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兵法二 是70级王者新出的英雄叫什么本出 还是普通本出

The page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 error!
The page you are looking for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Please try again later.
Website Administrator
Something has triggered an error on your
This is the default error page for
nginx that is distributed with
It is located
/usr/share/nginx/html/50x.html
You should customize this error page for your own
site or edit the error_page directive in
the nginx configuration file
/etc/nginx/nginx.conf.当前数据:正式服版本 <font color="#FF.8.2608
¥15/13.59
最新更新()
太宗兵法第二章
需要阅读等级:70
消耗精力:8
使用:可阅读
太宗皇帝所传之兵法。
抄录需要:阅读70级 杂集70级
消耗体力:18
增长技艺经验:120
需要工具:
需要材料:
阅读奖励:
获得阅读阅历480点 , 获得杂集阅历10点 ,
卖给商人:64
所属书籍:
系列书籍:
1.2.太宗兵法第二章3.4.5.阅读?才高八斗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阅读?才高八斗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xe64e;加入VIP
还剩11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贞观誓』附录:古今中外对唐太宗李世民的评价(160条)
1、为鼓舞抗战,成本俊1935年《民族英雄唐太宗之精神及其事业》开篇即赞曰:“汉与唐为吾国民族历史上最光荣灿烂之时期,而汉之武帝,唐之太宗,则又创盛业划时代之英雄也。武帝承文景之余阴,张挞伐之雄师,犁庭扫穴,四夷惧伏,大汉威声,腾播遐迩。太宗乘天下鼎沸,叱咤风云,荡平群寇,修齐庶政,然后南征北讨,收服四裔,威令所行,东综日本海,北逾西伯利亚,西被底格里斯河,南极印度及海洋洲,国势之盛,且超汉代而上之,太宗诚自古未有之民族英雄也!”
该书复赞曰:“汉族之衰微,国威之不振,于是扫荡群雄,拯斯民于水火,大张挞伐,扬国威于域外,则有待于民族英雄唐太宗之崛起焉。成盖世绝伦之英雄,实太宗具卓然特立崇高伟大之精神,有以致之!”
该书《结论》三赞曰:“中国汉族国势之盛,自古未有如唐代者,太宗真震烁古今之民族英雄也!唐太宗精明果断、神武勇敢之英姿,怀仁民爱国礼贤下士之精神,削平内难,征服四夷,使唐人威声,远播域外,汉族势力,震烁古今,斯诚吾民族史上最具声色之一页,太宗亦千古不朽之英雄矣!”
该书末尾,则将唐太宗与拿破仑相比,四赞曰:“今日国人之推崇唐太宗,亦犹当日法人之崇拜拿破仑然。使有唐太宗第二者出,以恢复吾民族之光荣,则吾民其馨香祷祝以待之矣!”
2、宋祭唐太宗碑文:“天命圣智,率其雄杰,补其裂,纫其绝,续其歇,益其竭,东西南北,张再造之乾坤,春夏秋冬,皎重新之日月,功有如是之大者,唐太宗文皇帝者哉!文皇未起兮四维如毁,文皇既位兮八荒如砥,文皇之迹兮炳如丹青,文皇之功兮配于天地!”
3、明成化祭唐太宗:“惟帝肇开鸿业,奠安生民,济世之功,垂于永久。”
明代人祭唐太宗昭陵:“英略唐皇近古无,文垂洒藻武攘胡!”高适:“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4、辛亥,巴蜀讨清檄文:“唐太宗削平胡虏,明太祖重建汉族,炮尽雷轰,人皆虎贲。”
陈寅恪弟子王永兴,则在《唐代军事史略论稿》具体阐述:“唐太宗最重、最知军事,百战百胜,故能创建大唐帝国,辉煌于华夏民族之史册。乃为保卫吾华夏民族独立文明之战,乃为解除我国广土众民在隋末乱政、东亚中亚霸主(突厥等)暴政下之战。”“华夏民族几千年历史中最光辉的时期,保卫了华夏民族几千年优良的传统文明,李世民能充分发挥吾华夏民族之民族精神即‘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也!”
5、明宪宗:“三代以后,治功莫盛于唐,而唐三百年间,莫若贞观之盛。”“其济世康民,伟有成烈,卓乎不可及也,所可惜者,正心修身有愧于二帝三王之道,有治未纯也。然而嘉尚之者,以其可为行远登高之助也。”
6、吴澄:“三代以后享国之久,唯汉与唐。”“太宗卓然而为唐三宗之冠。”
7、郭思贞:“二帝三王之治,后世莫能及者,顺人之道,尽乎仁义也。唐太宗以英武之资,克敌人如拉朽,所向无前……二帝三王之治,特由此而推之耳。”
8、戈直:“至于后世之君,莫不列之讲读,形之论议,景仰而效法焉。夫二帝三王之事尚矣,两汉之贤君六七作,何贞观之政独赫然耳目之间哉?”“然屈己以纳谏,任贤而使能,恭俭而节用,宽厚而爱民,亦三代以下,绝无而仅有者也。后人之君,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岂不交有所益乎?”
9、浚仪国史修文志:“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以来,未之有也。”
10、旧唐书:“或曰:以太宗之贤,失爱于昆弟,失教于诸子,何也?曰:然,舜不能仁四罪,尧不能训丹朱,斯前志也。”“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赞曰:昌、发启国,一门三圣。文定高位,友于不令。管、蔡既诛,成、康道正。贞观之风,到今歌咏。”
11、欧阳修:“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
12、房玄龄:“耻君不如尧舜。”
13、吴兢(则天实录无所避讳,世之董狐):“惟太宗文武皇帝之政化,自旷古而来,未有如此之盛者也。虽唐尧、虞舜、夏禹、殷汤、周之文武,汉之文景,皆所不逮也。”
14、宋神宗终于见到了王安石,第一句话就说:你来做魏徵,我来做唐太宗。
15、杜甫诗句有“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很朴实,还可参看其他唐人诗句对贞观的描述。请注意唐代诗人是极有傲骨的)
16、《贞观政要》赞贞观之治:官吏多自清谨,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去年犯死者仅二十九人。又频致丰稔,米斗三钱,马牛布野,外户不闭,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17、日本的清和天皇也给自己起了一个贞观年号(859-877)。
18、欧阳修又论唐太宗:“甚矣,至治之君不世出也!禹有天下,传十有六王,而少康有中兴之业。汤有天下,传二十八王,而其甚盛者,号称三宗。武王有天下,传三十六王,而成、康之治与宣之功,其余无所称焉。虽《诗》《书》所载,时有阙略,然三代千有七百余年,传七十余君,其卓然著见于后世者,此六七君而已。呜呼,可谓难得也!”
19、北宋的理学先驱程颐曾想直接干预司马光《资治通鉴》对唐太宗的“评价”,要求给予“篡名”,并且要求从忠臣不事二主的角度否定魏征。他的干预没有成功。
20、戈直:“禹以本固邦宁为难,汤以时沈克终为难,太宗身兼创业、守成之事,不以其已能者自满,而以其未能者为惧,其致贞观之治也哉!”
