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中帝释天和阿修罗王道帝释天和阿修罗王王拥有无限财富为何无人信奉

无限进化最新章节(不冷),无限进化无弹窗 全文阅读
小说更新时间: 13:10:23您的位置: & 科幻未来 &
无限进化文/不冷《无限进化》是由作者不冷发表的科幻未来类小说,小说无限进化全文阅读,实时同步更新无限进化全文阅读纯文字无弹窗广告版,书友所发表的无限进化评论,并不代表求书网赞同或者支持无限进化的读者观点。
数百年前,代号为“T”的生物病毒为人类文明开启了毁灭之门,吹响了末日的号角。末日之门就此开启,无数强悍并且狡猾的生物开始肆虐地球,人类生存岌岌可危!自此,地球也正式告别第五纪元——“人类文明纪元”,进入了第六纪元——“混乱纪元”。而这,正是一个发生在混乱纪元的故事………………蚂蚁力量,螳螂之刃,飞蝗之翼,甲虫之铠,虫族的力量将会何等可怕?异形,母皇,铁血战士,怪形,当这些幻想中的凶兽降临于世,将会掀起怎样的腥风血雨?…………【加更规则】钻石满一千一更,宝剑一更,玉佩两更,皇冠20更。【更新规则】①一般下午一更,晚上两更,也就是每天保底三更。②如有加更时间不定,不过一般是当天。无限进化五百人大群:【】(有大量空位,新来的朋友可以多多来这。)…………
如果您对小说无限进化全文阅读,版权等方面有质疑的,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的请告诉我们,如果发现《无限进化》小说全文阅读有错误请点击错误举报告诉我们。请支持作者的无限进化读者一定要到书店购买正版小说或者图书。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无限进化》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无限进化最新9章节阅读(倒序)
好看的书:
求书网无限进化最新章节列表目录地址: 分享越多,更新越快哦→
无限进化章节目录
《无限进化》章节目录&《无限进化》正文&《无限进化》《无限进化》正文&《无限进化》《无限进化》最新章节列表&六道轮回中人道和阿修罗道哪一个更好_百度知道
六道轮回中人道和阿修罗道哪一个更好
我有更好的答案
当然人道比较好。不要说此二道来选,就算从六道中来选择,从能快速趋向解脱方面而言,也是人道是最好的。天道太舒服放逸,没有闻法修行的机会;阿修罗道天天处于嗔怒的心态下,尽管福报财富如天子,但是内心比较痛苦,好战心强;其他三恶道应该没有人想去了。
采纳率:73%
它是一种非神、非鬼、非人,界于神、鬼、人之间的怪物。谁想做啊,还是人好
但是为什么阿修罗道在人道之上呢?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阿修罗道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当前位置:首页
&& 讲经说法
&& 法海宝藏系列
法海宝藏四(三士道_下)
内容篇幅很长,建议下载附件阅读:上接《法海宝藏》第二章& 中士道修下士道追求的目标是后世不堕恶道,得到人天果。但是,即使下一世得到了人天果,也不能保证生生世世都能如此。福报用尽后,肯定会堕恶道,即便是大梵天王也不会例外。而且就算每一世的福报都很大,但是如果造了更大的恶业,临终时,恶业现前,后世还是会堕恶道。这样想来,即使后世得到了人天果,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还是有堕恶道的可能。这时,就会认识到,只有脱离了六道轮回,才能真正摆脱对堕恶道的恐惧,这就需要修中士道。因为中士道追求的目标就是从六道轮回中解脱,讲的就是解脱的法门。要解脱轮回,首先要得到出离心。出离心是什么呢?在了解了六道轮回的痛苦后,产生的那种强烈地想脱离六道的心,就是出离心。如果能认识到,六道轮回的表面看起来再好,也是火坑,并且真正体会到了六道轮回的痛苦,就能得到出离心。在出离心的基础上,修戒定慧,或四谛法门、十二缘起,都可以解脱。释迦牟尼佛曾经三转法轮,宣讲了八万四千法门。初转法轮讲的就是四谛法门,包括了下士道和中士道。其中中士道追求的目标就是从六道轮回中解脱,解脱的目标有两种,声闻阿罗汉和缘觉阿罗汉。声闻罗汉听闻大乘法义,但是自己不修。自己修小乘法,最后得到阿罗汉果,这种就是声闻阿罗汉。缘觉罗汉又叫独觉罗汉,主要修的是十二缘起法。最初,这种人和法友一起拜师修道,在资粮道时,累积了一百个劫的福报,这时他发了一个愿:来世再降生的时候,如果佛法不在,或不遇佛教、不遇上师,这时,要自证菩提。因为这个愿力,缘觉罗汉会在灭法期出现。比如,按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佛法住世期是五千五百年。从释迦牟尼佛诞生开始,五千五百年以后,就没有佛法了,要再过四十五亿年,弥勒佛出世后,才会宣讲佛法。这四十五亿年期间就是漫长的灭法期,这时缘觉罗汉可能就出现了。他们看到一些死人的骨头,就开始思考:这是人死后的骨头,那么死从哪里来?出生后才能有死亡,那生从哪里来?是因为出胎,出胎是因为怀胎,怀胎是因为有一个染垢的意识,那为什么有这个意识呢?是行把意识染垢了,行从哪里来?是因为无明烦恼产生了行……,就这样,慢慢明白了轮回的根本就是无明烦恼。又继续思惟,无明烦恼是什么呢,这时,因为在资粮道时已经累积了百劫的福报,这样想时,就会随前世的愿力进入空性,随后就证悟了空性。然后再慢慢修,就一生解脱了。这种就叫缘觉阿罗汉,是因为觉悟了十二缘起而证悟的阿罗汉。缘觉罗汉不但断了烦恼,也断掉了一部分所知障,证悟的层次比声闻阿罗汉要高,所以相貌上有一点点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相的那种相,比如,有一部分顶髻,声闻阿罗汉没有这个相。中士道修行的目的是要解脱,解脱首先要有觉心,就是佛性。人人都有佛性,不要说人,连畜生都有佛性,众生都有佛性。对于佛性,在佛教中,因为见解不同,认识也不一样。唯识派认为,心本来是清净的,但是被烦恼染垢了,没有染垢的清净心就是佛性。中观派认为,心本来就是无自性的,就是空性的,空性的心就是佛性。我们怎么认识都可以,但是要明白,每个人都有一颗向往解脱的心,就是觉心。修中士道时,阿罗汉是怎么解脱的呢?在生起这种觉心后,就开始了修行。先修资粮道,资粮道就是积福报的道。然后进入加行道,加行道就是为真正进入空性做准备,这时,可以比量地证悟空性。比量证悟就是需要通过比较、比喻,才能明白,是一种模模糊糊明白的状态。修到见道位时,可以现量证悟空性,现量的意思是现前就能非常清楚地明白,像看掌中的庵摩罗果一样,是真正地证悟了空性。现量证悟空性后,会断掉所有烦恼。烦恼总体来说分两种:一种是分别烦恼,就是我们想象出来的烦恼;另一种是俱生烦恼,是我们在无始以来的轮回中带过来的烦恼。这两种烦恼全部断掉,就得到阿罗汉果。断烦恼后,心是什么样的呢?平时,我们的灵魂、意识和风,三者是无二无别的状态,住于中脉。断烦恼后,修到要解脱的程度时,风变成了意识光体,意识变成了一个真正地证悟了空性的智慧意识,不同于我们现在的染垢意识。这时,中脉里就形成了一个八岁孩子大小的智慧意识光体,五根俱全,非常庄严。八地以上菩萨的智慧意识光体可以在身体里进出自在。小乘阿罗汉在没圆寂前,智慧意识光体不能自由进出,一直在中脉里。此时的中脉不会变大,智慧意识光体不会变小,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功德。这时,阿罗汉的身体就像一个旅馆一样,智慧意识住在光体里,等到肉体老了,用不上了,或者要度化的众生度完了,阿罗汉就圆寂了。一旦圆寂,智慧意识光体就从中脉中出来了,就解脱了生、老、病、死的束缚,这时的智慧意识光体是永恒的,不会死、不会老、不会病,脱离了轮回,真正地解脱了。对于解脱的过程,显宗的法门只讲了断烦恼,没有讲这种智慧意识光体是怎么形成的。阿罗汉的肉身圆寂后,如果想要再进一步修行成佛的话,还要很长很长的时间,比我们普通人还要经过更漫长的时间。因为阿罗汉没有痛苦,只有快乐,但也正因为没有违缘,成佛所需的福报和菩提心等功德很难生起,所以就需要更长久的时间。修中士道可以解脱轮回,所以中士道又称为解脱道。那么,中士道具体修的是什么呢?就是苦、集、道、灭四谛法门。&第一节& 苦谛修完下士道,进入到中士道后,首先要修出离心。因为惧怕六道的苦,要出离六道轮回的心,就是出离心。如果还沉迷于世间的荣华富贵的话,就不会有出离的想法。只有认识到,人天的享受都是无常的,在生起了无常观的基础上,把人天的快乐都看淡了,明白了荣华富贵的真面目,就会得到出离心。得到了出离心,就进入了小乘的资粮道。我们修学下士道时,就已经生起了从三恶道的痛苦中出离的心。但是,还没有生起出离六道轮回的心,要得到这种出离心,需要认识六道的苦,这就需要多多思考苦谛。& 一、认识苦六道里最大的痛苦就是三恶道的苦,谁都不想堕三恶道,不想堕恶道,就有了出离恶道的心。但是,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出离六道轮回的心。所以,还需要认识到六道中人道、阿修罗道、天道的痛苦。这三个道的苦可以分为五苦、八苦、三苦、阿修罗道的苦、天道的苦五个部分。(一)五苦五苦就是五种苦,包括变易无常苦、持续遭受轮回之苦、业力无法改变之苦、烦恼枷锁难解之苦、紧要关头无依无靠之苦。1. 变易无常苦变易无常的意思是说,世间的万物万法不是永恒不变的,是无常的,是时刻在变化的。荣华富贵是无常,家族地位也是无常,人脉关系还是无常。一切都无常,都不可能持久不变。变易无常就是一种痛苦。比如,原本美满的生活,一刹那就改变了;本来很好的工作,也一刹那就失去了。美好的时光总是很短暂,让人感到痛苦。变易无常的苦分为六种:(1)亲仇变易无常苦一方面,今天还是朋友,但是几句话说得重了,可能明天就会变成仇人。另一方面,一直认为是仇人的人,说不定哪一天会帮助自己,那种感觉也挺不自在的。这些情况我们都经历过,这是一种苦。通常情况下,一生中,没有一个人会永远是我们的亲朋好友,都会改变。变成一般关系的人,甚至变成对头、仇人,这就是亲仇变易无常苦。