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希望太仓南洋电影院排片表未来几天能增加《星际》的排片,《撒娇

高口碑电影排片量却少得可怜,如何看待院线这种排片方式?
4月30日《闯入者》上映首日,全国影院只给他1.5%不到的排片,这意味着首日票房不足50万元。到昨晚9点,两天累积票房刚刚百万元。而据猫眼票房公布的数据显示,昨天五一节全国院线的排片情况为:《何以笙箫默》30.8%,《速度与激情7》26.7%,《左耳》16%,《闯入者》仅0.92%。除了《速7》确实口碑牛逼外,《何以笙箫默》和《左耳》在豆瓣的评分仅有3.9分和5.6分。而《闯入者》评分高达8.0分—在国产片中,这是非常高的口碑。首映当天傍晚,王小帅在微博上哀叹:“这是商业片最好的年代,也是严肃电影最坏的年代。”4月30日是从影以来最黑暗一天“我们的宣传做了非常多的投入和充分的准备,从我的角度没有这么险恶的预计。”王小帅坦言,昨天他看到院线只给了《闯入者》首日不到1.5%的排片后,他觉得非常惊愕、不可思议。之前他以为,五一档是国产片的天下,“中国电影大家都是一家人,我觉得不管怎么样,不至于那么糟糕。”王小帅这两天是在震惊、沮丧和绝望中度过的。他说:“4月30日是我拍电影以来最黑暗的一天,让我看到所有的努力遭遇了一个如此冷冰冰的现实。未来能不能再从事电影我都会怀疑,除非你就从大流。我知道太多,从大流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其实我是挺绝望的。”1%的排片量是事先张扬的谋杀案在王小帅的预计中,《闯入者》应该有8%到10%的排片量,他认为市场没有做到应有的相对公平。“现在的声音都说市场经济市场行为,但我觉得值得探讨。看看在美国,西方国家这些老牌的市场经济国家是怎么样建立市场准入的公平原则的。”王小帅介绍,法国规定一部影片在任何一个影院的排片量不能超过总场次的三分之一,“这是市场准入的公平机制,让别的电影也要有机会”。王小帅表示,排片量也有最低限制,如果因为一部电影的市场预判不太好,院线就给特别低的排片量,片方是可以投诉的。“但关键是任何电影要在一个相对公平的机制下进入市场,由观众检验,而不是人为的事先评估和干预。”他认为,《闯入者》正在遭遇的是“一场事先张扬的谋杀案”。王小帅坦言自己“极度悲观”:“如果有些东西改变不了,直接杀死优秀电影,我可以说中国电影未来毫无希望。除非从根本体制制度上去了解市场行为是怎么一回事,从根本改变。”与王小帅的绝望形成反差的,青春电影们正在开香槟庆祝。《何以笙箫默》上映两天票房超过1.3亿元,但评分仅有3.9分,《左耳》上映8天票房超过3.4亿元,评分仅5.6分。知名影评微信号“桃桃淘电影”说:“现在的国产青春片就是比惨,爹死娘嫁人,抽烟喝酒爱犯浑。渣男渣女胡乱搞,堕胎车祸不能少。最终,他们纽约、巴黎四处跑,然后又忍不住感慨,我们的青春怎么就没了。”与王小帅《闯入者》境遇相似的,是由张艾嘉执导、今年香港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念念》,其评分达到7.4分,昨日排片也只1.9%,上映两日票房刚过150万元。楼主又去查询了推拿当时的排片量及同期影片& & &影片 & & & & & & & & & & & 排片量&撒娇女人最好命 & & & & 27.58%&星际穿越 & & & & & & & & & 15.6%&机器纪元 & & & & & & & & & 11.4%&黄飞鸿之英雄有梦 & & 11.37%&坏姐姐之拆婚联盟 & & 7.31%&狂怒 & & & & & & & & & & & & &7.26%&火线反攻 & & & & & & & & & 6.67%&马达加斯加的企鹅 & & 6.15%&推拿 & & & & & & & & & & & & &1.91%《推拿》上映头一天全国仅3%的场次,却拿下了超过160万票房,《推拿》主创郭晓东、秦昊、梅婷、曾剑等纷纷发微博呼吁排片,韩庚、冯德伦、伊能静、陈坤、周迅等明星也紧跟主创脚步,期望影院经理能加大排片力度。