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豆战之战能打响吗

中美贸易战引向纵深战场!
清明还没有开始,我们已经看到中美贸易战升级,当下已经向纵深战场发展。此前智库们与媒体的喧闹说可能贸易战中止因为谁也不能承受之类的理由,这次看来是压根不存在的。中国的专家与媒体,一般预测未来基本是错误的,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学会动脑子,只需要拍马屁生存吃饭这就行啦!二天前的中国财政部宣布,自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7类128项进口商品中止关税减让义务,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关税,对水果及制品等120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为15%,对猪肉及制品等8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为25%。现行保税、减免税政策不变  在双方早就准备好的这场贸易战争中,该来的一定会来。昨天美国特朗普政府在与中国日益加剧的贸易争端中火力大开加码,宣布将对约1300种工业技术、交通运输和医疗产品征收25%的关税。  美国贸易代表署公布了此份年进口额达50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清单,其中主要为非消费类产品。清单覆盖的产品范围从化学产品到发光二极管,从摩托车到牙科装置等。这份清单将打击到很多美国制造商的供应链。  公布关税清单后将进入征求公众意见和咨询期,预计持续约两个月,贸易代表署称之后将发布”最终决定”的征税产品清单。贸易代表署已安排5月15日就这项关税举措举行公开听证会。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表示,“考虑到关税对美国经济可能造成的损害,但同时又要遏制中国有害的行为、政策和做法,这一关税清单是适当的”。  贸易代表署称,提出这项关税举措是为回应中国的政策,即迫使美国企业向中国企业转移技术和知识产权。该机构补充称,这样的政策提振中国根据”中国制造2025”等行业计划,夺取先进技术领导地位的努力。  白宫贸易顾问Peter Navarro 3月28日接受彭博电视采访时曾称,关税的重点侧重于“中国制造2025”行业。“在我看来,中国公然宣布"中国制造2025"计划基本上是告诉世界其他国家,中国未来将主宰每一个新兴行业,因此其他人的经济不会有任何未来。这些行业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量子计算机等等,”Navarro表示。  中国在2015年宣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此外,中国在2017年发布了人工智能发展战略。  中方只能应战且强硬回应啦。在美国公布拟加征关税的中国商品清单后,中国外交部、商务部和驻美使馆均发表回应称,中方将以同样规模、金额强度回击美方301调查。中美两国贸易紧张情绪或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地步。  好样的,商务部说,要对美产品采取同等力度、同等规模的对等措施!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方发布对华301调查项下征税产品建议清单发表谈话称,美方不顾中方的严正交涉,毫无事实依据,公布征税建议,是典型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做法,中方强烈谴责,坚决反对。同时将会在近日公布对美产品采取同等力度、同等规模的对等措施。  中国商务部官网刊登的声明称,美方做法严重违反了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中方拟立即将美方有关做法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同时,我们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相关规定,准备对美产品采取同等力度、同等规模的对等措施。  商务部称,“这些措施,近日将会公布。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美方任何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中国商务部称,美方此次公布的清单,罔顾40年来中美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本质,罔顾两国业界的呼声和消费者的利益,不利于美国国家利益,不利于中国国家利益,也不利于全球经济利益。  中国驻美大使馆表示,将立即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中方强烈谴责、坚决反对美方在毫无事实依据情况下发起对华301调查并公布征税建议。  美方做法严重违反了世贸组织基本原则和精神,是典型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中国国家利益,不利于美国国家利益,也不利于全球经济利益。  