21、吕祖谦评价唐太宗:“当时之治,不唯贞观而已,虽并隆于尧、舜可也。”
22、胡寅:“两汉盛时,太宗所可及也。禹、汤、文、武之业,岂不在所希慕乎!”
23、范祖禹“治道在人主所力行耳,孰不可为太宗乎?及其成功,复归于下,此前世帝王之所不及也。”
24、曾巩:“法度之行,礼乐之盛,田畴之制,详序之教,拟之先王未备也;躬亲行阵之间,战必胜,攻必取,天下莫不以为武,而非先王之所尚也;四夷万古所不及以政者,莫不服从,天下莫不以为盛,而非先王之所务也。”(近人曾有学案争议,最后多方核实,此段是说太宗超越前王,而非不及)
25、司马光:“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26、白居易《七德舞》赞唐太宗曰:圣人有作垂无极!
27、后人评价唐初拨乱反正之功:“儒学之兴古昔未有,以夫子为先圣实始于太宗,遂为万世之定制庙祀遍天下,名物度数之详,字义音释之备,毫分缕析,是后世有考。”
28、理学家真德秀赞:“后世人主好学者莫如唐太宗,贞观之规模不可以不复。”
29、明季历代论书汇编,有评价唐太宗:“君人之大德有三:一曰谦虚纳谏,二曰知人善任,三曰恭俭爱民,后世人君之德未有过焉者也……后世制度之美,莫能加也……至精至妙,后世人才之盛莫能及也……”
30、唐之德大矣!际天所覆,悉臣而属之;薄海内外,无不州县,遂尊天子曰“天可汗”。三王以来,未有以过之。北擒颉利,西灭高昌、焉耆,东破高丽、百济。至荒区君长,待唐玺纛乃能国;一为不宾,随辄夷缚。故蛮琛夷宝,踵相逮于廷。——《北狄列传》
31、严耕望在《唐代文化约论》中说:“郎现行之法律虽规摹西洋法律,固亦未能全脱唐律范围;盖唐律审慎精密,诚有足取者。又就轻刑一端而言,笞不过二百,流不过三千里,投不过四年,死不过绞斩,无终身囚禁凌迟琛锯之刑;缘坐限於父子,亦无族诛之制。”“盖盛时代,中国实以东方共主之姿态出现,四夷君长群尊中国皇帝为天可汗,中国声教之远播,异族向慕之竭诚,可见一斑。原来中国传统文化经数千年之发展,至此而国家统一,政治安定,故文化发展得作一大集结。”
32、格鲁塞:“由于唐太宗的丰功伟绩,一个不可预知的中国,一个英雄史诗的中国,在令人惊奇的亚洲出现了……现在汉族人征服了游牧部落,并改写了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着的文明史。”(草原帝国)
33、韦伯:“作为中国版图和文化的真正奠基人,唐王朝彪炳千古。”
34、韦尔斯曰:「第七八世纪,中国乃世界上最安定最文明之国家。其时欧洲人民尚处於茅舍坞壁宗教桎梏之境,中国人民之生活已进於安乐慈爱、思想自由、身心舒爽之域。」
35、全球通史(斯塔夫理阿诺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
36、三代而下论事功者无过于唐。——伪酋乾隆
37、《世界社会的历史》(麦基主编):“从西元200年到800年之间,中国的近邻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的中国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的这些国家在地域和人口上都比中国小得多,这就在政治上和文化上确定了中国无可争辩的统治地位,关于这些国家的最早记录都来自中国。……在日本,吸收中国文化的进程是以朝鲜为中介的。在朝鲜、日本和越南,艺术精品尤其是绘画、建筑和陶瓷,都受中国模式的影响。”
38、筑东阳评价李世民:“孔子之后数一数二的人物。”
39、斯特恩丝在《世界文明》:“唐朝建立了一个比此前的汉朝范围大的多的帝国,其疆域远超今天中国的面积。”
40、欧阳修:“三王以来,未有以过之。至荒区君长,待唐玺纛乃能国;一为不宾,随辄夷缚。故蛮琛夷宝,踵相逮于廷。”
41、司马光:“群臣及四夷皆称万岁。是后以玺书赐西北君长,皆称天可汗。”
42、明太祖要求衣冠、政绩、制度向唐朝看齐。“诏衣冠如唐制”“儒臣四人,同刑官讲唐律,日进二十条”“篇目一准之于唐,合六百有六条,分为三十卷,或损或益,或仍其旧,务合轻重之宜”“准唐之旧而增损之”“汉九章为宗,至唐始集成。今制宜遵唐旧”,五年计划的米价是以贞观之治为指标,终生研读唐太宗《帝范》《贞观政要》。
43、明成祖视唐太宗为终身偶像,终生以唐太宗自励、自比。“若唐文皇帝,倡义靖难,定天下于一。躬擐甲胄,至履弘堂而登睿极。其思患也,不可谓不周,其虑后也,不可谓不远,作《帝范》十二篇以训其子,曰饬躬阐政之道在其中。”所以永乐也效仿唐太宗《帝范》,撰写了《圣学心法》。言必称唐太宗,常谓:“昔唐太宗拨乱反正,贞观盛世,自古罕论,求其故,尽忠于国,虽仇必赏,心怀异谋,虽亲必诛。”又谓:“唐太宗吏治清谨,所以为盛。”并拒绝封禅,道:“每闻郡县上奏,朕惕然于心,唐太宗亦不封禅。”
44、陈寅恪叹李世民:“古今唯一之天可汗,是固不世出人杰所为也!”