更有影迷在新浪微博呼吁:今天第一天正式上映,排片率虽然只有3%,但是上座率(预售票)15.69%,排名第一!明天上座率竟然高达62.62%!是观众自发对影院排片的反击吗?娄烨导演说,让那些看不见的人通过这部电影而被更多人看见,这才是对《推拿》最大的奖赏。& & & 根据第三方数据统计机构微排片网站显示,《推拿》周六、周日的排片量更加减少,周六全天排片量仅为1.93%,而黄金时间段仅为1.02%;周日全天排片量为2.42%,黄金时间段为1.39%。也就是说《推拿》不足3%的排片,大多还都是排在上午或中午的非黄金时间段。& & & &与排片量少得可怜的境况不同的是,《推拿》各地上座率却飙高不下,根据第三方数据统计机构微排片网站实时上座率显示,《推拿》虽然排片量垫底,但场均人数却达到45人,56.38%的超高上座率独占鳌头。楼主又查询了《白日焰火》当时的排片量,如下:& & &影片 & & & & & &排片量《白日焰火》 & 17.18%《极品飞车》 & 18.81%《英雄之战》 & 14.88%《雪国列车》 & 9.03%《盗马记》 & & &15.95%《绝命航班》 & 10.21%西安博纳朱雀影城市场主管王梦告诉记者,如此排片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同档期没有特别好的大片;二是《白日焰火》是柏林电影节获奖影片,关注度高。再加上又有碎尸、三角恋等商业元素,也有不少观众喜欢;三是中影集团也希望院线能扩大宣传力度,因为影片的艺术质量过硬。和当年的文艺片《桃姐》相比,其实《白日焰火》的档期还要好很多,这时候也没有其他大的商业片来冲击。”先看上映档期:3月21日公映,基本上这是一年中最清冷的档期:从3月21日至4月4日,全国的单日票房产出没有任何一天过亿,最好的时候9000多万,最差的时候只有2000万出头,不足最高峰时是的十分之一(今年1月31日全国单日票房产出2.5亿)。4月5日和4月6日由于处于清明节假期,全国单日票房终于过亿,但这时市场已是《美国队长2》的天下,《白日焰火》每天只有两三百或一二百万入账。当然,清冷档期是一把双刃剑,有弊的同时也有利,那就是这个时候超强的竞争对手不是太多——至少没有《变形金刚4》、《阿凡达2》这样的超级巨制,使得《白日焰火》在上映初期能拿到接近全国20%的排片,这对一部文艺片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待遇。从上述信息可以得知,选择文艺片的观众大有人在,根据不少影院工作人员反馈,从电影《推拿》一上映,就陆续有影迷观众致电咨询排片场次,更有不少慕名而来的影迷要求影院加排场次。其中有影迷o0逝者如斯0o说:“今天是推拿上映的日子,三亚各大影院居然没有排片!看到这个消息,很想哭,这是什么?对电影人的不尊重?对影片的不重视?难道只有那些所谓的商业大片才可以排片?总是听到媒体,身边的朋友说中国没有好电影!其实不是没有好电影,是我们自己扼杀了看好电影的机会!”楼主坐标天津,昨天去看闯入者也是全天仅排1档(中午12:30),但是上座率却不低,起码有6成,很多青年人情侣一起看。当初看推拿的时候,已经是上映期末,排片量更是少得可怜,全市只有2家电影院有排片,因为距离原因,楼主选择在网上看。
赞赏了10虎扑币
这些回帖亮了
像这种艺术路线电影就不应该放在商业院线 应该像好莱坞那样单开艺术院线限制规模上映 提高单厅上座率
引用7楼 @ 发表的:
文中有讲到,排片量虽然少,但是上座率可不低。适量的增加排片量同样赚钱
别的时候还可能,五一档是不可能放的,影院承担不了这么大风险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我觉得他说的有对的,但也有很多不对的地方
首先,闯入者的上座率也不高吧,0.95%的排片只有不到0.4%的票房。不要说时间段不好,速激的早场上座率都高的吓人。
在王小帅的预计中,《闯入者》应该有8%到10%的排片量。
←他真的不会这么想吧,10%是疯狂外星人的排片量,然后5月1日单日疯狂外星人用这么点排片拿了两千多万,他对闯入者的票房预估有这么高吗?