另外,业力不可思议,由于业力的关系,今生的亲朋好友,来世也可能会变成仇人;今生百般疼爱自己的父母,下辈子也可能会变成对头,或是冤亲债主。以前,印度有户富裕的人家,男女主人都死了,几年以后,佛陀的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经过他家,看到他们的儿子抱着孩子在吃鱼,这时,一只狗来抢鱼骨头,被他顺手用鞭子打跑。舍利弗有神通,看到了眼前这一幕的因缘:刚刚被吃掉的鱼是这户人家的男主人,因为他生前经常吃屋后水池中的鱼,死后就受生成了鱼,这次被自己的儿子捕来吃了;狗是女主人,因为她生前恋家,就变成了家犬,刚才因为抢鱼吃,遭到自己儿子的鞭打;他们儿子怀里抱的孩子,是和他儿子的妻子私通的仇人,在被杀之后,因为还贪恋着他的妻子,就投生为她的小孩。舍利弗见到这些情形,就口说一偈:食父鞭母,仇人抱怀,妻吞夫骨,轮回可笑!我们想一想这种情形,也会觉得轮回真是又可笑、又痛苦的。这就是亲仇变易无常,没有什么关系是永恒不变的。(2)身份贵贱变易无常苦即便是尊贵如帝释天王,福报用尽后,也要堕恶道,然后再慢慢转生成福报低下的穷苦人。身份的贵贱也是变易无常的。人道也是如此,一个人的一生,即使小时候是个很尊贵的人,因为无常的关系,家道中落,也会变成身份低下的人,经常看得到这种情形。另外,在轮回转世中,身份贵贱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亲友书》中说:世上尊敬崇高帝释天,难逃业力复堕于下世,位居世界总主转轮王,有时也会沦为奴中奴。世界上的转轮王是什么概念呢?转轮王有四种,统治四大洲的是金轮王,统治三大洲的是银轮王,统治两个洲的是铜轮王,统治一个洲的就是铁轮王。我们所在的世界叫南瞻部洲,还有东胜身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另外三个世界,这是佛经里讲的有人道众生存在的比较大的四个世界,每个世界周围还有两个小洲,共有八个小洲,也是人道居住的。还有很多非人道众生住的星球,就是夜叉、阿修罗住的世界,这些合起来,就是一个金转轮王统治的世界。就是说,如果福报用尽了,即使是尊贵如总领世界四大洲的转轮王,也会变成奴婢中的奴婢,就是最低下的奴婢;身份最高贵、令世人崇敬的帝释天也会变成普通人。这些世间大神都是如此,我们普通人就更不可能有例外了。(3)贫富变易无常苦这种情况我们一般都看到过,穷人突然变得很富;富人一刹那变成了穷人,这就是贫富变易无常。比如,有的富人去澳门赌博,一个晚上全部输光了,不但变穷了,还欠了很多债。还有很多大老板,因为投资、股票交易,本来很有钱,几天就负债累累。这种情况很常见,这就是贫富变易无常。一般情况下,由穷变富比较难,由富变穷是很容易的。&&&&&(4)苦乐无定之苦快乐的时光总是留不住,即使得到了快乐,也很快就会失去,甚至变成痛苦。比如天界的人,活着时会很享受,一旦福报享用尽了,衰相现前,后世就堕入地狱。这就是苦乐无定。(5)青春年华变易无常苦青春的年代,每个人都年轻漂亮、身强体壮,但这样的时光很短,这也是个痛苦。从二十岁到三十岁,十年的时间说长不长,到三十岁的那一天回头看,青春就这么过去了,再看看自己,脸上已经出现了皱纹。到了八十岁,身体的衰老已经很明显了,鹤发鸡皮、老眼昏花。临终时,再回头看这一生,就像做了一个梦一样,一刹那就过去了,这就是青春年华变易无常的苦。(6)荣华富贵不可信赖之苦富带来的苦,就是通常会带来灾祸。有一个比喻,有两个女人,一个叫吉祥女,一个叫倒霉婆,吉祥女到哪里,倒霉婆也跟到哪里,像吉祥女的影子一样。比如,吉祥女到了某个人的家里,说:“我是吉祥女,会带来事业兴隆,吉祥如意。”大家都很欢喜,说:“你进来,留在我家里吧。”要关门时,会有一个丑女拉着门说:“不要关门,我也要进来,她是吉祥女,我是倒霉婆,我和吉祥女是分不开的。”吉祥女如富,倒霉婆如祸,有富就有祸,当人没福报时,富都是祸。所以,无福消受的富都是祸,没福报时如果有钱了,一定会得病或是出其他问题。以前印度有个地区,王位是空的,不管是谁,只要坐到国王的宝座上,就只能活一天,因此没人愿意坐那个王位。但总要有人管理这个国家,于是大家只好轮留着坐王位,轮到谁的头上,谁就很倒霉。虽然得到了王位和荣华富贵,可是只有一天,这是很痛苦的。所以,如果得到了大的财富、荣华富贵,那么付出的是什么呢?付出的就是福报,一下子就消掉了很大的福报。&我们要经常认真地想一想这些无常的痛苦,如果明白了世事无常,就不会那么执着。心放下了,就真的没什么烦恼了。世间万物刹那之中都在变化,只是我们看不出来,也不明白这个道理。比如眼前的高楼大厦,一刹那中都在变化,都在变得衰坏,但是我们现在不懂,要等到智慧增长了,才会悟到无常的道理,对万事万物才不会执着。2. 持续遭受轮回之苦众生无始以来的痛苦无穷无尽,我们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次下了地狱,有多少次堕入饿鬼道受苦;还有多少次去了天道,经历了短暂的快乐,福报用尽后又堕落下来。六道轮回的苦是受不完、受不尽的。当前还难以想象到轮回的苦,等我们修行到一定的层次,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后,就会比较容易地认识到这些苦。所以说,我们一直处于六道无尽的痛苦之中,大多数时间都在地狱里面,没有解脱的机会。现在,能有机缘学佛了,要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如果没有珍惜,这次又没能解脱,又进入了轮回,再想遇到佛法的话,可能又要在痛苦中煎熬无数个劫之后了。3. 业力无法改变之苦就是无法脱离、改变业力的苦。业障没消掉时,业力是无法改变的,即便是证得了阿罗汉果,还是要受业报。阿罗汉道有四个果位,初果称作须陀洹,这时还有业报。有一个女人叫吾桑玛,“吾桑”的汉文是青天的意思,她证得了须陀洹果。这时,有人放火烧她的房子,着火后,她飞到房顶上,用神通观察了一下,为什么有人烧自己的房子。原来,是自己前世造了业,把一个缘觉阿罗汉的房子给烧掉了,这个业障没消掉,所以出现了果报。得到了初果罗汉后,才有能力想起这个业障,还要受报。她又想到,自己造的业,最终还是要自己受报,于是就跳到火里烧死了。果报一旦现出来后,是很难改变的,要强制改变果报,只有密宗才有这个可能,显宗是没什么办法的。比如癌症,没得癌症之前有方法,可以消掉得癌症的因;得了癌症后,果报就已经出来了,再想改变、消掉,就非常难了。印度有一种榕树,地下的树根能长到方圆五百步,地上的树枝也可以长到五百步。这么大的一棵树,在它还是一粒小小种子的时候,就很容易挖掉。如果等它长成一棵大树,再想把它拔出来,就需要把方圆五百步的根全都挖出来,要用很大的力气,下很大的功夫才行。所以,要消业障,就要在业报没出来前,还是种子时就消除掉。果报出来后,再想消除业障,就很难了。4. 烦恼枷锁难解之苦人有很多烦恼,贪、嗔、痴、慢、疑、嫉妒心,个个都是烦恼。即使觉察到了自己的烦恼,也认识到了害自己的就是烦恼,但想断也断不掉,这也是一种痛苦。5. 紧要关头无依无靠之苦就是在生死的紧要关头,无依无靠的那种苦。众生在临终时,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刻,无依无靠,这是一种很深重的痛苦。《广大游戏经》中说:一切众生生时单独来,死亡之时同样单独去,自己单独遭受其痛苦,轮回世上从来无依靠。我们来到世上时,是一个人来,离去的时候也是一个人单独离去。无依无靠,没人帮忙,自己的果报只能自己一个人承担,没人分担,只能独受其苦。以上就是五苦。(二)八苦八苦就是生、老、病、死的苦、爱别离苦、怨憎恚苦、求不得苦、五蕴之苦。1. 生的痛苦人一生下来就有很大的痛苦,生是一切痛苦的根本。胎儿住胎的最后三个星期,已经有嗅觉了,能闻到很臭的味道,会感觉到母胎中很脏,一直想离开。出生时,会感觉非常非常痛苦,所以胎儿一出胎就大声啼哭。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说:生非好事生即是,许多麻烦之本源。出生后,就是一切烦恼、麻烦的根本,因为从这时起,就开始能感受到各种痛苦了。所以说,有生就有死,就有痛苦。凡是六道里的生,都有说不尽的痛苦。2. 老的痛苦我们都知道,人到老年后的痛苦。眼、耳、鼻、舌、身五蕴都失去了原来的能力。原本亮亮的眼睛变得模糊,看不见东西;耳朵经常听不到;鼻子、舌头对气味的感觉很迟钝,吃东西也咬不动;身体移动缓慢,或者根本动不了;原来黑黑的头发变成了白色,皮肤上都是皱纹,还经常被人嫌弃,有很大的痛苦。噶当前辈们说,身体在慢慢变老,但是我们不知道。如果一下子到了老年,谁都受不了,就像一个年轻人,如果头发一下子变白了,肯定受不了,但是慢慢变老,就不会觉察到老的痛苦。所以,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人变老也是一种苦。3. 病的痛苦疾病的痛苦大家都有感受,大大小小有说不尽的痛苦。得了小病问题还不大,得了大病的话,就会有很大的痛苦,不只是身体上的痛苦,心里还会怕死,这种心理折磨是很痛苦的。曾经有过这样的例子。有两个人去医院检查身体,其中一个人有胃癌,另一个人很健康,但医生把病历拿错了,对有胃癌的说没有问题,对没有胃癌的那个人说有胃癌,需要住院手术。听医生这么一说,那个本来没有胃癌的人胃就真的痛了起来,然后就住院了,住院二十多天,等北京的专家来做手术。这期间身体越来越差,最后真的起不来了,上厕所也要亲属搀扶着。这时专家到了,专家一看,说他的症状不像是胃癌,又重新检查领一下,说没有胃癌。他一听,身体马上就好了,什么病都没有了。所以说,不要说真正得了不治之症,连病的名称都会吓死人,很多病人都是被病吓死的。另外,现在的人造业严重,出现了各种奇病怪病。按藏医的记载,人共有四百二十四例病,但现在有几千种病。有很多病在藏区都没见过,甚至没听说过,我在藏区就没见过有人痴呆。有一次,在藏区讲经时,说到植物人,大家都惊讶地说:“世界上还有这种病?”都很奇怪,很多人没听说过植物人。现在奇奇怪怪的病非常多,这些病都会给人造成痛苦。4. 死的痛苦死亡时,身体的四大分离,并且自己的身体和灵魂也要分开,是非常大的一种痛苦。首先是四大分离,地、水、火、风慢慢抽离自己的身体,这个过程会非常痛苦。