45、柏杨《贞观对》感慨道:“贞观,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灿烂的年代,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英明君王。他在位的二十二年,使残破的中国恢復和平与繁荣,并击败所有的外敌,一千五百年来,中国人尊敬他為大帝。他虚怀若谷,不耻下问,一再的要求他的部属,指出他的错误,提出与他不同的看法,然后要求具体的批评与建议;并接受部属的指摘。李世民就是在这种自设的严厉制衡的机制下,缔造他的伟大帝国,获得历史上崇高地位。后人把李世民和部属之间的对话,汇集成册,定名《贞观对》,作為国家的经典,像《新约》《旧约》作為基督教的经典一样。一千五百年之后的今天,再看这些对话,不禁百感丛生。假如李世民的后裔,能够照着《贞观对》来行事,恐怕今天虽然已是二十一世纪&#9675;&#9675;年代,天下仍是唐王朝的天下。”
46、明太祖更视之为民族复兴之导师,并祭曰:“惟唐太宗皇帝英姿盖世,武定四方,贞观之治,式昭文德,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伏念去世已远,神灵在天,万古长存。”
47、经典电视剧《唐太宗李世民》片尾总结:“在中国有史以来所有帝王之中,唐太宗李世民是第一个被百姓真心称颂崇拜的人物,固然由于他的丰功伟业,也由于他本身具有其他帝王身上难以发现的美德。他治理国家的一言一行,也成为以后所有帝王的规范。在世52年中,唐太宗做了23年的皇帝,自18岁开始,他整整经历了35年的政治军事生涯。在军事上,在起兵反隋过程中,李世民从太原沿汾河南下,直捣长安,在统一的战争中,更是驰骋纵横数千里,他所表现的卓越军事才能和思想,可以和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位著名军事家相媲美。称帝登基之后,偃武修文,采取轻徭薄赋政策,关心民生疾苦,使得隋末几告破产的全国经济很快得意全面复苏。在政治上,更是鼓励臣下进谏,虚心听取不同和反对意见,同时大胆启用选拔才能之士,终于蔚成了被后世称道不已的贞观之治。一方面彻底解决了长久以来的北方外患,另一方面则政治清明,最初全国死刑犯每年不过29人,后来也不过增加到290人。此外,无论在文化提升疆域定型上,唐太宗也都有决定性贡献,缔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无可讳言,李世民一生当中难免也有瑕疵,像是兵变、对子女的关系,几乎重蹈李渊的覆辙,以及晚年的独断、猜忌、迷信倾向等等,但是这些瑕疵并没有使他的丰功伟业因而减色。毕竟直到二十世纪的今天,中国历史上还没有一个时代,能够真正超过贞观之治的水准。”
48、黎东方《古今独步的唐太宗》:“唐太宗之所以能博得历史盛誉,在于他一身完成了一个君主极难完成的两件大事:打天下与治天下,从而成为独步古今的君主。贞观之治来之不易,唐太宗的做法更是千古难得。他先击破东突厥,擒住了领利可汗;继而,平定了吐谷浑;接着,统一了高昌;消饵了来自青藏高原的军事对抗;最后,沉重打击了西突厥。天可汗即万国之干,得了这尊号的唐太宗,意味着他执了东方的牛耳。唐太宗成了历代雄主难以企及的大材;‘贞观之治’成了大治,成了历代各种大治中最脍炙人口的大治。”
49、筑东阳《血勇与人道》盛赞李世民:“唐代武功之强悍,诗歌之灿烂,在历史上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这两条,都与李世民个人有着直接的关系。历史上的李世民豁达大度,天姿英武,凭一股生生不息的锐气,轮流骑着六匹骏马,引领着古代中国登上了历史的巅峰。他真正是旷古少有的政治军事英雄,其才力之卓绝,胸襟之辽阔,规划之弘远,非那些心胸狭隘人格扭曲的强人可望其项背。唐太宗代表的质量立国型路径,对内实行开明政治,与民休息,英才当政,国无冤狱;对外王霸杂用,文武并举,使中国不仅成为武力最强大的国度,而且成为文明的原创者,为邻近列国所仰慕仿效。李世民代表着常人不可企及的伟人梦,也代表着常人可以接近的英雄梦。但他的人性则是永远贴近地面的。他是这块土地的儿子,他那醇厚的仁爱襟怀是由常人习性中培植起来的,他的身上那种纯净得几乎没有杂质的阳刚之美,是真诚的追求者可以逐渐接近的。他的血勇之气是人性的,他对武力和权力的运用是健康的,处处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李世民由对天下英雄推心置腹,发展到对子民推心置腹,从而得了最浩瀚纯正的‘人和’,血勇与人道的耦合,正是盛唐之魂!”
50、吐蕃传:“赞曰:唐兴,四夷有弗率者,皆利兵移之,蹷其牙,犁其廷而后已。”
51、疏议序注:“盖姬周而下,文物仪章,莫备于唐。”“乘之则过,除之即不及,过与不及,其失均矣。”五代各国立法基本上取法于唐。
52、宋代“因唐律、令、格、式而随时损益。”
53、明代“宜尊唐旧”,明太祖下令“日进二十条”。
54、日本仁井田升:“七世纪的唐律比十六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的卡罗林纳法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时也可以同十七世纪德意志法典相媲美。”日本大化革新后,编定近江令、大宝律令,篇目大同于贞观令。
55、高丽王朝、安南的李陈黎三朝,“参用唐制,历代遵行”。
56、西伯利亚笔记:“送来黄金、白银、小米和丝绸的中国人,总喜欢使用奉承话,随意处置其日渐减少的财富。他们用奉承话和其日渐减少的财富来引诱居住在遥远地区的民族,使这些民族更接近他们……由于显要人物“王子”和人民之间关系不融洽,由于中国人阴险、狡猾、诡计多端,由于兄弟们乐意接受于他们彼此间不利的劝告,引起显要人物和人民之间的冲突,中国人使突厥人古老的王国土崩瓦解,使守法的可汗灭亡。贵族的儿子成为中国人的农奴,纯洁的女儿变成了奴隶。”
57、章太炎:“魏齐兵而不殣,隋世暴而不贫,讫于贞观开元,治亢文景,识均田之为效,而新室其权首也。”
58、钱穆:“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一个最大的转折中枢。”“这也便是唐代之伟大远超过罗马的所在,更是它远超过世界其他一切以往的伟大国家之所在。但专就中国论,汉以后有唐,唐以后却再也没有像汉唐那样有声色,那样值得我们崇重欣羡的朝代或时期了,那也是值得我们警惕注意的。
”“唐代的政府组织,又把一个创古未有的大国家,在完密而伟大的系统之下匀称地、合理地凝造起来。”“唐制得斟酌南北,开国即规模宏远,汉、宋所不逮。”
59、陈寅恪:“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唐代之武功为中国历史上之空前盛业。”
60、黄仁宇:“7世纪的初唐,是中国专制时代历史上最为灿烂光辉的一页。当帝国对外威信蒸蒸日上之际,其内部组织,按照当时的标准看来,也近于至善,是以其自信心也日积月深。
61、赫.乔.韦尔斯:“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同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裂对照的是那样的鲜明……在唐朝,中国的极盛时代……中国呈现了繁荣、幸福和文艺活跃的景象远在任何同时代国家的前头。”
62、池田大作:“阁下如此倾情古老的神州大地,假如给你一次机会,你愿意生活在中国这五千年漫长历史中的哪个朝代?”汤因比:“要是出现这种可能性的话,我会选择唐代。”
63、钱穆又盛赞曰:“其君臣上下,共同望治,齐一努力之精神,实为中国史籍古今所鲜见。”“此种政治、社会更方面合理的进展,后面显然有一个合理的观念或理想为之指导。这种合理的观念与理想,即是民族历史之光明性,即是民族文化推进的原动力。他不必在某一个人的事业上表出,而是在整个民族的长时期的奋斗下,笃实光辉地产生。”并感叹,“租税不整顿,农民生活无法繁荣;兵役不整顿,国家武装无法健全。后世中国遂想望汉、唐之富强而不可几及,这是重大的一种因素。”
64、张绪通:“整个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朝代,即汉代与唐代奉行道的哲学。这两个帝国是当时全部地球文明中最健康、最幸运、最先进的国度。监狱是空的,遗落在街道上的贵重东西没有人捡,所有国民充满自信。这是因为这两个朝代的政府达到了礼制与正义政府的水准。历史学家把这两个朝代称为中国的黄金时代。”
65、柏杨:“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贡献最巨,国力最强,历时最长的王朝之一,共二百七十六年,其中一半时间在黄金时代之内。”
66、格鲁塞:唐朝最明显的特点是帝国扩张。通过一系列大的战役,它的疆域甚至超过汉朝。唐朝在中亚建立了中国的宗主权,并在朝鲜的平壤,越南的河内等设有长住官叫(都护府)。当时世界上,只有中东的穆斯林阿拉伯人的帝国能与之匹敌。
67、魏元旷《蕉厂随笔》:“唐时才士,无不遇之叹。”
68、李敖:读唐朝历史,应该特别注意它的文化面。唐朝在文化上为旧中国转型,为“可怜‘玉环’倚新装”。如今唐朝已经“内库烧为锦绣灰”了,但它的文化面,却万古长存,我们忘不掉。
69、李约瑟:“在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70、斯坦因亲身翻越帕米尔,为的是体验昔日的唐军,他叹服:“行军所经历的艰难险阻,比之汉尼拔、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不知要超过多少倍!”