现在中国非商业片排片量低主要是因为地价高,电影院厅数少,以及银幕数少。银幕数这个每年都在增加30%,所以未来的情况肯定会要乐观一些的。但是电影院厅数少是一个问题,中国四千多家电影院,一共两万多块银幕,平均一个电影院才5块银幕。一般一个厅一天只放一部电影,所以这种中小型电影院一共就只放四五部电影。这样的话闯入者这种小片就不可能有排片了。像美国四千多家影院,有四万块银幕,平均一家电影院有十块银幕。(而且我觉得这个平均银幕数还是被艺术院校拉低的,我附近一家整天放没听说过的艺术电影的影院只有四个厅,而其他的商业院线都是12,16,18,20个厅。)平时的上座率也不高,我看过好几次包场电影,但是还是能运营下去。这样的话一般的商业院线就可以同时放十几部电影。比如我附近的arclight,在复联占用大量排片的时候,还一天放映13部电影,像woman in gold这种文艺片一天六场,monkey kingdom这种纪录片一天四场。最后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一般电影只能放一个月,美国可以放很久,像星际穿越好像是上个月才正式下线。
另外我觉得中国还算好的,像银幕数相对少的地方,大片基本上把所有的票房都拿了。像复联在韩国菲律宾什么的地方能拿到七成的排片。复联在香港一天拿五六百万,第二名的速激就只能拿二十几万了。
绣春刀 大明劫 票房惨败 都是排片少的缘故吧
这不就是市场化运作吗,影院觉得一个厅放闯入者赚钱他就会放闯入者啊,放何以笙箫默赚钱就会放何以笙箫默啊,闯入者自己上映前宣发基本没搞,你为什么要让院线拿自己的钱去赌呢..
引用1楼 @ 发表的:
像这种艺术路线电影就不应该放在商业院线 应该像好莱坞那样单开艺术院线限制规模上映 提高单厅上座率
老实说,这部片子并不能归纳为艺术片,是一部剧情悬疑片
这篇文章是在搞笑吗?我是一个电影院的店长,我这个电影院一共六个厅,五一期间要放超过7部不同的电影。闯入者是票房最差的。
电影院不是我家开的,老板追求的就是利益,如果这个片子真的很多人看,电影院就肯定会排,可惜的是,这个片子,无明星、无卖点、无宣传,在五一这种假期,就算给你排,你觉得观众会花钱来看吗?作者是无知还是傻。而且导演这个时候不反思一下自己,还去吐槽电影院,电影行内有一句话:再好的关系,就算是我亲爹,我也只能照顾你的片子一天。
因为电影院面对的竞争实在太大,每天睁眼就是房租、水电、人工还有竞争对手。
关键不是商业片和艺术片,怎么排片电影院自己肯定是有考虑的。
最关键的是,在同一时期,拿到了超过50%排片的是两部烂片,如果拿到30%以上的排片的不是何以这种垃圾而是一个制作精良、口碑不错的商业大片,我还真就没意见。
但是现在的状况是,《闯入者》排片少时段不好,然后何以这种垃圾在面前刷屏,这能忍?
如果是《星际穿越》这种片刷屏我一点都不难过。&换句话说,不是文艺片输给了商业片,而是好电影输给了垃圾。《闯入者》不见得就是纯粹的文艺片,而何以绝对就是纯粹的垃圾。好的商业片也是不容易拍的,你看看《变形金刚》、《蝙蝠侠》、《阿凡达》,《变形金刚》剧情渣,可是我就是喜欢看两个半小时的机器人大战,不亦乐乎,你以为这很容易吗?看何以你只能吃两个小时的垃圾。最关键的不是输了,而是输了给垃圾。
失败的最终是观众,因为你只能吃垃圾了。可悲的是,还真的有人愿意吃垃圾。
现在是捞快钱的时代,每年票房高涨的背景下占据票房前列的烂片居多,观影素质不是短时间能提升的。电影市场的泡沫还得好些年,理智的观众还得忍受好些年,直到多数观众有分辨电影好坏的能力之后,市场才能淘汰郭敬明、黃晓明之类的电影从业人员
开影院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满足小众和文青的呃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像这种艺术路线电影就不应该放在商业院线 应该像好莱坞那样单开艺术院线限制规模上映 提高单厅上座率
引用1楼 @ 发表的:
像这种艺术路线电影就不应该放在商业院线 应该像好莱坞那样单开艺术院线限制规模上映 提高单厅上座率
老实说,这部片子并不能归纳为艺术片,是一部剧情悬疑片
院线只要赚钱,管你哪部电影热不热们,只要同一时期有电影火就好
引用2楼 @ 发表的:
老实说,这部片子并不能归纳为艺术片,是一部剧情悬疑片
。。。这两个概念又不冲突 伦敦来的人算不算艺术片?
