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到宝雕弓是不是最好的天天打波利弓箭手加点了

宇文成都天生神力,将宝雕弓拉断,不愧是大隋第一勇士!_腾讯视频
三倍流畅播放
1080P蓝光画质
新剧提前看
1080P蓝光画质
纯净式无框播放器
三倍流畅播放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下载需先安装客户端
{clientText}
客户端特权:
3倍流畅播放
当前播放至 {time}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宇文成都天生神力,将宝雕弓拉断,不愧是大隋第一勇士!
老光棍的爱情历程
求职者当众播报“新闻”变结巴,海归女“表白”陈昊遭拒。
藏龙卧虎天津卫视
双高好青年放弃学位潦倒创业,俞敏洪现场连线。
《大秦帝国之崛起》宣太后芈八子诱杀义渠骇
李元霸三战宇文成都,两虎相斗,宇文成都必伤
李元霸初次对决宇文成都,一招震飞宇文成都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此人将番邦第一高手打败自己毫发无伤霸气无比,非李元霸不能敌!
宇文成都受伤,反王大将就看不起大隋战将,其实大隋战将是李元霸
宇文成都原来是个千古忠臣,却被人误解万年
宇文成都无耻,对待自己心爱的女孩
宇文成都大战伍云召,背后小人放冷箭,关键时刻关老爷显灵
从佟大为那里跳槽过来的员工唐总也不敢用,只能用高薪养着
李元霸向皇上要官 找宇文成都比武较高低 一锤便见真章 经典!
骨干员工要跳槽,这位美女老板的处理方式,比升职加薪高明多了!
男子仗着自己是富家大少欺负孙红雷,结果被孙红雷暴打
他能将李元霸打吐血的人,番邦第一高手居然看不起他
《隋唐演义》罗成因这个女人大打出手,宇文成都一拳够硬,罗成怕了
大力士都拉不动的神弓,被宇文成都直接拉断,不愧是大隋第一勇士
武功高强,堪称第一高手,只恨与李元霸同世
隋唐演义:宇文成都堂堂七尺男儿,向美女表白遭拒绝,也伤心落泪
宇文成都大战裴元庆,宇文成都精疲力尽打不过裴元庆
此人非李元霸不能敌,番邦三国三大勇士皆被他一一暴打出场外
骨干员工想跳槽提出无理要求,美女老板机智破解,比升职加薪更高明
罗成大战宇文成都,一个回合便落败,若隋唐一绝罗松在,不至如此
宇文成都霸气秒杀雄阔海伍天赐伍云昭三人,遇见裴元庆直接被打昏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百度贴吧——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区【原创】夏完淳评传(2014年7月完稿) 第1页(共140贴)   
1楼. 此书献给夏完淳吧所有前吧主(冰雪寒春、宛月女、水镜如尘、春华夏、元宜等)和所有对夏完淳吧有过贡献的吧友。短序夏完淳,字存古,号灵胥,一说号灵首,乳名端哥,明亡后或者南明弘光灭亡后,另取名为“复”,但未废弃原名。夏完淳于崇祯四年(1631年)出生于南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今属上海市松江区),父亲为明末几社创始人之一、复社骨干之一的夏允彝。