并且因为业力的关系,人在临终前,会有各种各样的业报感受。比如,如果生前从事杀业,经常杀生,这时,会感觉到生前杀过的各种动物来踩踏自己的身体,或者被所杀动物形相的巨山巨石挤压、抛砸,有很多这样恐怖的感受。这时,最可怜的就是那种不了解死亡过程,业障比较重,而且生前不学佛法、或没有宗教信仰的人,这时就会感到非常痛苦。因为不明白无常,不懂取舍,心里会一直因为对钱财、亲友舍不下而痛苦;并且因为没有信仰,感到无依无靠,对未知的世界也充满恐惧,又无法摆脱死亡,非常绝望。5. 爱别离苦本来认为一生一世都不会分开的父母妻儿,面临离别或死亡时,就会有爱别离苦。我们希望自己这一生是充满爱的一生,能够和相亲相爱的人在一起,但是却不知道,这一生充满了随时分离的痛苦。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中说:相亲相爱在一起,死神促使相离去,遭受痛不欲生苦,这是世间之定数。相亲相爱在一起,好像是生死都不会分离,可是最终还是会各自离去。留下的人在人间天天受苦,走掉的去到另一边,继续受轮回苦。因为我们的爱是小爱,是贪爱,不是无私的大爱。小爱很容易失去,失去了就会痛苦,而且爱得越深越痛苦。大爱,就是爱六道众生,六道有无数众生,所以大爱不会失去,也不会痛苦。6. 怨憎恚苦不想遇到的事,不想遇到的人,却常常会遇到,就是怨憎恚苦。业力不可思议,自己造业就要自己承受。每个人都不想自己有冤亲债主,但是因为造了恶业,得罪了众生,就产生了很多冤亲债主;不想看见鬼,也会遇见鬼,即使害怕也躲不开;也不想得罪魔,但是因为杀生,杀过的一些众生,转生成了魔。这都会引发怨憎恚苦。我们通常一看到仇人,或是死对头,心就一直跳,激动的把持不住,心情复杂,苦不堪言。这种苦自己不想遇到,却自然而然会遇到。所以,平时要认真学习佛法,坚持修行,多做放生、布施,再将修行的功德回向。消除了和众生间的业障,也就消除了这种苦。7. 求不得苦我们人道众生的要求太多了,求财求不得,求工作求不得,求健康求不得。求什么却总是得不到,这些都是痛苦。8. 五蕴之苦&&&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简单点说,“色”就是我们的身体;“受”是苦乐的感受;“想”是思想;行的内容包括了很多,“色受想识”以外的都是行,也包括鼻、耳、口里的空;“识”是意识,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色受想行识五蕴,特别是色蕴,包括了眼、耳、鼻、舌、身五根,我们的身体是五蕴因缘和合的产物。五蕴的苦就是说,身体就是承载痛苦的根器,一旦形成了这个五蕴之身,就会有痛苦。如果烦恼是水,身体就是装烦恼水的水缸,有了五蕴和合的身体,各种烦恼和痛苦就都来了。所以,五蕴所集聚的五蕴身,本身就是一种大苦,前七种苦都要由这个五蕴身来感受,如果没有五蕴身,那前七种苦就显现不出来,也无从感受。因此说“五蕴”是众生感受苦报的根本。另外,由于五蕴也是无常的,分别来看,五蕴的各个蕴处也充满着痛苦。首先看色蕴,就是我们的身体,这个肉体也是无常的,每天都有变化,在变老,有老、病的痛苦。再看受蕴,苦乐的感受中,很多感受都是痛苦。想蕴指思想,我们的头脑想的都是乱七八糟的东西,想得的得不到,也很痛苦。再看行蕴,行的范围很广,色、受、想、识以外的万物万法全部是行,包括空间、涅槃等等。人体的空间也是行,如果人体的空间不在了,会非常辛苦。比如,肚子饿了,看到好吃的,结果吃到肚子饱胀,没有空间了,就会很痛苦。识蕴就是心,也称为意,外境变化无常,心感受到快乐时,不久就会变成痛苦。心不想接收痛苦的事物,却总能感受得到,所以总是很痛苦。佛没有肉体,七地以下菩萨的身体是近似的意识光体,八地以上的菩萨及四果阿罗汉得到了真正的智慧光体,智慧光体只有快乐,没有痛苦。而我们五蕴和合的肉身会有各种各样的痛苦,即便暂时没有痛苦,只要这个五蕴身还在,由此产生的各种痛苦也会随之而来。五蕴的苦属于行苦的一种,是产生今生和后世一切苦的根本,因为五蕴的各种苦,导致我们一直在轮回。多认识五蕴的苦,才能真正地厌离轮回,产生出离心。六道里人的痛苦主要就是八苦。人的痛苦是讲不完的,因为有很多痛苦我们以前都不认识,学了佛法之后,才认识到有那么多的痛苦。原来我们一直在迷迷糊糊地受苦,以前认为是美好的事物,只要经过仔细的分析和感受,会发现其实都是苦。比如,日常的衣食住行都是苦。吃饭时,食物摆在桌子上时,看着很漂亮,很有食欲,可是吃的时候,在嘴巴里嚼来嚼去,要嚼烂了才咽下去。这时的食物谁看了都不会想吃,因为没看到,才可以吞下去,所以说,吃的东西也不是真正干净、新鲜的。住的地方也是,不管住在哪里,住一段时间后,心里都会起烦恼,在别人眼里看起来是很好的房子,但是我们住下来就会觉得不舒服。即使穿件衣服也有无数的烦恼。天气不冷不热时,不穿衣服会更舒服,但是又不能不穿。天气冷了,有冷的痛苦,要加些衣服;到了夏天,天气热了,有热的痛苦,要减衣服,有时减衣服还不够,还要打开冷气;过度开冷气还会得病,都是烦恼,都是痛苦。一天之中也有无数的痛苦,白天有不得不去上班工作的痛苦;夜晚有劳累、失眠、做噩梦的痛苦。除了这些明显的痛苦之外,还遍布着各种烦恼。领导有领导的烦恼,老板有老板的烦恼,普通人有普通人的烦恼,这些烦恼也都是痛苦。无著菩萨说人有一百一十种痛苦,其实远不止这些。明白了人的痛苦后,我们再想想,来世还要不要转生成人呢,如果还想变成人的话,就要继续受苦;当我们真正地想明白了,再不贪恋世间的富贵,再也不想投生成人以后,就产生了从人道的痛苦中出离的心念,这也是一种出离心,但还不是中士道的出离心。(三)三苦三苦就是苦苦、变苦、行苦。1. 苦苦苦苦就是感受的苦,可以说是痛苦中的痛苦、敏感的痛苦,我们大家都认为的痛苦就是苦苦。生病了就是苦苦,被人打骂也是苦苦,三恶道的苦全部都是苦苦。2. 变苦变苦又叫坏苦,就是快乐变成了苦,这本身就是一种苦。我们一直认为的快乐,其实不是真正的快乐。比如,吃饭好像是一种快乐,因为吃饭时一般会感觉很舒服,吃大餐时更是开心。如果吃饭真的是一种快乐的话,应该是越吃越想吃、越吃越快乐。但是,我们都知道,事实不是这样,吃多了就变成了痛苦。这是为什么呢?说明吃饭的本质就是痛苦,吃饭时快乐的感觉,其实只是饥饿的痛苦减少了而已。旅游时也是如此,刚出发时很兴奋,觉得外面的景色很美,但是如果一直走下去,慢慢就会走累了、看腻了,就变成了痛苦。这样的苦就叫变苦。3. 行苦行苦就是万物变易无常的苦,就是万物万法一刻不停地迁流变化产生的苦。这种变化完全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不可协商性,因此是一种逼迫。这种逼迫性的无常变化,就是行苦。不仅人生是无常的,万物都是无常的,时刻都在变化。由于行苦的逼迫性,我们需要帮助时却得不到帮助;想依靠某人时也依仗不了,本来可以仰仗得到的某种助缘,因为发生变化的原因流失了,这些都是行苦。行苦非常微细,是比较细的无常,不是粗显的无常。只有觉悟了的圣者,或证悟了空性的人才能看得出来。一般人看微小的灰尘,都要用放大镜才行。第二世嘉木样活佛久美旺波大师是拉卜楞寺的住持。以前走路最快的就是骑马,从西宁到甘肃的拉卜楞寺要七天时间。有次去拉卜楞寺,大师骑着马,一路上一直在观察行苦,到了拉卜楞寺时他说,七天才观察明白了行苦,但还不是很完整。所以,行苦是很难体会明白的,因为众生的烦恼和业一直在流转不息,苦与苦因不停地流转,更替变换,所以很难观察清楚。以上这些是三苦,这些是六道共同的痛苦。(四)阿修罗道的苦阿修罗又叫非天、非人,意思是相对于天人来说,这类众生似天而非天。阿修罗住在须弥山海平面以下,有四座城市,称为具光、月曼、妙处和不动,与天界之间有一段距离。虽然阿修罗与天界大体上有些类似,但还是无法与天界相比。阿修罗众生身高是人的两倍,比人漂亮百倍,有些神通。很富贵,人间再大的富贵,在阿修罗看起来也是非常非常差的。龙树菩萨的《亲友书》中说:诸非天中意苦重,因其本性嗔天福,彼等因有趣性障,虽具智慧不见谛。就是说,阿修罗虽然很富贵,身相很漂亮,也有很高的智慧,但他们的身体是一种被业障蒙蔽的身体,这种身体没有缘分接触到佛法,也就永远没有解脱的机会。天界众生经常掠夺阿修罗中的漂亮女性,还能享用长生不死的琼浆玉液,天上如意树的树根在阿修罗界,但树干在天界,阿修罗享受不到,因此常常妒火中烧。另外,阿修罗用神通能看到三十三天的荣华富贵,就很嫉妒,所以,阿修罗经常去和天人打仗,还会和富有的夜叉众生打仗,和八大龙王打仗。打仗时,要先打须弥山四面的龙,有时候会胜过龙。然后再打须弥山四层的四大天王,这时一般不会取胜。偶尔胜了一次,就会打到三十三天去。三十三天中,大的王有帝释天,帝释天有三十二个儿子,这三十二个儿子也都是王,统治其他三十二个天国,所以就叫三十三天。阿修罗和天人打仗,经常会输掉,打一百次,可能有一次胜一点点的机会。打仗时,天界的大象“护地子”只要一甩动鼻子,就能将大擂石砸向阿修罗。帝释天的坐骑是有三个头的香象,鼻子上装有剑轮,可以转动剑轮刺向阿修罗。天神即使被兵刃击中,只要头没断,就不会死;阿修罗一旦被击中要害部位就会致命,四肢被砍了会残疾,失去战斗能力。所以,每次战争总是以阿修罗失败告终,几乎永远没有胜利的机会。我们人间打仗时,即使双方势均力敌,士兵们也会有深深的恐惧,阿修罗和更强大的天神作战,他们的恐惧是说不出来的,男性阿修罗一生都要承受这种恐惧战争的痛苦。另外,因为经常打仗,每次打仗,几百万的阿修罗就会死掉,因打仗致残的阿修罗也非常非常多,非常痛苦。阿修罗界有个湖叫“同观湖”,像电视的实况转播一样,虽然男性阿修罗的妻子儿女没有参战,留在家里。但是,在湖上能看到自己的丈夫、儿子、兄弟在战争中被杀戮的景像,更是痛苦地悲痛欲绝。阿修罗的荣华富贵本来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因为受到贪婪的欲望和嫉妒心的驱使,妄想得到天人的受用,最终害了自己。(五)天道的苦天道众生分几种:欲界六天,色界十七天,无色界四天。欲界六天有六层:四天王天,一天是人间五十年;三十三天,一天是人间一百年;夜摩天,一天是人间二百年;兜率天,一天是人间四百年;化乐天,一天是人间八百年;他化自在天,一天是人间一千六百年。1. 欲界六天的苦天界非常富有,有金山银山,各种宝物形成的山,天人看这些就像我们看山上的石头,可见天界有多富足。