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腾讯网游害了多少孩子毁掉的孩子原文

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被网游毁掉的孩子
日10:40&&来源:
近日,四川省泸县一名17岁少年,因蒙面持刀入室抢劫被判刑四年零十一个月。他持刀抢劫邻居的动机,竟然是为了抢钱玩手机游戏。
据媒体报道,涉事少年痴迷于他的游戏“事业”,甚至将游戏置于生命和自由之上。当抓捕他的警察找到他时,他最关心的竟是维护自己的游戏成果――他对警察大吼,“你抓我可以,等我把游戏退了!”
作为一个家长,我深知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摧毁力之大,见识过网瘾毁人的例子。
数年前,我也曾浸泡在网络游戏所“赐予”的无穷无尽的痛楚与不安之中,因为我也有一个视游戏如生命的孩子。这种难以名状的痛楚和不安,纠缠了我10年之久。
我的孩子是个聪明、思维敏捷又兴趣广泛的文艺少年,喜欢写散文、古体诗词。初中时,他写的作文能把语文老师感动得泪流满面。他对中外历史有浓厚的兴趣,而且是个小军迷,曾自娱自乐地作文分析二战中欧洲战场的著名战例“阿登反击战”的细节。
然而,自从迷上网络游戏之后,他就迷失了自己,迷失了人生的路标。游戏成了他生活中的唯一,游戏占据了他生活的全部。
于是,他“心无旁骛”地以游戏为业,将游戏与自己的生命复合成一体。在网络游戏强大魔力的驱使下,他从白昼到夜晚都置身于虚幻的游戏世界,持续鏖战,从不怠倦。
高中时,为了玩“穿越火线”,他7天7夜连续激战,接近生命所能承受的极限。这种自残式的疯狂游戏之后,他开始出现肠胃功能紊乱、胆囊萎缩的问题。
逃课成了他的常态,学业荒废殆尽。高考临近,他丝毫不曾体验过复习迎考的紧张和艰辛。即使在对自己的人生将会产生重大影响的高考期间的3个夜晚,他也没有停歇高频率敲击键盘的手指。
他把所有光阴都赋予了游戏,将所有的零花钱都交付给了游戏公司,他不仅输在了起跑线上,也输掉了10年花样年华。
看着他不思饮食专注于游戏的神态,看着他消瘦的脸庞,这种沉溺于游戏的忘我状态的荒诞场景,定格在我的记忆里,久久难以抹去,且已衍生成我的梦魇。
他处于近乎病态的放纵状态,并拒绝了任何理智的召唤。多少次,我奋起掐断网络,结果他竟以离家甚至绝食的极端方式相抗争,维护他的“游戏权”。
那时,我已无可奈何,唯一的希望是军队铁的纪律能约束他放纵的顽劣,帮他挣脱网络游戏的魔力,回归生活的常态。
可是,因为常年玩游戏,儿子被消磨得体重不足百斤,连续3年在征兵初检的第一关就被淘汰出局……
深受游戏之害的,绝不仅仅是我的孩子,而是一个年代的孩子。网络游戏商们是否认真想过:你们创造一个个财富神话的同时,把多少问题留给了社会?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都知道应该让孩子远离游戏,远离游戏人生。作为一个父亲,我努力了10年,很多父母也遇到了和我一样的无奈,同样沉浸在痛楚和不安之中,也请网络游戏商们给父母们提供一个办法。(陈奕明)
(责编:韩亚召(实习生)、熊旭)
图解:一张"教育成绩单” 看砥砺奋进的五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进展,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双一流”建设名单落地: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
这次“双一流”高校遴选采取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的方式,是认定“双一流”建设高校,而不是确定“双一流”身份。“双一流”建设,从方案设计之初就强调不是终身制,不是固化的。
关注人民网微信“被网游毁掉的孩子”一文热传
寒假警惕青少年痴迷网络游戏
眼下春节临近,不少青少年也已经开始放寒假了,或许又会有很多家长又开始为孩子整日沉迷游戏而头疼了。
家长怒斥游戏害了孩子
近日,在《新华每日电讯》上发表的一篇名为《被网游毁掉的孩子》的文章引发了大量关注和讨论,包括新华网在内的多家媒体也转载了该文章。文章是一位父亲写的,讲述了自己孩子曾经对游戏长达10年的痴迷:最疯狂的时候曾6天7夜不眠不休地玩游戏,出现肠胃功能紊乱、胆囊萎缩等身体问题,体重不足百斤......