引用4楼 @ 发表的:
。。。这两个概念又不冲突 伦敦来的人算不算艺术片?
我一直认为突出境界反思的片子,如果剧情内容叙述的好,是可以当作剧情片来看的。
你说的对,这两个概念不冲突。
开影院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满足小众和文青的呃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引用6楼 @ 发表的:
开影院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满足小众和文青的呃
文中有讲到,排片量虽然少,但是上座率可不低。适量的增加排片量同样赚钱
引用7楼 @ 发表的:
文中有讲到,排片量虽然少,但是上座率可不低。适量的增加排片量同样赚钱
别的时候还可能,五一档是不可能放的,影院承担不了这么大风险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绣春刀 大明劫 票房惨败 都是排片少的缘故吧
这不就是市场化运作吗,影院觉得一个厅放闯入者赚钱他就会放闯入者啊,放何以笙箫默赚钱就会放何以笙箫默啊,闯入者自己上映前宣发基本没搞,你为什么要让院线拿自己的钱去赌呢..
五一档唯一能看的两部片,《念念》和《闯入者》,我找遍了市里的电影院都看不到,没救了
引用1楼 @ 发表的:
像这种艺术路线电影就不应该放在商业院线 应该像好莱坞那样单开艺术院线限制规模上映 提高单厅上座率
艺术院线都是靠资助的,我们没那文化,还是排片搞正规些、运作吃相不要太难看靠谱。
引用10楼 @ 发表的:
这不就是市场化运作吗,影院觉得一个厅放闯入者赚钱他就会放闯入者啊,放何以笙箫默赚钱就会放何以笙箫默啊,闯入者自己上映前宣发基本没搞,你为什么要让院线拿自己的钱去赌呢..
要像闯入者那样一天只给何以上午的开门场,票房也不会好。这就是预先合谋赚快钱,多排片就多给院线让点分成。长期这么乱搞,市场上就好莱坞大片和低幼粉丝片、综艺大电影平分天下了。
[&此帖被lan15-05-02 13:02修改&]
引用8楼 @ 发表的:
别的时候还可能,五一档是不可能放的,影院承担不了这么大风险
可是在影院买票的不少有询问闯入者的观众,第二天也没看到影院有加场
引用14楼 @ 发表的:
可是在影院买票的不少有询问闯入者的观众,第二天也没看到影院有加场
影院确实应该做出调整,何以的后劲不足,拍片最高实时票房却很一般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现在是捞快钱的时代,每年票房高涨的背景下占据票房前列的烂片居多,观影素质不是短时间能提升的。电影市场的泡沫还得好些年,理智的观众还得忍受好些年,直到多数观众有分辨电影好坏的能力之后,市场才能淘汰郭敬明、黃晓明之类的电影从业人员
现在是捞快钱的时代,每年票房高涨的背景下占据票房前列的烂片居多,观影素质不是短时间能提升的。电影市场的泡沫还得好些年,理智的观众还得忍受好些年,直到多数观众有分辨电影好坏的能力之后,市场才能淘汰郭敬明、黃晓明之类的电影从业人员
我觉得他说的有对的,但也有很多不对的地方
首先,闯入者的上座率也不高吧,0.95%的排片只有不到0.4%的票房。不要说时间段不好,速激的早场上座率都高的吓人。
在王小帅的预计中,《闯入者》应该有8%到10%的排片量。
←他真的不会这么想吧,10%是疯狂外星人的排片量,然后5月1日单日疯狂外星人用这么点排片拿了两千多万,他对闯入者的票房预估有这么高吗?
