另一方面导致中国长期失血 始终难以完成本土一流人才的原始积累。可以说中国近二三十年的状态对美国维持其地位来说是非常理想的:中国基础和本科教育足够强可以大规模长期为美国输入后备人才 但研究生教育和基础研究足够弱以至于无法大规模吸引顶尖人才回流。&/p&&p&然而中国的很多事业都有这样的特点:格外漫长, 挫折失误连连, 长期看不到希望(或者说只能将希望寄托于人多), 眼看着别人有很多“捷径”但学不到手, 最后走了一条异常艰苦一个台阶都绕不开的路,然后逐渐收获果实并能望见难以限量之光明前途 但很多人还没意识到最难的阶段已过去。。。&/p&&p&我感觉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大概也是这个路子:顶尖理科人才的长期外流 纯粹从国家角度看,在三十年尺度上是吃大亏的事,但从五六十年尺度看却可能是最终盈大利的。中国通过美国的体系在海外顺利完成了一流人才原始积累和建设全年龄段人才梯队。由于中国经济实力的急速提高,美国的令本国人民和精英都始料不及的地位下滑 以及中国青年有了美国可被中国“取而代之”的“皇帝轮流做之贼心”,最近几年来已经有 未来10年内还会有 成批第一流中国青年人才回流。在我看来 中国基础科学在本土完成一流人才原始积累 就如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一样 是没有什么悬念的事。各种人们抱怨的国内不利因素 只会影响早几年还是晚几年实现的问题。当然从在本土完成一流人才原始积累到基础科学赶上美国还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学术后代繁殖需要时间)。&/p&&p&一个中国顶尖学生 20多岁到美国学习 30多岁回国工作 这是一种新模式。六年前(08美国金融危机前)这样的模式凤毛麟角, 但最近几年呈现滚雪球之势。我周边(包括我)有越来越多这样的人 而且相互影响相互呼应。这和更早时期的顶尖人才的 20多岁到美国学习 之后在美定居的模式 大不同。 后者对中国也是很有意义的(回国讲学组织会议,保持华人在世界学术中心一席之地等)但对美国的直接贡献更大。而前者则显然对中国贡献远大于对美国的 而且做贡献的能力是在美国获得。如果说美国在一流基础科学人才这个领域从中国抽了30年血的话, 现在中国要开始反过来从美国抽血了。美国无法通过刻意压缩从中国招研究生阻止中国抽血:如果它这样做 则不仅会导致生源质量下降 而且会导致顶尖学生不得不在中国深造从而帮助中国更快的进行一流人才的繁殖。更可怕的是 中国学生在21世纪以来在美国后备科学人才中占的比例似乎越来越高 近年来更是迅速扩散到本科阶段(我亲身体验似有爆发趋势 不知是否和美国高中生的理科水平进一步下滑有关)。这意味着中国的潜在抽血能力还在增强。。。&/p&&p&美国能不能找到弥补“苏联空洞”和“中国抽血”的办法呢? 由于本土理科教育质量积重难返 靠本国人是极为困难的。这件事和美国高度依赖外国人才输入的现状是相互促进的。 这事情有点类似于美国要将已经丢掉的制造业从海外拉回来一样 不靠谱。更麻烦的是,在制造业方面 美国总还可以将希望寄托于新的高科技,而在基础科学方面 按照定义 已经没有更“高端”的东西了。&/p&&p&依靠其他外国也不太可行。印度或有在未来向美国输入更多科学人才的能力 但我很难想象他能弥补“苏联空洞”加“中国抽血”。欧洲有人才 但只要法德荷比瑞等几个老欧洲核心经济不崩溃 美国无法在现有基础上多捞到多少。 非洲 大中东(以色列除外) 拉美 东南亚等 人口众多 但理科教育体系太弱 输出后备人才到美国一流学校搞基础科学的能力很差。&/p&&p&从更长远角度看 如果美国的经济地位持续下滑(哪怕仅仅相对于中国) 美国的白人人才也存在外流中国的可能。我以前觉得不大可能,但我近年来已经看到了一些国内最有钱学校用高薪招到美国中档藤校正教授水平的白人。顶尖学者由于职业特点 国际主义倾向较重 而且美国和西方已有一代人以上学者是在高度推崇全球化的大学环境中成长的。。。&/p&&p&日本在经济出现“失去的20年后”基本保住了本土的一流科学人才(当然这也说明了日本的封闭性)。在中美经济力量对比易位后的20年内 美国的科学界只怕“欲为日本而不得”。&/p&&p&&b&教育问题显现效应有较长滞后期 美国精英可能准备不足&/b&&/p&&p&我以前提过 一个第一流学者成熟后往往有30年“一流水准保质期”。另一方面 一个中国学生可能现在刚到美国来读书 离他回国可能还有10年 离他在国内开始有效的繁殖学术后代可能还有15年;这意味着虽然他最终属于“从美国抽血”的人但这事有10几年滞后期。&/p&&p&从主流媒体看 美国的精英阶层 对教育问题显现效应有较长滞后期这件事似乎没有足够警觉性 至少没有警觉到认为 就算现在集中资源死保基础科学地位都有可能动手晚了点。不错 有很多指出美国基础教育差的声音, 但对于基础科研和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舆论似乎还是普遍很乐观 认为这是中国差距甚大美国不必太忧虑的领域。对于美国高度依赖外国人才 很多人单纯觉得这是美国的优势:外国人来说明我们厉害嘛。更有甚者 各种有浓重意识形态色彩的肤浅言论还大有市场 似乎喊几句中共体制压制自由就能推出中国创新赶不上美国。。。&/p&&p&&b&美国例外论&/b&&/p&&p&根植于上述许多问题深处的精英思想根源 是“美国例外论”。我认为 1 美国冷战后的经济地位与其人口比例高度不匹配 2 美国冷战后的基础科学地位与其经济比例不匹配(与其人口比例更是超高度不匹配)。 美国例外论者大概也同意这两点。&/p&&p&我们的分歧在于:我认为从长的历史尺度看 美国的上述地位的获得有很大的偶然性 而且是不可长时间持续的(即使美国没有犯大的错误),更不用说美国还犯了一些大错误;而例外论者认为美国是“例外的” 从而即使相对地位有所削弱, 也必然是居第一位的领导者,不会被中国取代。很多诚实的例外论者也承认既成或几乎既成事实(比如从中国出口超美到中国制造业超美到中国经济超美),但是他们往往在下一个里程碑处继续持“例外论”。&/p&&p&&b&结语&/b&&/p&&p&上述历史观的差异是很重要的。对很多美国精英来说 美国的基础科学和高等教育 具有中国在值得预测的未来没有机会哪怕接近的地位 从而不仅成为他们自信的源泉 而且可能为其他领域(如制造业)提供美国“王者回归”的机会。对我来说 在基础科学和理科高等教育方面 “中国速胜论”和“中国无法超美论”都站不住脚 但中国在跨越我一生主要学术期的未来30-40年的“持久战”颇有胜算。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 我就知道我一定要回国:不仅因为我是中国人 也因为我是希望参与到新的世界科学中心形成进程中去的“国际人”。另一方面 我衷心希望美国人能平稳过渡到世界第二 并和欧洲等力量一起实现基础科学不过度集中于一国(中国)。这种长期存在的平衡和竞争力量对中国和人类的基础科学的长远发展都会是有利的,有长久历史经验积累的中国人当能体会。&/p&&p&全文完&/p&&p&原文转载自西西河changshou,原文地址:&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cchere.net/article/388689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美国求学执教的见闻和感受(0)&/a&&/p&