有很多漂亮的花,很多可以沐浴的水池,水池里盛开着各种莲花,发出很浓郁的香味。天界有如意树,有什么需要,如意树都可以满足。一阵轻风吹过,天人的衣服就换成新的了,非常漂亮,生活得非常舒适、自在。欲界六天的天人比阿修罗漂亮,也更富贵。饮食是甘露,每天吃一点甘露就满足食欲了。天人的寿命都非常非常长,按天界的时间来算,有五六百岁的,也有几千岁的。但是天人一生不会修行,只会享乐,前世的福报用尽后,就会死掉。天人死前最后七天会出现死兆,比如说,欲界六天最低的四天王天的最后七天,一天相当于人间五十年,七天就等于我们人间的三百五十年,这三百五十年期间会现出死兆,有十种死兆,分为远五死兆和近五死兆。《亲友书》中说:身色变为不可爱,不乐本座华发萎,衣服垢染身出汗,走于先时所未有。天趣报死五死相,现于天界诸天神,等同地上诸人中,传报当死诸死相。远五死兆是天人死亡早期出现的现象,包括身光减退、不能安坐、花鬘成旧、衣服染垢、身体出汗。从现死兆时起,天人的心情就不好了,不喜欢安坐在自己的宝座上,坐也坐不住了;缀满了宝冠珠翠的华发也变得衰萎;然后是花蔓成旧,原来头、脖子、手臂上戴的花蔓,很香很漂亮,在人间一天的时间里,会自然地换三次,从现死兆起就不能换了,会慢慢变旧、烂掉,而且烂了也摘不下;然后是衣服染垢,在人间一天的时间里,本来只要一阵轻风吹过,天人的衣服会不知不觉间换三次,换的也是非常漂亮的衣服,得死兆时起就不会换,比如四天王天的七天,相当于在人间的三百五十年,这段时间内天天穿这套衣服,已经变臭了,破破烂烂,也换不了,再想起从前的享受,心里非常难以接受,但又没办法。人的衣服旧了可以去买,天界不是这样的;然后是身出汗,两腋自然流汗,身体发出很大的臭味,天人生来闻的都是香味,从来没有闻过臭味,所以臭味出来后,自己和身边的天人都受不了,但是也逃不脱,只能忍着。近五死兆就更严重一点,包括身光忽灭、浴水沾身、乐声不起、眼睛数瞬、着境不舍。死兆现前的天人就像让人恐惧厌恶的死尸一样,被遗弃在一旁,其他的天子、天女都不愿意多看一眼。没现死兆时,大家每天一起玩,谁现了死兆,每一个天人都会远远的躲开他,因为身体很臭,其他的天人也受不了。一些亲友可能会用树枝挑着几支鲜花,放到他头上,祝福说:“愿你死后生在人间,积累福报后再来见我们吧!”不会再有别的表示,也没办法帮助他,只能让他自己在那里痛苦地等死。更痛苦的是,天人们被称作“知三世者”,也就是说,天人出生后,就知道自己为什么受生为天人;从现死兆起,就知道什么时候会死;死后要去哪里投生。因为知道了这些,就更痛苦。而且天人都有神通,可以看到自己的未来。没下地狱时,也可以看到地狱,看到地狱众生遭受的苦难,想到自己的来生,会很痛苦。有些天人知道自己来生要变人间的猪、狗,看到猪狗的生活后,自己本来是吃甘露的,一想到后世要去人间变一只猪,吃那些肮脏的东西,心里会非常非常痛苦。天界盛大的享乐受用,使天人耗尽了自己的福报,所以死后大都堕入恶道。由于天人预先知道自己后世的去处,又没办法改变,所以也就格外苦恼。我们人类死亡时,大多数人不知道来生是好是坏,糊里糊涂就过去了,因此痛苦和不安也就没那么强烈。此外,天人的福报也不是都一样,福报小的天人见到威势与受用大的天人也会惊慌害怕,大福报的天人也常常欺压小福报的天人。大福报天人身上的光很强,小福报天人的光比较弱,二者相遇时,小福报天人的压力就会非常非常大,小福报天人还经常被大福报天人从居住地赶走,经受极大的痛苦和忧愁。另外,在和阿修罗打仗时,虽然总体上来说天人会赢,但是打仗过程中,天人也有受伤和被杀的痛苦。如果投生到欲界六天,享受也就是相当于我们人间的几万年,由于前世积攒的福报,在这一次受生中完全耗尽,又没能积攒新的福报,所以天人死后绝大多数会堕入恶道,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因此,我们看他们,虽然生前能够极度享乐,后世的结局其实也是很痛苦的。了解到了这些,我们就要生起出离心,出离欲界六天,也要出离天界的享受,发愿下辈子不要投生欲界六天,不做欲界天的天人。2. 色界天的苦欲界六天的天人还有性别的区别,从色界天开始,天人不再分性别,但是可以根据身相分辨出来,女性天人的身相轻盈一些,男的比较粗重,有这么一点点区别,性别上没有区别。色界十七天的享受更大一些,色界天的天人身体比欲界天的天人高两倍,也比欲界天人漂亮,非常非常漂亮,所居处也比欲界六天要好。饮食上,欲界六天的饮食要用甘露,色界天连甘露都不用,饮食就是禅定,一出生就有禅定的功夫,但不是说一直在入定。色界天的生命也比欲界六天长很多,但也是一直享受,福报用尽的一刹那就会死掉,没有死兆,死后会堕恶道,还是有堕三恶道的痛苦。3. 无色界天的苦无色,就是没有身体的意思。无色界四天的天人已经没有身体了,只有意识存在。无色界天的天人出生时,会有已经受生的意识、感受,然后就进入了禅定,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在定中可能要经过几百、几万个劫,出定后就死掉了,痛苦一般很少,死后也会堕恶道。色界和无色界天虽然不像欲界六天,有死兆现前的痛苦,但还是会受行苦的逼迫,同样有烦恼、障碍,不能生死自在。所以,《资粮论》中说:色无色诸天,超越于苦苦,以定乐为性,住劫不倾动,然非毕竟脱,从彼仍当堕。所以说,投生成天人也没什么好处,很多人都觉得,做天人是很好的事,其实,做天人就吃大亏了。只是一刻不停地在消耗福报,不会累积福报;因为没有痛苦,就不会因为感受到苦而主动忏悔,这样就不会消业障。所以,天人虽然极尽享乐,也不过是暂时的享受,死后还是要堕恶道,色界、无色界天同样如此。又因为天人能活很久,在几万个劫的时间里只是享乐,就习惯性地阻断了智慧的运作,所以,在重新受生后,会变得比一般人还要笨,这样的话,修行就更加艰难,也更难解脱。&如果我们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六道里的一切都是靠不住的,都是无常,都是痛苦。明白了这些,就会生起想脱离六道轮回的念头,这种想从六道的痛苦里解脱出来的想法,就叫出离心。得到了出离心,可以说是取得了一种成就,出离心真正坚固了以后,也不会退转。得到出离心的人,对生活的看法会不一样。比如,一般人看有钱人会很羡慕,得到出离心的人不这么看,会认为有钱就是灾祸。因为普通人有钱以后,一般都会引发更大的贪业,或者拿钱去做不好的事,所以,得到出离心的人看世间的荣华富贵就是火坑。比如,几个人高高兴兴地围在一起吃饭,十几道菜,普通人看了会觉得很正常,得到出离心的人看到了,会认为这些人是在消耗福报,不懂因果,很可怜。有成就的人看普通人,就是这样子的;普通人看有成就的人,有时也觉得怪怪的,不太理解。在得到了出离心,又得到了菩提心以后,人的内心会发生本质的变化,这时,心里已经生起了救拔众生的大悲心,能够把六道众生都看作是自己的母亲,所以,可以和世间人融洽地生活在一起,言谈也会很有玄机。第二节 集谛集谛包括烦恼、业、死、中阴、生。集是召集,就是感召集聚的意思。在苦谛里,我们讲了六道众生的痛苦,那么,让众生受苦的因是什么呢?集谛讲的就是产生苦的因,也就是烦恼。&一、烦恼要认识烦恼,就要从六个方面来理解:烦恼的性质;烦恼的危害;烦恼的种类;烦恼的根源;生起烦恼的因缘;烦恼的过患。(一)烦恼的性质&烦恼又称为惑。有烦恼后,心会不安、不平静,总是担忧不已,不自在。所以说,从本质上来讲,烦恼是令心不平静、不自在的一种心理状态。这里说的“心不平静”,指的是对善事不感兴趣,对非善的事物产生了贪爱、追求的心念所引发的不平静。(二)烦恼的危害烦恼的危害就是会导致造业,造更多、更大的业。我们已经知道了六道轮回的本质都是苦,脱离轮回就是为了脱离苦;而为了脱离苦,就要找到苦的根源,并断掉这个根源。那么,这个根源是什么呢?就是业和烦恼,众生因为烦恼而造业,业报的果就是苦。在下士道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堕恶道是因为业障。由于业障也是因烦恼才能生起,所以,使我们流转轮回的因虽然是业和烦恼,但是,和业相比,烦恼的危害更大。因为造业也是被烦恼所驱使的,是烦恼令我们不停地造业。而且烦恼是缘,过去的业是因,即使过去造了无数的旧业,但是如果没有烦恼,就像种子没水不会发芽一样,不会产生新的业障。比如,证得罗汉果位以后,虽然过去的业还在,但因为断了烦恼,就不会再产生新的业障。相反的,就算没有过去造的业,只要有烦恼在,就随时可能造集新的业障,从而引发后世的轮回和痛苦。《释量论》中说:若已度有爱,余业不能引,以俱生尽故。又说:若有爱者,更当生故。就是说,如果断掉了十二因缘中的“有”和“爱”,就不会再造集新业,因为已经断掉了俱生烦恼的缘故。如果有“爱”,还是会受轮回之苦。在十二因缘中,“有”是业,“爱”就是烦恼。所以说,烦恼是轮回的根本,危害极大。(三)烦恼的种类知道了烦恼的危害,就要断掉烦恼,首先要认识烦恼。烦恼分两类:根本烦恼、随支烦恼。1. 六根本烦恼根本烦恼有六个:贪、嗔、痴、慢、疑、非正见。(1)贪贪就是贪自己所爱的东西。有贪心时,心一定会不平静、不自在。无著菩萨所著的《大乘阿毗达摩集论》中说:“贪,即世间贪爱,谓于所缘,生不可离相。”六根本烦恼中,将“贪”列为首,是有原因的。六根本烦恼再归纳就是贪、嗔、痴三毒,三毒再归纳就是贪,所以,贪是所有一切烦恼最初始的根本。贪也是使我们陷于轮回之苦的根本。按照十二因缘的讲法,贪后就会发生“爱”、“取”,然后产生出“有”。这里的“爱“、”取”是烦恼,“有”是业,有烦恼就会造业。“有”后又再生起贪,贪后再生成业。这样永不停息,烦恼就会越来越大,业障也就越来越重。所以,断掉贪,就能出离轮回。(2)嗔嗔就是嗔恨心,恨其所不爱,恨自己不爱的事物或众生。就是对众生起嗔恨心、粗暴心,想要伤害对方的心态。比如见到仇人、对头等,心就变得极为粗暴,迫切地想伤害对方。有时对非有情也嗔,比如发火把杯子砸了。在所有烦恼中,嗔恨心是最坏的一种,是摧毁善根、堕三恶道的罪魁祸首。嗔恨心生起时,如油起火,根本来不及阻拦,每一起嗔恨心都能摧毁累劫的善德福报,过失极为严重。世间的杀人、打斗,也大多是因嗔恨心而引起,甚至引发战争,导致更多的众生失去性命。怎么断掉嗔恨心呢?就要经常修忍辱。《入菩萨行论》中说:顽者如虚空,岂能尽降伏,尽摧此嗔心,则如破众敌。