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图片,玩什么不好偏偏要玩烽火台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在中国传统当中都把各种各样的罪过推诿于女性,毫无疑问这是不对的。接下来的这个故事发生以后就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新的一页,就标志着天下大乱的开始,就标志着孔子都害怕了,就标志着孔子不得不再来写一部《春秋》或编一部《春秋》。什么事呢?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所谓烽火戏诸侯,也就是那个非常著名的美女褒姒的故事。历史上究竟有没有过褒姒这个多少有点争论。但根据《史记》记载褒姒应该是个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一位女性,一位美丽但命运悲惨的女性。
&传说褒姒美貌倾国倾城,是古代中国的第一位大美女,因此也被很多文人斥之为导致周王朝灭亡的红颜祸水,那褒姒究竟是什么样的女人,为什么会和烽火戏诸侯有关,又为什么说烽火戏诸侯是天下大乱的开始。
&公元前781年,和我们上讲讲的卫国发生的两幕悲剧大致相当的年代,周宣王去世,这是当时最大的王了,周天子,周宣王去世他儿子继位,儿子是谁?,第12代周天子,鼎鼎大名或者叫臭名昭著的周幽王。周幽王昏庸无道,唯一感兴趣的事跟卫宣公差不多,到处寻找美女。他有个大夫叫越叔带劝他,你应该理理朝政,把心思放正一点。周幽王恼羞成怒,革去了大臣的官职,把他撵出去,撵到荒远的地方。中国士大夫是有一种精神的,一个人进谏不行第二个人跟着上。一位姓褒的大夫,大臣,他一看你周幽王怎么那么糊涂啊,连为你好都听不出来啊,就接着进谏,结果被周幽王关进监狱。但这位姓褒的大臣在监狱里关了三年被放出来了,为什么放出来,这位大臣的儿子进献了美女给周幽王,周幽王觉得很爽,就把大臣放出来了。这个美女是谁?就是褒姒。看样子褒姒是这个大臣的家人,儿子为了救自己的父亲到民间寻找来一位美女,但把自己家族的姓给了她,叫她姓褒,未必是褒家的骨肉,而可能是民间一位天生丽质的美女。周幽王一见到褒姒,哎呀,喜欢的不得了。但这个褒姒看来是一肚子苦水,所以整天皱着眉头不笑,褒姒永远不笑。周幽王怎么讨好她,怎么逗她,褒姒就是不笑,就不笑给你看。那么周幽王就很着急,觉得我是天子,居然没办法叫个女孩子笑给我看,很失落,很没有成就感。这旁边就出来了一个人叫礁石父的,一个大臣,就跟周幽王讲,我有个主意能叫褒大美人笑给大王您看一看。周幽王当时觉得天底下最大的事情就是让褒姒笑一笑,没有比这个再大的事了,所以就说你赶快告诉我。那这个大臣就跟周幽王讲了,哎,您别忘了,从前为了防备西戎,西边的少数民族来侵犯我们的国都,不是在山上造了二十几座烽火台吗?周幽王说是啊,有这个烽火台啊,烽火台怎么了。大臣说,哎,这个有意思,你这样,原来我们跟周围的诸侯国是有约定的,只要看见这二十几座烽火台点火,那就说明天子您遭到威胁,各国诸侯就必须带着兵马前来勤王,要保护你。你想想看,你把褒姒带到旁边看着,你叫人点火,点完火各国诸侯肯定是汗流浃背地往这里赶,千军万马在底下赶来赶去多好玩啊,褒姒肯定没见过这个场面她能不笑嘛。这周幽王就是糊涂。啊,好办法好办法,赶快点火。
当时周王朝地域广阔,但西边游牧民族经常来侵犯,那时通讯不方便就建立了很多烽火台,只要周王的烽火台一点燃,各诸侯国就会马上集合军队赶来勤王。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美人的一笑竟点燃了烽火台,这就是著名的烽火戏诸侯,烽火戏诸侯的结果是什么呢?