夏允彝在夏完淳大约7岁时中崇祯十年丁丑科进士,被任命为福建长乐知县,任职大约五年后,因母亲去世而回乡,此时夏完淳12岁,回乡后正式拜当时诗坛与文坛领袖陈子龙为师,因陈子龙当时大多数时间在浙江处理公务,师生二人的接触并不多。崇祯十七年春,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入北京,崇祯自缢,明朝灭亡,不久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李自成溃败而逃,北京以及附近地区很快陷入清军控制之中。崇祯十七年五月,老福王朱常询世子朱由崧(嗣福王,简称福王)在南京登基,先称监国,数日后改称帝,是为弘光帝,改次年(乙酉年,1645年)为弘光元年。清朝文献多不承认其帝王身份,而称其为福王。弘光帝即位后,夏允彝对其持悲观态度,以母丧未除为由,拒绝赴任,陈子龙则希望能够为光复北方而贡献力量,因此以兵科给事中原职出任弘光朝廷,上任大约五十天,上疏三十多,不仅未被接受,反而引发奸臣忌恨,因此于八月请求告假回乡处理祖父与父亲墓葬之事,获得批准,与年底回到松江,因此与夏完淳有了长时间的接触。夏完淳生具异秉,9岁即出诗集(《代乳集》,今已散佚),此时14岁的他,在陈子龙的教导之下,凭借过人的天赋,诗文水平均迅速提升。弘光元年(乙酉年,1645年)春,清军南下,攻破扬州,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扬州十日”,屠戮无辜人民数十万。接着,清军向南京进发,弘光帝不战而逃,钱谦益、王铎等大臣打开南京城门迎接清军,清军追捕弘光帝,很快在芜湖一带将其活捉,于次年将其处死。弘光元年6月,江南各地为反抗清军剃发令以及灭绝人性的大屠戮,纷纷起兵反抗,夏完淳跟随父亲夏允彝入吴志葵军中,战乱之中,与从小就定下亲的未婚妻钱秦篆成亲,次年(丙戌年,1646年),钱秦篆生下女儿。吴志葵围攻苏州,受到守城清军顽抗,因意志不坚定而惨败,夏允彝认为(1/4)   2楼. 正文内容将在两天内全部贴出。  4楼. 我欲登天云盘盘,我欲御风无羽翰。&br&我欲陟山泥洹洹,我欲涉江忧天寒。&br&琼弁玉蕤佩珊珊,蕙桡桂棹凌回澜。&br&泽中何有多红兰,天风日暮徒盘桓。&br&芳草盈箧怀所欢,美人何在青云端。&br&衣玄绡衣冠玉冠,明珰垂絓乘六鸾。&br&欲往从之道路难,相思双泪流轻纨。&br&佳肴旨酒不能餐,瑶琴一曲风中弹。&br&风急弦绝摧心肝,月明星稀斗阑干。 ------夏完淳《长歌》第一章 夏完淳世系与夏允彝早期交游夏完淳出生于松江华亭县的一个书香门第。明代的松江府(今上海市松江区),领县有华亭县(今属上海市松江区)、上海县(今属上海市)、青浦县(今上海市青浦区)。这三县中,华亭县最为有名,“华亭”本是位于华亭谷的一个亭子的名字,陆机(字士衡)与陆云(字士龙)的故里平原村就在这个名为“华亭”的亭子旁边,亭子附近山青水秀,多有飞鹤。陆机在被杀前怀念华亭之鹤,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死后归葬华亭,此后,此地设为华亭县。因为陆机那句话,华亭鹤也因此闻名天下,华亭鹤有三种,白顶、灰顶与丹顶,其中最名贵的是丹顶鹤。华亭鹤唳,也因此成为著名的典故。