就是说,世界上顽劣的有情众生,多得如虚空一样无法计数,怎么可能全部降伏他们呢?但是,如果能息灭自己内在的嗔恨心,就如同消灭了外在的一切怨敌。又说:罪恶莫过嗔,难行莫胜忍。所以说,嗔恨心的危害极大,一定要修忍辱。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思惟引发嗔恨心的主体,来断掉嗔恨心。比如,被人骂后,产生了嗔恨心时,就要想:我恨他什么呢?恨这个人的话,是恨他的身体还是恨他的心?还是恨他说的话?如果恨他的身体,他的身体只是一个肉体,何况驱使他骂我的并不是他的身体。如果说恨他的心,他的心其实也是不自由的,被烦恼影响了,成了烦恼的奴隶。如果说恨他所说的话,虽然他骂了我,但是他骂我时,是心驱动了他的嘴巴,心又是被他的烦恼所驱使的;而且,他被自己的烦恼左右而不自知,也很可怜。所以,要恨就应该恨他的烦恼,不要恨他本人。就像被人用棍子打了,真正打我们的是棍子,我们应该对棍子生气,不应该对他本人生气。但是,我们怎么能对一根棍子生气呢?同样的道理,他的那个让我们生起嗔恨心的烦恼,又在哪儿呢?就这样,一个一个地找下去,最后会发现,真正让我们生起嗔恨心的主体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是烦恼的奴隶,心被烦恼缠缚,不得自在。并且还被烦恼驱使造业,都是很可怜的。想到这些,就不容易起嗔恨心了。经常这样思惟,就会慢慢断掉嗔恨心。(3)痴痴又称作无明,不清楚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就是无明。不明白缘起性空,不明白六道轮回、烦恼、痛苦的因缘,不明白人无我、法无我,都属于无明烦恼。比如,天将黑没黑时,看到了一卷绳子,误认为是蛇,因此很害怕,这是关于无明烦恼的一个典型的譬喻。因为没有明白事物的真面目(绳),就生起了我执(蛇),一旦执着,就产生了很多烦恼、痛苦(恐惧)。随着我执的增长,我执越强,造业越多,随之而来的烦恼和痛苦也就越重。痴又分两部分:我执和法执。破掉了我执和法执,其它的烦恼会自然断掉,所以说无明是所有烦恼的根源。(4)慢慢就是傲慢,就是高傲自满,看不起别人。比如,自己有一点点文化,就觉得很了不起,产生了自满,非常得意。或者有一点钱,就把自己的钱看得很大,这些都是傲慢的表现。再比如,谈话的过程中,有人说:“某某能很好地理解佛法。”如果那个人也觉得自己对佛法理解得比较好、比较深,这也是傲慢心,因为佛法是很不容易理解的。产生傲慢心的根源也是我执,要对治傲慢,就要注意平时做人要谦虚。另外,经常做大礼拜、顶礼佛菩萨,也能有效地对治傲慢。一个人经常有傲慢心,后世的果报会很不好,可能会成为一个奴婢、下人,伺候别人的人。每个奴婢都是前世造了业后,堕入恶道,重新转生成人时,因为原来的业没有消尽,就成了奴婢,或是佣人、下人。一个现在看起来很惨的佣人,某一世肯定就是一个最傲慢的人。(5)疑疑是怀疑不信,包括对佛教真理、善恶业力,以及世间一切实事实理都不能至信无疑,导致堵塞善门,滋生邪见,造出是非恶业。疑是获得成就最大的障碍。即便修行很精进,但因为心里渐渐地产生怀疑,比如怀疑是不是真的有因果;做善业后,怀疑到底有没有佛经里说的那么大的福报,做恶业是不是真的有恶报等等,会导致善根福德难以生起,修行会越来越艰难,不能成就。大的疑就是怀疑三宝,怀疑因果。很多初学佛的人都有过这种念头。以前,有位上师叫尊智桑格,修行很好,十六岁就见到了文殊菩萨。当时他很穷,有时一日三餐都很难维持,只有家里人留给他的一些珊瑚比较值钱。有一次,又见到文殊菩萨时,他问菩萨:“文殊菩萨,我这么穷,每天的三顿饭都不一定能保证,以后怎么修行呢?”文殊菩萨说:“你先把珊瑚卖掉,供养三宝,然后,我带你去找宝藏。”他听了文殊菩萨的话,就卖掉了珊瑚,拿钱供了僧。然后被文殊菩萨带到了一个山洞里,菩萨说:“这里就是宝藏,你在这里好好修行就可以了。”他听了菩萨的话,安心地在山洞里修行。这样坚持了几个月后,不知道为什么,慢慢山下的人都知道了,这里有位大师在闭关,就不断地给他送饭,供养他。他觉得很奇怪,就问文殊菩萨:“我以前的修行也不错,为什么还会那么穷?为什么供僧后,大家就会供养我呢?”文殊菩萨说:“你的前世也是一个修行者,但是靠偷东西生活,甚至边念文殊心咒边偷东西。善恶业报丝毫不差,你前世偷盗,今世就会受穷;念了很多文殊心咒,就能亲见文殊。不过,即使你能看到我,我也没办法使你不再受穷,只能教你把珊瑚卖了,供僧以后,你的福报得到了增长,自然就有人来供养你了。”一位能看见文殊菩萨的大师,居然穷得吃不饱三餐饭,怎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福报不同。尊智桑格大师有修法的福报,却没有富足的福报。每种果报的因和缘是不一样的,修法的因、富足的因、长寿的因、健康的因,都是分别存在的。有的人会长寿,但会一生缺乏财富,是因为没有发财的因;有的人非常富有,却很短命,是因为没有长寿的因;有的人有财又健康,但是很傻,是因为没有智慧的因。不了解这些时,会对因果起疑心。另外,因果不虚,会公平对待每一个人。学佛的人、善良的人,也会受恶报,这是以前的恶业,导致了现今的恶果。所以我们不要怀疑学佛,不要因为学佛也会受报,就认为学佛没用。学佛的人,即使出现了恶报也有得救的机会。比如说,很多人得绝症后,通过念佛、做大礼拜、放生等,最后得以痊愈。还有些善良的人,前世的业力使其今生贫穷多病,学佛后通过三宝的加持得以消除苦难,往生净土。相反,很多恶人的恶报现出来后,就失去了得救的机会。有些人做尽坏事,但却生活得很舒服,这是因为他前世的福报,虽然他今生做了很多坏事,但是前世的福报很大,还没用尽,所以还能继续维持,福报用尽后必堕恶道。所以,不能怀疑、误解因果,因果不可思议,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证悟空性后,即使不是现量证悟,而是比量地证悟了空性,从这时开始,对因果就不会有疑心了。因为证悟了空性后,对因缘果报的理解会很深入,会至信不疑地相信因果。《法身偈》中说: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佛陀讲缘起性空,认为万法是缘起的,都是因果。我们都知道,万法万物没有一种是单独存在的,就是互相依存的存在关系。比如一个杯子,内外有很多材料,不是独一的,是由很多材料制造的。同时,万物万法在本质上都是空性的,就是无自性的,无常的。每一刹那都在变化,只是我们看不出来而已。证悟了空性后,这些就会都明白了,如果觉悟了无常的道理,离证悟空性就很接近了。因果关系理解得越深、越广,对理解空性的帮助就越大。所以,真正明白缘起性空的人不会怀疑因果。没真正明白的人,如果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情,可能会有所怀疑,因此平时要勤闻思,多理解一点空性,就会多断一分疑心。小的疑心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疑心,这种疑心的危害也很大。特别是在亲朋好友之间,会导致亲情、友情不能长久。尤其是法友之间、师兄之间的怀疑,会很麻烦。因为师兄、法友之间有一种共同解脱的缘,存在这种缘时,彼此之间存在着信任和担当,感觉互相有了依靠。如果师兄之间因为一点点事,就心生不满,无端猜忌,就会破坏这种情份。成佛的路上会有很多困难,修行上能有良师益友,会给我们很多帮助和信心,有一个典故是这样的:有人掉进了一个很深的洞里,呼喊了很久,希望有人能救他。另外一个人听到了,来到洞口放下了一条绳子,洞里的人就紧紧地抓住绳子。这时又来了很多人,和洞口的人一起拉绳子,把这个人救了上来。在这个典故里,掉进洞里的人,就是指我们,很深的洞就相当于恶道,洞口的人就是佛陀,绳子就是指佛法,帮忙拉绳子的人就是指法友、金刚师兄。所以,我们要认识到三恶道的苦,但是怎么脱离这种痛苦呢,就是要按佛陀的指导,精进修行,学修佛法时不放逸、不怀疑,在法友、师兄的帮助下共同解脱。认识到疑心后,一定要对治。当自己起怀疑时,要马上意识到,这样想是一种疑心,然后告诫自己不要乱想;或者多想一想疑心的果报,对对治疑心也有帮助。断掉疑心就断了很大的烦恼,佛陀告诉我们,做人要质直,要心胸坦荡。一个整天疑神疑鬼的人,做什么也不会成功。(6)非正见非正见又叫恶见,指违背佛教教理的见解,分为五种。1)坏聚见坏聚见,坏是指无常的五蕴;集是五蕴集中的意思;见是认为五蕴是“我”的一种见解,这种见不是正见,这种非正见就叫坏聚见。就是说,执着于自己的身体就是“我”,执着于假相的“我”是真我。其实是堕入了常见、常边,也称为有见。没有证悟空性之前,大部分人都持有见或堕入常见,堕入顽空的人比较少。直到理解了空性,就不再会堕入断常两边,认识到最正确的就是中观见。2)边执见边是指常边或断边,执是指对万物有常(永恒)或者是断(不存在)的执着。寻找空性的过程中,会产生出两种非正见,一种认为:如果万物是存在的,那么万物一定是永恒的。这种见解堕入了常边,就叫常见。另一种非正见是:如果万物是无常的,那么万物就一定是不存在的,这种见解就堕入了断边,就叫断见。持断见的人容易堕入顽空,严重一些的会发展到不承认前世后世,不承认轮回、因果,认为既然万物万法全部都是空,那就什么都没有。所以非正见中危害最大的就是断见。边执见是一种非正见。我们的正见是中观正见,走中间道,简单点说就是:宇宙万物补特伽罗既不是有常的,也不是没有;万物是无常的,但是是存在的。3)取见取见作为一种非正见,是外道才有的。有两种:戒禁取见、行禁取见。【戒禁取见】有些外道认为,主宰世界的主是大自在天王或大梵天王,为了得到解脱,就要给主献忠心。献忠心的方式就是自杀,或是杀掉自己的儿女、爱人,甚至是自己的恩人。这种就叫戒禁取见,根据错误的妄见形成戒律,这样的戒,自然也是邪戒。以前,印度有很多这种外道,用一把三叉剑,剑尖向上直立,向剑上跳,让中间的剑从屁股通到头顶,两边的通到肩膀,认为这样就把忠心献给主了,然后就解脱了。这些是邪见,是一种非正见。释迦牟尼佛没出世之前,印度的外道经常是一波一波的,蜂拥而至,在大自在天王的节日那天,往剑上跳。谁跳得准,大家就会拜他,认为他解脱了。跳得不准的,跳上了也没用。虽然很多外道都有善行,也做善事,比如会布施,会救人,不说妄语,有的还不杀生、不吃肉,但是每一种外道都有非正见。