71、鲁迅:“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
72、邹容:“此固我皇汉人种为牛为马,为奴为隶,抛汉唐之衣冠,去父母之发肤,以服从满洲人之一大纪念碑也。”
73、王夫之:“开元之盛,汉宋莫及。”“前有汉,后有宋,皆所不逮。””唐初直谅多闻之士,皆自僭伪中,拔濯而出。”“读史者鉴之,可以知治,可以知德.可以治学矣。”“自太宗以宽容抚士庶,吞舟漏网,则游鳞各呴沫于浦屿,即有弱肉疆食之害,而民不怨其上也。”并赞叹曰:“解杨广之虐政者,群盗也,而
益之深热;救群盗之杀掠者,唐也,而予以宴安。”“读太宗论治之言,我不敢知曰尧、舜之止此也,以视成汤、武王,其相去无几矣。”“自非圣人崛起,以至仁大义立千年之人极,何足以制其狂流哉?!”王船山又高度赞誉贞观之治重燃了天下为公的火种,曰:“圣人坚揽定趾以救天地之祸,非大反孤秦、陋宋之为不得
延,固以天下为神器,毋凝滞而尽私之。故易曰:‘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人,何以聚人曰财,’非与于贞观之道者,亦安足以穷其辞哉!天地之产,聪明材勇,物力丰犀,势足资中区而给其卫。圣人官府之,公天下而私存,因天下用而用天下。故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王者无私以一人治天下,’此之谓也。”
74、美国学者菲茨杰拉德评价道:“唐太宗似乎像天命所归的人物,对他而言似乎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他是社会的拯救者,也是统一与和平的恢复者,更是汉民族的凝聚者,世界文明的指路者。他的个性是如此的强悍有力,他影响了所有与他相处过的人物,并且成为一个后代子孙眼中的传奇人物。在中国的帝王中,无人可与之相提并论。”
75、南宋戴少望给予唐太宗兵法《唐李问对》极高评价:“兴废得失,事宜情实,兵家术法,灿然毕举,皆可垂范将来。”
76、蒙古成吉思汗用兵深沉有大略,受启于《唐李问对》,曰:“欲安邦定国者,必悉唐宗兵法。”并参照制定蒙古法典《大札撒》。
77、西域古典长诗名著《福乐智慧》,受唐太宗《帝范》启发而成。
78、唐太宗“中书门下,相防过误”,乃现代三权分立雏形之一,戈直赞曰:“集众人之善,而防一己之私,真唐虞三代之遗意也!”
79、曾巩复赞贞观之治曰:“以租庸任民,以府卫任兵,以职事任官,以才能任职,以兴义任俗,以尊本任众,赋役有定制,兵农有定业,官无虚名,职无废事,居者有余蓄,行者有余资,人人自厚,几于刑措!”
80、司马光又叹唐太宗曰:“驱策英雄,网罗俊义,好用善谋,乐闻直谏,拯民于水火之中,而措之衽席之上,使盗贼化为君子,呻吟转为讴歌,衣食有余,刑措不用,突厥之渠,系颈阙庭,北海之滨,悉为州县!”
81、程祁赞李世民人尽其才:“太宗举兵五年,定海内,率天下于仁寿富庶之域者,亦以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而已。任于仇雠,起于疏远,委之以政,责之以功,
谏无不从,谋无不获。且太宗之才,固非天下之所及,然而不以此骄天下之士,惴惴然常若有所不逮,此所以能为千百年之基也。”
82、苏轼曰:“太宗之从谏近乎圣。”并比较唐太宗汉武帝曰:“轼谓古之贤君,知直臣之难得,忠言之难闻,故生尽其用,殁思其言,想见其人,形于梦寐,可
谓乐贤好德之主矣。汉武帝雄材大略,不减太宗。汲黯之贤,过于世南。世南已死,太宗思之。汲黯尚存,武帝厌之。故太宗之治,几至刑措,而武帝之政,盗贼半天下,由此也夫!”
83、林奇慨曰:“其心犹足为尧、舜之心也。”
84、唐仲友评李世民《氏族志》拨乱反正:“自魏有中原而华夷之姓杂然无辨,唐承南北之弊,氏族之书,又出英断,太宗之美意可胜叹哉!”
85、后人对《贞观政要》集注,于唐太宗亲作《秦王破阵乐》曰:“古之乐莫善于韶舞,庶几武舞之遗意矣!”且赞《唐律疏议》定中华法系千年之制:“迄贞观
用之,无所变更!”更赞太宗扫平六夷之伟业,曰:“其气概直可以寒毡裘之胆而夺之气,而中国尊安,夷裔退抑,亦足伟也,谓之英武,不亦宜乎!”
86、唐仲友甚至对李世民之长孙皇后,亦赞曰:“有古后妃之美,无后世后妃之失,太宗谓内良佐,信夫!若长孙皇后之贤,自三代而下之绝无仅有者也。”
87、范祖禹复赞太宗刑罚罕用之功:“刑清而民服,若太宗之恤刑也,可谓至诚而近于古也,几致刑措,宜哉!”
88、阿越《新宋》:“三王五帝此下数千年,最贤唐太宗。”
89、朱熹:“为政不在用一己之长,而贵有以来天下之善。”
90、唐律评论:“一准乎礼,而得古今之平。”
91、孙中山:“汉唐发展昌大。”“最强盛的象汉族,当汉唐武力最大的时候,西边到里海。”“唐之六典,今六法全书。”“吾皇汉民族之精神,且发扬流衍于无极,文之望也!”“如汉之文、景,唐之贞观,能保民斯为善矣。”邹容:“抛汉唐之衣冠,去父母之发肤。”
92、国父孙中山先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亦以唐太宗李世民为榜样,写道:“世民为天人之资,勖靖助之以建大业。日忧黄种陵夷,悯支那削弱。数游汉土,以访英贤,欲共建不世之奇勋,襄成兴亚之大业。太宗之资,卫公之略,筹保黄种生存者有所取资焉。”
93、台湾抗日先烈罗福星,以临刑藏头诗,将民族之贞观、民权之中山,继往开来连为一阕,曰:“中”土如斯更富强,“华”封共祝着边疆;“民”胞四海皆兄弟,“国”本苞桑气运昌;“孙”真国手著初唐,“逸”乐中原久益彰;“仙”客早沽灵妙药,“救”人千病一身当。&
94、《文苑傳》赞李世民之教育:“文皇帝解戎衣而開學校,飾賁帛而禮儒生,門羅吐鳳之才,人擅握蛇之價。靡不發言成論,下筆成文,足以緯俗經邦,豈止雕章琢句。韻諧金奏,詞炳丹青。故貞觀之風,同乎三代。”
95、千年帝王教科书,李世民撰写之《帝范》曰:“至若长气亘地,成败定乎笔端;巨浪滔天,兴亡决乎一阵。当此之际,则贵干戈而贱庠序。及乎海岳既晏,波
尘已清,偃七德之余威,敷九功之大化。当此之际,则轻甲胄而重诗书。是知文武二途,舍一不可,与时优劣,各有其宜。武士儒人,焉可废也。此十二条者,帝王之大纲也。安危兴废,咸在兹焉!