恰好不久前在某论坛看到类似的话题,小可自愿当个搬运工,听听某论坛上在美藤校执教多年的国人说说他的看法,对中美教育体系有较为深入的剖析,此人刚好专业方向是数学,在美多年,应该有更多话语权,兼听则明吧。 本人对理科教育一直很感兴…
实名制反对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964bf223d1e34bbec01174f3& data-editable=&true& data-tip=&p$b$964bf223d1e34bbec01174f3& data-hash=&964bf223d1e34bbec01174f3& data-title=&@ytytytyt& data-hovercard=&p$b$964bf223d1e34bbec01174f3&&@ytytytyt&/a& 的答案。特别是下面的那个文章!!我要跪了了啊!!!&br&&br&首先&b&题目是:&/b&&br&&blockquote&新加坡对反对党有哪些限制和打压?&br&&/blockquote&&br&那么答案就是分成限制与打压。&br&&br&首先:&b&限制是不分执政党或者反对党的。&/b&&a href=&https://www.zhihu.com/people/964bf223d1e34bbec01174f3& class=&internal&&@ytytytyt&/a&&b& 的答案里面所有的限制都有限制PAP。&br&&/b&&br&而这些限制并不是专门限制反对党的!很多限制都有背后的意义哒。。。&br&&br&开始吐槽,附上关于新加坡选举的科普:&br&&br&&blockquote&由李光耀领导的党内社会民主主义的反共势力与党内亲共势力决裂,共产党人脱离行动党另组社会主义阵线,人民行动党一度只以1席优势控制议会。但是在与马来西亚短暂的合并期间,李光耀在得到吉隆坡政府的支持下铁面整肃共产党人,并从1966年起人民行动党就一直占据了议会中的全部席位达15年之久,直到1981年惹耶勒南打破人民行动党的议会垄断。&/blockquote&&i&这段话里面看不到任何限制或者打压情况。PAP表示:反对党太弱连一个席位都拿不到,人民不喜欢他们,怪我咯?&/i&&br&&br&&blockquote&新加坡所有选举都有开支限制。一名总统候选人不可花超过新币60万元,或是每名选民3角钱,两者数额都不可超过。超过开支限制,将罚款2000元,外加三年内取消在任何选举参选或投票的资格。&/blockquote&新加坡的总统选举到新加坡大选这些所有选举都有花钱限制。&br&&br&目的有几个:&br&&b&1.避免选举过度消耗金钱和资源&/b&&br&这个不需要解释了吧。选举的广告,纪念品,等等东西。&br&&br&&b&2.避免官商勾结&/b&&br&60万新币,还不到一个当选议员的一年年薪呢。因为选举限制只能花那么多钱,候选人不需要为了政治选金巴结那些大财团啊。土豪一点的自己都能出了,穷一点的随便众筹都有了。当选后,就不需要做政治妥协了。人民的利益和议员就不会被财阀控制了。(例如:美国,日本,韩国)&br&&br&&b&3.降低选举门槛&/b&&br&不限制花费的话,土豪候选人(例如美国的trump)完全可以挤压其他穷穷候选人的当选几率。因为他们可以砸钱包了报纸电视宣传版位,包下所有群众大会地点,天天派车去群众洗脑,每人给个iPhone 6s 当纪念品。其他候选人怎么拼啊???&br&&br&&u&4.降低反对党当选的可能性&/u&&br&&u&反对党本来就知名度比较低,很少在基层走或者服务选民(因为没有自己服务的选区啊)。所以他们&/u&&b&&u&需要更多的宣传&/u&&/b&&u&。当你限制了选举资金,他们想砸钱宣传一下都没有。而执政党新的候选人因为选举前就长期在特定选区和老议员一起工作,所以在选民的心中是比较熟悉的。&/u&&b&但是,这条条例的主要目的不是这个,这个是间接影响。所以不能说是打压!PAP表示:你们选举的时候才露面,怪我咯??&/b&&br&&br&&blockquote&集选区是新加坡设立的选区模式,5至6名候选人必须搭档参选﹝最初只需要三名候选人﹞,且其中1人必须是少数族裔(马来、印度或亚欧混血族)代表。选民不能选举单一的候选人,而只能选举一组候选人。得票最高的一组候选人当选,共同进入国会。集选区模式是新加坡政治体制中最常遭到批评的一部分,因为这有效地阻挡了更多的反对党议员进入议会(2011年以前的5次选举中,反对党从未在任何一个集选区获得胜利),而且由于人数上的要求,导致在多个集选区中,反对党根本无法推选出足够人数参选,使得人民行动党无对手自动当选(walk-over);但是人民行动党政府则宣称,此举保证了少数族裔的参政权,让这些族群也可以在议会中拥有自己的代表。&/blockquote&这个的确是执政党避免反对党获胜的一个措施。但是看了你贴的解释,你搞懂了到底怎么避免反对党的人当选吗??为啥组团必败捏??这一段话完全没有讲到集选区(GRC)的重点,和反对党的在GRC栽跟头的地方。&br&&br&首先先声明:&br&1.GRC的运作就是,画一个大区,然后规定这个大区必须有4或者5个人一起选。要赢一起赢,要输一起输。候选人中必须要有至少一个少数族裔(马来人,印度人,欧亚人)。因为新加坡是个华人众多的社会,而新加坡又主动施行种族混居政策。每一个选区都是华人占大多数。而华人在选举的时候会更喜欢选华人议员。这就导致了,少数族裔的人难以当选,在国会中占不到席位。所以他们就捆绑销售,一起卖咯。这样不论哪组当选,都有小数族群的人在国会。&br&&br&2.这个措施对反对党是十分不利的主要在于3点:&br&&ul&&li&每个集选区都有一个德高望重的部长,带领着其他3、4个候选人或者新的候选人。这就导致新加坡人为了选那个部长入国会继续服务,就要选其他3、4个人。反对党vs新的候选人还是有胜算的。但是如果vs这些德高望重的部长,胜算就降低了很多。所以&b&用一个牛逼的部长,就抢到了4个席位&/b&,是不是很划算啊!!&/li&&li&反对党很&b&难找到小数族群参选&/b&。执政党因为长期当选,在各大政府部门高层任职,根基好,找一些很精英的少数族群参选完全不是问题哦,反对党则很困难,因为本来加入反对党的人就不多。