来而不往非礼也。中方将立即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同时,将根据中国有关法律,对美国产品采取同等力度、同等规模的对等措施。  希望美方保持理性,着眼长远,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同时,我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就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对华301调查征税产品建议清单答记者问时指出,美方不顾中方的严正交涉,毫无事实根据,公布征税建议,是典型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做法,中方强烈谴责,坚决反对。美方此举罔顾40年来中美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本质,罔顾两国业界的呼声和消费者的利益,不利于美国国家利益,不利于中国国家利益,也不利于全球经济利益。陆慷表示,美方做法严重违反了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中方将立即将美方这一错误做法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同时,我们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相关规定,准备对美产品采取同等力度、同等规模的对等措施。这些措施,近日将会公布。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美方任何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世界的经济市场开始魂魄动摇与混乱啦,实际上市场担忧中美贸易战沦为“持久战”也是有理由的。  如果说在美方宣布对华产品进行调查还属于两国贸易争端的话,那么,在上周末中方宣布对美“232措施”进行反制和本周美国公布对华加税商品清单后,中美双方的贸易摩擦已从争端升级至实质过招阶段。多名中国贸易问题专家表示,在未来两个月间,中美两国围绕贸易争端的谈判与过招将是一个“持久战”。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指出,在下一阶段的谈判中,如果谈判成功,将获得更多利益;而如果双方谈判不成功、爆发贸易战,美国未来很可能将对中国更多进口产品加征关税,其中中国的高端制造业将成为美国重点打击目标。  中国国际贸易问题专家屠新泉也认为,中国虽然宣布对美反制措施,但态度克制,中美两国仍希望尽一切可能避免贸易战,双方仍为谈判留有空间。  4月2日,白宫发言人桑德斯在谈及中美贸易战风险时称,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同中国的伙伴关系持开放态度,但“它应对美国有利,美国的知识产权应该得到保护”。4月3日,美国总统贸易和工业政策顾问、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主任彼得o纳瓦罗在回应中方反制措施时也表示,白宫希望避免与中国的相互贸易制裁,但“特朗普也坚决想要摆平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使其对美国更加公平”。纳瓦罗说:“我不认为中美会出现行动-回应,行动-回应的情况。不应该这样,这只会导致冲突升级。”  尽管白宫的态度依旧强硬,但美国各界却对一触即发的中美贸易战忧心忡忡。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4月3日称,自特朗普挑动中美贸易战风波以来,美股在两个月内就跌了3000点,华尔街想告诉特朗普的只有一条:不要贸易战!  美国大豆协会(ASA)的豆农们近日甚至自掏腰包,自3月29日起在特朗普经常收看的美国CNN、福克斯、CNBC等多家电视台购买了黄金时段滚动播放广告,苦劝特朗普“支持自由贸易,让美国经济更伟大”。在这则30秒的广告片中,一位名叫布伦特o白波的印第安那州大豆农向特朗普总统喊话说:“中国是我们最大的大豆客户,这让我们十分脆弱。我的农场以及其他许多和我一样的人的农场,会成为这场贸易战中的第一个牺牲品。”   The Earnings Scout首席执行官Nick Raich表示:“新的悲观论调是,特朗普政府实施的关税将引发一场全球贸易战,其会让世界陷入衰退。我们理解恐惧。我们知道,全球贸易战争对未来利润的影响会有多严重。”  知名黄金多头、Sprott U.S. Holdings Inc.首席执行官(CEO)Rick Rule则称,如果全球贸易战爆发,金价将飙升至五年来的最高水平。Rule表示,美国似乎注定要进行一场零和贸易战争,这一事实已经开始让世界上所有人都感到不快,而不仅仅是美国,这场没有赢家的贸易战肯定会引起一些担忧。特总统也不管他的票仓中部洲区农民们的损失啦,什么情况呢?赢得了吗?只是我们需要总结作战经验,不然贸易战中我们吃亏的历史还会重演。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大豆产业已经被美国彻底打败了,而且还是一败涂地,很难有翻身的机会,可是恐怕大家并不清楚其中的过程与内幕。