96、五代民族英雄柴荣,终生崇拜李世民,自励曰“昔唐太宗定天下,未尝不自行,朕何敢偷安!”
97、缔造台湾“均富”的蒋经国,终生研读《贞观政要》,以求如何在人口密度最大的华人地区缩小贫富差距。他手著《开发西北经济》赞曰:“唐代以兵马数万人远征西域,收复三十余国,威震葱岭,世界武功无过于斯时。”
98、刘师培《攘书》:自谱牒失传,而姓氏之学废,然大唐继兴,即有姓氏谱之纂录,降及赵宋,此学未泯,分北虏汉,明晰辨章,稽古之功,显可没与?……汉唐区宇,炎黄子孙,倦言顾之,潸然出涕矣!
99、熊十力《与友人论张江陵》赞李世民凿开混沌之功:“自五胡惨祸,及唐而太宗始大振!”
100、向达:李唐上汲汉魏六朝之余波,下启两宋文明之新运,而其取精用宏,于继袭旧文物而外,并时采撷外来之菁英。
101、柏杨:李世民大帝是中国最杰出的英明君主之一,他用他高度的智慧,殷勤而小心地治理他的帝国,不久就为中国开创了一百三十年之久的第二个黄金时代。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李世民大帝是中国帝王中最初一个被中国人真心称颂崇拜的人物,固由于他的勋业,也由于他本身的美德。他治理国家的一言一行,成为以
后所有帝王的规范。
102、五代后唐时,“(唐)闵帝嗣位,志修德政,易月之制才除,便廷访学士读《贞观政要》、《太宗实录》,有意于致理。”
103、宋朝诗人范成:汝不及生在贞观中,粟米数钱无兵戍!
104、苏辙:唐太宗之贤,自西汉以来,一人而已!任贤使能,将相莫非其人,恭俭节用,天下几至刑措。自三代以下,未见其比也!
105、辛弃疾劝谏,以唐太宗为勉励:惟陛下留乙夜之神,臣先物之机,志在必行,无惑群议,庶乎“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之烈无逊于唐太宗。
106、李敖又说:唐太宗是历史上最有“奇情”气质的英雄人物,柔情侠骨,一应俱全。在打天下的政治斗争中,当然他有和人一样的霹雳手段,但在这些政治性的“俗情”以外,他有许多“奇情”,使江山多彩,为人类增辉。
107、据史料记载,宋仁宗“尝读《太宗政要》(即《贞观政要》),亦云:‘太宗言任人必以德行,学业为本。’王硅日:‘人无学业,岂堪大任。’帝复日:‘人臣不可不知书,宰相尤须有学。”’
108、据《辽史》所载,辽朝君臣对《贞观政要》也十分重视。辽兴宗时,史臣萧韩家奴“欲帝知古今成败,译《通历》、《贞观政要》、《五代史》”(《辽史?萧韩家奴传》)。辽皇子耶律雅里“每取唐《贞观攻要》及林牙资忠所作《治国诗》,令侍从读之”。
109、《金史》中记载,金朝君臣也都把《贞观政要》当做治国必读之书。金熙宗对大臣,“朕每阅《贞观政要》,见其君臣议论。大可矩法。”
110、金哀宗时,大臣赵秉文轮直进讲《尚书》、《贞观政要》。金人还设益政院,以学问该博之士为寺讲学士,“日以二人上直,备顾问,讲《尚书》、《通鉴》、《贞观政要》”(《金史?百官志》)。这说明,金人已将《贞观政要》作为治国必备之书,列为帝王治国参考。
111、明代规定将《贞观政要》与《尚书》、《春秋》、《资治通鉴》等书列为皇太子必读之书!
112、明宣宗闻侍臣讲《贞观政要》时说:唐太宗致治之关,庶几成、康,实本于此。予尝覆是书,谓安天下必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理而下乱者。谓治国犹栽树.根本不摇则枝叶茂,君道清静是百姓安乐,皆要语也。”
113、明穆宗命阁臣进讲《通鉴节要》与《贞观政要》之书,作为定制!
114、明完宗还亲为新刊《贞观政要》本作序。成化元年(1465),明宪宗的序文写道,《贞观政要》“其论治乱兴亡,利害得失,明白切要,可为鉴戒,朕甚嘉尚焉”。
115、《贞观政要》在海外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对邻国日本、韩国等国。日本最高统治者定《贞观政要》为必读教材,韩国总统金泳三就总统之任前反复研读的书中,就有《贞观政要》一书。这里所列举的史实,足以说明《贞观政要》问世后,一千多年来在中国历史和海外所产生的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116、蒋中正《中国之命运》言:“秦汉时代,中国的武力彪炳于史册,而迹其武功,在北方则是为民族生存求保障,在南方则是为民族生活求开发。”“隋唐统一,举葱岭以东,黄海以西,沙漠以南,南海以北,所有全领域的宗教、哲理、文学、艺术、天文、术数、法律、制度、风俗、民情,亦已网罗综合而冶于一炉。”
蒋更言唐太宗“发愤图强,雪耻御侮”,希望陈寅恪把自己写成唐太宗第二,歌颂其以东亚病夫逆转工业强敌的抗战功勋。
117、朱元璋:“明官制,沿汉、唐之旧而损益之。”“诏衣冠如唐制。”“准唐之旧而增损之,日进二十条。”李善长:“汉《九章》为宗,至唐始集成。今制宜遵唐旧。”
118、宋教仁深情写道:“李唐大行开拓主义,灭突厥,平西域,征服高丽,郡县之制遍于中亚细亚及西伯利亚、满洲平原、朝鲜半岛等处。上下五千年间,吾汉族之所以对待外族而最得优势者,吾祖若宗排外之主义,进取之政策,将略具于是焉。吾四万万尊祖敬宗之同胞乎,起!起!!起!!!二十世纪之中国,将赖汝为还魂返魄之国,迎汝为自由独立之尊神,汝老者壮者少者幼者,其勉乎哉!其勉乎哉!”