庾信名作《哀江南赋》序中即有“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三有“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李商隐《曲江》有:“死忆华亭闻鹤唳,老忧王室泣铜驼。”夏完淳写《忆侯几道云俱兄弟》诗中有“鹤唳华亭人没后,河桥一阕泪沾襟”之句,也出于此典。松江在古代还被雅称为“云间”,西晋华亭人陆云(字士龙),对客自称“云间陆士龙”,云间因此闻名,并常称为华亭的代称,夏完淳被捕离开故乡华亭时,写《别云间》。明末陈子龙与夏完淳为代表人物的华亭县诗人与词人群体分别被称为“云间诗派”与“云间词派”,合称或统称为“云间派”。吴国时期,松江一带归吴郡吴县,因此传统上也将松江一带归入“三吴”,三吴有具体所指,有多种说法,有“吴郡、吴兴郡、会稽郡”,有“吴郡、吴兴、丹阳”,有“吴郡、吴兴、义兴”,有“东吴苏州、中吴常州、西吴湖州”,有“东吴苏州、中吴润州,西吴湖州”,但是大体上位于今上海、苏州、(1/4)    6楼. 据侯玄涵给允彝写的传记的记载,允彝中举后,因其文章、学问和人品,在乡里的名气逐渐外传,许多后生小子前往拜访,受到了一些人的妒忌,他们认为夏允彝不过是一个举人,连进士都不是,说出的话算什么?官都没有当上,算什么建功立业?这些都没有浇灭允彝的热情,许多人前来请教问题,只要稍微有好的表现,允彝就赞不绝口,就如侯玄涵的传记说的那样,许多年轻人因为允彝的一句赞赏而以此砥砺,成为有所成就之人甚至名人。在中举七年后,三十岁的允彝遇到了他一生中最有能耐的小朋友,即当时十八岁的陈子龙。此时的子龙所写的诗文已经“瑰丽横绝”,清代最杰出的诗人吴伟业在《复社纪事》中说:“卧子年十九,诗歌古文倾一世。”吴伟业是允彝和子龙的好友,因为后来被迫任职清朝三年而被归为清代诗人,实则仅比子龙小一岁,因为子龙抗清就义,为明代人,吴伟业则因为仕清三年且在清代活了二十多年,被划为清代诗人。可惜子龙早期这些“倾一世”的作品早已失传,至今流传的子龙诗文基本上都是他二十二岁之后的作品,仅有极少数是此前作品。允彝为子龙的才华所折服,折节结交,《青浦县志》卷三十《杂志》记载:“陈黄门子龙年十八始交同郡夏允彝、周勒卣立勋、宋子建存标、尚木征璧、彭燕又宾、朱宗远灏,……”尽管完淳一共有四个正式的老师,第一个是沈楫(弘济),第二个是张溥(天如),第三个是计南阳(后改名为计东,但是同时代还有一个苏州的计东,不能混淆),而子龙是他最后一个正式老师,但是子龙却是这三个老师中对完淳影响最大的一个,在几社创立后不久,子龙就与允彝齐名,吴伟业在《梅村诗话》中评价陈子龙时说:“当是时,几社名闻天下。卧子眼光奕奕,意气笼罩千人,见者莫不辟易。登临赠答,淋漓慷慨,虽百世后犹想见其人也。”子龙的文章、诗词都对完淳产生深远影响,子龙还与允彝一样对完淳的性格与气节的形成产生决定性影响。陈夏二人也因为彼此的欣赏而成为最知心的好友,这为后来完淳拜子龙为师以及三人一起起兵抗清打下了最好的基础。崇祯元年(1628年),三十三岁的允彝与杜麟征、张采到京城参加会试。由于思宗朱由检在这一年改元崇祯,朝廷为此给了“恩贡”名额,额外挑选优秀的生员(秀才)进京入太学受教(1/2)   7楼. 故国莺花满地残,当年风景未应阑。 &br&烟笼翠柳凌波静,雨过红梨入梦寒。&br&芳草已经迷曲巷,春光依旧满勾栏。&br&江南一片伤心月,多少琵琶马上弹! 五更星动角声残,清酌沉沉歌舞阑。&br&蝴蝶梦中春月苦,杜鹃花外晓风寒。&br&如云锦袖归尘土,却月珠帘覆井栏。