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锦集团餐饮董事长荣耀中为什么说自己是一等园艺家,二等摄影师,三等科学家,四等企业家,五等诗词家?

荣耀中:我的太太乐,我的万言书 - 滚动_【北京联盟】
荣耀中:我的太太乐,我的万言书
/ 作者:小易
北京联盟摘要:
荣耀中:我的太太乐,我的万言书,上一篇:
下一篇: 。荣耀中,太太乐品牌奠基人,中国鸡精行业教父,三十年只做一件事,“让十三亿人尝到更鲜美的滋味”,缔造了全球规模第一的神话。他引领中国调味品市场发展,在新的转型时期,开创“鲜味革命”,服务三个“4亿人群”,太太乐开启新的征程。 食业家:1984年您
荣耀中,太太乐品牌奠基人,中国鸡精行业教父,三十年只做一件事,“让十三亿人尝到更鲜美的滋味”,缔造了全球规模第一的神话。他引领中国调味品市场发展,在新的转型时期,开创“鲜味革命”,服务三个“4亿人群”,太太乐开启新的征程。食业家:1984年您开发了鸡精并在河南实现商品化,1989年在上海建厂投产,30多年的时间里您一直在做鸡精,当时是什么促使您发明鸡精,又是什么让您一生都在做鸡精?鸡精产生背景中国原来没有鸡精,这是一个新的产品品种,它起源于一个扶贫项目。1984年,我被借调到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每年年底中央部委办都要组织扶贫工作组到农村去访问。我作为一名人员,被安排到了河南南乐。现在南乐属于阜阳市中原油田指挥部所在地,但我们去的时候还是荒滩、淹黄区,是黄河遇大洪水的时候泄洪的地方。当时那里非常贫穷,他们很希望搞一些工业企业,但搞工业必须要有资源,当地什么都没有,只有两个特产:一是黄河大鲤鱼,二是鸡。鸡很便宜,而且因为交通不便,也卖不出去。黄河鲤鱼已经很稀缺,肯定不能作为工业化产品。鸡很多很便宜,一只只要几毛钱,于是我们就想到用以鸡为原料的新一代产品来发展当地的农村经济,搞好产品开发。在这之前,我1982年在国营企业由技术员申请成为助理工程师的时候,选择了一个科技论题,就是怎么突破味精的鲜味极限,研发出新一代鲜味产品。当时扶贫时有了这样一个动因,我就想能不能把鲜味技术和鸡的深度加工结合起来,于是就开始了以鸡肉为原料的鲜味料的开发工作。当时味精的已经80-90年了,也已经普及使用了,而且可以说价廉物美,也是一种很好的鲜味剂。所以鸡精项目从提出那一天起,就开始和味精进行比较,鲜度要超过味精,鲜的味道要比味精更好,特别是对味精容易产生口渴的副作用要加以克服,安全性要更好,货架寿命要更长,使用要更方便,价格要在差不多的档位上。鸡精起到了对味精老一代产业的更新换代作用,同时也符合当时中央推出的“用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工艺来提升我们的工业经济”的要求。就这样,一个课题就确立下来。接下来,我们展开了三年多的研发工作。因为当初所有的原辅材料都不齐,加工工艺也不具备,设备也没有,所有都是空白的。经过努力,我们太太乐在1992年底、1993年才开始批量生产。动力太太乐鸡精现在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成为广大老百姓的日常消费品,在日常中给他们带来一点鲜美滋味,吃得更好一点。这可以说源于我们带有一点责任的梦想,这个梦想最早是扶贫、鲜味更新换代到后来的“让十三亿人尝到更鲜美的滋味”、“让生活更美好”,因为有着这样的梦想,并且一直致力于为梦想而奋斗,才一步步使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生经历中有很多的巧合,心中一直怀有的抱负、目标可能会在某个机会中对接起来。鸡精这样一个课题,我们太太乐一做就是30多年,30多年做一件事、一个品牌、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各级政府的支持,也没有我们的今天。2014年,太太乐精类产品年产销量达到13万吨,在全国范围里有1亿家庭、3亿消费者在使用,人均消费100g。今年,我们精类产品产销预计达到14万吨。30年间,我们把中国的复合调味料行业从远远落后于世界同行变成了领先水平,至少也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可以和国际同行同台竞争的局面。我们太太乐现在的装备、自动化程度、生产能力,以及质量安全体系在世界同行中都是名列前茅的。