大多数外道认为,万物是由某个创造者创造的,不是因果关系形成的。印度的很多外道认为,世界的创造者就是大自在天王,有些人认为是大梵天王。他们认为,印度人的四个种族,是从大梵天王的四张脸里出生的。也有些外道认为,是从大梵天王身体的四个部位出生的:婆罗门种姓是从大梵天王的额头出生的;刹帝利是从大梵天王的心口出生的;平民吠舍是从大梵天王的肚脐出生的;最下等人首陀罗是从大梵天王的肛门里出生的。都是大梵天王造的,这就是非正见。婆罗门教认为,万物全部都是大梵天王造出来的,地球也是大梵天王造出来的;天主教认为,地球、万物都是上帝造的。总之,外道都认为万物是由一个主宰创造的,不承认因果。因果明明就存在,种瓜就会得瓜,种豆就会得豆,种了就会长出来,不用大梵天王来种。要生一个人,只要两人结了婚就能生一个小孩子,也不由大梵天王来造,这很容易理解。但是,人邪见深重时没办法理解,这些都是非正见,都是烦恼。另外,对于外道这种持非正见后,随意伤害身体的行为,从密宗的角度来讲,是不允许的。因为修气脉明点时,身体受伤的部位会有障碍,所以要保护、保养好身体。如果不修密宗,只修显宗的话,显宗的法门里,可能有布施身体等等的说法。有些弟子为了表达对佛菩萨的信心,用手指燃灯供佛,密宗是不允许这样做的。密宗里也有布施身体的修法,但是要修到一定的层次,登地菩萨以上才可以,没到这个层次时对自己身体不能随意伤害。【行禁取见】行禁取见是指外道在行为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举止。比如,有些外道认为裸体才能解脱,就整天裸体;还有些外道一条腿站立一整天,从日出到日落,一直看着太阳,认为这样才会解脱。还有些外道持牛戒、狗戒、鸡戒等等,因为他们有些神通,看到有些鸡、狗死后升天了,以为解脱了,就很羡慕。但他们不明白,这些动物升天是因为自己的因缘果报。以为是因为它们的某些不同于人的动作习性,于是就按这些动物的生活特性要求自己,比如持鸡戒的,就天天像鸡一样,一条腿站立;持牛戒的,就模仿牛低头吃草等等。这些都是行禁取见。4)邪见就是不正确的知见。比如,不相信正法和因果,善恶颠倒,都是邪见。5)见取见第一个见是指前面说的“坏聚见、边执见、邪见”。取是执着不放,就是对前面说的三种非正见执着为真实的一种邪见。此见又叫“非果计果”,就是自身还没证得圣果,却妄执已得到圣果的错觉。2. 二十随支烦恼随支烦恼又叫随眠烦恼、随烦恼,就是随着根本烦恼而生起的烦恼。随支烦恼有二十种:忿、恨、恼、害、嫉、诳、谄、覆、骄、悭、无惭、无愧、不信、懈怠、放逸、昏沉、失念、散乱、掉举、非正知。(1)忿忿就是生气,对象是眼前和自己的心相逆的情景,比如不顺眼的人、物、环境、事件等等,对其大发脾气。怎么来对治忿呢?生气后,要多想一想发脾气的过失,或者通过修忍辱来对治忿。先发愿,比如,每天早起发愿:我今天要修忍辱,如果别人骂我、怨我,我都要不发脾气。这样发愿,也会有效对治忿。看到有的师兄要发脾气,法友同修们可以互相提醒一下。但有的人生气时,别人提醒了更生气,如果一直这样忿忿不平的话,忿就转变成恨,烦恼就更严重了。(2)恨恨的对象有九种,分三类。第一类是恨那些以前害过我、现在正在害我、将来会害我的人。第二类是恨那些以前害过我的亲友、现在正在害我的亲友、将来会害我的亲友的人。第三类是恨那些以前帮过我的敌人、现在正在帮我的敌人、将来会帮我的敌人的人。想到这些人时,心里对这些人曾经带给自己的,或可能带给自己的伤害念念不忘,甚至生起报复等想法的心态,就是恨。忿是对眼前境,就是眼前的人、事、物产生的一种愤怒、生气的心态,恨一般是对过去发生的人和事,产生的心态。恨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痛苦,要对治恨,也要修忍辱。或者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被别人怀恨,自己会怎么想。再想一想,人生无常,今天是敌人,以后不一定是,还可能是对自己有恩的人。经常这样想一想,恨的心就不会生起。在藏地的某个地方,有两个人过去发生过打斗,其中一个人吃了大亏,就一直恨对方,整天想着要报仇,还练武功。有一次去游泳,他到深水里一下子就沉下去了,当时有很多人,但是没人敢下水,最后,是他的仇人跳下水救了他,如果不是他的仇人施救,他肯定会死掉。所以,没有永远的仇敌,现在的仇人,过不久可能就是自己的恩人,来世还可能是自己的子女、父母。另一方面,恨记在心里时,身体会感觉很重,就像一座山一样,压得自己喘不过气。当认识到恨的本来面目时,恨的心态消失了,身体马上就轻松了。所以,恨会令我们的身和心都不舒服,有压力,会无故生气,更会因此得病,对自己没有好处。(3)恼恼就是热恼,就是对于眼前令自己不顺心的情景,心中烦躁,燥热、坐立不安的一种状态。有时候,忿和恨的心态继续放大,越想越不自在,心跳加速,开始烦躁,也会变成恼。甚至发怒到摔东西,骂人或者打人,也给他人增加烦恼。修忍辱能对治恼。(4)害害就是害众生。一方面,热恼升起后,就丧失了悲悯心,产生了比较激烈的冲动,以打、杀、恐吓等行为逼害众生,这样做后,自己的心好像会有快感,这是害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有的人业力重,没有慈悲心,即便是没有热恼的扰乱,也会无缘无故地害人、害众生。比如有的人遇见路边的狗,也会踢一脚,或者经常无故就破坏东西等等。害其实不是害了他人,而是害了自己。害人的心念一起,就是很大的业障,果报是常常会感召到别人来害自己。所以,害人的心念一旦升起,要马上抓掉它,否则的话,这种心念会把自己害到生生世世。以上四个随烦恼,都属于六根本烦恼中“嗔”的一部分,忿和恨生起的对境不同,但一般都会伴随着“恼”,“害”不一定每次都随伴忿和恨心而生起。我们讲过,对治嗔需要修忍辱,所以,对于这四个随烦恼,对治的方法同样是要修忍辱。(5)嫉看到他人的美貌、健康、财富、快乐、成功、功德等方面超越了自己,心感觉不舒服、不平衡,这种心态就是嫉。对于比自己差的人,容易生起的烦恼是傲慢心,对比自己好的人就容易起嫉妒心。嫉妒心的对治力就是修慈爱心,嫉妒就是没有慈爱心的表现,如果对某个人有慈爱心时,就不会嫉妒对方。另外,经常修习随喜也能对治嫉妒。觉察到自己升起嫉妒心时,也可以这样想:为什么嫉妒这个人呢,他比我强是好事,我应该随喜他的功德。或者从菩提心的角度来思惟:“众生都是我的父母亲,他也是。所以,他现在好了一点点,我应该开心才对。”经常这样想,会慢慢断掉嫉妒心。有嫉妒心,经常嫉妒别人,就会慢慢失去慈悲心。嫉妒是一种很容易生起的随烦恼,如果不加以对治,嫉妒还会引发其他的随烦恼,比如,因为嫉妒,心里放不下,继续思来想去,会升起“恼”,接下来会引发“恨”,甚至是“害”。(6)诳诳分为两种,一种是虚伪地夸大;另一种是本无某种能力、功德,却以言行来假装。目的都是为了谋求名利。比如原本没什么能力,却假装自己有能力办某事;或者没有功德,说有功德;没有神通,假装有神通;不会讲经传法,假装能讲法,这样做的罪过很大。(7)谄谄的是为了取信于人而奉承他人,并且隐藏自己的过失,以免名利受损。简单地说,谄就是做人谄曲不直,为了名利献媚他人。谄和诳都是为了名利,但是还不一样。诳是想通过欺骗来获取名利,谄是通过奉承、献媚来保存自己的名利。我们佛弟子做人一定要质直,德性一定要好。具体做事时,可以用一些方便法,但是做人一定要正直。特别是在有大智慧的人面前,质直才能获得对方的认可,做好人也是学好佛的基础。(8)覆覆就是隐藏罪孽。覆本身并没有言行上的造业,而是对于以前造的恶业,为了名利,故意隐藏自己的过失,不让别人知道。覆和谄最大的危害就是不能消业障。想要消业障,就要把业障讲出来,然后再忏悔。隐藏了罪孽后,业障每天都会等倍地增长。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把自己能想得起来的业障,在佛菩萨、上师面前说出来,并且忏悔。另外,覆和谄虽然都是故意隐藏自己的过失,但是也不一样。覆是隐藏了自己的过失,不愿被别人知道,但是对他人并没有特别的企图;谄是知道对方能给自己带来利益时,故意隐藏自己的过失,以便获得对方信任,从而增长名利。(9)骄骄的意思是认为自己的相貌、身份、财富、学问、地位等优于他人。有这种心态时,就会看不起别人,也就看不到他人的优点,很容易诽谤教法及圣人。世界上比自己相貌庄严的人、种族高贵的人、更有财富的人、更有学问的人、更高地位的人有很多,经常想到这些,就不会有骄的心态。“骄”和六根本烦恼里的“慢”不一样,骄是自我产生的一种高傲心理;慢是通过和别人对比后,自认为高人一筹,而将心高举。(10)悭悭就是吝啬,就是对什么都舍不得,抓得紧紧的。悭是因为贪形成的,但是,悭和贪也不同。贪是希求多,贪的人不一定悭,贪的人只是希望财物不断增多,但是当别人有需求时,可能会布施出去,甚至因为贪图功德福报而主动布施。悭是拥有且舍不得给予他人,悭的人必定会贪,因为悭的人本来就什么都舍不得,甚至自己的财物都舍不得给自己用,更不会给他人分享。悭的果报就是后世会堕入饿鬼道。尕藏曲松大师在家乡有个老朋友,为人非常非常的吝啬,又特别穷。听说他过世了,大师回去看他,发现他死时手里紧紧地抓着十块钱,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他的手打开。尕藏曲松大师看到这种情况就说:“我要为他做一个阿弥陀佛千供,不然的话,他一定会堕饿鬼道。” 大师就为老朋友做了一场千供,超度了他。我们对财物要有正确的观念,该花钱时不要吝啬;不该花的也不要乱花。钱要花得有意义,做慈善、供养三宝、放生,都是应该做的善业,这时不要吝啬,这样做功德很大,相当于埋下了一个宝藏,今生和来世都能受用。(11)无惭无惭的意思是对自己的过失没有羞耻心,不自重,敢做恶事。我们佛弟子要自尊自爱,时常审视自己,有过失时要及时忏悔。(12)无愧无愧是当自己的过失遇到他人指责、非议时,不以为耻,不怕对不起别人。无愧的人,不顾脸面的人,大家会看不起,也失去了忏悔恶业的可能。(13)不信不信指的是由于自心不清净,对三宝、因果、六道轮回等不能正确理解,导致的不信。不信和六根本烦恼中的“疑”不同,疑是指对因果、轮回是否存在,心存疑虑,不能确定。不信的本质就是无明,是因为善根微薄、业障深重导致的愚昧无知。