少数族群更少之又少。推一个有质量的候选人都是个问题,更何况是个小数族群。&/li&&li&最后就是集选区不是要至少4,5个人嘛。&b&反对党很多时候根本凑不齐人啊&/b&,少一个人代表全组都没有得选了。如果没有得选,代表执政党没有对手,那就是直接自动当选(walkover)&/li&&/ul&&br&&blockquote&虽然至今未发现任何选举不公或舞弊行为,但反对党指责执政党占据了有利优势,通过政策支票来拉拢选民。例如在第九届选举中﹝2001年﹞,在反对党长期扎根的波东巴西选区,人民行动党就保证选民若该党在此选区获胜将提供免费组屋翻新计划。虽然反对党最终还是保住了该选区的议席,支持率却有明显的下降。&/blockquote&首先组屋翻新计划(LUP),是全国性的哦,&b&而且不是免费的哦&/b&。政府会支付绝大部分的费用,剩下的成费用将是市政理事会给和屋主。如果是免费的话,就是政府除外的钱,市政理事会全额承担。但是市政理事会的钱也都变少了,代表花在其他地方的钱会更少哦。这也是会直接影响后续选民服务的,反对党也可以这样给出承诺哦。其次因为是全国性的,他们是按区排先后的哦。那一般怎么排捏,主要是:组屋年龄,居住者的需求,技术上是否可行,和费用。假如都差不多捏,那当然是PAP先弄啦。当然这个地是没有办法洗的,新加坡建屋局的部长已经说了,PAP的选区会优先考虑LUP哦。&br&&br&波东巴西选区在2009年(反对党执政时期)就已经得到翻新批准,而且这时候他们也不是最后一个哦,还有执政党的选区的组屋没有被批准哦。后来是反对党管理的波东巴西的市政理事会比较穷,搞得好像要延迟。执政党的一大优势就是他们的单选区(SMC)市政理事会可以和附近集选区(GRC)的市政理事会一起搞,这样会便宜一点,而反对党附近并没有GRC啊。&br&&br&&blockquote&反对党活动空间一直遭到压缩,例如新加坡的媒体很少报导其活动,甚至在选举期间也受到执政党各种打压与威胁。不少反对党的成员都已经离开新加坡,移居澳大利亚或美国。&/blockquote&&br&PAP表示:反对党存在感低,怪我咯?执政党占超过90%的议席啊,自然在基层活动很多啊!什么社区活动都是他们参加的啊。各种部长也是PAP的啊。反对党如果不故意去搞个大新闻的话,是没有关注热度的。&br&&br&至于打压和威胁。除了司法诉讼,没当选的反对党执政党完全不鸟你好吧。但是你如果诽谤PAP的话,就会收到律师信哦。有反对党已经因此赔偿李光耀和李显龙而破产了哦。&br&&br&&blockquote&根据《国会选举法令》规定,大选投票日前一日是“冷静日”,不得进行选举宣传活动(但在当日前开始展示的合法选举广告不受限制),不得佩戴或在车辆上展示横额、标志等用以助选的物品(但候选人可佩戴竞选标志的仿制品用作选举用途),也不可以召开选举集会和拉票反对党也指责人民行动党经常通过司法手段来阻止具有威胁性的候选人参选。&/blockquote&冷静日不仅是反对党被限制,执政党也被限制好嘛。。。完全看不到任何打压的情况出现好吧,否则就是违法选举条例了。&br&&br&&blockquote&新加坡严格的选举法对参选人的资格做出极大限制,有任何犯罪记录(甚至包括酒醉驾车)的人士或破产者都被禁止参选。此外许多人也因被控诽谤而丢失议席。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1981年新加坡15年以来议会中的第一位反对党议员惹耶勒南(JB Jeyaretnam)被李光耀等11次控告诽谤成立后被要求支付巨额赔款,在延迟1天交付赔款的情况下,被强制勒令破产,从而剥夺了其参加2001年选举的资格。&/blockquote&&br&不知道原来你们喜欢罪犯来当你们的议员哦??话说这句话不严谨哦。并不是任何犯罪记录。就有很大反对党议员,曾经有非法集会,议员本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职位,任何法律或者道德上的污点的都是很严重的。而且议员年薪很高哦,一个破产者要参选,我怎么觉得你是缺钱才来当议员的。单单破产这点,就证明这个人很有问题了。&br&&br&至于JB jeyaretnam的诽谤案,程序上没有问题。但是道德上有问题。因为JB 100%交不出罚款,金额太高了,注定要破产的。李光耀主要目的还是要剥夺他的参选资格,因为李光耀根本不缺钱啊,人家巨有钱好吧。这个案件并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后来还有另一个反对党领导人chee soon juan也破产了,也是被告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人是没有选赢胜算的。这次让他破产还真不怕他当选,真的只是被他恶心到想恶心回他。&br&&br&&blockquote&批评者认为人民行动党拥有了议会的绝对主导权,使得权力制衡受到破坏,反对党根本无法发挥监督作用。约四成的反对票却只能获得高度不成比例的少数国会席次。但新加坡政府宣称,绝大多数的人民行动党议员都是直选产生,且法律已保障议会中有反对党的声音。&/blockquote&PAP表示:反对党渣,得不到民心,怪我咯。&br&&br&关于最后一句话我科普一下:反对党有9个非集选区议员(NCMP)席位哦。这个在其他国家好像没有吧。。。NCMP是给best performing loser的,就是得票率最高的几个输了的反对党在国会中有议席。还有就是NMP,就是中立议员,这些是没有必须党籍但是在社会中德高望重的人来国会。&br&&br&&blockquote&新加坡政府严禁任何个人和民间组织自行安装卫星天线接收器,审查所有外国电视节目,对网络进行严格的管制。&/blockquote&难道不是因为版权问题嘛。。。人家电视台要赚钱的啊亲!!!自己装卫星天线这个在很多国家都违法吧。。。。网络进行严格管制倒是真的,很多黄色网址都被屏蔽了哦。FB ,twitter,我们畅通无阻的获得信息的渠道,除了黄色信息外。差点忘了,还有那些宗教狂热的ISIS洗脑视频也会被屏蔽。&br&&br&&blockquote&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对一切集会进行严格限制,并利用政府职权,采取一系列模糊手段对竞争对手进行遏制,包括选举前重新划分选区,在市政建设教育甚至交通等方面故意压制在野党占优势的选区。新闻出版自由的缺失和集会自由的受限,使得新加坡的在野党很难获得足以挑战执政党的民望。&/blockquote&&b&亮点来了!!!终于要说新加坡政府打压反对党的最有利证据!!!&/b&&br&就是每次选举,他们都会重新规划选区哦。&br&大家就要问了,重新规划选区到底怎么打压反对党捏???例如原本这个选区反对党支持率比较高,那我就把一部分地区划到旁边一个执政党支持率比较高的地方。