另外,我是制药工厂出身,接受过美国FDA的培训,也有着制药工厂GMP规范管理的基础,应该说这对后来做调味品能成功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一开始就把调味品当成药品生产、管理和控制,在中国的调味品界,我们可能在这方面是首创,也为未来的成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们的工厂完全按照GMP规范来管理,干干净净,没有苍蝇,没有臭味,没有污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管理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达到最好的状态。我们太太乐从发现鲜、到推进鲜、演绎鲜,才有了我们的今天。30年来,由于鲜,我们发展了一个产品系列,由于鲜创造了一个新的产业,由于鲜,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链的发展。同时由于鲜的发展,也看到了一个老的产业的衰落。食业家:很多人把太太乐的起源放在了1989年上海建厂投产,但查阅资料显示,您1985年在河南就建了鸡精工厂,能否说一下当时建厂的背景,第一款产品是怎么打开市场的?我们最早成立的是三新研究所,鸡精实际上是由当时的三新研究所研发出来的。在1984年的时候,我们以国家科委提出要靠新的工艺、新的产品、新的技术发展经济,所以我们就成立了三新研究所。但三新研究所只是科研机构,当时规定科研机构不能生产产品,鸡精研发出来之后,在南宁味精厂进行试生产,产品当年就通过了广西省经委、广西省科委的技术鉴定后投入市场,并在河南驻马店、鄄城和南乐县帮助“乡镇企业”技术服务和设计,推动农副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当时,新一代的复合调味料也没有被中国的各级政府部门所认可。所以,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的生存就面临着种种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展开了一系列基础的科研和试验工作,如与哈尔滨医科大学合作,对呈味核苷酸进行食品安全性试验,并最终获得了国家的认可,批准将呈味核苷酸列入中国食品添加剂目录,同时还制订了一系列企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为全国复合调味料产业合法性叩开了大门。与此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大量的样品派发活动,让消费者亲身体验和认识到复合调味料是怎么一回事,我们第一批产品首先在中科院推广获得高度好评,1984年11月在开了第一家专营店,初营销时天天排队,以此把产品推向更广大的市场。食业家:一开始建厂的时候,太太乐提出了一个宏伟目标——让十三亿人尝到更鲜美的滋味。现在看的时候,太太乐已经实现了,但当时提出这个目标,别人是怎么看的,您是哪里来的信心,怎么让太太乐实现的呢?调味品、食品企业为人类的味觉服务,提供玲珑满目、品种各异的产品,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六种基本味觉。这是我们调味品行业发展的基石,全世界都是一样。鲜是人类的第五种基本味觉,出于对、生命的正常需求,人们喜欢鲜是必然的。所以,市场需求是存在的。1994年,我们太太乐年产销鸡精3000吨。我们鸡精发展的初衷就是取代味精,当时中国味精的产销总量是56万吨,我们就提出了“让十三亿人尝到更鲜美的滋味”企业愿景,以10%味精为取代对象,制定了5.6万吨的发展目标。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我吹了一个天大的牛,全世界没几个人相信,但是通过努力,我们在日实现了5.6万吨鸡精的圆满产销。中国市场是天量的,中国有13亿人口,每人尝一尝(1g)就要1300吨,1年就要近50万吨。只要把好的产品、好的服务提供给他们,就能使企业取得发展。食业家: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太太乐正鼎盛的时候因为公司名称与另一家企业名称类似,遇上了一场官司,但您的处理方式是赔偿一元钱,更名为“太太乐”,为什么要更名为“太太乐”,当时对公司的有没有造成很大的冲击?又是怎么化解和反击的呢?1988年,我们到上海开办工厂,为工厂和产品品牌取名为“家乐”,正好和美国的Knorr发生了重合,虽然我们注册比他们早,但那时候中国法律不健全,双方各执己见,官司打来打去也没有结论。我考虑到纠缠不清也没意思,当时也不是什么大名牌,就赔付1元钱和解,把名字改成了“太太乐”。年的时候,当时上海进行了一次工业系统的结构调整,大量纺织女工因此下岗,政府要求企业帮助解决这一难题。我们第一个响应政府号召,吸收了一大批下岗女工,进行培训后作为我们商场的导购促销员。在商超里出现导购促销员,我们也算是第一家,而且还用了下岗女工。