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手机扣费大家是怎么看待好朋友跟自己玩套路?

如何看待人民日报痛批“中国移动”乱扣费?
  谢谢邀请!如何看待人民日报痛批"中国移动"乱扣费?手机乱扣费这本身就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由于违法金额少,用户投诉觉得划不来,而"中国移动"又觉得店大欺客,受理投诉费时费力,没必要投诉,而"中国移动"却是鞋里中冒烟,观的是觉不着,认为没有事,为《人民日报》痛批"中国移动"点赞。
  近年来,手机扣费乱象严重侵害了消费者权益,大大消解了消费者对行业的信任,也影响了行业秩序和市场环境。旧号码莫名其妙被“低消”近一年,新号码尚未使用就被迫数次交费。历时一个月,沟通十余次,不但投诉无果,交费记录离奇“失踪”……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在呼和浩特一家移动通讯营业厅,手机被莫名其妙扣费乱象惊人,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极易接连掉“坑”。
  其次,利益是桥梁,赚钱是目的,同受共谋才是手段。这种服务就变成了鬼鬼祟祟了,不小心自己不知哪天就中招,用户们应积极自查自己手机的收费服务项目。让自己明明白白消费,清清楚楚花钱。
  第三,不少网友表示,如果对“扣费凭证”遮遮掩掩,用户有理由怀疑背后有“猫腻”。十块八块的费用对个人虽然不多,加在一起可能就是一个巨额数字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近几年曝光和投诉的情况看,不排除存在为完成任务私自开通的情况,毕竟大多数人不会为了“这点钱”太较真。“谁也不会天天总盯着自己的话费少没少,到底怎么少的,即便发现了问题,选择继续维权甚至追责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就容易让一些商家产生侥幸心理,打这份‘被忽略的账单’的主意。”更多网友建议,有关部门应该查一下,此类事件的波及面有多大,是否涉嫌违法犯罪,给公众一个交待。问题是,手机扣费乱象为何常常出现?有回访客服向记者坦言,他们认为始作俑者多为合作营业厅。果真如此吗?恐怕相关运营商也难逃监管失责、合作盈利之嫌吧。手机扣费乱象严重侵害了消费者权益,大大消解了消费者对行业的信任,也影响了行业秩序和市场环境。对于运营商而言,应本着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原则,尽快开展“自查自纠”,让用户明明白白消费,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消费者协会等有关部门也该好好查一查电信消费领域的“猫腻”,对手机扣费乱象进行严厉整治,以便给消费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这次人民日报痛批中国移动乱扣费的现象,已经上升到了政治高度,希望中国移动应该全面的进行一次自查纠查,从自身找问题,还消费者明白。
  第四,做为消费者也要多留个心眼,仔细核对手机业务信息,规避“坑人”的陷阱。
  第五,比起手机扣费乱象,更让人心寒的还是消费者“投诉无门”。记者向运营商投诉而被“踢皮球”的经历,只是广大消费者遭遇维权难的一个缩影。这提醒有关方面,应认真反思投诉处理机制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不能再让消费者吃“哑巴亏”。2014年以来,世纪恒通的前五大客户均来自中国移动相关公司。得益于与中国移动的长期合作,世纪恒通成长迅速。不过,依赖于单一客户也成为世纪恒通的烦恼,2017年9月,世纪恒通首发未通过审核,对于中国移动过分依赖成为发审委问询的重点之一。
  第七,利益在做怪,金钱在分成。2014年到2017年上半年,世纪恒通与中国移动的交易规模较大,从中国移动取得营业收入分别为17649.86万元、21922.56万元、48416.34万元与24056.94万元,占当期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5.98%、86.86%、92.40%与92.89%。世纪恒通也在风险提示中表示,如果中国移动对于公司业务的经营发展战略模式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世纪恒通经营业绩将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最后希望中国移动,应该接受教训,从自身做起,利益是企业的目的,但为民服务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尊旨,只有尊重消费者,斩断利益链接,不要让消费者盲目消费,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实实在在花钱,企业的明天,一定很辉煌。揭秘手机扣费乱象套路_凤凰资讯
揭秘手机扣费乱象套路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揭秘手机扣费乱象套路   深圳的消费者王女士致电中国电信客服投诉称,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从2
原标题:揭秘手机扣费乱象套路