然后把一些执政党支持率高的地区划到反对党支持率比较高的地方。因为新加坡奉行的是,winner takes all的选举政策。就算执政党以51%赢49%,席位还是执政党的。所以by 重新规划,丢一些执政党支持率高的地区进去反对党支持率高的选区,这样可以稀释反对党在自己选区的高支持率,让执政党有机可乘。&br&&br&还有就是新闻自由和集会自由。&br&就是新加坡各大传媒,报纸,刊物的大股东是淡马锡,而淡马锡的股权100%都在新加坡财政部。所以咯,一定程度上,新加坡的舆论是政府控制的。但是他们中国还是有差别,人家是明着偏袒tg,新加坡的SPH还是会‘假装中立’。不少记者和传媒人还是挺反政府的,详情看当年李光耀和几个年轻的ST记者的对谈。&br&&br&至于集会自由嘛,这个一定程度上是针对反对党的。但是主要目的还是维稳啊。新加坡不仅集会违法,连罢工都违法好吧。新加坡是稳定第一好吧。人一多,交通就会出现问题,原本堵车的地方更堵了,然后上班迟到,然后,然后。。。。。。。&br&&br&&br&至于题主问的经费限制:&br&我直接放链接吧:Parliamentary election act,所有限制都写里面了。。。。&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eld.gov.sg/Resources/Parliamentary/Parliamentary%2520Elections%2520Act%2520%28Chapter%.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eld.gov.sg/Resources/Pa&/span&&span class=&invisible&&rliamentary/Parliamentary%20Elections%20Act%20(Chapter%20218).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从62章开始看,懒得去翻译了。。。。&br&话说我帮您邀请了一个新加坡的律师哦,他估计会比较了解。&br&&br&&br&至于它下面的文章,我简直无力吐槽!!!!全部反对到底!!!连标点符号都反对!!这个文章绝壁是来过滤智商的!!用屁股决定脑袋???&br&&br&最后总结一下咯:&br&1.执政党确实有打压存在&br&2.反对党逆袭本来就比较困难&br&3.但是不要什么政策都说是打压好吧&br&4.反对党最大的问题是在于自己自身不够强大(此处强大是指自己的能力,新加坡反对党真的渣的一比)&br&5.新加坡执政党太强大了(他们的候选人都是社会精英啊,而且都是严格筛选出来的。对比一下反对党找不到代表来参选。。。)&br&6.主要打压还是靠正规的合法途径。例如法律诉讼。滥用公权力的那种打压还是很少的,至少我不知道。当然之前用内安法抓的那些共产党不在讨论范围内。
实名制反对
的答案。特别是下面的那个文章!!我要跪了了啊!!! 首先题目是: 新加坡对反对党有哪些限制和打压? 那么答案就是分成限制与打压。 首先:限制是不分执政党或者反对党的。 的答案里面所有的限制都有限制PAP。
而这些限制…
&ol&&li&&b&Hard Truths to Keep Singapore Going 《新加坡赖以生存的硬道理》&/b&&br&&/li&&li&&b&Lee Kuan Yew: One Man’s View of the World 《李光耀观天下》&/b&&/li&&li&From Third World to First: The Singapore Story - 《从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新加坡历史》。&/li&&li&My Lifelong Challenge Singapore's Bilingual Journey 《李光耀回忆录:我一生的挑战 新加坡双语之路》&/li&&li&Lee Kuan Yew: The Grand Master's Insights on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World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li&&li&Singapore Story: Memoirs Of Lee Kuan Yew(这个中文翻译不知道有没有)&br&&/li&&/ol&以上新加坡的书店都有的买,图书馆都有的借,在国内不清楚。新加坡版本的中文翻译的棒棒哒!!不过有英语能力的建议看原版英文的,感觉不一样的。&br&&br&第5不是李光耀写的,不过好像是个访问,就是问问题和回答。&br&&br&个人推荐:&br&想要了解李光耀这个人的政治智慧,推荐1和3。&br&想要了解为什么李光耀那么受国际尊重,看第2和第5。&br&想要了解为什么我说觉得李光耀排华都是傻逼,看第4.&br&我没记错的话,第6本是李光耀第一本自传,中文版好像没有啊,不过在新加坡肯定找得到。&br&&br&个人最喜欢 hard truth 和 one man's view~~~&br&&br&&br&李光耀的自传真心和其他自传不一样。&br&人家不洗地,只是告诉你当时是什么情况,他面对怎么样的问题,他为什么做了这个决定。或许现在看来大家不觉得他做的是对的,但是就当时来看,或许他的决定真的就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Hard Truths to Keep Singapore Going 《新加坡赖以生存的硬道理》 Lee Kuan Yew: One Man’s View of the World 《李光耀观天下》From Third World to First: The Singapore Story - 《从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新加坡历史》。My Lifelo…
我念书时候最喜欢的一本不参杂个人感情的书叫做《五年高考 三年模拟》&br&&br&&br&&br&&br&&br&&u& 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心是最柔弱的地方,它特别容易被伤害,爱情的背叛,亲情的失去,友情的丢失,都将是重重的一击。然而对于朱重八来说,还有什么不可承受的呢?他已经失去一切,还有什么比亲眼看着父母死去而无能为力,为了活下去和狗抢饭吃、被人唾骂,鄙视更让人痛苦!我们有理由相信,就在某一个痛苦思考的夜晚,朱重八把这个最脆弱的地方变成了最强大的力量的来源。&br&&br& 是的,即使你拥有人人羡慕的容貌,博览群书的才学,挥之不尽的财富,也不能证明你的强大,因为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u&&br&&br& 你看,上面那句话是书里面描述朱元璋蜕变的一段,同样包含个人情感,但是不妨碍它成为真理。