烽火台的特点是白天点烟晚上点火,烽火台不是整天点火的,白天点火看不见。所以白天点的烟叫狼烟,晚上点火才看得到,周幽王就找了个晚上点起火来,这当然是满天是火光了,二十几座烽火台点起来,临近的诸侯看见烽火赶紧带着兵马全副武装往京城赶,赶到京城听说大王在山上,那以为大王已逃出京城躲到山上去了,赶紧带着兵马赶到山上,结果一看,一个人都没有,只听见山上奏着音乐唱着歌,一点事都没有,那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怎么回事,这时周幽王就叫人跟他们说,哎呀诸位辛苦了,说你们啊,没有敌人,你们回去吧,别在这呆着了。诸侯这一想,这上了个天大的当啊,动员全国的兵力赶过来,上了一个大当,很愤怒但怒不敢言。因为那时周天子还是天下共主,只能灰溜溜带着自己的兵马向后转回去。褒姒一看这太好玩了,就嘿嘿一笑,周幽王就大为高兴,重赏了这个出主意的礁石父。周幽王变本加厉,因为他是个很昏庸的王,就开始压榨老百姓,剥削老百姓,而任命一个非常不好的大臣叫虢(郭)石父主持朝政,引起了国人的怨恨,这时他太宠爱褒姒了,又听信了褒姒的话废掉了自己的王后和太子,把褒姒正式立为皇后,立褒姒之子伯服,现代汉语读伯服,古音不这么读,立他为太子。原来的皇后和原来的太子就逃回了自己的国家申国。公元前772年申侯,等于是这个娘家,被废掉皇后,娘家看不过去了,我这个嫁过来的女儿又没什么错,凭什么把她废了,我外孙也没过错,本来是太子,怎么把他废了。联合谁呢?联合犬戎,西北非常彪悍的少数民族开始进攻西周。周幽王这一看怎么办?点火,赶紧点起烽火,那这一下诸侯谁也不来了,狼来了叫第二次,我上次来跑一次就换你褒姒笑一笑,汗流浃背地又回去了,你这次再点烽火台我知道你干吗呀,所以诸侯谁都不来,一个救兵也没到,京城兵马本来就不多,这一下只有一个叫郑伯友的出去抵挡了一下,但兵马太少,而且一出去就被叛军射死了,乱箭射死,京城就此被攻破,周幽王被杀礁石父被杀,就是出主意点火一笑倾城,一笑倾国,这真是倾城倾国,把国家都给弄掉了,出主意点火的这个人也被杀了,褒姒被掳走,褒姒是不知所终的,被攻进城的这些人给抢走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烽火戏诸侯,褒姒:这个锅我不背|诸侯|周幽王|烽火_新浪网
烽火戏诸侯,褒姒:这个锅我不背
烽火戏诸侯,褒姒:这个锅我不背
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大家都熟,那就是西周时候的周幽王,为搏美人褒姒一笑,点燃了古代用来军情报警的烽火台。狼烟被点起,那各路诸侯一看,大王的地盘被进攻啦,于是纷纷带着兵马,拍马来救。没想到这周幽王是逗你玩,那褒姒看了城下气喘吁吁的各路诸侯军队,果然是开心的哈哈大笑,周幽王很满意。可是一次两次也就算了,这个周幽王呢,他过段时间就点一次烽火,过段时间再来一次,惹得各路诸侯很火大,你当我们是猴子呢。后来有一次,犬戎大军是真杀过来了,国都危及,可是烽火点起来,一个救兵都没有来啊。镐京很快被攻破,周幽王被杀死,西周灭亡。可是后来呢,有人对司马迁写的这个事啊,画出了个大大的问号,原因主要有4个。第一点,有人认为,将烽火作为传递讯息,特别是传递紧急军情的手段,最早出现于战国。而烽火台广泛用于国防建设的,应该始于秦汉,也就是说西周那会,压根就不可能发明这玩意。第二点,烽火呢只能作为近距离的警示,还不能够被较远的人看见,要不然不成发报机了吗。你在镐京,也就是在现在的西安附近点了一把火,别说是用狼粪了,你就是用航空机油,河南的、山东的、山西的一些个诸侯,你确定他能看的到吗?看地图,这最近的诸侯国郑国,离镐京也要在300华里之外,这难道有千里眼?质疑的第三点,就是根据《史记·周本纪》说点了烽火,各个国家是诸侯西至,也就是说所有周封的诸侯都来了,还是差不多一起到的,褒姒一看诸侯们带着军队跑的是气喘吁吁,觉得好好玩,所以才嫣然一笑,让旁边的周幽王很开心。那这个说法明显不科学,因为最近的郑国离镐京300华里,其他的国家,最东端的齐要几千公里远。别说是集结军队,整备粮草了,最近的你赶紧往那跑,也得跑个几天,最远的估计要个把月。