正好赶上和家乐公司打官司。“家乐”不能用了,那用什么品牌呢?正好遇到下岗女工的问题,和下岗女工的家庭快乐联系在一起,于是我们就改名为“太太乐”。除了“太太乐”,当时还取了很多名字,最后筛选出四个名字——魅力厨房、太太乐、耀中牌,最后我还是觉得“太太乐”比较好。当时下岗女工又有了工作机会,对我们真是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甚至可以为了产品给人家打架。另外在消费者家庭中,我个人认为大部分还都是家庭主妇负责烹饪。当时反对意见也很多,很多人说“太太乐”太难听,像妇女卫生用品。而且,当时很少有三个字的品牌,永久、凤凰等等都是两个字,好像用三个字的名字就显得怪怪的。最后还是用了“太太乐”,和下岗女工培训结合在一起。从央视广告到导购促销,能够天地对接的,中国企业里面我们也是首创。这样,品牌确立起来了,对产品的影响力、对消费者的感觉和亲和力都有了大幅度提升。从年开始到1995年期间,年平均增长都在30-40%。食业家:1999年太太乐和雀巢合作,直到今天双方仍旧保持了良好的合作态势,雀巢人称太太乐为“雀巢皇冠上的明珠”,两家企业是怎么实现这个双赢结果的?太太乐与雀巢从1999年开始建立合作关系,能够发展到今天的产业规模和品牌效应,并且在复合调味料市场推动一场更新换代的革命,雀巢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太太乐的企业文化中倡导“五个有利于”,其中一个是对股东有利,雀巢在太太乐的投资回报,15年间达到了惊人的23倍,这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雀巢前任大中华区总裁在离任的告别晚会上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太太乐是雀巢皇冠上最耀眼的一颗钻石。”能够有今天的成绩,我认为双方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是主要原因。从雀巢入股至今,太太乐的管理层一直在做管理和执行工作,包括企业发展重大决策在内的大部分事务都由我们自己处理。可以说,雀巢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先例,并从太太乐成功的经验中加深了对中国企业合作的理解度。我看到过一个数据: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合资、合作企业成千上万,但平均寿命只有2.6年。为什么太太乐和雀巢能够顺利合作15年?1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日,我们和雀巢在日内瓦湖的瑞士雀巢总部签定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完毕,下午我参观了雀巢全球研发中心。我发现那里有一个研究小组,专门在研究我们太太乐。他们搜集了我们在各个时期的研究成果、发展轨迹和企业资料,从市场上搜集到很多同类样品,进行对比分析,而且他们做这样的研究最起码已经有5年以上。这样的一个国际大企业,在全世界那么成功,而我们当初在中国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对方能够那么大费周折,做5年以上功课,和我第一次见面就开门见山,话全部都能说到我心里去,我认为这不是随意为之,而是他们对中国市场、中国企业家以及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本质的理解,有着高瞻远瞩的目标。同时,雀巢和其他国际大企业完全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不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以经济帝国主义的高姿态来对待中国市场,从“老大”、“世界第一食品集团”、“百年企业”的位置来看中国企业家,而是以认真的、负责的、务实的态度来研究中国市场,研究中国企业家,不仅尊重企业家的技术和经营管理,同时也尊重企业家的人格和价值。当然作为合作伙伴,企业家自己也必须有世界公认的价值观,在商言商,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不用事,把自己摆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上。