我念书时候最喜欢的一本不参杂个人感情的书叫做《五年高考 三年模拟》
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心是最柔弱的地方,它特别容易被伤害,爱情的背叛,亲情的失去,友情的丢失,都将是重重的一击。然而对于朱重八来说,还有什么不可承受的呢?他已经失去一切,还…
来来来,少年,正好最近在看这本书,先给你看看一段我的摘录,再回答问题。&br&&br&人性至善&br&&br&这之后的五年,纪姑娘的这个孩子一直在宫中生活,虽然他不能出去玩,但在她母亲、吴阿姨、张叔叔以及无数叫不出名字的内监宫女的照料下,他一直幸福地成长着——至少比他的父亲幸福。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孩子一天天地长大,而这些生活在后宫最底层的人们却没有发现,他们已经创造了一个奇迹。 从成化六年到成化十一年(1475),整整五年时间,紧密森严的后宫中多了一个孩子,这一点,几乎所有的宦官、宫女、妃嫔们都知道,但他们却无一例外地保持了沉默,守住了这个秘密。 只有一个人不知道——万贵妃。 这不是一个故事,而是真实的史实,是发生在以争宠夺名、勾心斗角闻名于世的后宫中的史实。在这里,人们放弃了私欲和阴谋,保守了这个秘密,证明了善良的力量。 读史多年,唯一的发现是:几千年来我们似乎在重复着同一种游戏——权力与利益的游戏,整日都是永远也上演不完的权力斗争、阴谋诡计,令人厌倦到了极点。但这件事似乎是个例外,它真正地打动了我。 我们这个古老国度有着漫长的历史,长得似乎看不到尽头,但我却始终保持着对这些故纸堆的热情。 因为我始终相信,在那些充斥着流血、屠杀、成王败寇、尔虞我诈的文字后面,人性的光辉与伟大将永远存在。&br&
——《明朝那些事儿》&br&&br&看完之后什么感受?你的内心是不是有些柔软的东西感觉被触碰到了?你是不是对人性又多了些新的看法?你对后宫和太监的敌意是否又少了些许? 是啊,血雨腥风的后宫,争权夺利的嫔妃太监,居然能万众一心,守口如瓶,抚养一个孩子到五岁! 不可思议,简直像是电影桥段。但,到底是不是真的呢?&br&&br&看官方史书怎么说&br&《明史·本纪第十五 孝宗》&br&孝宗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讳祐堂,宪宗第三子也。&u&母淑妃纪氏,成化六年七月生帝于西宫。时万贵妃专宠,宫中莫敢言&/u&。悼恭太子薨后,宪宗始知之,育周太后宫中。十一年,敕礼部命名,大学士商辂等因以建储请。是年六月,&u&淑妃暴薨,&/u&帝年六岁,哀慕如成人。&br&&br&看来是真的,但你看完会有感觉吗?不会,平铺直叙,并不能体会到什么伟大的地方。&br&&br&那再来一个详细的&br&&p&
《明史 列传第一》&/p&&p&孝穆纪太后,孝宗生母也,贺县人。本蛮土官女。成化中征蛮,俘入掖庭,授女史,警敏通文字,命守内藏。&u&时万贵妃专宠而妒,后宫有娠者皆治使堕。&/u&柏贤妃生悼恭太子,亦为所害。帝偶行内藏,应对称旨,悦,幸之,遂有身。万贵妃知而恚甚,令婢钩治之。婢谬报曰病痞。乃谪居安乐堂。&u&久之,生孝宗,使门监张敏溺焉。敏惊曰:“上未有子,奈何弃之。”稍哺粉饵饴蜜,藏之他室,贵妃日伺无所得。至五六岁,未敢剪胎发。时吴后废居西内,近安乐堂,密知其事,往来哺养,帝不知也。&/u&&/p&&p&
帝自悼恭太子薨后,久无嗣,中外皆以为忧。成化十一年,帝召张敏栉发,照镜叹曰:“老将至而无子。”敏伏地曰:“死罪,万岁已有子也。”&u&帝愕然&/u&,问安在。对曰:“奴言即死,万岁当为皇子主。”于是太监怀恩顿首曰:“敏言是。皇子潜养西内,今已六岁矣,匿不敢闻。”&u&帝大喜&/u&,即日幸西内,遣使往迎皇子。使至,&u&妃抱皇子泣曰:“儿去,吾不得生。&/u&儿见黄袍有须者,即儿父也。”衣以小绯袍,乘小舆,拥至阶下,发披地,走投帝怀。&u&帝置之膝,抚视久之,悲喜泣下曰:“我子也,类我。&/u&”使怀恩赴内阁具道其故。群臣皆大喜。明日,入贺,颁诏天下。移妃居永寿宫,数召见。万贵妃日夜怨泣曰:“群小绐我。”&u&其年六月,妃暴薨&/u&。或曰贵妃致之死,或曰自缢也。谥恭恪庄僖淑妃。&u&敏懼,亦吞金死。&/u&敏,同安人。&/p&&br&&p&再看完这段,我可以肯定明朝那些事儿说的是真的了。那现在你有什么感觉?是不是觉得,比明史味同嚼蜡的记载更为震撼? 虽然也是不带感情的说事实,但通过划线的这些词句,你仿佛感受到老皇帝的惊喜,仿佛能看到张敏下定必死的决心透露皇子的消息的坚毅,仿佛能听到纪妃伟大母爱即将终结时的悲泣。&/p&&br&&p&但,这能坚持看《明史》或者《明史 列传》的人能有多少呢?如果不是为了答这个问题,我也不会专门去翻这本书。那这么值得大家了解和纪念的张敏,这么伟大的人性光辉,能有几个人知道呢?&/p&&br&&p&如果不是《明朝那些事儿》这么带有个人感情和煽动力的文字。&/p&&br&&p&我一直认为,我们普罗大众读史,一方面是为了明智,一方面是为了淬炼我们的心灵。诚然,历史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太多,但这并不能成为你憎恨世界,憎恨社会的理由。因为,历史上同样也有这么多真善美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探寻和守护。但问题是这些真善美远远不如假恶丑容易让人接触到,正如一滴墨水可以污染整杯清水,而一滴清水却对一杯墨水无能为力。这就需要有人,把这些真善美的东西提炼出来,用强烈的情感包装,来让读者感受到。实际上《明朝那些事儿》也做到了。&/p&&br&&p&当然,我并不是一味推崇写史带入强烈的个人情感,我只是说,这样带有个人感情的历史类文学作品,能给我们提供另一种不同的思考方向。至于你信不信,信多少,这当然取决于你自己。&/p&&br&&p&当然,如果真的是追求那种学术上的,纯粹的历史记载,我建议你针对同一段时期或者同一事件,多找一些国家的史学著作来对比参考。而不是《明朝那些事儿》这样的历史通俗作品。&/p&&br&&p&最后,对太监张敏以及孝宗小时候默默保护他的那些太监宫女致敬。&/p&&br&&p&&strong&这世上一定存在着善良,值得我们为之奋战到底。&/strong&&/p&
来来来,少年,正好最近在看这本书,先给你看看一段我的摘录,再回答问题。 人性至善 这之后的五年,纪姑娘的这个孩子一直在宫中生活,虽然他不能出去玩,但在她母亲、吴阿姨、张叔叔以及无数叫不出名字的内监宫女的照料下,他一直幸福地成长着——至少比他…