有人提出美国阴谋论的说法,美国农业部长在1974年在杂志上说过这样一句话:“粮食是一种手段,它在美国外交谈判中是一种武器--布茨”,其实美国早已经把粮食当成一种武器,我认为这已经是公开的事情,何来阴谋,这是公开的用粮食当成枪炮赤裸裸的侵略。 从1990年进口0.1万吨,到15年进口8169万吨。从开始大豆完全自主到现在80%进口,大豆压榨环节90%被美国垄断。美国是用什么手段将我国大豆产业一点一点蚕食殆尽。如果重现那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祭奠中美大豆之战的惨烈。2003年12月,中国大豆采购团来美国已经3天了,这次要采购的大豆数量是250万吨,而合同迟迟没有签就是因为价格,美国农业部在8月12日发布农业报告,因为天气干旱原因调低了大豆产量。美国大豆价格由发布报告之日起开始上涨,由1900元/吨涨到2661元/吨,专家说现在的价格是历年来罕见的,基本到顶了,不会再涨了。这次采购团里总共12个企业,大头是大连华农豆业集团的李广富,采购80万吨,超过国企中粮,据他回忆说,当时虽然专家说不会在涨了,但是他心里很不拖底,生意场上没有绝对的事情。12月18日最终还是签订了250万吨的合同(14亿美元),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中美双方又签订了一份250万吨的意向合同,如果第二份合同能履行,中国本年度将采购大豆900万吨,整个芝加哥都为之欢呼。22日,中国大豆采购团返回中国,大豆价格持续暴涨,整个春节大豆采购商们都提心吊胆,你会说涨价是好事,怎么还害怕呢。因为在美国采购大豆,从签订合同之日起到大豆进入中国港口,在规定期间内,你要点价,就是选择某一天的价格来确定你购买大豆的价格。而这次的失误却把整个中国大豆产业都赔了进去,3月份采自美国的大豆刚到货,美国一份农业部报告公布,美豆获得意外大丰收,美国大豆价格一路狂泻,四、五个月就跌到了原来最低点。这就表明中国大豆加工企业按照比较高的价格支付货款,但是却要以跌下来的价格出售豆油和豆粕,简单说,中国采购这250万吨大豆,每加工一吨就要赔200块钱以上。中国大豆商一片惊呆,接着是愤怒,然后是惊恐,再然后......就是逃跑了,已经订购的大豆干脆不要了,美国在打电话到中国要求付款,停机了,关机了,人找不到了。中国媒体怒了,“大豆价格被操纵了吗?”“中国为何以最高价格购买美国大豆”“美国农业部和大豆协会提供虚假数据”等等报道频出。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大豆已经到中国了,钱也收完了。此时还没有完结,这才是美国的第一步,伴随着媒体无用的声讨,国内大豆压榨业艰难的走到了2004年11月份,这个月大豆油最低跌到5500元/吨,豆粕2400元/吨。李广富的华农豆业每月亏损高达3000万,只好选择停产,全国7个厂全部停产。日,经历了长达7个月的亏损之后,压榨能力占全国一半的16家压榨企业齐聚北京,达成了一项秘密协议,通过了一致对外的意见,那就是:“国际大豆供应商(美国供应商)必须降价,否则大家将联手减少第二季度的进口到货量,并将下半年进口粮减少一半,同时共享现有库存。”此时窝里斗的中国人终于团结起了,便作用不在时机已经是晚了。国内企业的联合的确引起了美国供应商的重视,5月20日,美国供应商也来到了北京,共同研讨如何对付中国压榨商的威胁。研讨发现,中国压榨业已经到了一根稻草就能压垮的地步,中国对大豆已经丧失了话语权,美国已经不怕你不采购大豆了,因为中国不采购美国的大豆就面临没有大豆用的地步。垂死挣扎的威胁已经构成不了危害了。在中国大豆压榨业已经没有威胁的情况下,那还和你谈个屁,美国开始放心大胆的进行第二步。整合、收购,占领压榨业。日,ADM(国际四大跨国粮商之一)董事长兼总裁艾伦在华尔街发表了一份报告,报告中称:“中国有投资机会。”美国大豆协会中国代表处向总部写信称:“今年是进军中国、整合大豆行业的时候了。”于是国际四大跨国粮商开始进入中国收购大豆压榨企业。(国际四大跨国粮商分别是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美国占了3家)日,华农集团的李广富出卖部分股权,与托福国际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说是战略合作,其实就是把华农30%的股权出卖了,而托福集团的大股东就是美国的ADM,也就是说美国的ADM收购了华农集团。接着李广富的南京华农分厂被美国邦吉收购,东莞华农分厂被美国嘉吉收购,霸州华农分厂被法国路易达孚收购。四大跨国粮商通过快速收购,很快掌握了中国三分之一的加工能力。2006年4月底,仍在开工的97家大豆压榨企业集团种,外商独资或参股的占到64家。中国前十大压榨企业仅剩一家中国全资公司,那就是黑龙江九三粮油工业集团。九三粮油公司总经理田仁礼回忆说:“其实美国ADM也早就盯上了我们,随后美国邦吉、嘉吉也都找过我,他们看上的是我的压榨能力,1.5万吨/日,但是我在守护中国最后的大豆,我在硬挺。”为什么没有谈妥,因为所有国际收购商都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购买进口大豆,这是必须的条件。 这也是九三粮油田仁礼绝不可能答应的条件,田仁礼有三条原则:第一:九三必须绝对控股。第二:不能提我必须买你大豆的事。第三:不能逃税。然而市场是残酷的,成本的煎熬,让田仁礼这位硬汉也屈服了,田仁礼最终也打破了自己的信念。