&br&酒醒忽思嵇叔夜,广陵一曲更谁弹! 夜静孤城玉漏残,登楼长啸客愁阑。&br&三年寒食催征梦,二月春衣试晓寒。&br&故国风尘空击楫,旧园花鸟独凭栏。&br&五陵年少归何处,匣里双龙不敢弹。 曙莺啼过百花残,客子无家泣夜阑。&br&锦瑟按来人不见,玉笙吹彻梦独寒。&br&佩环晓醉芙蓉帐,罗绮春娇芍药栏。&br&回首风流成往事,几行红泪暗中弹。 旧都风物暗凋残,东海孤臣泪未阑。&br&睥睨浮云三殿晓,罘罳落月九天寒。&br&宫花寂寂啼黄鸟,御柳深深隐画栏。&br&裘马京华零落尽,铁冠高卧有谁弹! 芦荻临风故垒残,飘零湖海又春阑。&br&子胥江上吹箫苦,如意堂前击筑寒。&br&云净平沙连碧浦,楼空斜月上朱栏。&br&孟尝宾客随烟草,更向谁门倚铗弹!  ------夏完淳《感旧步仲芳先生韵》六首 第二章 神童的童年 崇祯四年(1631),完淳出生,生母为陆氏,当时允彝已经三十六岁,女儿夏淑吉已十四岁,此时的允彝刚刚经历了又一次进士科举的失败,从万历戊午年允彝以二十三岁之龄中举以来,他分别在二十四、二十七、三十、三十三与三十六岁时连续五次落榜,心中的痛苦早已压得自己无法喘息。虽然在当时,举人也能一路混上知县或者县推官(县法官),但是这种可能性远低于进士成为知县或者县推官的可能性。何况,在明朝,知县与推官虽然不是进士的垫底官职,也已经很接近垫底了。相比之下,举人成为知县差不多就封顶了,子龙岳父张轨端就是以举人身份熬成知县的(当然也有极少数获得更高官职的)。儿子的及时到来扫清了允彝这些年的痛苦与郁闷,允彝将这个儿子取名为完淳,乳名端哥。淳,是质朴、纯粹之意,完即完整或极致之意,表字定为“存古”,即留存古人精神。完淳的号小隐与灵首,可能是后来自己所取。允彝是几社的发起人之一,也是复社的骨干,其基本思想就是复古,因此给(1/4)    8楼. 崇祯七年(甲戌年,1634年),四岁的完淳已能属文。夏天,五省总督陈奇瑜以优势兵力围剿李自成军队将其赶入兴安南面的车厢峡,车厢峡长四十里,四面都是悬崖峭壁,号称猿鹿无径,人更是无法攀登,明军从山上滚下巨石,投下火把,连日大雨的所有的将弓箭湿透,使刀枪生锈,战马也饿死过半,士兵死伤无数。此时,陈奇瑜只需要按兵不动,守住出口,李自成部队出则被捕,不出来就被全部饿死。但是愚蠢的陈奇瑜却相信了李自成的诈降,招安了约四万人,每百人编成一队,每一队派一个安抚官,押送他们。等出了车厢峡,李自成军立即杀了监督的少数明军,“破凤县八百里连云栈,尸横撑柱,四十村落尽为灰烬。”关中大震。此后,明朝再无能力剿灭农民军,明代灭国的命运从此不可逆转。秋天,清兵入犯宣府、大同,烧杀掠夺,无恶不作。明朝廷这时候不仅是东北关外的边疆充满危机,京城军民也开始笼罩在不安之中。崇祯八年(乙亥,1635年),五岁的完淳已经展现出超人的天赋,已经可以熟读经史,畅说《论语》,苏松道冯元飏嗟叹不已。在父亲的安排下,完淳得以拜当时复社领袖张溥为师,并能与张溥讨论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特观点,老儒都望尘莫及,深得张溥赞赏。此时五岁的完淳以背诵《五经》而入学,才华惊动陈继儒()。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麋公,松江华亭人,二十九时,弃诸生籍,放弃科举,焚毁衣冠,隐居于东余山间,作画著书,名声大振。