补充一下:&br&黄仁宇的书,是写&b&给中国的精英阶层看的&/b&,目的是彻底反思这个国家的历史,以帮助精英阶层带领这个国家前进。《万历十五年》是一本应该摆在每一个中国精英阶层书架上的书。&br&当年明月的书,是&b&写给中国的草根阶层看的&/b&。当年明月三观极正,文笔晓畅,通过解读历史,向草根阶层传递真正有意义的正能量。《明朝那些事儿》,值得放在每一个中国草根阶层的手机和平板里。&br&&b&当年明月和黄仁宇的关系,不是竞争,是互补&/b&。一个伟大国家的重建,既需要精英阶层能心清志明,也需要草根阶层勤劳善良。&b&精英和草根合作,各司其职,有智出智,有力出力,中国才有希望成为真正的世界一流国家。&/b&&br&&b&将黄仁宇和当年明月对立起来,是落了下品。这两个人是在不同层面做同一件事情。&/b&&br&在此特别感谢当年明月,损失千万也要开放电子版版权。功德无量。&br&&br&顺便说一下这个问题下各种冷嘲热讽的所谓专业人士。&br&&b&黄仁宇和当年明月,都是真正的意见领袖。他们在鼓舞着这个民族前进。&/b&&br&所以,他们得到了各阶层人民的追捧。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知道什么是真正重要的。&br&而所谓“历史专业人士”,说穿了,他们不过是路人,和你们家门口剪头发的大爷或者炸油条的大妈没有什么区别。&br&&br&原答案:&br&&br&被本问题中所谓“专业历史研究人员”震惊了。&br&&b&做学问,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学术品味。&/b&&br&学术品味是什么?就是知道什么是&b&当前最值得研究的最重要的问题。&/b&&br&1970年左右,以至于到今天,对中国文科研究而言,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br&&b&就是中国为什么在近代会一败涂地,就是中国未来还能不能成为一个一流乃至世界上最强的国家。&/b&&br&怎么找原因?怎么找办法?从制度上来说就得从明朝找起。&br&人家黄仁宇想解决的问题,或者说学术野心,不是你们这些八流专业历史研究人员能比的。&br&人家黄仁宇毕竟是上过二战战场,打过败仗的人,一个打了败仗的人,回头检视自己国家的历史,&b&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知识分子应该有的品德:以天下为己任。&/b&&br&&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你们以为这句话没有分量么?&/b&&br&读《万历十五年》的人,相当多一部分虽然不是历史专业人士,但是却各行各业中的精英。&br&为什么他们这么喜欢黄仁宇?因为黄仁宇的品味好,因为他们也想知道中国为什么败了。&br&为什么你们这些八流的研究出了圈子就没人看呢。&br&因为不重要。&b&对学术而言,最坏的批评不是对也不是错,而是“你研究的问题一点都不重要”。&/b&&br&如果按传统的方法像研究魏晋南北朝一样研究明史,那就堕入八流了。&br&我说句到家的话,就算把全世界所有搞魏晋南北朝史的人马上都抓出去毙了,把所有的史料全部烧了,对中国未来1000年的走势也不会有任何影响。&br&&br&顺便说说当年明月,当年明月的品味,也很好。&br&人家没打算解决什么重大问题,人家就是想说一段故事,传递一点正能量,顺便挣一点钱。&br&&b&做对世界有意义的事情,挣合理的报酬,这是这个星球上最正最正的价值观。&/b&&br&当年明月比你们这些关起来自己玩的所谓专业历史研究者挣的钱多多了,所以,人家的品味也比你们好多了。就这么简单。
补充一下: 黄仁宇的书,是写给中国的精英阶层看的,目的是彻底反思这个国家的历史,以帮助精英阶层带领这个国家前进。《万历十五年》是一本应该摆在每一个中国精英阶层书架上的书。 当年明月的书,是写给中国的草根阶层看的。当年明月三观极正,文笔晓畅,…
有10年玄幻小说阅读史的人进来怒答。&br&&br&&a data-hash=&8bb3b9cd605bf& href=&//www.zhihu.com/people/8bb3b9cd605b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张亮& data-tip=&p$b$8bb3b9cd605bf& data-hovercard=&p$b$8bb3b9cd605bf&&@张亮&/a& 老师所问的修真小说,实际上准确来说,应该是玄幻小说里的分支——仙侠小说。&br&&br&首先看了大家的回答,实际上这类小说,真的没有各位说得那么学术和严谨,更遑论“考证”。其中的各种情节安排,即使是对佛教道教稍有了解之人,都会发现完全是一派胡言,只不过是用了自己的妄知识,加上一些佛道儒三家经典的专有名词,制造出来的一种亦真亦幻的意淫小说罢了。&br&&br&在我看来,它没有什么系统和合理的世界观与体系,下面的文字,是我以这些年看过的无数烂作大作为基础,归纳总结的回答。&br&&br&—&b&门派&/b&———————&br&这类小说,一定会分为两大派系,正与邪。&br&正派里铁定有道门、佛门两家,部分小说会增加儒门。正派刚出场,一般都很势大,但是剧情发展不长,肯定会有内讧、卧底或者别派的阴险掌门出现,导致正派被灭,仅余男主角身负国仇家恨,势要灭尽天下邪魔。&br&&br&正派里还有一类特殊的分支,就是剑仙,他们专精一口本命灵气,千里之外取人首级易如反掌。有的小说里,把剑仙描写为某一派。有的小说里,则把剑仙当成是世界唯一的修行方法(蜀山剑侠传)。但是有一点是一定的,就是他们的实力在前期都极强,秒杀一切同级存在。但是越到高级,越不给力,以至于泯然众人。&br&&br&邪派里,一般分两类,魔和鬼。魔是修行邪法的人类,鬼则是死去的灵魂。邪派也并非铁板一块,但是意外地,比正派中人都心思单纯,尤其跟男主角比,简直是乖宝宝。&br&&br&还有一些散布的势力,例如妖或者精。它们是动物植物修行而成,虽然并不特别邪恶或者善良,但是基本都属于恣意妄为,不在乎礼数的中间派。仙侠小说中,妖类要么是被当成守护兽或者坐骑使唤,要么是有自己独立的修行体系,自成一派。&br&&br&—&b&等级&/b&———————&br&这类小说的升级体系,基本都遵循了道家“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返虚、炼虚合道”的说法,设置了炼气、筑基、金丹、元婴、出窍、分神、合体、渡劫、大乘这么些等级,每一级都有极为艰难的瓶颈。有些小说,还会把每一级又细分为上中下、或者小成,中成,大成三等。这样,最少算来,也有27级的升级难度。&br&&br&升级的判定条件,基本有两个。一个是灵力,另一个是境界。&br&&br&灵力需要不断积累才行,稳扎稳打的方法就是打坐冥想,吐故纳新,吸取天地灵气。