(雀巢与太太乐在沪共建全球最大鸡精工厂)2内部管理上存在某些一致性(1)对员工价值、人的价值的认同我们太太乐能够做到今天这样的水平,就在于我们把人的管理、质量管理和我们企业机制、体制结合起来,让每个员工都能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把我们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企业会关心每个员工,引导每个员工成长和发展。我们把员工培养成能够当家作主、人人负责,分配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工作岗位上,每一个人都能够负起责任,我们也就能够把质量水平控制在最好的水平上。讲起来就土得可笑,简单概括就是产品在社会上出问题我负责,那是我作为总经理没有把企业管好,然后轮下来就是生产车间、生产条线、检测检验部门负责。生产线整个一条长的加工链,我们实行的是后道对前道负责,一道管一道,以此往前推,出任何事故我们都可以查到线,查到班,查到分、秒,查到每个人。后面的人如果发现问题,后面的人会受到奖励,前面的人要处罚。TQC是一个很完整、高深、前沿的质量管理体系,但我们就是这样的一个简单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完全体现出了企业管理中的TQC的精髓。我们没有一大本的规章制度,只有这么一个每个工人都明白的游戏规则——做好了有奖,做不好要罚,不允许不合格产品流到市场上去。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体现到每个员工身上。这次我创业30周年庆典,组织600多名10年以上老员工到香港旅游。另外,对不到10年的员工也都有其他不同的奖励。除了激励,我们还致力于让员工形成一个共同的价值观,这样大家才会把我们企业的发展当成自己的事情。在这方面,我们和雀巢的观点是完全相通的,我们和员工的关系不像一般企业的功利主义那样,企业付工资,员工按劳取酬,我们都讲人情,企业文化非常人性化。(2)干部培养机制雀巢从内部来培养干部的机制,也是我们太太乐一直保持的原则。我们太太乐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工人、基层员工经过若干年的努力,逐渐提拔上来的。在我们企业,从打工妹做到部门经理、在上海安家落户的案例有很多。对于干部,现在我们更进一步提出“共同创富”、企业化管理,倡导培养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之间有着很多区别,职业经理人更多在于执行,而企业家更多在于创新。太太乐发展几十年以后,也感觉到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没有人才的突破就没有企业发展的突破,没有人才的突破也没有事业规模的突破。从几十年发展的过程来看,我们从几千万做到上亿,从上亿到10亿,更需要改变自己,不断创新,进行一系列的变革。为解决发展需要,我们设计了一个发展的理论,把我们的员工、干部培养成一个个成功的中小型企业家,集小成而大成。我举一个例子:以前可能是我一个人开一辆大巴车,其他人都坐在上面,我从上海开到北京,大家也都到北京了。但这就没有扩散效应。现在,我让坐在大巴车里的每位干部都开一辆大巴或中巴,形成一个车队,同样从上海到北京,就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效应、更多的发展。我们正在进行从职业经理人向企业家转型的尝试,经过4-5年的发展,我们也已经培养出了30几个千万元级别的企业家,10几个亿元企业家,2、3个10亿元企业家。我们太太乐现在40多亿,东锦集团30多亿,这70亿的规模都是由一个个企业内部的“小型企业”组成的。(3)针对区域特色开展市场活动太太乐的发展架构理论上和雀巢的管理模式是有冲突的,但是雀巢现在也认同在中国市场不能大而同,而要小而独。中国面积几乎和整个欧洲相当,我经历的雀巢大中华区4任总裁,虽然他们个性各不相同,但他们在对雀巢全球总裁报告工作的时候却都有同样一个习惯,就是喜欢拿一张中国地图和欧洲地图对比,一对比大小差不多。在雀巢总部很多人的眼中,中国市场就是一个市场,他们对此没有一个很明晰的概念。但经过对比,就能显示出欧洲市场是由几十个国家组成的,而中国市场大而同也是不行的,必须把它分成一个个小的独立市场,切合市场和当地消费者的喜好,提供相应的服务,做到市场细分精细化,渠道下沉专业化。食业家:2004年,太太乐受中国调味品协会和国家发改委委托,制定鸡精行业标准。2011年,牵头制定鸡精的国家标准,这些无疑都是对太太乐发展的信任和肯定。在您看来,为什么太太乐会被委以这个重任呢?行业里又是怎么看待这一决定?在鸡精产量、产能、市场占有率方面,太太乐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5%左右,基本上达到市场总量的一半。