2004年在大连、2005年在天津,九三粮油建立的两个分厂,采购的原料就是进口大豆。至此,中国大豆全线沦陷。作战失利,为什么?一伙什么主持中国的农业进口?中国农业不怕失败,就怕对抗不在一个层面上,中国还在谈如何把农业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而美国已经衍生出农业金融,一个北京爱情,一个乡村爱情,怎么玩?中国的未来取决天今天的科技与教育。这次贸易战远不止大豆这样简单。这二天公布的这些关税背后隐藏着白宫一个更广泛的目标,那就是阻碍“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而其中旨在将一批中国企业打造为机器人、半导体、飞机制造、计算机应用等行业的世界领军者。中国这一计划的一个要点是通过与外国公司合作或者获取海外技术,帮助中国企业崛起为各自所在行业的全球主导者。而这些企业正是美国预计将采取的行动所要针对的目标。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已经把“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术、机械”列为将要征收关税的行业。看到已经初步公布的这些细节项目,证实了其200页的报告中提到了一些中国企业的名字,作为来自中国的“不公平”竞争如何使美国吃亏的例证。根据美方的报告,对美构成最大威胁的包括以下这些公司:美的集团(在中国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机器人产业的计划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化工(2016年斥资440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的农药和种子集团之一瑞士先正达)、中国中车(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铁路车辆制造商)、中国商飞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这两家中国国有飞机制造集团正试图打破波音和空客在客机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清华紫光(受中国政府支持以激进方式在全球四处追逐半导体资产的企业)、华大基因(作为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学研发机构,与国开行有着大量贷款关系)。虽然,目前这些名单还不能确认,但对市场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这是国外机构挑出来的最可能受打击的中国企业名单,并且大致具备两个特征:一是身处科技行业或先进制造行业;二是收购过国外公司。纵深作战,就是科技与人才加上教育。这是我们的弱项,自力更生时代与全球化时代并举,我们要学会这一点的突破,不能受制天人才是关键的未来战略选择。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国产大豆保卫战在黑河打响
日08:51&&来源:
原标题:国产大豆保卫战在黑河打响
“需求到了八九千万之多,自己只产一千多万吨怎么行?保证主产区的大豆生产就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8月24日,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韩天富态度坚决地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大豆贸易的巨大逆差已经持续多年。从1996年起,我国由大豆的出口国变成进口国,当年大豆产量为1322.42万吨。二十年后,大豆生产依然稳定在1300万吨的水平,进口量却已逐年增至8169万吨,对外依存度超过85%。
从豆农到专家,从田间地头到科研院所,国产大豆的保卫战早已打响。
黑河大豆特别“好吃”
这一仗并不容易。曾专程去美国考察大豆产业的黑河市嫩江县农业局党委副书记李铁辉说:“美国大豆从土地到农机,成本远低于我们。”“进口大豆便宜,价格倒灌,农民不挣钱。”中国农业科学院黄文坤研究员也直言。
但作为传统的“大粮仓”,黑河有发展农业的先天条件――黑土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雨热同现,昼夜温差大。没有污染,病虫害少,耕地亩化肥用量只相当于全国的三分之一。不仅如此,黑河的河流水质都在一级以上,这在农业主产区中尤其难得。
2016年,黑河市种植大豆1860亩,是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地级市。“这里种了中国六分之一的大豆,把这里搞好了,意义很大。”对于黑河大豆产业的价值,韩天富极其看重。
“和用于榨油和生产豆粕的进口高油大豆不同,这里的大豆富含维生素E、总异黄酮等对人体有益的代谢物,β-胡萝卜素含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吃了特别好。”韩天富说。
在8月18日召开的“中国黑河食用大豆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萌山指出:“要根据油用、食用、出口等不同用途,因地制宜,不断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着力打造食用‘黑河大豆’品牌。”