如果吃灵丹妙药,虽然效果显著,但多半会造成根基不稳和气血上浮,需要炼化才行。而大门派,多半占据仙山灵泉,让门下弟子赢在起跑线。&br&&br&境界的提升则相对困难许多,有可能是你身旁的一只蚂蚁,也有可能是天边的一片云,还有可能是吃坏了肚子去厕所无意中看到墙上的一句话,总之全看机缘和悟性。&br&&br&—&b&身体&/b&———————&br&&b&根骨&/b&代表天赋,&b&窍穴&/b&代表容量,&b&经脉&/b&代表输出。&br&&br&主角通常其貌不扬,但是根骨非凡。或者根骨都很平凡,但是硬是可以通过外物改变得不凡。总之,根骨很重要,但是放心,好的根骨是一定会有的。&br&&br&窍穴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有的小说设定窍穴是积蓄灵力的所在,等级越高,窍穴容量越大。有的则设定窍穴一开始是封死的,随着等级的提升,慢慢解开。只有全部解开,武功才能融会贯通,成为最强之人。&br&&br&经脉会随着修炼变得越来越宽,越来越坚韧,能允许越来越多的灵力在里面哗哗哗地奔涌。同一个招式,不同的经脉宽度施展,效果天差地别。&br&&br&此外,有的小说会把身体的修炼,也就是外功,描写得非常重要,这类小说强调的是后期的金刚不坏刀枪不入,越是BOSS,越是怎么都砍不死。而有的小说则反其道而行,身体并无变化,能力高低全看灵力积攒多寡和法术精妙与否,BOSS也可能不小心就脑袋落地,断手断脚。&br&&br&—&b&属性&/b&———————&br&遵循&b&金木水火土&/b&五行的原则,有相生相克。(通常来说,一个人只能是同一种属性,但是主角或者主角的小伙伴们,多半都是变异体质。而且令人震惊的是,他们从小都是被人鄙视地长大的,真不知道鄙视他们的那些人是抽了什么疯……)&br&&br&有些小说摒弃这些,只以等级论高下。&br&有些小说则又增加了其他的属性,例如&b&风&/b&、&b&雷&/b&、&b&冰&/b&。(魔幻也常有这类设定,比如空间,光明,黑暗。)&br&&br&—&b&兵器&/b&———————&br&很少有古代兵器例如棍、枪、戟等出现,多半是&b&刀&/b&或者&b&剑&/b&。用&b&拳掌&/b&的也颇多。如果有剑仙设定,则一定是&b&飞剑&/b&。飞剑可大可小,能吞入嘴里,也能驮着你飞行。(一会儿踩在脚下,一会儿吞进肚子,剑仙们真不知脏……)&br&&br&此外,&b&宝珠&/b&的出现概率也很大,它们或者是天地初生之时最纯净的灵气结晶,或者是千万年来吸取无数冤魂结成的邪恶灵宝,总之都会落在主角手里就对了。&br&&br&而邪派除了上述的法宝之外,尤其喜欢用&b&幡&/b&,特别是杀灭多少万人炼成的魔幡,迎风一展,遍地尸嚎,生灵涂炭。&br&&br&妖精则都有自己的&b&本命灵珠&/b&,威力胜过任何兵器,不到最后关头,不会使用。但是奇怪的是,基本上所有的妖精,不管之前多么威风,只要祭出自己最强的攻击手段本命灵珠之后,就很容易就被对手收服或者击败了。&br&&br&—&b&功法&/b&———————&br&名门正派的功法,修行速度肯定不如邪派的快,但是胜在根基稳固,气韵绵长。取的名字多半都是跟佛道儒三家真实存在的经典所类似的。我随意编几个,类似《清心诀》《太上真经》《金刚灭魔掌》《浩然气》。道门的功法在使用时,多会散发&b&青光&/b&,佛门则是&b&金光&/b&。&br&&br&邪派的功法,一般都是不需要自己打坐,只要杀人吸取精元就能威力大增。有些小说里会加入生吞他人金丹元婴提升功力的设定,有些则是造一个血池泡在里面就能吸取怨气快速升级。这类功法多半速成,但是很容易走火和狂性大发,肯定没有善终。&br&邪派的功法施展时,多半会发出&b&血光&/b&,或者&b&黑光灰光&/b&。&br&&br&—&b&空间层次&/b&———————&br&有这么两种:&br&&b&1,多层结构&/b&&br&功力大成之后,离开凡间,开始闯荡仙界 or 功力大成之后,离开地球,开始闯荡宇宙。&br&&br&&b&2,单层结构&/b&&br&功力大成之后,推翻终极BOSS,成为这一界的传说。&br&&br&—&b&神佛&/b&———————&br&古代神话传说体系里出现过的神佛,多少都会有一些。出场比较多的有:女娲,伏羲,蚩尤,黄帝,如来佛祖,玉皇大帝,孙悟空,二郎神,姜子牙,王小明,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等。&br&&br&—&b&男女关系&/b&———————&br&主角肯定是男性,他的伴侣要么是小师妹,要么是别派的小师妹,要么是邪派的小师妹,甚至是天界的小师妹。&br&&br&—&b&仿写&/b&———————&br&我下面写一段例文,基本可以概括这类的小说情节了。&br&&br&我叫楚天翔,出生在一个贫苦农家。机缘巧合之下,我加入了远房亲戚所在的紫云门。一开始我只能砍柴烧水,但是偶然一天,我在后山捡到一颗奇怪的珠子,之后我的灵力大进,在门派比武中,意外获得了第一,随后被委派参加正派年轻弟子的试炼。谁知道这是一个圈套,邪派在我们的试炼地埋下杀招,我们死伤惨重,但是我因祸得福,进入了一处仙人古墓,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仙丹和法宝。我秘而不宣,假装受伤返回门内,之后每日偷偷练习,打通了大小周天,功力大进。邪派大举入侵,我们虽然布下大阵,但终究功亏一篑,我带着门主最后的嘱托,拼死溜出山门,势要报仇。我流落世界各地,挖了一个又一个前辈的墓,吃了一颗又一颗仙丹,灭了一个又一个敌人,又忍受着身体被压成齑粉282次之后再重塑的痛楚,终于突破瓶颈,羽化登仙。谁知道在天界我遇到了仙佛大战,被迫加入战局。其实我的实力比他们都厉害,但是我偏偏要扮猪吃老虎,然后悄无声息的灭掉敌人,再嫁祸他人。我吃了一个又一个仙桃,得了一个又一个传承,忍受了800次仙气贯体,终于把体内所有能量转化为混沌,从此战无不胜,在灭掉最后的BOSS后,我用混沌之力创造了一个属于我的世界,然后终于实现了周游世界假扮路边贫苦老农的梦想。哦对了这期间我有三段姻缘,分别是我还是凡人时候的表妹,修仙之后的同门师妹,登仙之后的玉帝之女,她们情同姐妹不争风吃醋纷纷表示愿意给我生20个猴子,我们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br&&br&谢谢收看再见。&br&&br&完。
有10年玄幻小说阅读史的人进来怒答。
老师所问的修真小说,实际上准确来说,应该是玄幻小说里的分支——仙侠小说。 首先看了大家的回答,实际上这类小说,真的没有各位说得那么学术和严谨,更遑论“考证”。其中的各种情节安排,即使是对佛教道教稍有…