119、毛润之:“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120、古生物学家徐钦琦:“盛唐是集千年与百年尺度的两个大年春季于一身的。”
121、李方研究表明:“隋末唐初,白榆妄、王须拔、魏刀儿、薛举、李轨、刘武周、苑君璋、张长逊、郭子和、刘季真、梁师都、高开道、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十几个军阀势力都曾结援突厥,隋朝后裔杨政道也曾在突厥的扶植下建立傀儡政权,罗艺、王君廓叛唐虽未逃到突厥,但曾以突厥之地为避难之所,李仲文起兵割据虽未成功,也曾与突厥筹划通谋。东突厥是隋末唐初中原军阀势力的后盾,也是内地战乱兵争的策源地。”可见,隋末唐初不仅是统一战争,还是一场民族自卫反击战。李渊虽然表面上,迫于均势的需要也向突厥行敌国礼(非称臣)、周旋,但李世民在统一战争进程中,打击突厥从不手软,无论是雁门解围、五陇空城还是渭水退敌,或者两度劝谏李渊对突厥不可绥靖(军帐夜哭、力阻迁都),在李靖和苏定方驱除两突厥恢复汉家旧疆之前,就开始了。
122、朱熹又曰:“唐太宗用兵至极北处,夜亦不曾太暗,少顷即天明。”
123、“心学”先驱陆九渊虽与程朱理学对立,却同样赞李世民曰:“太宗富有天下,贵为天子,功业皆其所自致,而能俯首抑意,听拂逆之辞于畴昔所恶之臣。呜呼!此其所以致贞观之治,庶几于三代之王者乎?”
124、《新旧唐书随笔》:“李世民在中国历史上的出场,完全是一次天才的独步,一颗耀眼的星辰划过黑暗的天空,给众人以夺目的光亮。即使依照今人的标准,许多人也会觉得他的人格力量贯穿了一切时代,正如莎士比亚的文本力量越超古今一般。李世民能臻于此境,全在于他的禀性中固有的力量,隐含在他身上的意志力,特别是他独具一格的“反思”和“内省”的潜质。”
125、陈飞《李世民》序言&走近伟人&赞叹道:“他不仅使他的所有政治活动、军事活动看上去都像是美术大师技艺精纯时的杰作,而且在总体上也达到了那个时代和那个文化所能够想象的高度。以致千百年来,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约而同地承认唐代是中国历史与民族的巅峰和象征,而唐太宗的政治、军事作为又是唐代的最高典范。所有曾被认为是美妙的东西,在这个时代都有着充分的生长;所有曾被作为理想的东西,在这个时代都有着足够的成就。甚至可以说我们的人文品格和精神,在这里发挥到了极致,实现到了极致!真、善、美,都在这里得到了集中反映。这一切都是从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于是有人将他比作帝舜、帝尧,甚至比作黄帝、神农。李世民完成其伟大的时候,比任何取得类似伟大的帝王都要年青。唐太宗李世民是空前绝后的。”
126、后人评价唐诗总结道:“诗莫盛于唐,赋也莫盛于唐,总魏、晋、宋、齐、梁、周、陈、隋八朝之众轨,启宋、元、明三代之支流,踵武姬汉,蔚然翔跃,百体争开,昌其盛矣。”
127、日本学者著《唐令拾遗》,称李世民律令格式基础上的唐律,其源远流长为世界五大法系之首,曰:“影响东至日本、朝鲜,南至安南、西至西域,北至契丹、蒙古。”
日人桑原曰:“自余良朝至平安朝,吾国王朝时代之法律,无论形式上与精神上皆根据唐律。”
128、“中国在经历了近四个世纪的动乱后崛起,进入了最昌盛的发展时期,所有这些都归功于军事天才统帅&#8213;唐朝皇帝李世民,他每个县都将农民组织起来,在北亚、南亚和中亚几乎没有对手。”——T.N.杜派:世界军事历史全书
129、民国学者李旭指出:“十八世纪法国思想、德国哲学、法国大革命、德国精神革命、道德哲学等,理念潜运,与中国相互辉映发明,而追溯其源头活水,我们不能不推崇唐初李世民之提倡经学,与统一经学解释,以奠立高深的学术思想根基的功绩。”
130、李国文:唐朝的天空,从广义上讲,以长安为中心,向东,江湖河海,向西,丝绸之路,既无边界,也无极限,因为这是一个高度开放,略无羁束的精神天空。你能想象得多么遥远,它就是那样的毫无止境;你能想象得多么辽阔,它就是那样的无边无沿。我对于这位自称“年十八便为经纶王业,北剪刘武周,西平薛举,东擒窦建德、王世充。二十四而天下定,二十九而居大位。四夷降伏,海内乂安”的李世民,钦服不已。就凭他以万乘之尊翩然起舞这一点,其豁达豪爽之中,浪漫风流之外,所表现出来的万物皆备于我的大手笔,大作为,大自信,大开放,应该是英国的汤因比、中国的鲁迅这样的大智慧者,才对盛唐的辉煌,格外刮目相看的。
131、黄埔军校网《唯一一个没有贪污的时代》:“贞观王朝的强盛是中国的任何一个王朝都无法比拟的。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几个强盛王朝,强盛的标志不外乎国富兵强和民丰物阜,在深层文明(主要指制度和文化遗产)上作出突出建树的只有贞观王朝。唐帝国的富庶有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为证。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相适应,唐王朝的国际威望也达到了顶峰,对外战争取得连绵的胜利,连续二百余年保持连续不断的进攻态势,疆土极度扩张,朝鲜、漠北、西域的辽阔疆土相继并入中国的版图,西部疆土一度直达咸海东岸的石国(中亚细亚塔什干城)。除了这些人所共知的丰硕成果外,贞观王朝的文明程度在当时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
132、明末大思想家、抗清志士顾炎武:“今日所以百事皆废,正缘国家取洲、县之财,纤毫尽归之上,而吏与民交困,遂无以为修举之资。即如唐代之驿舍,有沼、有鱼、有舟、有池、有林;后代驿舍,殆如隶人之垣。”并称:“余见天下州城,为唐旧治者,其城郭必皆宽广,接到必皆正直,廨舍之为唐旧创者,其基址必皆宏敞。宋以下所置,时弥近者制弥陋。人情苟且,十百于前代矣。”
133、黄霑《中国梦》:“我的梦和你的梦,每一个梦都源自黄河,五千年无数的渴望,在河中滔滔过,那一个梦澎湃欢乐,那一个梦涌出痛苦,有几回唐汉风范,让同胞不受折磨。”
134、战略家钮先钟:“唐太宗在我国历史中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人物,其文治武功,固不待言,尤其是有超人的天才,而且又能好学好问,真可以说是天纵之圣。从《问对》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一位天才皇帝的智慧和风度。在战略思想中,他的地位远超过拿破仑。”
135、孟宪实评价唐太宗:贞观时代不仅是中华历史上的一座丰碑,它也是中华民族心中的一块圣地、一方净土。当我们的感情需要抚慰时,我们会想到贞观。当我们需要鼓舞勇气的时候,我们还会想到贞观。
一是君臣如亲人。我们后来的历史,有过很多权力等同野蛮的事实。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怀念贞观。贞观时代皇帝不是这样对待臣下的。贞观时代,权力不是这样野蛮的。
二是社会和谐。后来,我们看到过很多政府,对待自己的百姓如同对待敌人,凶狠残暴,如狼似虎。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怀念贞观,贞观时代,政府不是这样对待百姓的,贞观时代的百姓不是这样不幸的。
三是国际地位崇高。天可汗,那是令人肃然起敬的称号。每当我们又一次遭受侵略者欺凌的时候,每当国家再度割地赔款的时候,我们都会想到贞观。天可汗在的话,我们不会这样受气,天可汗在的话,我们不会这样低三下四。
贞观之治达到一个高度,越往后人们越望之弥高,无法超越。这23年会成为1300年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标杆。成为1300多年来我们的一个民族情结,具有了所有人仰望的高度。一个人与一个时代不期而遇。一个时代因一个人而登上历史的巅峰,一个人因一个时代而名垂千古。
136、贞时时期确实做到“中国自安、四夷自服”,文治和武功都达到了空前的盛况,唐太宗也就成了空前成功的皇帝。——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
137、在后世人眼里,太宗朝文治武功并盛,既空前又绝后。——《剑桥中国隋唐史》
138、《全唐诗》太宗小传:贞观之治,庶几成康,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而锐情经术,初建秦邸,即开文学馆,召名儒十八人为学士。既即位,殿左置弘文馆,悉引内学士,番宿更休。听朝之间,则与讨论典籍,杂以文咏。或日昃夜艾,未尝少怠。诗笔草隶,卓越前古。至于天文秀发,沉丽高朗,有唐三百年风雅之盛,帝实有以启之焉。
139、明张大龄:“三代以下英雄之主独称汉高祖、光武、唐太宗,然而高祖起义之年六八,光武兴复之岁三九,皆生长民间周历世故,未有出于纵垮裙展之中,发于孩提韶之始,而具凌驾四海之气,抱震撼八荒之才,如太宗者也。太宗自秦王以上比迹汤武,自登极以后庶几成康,腐儒辈犹以尺寸瑕瑜之何异虾度神龙乎?”