现在中国非商业片排片量低主要是因为地价高,电影院厅数少,以及银幕数少。银幕数这个每年都在增加30%,所以未来的情况肯定会要乐观一些的。但是电影院厅数少是一个问题,中国四千多家电影院,一共两万多块银幕,平均一个电影院才5块银幕。一般一个厅一天只放一部电影,所以这种中小型电影院一共就只放四五部电影。这样的话闯入者这种小片就不可能有排片了。像美国四千多家影院,有四万块银幕,平均一家电影院有十块银幕。(而且我觉得这个平均银幕数还是被艺术院校拉低的,我附近一家整天放没听说过的艺术电影的影院只有四个厅,而其他的商业院线都是12,16,18,20个厅。)平时的上座率也不高,我看过好几次包场电影,但是还是能运营下去。这样的话一般的商业院线就可以同时放十几部电影。比如我附近的arclight,在复联占用大量排片的时候,还一天放映13部电影,像woman in gold这种文艺片一天六场,monkey kingdom这种纪录片一天四场。最后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一般电影只能放一个月,美国可以放很久,像星际穿越好像是上个月才正式下线。
另外我觉得中国还算好的,像银幕数相对少的地方,大片基本上把所有的票房都拿了。像复联在韩国菲律宾什么的地方能拿到七成的排片。复联在香港一天拿五六百万,第二名的速激就只能拿二十几万了。
市场太畸形了,国内外都是这样。
乔治克鲁尼就曾经说过:不要关注主流电影,主流电影活得很好,请把目光投给独立电影。
所以还是王晶这样的导演看得开,拍一些垃圾电影赚钱,然后再投钱给真正在创作的电影。
说实话,我并不认为《闯入者》的宣发做得足够好,最少从我看来,《何以笙箫默》、《左耳》和《万物生长》都有足够的话题性和曝光度,《闯入者》在王小帅发微博前根本没影响力。
另外,即便是初始排片率低,但如果质量足够好,上座率足够高,院线自然会增加场次,这是经济规律决定的。
最后,什么叫商业片?什么叫严肃电影?就不能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拍一部商业片?这位导演的这种提问真是不知所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272人参加团购499.00元&1099.00元
1037人参加团购219.00元&849.00元
118人参加团购528.00元&850.00元
547人参加团购289.00元&699.00元
102人参加团购179.00元&199.00元
42人参加团购145.00元&228.00元
1160人参加团购548.00元&849.00元
469人参加团购249.00元&999.00元
93人参加团购269.00元&299.00元
356人参加团购236.00元&499.00元
339人参加团购487.00元&799.00元
1497人参加团购399.00元&599.00元【12.5排片预测】匆匆35.5% 太平轮30.5% 撒娇13% 星际7%【电影票房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400,007贴子:
【12.5排片预测】匆匆35.5% 太平轮30.5% 撒娇13% 星际7%收藏
匆匆那年热度如此之高,但是光线上4成排片的影片还是要等以后了。
匆匆那年的百度指数相当惊人,点映那天冲高到了32万
随便一搜,5号上海永华影城除见面会的黄金场基本都卖空了
是55吧,,
今天大部分影院IMAX都是拍的太平轮,但是明天,几乎都给力星际,太平轮这表现不太理想
光线发行的一些片子首日排片:泰囧34% 致青春35%
爸爸28% 同桌26% 分手29%而乐视小时代1首日排片45% 小时代2首日42%乐视在地面发行上确实下了功夫也会下功夫啊
太平轮这表现真的弱爆了
匆匆30%,太平轮30%,撒娇15%
小时代只能说是个例,乐视别的片子呢?