我们对市场的规范和建设做一些贡献也是顺理成章的。原来鸡精市场是无序的,假冒伪劣产品泛滥,但没有标准就没办法加以管理。我们牵头成立了鸡精的行业标准,历时三年,耗资300万左右,达成了一个初级的行业标准,现在也正在努力推进提升为国家标准。有了标准就有了管理的规范,对全国市场,大到大商场、超市,小到农村的村头小店,不光是我们的产品,更有以我们为核心的质量产品体系作保障,让消费者防止伪劣商品的干扰,得到“高品质 好滋味”的生活享受。对于工商部门来说,也有了一个执法的体系和保障。食业家:太太乐牵头制定国家标准,为“鲜味”下了定义,您称这将是一次“鲜味革命”,为什么?对太太乐的影响是什么?我们几千年吃着鲜的东西,天天品尝鲜,但你要真叫人说出什么是鲜,谁都没办法准确表述。查字典,字典上没有,中文、英文各类语言的字典里都查过,对鲜都没有科学界定的解说和准确定义。所以很多事情不去做的时候不值一提,但真的要认认真真去较真的话,需要精准描述的时候,就发现是没有的。但我们的祖先在造字的时候将鲜写成了“鱼+羊”,鱼和羊合在一起就是鲜。我们研究发现,鲜是人类对蛋白质的味觉描述,鱼、肉、蔬菜里都含有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与核苷酸组成的,这个科学大家已经认识了,那么蛋白质的滋味是什么?仔细论证它,就是一个鲜字。蛋白质里有一种氨基酸叫谷氨酸,谷氨酸可以在人体的肝脏由其他氨基酸转换而成,也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其钠盐可以产生鲜的感觉。另外一种叫核苷酸,5’-肌苷酸钠,它是组成核蛋白重要成分的核酸的四大核心之一。我们所说的核苷酸四兄弟,就有肌苷酸、鸟苷酸。肌苷酸和谷氨酸都在蛋白里,但一个像是蛋黄,一个像是蛋白。蛋白可以分解出32种氨基酸,其中有18种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蛋黄可以分解出4种核苷酸,其中两种可以和谷氨酸钠协同产生更好、更鲜的鲜味。除此以外,这个化学物质在其他成分中不含有的,只有蛋白质里才有。所以只要是蛋白质,不管是青菜里的还是肉里,不管它的氨基酸、核苷酸成分的比例有多少,但是基本成分是一致的。所以,不管吃面包、馒头、稀饭还是鸡肉,只要吃到蛋白质,长期咀嚼后仔细品尝,都会有一种鲜味、一种甜味。这是蛋白质的基本味道,品质越好的蛋白质价格越高,鲜味的成分也越高。所以也就是说,鲜就是人类对蛋白质的滋味感觉。要工业化生产,就必须有衡量的标准,所以“鲜度”也就应运而生。做60度的鲜度还是做100度鲜度还是180度的鲜度?必须要有一个界定,在一定范围里来判定它的标准。对于鲜味科学、鲜度,在全世界范围内我们的解说应该是最权威的,是唯一的,而且目前来说也是比较科学、经得起论证的。我们第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将鲜的定义确定下来,而且提出十几年了,目前还没有人站出来修改、改变或否定它。有着这样的一种科学论证,再加上我们在全世界范围里进行推广,开了5次国际鲜味研讨会,全世界范围最顶尖的大学教授、鲜味科学家、企业家来讨论,讲生产的、讲鲜味的,讲安全的,讲消费推广等各种问题的。“太太乐”品牌就自然而然带上了非常高的科技含量。食业家:现在的市场和过去不一样,太太乐有了更多的竞争对手,经济进入新常态,又有互联网+的浪潮,您怎么看待这样的环境?未来太太乐新的举措和发展目标是什么?十八大提出了“美丽中国梦”,同时我们也看到市场正在深度调整,怎么赶上4.0,怎么用互联网+的新观念来改造我们传统企业,成为我们现在面临未来30年的新的课题。虽然“太太乐”家喻户晓,虽然规模成为全球第一,虽然工厂规模已经很大,但是作为企业,不能有一天可以停下来。只要存在一天,我们就要与时俱进,我一再和我们的干部讲,任何企业,任何企业家,只有逆水行舟,才能取得生存。只有以优胜劣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居安思危,跟上市场的节奏,市场的变化,跟上我们国家大局前进的步伐,才有生存发展的机会。企业并不在于做得多大,而是你能活得多长,能不能跟着国家的步伐、我们民族的兴旺来发展企业,才是最重要的。在4.0来临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这只是一个口号,一种时髦,但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实实在在必须去面对的,必须去为自己的企业、自己的未来去量身定做发展方案。企业再怎么传统,如果离开4.0,离开“互联网+”,可能就会被迅速淘汰。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中国改革开放30年前的市场是比较同类的市场,13亿人一样,收入都差不多,吃的一样,穿的一样,甚至颜色都差不多,所以那个时候可以“一招鲜 吃遍天”。