140、明 赵弼:“太宗传三百载之唐柞哉,太宗在位朝有贤良之宰辅,内有长孙之贤后,致治之美庶乎?
成康秦汉以来皆莫及也。实天之时四夷入仕及朝贡者数百人皆痛哭剪发势面割耳流血洒地,非有得于华夷之心而能然乎?史臣曰:秦汉以来功德兼隆一人而已。”
141、《贞观政要》在国外也很有影响。约在九世纪前后,这部书就传到了日本,并立即引起日本封建统治阶级的注意。镰仓时代,1205年博士菅原为长专任讲官,为幕府讲解《政要》,对当时日本政局影响很大。江户时代,德川幕府在1615年颁布的《禁中并公家法度》十七条中,第一条就规定天皇必读《贞观政要》,以“明古道”。此后,《政要》一书在日本得到了广泛流传。明治也读[贞观政要]!
142、“朕观古先拨乱之主皆年逾四十,惟光武年三十三。但朕年十八便举兵,年二十四定天下,年二十九升为天子,此则武胜于古也。少从戎旅,不暇读书,贞观以来,手不释卷,知风化之本,见政理之源。行之数年,天下大治而风移俗变,子孝臣忠,此又文过于古也。昔周、秦以降,戎狄内侵,今戎狄稽颡,皆为臣妾,此又怀远胜古也。此三者,朕何德以堪之?既有此功业,何得不善始慎终耶!”——李世民自我评价之一。
“朕年十八便为经纶王业,北剪刘武周,西平薛举,东擒窦建德、王世充,二十四而天下定,二十九而居大位,四夷降伏,海内乂安。古来英雄拨乱之主,无见及者。”——李世民自我评价之二。
“汝当更求古之哲王以为师,如吾,不足法也。夫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吾居位已来,不善多矣,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勿以为是而法之。顾我弘济苍生,其益多;肇造区夏,其功大。益多损少,故人不怨;功大过微,故业不堕;然比之尽美尽善,固多愧矣。”——所谓“古之哲王”有几个做得更好?李世民临终的“忏悔”,几近神性的人格。
唐太宗遗嘱,更是凝聚了他拨乱文治武功三冠王的一生:“平寇乱,安黎元,洒洪灾,攘大患,前史不载之乡,并为州县。朕於天下苍生,可谓安养矣,道存物往,人理同归,掩乎元泉,夫亦何恨矣。”
唐太宗平薛延陀幸灵州诏:“獯猃强暴,历代凭陵,前王弊其贪残,中夏惮其荐食,百王靡服,千古不宾。朕载怀慷慨,命将出师,旗鼓一临,沙漠大定。雪泾阳之周耻,报白登之汉雠。截瀚海以开池,笼天山而筑苑。其馀丑类,轸余遐念,将奋鈇钺,受命上元。”——唐太宗此类伟业,共有十大外战,都有驱除胡虏的宣言,如亲征高丽光复辽东“九瀛大定唯此一隅”,北伐突厥以霍去病相勉等。
太宗语侍臣:“汉家先造山陵,身复亲见,又省子孙经营繁费,我深是之。"此即海拔最高的唐昭陵由来,若是侵华日军捏造的唐太宗胡酋,不可能依汉家先人为葬。
143、 明朝胡应麟: 夫卫公在唐诚一代元勋。然文皇(唐太宗)将略远出其上,非若高帝于淮阴,真弗如也。”
144、北史列传:及圣哲应期,扫除氛祲。暗于时变,犹怀抵拒,率其群丑,屡隳亭鄣,残败我云、代,摇荡我太原,肆掠于泾阳,饮马于渭汭。太宗文皇帝奇谋内运,神机密动,遂使百世不羁之虏,一举而灭。瀚海龙庭之地,尽为九州;幽都穷发之乡,隶于编户。实帝皇所不及,书契所未闻!