只相信看得见的世间因果,不相信看不见的善恶因果,也不相信三宝、轮回。这种不信不是通过学习经论得出来的,而是由于对因果轮回等有误解导致的,并且固执己见、死不悔改。不信因果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不信因果,就意味着没有自律。这样,任何恶行都可能做得出来,从而会感召更大、更多的痛苦;后世百分之百会堕恶道,遭受炼狱之苦。1)不信三宝、因果的几种情况有些人不相信佛的存在。这种人可以多看看释迦牟尼佛的传记,多了解一下佛的功德。释迦牟尼佛讲的句句都是真理,都是客观上存在的,科学越发达,越能证明佛法是真实不虚的。有些人对三宝不能至信,是因为在有些方面有疑问。比如,对皈依佛门的人有疑问:为什么很多学佛人都多病、为什么学佛后会不顺利、为什么佛门里有那么多出各种问题的人等等。这是因为入佛门的因不一样。很多人是在出了问题后才皈依佛门的。有人是因为得病了皈依的;有人是因为破财了皈依的;有些是因为生活不顺利皈依的,这样看起来,就好像是佛门里有问题的人比较多,其实不是的,这些人的问题在皈依佛门前就出现了。另外,成为教众的过程也不一样。有些宗教的信众在出生后就成了教徒,因为父母都是教徒,他们入教有来自所加入宗教自身的要求,也有宗教社团的影响。因为一出生就入教了,就看不出入教前后有多大的不同。而佛教的圆融性、包容性非常强,是自愿皈依佛门,所以接引了各种年龄层次、各种根器、有各种烦恼的众生,这样,在外界看起来,就好像是入佛门的人都有某种问题,这是一种误解。不论是不相信有佛,还是由于对学佛团体有疑问导致的不信三宝,都是由于不了解佛教而产生的误解。2)如何理解并接受业报对善恶果报的不理解,也会影响相信因果。有些不明白因果的人,如果发生了不好的事情,会误解佛法和因果。比如,得了重病时,心里会想:学佛念经还是得了病,看来学佛没什么用等等,会有类似的想法。现在,我们已经明白,得病是因为自己的业障,对于业力,任何人都阻止不了。所以,不能说学佛念经了就能保证不得病。但是,学佛念经会消除业障,增长福报,对治病是有极大帮助的。而且坚持学佛、念经的话,消掉了业障,病就一定会好。另外,受报时的心态也很重要。在受报的过程中,如果心态比较平和,不另起烦恼的话,业障很快就会消掉。相反的,如果因为受报时很难受,怨天尤人,甚至起了嗔心、发脾气,业障就会越来越大,不但今世无法消除,可能还会带到来世,病也不会好。只有相信因果,才能真正地明白病因。在学佛的过程中,在发菩提心、学修三士道的过程中,在真正开始实修的过程中,连做噩梦、头痛都是在消业障,我们要明白这一点,而不是说学佛了就不会生病,那是不可能的,也是对上师三宝、因果的一种误解。(14)懈怠懈怠就是懒惰。懈怠分两个方面:对于善事,不愿去做,是一种懈怠;对于恶事,不愿断除,是另一种懈怠。比如,对于闻、思、修等善法,不愿意去听闻、思惟,精进修行;对于贪吃贪睡等不好的事,却很向往,不愿意断掉。对治懈怠,就要多想想人生无常、暇满人身难得的道理。想一想自己:得到了这么难得的人身,不能浪费,要精进一些才行。不断地这样想,真正明白了这些道理,生起了坚固的信念后,自然会精进,强迫性的精进是没用的。月称菩萨在《入中论》中说:顺境身具自由时,若不趁机去自救,堕入深渊失自由,那时由谁来拯救。所以,趁现在取得了暇满人身,还没有堕入恶道,应该抓紧时间拯救自己,精进修行,不能懒惰、懈怠。(15)放逸放逸就是乱来,就是什么都不在乎的心态。比如,看到有人破戒后很开心,自己就很向往,产生了“别人都破戒了,我也不管了。”的想法,这种心态就叫放逸。因为对什么都不在乎,所以该做的好事不去做,善德福报就得不到增长。对该对治的烦恼和罪业也不在乎,不去控制,言行任由贪、嗔、痴驱使。所以,佛认为放逸是一切烦恼的根源。会使原有的闻、思、修功德慢慢减少,贪、嗔、痴却会日益增长,永远无法成就,还会堕恶道。放逸和懈怠也不同,懈怠是因为懒惰不做,放逸是被贪、嗔、痴驱使不做。通过学习三士道,明白了佛法、因果后,能有效地对治放逸。对特别放逸的人要主动教育,不能不管,任其乱来。暂时还不能皈依佛教的,可以先接受传统教育,然后再来学习佛法,这样一定可以对治放逸。(16)昏沉昏沉就是想睡觉的一种心态。学修时,没有足够的心力使观修的内容保持清晰,迷迷糊糊,这样就会障碍成就。在学修的过程中,发生昏沉时,多想一想佛菩萨的功德,激励自己,心就会清醒。如果还是不行,可以站起来,用冷水洗洗脸,或者掐一下自己。为了防止昏沉,以前西藏宁玛派的大师父们都有一根长长的辫子,念经时就把辫子挂在某处,昏沉时,头一低,拉动了辫子,这样就清醒了。我跟随雍增法王学法期间,有一位年轻的活佛,也和自己的师父一起来听法王讲经。这个师父非常严厉,雍增法王讲经时,这个师父坐在活佛后面,看到活佛发生昏沉了,要睡觉,马上就掐他。雍增法王讲经的时间有时很长,经常一讲就是六七个小时,这个师父就不停地掐自己这位活佛弟子。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17)失念失念又叫忘念,意思是失掉正念,也就是忘记善法。比如,修禅定时,却忘记了上师的教授,就是一种失念。发生失念的原因就是心追随着妄念,丢掉了正念。妄念就是各种烦恼引起的胡思乱想,如果不注意对治,妄念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记忆力会越来越退化。对于已经学习过的善法,要经常复习,特别是听师父讲经后,回去要马上复习,这样才容易巩固。平时也要注意经常串习善法,这样,学修时才不容易发生失念。失念和昏沉相比,共同处就是不能清晰掌控善法的对境。发生失念时,心是很清楚的,但是是在东想西想;昏沉时却是神志不清,迷迷糊糊,什么都不知道。(18)散乱散乱就是对观修的所缘境,心念流散,妄念纷飞、永不停歇的一种心态。发生散乱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失念,但和失念还是有差别。散乱是因为妄念纷飞, 心念开始杂乱流散,不但对刚才的对境不能明记,而且心念一直不停在变,一下子想这,一下子想那。失念却不一定是这样,心虽然跑掉了,但是在想到某件事时,可能就止住了,不会一直变来变去跑个不停。我们的心在一刻不停地对外境生起念头,会引发各种散乱。尤其是现代人的手机等通讯工具,带来了更多的散乱,不要说将心定在一件事上,就是能在一个地方安静待上几分钟都不可能,因为有各种各样的杂念,五花八门的烦恼,再加上吃喝玩乐睡,心根本定不下来。严重的散乱,不但修不了禅定,连闻思都很困难,这是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散乱是很大、很严重的一种随烦恼。(19)掉举掉举就是心定不住,心思纷乱,心东跑西跑,七上八下。所以,掉举其实也是一种散乱,但又和散乱不同。掉举一般是指修禅定时,对所观修境,心定不下来,总是走神儿,回忆过去发生的一些美好的事,属于一种贪念;并且自身能认识到应加以对治,但心还是收摄不住。散乱的范围就太广了,思绪纷飞不断,所想的事情不分过去、将来。也不会想到去对治,因为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散乱也是一种烦恼。发生掉举时,多想一想三恶道、六道轮回的苦,掉举会消减很多,心会慢慢回到禅定上。(20)非正知非正知的意思是做事时思路非常不清晰,思惟混乱。有的人在做事情的过程中,经常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这样的状态就叫非正知。我们做事情时,要了解清楚,首先要明确起心动念,然后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修法时,按照仪轨,先做前行,发菩提心,然后是正行,最后是结行回向。每一步都清清楚楚,修行才会圆满,目的也在于此。一个人经常不思考,糊里糊涂的,记忆力会减退,头脑很容易变老。另外,做事情时头脑不清晰,很随意,从因果上来讲,造什么业,结什么果,必然会导致不好的结果。&下士道修的是业障的对治,目的就是要了解因果,修善断恶,忏悔业障。中士道讲的主要是断烦恼,平时要多想想如何对治各种烦恼,并且要抓紧对治。博朵瓦大师说:“人年轻时身强体壮,慧力足,对治力也强。进入老年以后,记忆力和对治力越来越差,烦恼却不会老,就很难对治了。”(四)烦恼的根源六根本烦恼等一切烦恼是由坏聚见和我执产生的。不同派别的认识也不一样,有些差异。唯识派认为,五蕴的本性不清晰的无明(此处非指无明烦恼)产生了坏聚见,坏聚见产生了一切烦恼。比如,傍晚天快黑时,看到一团绳子,误以为是蛇,由此产生了恐惧,这是唯识派经常引用的一个案例。在这里,五蕴的本性不清晰的无明,相当于看不清楚的绳子,坏聚见相当于蛇,因蛇产生的恐惧,就相当于坏聚见产生的烦恼。中观应成派认为,无明就是坏聚见,坏聚见是烦恼的根本。坏聚见又分为俱生坏聚见和分别坏聚见,其中俱生坏聚见中的“我执”,才是烦恼真正的根本。那么,什么是“我执”呢?当我们听到别人的赞叹时,心里会想:他们在称赞我,这时心里好像有个真实存在的“我”,因为有了这种感觉,就把它认为是“我”,并对它产生了贪爱。当受到别人冤枉时,心里会想:他们在冤枉我,这时心里好像也有一个真实存在的“我”在受委屈,因为这种感觉,就对害“我”的人产生了嗔恨心。这种执着于“我”的错觉,就是我执。烦恼是怎么生起的呢?心中一旦因为我执的关系,生起了自利排他的分别心,就生起了烦恼。法称菩萨在《释量论》中也说:由我才分我与他, 由我他而生爱恨,由于与此相关联, 诸种罪过相继生。就是说,有了我执的分别后,就有了我不同于他的心念,接着引发了爱我嗔他的烦恼,其他的烦恼就随之而来了。所以说,烦恼的生成源于我执的分别心。为了断掉烦恼,就要破除我执。执着现在的我就是有我执,这里说的我,就是我执的我。现在,我们每个人都还没有明白,真正的我是谁,我们一直认为的我,其实是不存在的,是假相的我。比如,如果问别人:“你说,我是谁?”有人会说身体是我,有人会说心才是我,还有人说眼耳鼻舌身合在一起是我。仔细想想后就会明白,这些其实都不是我,这些是“我的”。我们还没有认识到真正的我,一旦认识了真正的我,破了假相的我,就破除了我执。这时,心里就不会有我和他的分别,就破除了烦恼的根源,自然不会起烦恼了。我们已经明白了,坏聚见产生了贪、嗔、痴等六根本烦恼,众生因此造业,并且随业流转。