  深圳的消费者王女士致电中国电信客服投诉称,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从2017年11月开始,她连续4个月被扣了两项服务收费——七彩铃音月使用费和七彩铃音-SP彩铃通信费,每月共计15元。经过反复沟通,客服最终同意取消,并承诺返还之前多收取的费用。
  像王女士这样,被通信运营商“强制消费”开通“影子服务”的案例并不鲜见。记者调查发现,大量“影子服务”的收费纠纷,源于运营商的电话外呼营销。
  “影子服务”暗箭难防
  近年来,手机用户和运营商频频因隐蔽扣费发生纠纷。中消协今年1月底发布的统计显示,在具体服务投诉中,移动电话服务投诉量位居前五。深圳市消委会的数据显示,2017年他们受理的关于通信运营商“影子服务”的投诉数量达到了593宗。
  一些手机用户每月被莫名其妙地多扣费,一查才知道,未经二次确认,运营商擅自为其开通了多个增值服务。消费者李女士向深圳市消委会投诉,中国电信于2017年11月在未经本人同意的情况下,为其订购了美妙音悦音乐盒,资费10元/月。
  还有运营商偷偷更改用户套餐内容。家住海南的李女士无意中发现,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竟被开通了每月98元套餐。而且,该套餐还强制性使用超过半年才能更换。更令她不快的是,反映后,运营商说她在电话中同意开通。李女士苦于拿不出相关证据,只能花这半年冤枉钱。
  “手机报1个月免费体验”“免费赠送彩铃3个月,开通即送20元话费”……有的运营商以免费体验为由,诱导消费者使用或开通业务,期满后自动转为收费,成为收费陷阱。
  西安市民张先生说,有客服人员打电话向他推荐了一项免费流量体验活动,他以为只是当月免费使用,没想到之后连续半年,增加的流量都被收了钱。
  选择性介绍套餐内容
  记者调查发现,大量“影子服务”的收费纠纷源于运营商的电话外呼营销。“外呼营销是一种特殊形式营销,主要以电话外呼形式进行营销、售后、回访等业务。”知名电信专家阚凯力说。
  有的外呼客服利用客户电话中的简单答复开通业务。一位在运营商服务十年以上的资深员工称,客服经常给用户设套,一旦用户不经意说了“好的”或者类似同意的表述,就会被电话录音作为开通业务的凭证。
  采访中不少用户反映,在电话推销流量套餐升级或优惠服务时,话务员的介绍语速快,服务内容缺乏详细介绍,客户很容易就会出现理解偏差。
  有的外呼客服选择性介绍业务,刻意模糊收费内容。“您是老用户了,为了回馈您将为您免费升级……”“现在搞活动很划算,开通免费……”不少消费者都接到过类似的免费优惠电话营销。一些免费赠送有使用时限,过了就会收费,有的客户未详细了解,不知不觉被扣款。
  “外呼话务员往往有选择地介绍套餐内容,忽略其中的收费环节。比如,有一次要送我120元话费分12个月返还,还有每月1G省内流量。但在我再三确认之下,才告诉我要把最低消费从目前的每月30元升档为56元。”张先生说。
  曾在陕西渭南移动外呼公司做客服兼职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为了成功率,不少外呼客服经常投机取巧。“老老实实念脚本每天才成几单,一些每天成单量上百的老员工传授技巧,资费部分一带而过,能模糊就模糊,只要不碰上投诉就能赚到。”
  应严格执行“二次确认”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大量针对运营商私自开通增值业务的投诉,与外呼服务外包有关。目前,运营商县区一级的公司为了业绩,将大量电话外呼营销外包给营销团队操作,外包商为了盈利往往不按规定操作。
  记者在QQ群检索“外呼”,瞬间跳出200多个相关QQ群。记者随机加入了一个定位于湖北荆州的“呼叫中心移动外呼”群。群内时刻都在发布增值业务外呼服务承包的信息。“专业外呼公司寻一切业务,承接三大运营商、股票、金融、催收、贷款之类业务。”
  据了解,目前,运营商还没有明确禁止外呼服务外包的规章制度。多位专家建议,应加大对外呼服务的整顿清理,规范外呼服务,对带有欺骗消费者性质的行为坚决惩处,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业内人士认为,为了杜绝乱收费现象,从运营商层面上来说,应该严格执行“二次确认”的规范程序,给用户发送的请求确认信息中,必须包括移动信息服务企业的名称、具体业务名称、资费标准、退订方式等。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信条例、电信服务规范等相关规定,电信用户申请办理电信业务时,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在签订电信服务协议前,清晰、明确告知用户收费标准和协议有效期等特别注意事项。消费者对开通增值业务拥有无可辩驳的知情权,遇到运营商未经本人同意擅自开通收费业务的可及时投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建议,如果服务商违反消费者的意愿提供订制消费服务,涉嫌欺诈,消费者可要求经营者“退一赔一”。“一旦发现乱收费情况可通过工信部网站进行申诉,同时,有关部门也应加强对运营商的有效监管,让‘影子服务’无处遁形。” 文/图 据新华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808
播放数:9064
播放数:866
播放数:164323下个月你将收到这条短信,从此告别“不明扣费”老套路!|通信|运营商|骚扰电话_新浪新闻
下个月你将收到这条短信,从此告别“不明扣费”老套路!