145、明朝王志坚:“三代以后如文皇者,真千古一帝也!”此为唐太宗称号“千古一帝”的由来。
146、何去非总结李世民振衰起敝、洗雪国耻、横扫亚洲的过程:“昔者唐之太宗,以神武之略起定祸乱,以王天下,威加四海矣。于是乃大诛四夷之侵侮者:破突厥,夷吐浑,平高昌,灭焉耆,皆俘其王,亲驾辽左而残其国。凡此者,非以黩武也,皆所以立权而固天下之势者也。”  
147、雪域桃源赞曰:仆观贞观之政,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委任责成,各尽其用,庶几于理。房、杜良相,高、马干臣。魏征忠骨,马周贤达。兼以李英公、李卫公之雄略,安可不成雄烈之基哉!北擒突厥之酋,南平粤桂之地。扬威西垂,德靖东宇。何其盛也!文皇之功烈,后几莫追也。是以叹之,太宗文皇帝,临朝二十三年,放权纳言,知人善任。功业辉灿,政治之清明,官吏之廉洁,百姓之安居乐业。壮哉!千古一人而已。
148、唐太宗主导的,从三皇五帝到五胡乱华,恢复中华的文化工程《群书治要》,古人给予崇高评价,如:
“太宗欲见前代帝王事得失以为鉴戒,魏征乃以虞世南、褚遂良、萧德言等采经史百家之内嘉言善语,明王暗君之迹,为五十卷,号《群书理要》(即《群书治要》),上之。太宗手诏曰:朕少尚威武,不精学业,先王之道,茫若涉海。览所撰书,博而且要,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使朕致治稽古,临事不惑。其为劳也,不亦大哉!”——刘肃《大唐新语》
“我朝承和、贞观之间,致重雍袭熙之盛者,未必不因讲究此书之力。则凡君民、臣君者非所可忽也。”——〔日〕林信敬《群书治要校正序》
今人面临着中华复兴的伟大任务,亦认识到了群书治要的价值,如:
“《群书治要》,唐太宗下令编的。这是世法里头最精华的东西。你怎样管理一个国家?你怎样管理你的企业、管理你的公司、管理你的家庭?这个材料太丰富了。这个东西(指《群书治要》)能够帮助中国传统文化复兴,没有这个东西不行的……全人类的文化如何延续下去,他们给了我们一把钥匙。汤恩比先生所说的:解决二十一世纪整个世界的社会问题,要靠中国的孔孟学说。唐太宗编的这个书就能救世界,这套书应该送给全世界每个国家去学习。”——净空法师
“有一本书叫《群书治要》,它其实呢,不是一本书,它是一套书。当年的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能够开创“贞观之治”,发现呢,其实做皇帝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包括对自己的修养也是提出了要求,于是呢,请他的大臣魏征把上古时期的诸子百家的经典全部集成到一起。所以说呢,这一套《群书治要》可以说呢是唐以前中国智慧的结晶。”——《国学堂》主持人梁冬
149、蒋中正次子蒋纬国主编修订的两岸军界必读经典《中国历代战争史》,对太宗文治武功,皆给予至高评价:“古代帝王中,实不多见,对人性之鉴识,更显其卓越,在国家行政上亦提高谏官地位,树立制度,民皆安居乐业,公私富给,其开明至公之领导,外户不闭,道不拾遗。”“特出之军事天才,扫荡群雄,统一南北,选定要地建立作战策源地,逐步推进,远征达于中亚,以机动对机动而辅以奇袭,可谓神矣。”
150、旷世经典史学名著《世界文明史》作者威尔·杜兰写道:“中国之所以能够再迈进一个伟大的时代,是由于中国最伟大的帝王——唐太宗的贤明。他运用军事天才,把史无前例的入侵者击退,收回汉朝以后失去的领土。他修治内政,拒绝奢侈的生活,视察长安的监狱,为中国奠定了一个最富创造性的时代。中国的湖泊,到处都有书舳,江河口到处都有商船,从沿海的港口扬帆到遥远的印度洋和波斯湾,在八世纪的长安,穿皮衣的人要比廿世纪的纽约人来得多,一个小镇就有丝织工厂,工人数以万计,中国的丝在欧洲以金来交易,然而在中国本土是一般人都有的衣料,人像是用红宝石雕成,中国从未达到如此富庶,人民从未享受到如此丰衣足食。这个伟大的民族,立即迷上了美,凡是能创造美的人,都享有极高荣誉,在这个时代里,人人都是诗人。”
151、传媒大亨默多克,赞美贞观之治:“它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开明,最进步的一个帝国,它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光辉灿烂的一个时代。”
152、兴中会反清,扩为兴汉会,在惠州起义前后曾电议:“有所凭借,大可为李世民之续。”
153、(宋)朱翌:自三代而下创业守文之君兼之者惟唐太宗,汉之文景武宣皆不及也。其后永徽有贞观风见张说传,开元有贞观风见姚崇传,建中有贞观风见李吉甫传,惜乎三君皆不克终遂使太宗独称焉!
154、徐铉:昔我太宗文皇帝革暴隋,一宇内,屈已济物,虚心纳谏,故四夷君长,历代不宾,稽颡阙下,可谓德矣。声明文物,垂三百年,绝而复续,可谓礼矣。苟使逾百千代之有国家者,犹当企耸下风,奉行不坠,况中兴之嗣君乎?周秦宫阙,是本朝二宅。贞观德礼,是本朝家法。若弃之而不念,委之而不修,非天子之意也。
155、国父孙中山先生对宫崎滔天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再造唐太宗之“不世之奇勋,兴亚之大业。”
156、越南阮福映:好观古史,尝称唐文皇致治之美,法度可观。
157、李卓吾《焚书》站在整个华夏民族恢复振兴的经纬上,评价唐太宗为“英主肇兴”。
158、梁实秋、徐小芬《照耀千古留唐风》后记写道:“贞观之治,中国历史上最富盛名的代表,成为中国人向往的理想国,世民被誉为三代以后最卓越的君王。文治:足以傲视历代帝王,孕育出中国文化史上最辉煌灿烂的新境界;内政:爱民不扰民,税收之轻徭役之薄,更是其他朝代不能比的;军事:东征西讨统一隋末,即位后更扬威四海,开拓疆土,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广大,望风披靡洋洋大观,跨州连海雄视天下,唐人,唐人街,是多么的景仰。世民的一生光辉灿烂,圆满完美,在中国历史上发射出万丈光芒,‘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缔造出一个震古烁今的新时代!”
159、陶成章《中国民族权力消长史》写道:“我中国绍基于皇古(炎、黄),葱茏于唐、虞,而光耀于汉、唐”,更独誉唐太宗缔造了“全亚听命时期”,奉贞观为“中国民族冠冕第一时期”。
160、抗战胜利前夕,柳克述主编《青年模范丛书》特撰《知识青年从军之先例李世民》一书,首章&由黑暗到光明&曰:“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历史上,是多么伟大、崇高而显赫的一个人物!任何一个略读中国史籍的人,讲到李世民,想想他一生的事迹、文治和武功,没有不景仰膜拜的。我们现在来讲他,并不是因为他做了皇帝,或是强调英雄主义。君主制度只是中古时代的一种政治形态,早被民主的潮流淘洗尽净。英雄主义完全是从个人的观点出发,并没有提倡的必要。我们现在要研究他,正要拿着现代的眼光,从国家民族的立场出发,透过时代的关系,看到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从魏晋南北朝以至隋唐,显然的充分地具备了‘由黑暗到光明’的时代意义。”
该章更曰:“在这样长期的中古黑暗时代,究竟是谁给我们民族带来了光明?谁能把呻吟于异族铁蹄下的民族拯救起来,重新地给予我们以自由安定与繁荣?我们探究史迹,不能不说是这位全民族的伟大人物——李世民。假如中国历史上没有李世民这样一位卓越的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华夏民族究竟会演变到怎样的境地?”
该书感叹道:“综数百年华夷乱离黑暗之局,成大一统的民族复兴与新局面的开创,其版图西至葱岭以东,南至中南半岛,东临大海,北被大漠。而国计民生之康裕,学术艺事之发达,典章制度之昭明,思想文化之融汇与创导,至使倭人贩其余绪以立国,欧西各国向往而慕化。其气魄之大、业绩之伟,无可媲美。推崇功业,数典不忘,我们岂能忘掉李世民!”
其书后各章更赞曰:“世民把握着这历史上的全民族生死存亡的契机,接受着这国家民族思想的陶融和激励,平突厥、夷铁勒、制西域、通吐蕃、服天竺、征辽东,作为了一个划时代的实际工作领导者,无怪乎成功了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
其书尾声结论曰:“由于李世民的崛起,拨乱反正,使数百年黑暗的世界,一变而为光明的世界,并由于其武功文治的辉煌成就,使华夏民族在此时期成为了世界文明的中心,不仅树立了一种独立的开创局面,尤其成功了一种引导全世界走向高度发展的境界,这样的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民族光荣,都是这位从十六岁即应募从军的知识青年李世民一手创造成功的。伟大的李世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剑网三太宗兵法出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