太平轮还真有可能只有四亿,我高看了吴白鸽要被打脸了
光线发行的首日最高的竟然是致青春?看来影院还是够给明星面子,看明星来的。记得《亲爱的》首日也不低
看了一遍了
有空和朋友一起在去看
我们这小地方是给明星的面子的,撒娇
太平轮都排片很高,撒娇排片略少,太平轮是好莱坞电影的排片量,但感觉太平轮内地的宣传比不上其它地方,眼光不好,我相信未来票房在内地
撒娇抓紧撸才行了。
现在看太平轮3.5亿,匆匆那年5亿起。匆匆第一天35%排片,至少拿下4500万。
乐视抢排片确实厉害不过票房在5亿以上的电影也就小时代3一部可见光会抢排片是不够的
太平轮宣传是平淡了点,还是希望有个好票房,要不大家以后都投机,抢着拍网络小说
看了匆匆那年要大爆   --我愿意化蝶在你肩上落,守住你并不经意的执着,哪怕泪流出来还是软弱,哪怕爱跌落了还不如昨
网票太平轮场均竟比星际低
匆匆不提档……撒娇和轮子压力不会这么大
太平轮确实没爆,不过还是希望尽量别赔本,这种大制作也是不容易,总投4亿的话两部加一起之少要有10亿才不赔,一部5亿,压力蛮大的
星际周末7%的排片的话
超战警已无压力
打算今晚去看太平轮。又不知道该不该去。值不值得看。
喜闻乐见。这种题材爆了的才3部.3部能叫腻?说腻的除了真正不喜欢这题材的也就挡着他家偶像的电影的路了
匆匆这么高呀
看了匆匆 还不错 ~
亲的贴子一定要支持一下 么么哒
星际没排片了
登录百度帐号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星际特工》重蹈《勇士之门》覆辙,压垮基美影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读娱。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引子:可能,再也没有谁家公司有基美影业这么可怜了,屡败屡战,屡战屡败...
  8月25日,科幻大片《星际特工》在比北美等地迟了一个多月后终于上映。整个8月份对于基美影业董事长高敬东来说恐怕过得有点忐忑不安。因为耗资1.8亿美元的《星际特工》对于他来说就是悬崖边一个救命的抓手,但截至在内地上映前的全球票房仅有1.3亿美元,算是口碑票房双双扑街。
  让基美掌门人尤其坐卧不安却又无可奈何的是,《战狼2》像打了鸡血般天天刷新票房纪录。业内人士预感,大树底下不长草,如此一部现象级影片过度透支电影市场的后果就是,观影人群提前进入了“不应期”。
  果不其然,《星际特工》虽然在豆瓣等网上评分扭转颓势达到7分以上,但8月27日的周日票房显示,大盘1.79亿,《星际特工》排片29.52%,当天票房6060万,仅比排片17.5%的《战狼2》多1000来万。截止到今天上映7天票房累计3.35亿,表现只能说不温不火。
  对于从批片转型电影制作为时不久的基美来说,《星际特工》是其与大导演吕克贝松的欧罗巴影业深度合作后的首部作品,基美为此投资5000万美元。基美本来希望,《星际特工》能在《战狼2》霸屏一月之后挟进口片重入影市之势提振之前扑街的票房,现在看来,这个止血绷带不那么好用。
  《星际特工》:拯救者还是灾星?
  导演是曾执导过《碧海》、《这个杀手不太冷》等知名大片的吕克贝松,影片投资达1.8亿美元,创下独立电影投资新记录――饶是如此,《星际特工》在全球上映期间表现也是一片惨淡。
  在北美市场,这部影片首周在3553家影院上映,仅仅收获1702万美元。第二周票房又大幅下滑,导致开画十日仅报收3019万美元。外媒由此预测其为今年亏损最严重大片。口碑方面《星际特工》也表现不佳,其在烂番茄指数只有51%。
  按理说投资了这么多,怎么也得砸出点水花吧。的确,该片仅在特效上就花了1.3亿美元,工业光魔、维塔数码和Rodeo
FX三大顶级特效公司联手制作。而外媒也评价,该片前25分钟可收入卢浮宫。其对2000多种外星生物、汇集了5000多种语言的千星之城阿尔法的华丽展现的确令人叹为观止。但除了华丽的特效,影片后半部的情节却是非常孱弱,这也是该片到目前为止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
  当然,《星际特工》在北美扑街,还有一些原因,比如男女主角不来电、其中的动物造型不讨喜、阿尔法城中各种族和谐相处不是美国人喜欢的超级英雄套路等。总之,吕克贝松本来就是反好莱坞叙事风格的,还能指望从北美捞到多少票房?