这也是处在进口大豆围困中的国产大豆的一条突围之路。
院士带领专家“下地”
盖钧镒院士出现在望不到头的大豆田边时,没人想到这个笑眯眯的老头儿已经81岁了。记者见到他时,他已经连续“下地”一周,上坡过垄,脚步并不落后于身边的年轻助手。
“今年早春时节,盖钧镒院士走遍黑河市所有6个示范县,实地考察一个星期 ,审核了试点方案,每天工作到很晚,买了头等舱也不坐。”韩天富说。在院士的带领下,从育种栽培到土肥植保,再到农机农经,覆盖全产业链的30位科学家集结到了黑河主产区,给农业生产提供从土地到餐桌的科技支持。
黑河地区的豆农基本都在40岁以上,以初中学历为主,务农超过二十年。针对技术方案的落地,陈萌山说:“要通过技术培训、组织观摩示范等形式,找到让技术到户到田的办法。”
“我们年年这么搞,从春到秋,定期安排人去村里接农民到示范田参观学习,全部免费,中午还管饭,要农民们亲眼看新技术的好处,不然他就强调自己的经验,找多大的专家讲他也不听。” 黑河市爱辉区农业局局长刘太忠说。
在最好的土壤上发力“领跑”
农作倒茬、土壤培肥、深松整地、秸秆还田、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使用……为保黑河大豆的科学生产,一系列措施陆续出炉。
韩天富解释说:“秸秆还田和秋整地之后,土壤自己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加了。玉米大豆轮作也会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随着技术的成熟,玉米高产的情况下大豆完全可以做到不使用化肥。”
陈萌山强调了技术对绿色生产的价值:“大力推广粮豆轮作、深松整地、测土配方施肥、根瘤菌施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等新技术,能够确保生产过程符合绿色发展的目标要求。”
黑河人均耕地17亩,广袤的黑土地地块大、人口少,是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最好的土壤。去年,在全国平均亩产120公斤的情况下,黑河大豆亩产200公斤。盖钧镒提出的“平均产量200公斤”的目标,黑河大豆已经提前实现,而另一个“全国2500万吨优质大豆生产”的目标,还需要黑河大豆持续发力“领跑”。
“中国农业必须要有自给自足的能力。”盖钧镒强调。(本报记者 崔 爽)
(责编:熊守朋(实习生)、申宁)
推荐阅读世界首台!我国量子计算机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这是历史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基于单光子的量子模拟机,为最终实现超越经典计算能力的量子计算这一国际学术界称之为‘量子称霸’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潘建伟说。
从“气象特警”到“随身空调” 航天技术来到你身边航天技术民用化已经不是新鲜事。宝宝使用的尿不湿、方便面里的蔬菜包等,这些产品最初都是由航天技术转化而来,而我国现如今在航天技术转化民用方面,更是已经覆盖汽车、电子通信、医疗仪器等多个民用领域。粮油界朋友圈近期流传一篇文章--《中美大豆之战,中国完败内幕》,的确悲情动人。中国怎么就完败呢?!
如果一定要把大豆进口比喻成战争,也许我们有过战术失误,但更多时刻是战略选择。
事实上,中国大豆产业并不像社会舆论流传的那样“岌岌可危”。虽然榨油业一度曾有被跨国资本控制的忧虑,但经过一番努力,目前已形成中国国企、民企和外资三分天下的格局,广大消费者在充足供给和竞争中获益、国内油企在向外资学习和竞争中发展壮大。
然而,中国大豆从世界最大的生产国,变成世界最大的购买客户,如此戏剧性的变化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所谓的内幕是美国人的阴谋亦或阳谋么?
展开剩余95%
基于意识形态或爱国情感的论战已足够多,我们需要更冷静清晰的视角,看看大豆及压榨产业如何走到这一步,以及将往何处去。
下面这篇文章全景式梳理了近20年来中国大豆市场巨变的每个重要节点,其中也包括所谓的“中美大豆之战”。没有“剧情“描述,多是数据求证,推荐给想认真了解历史的粮油人。
(文章有点长,精彩不少,先收藏,慢慢看)
从世界第一生产者到世界第一大客户
20世纪下半叶,中国大豆完全自给自足,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大跃进前(年),中国大豆的出口一度对前苏联非常重要。大豆产量从80年代的900万吨增长到1994年的1600万吨高峰。随后的几年里,产量亦稳步增长。
直到1990年代,中国仍然是大豆净出口国。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大豆出口超过100万吨,完全不需要进口。
随着中国对全球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以及大豆产品需求的增长,中国大豆产业在1990年和2000年开始发生巨大变化:
中国曾经是美国、阿根廷、巴西在世界大豆出口市场的竞争对手,如今却成为它们最大的客户。
怎么会需要这么多大豆?