下个月你将收到这条短信,从此告别“不明扣费”老套路!
原标题:下个月你将收到这条短信,从此告别“不明扣费”老套路!不是大老板的身份却每天都接能接到“大单”分分钟就是几百万上落……这样的骚扰电话有街坊说每天最多能接5~10个以至于后面一看到陌生号码都不敢接了总之就是不胜其烦!!!梳理用户们的各类遭遇发现不明扣费一般发生于以下三种情况套路一:外呼营销外呼营销是指用电话方式进行营销、售后、回访等业务。有的外呼客服在电话中存在语速很快、介绍很笼统或者不介绍收费事宜等问题,一旦用户不经意说了“好的”或者类似同意的表述,电话录音就会被作为开通业务的凭证。尽管用户并不知道客服到底在说啥,但可能就已经“同意”订购新的增值服务或新的套餐。比如家住海南的李女士无意中发现,自己竟被开通了每月98元套餐,使用期还强制性控制在半年以上。运营商说是李女士在电话中同意的,但李女士并没有这方面的记忆。套路二:免费升级另一种情况是,选择性介绍业务,刻意模糊收费内容。“您是老用户了,为了回馈您,将为您免费升级……”很多用户都收到过类似电话,但是这些优惠是有时限的,过了就会收费。比如在流量时代,各种“免费”的流量包经常出现在运营商的营销中,尽管只免几个月。而在免费期结束前,只要用户不主动通过某种方式回复取消业务,运营商就等于默认用户将继续接受这项业务,并开始对用户收费。套路三:病毒式推广运营商有时会和其它企业进行合作,将自身的计费代码提供给后者。换句话说,就是用户付费使用其它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比如在游戏APP中购买装备,费用可以直接从话费中扣除。但一些企业将恶意插件加入APP安装包里,在运行APP时跳出很容易被误点中的提示框,甚至根本没有提示框,让用户在没有留意的情况下选择了付费服务。比如央视财经频道曾经报道过:陕西史先生的岳母80多岁,使用一部老人机,却在去年通过短信购买了一款游戏装备。80多岁的老太太用老人机打游戏,想想就觉得哪儿不对。不过以后这些困扰你的骚扰电话终于有人出手整治了!近日,工信部发文表示已联合十余个相关部门制定了专门方案近期即组织开展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全文如下针对媒体报道的手机不明扣费、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等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已组织相关通信管理局、各基础电信企业着手开展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督促电信企业立即纠正错收费行为,并要求基础电信企业从下月起以短信方式按月向用户主动推送通信账单信息,让用户明明白白消费。二是立即核实报道所涉具体问题和典型案例,已关停发送垃圾短信的短信端口31个,处置涉嫌营销扰民的电话号码及关联号码82个,约谈涉事企业,责令其全面自查整改。情况查明后,将依法处理违规企业,问责涉事人员。三是举一反三,深入剖析问题根源,堵塞管理漏洞,全面提升运营服务水平,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信息通信环境。此前,针对骚扰电话问题,我部已联合十余个相关部门制定了专门方案,近期即组织开展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一是加强通信业务和资源管理,严控骚扰电话传播渠道,防止通信资源被用于营销扰民。二是多部门联合行动,强化源头治理,规范各行业商家的业务推销行为,整治营销扰民乱象。三是增强技术防范能力,加强骚扰电话的预警、监测、识别和拦截。对媒体报道所涉灰色利益链条上的相关违法违规行为,我部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依法进行处置。眼力好的朋友应该不难发现发文中不仅提到整治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等问题手机不明扣费的问题也在整治范围内!工信部要求基础电信企业从下月起以短信方式按月向用户主动推送通信账单信息让用户明明白白消费相信大家只会记得每月手机扣月租的时间但具体消费了什么业务每项业务扣了多少钱由于没有账单明细往往都是蒙在鼓里但是有了这一份账单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被乱扣费啦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渐渐离不开手机手机本应是一个方便大众的工具我们不应为垃圾短信、骚扰电话和不明扣费而增添烦恼关键是在相关部门做好监管的同时市民也要自觉保护好个人隐私不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如何防信息泄露?这份防信息泄露指南请收好↓↓↓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 张晓宜综合自新华网、广东公共DV现场