他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因为看到近期发生的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因沉迷游戏而酿下祸端的悲惨案例。
因为沉迷游戏触犯刑法的青少年
据新闻报道,日,泸州泸县一名17岁少年,为了筹钱打游戏,竟然对楼上邻居实施入室持刀抢劫。在抢得900元钱后夺路而逃,最终于第二天被抓获,最终因抢劫罪获刑4年11个月。而在被抓获的当时,还对警察高喊“你抓我可以,等我把游戏退了!”
17岁,本来应该是花样年华,却只能在牢狱里度过,实在让人唏嘘。
无独有偶,2016年的10月9日,陕西警方抓获了两位因沉迷游戏而实施多起犯罪行为的少年。据调查,两位青少年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在咸阳市区持刀抢劫了6家便利店,最疯狂时一晚连抢两店,最多一次抢得14000多元。此外,从2016年4月份到8月份,他们还在咸阳市区砸车玻璃盗窃90余起,赃款已被全部挥霍。而后,夏某和习某被刑拘。
腾讯王者荣耀让小学生为之疯狂 人民日报发文抨击
而更多的报道指出,游戏对于青少年的危害范围正在不断扩大,除了前述的刑事案件,更多的低龄青少年因为游戏也引发的系列极端事件,让不少家庭惶惶不可终日。
在近一两年风靡的游戏王者荣耀来说,就让不少小学生为之痴狂。
2017年6月,杭州一名13岁的学生因玩《荣耀》被父亲教训后从四楼跳下。此前,广州17岁少年狂打《荣耀》40小时,诱发脑梗,险些丧命。在杭州少年跳楼后不久,杭州夏衍中学老师蒋潇潇发文《怼天怼地怼王者荣耀》,文章称,“我比很多家长都要痛恨看到孩子们沉迷手机的样子。”该文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2016年4月至8月期间,一名11岁的小学生为购买“王者荣耀”等2款游戏中的装备和英雄,盗刷了父亲银行卡内6778元。
而另一名来自西安的同龄学生也曾在2016年10月因为该游戏盗刷父亲银行卡9000多元买装备。
在记者的调查中,一名小学生口述,班里49人只有4、5个同学不玩王者荣耀,且多数都为此花钱,他曾花300块买皮肤,同学们觉得这“太正常了”。王者荣耀的一系列游戏设计吸引了众多玩家,尤其是低龄化玩家。一位12岁的男孩面对母亲的指责反戗称,“全国的孩子都在玩。”
据国内媒体报道,“王者荣耀”用户中小学生玩家占据57%以上。沉迷游戏的青少年为游戏装备、皮肤不惜花重金,腾讯等游戏企业就是靠着这个“日赚亿金”。据王者荣耀内部的一项数据报告显示,一款新皮肤在上线的第二天,带来的收益就有1.5亿元之多!仅在2017年一季度就为腾讯贡献了约60亿元的收入。
在2017年底的一档访谈节目中,周鸿祎透露王者荣耀日赚一亿,并且犀利地指出“利润比贩毒还高、还没有贩毒的风险。”
据人民日报报道,“王者荣耀”累计注册用户超2亿,日活跃用户超8000余万,每7个中国人就有1人在玩,其中“00后”用户占比超过20%。
广大青少年对游戏的痴迷,并由此引发的系列惨案,让社会和家庭深感震撼。人民日报连发近十篇文章,“人民网一评《王者荣耀》: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生”、“人民网二评《王者荣耀》:加强‘社交游戏’监管刻不容缓”......