过去大豆主要用于豆制品的消费,养殖业的兴起带动了饲料需求增长,豆油的消费也不断增加,于是大豆市场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现代养殖业的需求
中国的经济改革同时开启了持续到今天的营养变革。
中国家庭的食品消费以前以植物产品为主,现在已经多样化,肉类产品(牛肉、猪肉和家禽)和乳制品的消费量增加。
● 到2013年,每个居民每天总可用食物量接近3000大卡,其中包括高比例(20%以上)的肉类卡路里。
●1985年至2015年,猪肉产量增加了3倍,目前仍是中国主要肉类产品,占肉类总产量的57%。家禽产量增加了18倍,牛肉产量增加了15倍,羊肉产量增加了7倍。
这些增长都是由人均消费以及人口增长推动的。2014年人口净增长约700万,但在未来几十年增速将会放缓,到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5亿。
人均消费的主要驱动力是日益增长的购买力和城镇化。
●美国农业部统计,2014年中国人均肉类消费量为33.6公斤,牛奶和乳制品的人均消费量仍然很低,为12.6公斤。
●这两类需求将在未来几年增加。但是,人口老龄化可能会减慢消费增速,独生子女政策的调整不太可能扭转这一趋势。
肉类消费(主要是鸡肉和猪肉)的增长导致对动物饲料的需求上升,包括谷物和大豆。
基于食品安全和经济原因,政府推动大规模现代养殖业的发展,而传统的小型养殖户逐渐退出。
●2002年-2010年间,3000头以上的养猪场占比从5%上升到18%。在乳品行业,拥有1000头奶牛以上的养殖企业从从2002年的3%增加到2015年的20%。
因此,自混饲料的使用不断减少,工业化饲料使用量增加,对豆粕的需求随之增长。
中国豆粕产量从1997/98年的800万吨增加到2014/15年的5400万吨。
中国的现代饲料工业始于1975年,到2012年产量近2亿吨,成为世界最大的饲料生产国。
豆油成为第一大消费油种
随着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中国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从1996年的不足8公斤上升到2014年的24公斤,低于美国和欧洲,但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食用植物油总消费量从1000万吨增加到3300万吨。
在总消费急剧增长的十几年间,豆油一直居于领先地位。
在2002年前,菜籽油是消费量最大的植物油,其次是豆油、花生油和棉籽油。当时大多数油是以散装毛油的形式销售,区域特征显著:东北消费豆油,长江流域消费菜油,部分南方地区消费花生油。
但是,新的食用油标准改变了这种市场结构。1992年,中国颁布了一份“色拉油”的标准,未精炼的毛油颜色浑浊,被认为是不健康的,这引发了食用油市场的细分:味道和气味不再是第一选择标准,价格开始主导消费者的购买选择。
便宜的大豆油变得更有吸引力,从2003年始,豆油取代了菜籽油成为第一大消费油种。
2016年的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中国植物油消费构成中,豆油占44%以上,其次是菜籽油(24%),棕榈油(18%)和花生油(9%)。
在生产方面,中国并不出产棕榈油,豆油是中国最主要的食用油产品,占比近55%,而菜籽油仅占29%,花生油占11%。
进口大豆为何汹涌而入?
中国的战略和关税政策
为满足大豆需求,中国政府面临选择,油籽产品的进口政策制定并不容易。期间经历了几年的反复。
——1995年,中国取消了豆粕进口13%的增值税,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确保饲料供应。结果豆粕进口急剧增加,1997/98年超过400万吨,国内大豆价格及压榨利润下降。食用油产量下降,并出现了走私增长势头。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1999年政府对豆粕进口恢复了增值税,并决定发展大豆压榨业:进口大豆在国内加工,获取压榨利润。
——中国决定实施3%的大豆单一关税政策,取代之前的征收的180%关税、40%优惠税和3%配额税率。这项决定旨在加强高附加值产品(即豆油和豆粕)的生产,同时契合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留下耕地用于粮食作物生产。
中国的农业贸易战略包括仅对某些“非战略”产品(大豆,肉类)增加进口,对谷物则征收关税配额。这样,农业生产可以专注于战略产品,如谷物(小麦和大米),以保持自给自足。
至此,政府做出了明确的地缘战略选择:
巴西和阿根廷的农作物种植(包括大豆)正在迅猛扩展,可以进口这些国家有价格竞争力的原料来饲养动物,以支持养殖业的发展。
如果中国不进口,由国内种植7500万吨大豆用于压榨,则将占用4000万公顷土地,同时将不得不进口至少2亿吨的粮食。
中国没有更多的可耕种土地,由于生态保护、城市化(2015年,54%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工业化和污染,消耗、荒漠盐碱化等所造成的多重损害,三十年来可耕地面积从1.33亿公顷下降到1.2亿公顷。