一个品牌、一个广告、一个技术,就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但是现在30年以后,中国的市场完全改变了,大一统的市场变成了非常复杂,中国的市场既有全世界最高端、最权威的市场,远远胜过美国、欧洲、日本的形态,也有全世界最落后水平的消费区域。针对我们的目标消费群,我们提出市场三分法:老的客户群为四亿“大妈”群,新的客户群为4亿农民群,还有更新的4亿网民群。相比较之下,我们的品牌和产品在4亿大妈群中根深蒂固,占有率达到72%以上,产品基本饱和。在农民群里,我们也已经深入,整体比例达到33%。但是在营销方面,我们目前还处在薄弱环节,还只有千分之一。市场经过细分之后,从13亿人变成了“3个四亿”,我们就发现我们的产品线远远不够。4亿大妈对我们现在的产品情有独钟,我们更加要服务好。4亿农民需要价廉物美、更加接地气的产品,我们有天天旺产品。4亿网民我们要创造更懒、更方便、更可口、更加适合网络营销的组合营销。同时,在推广方法上也要有所区分。针对“四亿大妈”;我们组织“广场舞大赛”,对于4亿网民,我们推出“爱的礼物”礼盒和“4.0厨房”;对于4亿农民,我们举办“乡厨大赛”,通过乡厨的影响力扩大太太乐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同时对农村现有1680经销商进行改造,改造成“县淘”物流中枢,以联合淘宝的“村淘”计划。食业家:您已年过六旬,为什么要在太太乐留任三年?回首这三十年,您个人的成长和感悟是什么?作为中国鸡精行业的“教父”,优秀的企业家,但在您微博中的介绍却是“一等园艺家,二等摄影师,三等科学家,四等企业家,五等诗词家。六旬人生,微博新兵”,为什么给自己这么介绍呢?作为企业家,我绝对不敢自诩一等,因为做得比我好的很多,但是我是属于中国改革开放第一批从国营企业下海的企业家,30年就做一件事情,就是研究鲜味科学,做了一件把鸡精从研发到进入每家每户的推广。我们的目标就是“让13亿中国人尝到更鲜美的滋味”,30年的愿望已基本实现。我继续留任3年是雀巢董事会的决定,他们认为我退休的时机还不是很成熟。企业家有三层概念:一、是某一个产品、某一项技术、某一个产业的设计者或者推动者。我相信在我们这个行业里,我有这个身份做了这些事情,这个身份、这件事情是根据整个行业发展走的,而且永远是需要的,需要不断去推动它,以实现这个使命。二、企业家还是老板,企业是企业家自己的还是社会的?很多民营企业家都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当成要祖祖辈辈传下去的祖业,或者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我认为这没错,但有着局限性。首先企业不是哪一个人的,一定是社会的,要来自于社会又回归于社会,而且要对社会负责任。企业家又分成两种,一种是作为老板的企业家,一种是作为职业经理人的企业家。我认为这里面没有很本质的区别,但是有区别。企业家最高的境界是什么?是霸着企业不放还是把企业做到最好?我个人认为是把企业做到最好,就像做一个艺术品、一个产品一样。你做出来的产品不是自己吃的,做出来的企业也不能自己把它消耗完。如果是一个夫妻老婆店,那是有可能的,但像这种大规模的企业,它一定是社会化的。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你要把它占为己有,这本身就是不具有逻辑性的思考。所以企业家即使是老板,首先也要摆正和企业的关系,你既不是这个企业的家长,也不是这个企业永恒的占有者,也不可能消耗掉、享受掉这个企业所产生的所有东西。做到某个规模,包括本人的资产,也都已经社会化了。俗话讲,屋有千间只住一间。金钱再多,马云先生自己能用到多少?100-200万可能是你的,因为你很需要,钱也可以帮你解决生活所需。上千万就已经很难用掉,上亿就更是数字游戏,讲透彻一点就是这个道理。当然钱多了会带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好像后面多一个0还是少一个0,心里的感觉不一样,但是最终都要回归社会。大众高尔夫和奔驰500基本功能是一样的,都是一种代步工具,无非是听起来开奔驰更显身份,但马路上能有几个人看你?所以首先要平和,很多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硬要霸住它死死不放,最后仍然还是不属于你的。想明白了就把企业做到最好、最佳的状态,你就已经达到所有的目的了。至于说它怎么传承,谁来经营,是百年老店还是马上关门?实际上在某个阶段没有丝毫关系。当然,每个企业家似乎都要把自己的企业做到百年老店,但首先心态要平和,最主要还要有方法。