由此可见,坏聚见无明俱生我执是一切烦恼的根本。所以,要想彻底断除烦恼,就要破除坏聚见无明俱生我执。而只有通达了无我的智慧,才能彻底地破除掉我执。在能够用无我的智慧真正破掉坏聚见无明俱生我执之前,要尽量阻止烦恼的生起,减少由烦恼引发的造业。这就需要能暂时压伏住烦恼,要坚持诵经、持咒、学修三士道;还要勤修烦恼的对治,比如修慈悲心,修忍辱、随喜等等。(五)生起烦恼的因缘产生烦恼的因缘有六种,包括烦恼的种子、缘境、坏人的影响、外部言教、串习烦恼的习气、思念爱憎。1. 烦恼的种子烦恼的种子就是产生烦恼的根源,可以说,假相的我就是烦恼的种子,这就是根源,是生起烦恼的内在因素。我们贪财是为了我,发脾气是为了我,都是为了这个假相的我。只要有种子在,一有机会,就会生起烦恼。2. 烦恼的缘境烦恼的缘境是指生起烦恼的外在因素。《俱舍论》中说:未断除随眠,复与境近住。起非理作意,烦恼因具足。烦恼的缘境是源于美、丑、平凡这三种。由于烦恼的种子还没断,看到美的东西会起贪心,看到丑的东西会起嗔恨心,看到平凡的东西会起痴心。内在的烦恼种子遇到了外在的缘,烦恼就随之而生起了。比如,在灯红酒绿的地方,容易引发邪淫等破戒之事;经常参加聚会,会有饮酒、生起嗔怒,甚至打斗等事发生。都是由于烦恼的种子遇见了缘境后,非理作意,随意造作而引发的。见不到外境,就生不起烦恼。所以,初学佛的人要和不好的外境保持距离,然后再想怎么对治。等到修行的程度好一点儿了,对治力也强了,就不必刻意远离烦恼的所缘境。有时甚至需要特定的缘境,来对治某种烦恼。3. 坏人的影响跟坏人交往,受其影响,很容易产生烦恼。这里的“坏人”就是指恶友。指那些会妨碍我们修行的人,不一定是真的坏人。比如,喜欢吃吃喝喝,谈论是非的人等等,都属于恶友。恶友的言行容易引发散乱,或者让人重现世福报,轻于修行;或者使人陷入本来可以避免的烦恼,不能自拔,甚至破戒。所以,必须和恶友绝交或远离。最低限度,也不要听他们的话,按他们的想法做事。4. 外部言教外部言教是指什么呢?听萎靡不振的声音,看不好的东西,甚至是邪书邪说、邪教邪法的东西。受到这些坏的影响,就容易引发烦恼。比如看包含色情、杀戮的书、电影、电视剧等等,这些东西看多了,贪嗔痴就越来越多。我们平时应该多阅读祖师大德的传记,多培植解脱的种子。看大德们是如何精进修法的,也会激励自己的精进心;看大德们怎么修忍辱的,自己在修忍辱上也会有长进。5. 串习烦恼的习气烦恼的习气是指生生世世形成的,顺从烦恼的习惯性心理,每个人都有很多烦恼的习气。对烦恼的习气如果不有意加以对治,而是串习它,经常有意无意地强化对烦恼的习惯和顺从,烦恼的习气就会日渐加重,更容易生起烦恼,引发更大更重的业障。比如,如果对贪的行为经常放逸不管,贪的习气不断增长,就会贪心炽盛。这时,不一定需要出现贪的所缘境,也能生起贪心;嗔的所缘境一般是指不顺己意的人或事,但是,有些嗔恚心重的人,即使走路的人看了他一眼,都没说话,他也会很愤怒,甚至闹出人命。6. 思念爱憎经常对某个贪、嗔的对象虚构地强化爱、恨等思惟,自然就容易生起烦恼。比如,对一件自己很喜欢的衣服,不断的思维这衣服颜色有多漂亮、质地多高档、做工多好,这样,一旦这件衣服破了,就会特别烦恼。再比如看见了某个讨厌的人时,如果不断地想此人曾经对自己的种种不好,又想到以后会不会更不好等等,就会很恨对方,由此就产生了各种烦恼。(六)烦恼的过患我们已经了解到,烦恼是造成流转轮回的主因,危害极大。不仅如此,即便是对于现世,烦恼也有很严重的过患。《经庄严论》中说:烦恼坏自坏他坏净戒,退损失利护法大师呵,斗诤恶名他世生无暇,失得未得意获大忧苦。有了烦恼,不但会令自己今生和后世受苦,还会恼乱他人,败坏自他一切的善根福德,甚至破戒;不但使以前利于自己的因缘衰损退失,还会受到上师、护法的呵责训斥,各种功德难以生起;不但现世中会因官司、诤讼等事身败名裂,后世还会受生到无暇满的世界;不但常常会有患得患失的困扰,还会引发更大的愁苦。所有这些无边的过患都因烦恼引起,所以,《入菩萨行论》中说:一切天非天,设与我为敌,彼不能令我,入无间火中。此大力惑敌,掷我于狱火,须弥若遇之,亦不留灰烬。假使一切天神、阿修罗与我们为敌,也只能伤害我们的肉身,无法坏掉我们的心,所以没办法把我们送入无间地狱。但是,烦恼不但能轻易就能把我们送到地狱,即便是须弥山遇到烦恼火,也会被烧得连灰都不留。所以,烦恼是最险恶的敌人,应该时刻注意加以对治,噶当派先贤也说:“对烦恼,我们应该摆出搏斗的架势,尽力打击它们;对众生,应该开放我们的胸怀,尽力饶益他们。”&二、业烦恼会引发恶业,出离心以下的好的发心会造集善业,这两种善恶业把众生带入轮回。造集恶业会堕恶道,从而感受众多的苦;善业会感得人天果,得到众多的乐受。以出离心为发心引发的善业,果报是解脱轮回;以菩提心为发心引发的善业,果报是成佛。不以出离心和菩提心为基础而发心的善业,果报是得到人天果,或往生净土。因贪心造集的业不一定是恶业,比如,贪解脱、贪往生净土而勤念阿弥陀佛、供养佛等等,是善业。但是,因贪欲造集的业,一定是恶业。&三、死(一)死缘众生的死缘不尽相同。有的是由于寿命竭尽造成的,有的是由于福报穷尽造成的,有的是因为出了障碍造成的。人的死因有很多,有病死的、因灾难死的、遇魔障死的等等,不一而足。(二)业的触发人在临终时,会想起以前做的善恶业。同时,无始劫来累积的,也包括今生所积造的善恶业,将被触发。过世后,将随业受生,随业流转。所积造的无数善恶业中,业力最大的先被触发;如果善恶业力差不多,习气重的先触发;如果连习气大小也差不多,先造的会被触发。临终时,心中如果生起对上师、三宝的信心,将触发善业。因此,临死时,心中能清晰地显现出善念是很重要的。如果是修行人的话,临终时,大部分都会想起善的念头。如果生起了嗔恚等烦恼的话,法友们要提醒他,注意不要生起烦恼,心里要念佛,这是很重要的。有的人一生学佛,修的非常好,但是死时很痛苦,有的甚至还得了癌症等病。但是在承受痛苦的过程中,如果能不起邪见,对三宝的信心不退的话,业障会全部消尽。由于业障消尽、痛苦受尽后才死掉,所以死后百分之百会往生净土。如果是做恶的人,临终时会想起以前做的坏事,后悔莫及,自责不已,会因为后悔抓胸口。还有的死前生起了很大的嗔恨心,这样一定会堕恶道。有的恶人,平时做坏事不会后悔,临终时,因为后悔而恨自己,就这样死去,这是一种魔力加持。一般情况下,死亡时神态安详是吉兆。但有的人一生造业,死时却很安详,很可能是生生世世的福报用尽的相,福报用尽后只剩下业障,所以死后肯定下地狱。(三)死亡前后的注意事项人临死前,如果有人给念经,比如念《金刚经》、《心经》,或者念佛号,这些都有帮助。但是念经时,要注意观察,不能让他烦。因为起烦恼后可能会谤法、造恶业,反倒种下堕恶道的因。断气后,往生善道者的体温将从身体下部往上收入心间,往生恶道的情况刚好相反。如果死者的体温从身体的上部往下逐渐变凉,这是堕恶道的表现。这时,可以用《金刚经》或《菩提道次第广论》,在死者的头顶轻轻拍三下,就不会堕恶道。以前,拉卜楞寺有一位破戒的出家人,死的时候,体温从身体的上部往下冷了,出现了堕恶道的迹象。拉科仁波切就用《菩提道次第广论》拍他的头顶,体温就颠倒过来,往生善道了,法力加持真的不可思议。所以,如果人咽气往生了,马上用《菩提道次第广论》或《金刚经》在死者头顶敲三下,然后才可以动他的身体,没敲之前不要动。特别是下半身,千万不能碰,一碰,灵魂就从肛门或尿道里出去了,来世就会堕恶道。&灵魂从顶门出去会往生净土;从眉间出去会去天道或人道;从眼睛、耳朵出去都会去不同的道。咽气后初次碰的部位是亡者灵魂出去的一个缘起,千万要慎重。在藏区,人要过世时,大家都在身边看,确定往生后,马上用《菩提道次第广论》在亡者头顶上敲三下,然后再动身体、穿衣服。没敲之前不能动,这是对亡者很重大的一个缘起。&四、中阴人死了以后,就进入了中阴,也叫中有,在没有再次投胎前,都处在中阴状态,这时就叫中阴身,这种状态最长能持续四十九天。(一)中阴身的状态中阴身的身体有七八岁的孩子那么高,眼耳鼻舌身五根俱全。身体是一种意识光体,不是智慧光体。有五种神通,可以穿越障碍物。除了印度菩提迦耶佛成道的金刚座,或其他加持力很大的佛像,以及和它自己有缘的母胎以外,都可以穿越无碍。将要往生净土的中阴身是金色的;要去天道、人道的中阴身是白色的;要堕恶道的是灰色的;要下地狱的是黑色的。走路姿势也不同。要去天道、人道的中阴身走路和正常人一样;要往生净土的,是往上走;要下地狱的,是头下脚上倒立着往下走。中阴身能看到前世的身体,但是和身体的缘分已断,不愿意再回到身体里面。在饮食上,中阴身时就像寻香类的众生,饥饿时只能闻。所以,做擦赛烟供可以让中阴身不受饥饿之苦,擦赛烟供的加持也能超度中阴身,对中阴身有很大的帮助。(二)中阴身的感受中阴身时有很多痛苦,想到哪里身体就会到哪里,不能安定于一处,因此总是很惊恐。根据《密宗根本续》中记载,中阴身有六种不定的相:处不定,山巅河川随处居住;依处不定,路旁桥塔暂依止;行不定,刹那间作各种事;食不定,见六道众生之食而不得食;友不定,暂与神、鬼、中阴身众生相聚;心情不定,须臾之间各种苦乐生。由于自身的业力不同,中阴身时看到的也各不相同。可能会看到恐怖的东西,比如生前造了恶业,中阴身时,可能会看到有各种动物来追咬,会很恐惧。听到的声音也比较恐怖,会听到宇宙四大、也就是地水火风的声音。或是劫末时,宇宙爆炸的声音,以及劫火焚毁宇宙万物的声音、劫风粉碎宇宙的声音、洪水泥石流冲毁宇宙的声音等等,会感到非常恐惧。但是,福报大或生前做善业的人,进入中阴就不一样了,就像进入了天堂,听到和看到的都是美妙的。(三)如何超度中阴身中阴身的状态只能保持七七四十九天,第一个七天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第一个七天里非常容易超度,是最容易超度、最关键的一个时期。在第一个七天里,有很多中阴身会投胎,投胎后再想转生善道就非常难了。没投胎时,超度到善道就相对容易很多,可以通过给中阴身念经,或者念六字真言、不动如来心咒、阿弥陀佛圣号等等来超度,超度需要有三种关系才会有用。第一种是要和死者有七代以下的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霹雳阿修罗王收万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