人民日报指出“游戏研发者不能只重刺激性而忽视潜在危害,不能只重体验而不计后果。如果一款游戏埋藏了‘魔鬼的种子’,那么一旦推向市场,就会害人害己”、“作为游戏,《王者荣耀》是成功的,而面向社会,它却不断在释放负能量。”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想买便宜实惠正品的东西吗?来吧,跟我们一起来吧
想试用新产品吗?想玩新手机吗?快来
今日搜狐热点论网游“毁了”孩子
最近,浙江温岭一孩子的家长陈奕敏写了篇名为《被网游毁掉的孩子》的文章,怒斥网游,指出它害了一个年代的孩子!文章经新华网转载后引发了大量关注和讨论。据了解,曾经有10年的时间,陈奕敏都被一种痛楚和不安纠缠:儿子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荒废了学业,高考失利。
孩子沉迷于网游荒废学业,已不是第一次发生这种事。现在追究原因已无任何意义,毕竟“木已成舟”。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只责怪孩子,学校和家长都有责任。
&&&&至于有没有被网游毁掉,在孩子还未成年的时候,不宜下结论过早。高考失利就是孩子被“毁掉”?这种逻辑恐怕说不过去。比如当年韩寒未参加高考就退学了,也没见其被“毁掉”。
文章中该家长怒斥网游害了一个年代的孩子。我们不得不承认,网游确实对孩子有影响,但害了一个年代的孩子非免太夸张些。本人的侄子和他的孩子同一年代,现在也好端端的,既没有被网游害死,也没有被网游“毁掉”。
&要想孩子健康成长,关键在于正确的引导,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孩子被网游“毁掉”,家长们在怒斥网游的同时,也应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比如有没有真正关心过孩子在想什么,有没有及时发现并解答孩子在成长中的困惑。如果没有,说得难听点,10年的痛楚和不安是自找的。
&对于高考失利的孩子,家长应该做的是抚慰孩子,鼓励孩子。而不是在网上发文“怒斥”网游。虽然发文可以发泄心中的愤懑,但对整个事件并无实质帮助。网络上义愤填膺的群众很多,表面上该家长似乎得到了许多“支持”。但请相信我,过几天他们就会忘得一干二净。为何?围观看热闹而已。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儿子毁于游戏,父亲痛心发文:它害了一个年代的孩子!
【儿子痛失上大学机会!爸爸发长文怒斥网游:它害了一个年代的孩子!】陈奕敏的儿子高一时迷上游戏,最疯狂时连续激战7天7夜。一拔掉网络,儿子就离家出走或绝食,最终高考失利。陈奕敏努力10年才帮儿子从网游中走出。日前因被一则新闻触动,他发文直指网络游戏商…
青少年沉迷网游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最近,温岭的家长陈奕敏写了篇文章《被网游毁掉的孩子》,近日在网上被新华网转载,引发了大量关注和讨论。
据了解,儿子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荒废了学业,高考失利。努力了10年,才等到儿子从网游中走出来。
今年53岁的陈奕敏是温岭市委民主恳谈工作办公室主任。“谈心、做思想工作是我的强项,但是到儿子这里,就没了办法。”陈奕敏这么感叹。
触动他的是一则新闻:四川省泸县一名17岁少年,因蒙面持刀入室抢劫被判刑四年零十一个月。而他持刀抢劫邻居的动机,是为了抢钱玩手机游戏。
网游引发的青少年犯罪层出不穷
“我当时就想起了我的孩子,庆幸他没有走进这样的极端。而深受游戏之害的,绝不仅仅是我的孩子,而是一个年代的孩子。我希望网络游戏商们有所反思。”
陈奕敏的儿子(以下称为小陈)是从初中开始接触游戏的,最初玩的是电子游戏,游戏机还是陈奕敏给他买的。
“我其实不反对小孩子玩游戏,因为玩是孩子的天性。” 对孩子,陈奕敏一直是一种比较宽松的教育理念,“可以玩游戏,但就是要适量,要限制。”一直到高一,小陈的成绩都比较出色:语文、历史尤其优秀,还是个小军迷。曾自娱自乐地作文分析二战中欧洲战场的著名战例“阿登反击战”的细节。
儿子连续7天7夜玩游戏,最终高考失利
转折出现在高一下学期,小陈迷恋上一款“穿越火线”的游戏。“游戏几乎占据了他生活的全部,最疯狂的时候连续激战7天7夜,不知倦怠。”陈奕敏回忆,玩游戏时,任何人都不能打扰他,外界稍微的打断都会导致他情绪失控,“去叫他吃饭,他就嗯一声,但不会动,再叫依然如此,一直要等这盘打完,才会起身。”