为了促进大豆进口并加入WTO(世贸组织),自90年代末期,中国取消了大豆的进口关税配额,将进口关税降低到3%;豆油的进口关税从2001年的63%下降到2006年的9%,豆粕的进口关税保持在5%。
因此,自2000年以来,中国大豆产业面向世界市场开放,这与受益于关税配额的水稻,小麦或玉米产业形成鲜明对比。
大豆市场的对外开放给国内产业带来了两大主要冲击:
国内大豆产量下降
大豆进口自90年代末以来急剧上升,到2015年,有超过8000万吨的大豆进入中国。
中国的大豆种植相比其他的主要出产国(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缺乏竞争力,因为耕地有限,产量相对较低。
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小规模农场的竞争力低于南北美洲的大型农场。即使在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黑龙江,大豆农场超过10公顷也不多。
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国内大豆的价格明显高于美国或巴西,数据显示,从2004年到2014年,生产成本增加了2倍。
此外,中国大豆价格保持在较高水平,因为2008年国家启动了“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旨在帮助处于大豆开放市场中的农民。
●2008年中国在东北地区开始对大豆实施“临时收储”,每年10月下旬或11月初发布最低保护价,从 年到,大豆临时收储政策连续执行了四年,直到年度 ,大豆价格稳定在4600元/吨。国内外大豆间的价格差价不断增大,压榨厂(油厂)更趋于采用进口大豆。
●2013年进口大豆均价为600美元/吨(需加征3%关税),国内主产区的大豆价格则超过750美元/吨。 因为价格高,农民很难向油厂售出大豆,有的甚至不能被国家收储,因为不符合收购的质量标准。
尽管承担着采购、仓储的费用,国家大豆储备仓库仍不断膨胀。外界评论甚至将“最低保护价”称为对进口和外国种植者的“补贴”。
中国种植的都是非转基因大豆,含油量比进口大豆低3%-5%,市场于是出现了分化:
超过60%的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用作食品(豆腐、豆浆等),而90%的进口转基因大豆用作压榨豆油和豆粕。
此外,中国大豆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部,即东北地区和内蒙古。在1990年之前,中国的大豆压榨工厂(油厂)主要位于大豆生产地区,销售区位于南部及东南部地区。在这种模式下,大豆的价格呈北低南高。
大豆开始进口后,沿海地区建设了许多新的大豆压榨厂,产生了“北粮南运”的流通模式。位于港口附近的大豆压榨商购买国产大豆,成本更高,部分原因是中国交通运输的瓶颈。不断增加的大豆进口量随后改变了大豆贸易模式,国内大豆失去了资源优势。
无法与进口竞争,中国大豆产量自2004年以来一直在下降。2015年产量为1100万吨,产量减少了35%以上,而种植面积减少了20%以上。
然而,目前中国仍是世界排名第四的大豆生产国。产量一直维持在1.8吨/公顷左右的水平。
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
大豆仅占中国油籽产量的23%,花生和油菜籽是第一和第二大油籽。
中国主要油籽产量
现在中国已经依赖于国外大豆,80%的消费来自进口。在国际大豆贸易中占比60%以上,大豆年进口额达350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1/3。
中国主要从三个国家购买大豆,95%的进口量来自于它们:巴西49%,美国35%和阿根廷12%。
实际上这亦是互相依赖的格局:
巴西四分之三的大豆出口到中国,美国超过一半的大豆销售到中国,85%的阿根廷大豆出口到中国。
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豆粕的产量约为5900万吨,高于全国5600万吨的消费量,占中国蛋白粕类总消费量的近四分之三。中国仍然是豆粕的净出口国,主要出口到日本,越南和韩国。
尽管巨量大豆被压榨,豆粕实现了自给自足,但中国仍是豆油的净进口国。2007年进口量达到280万吨,2015年下降到80万吨。
虽然自2001年以来中国提升了大豆压榨能力,但豆油需求增长得更快。
可以用另一个原因来解释着这一进口现象——豆粕和豆油压榨提取率。
中国的压榨业似乎重视豆粕甚于豆油。国内豆粕的出粕率为79%,高出国际平均值0.5%;而豆油的出油率为17.8%, 明显低于18.5%的国际平均值。
就油脂部分来看,中国的对外依存度逐年增加,主要因为巨量的大豆进口和不断增长的棕榈油进口量。
近20年来植物油对外依存率不断增长
外资进入中国压榨业
中国的大豆压榨产能不断增长,从2001年的4000万吨增加到2015年的1.5亿吨,如果以年压榨7000万吨计算,产能明显过剩。
压榨产能最大的地区为:山东(4000万吨),江苏(2200万吨),广东(2000万吨),广西(1500万吨),辽宁(800万吨)和天津(900万吨),全部都远离大豆主产区。
自2004年以来,中国大豆压榨产业的另一个危机在于:越来越多的份额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