我原来回答过这个问题,当时回答的是:崩就崩了呗!&br&&br&网络小说有个特点,就是不管你崩不崩,只要主角升级到一定高度,都会有读者跳出来骂你崩了。&br&&br&十条线索收了九条半,剩下半条收的不尽如人意,还是会被骂崩了。&br&&br&主角行为是按照现实里人性走,只是稍微有点复杂变化,参照极端情况下人性……一样会被骂崩。&br&&br&也有取巧的办法,写循环情节,主角提升一个大级别,就换一个大级别的地图,把不同等级的人放在不同地图。&br&&br&只是这种取巧的循环情节文,非常不好写,很少人能做到。&br&&br&这种循环情节,就是所谓的套路文,不过说实话,网文圈能写好这种套路的不超过五个,基本上所有新人都以为他们在写套路,但基本上所有人都不在套路上……因为要能写这种套路文,基本上就是奔着年入千万去了。&br&&br&我写不来
我原来回答过这个问题,当时回答的是:崩就崩了呗! 网络小说有个特点,就是不管你崩不崩,只要主角升级到一定高度,都会有读者跳出来骂你崩了。 十条线索收了九条半,剩下半条收的不尽如人意,还是会被骂崩了。 主角行为是按照现实里人性走,只是稍微有点…
其实保持百万字以上长篇小说的平衡性写作方法有很多,在此略提一二,以作抛砖引玉。&br&&br&1.&b&互文&/b&:&br&私以为最能展现作者实力也能体现小说格调的方法就是找一部经典同时也够长篇的&b&源文本&/b&来搭建互文结构,乔伊斯在创作《尤利西斯》时就通过书名宣告读者他是在借希腊长篇史诗《奥德修纪》来创造“一系列平行回音”。巧妙地把古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伊利亚战争发生后的故事进行了现代性的嫁接,既能在字数突破到百万之后还能稳稳地把握主题,又能古今对照,展现讽刺的效果。不过难度在于,怎样在本来就经典的文本基础上创新出引人瞩目的新文本,乔伊斯就做到了,他创造出了意识流的经典,被后人引为佳话。&br&&br&2.&b&拼贴&/b&&br&现代小说发展至今,故事文本的创造早已不仅仅满足于围绕一条故事线紧紧展开的方法。拿艾略特的长诗《荒原》举例,《荒原》的结构由五部分组成:死者的葬仪、对弈、火的布道、水中的死亡、雷霆的话。这五个部分很难说得上是在讲一个故事,更像是一组五个不同主题却隐隐有着联系的画被剪贴在了一起。《荒原》首开了文本拼贴的先河。而余华的先锋小说《在细雨中呼喊》也是沿用了这样的方式,把人物的童年剪碎了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在一起,不过主题还是统一的。这样非线性的方法好处在于,你可以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不必过分在意情节的连贯,也不会有烂尾之说,不过它实验性与先锋性较强,更考量作者的想象力和非线性的思考能力。&br&&br&3.&b&由内而外的扩写&/b&&br&这样的写作方法是罗伯特.麦基的《故事》所极力提倡的,先考虑个总体大概的故事梗概,再从中出发扩写至每个部分,誊写在不同的卡片上,念给朋友们听,根据朋友们的反应作出响应部分的改写,然后再将卡片的内容扩写成潜文本,由潜文本再翻译成初稿,最后进行初稿的改写达成终稿。&br&&b&这样由总到分,由内至外的写作方法,是最稳固,最保守,也是最不会浪费笔力,集中精力地写法。&/b&天才们或许会不屑一顾,但它能保证作品的质量。&br&&br&4.&b&二元对立&/b&&br&&b&二元对立是最简单的模版写法&/b&,善与恶的较量,进步势力与落后势力的决斗,永远不死不休。曲波的《林海雪原》就是按照这样的模式写成的,再添加进传奇故事的元素和典型人物的塑造,这样的故事可以一直写下去,别说百万字了,千万字也无不可。但看久了就会有厌倦感。&br&&br&5.&b&大河小说&/b&&br&大河小说是具有卷本连续性,且参照历史的小说体裁,发端自法国。由于它强调年代的长度和背景的广阔,容量极大,而且&b&以历史变迁为基本线索&/b&,不会因写作字数的长度而崩溃。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此中典范,我国著名作家李劼人的大河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亦是参照此种体制写成。&br&&br&6.&b&塑造引人喜爱的人物&/b&&br&人物是传统长篇小说最吸引人的因素,一般说来如果作家成功塑造了让读者爱不释手的生动的人物。那么一切情节交予人物自然主动地触发,就算小说最后有了争议的结尾,只要人物塑造成功了,也是成功的。&br&&br&&br&通常来说作家不会只拘于一种方法写作,聪明的作家们往往会采各个流派与理论的长处。比如塑造的人物让人印象深刻、又带有互文手法、二元对立写法,并且注意吸收大河小说中以历史变迁为根基这一特点的优秀连载小说是大仲马老师的《三个火枪手》,这方面在连载动画界的代表是日本空知英秋老师的《银魂》。&br&&br&至于拼贴则多运用于现代实验性小说,或许有的人会说网络连载小说就不见使用这样的方法,我的看法是网络小说还很年轻,谁也说不准它将来在艺术手法与技巧上的承载与创新,我们拭目以待。&br&&br&(用手机打字边想边写的,写到这儿暂时想不起来了,有时间再回来改。稍微有凌乱的地方请见谅。)
其实保持百万字以上长篇小说的平衡性写作方法有很多,在此略提一二,以作抛砖引玉。 1.互文: 私以为最能展现作者实力也能体现小说格调的方法就是找一部经典同时也够长篇的源文本来搭建互文结构,乔伊斯在创作《尤利西斯》时就通过书名宣告读者他是在借希腊…
我觉得非常好。&br&文末有彩蛋。&br&证明如下:&br&更新三点:&b&当年明月有深厚的历史知识&/b&&b&积淀,广博的知识,高深的心理学造诣。&/b&&br&&blockquote&&b&我曾整理过明代言官的奏疏,看过不下百封的弹章&/b&,(&b&聪明人,又肯下笨功夫,积淀深厚)骂法&/b&各异,精彩纷呈,但要论阴险毒辣之最,那还要算是胡应嘉的这封大作,百年后读来仍让人毛骨悚然,冷风刺骨。&br&&b&多年前,我曾研习过社会学(广博的知识,体系完备)&/b&,并从中发现了这样一条原理:社会垃圾(俗称混混),是从来不会自卑的。&br&&p&虽然在别人眼中,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人渣、败类、计划生育的败笔,但在他们自己看来,能成为一个混混,是极其光荣且值得骄傲的。&/p&&p&因为他们从不认为自己在混,对于这些人而言,打架、斗殴、闹事,都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抢小孩的棒棒糖和完成一座建筑工程,都是人生意义的自我实现,没有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龙华真经全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