  而吕老敢于不走寻常路跟好莱坞对着干,全赖背后大金主基美影业支持。前已述及,基美投资该片5000万美元,花了这么大血本,无论是吕老还是高敬东,都把最后的宝押在了中国市场,但他们很可能要收获失望。原因之一是,《战狼2》到目前票房已达54亿,且其排片要一直延续到9月底,这部爆款影片极大提振了国产片士气,同时也让国内影市进入了不应期。业内部分人原本以为《战狼2》火了这么久,大家也看烦了,该进口片换换口味了,没想到8月底进口片扎堆上映导致的却是低迷的票房,《极盗车神》等进口片票房口碑也都不佳。还有一个原因是,8月底9月初正是学生开学季,而学生族正是科幻片的主力观影人群,准备收心的学生一时间没有多少心思看片,这也导致包括《星际特工》在内的进口片票房走低。
  有业内人士预测《星际特工》内地票房最终或达3.5亿,但因为总投资已达2亿美元,全球票房难达3亿美元,之前吕克贝松声称的票房达3亿美元就拍续集的梦想恐怕要破灭了。对吕克贝松来说,财务方面倒是压力不大,在之前接受采访时其已表示,欧罗巴影业拍片一般都是80%以上预算有着落才会通过项目,而《星际特工》通过预售96%的预算已经有了收回的保证。他很明确地表示,如果该片失败受影响最大的是人,也就是说他最担心的是自己的名声受损。
  而对于基美老板高敬东来说,吕克贝松不担心的就是他最担心的,影片每秒烧的可都是几十万白花花的的银子啊,据称基美为此影片的保底是6亿。如今看来《星际特工》这个大坑有可能成为基美的滑铁卢。部分人也不明白,为啥基美如此狂飙突进砸5000万美元下去?高敬东此前曾表示过对好莱坞制作公司的不满,认为他们傲慢,对中国投资者缺乏平等合作的精神,这也许是他转向吕克贝松的原因之一。他也表示,他投资这部影片除了对吕克贝松及欧罗巴影业的了解外,还因为其详细了解了该影片的所有细节,经过专业评估后认为其堪比甚至有望超过《阿凡达》。
  如今看来,基美恐怕又要重温去年《勇士之门》的噩梦了。该片当时只收获了2000多万的票房,成为当仁不让的扑街烂片。
  基美的转型迷思
  基美影业为何敢下这么大注给《星际特工》?上面高敬东说的那些倒也是实话,基美跟吕克贝松及其公司欧罗巴影业的合作较早,而且基美作为业内知名的在批片市场捡漏的主儿,确实从吕克贝松身上尝到了甜头。
  早在2012年,基美就与欧罗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4年,其连续引进了四部进口片《超体》、《别惹我》、《暴力街区》、《美国骗局》,其中《超体》在中国内地票房达到2.78亿元,《暴力街区》票房1.87亿元,四部电影总共拿下5.42亿票房。靠着引进批片的丰厚利润,2014年基美影业营业收入达1.54亿元,同比增218%,归属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08万元,同比增556.71%。由此基美影业一度成为新三板最受资本追捧的公司。
  到2015年基美影业看起来仍然表现尚可。这一年基美先后获得了海通证券、天星山河等多家投资机构定增,共获得资金10.2亿元。此时基美估值已达24.82亿元。该年基美凭借《小王子》等影片勉强支撑,但归属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31.55%。
  转折点出现在2016年。由于公司主控的三部影片《勇士之门》、《魔轮》、《超级快递》投入成本大幅增加,且票房不佳,2016年基美影业净利润同比下降830.14%,并从2015年的盈利3633.63万一变为亏损2.65亿元。
  从批片市场盈利到电影制作领域的亏钱,基美影业这一略显苦涩的转型动作是如何呈现的呢?不得不说,一开始让他们尝到甜头的吕克贝松或许正是“罪魁祸首”。有业内人士指出,吕克贝松早年拍了几部知名影片,其当时就告诉世界自己一生只拍10部电影。而1999年他就完成这一规划,此后他拍的影片多偏向商业类影片。由于所拍影片质量良莠不齐,吕克贝松这几年背上了票房毒药和烂片之王的骂名。从2000年到现在其监制的电影达81部,如此拍片速度影片质量自然打了折扣。而基美影业由于早先在批片市场与其合作尝到甜头,一步一步走向深度套牢:2015年双方续签5年战略合作协议,高敬东宣布两年之内基美影业将制作15部影片,总投资达20亿元;2016年基美更是宣布投资6000万欧元认购欧罗巴影业27.89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高敬东也成为董事。
  如今我们已难以知道高敬东做出这一决策时的真实想法。但2015年时国内电影市场的高歌猛进及吕克贝松的光环应该起了很大的作用。说来这个老吕真是不厚道,摆明了找了个金主给自己的商业片计划埋单。其实看下吕克贝松近年所拍影片,除了《超体》票房可观外,其它影片大多反响平平,票房一般。