2004年4月,在大豆价格达到360美元/吨的高位时,中国的大豆压榨厂(油厂)购买了美国大豆。6个月后,价格大幅下降到190美元/吨,许多买家试图违约,但最终不得不履行合同。
高价买豆最终导致许多中国压榨企业巨额亏损和破产,国际大豆贸易商借机得以进入中国油脂压榨业。这次“大豆危机”导致了行业格局的巨变。
目前,虽然国内企业拥有三份之二的大豆压榨产能,但外资公司掌控了中国70%的进口大豆贸易量。
●美国ADM和新加坡丰益Wilmar联合投资的企业,目前是行业内最大的外资企业。丰益wilmar在中国拥有56个分支机构,年压榨量2000万吨。
●Bunge邦吉于2005年进入压榨业,在南京,天津和上海设有机构,与三维集团在日照建有合资压榨精炼厂。
●Cargill嘉吉在中国运作34家独资或合资企业,并在广东、江苏建有四家压榨厂。
国产豆与进口豆竞争中的政策
玉米 - 大豆间的竞争
中国大豆还受到玉米的挑战,玉米一度抢占了大豆的种植面积,特别是在东北地区,玉米已成为主要的农作物。15年来,由于种植面积增加了50%,玉米产量翻了一番。
黑龙江省的变化佐证着玉米在竞争中的胜出:黑龙江省从最大的大豆生产地区变成了最大的玉米生产地区,占国内玉米总产量的15%。
价格是玉米的优势:虽然玉米单产是大豆的三倍,玉米价约2元/公斤,大豆约4.2元/公斤。在3/14年间,玉米的最低价格上涨了50%,而大豆的最低价格只上涨了30%。这使得玉米的面积和产量得以持续增长。
此外,大豆产量和油菜籽的单产在最近几十年几乎没有提高,而其他粮食作物却不同,大致的单产数据对比:大豆平均1800公斤/公顷,菜籽1900公斤/公顷,玉米5900公斤/公顷,小麦5000公斤/公顷,稻米4700公斤/公顷,花生3600公斤/公顷。
身处国际市场中的大豆
食用油已成为中国消费者的日常必需品,政府因此重视油籽产业。由于大部分食用油是直接或间接进口的,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会很快传导到国内市场。
中国政府仍有一些手段来平稳市场,减轻其对中国消费者的负面影响。如果说制定“大豆最低保护价”是为了帮助农民,但当油价大幅上升时,政府会毫不犹豫地采取措施去保护消费者。
●2010年10月至11月中旬,植物油的平均零售价格上涨了17%。2010年国际大豆开始上涨,2011年5月达到高点。
国家发改委约谈了国内四家食用油企业,要求不得上调小包装食用油价格,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持续到2011年中期。
中小油脂企业因为担心失去市场份额,也不敢提高价格。即便一些企业试图涨价,也被叫停。
虽然国家抛售了部分储备的菜籽油和豆油来平抑价格,但所有的油企都亏损了。直到2011年第二季度,国际市场价格出现下跌,才缓解了国内的油价。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2012年,国际大豆和其他油籽价格出现飙涨。当时占据国内80%份额的五大油脂企业-中粮、益海嘉里、鲁花集团、九三油脂和汇福粮油,再次被要求稳定价格保证供应。
但自从2013年起,国际大豆价格持续下降,情况发生了变化,不能采取同样的措施去解决。
国内外大豆的价格差严重影响了国内大豆的产量,甚至于食品用途。有媒体报道食品加工者越来越多地使用进口大豆,因为比国产大豆便宜得多,这引起了消费者的恐慌,因为进口大豆是转基因产品。
销售年度,中国政府取消了大豆(也包括油菜籽)的临时收储政策, 改为实行目标价格补贴。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国家对差价给予补贴,新政策由各省负责执行。
这项改革的目的是降低国内大豆价格,使其比进口大豆更具竞争力。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国大豆价格确实下降了20%,但由于饲料和油脂需求的驱动,大豆进口量仍居高不下。
中期来看,政府希望降低巨大的玉米储备,并限制玉米替代品的进口。《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年)》要求减少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大豆种植面积。
增产的国内大豆将会用于食用,并不能抑制由饲料需求驱动的大豆进口。在未来的几年中,中国的大豆进口可能会趋于平稳,因为政府更倾向于进口更多的肉类以满足市场需求。
在经历了多年持续下降后,国产大豆似乎得益于玉米问题而被重视,大豆价格的改革和种植面积的扩大将改变大豆在中国农业布局中的地位。
大豆进口不会减少,但国产大豆将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并将拥有新的未来。
注:本文摘译自ocl-journal,配图部分来源于网络,文中数据未能一一核实,仅供参考。
【oilcn油讯:专业 专注 真知 真相】
联系: 021-
免费查询油企、产品、资讯,请访问:
中国食用油网 http://www.oilcn.com
吃油也要讲腔调——微博关注 @ 油腔话调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美贸易战 大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