在陈奕敏看来,这是一种自残式的游戏方式,它接近生命所能承受的极限,最直接的反应就是身体垮了,直到现在,小陈还是一个十分削瘦的人。
沉迷游戏的另一个恶果就是学业荒废,逃课自然也成为常态。“高中三年是人生最重要的三年,但他根本没有心思学习,更不要说用心复习去迎接高考。”这是最让陈奕敏痛心疾首的,“他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
他一拔掉网络,儿子就离家出走或者绝食
在和网游争夺儿子的这场战争中,陈奕敏想过很多办法。
他和儿子无数次谈话,而且每次谈话都费尽心思地寻找时机。小陈并不抗拒爸爸的讲道理,甚至认同陈奕敏的很多观点,“但他控制不住自己,就是迷上了,出不来。”
用陈奕敏的话说,不玩游戏的时候,儿子和他无话不谈,会阅读、踢球,有各种爱好,可一旦组队网游,整个人就像变了。
在教育孩子方面,陈奕敏一直不主张动手,所以在这场父子对抗中,他采用过的最激烈的方式是断掉网络。
“因为当时网络电源在我房间里,但他会冲进来,后来我就把家里的网络彻底断掉了。”很快,陈奕敏发现,这个办法更糟,“因为他会离家出走,去网吧,甚至会绝食,就是为了维护他自己的游戏权。”无可奈何之下,陈奕敏想到把儿子送去参军,让军队铁的纪律来约束他,而这也让他看到了一个更加残酷的现实,“因为常年玩游戏,孩子被消磨得体重不足百斤,连续3年没能通过征兵体检。”
反思自己的教育,也希望游戏商提供办法
“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孩子迷上网络游戏,做家长的真的是无能为力。”陈奕敏语带无奈,他身边有不少朋友、同事的孩子如今也在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有一个读小学的小女孩,天天玩王者荣耀,和家长打游击战,躲在被子里玩,半夜家长睡了玩,做父母的真是束手无策。”
《被网游毁掉的孩子》被网络转载后,有网友在陈奕敏的微博下留言说,关键是做家长的没有教育好孩子,别来责怪游戏。还有人说,也有孩子玩游戏玩得好,功课依然好的。
对这种说法,陈奕敏也在反思自己的教育。
“子不教,父之过,孩子不好,做家长的肯定是有责任的。我也在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教育过于宽松了,说不定当时再严苛一点,就好了呢。但是反过来说,你不身处其中,你不会理解这中间的难。”陈奕敏说,“我怎么可能不去管他?又怎么可能不想尽办法去管?但真的太无力了。”
也正是因为此,陈奕敏写了这篇直指网络游戏商的文章。“我并不反对游戏,直到现在,我也觉得不应该完全禁止孩子玩游戏,因为目前这种大环境下,也没办法禁止。我只是认为游戏商应该在技术上进行管控。”
陈奕敏说,深受游戏之害的不是他儿子一人,深受游戏之苦的也不是他一个家长,“很多人和我一样经历了痛楚和无奈,希望游戏商们也能给做父母的提供一些办法。”
陈奕明《被网游毁掉的孩子》原文
近日,四川省泸县一名17岁少年,因蒙面持刀入室抢劫被判刑四年零十一个月。他持刀抢劫邻居的动机,竟然是为了抢钱玩手机游戏。
据媒体报道,涉事少年痴迷于他的游戏“事业”,甚至将游戏置于生命和自由之上。当抓捕他的警察找到他时,他最关心的竟是维护自己的游戏成果——他对警察大吼,“你抓我可以,等我把游戏退了!”
作为一个家长,我深知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摧毁力之大,见识过网瘾毁人的例子。
数年前,我也曾浸泡在网络游戏所“赐予”的无穷无尽的痛楚与不安之中,因为我也有一个视游戏如生命的孩子。这种难以名状的痛楚和不安,纠缠了我10年之久。
我的孩子是个聪明、思维敏捷又兴趣广泛的文艺少年,喜欢写散文、古体诗词。初中时,他写的作文能把语文老师感动得泪流满面。他对中外历史有浓厚的兴趣,而且是个小军迷,曾自娱自乐地作文分析二战中欧洲战场的著名战例“阿登反击战”的细节。
然而,自从迷上网络游戏之后,他就迷失了自己,迷失了人生的路标。游戏成了他生活中的唯一,游戏占据了他生活的全部。
于是,他“心无旁骛”地以游戏为业,将游戏与自己的生命复合成一体。在网络游戏强大魔力的驱使下,他从白昼到夜晚都置身于虚幻的游戏世界,持续鏖战,从不怠倦。
高中时,为了玩“穿越火线”,他7天7夜连续激战,接近生命所能承受的极限。这种自残式的疯狂游戏之后,他开始出现肠胃功能紊乱、胆囊萎缩的问题。
逃课成了他的常态,学业荒废殆尽。高考临近,他丝毫不曾体验过复习迎考的紧张和艰辛。即使在对自己的人生将会产生重大影响的高考期间的3个夜晚,他也没有停歇高频率敲击键盘的手指。