那么从点烽火到各诸侯赶到,一定是要很长时间的,而且是稀稀拉拉的赶过来。别说褒姒了,连周幽王估计都等的不耐烦了,那里有什么可笑之处呢,难道说是司马迁是在暗示,褒姒笑点低?还有就是这个故事除了见于《史记·周本纪》之外,先秦主要史料压根就没有记载过,完全是孤证。而根据2012年北京清华大学整理的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记载,这个周幽王确实是死了,但是跟褒姒没有一毛钱关系,是周幽王主动进攻申国,申侯联络戎族打败周王,西周因此灭亡。这怎么能不说是司马迁编了个故事呢。历史没有真相,留下的都是道理,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错误请指正。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拒绝访问 | mini.itunes123.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mini.itunes123.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1da1cc5a27843d1-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你曾经误解最大的一个历史人物是谁?|诸侯|历史人物|烽火戏诸侯_新浪网
你曾经误解最大的一个历史人物是谁?
你曾经误解最大的一个历史人物是谁?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大家应该是耳熟能详了,小时候我也觉得,周幽王是一个无道昏君,由于宠幸褒姒而导致身死国灭。后来,了解了越来越多的历史知识之后发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可能只是周平王弑父杀兄,诸侯不救周王反而瓜分西周领地的借口,一个用来掩饰西周末年礼乐崩坏真相的政治童话。周幽王本人是贤明还是昏庸,以我的能力是无从分辨了,但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却是疑点重重:1据考证,褒姒及其子伯服年龄明显大于申后及平王,说周幽王宠幸美色实属无稽之谈2周于犬戎的战争事先早有规划,绝非突发事件3在各种记载中有大量东方诸侯乱入,全部解释为笔误或事先就在周地恐难以令人信服4周天子以击鼓召集军队,烽火台出现于汉代,与司马迁所处时代相同。先看看太史公的记载: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周本纪》周幽王宠幸褒姒——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幽王废申后改立褒姒——废宜臼(平王)改立伯服———申候发兵攻幽王——诸侯兵不至——杀幽王立平王周幽王之死看起来是一个突发事件,但其他记载却告诉我,根本不是后十年,幽王命伯士伐六济之戎,军败,伯士死焉二岁,犬戎杀幽王於骊山下,并杀桓公。郑人共立其子掘突,是为武公。——《郑世家》———《竹书纪年》很明显,周幽王与犬戎等的战争是早计划好的,幽王同战死的还有郑恒公,太子伯服等人,显然幽王由于"戏诸侯”诸侯不救周室而死是不成立的。从这些记载可以得出,晋文侯出兵杀死周幽王的继承人周携王,与秦国瓜分了周朝的领地,将周平王强行迁到东方,晋国和郑国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国力飞速发展。周平王杀父弑兄,诸侯坐视不救,秦晋瓜分周地,而为了掩饰这一事实,恐怕就是后世史官极力抹黑幽王的原因,毕竟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胜利者不受批判。关于这件事,你有是怎么看的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