  当然基美做出转型电影制作的决定也不能说完全不合时宜。因为批片市场近年来钱也不好赚了,转型也是形势所逼。由于参与购买进口批片的竞争者增多,而且国外版权方升级游戏规则,从单一的买版权到效仿进口分账片,要求票房分成。这样一来批片公司生意开始难做。如今年内地上映的《生化危机:终章》最终拿下超11亿票房,不少人以为内地发行方赚翻了,其实该片只给这家幕后中国公司带来几百万的利润。当前批片市场的现实是,版权引进费较之前上涨10倍以上。如内地大火的歌舞片《爱乐之城》,引进方卓然影业版权费150万美元,价格比以前涨了30倍。
  但不管怎么说,作为电影制作领域的新手,本身在业内根基不是很扎实,对电影制作、发行等也缺乏强有力的把控,仅仅凭着批片时形成的弱关系就与欧罗巴影业达成深度合作的决策,多少有点急躁冒进之嫌。吕克贝松不只是一名有情怀的导演,他还是个精明的商人。对于基美来说,转型后不管是合拍片还是以自己为主制作,主要的内容制作依靠力量就是吕克贝松,由此基美从战略上已经失去对未来前进方向的主导权。
  不确定的未来
  在《星际特工》票房不稳定的前提下,基美也许需要重新评估此前宣布的那些大片的商业前景。按照计划,今年其除了推出《星际特工》,还有《生存24小时生存》、《克隆人》、《铁木真传奇》等三部影片,今年到明年制作的影片还有《疯狂拉力赛》、《虎影侠》、《边缘者》、《超体2》等7部影片。
  许晴出演《24小时生存》
  上述影片不少确实都有明显加持,但如今市场对这些似乎也并不太买账,也许只有《超体2》或许还有点指望。特效大片加明星的套路,基美影业还能持续下去吗?如果《星际特工》真的票房不达到预期,市场将作出何种反应?
  实际上,市场参与者已经开始用脚投票了。就在《星际特工》上映前一天,基美影业披露2017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1817.84万,同比增238.24%,净亏损2.19亿。由于业绩亏损严重,今年上半年先后有(,)、华福、海通、光大、在内的5家宣布退出为基美影业提供做市报价服务。至8月28日,基美影业股价跌3.57%,至3.24元,而其股价最高时曾达到60多元。其目前总市值为9.64亿元,接近其净资产9.74亿元。由此,此前参与定增的机构也都被基美深度套牢。
  对于基美来说,最痛苦的莫过于其未来不掌握在自己手里。由于内容制作没有积累,只能完全依赖吕克贝松团队,以前签的拍片合同很大可能还得继续执行下去。只是中外合拍片的成效实现令人不敢乐观。这不只是基美一家遇到的问题,如今年中韩合拍片《我的新野蛮女友》、《赏金猎人》等都在豆瓣评分上惨不忍睹;中美合作的《太极侠》、《七龙珠》等也是豪华卡司包裹下的烂片。这其中除了文化差异,更主要的是外方制作团队本身不了解中国文化,所谓的合作只是有中方明星及代表中国文化的某些符号在电影中充当道具而已,外方或者也根本无意于深度了解中国文化。这样东西杂烩拼凑出来的作品自然吸引不了口味越来越挑剔的国内观众。
  而从不少公布半年报的新三板影视公司来看,近一半的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亏损。去年利润暴涨的星座魔山净利润大跌170%,《心理罪》制片方和力辰光也亏损3391万元。固然不少影视公司下半年营收会确认收入,但从目前可以预期的影视作品中能成为爆款的似乎很有限。部分表现稍好的公司则准备走IPO之路。
  再回看基美影业,其2013年上新三板或许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由于偶然的机缘赚了一笔,加上当时电影市场的泡沫导致公司决策者做出大胆冒进的决定,但市场形势突变之下,其脆弱性就暴露出来了。我们仍然期待基美影业能有好的作品问世,以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读娱
(责任编辑:崔晨 HX015)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星际特工》重蹈《勇士之门》覆辙,压垮基美影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staff.hexun.com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仓南洋电影院排片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