他把所有光阴都赋予了游戏,将所有的零花钱都交付给了游戏公司,他不仅输在了起跑线上,也输掉了10年花样年华。
看着他不思饮食专注于游戏的神态,看着他消瘦的脸庞,这种沉溺于游戏的忘我状态的荒诞场景,定格在我的记忆里,久久难以抹去,且已衍生成我的梦魇。
他处于近乎病态的放纵状态,并拒绝了任何理智的召唤。多少次,我奋起掐断网络,结果他竟以离家甚至绝食的极端方式相抗争,维护他的“游戏权”。
那时,我已无可奈何,唯一的希望是军队铁的纪律能约束他放纵的顽劣,帮他挣脱网络游戏的魔力,回归生活的常态。
可是,因为常年玩游戏,儿子被消磨得体重不足百斤,连续3年在征兵初检的第一关就被淘汰出局……
深受游戏之害的,绝不仅仅是我的孩子,而是一个年代的孩子。网络游戏商们是否认真想过:你们创造一个个财富神话的同时,把多少问题留给了社会?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都知道应该让孩子远离游戏,远离游戏人生。作为一个父亲,我努力了10年,很多父母也遇到了和我一样的无奈,同样沉浸在痛楚和不安之中,也请网络游戏商们给父母们提供一个办法。(陈奕明)
作家导刊 ID:Chinese-writer
—— 读书,修身,观天下!——
戳阅读原文,更有料!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被网游毁掉的孩子
我的图书馆
被网游毁掉的孩子
近日,四川省泸县一名17岁少年,因蒙面持刀入室抢劫被判刑四年零十一个月。他持刀抢劫邻居的动机,竟然是为了抢钱玩手机游戏。 据媒体报道,涉事少年痴迷于他的游戏“事业”,甚至将游戏置于生命和自由之上。当抓捕他的警察找到他时,他最关心的竟是维护自己的游戏成果——他对警察大吼,“你抓我可以,等我把游戏退了!” 作为一个家长,我深知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摧毁力之大,见识过网瘾毁人的例子。 数年前,我也曾浸泡在网络游戏所“赐予”的无穷无尽的痛楚与不安之中,因为我也有一个视游戏如生命的孩子。这种难以名状的痛楚和不安,纠缠了我10年之久。 我的孩子是个聪明、思维敏捷又兴趣广泛的文艺少年,喜欢写散文、古体诗词。初中时,他写的作文能把语文老师感动得泪流满面。他对中外历史有浓厚的兴趣,而且是个小军迷,曾自娱自乐地作文分析二战中欧洲战场的著名战例“阿登反击战”的细节。 然而,自从迷上网络游戏之后,他就迷失了自己,迷失了人生的路标。游戏成了他生活中的唯一,游戏占据了他生活的全部。 于是,他“心无旁骛”地以游戏为业,将游戏与自己的生命复合成一体。在网络游戏强大魔力的驱使下,他从白昼到夜晚都置身于虚幻的游戏世界,持续鏖战,从不怠倦。 高中时,为了玩“穿越火线”,他7天7夜连续激战,接近生命所能承受的极限。这种自残式的疯狂游戏之后,他开始出现肠胃功能紊乱、胆囊萎缩的问题。 逃课成了他的常态,学业荒废殆尽。高考临近,他丝毫不曾体验过复习迎考的紧张和艰辛。即使在对自己的人生将会产生重大影响的高考期间的3个夜晚,他也没有停歇高频率敲击键盘的手指。 他把所有光阴都赋予了游戏,将所有的零花钱都交付给了游戏公司,他不仅输在了起跑线上,也输掉了10年花样年华。 看着他不思饮食专注于游戏的神态,看着他消瘦的脸庞,这种沉溺于游戏的忘我状态的荒诞场景,定格在我的记忆里,久久难以抹去,且已衍生成我的梦魇。 他处于近乎病态的放纵状态,并拒绝了任何理智的召唤。多少次,我奋起掐断网络,结果他竟以离家甚至绝食的极端方式相抗争,维护他的“游戏权”。 那时,我已无可奈何,唯一的希望是军队铁的纪律能约束他放纵的顽劣,帮他挣脱网络游戏的魔力,回归生活的常态。 可是,因为常年玩游戏,儿子被消磨得体重不足百斤,连续3年在征兵初检的第一关就被淘汰出局…… 深受游戏之害的,绝不仅仅是我的孩子,而是一个年代的孩子。网络游戏商们是否认真想过:你们创造一个个财富神话的同时,把多少问题留给了社会?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都知道应该让孩子远离游戏,远离游戏人生。作为一个父亲,我努力了10年,很多父母也遇到了和我一样的无奈,同样沉浸在痛楚和不安之中,也请网络游戏商们给父母们提供一个办法。(陈奕明)
(责编:韩亚召(实习生)、熊旭)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让孩子戒掉网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