新媒体实验室
Copyright (C)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毫不知情就被手机运营商强制消费,揭秘扣费套路 | 你看了吗?毫不知情就被手机运营商强制消费,揭秘扣费套路 | 你看了吗?看了吗百家号新华社揭手机乱扣费“套路”:毫不知情就被强制消费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大量针对运营商私自开通增值业务的投诉,与外呼服务外包有关。目前,运营商县区一级的公司为了业绩,将大量电话外呼营销外包给营销团队操作,外包商为了盈利往往不按规定操作。近年来,手机用户和运营商频频因隐蔽扣费发生纠纷。中消协今年1月底发布的统计显示,在具体服务投诉中,移动电话服务投诉量位居前五。深圳市消委会的数据显示,2017年他们受理的关于通信运营商“影子服务”的投诉数量达到了593宗。一些手机用户每月被莫名其妙地多扣费,一查才知道,未经二次确认,运营商擅自为其开通了多个增值服务。消费者李女士向深圳市消委会投诉,中国电信于2017年11月在未经本人同意的情况下,为其订购了美妙音悦音乐盒,资费10元/月。@我大概是个直男了吧:提速降费喊了几年了,都要5G了,流量套餐还是那些。@陆轻然:也不是才出现的问题,多少年了,还是这样。@雨燕960812:早就感觉到了就是不知道找谁投诉对个人钱不多懒得理它但是全国全省全市呢?女生应聘主播被要求先贷款6万整容,整完收入才900今年3月,川大26岁研究生胡瑶到四川某文化传播公司面试主播后,被要求贷款5.9万整容。然而整容后她并没有拿到承诺的8000元底薪,第一个月她仅获得了900元休息补助金,而还完24期的整容贷款她需要支付9.2万元。@上官蔚蓝_:肯定是被公司忽悠加蛊惑了,说什么你看谁谁谁,粉丝打赏一天就好几万呢,你去整容火了,贷款几天就赚回来了。@我不是路人乙:这是被美容公司套路了吧?@pink-O0o:我就想知道川大研究生为什么要去做主播!!头皮发麻!一桶”热水器“半桶是水垢!如果家里的热水器两年以上没清理过了,请赶快拆洗一下!平常使用的洗澡水之所以澄清,是因为热水器的出水口设计在顶部。虽与下方长年汇聚的污渍分层,但细菌早已在流过的水中蔓延滋生。@刘仑甫df:自来水原来是这么脏!@荼靡已尽__青宇未央:我家的可能也要马上看一下了。@篮球岩石上的松树:这说明水的质量不过关啊,不是热水器的问题啊。 京东自营被爆售卖假茅台,网友称已全程录像5月9日,有网友在“酱香白酒百度吧”爆出,通过平安旗下壹钱包APP下单、京东发货的43度飞天茅台是假货。目前已有两人买到的酒确认是假货,从包装看来是2017年的酒,出问题的茅台酒集中在山东地区。@orthodoxist :京东自营这么搞下去非垮不可。京东自营本来应该是起到帮用户把关杜绝假货的一个安心消费渠道,结果被搞成了利用消费者信任追求黑心利润售卖假货的平台。@ChicBoutique:贪图便宜碰到假货太正常啦,为啥被骗的都是贪图小便宜的人呢。@岳小钰雪玲珑:茅台,产量有限。假酒可能性很高,特别是还有高额利益。更多精彩视频尽在看了吗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看了吗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看了吗——记录真实 发现美好相关文章iPhone手机莫名其妙被扣费了?赶紧来看看,你肯定中了这些套路iPhone手机莫名其妙被扣费了?赶紧来看看,你肯定中了这些套路泡泡网百家号最近,不少网友留言称自己的iPhone手机账户无缘无故就被扣钱了。一不是自己主动购买的,二没验证支付过直接收到扣款通知,搁谁看了都蒙逼,被气到爆炸都有可能……所以这个随便扣钱的现象到底是啥情况?经过一番了解之后发现,原来是内购应用搞的鬼,而且这其中的套路还真不少呢!现在不少的内购应用都改为续订选项了,通常都是当月免费,下月恢复价格的套路。而且!一般APP都默认续订半年或者一年。所以,很多人被视频网站(例如芒果TV)或者修图软件一直扣钱基本上就是这个原因了。那么,知道了原因,解决起来就方便多了。只需按照以下的步骤就可取消续订。另外,没有遇到的朋友也可以按此方法查一下,看是否即将出现被扣费的情况。步骤:App Store——点击右上角的头像——点击账户ID——订阅——选择订阅项目——取消订阅就这么简单问题解决了~大家以后还有什么手机上的难解之题欢迎留言私信给我们,如果找到解决方法一定第一时间告诉大家!本文编辑:泡面关注泡泡网,畅享科技生活。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泡泡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关注泡泡网,畅享科技生活。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果看待套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