如果不把它真正交给社会,这个店谁也不可能做成百年老店。我们荣家有一句祖训叫“富不过三代”,也是总结了经济发展、企业发展的教训,如果自己传,传不过3代。所以首先要把企业做到最好,然后考虑怎么让它长治久安,能够传承,为社会多做贡献,为员工多做贡献。三、树立企业的价值原则很重要。我们企业的内部价值原则是“五个有利”,对企业有利,对社会有利,对员工负责,也要对经销商、合作伙伴负责,让他们得利,同时对每个人自己也要负责任。这样的企业是可以传承的。很多人霸着企业不放,最后老子两腿一蹬天上去了,儿子接不下摊子了。所以企业、老板、企业、企业家精神,首先是要摆好心态,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个人的作用是有限的,但是作为一个企业、一个集团,要有一个保障体系。我作为一个鸡精产业、鲜味科技的推动者、创造者,希望产业永远存在,100年以后它还在,人们讲到鸡精总会想到,某人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河南产生了搞鸡精的念头。根据对世界范围内鲜味产品发展轨迹的了解,至少3-5年内鸡精还是需要使用的,和家家户户每个人的鲜味享受密切相关的。没有更好的取代品,因为人不能没有蛋白质,离开了鲜味就不叫菜肴。所以,人们基本的需求还是存在的。食业家:成长之星从2007年,到今年已经九年,太太乐参加了两届成长之星,您怎么看待这一奖项?对第九届成长之星有什么寄语?“太太乐”虽然经过30年的发展,但一直也都在成长中。优胜劣汰是自然竞争法则,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时时刻刻处于成长和发展中。中国真正的“企业”是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变革中诞生出来的,但真正被社会认可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生存于歧视、偏见之中的调味品企业,更是由于“脏乱差”被广大消费者误解。成长之星对“企业”的鼓励、肯定和激励是功不可没的,让广大消费者看到了中国企业的成长价值,并且看到了中国企业从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的状态一跃而立于世界强手之列。目前中国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市场正在迅速分化,人均消费值大幅度下降,但量是增加的。国庆期间几天时间餐饮和零售的消费总量突破了10000亿,说明市场是在的,消费者是在的,增量也是在的,问题是我们能不能跟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去抓住市场的增量。这就对我们企业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就是一定要看准市场变化新的趋势,适应者才能生存和发展,不适应者发展可能就非常困难甚至丧失发展机会。这是铁的规律,谁也逃不脱。在改革开放后三十年黄金时期,“成长之星”一定会伴随着中国企业的进一步成长和壮大,唱响“美丽中国梦”,为中国经济的腾飞,为更美的世界摇旗呐喊,确立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号角”地位。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联系小编删除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快消帮B2B快消帮B2B(kuaixiaobang123)
荣耀中:我的太太乐,我的万言书
北京联盟声明:1、本文由热心网友投稿,文中所阐述的内容与观点,不代表“北京联盟”立场。2、本文由热心网友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我们删除。北京联盟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3、凡注明来源为“北京联盟”的文章,均属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除注明来源“北京联盟”外的文章均来自网络和网友投稿,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北京联盟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锦集团和太太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