工诗文,绘画,是明末著名的文学家与书画家,与董其昌齐名。陈继儒很受宰相徐阶器重,后来又曾多次受到朝中重臣推荐,均以病辞,但是却经常评议朝中大政,被时人称为“山中宰相”。陈继儒也填词。当时已经七十八岁高龄的陈继儒为完淳写了四首《童子赞》诗,赞扬这个五岁的神童,自序:“《童子赞》,为吾友夏彝仲长公端哥,非敢佞也,吾有所试矣。”这个需要说明诗歌是称赞夏允彝儿子端哥(完淳)的,不是胡乱吹捧,自己已经亲自考察过。诗歌写:包身胆,过眼眉。谈精义,五岁儿。老讲师,是童儿。(一)矢口发,下笔灵。小叩应,大叩鸣。四座惊,是童神。(二)精用审,善辞令。半《论语》,天下定。(自注:讲上下《论语》,宿儒弗及。)吾摩顶,是童圣。(三)雷如蛰,日(1/4)    9楼. 崇祯九年(丙子,1636年)秋,完淳十九岁的姐姐夏淑吉嫁给嘉定名门之后侯玄洵(文中),当时完淳六岁。侯玄洵父亲侯岐曾(雍瞻,)是允彝和子龙好友,与兄长侯峒曾(豫瞻,1591年-1645年)、侯岷曾(1591年-1611年)被并称为“江南三凤”,都是非常有气节的读书人,峒曾与岷曾为孪生兄弟,可惜的是,岷曾21岁时即早逝,留下峒曾与岐曾兄弟。峒曾有三个儿子:玄演(几道)、玄洁(云俱)与玄瀞(智含),岐曾也有三个儿子:玄汸(记原)、玄洵(文中)与玄涵(研德)。这些人中,玄洵(文中)后来成为完淳姐夫。玄瀞的未婚妻盛蕴贞是完淳嫡母外甥女,与完淳为名义上的表亲,未嫁入侯家,侯玄瀞就积劳成疾而病逝,因此盛蕴贞跟随完淳妻子钱秦篆出家为尼。在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南冠草》中,盛蕴贞暗恋完淳(狗血三角恋剧情),这不仅不是史实,也影响了盛蕴贞名声。完淳自幼与姐姐淑吉关系极好,完淳后来回忆姐姐周旋襁褓附近,待她如同母亲对待儿子,夏淑吉家学渊源,是个十足的才女,深得年幼完淳的敬佩,以至于完淳后来将淑吉比为著名才女蔡文姬。完淳的妹妹此时更加年幼,上面仅有这个姐姐,姐姐的出嫁让完淳失去最亲爱的同辈亲人,令其痛哭不止,完淳后来给给夏淑吉写《孤雁行》,其中有回忆姐姐出嫁时与自己的流泪不舍的的情景:“孤雁天际飞,哀鸣万里音。侯氏有佳士,妃我贤女儿。翡翠垂其肩,珠玉结其襟。阿弟搴裾泣,送姊出我门。”据此可知,当时六岁的完淳与姐姐感情极深,深知姐姐出嫁后再也难以见面,拉着姐姐的裙子悲伤哭泣,在这样的不舍之中送走姐姐。“江波日夜流,令我怀沉沉。”这种伤感情绪如同江水一样在心中日夜流淌。夏淑吉因为贤惠温柔,深得夫家尊敬,所有“入堂拜舅姑,侯氏称嘉宾。”完淳奶奶盛氏作为全家最年长的长辈,在孙女出嫁时也涕泪留不止,侯岐曾在后来悼念盛氏的祭文中回忆夏淑吉出嫁时,盛氏送孙女到门口,涕泪不能止。足见其慈爱。 崇祯九年秋冬之际,允彝前往北京,准备次年春天的会试。此次北上,允彝可能带着还在为姐姐出嫁而伤心的完淳。大概就在允彝上京前不久,允彝学生曹家驹的哥哥因为举报背景很硬的盗贼,受到诬陷,被官吏抓获毒打,曹家驹赶(1/3)    10楼. 崇祯九年,温体仁暗中指使张汉儒攻击钱谦益不法,导致钱谦益在崇祯十年春被押到北京,很快身陷囹圄,非常沮丧,子龙等人在京城积极营救,却无济于事,因此钱谦益联系(很可能贿赂)了大太监曹化淳,曹化淳答应帮忙,温体仁唯恐曹化淳把钱谦益救出,就上疏称曹化淳接受了钱谦益贿赂(可能是事实),不料崇祯非常宠幸曹化淳,将温体仁的奏疏给曹化淳看,曹化淳惊怒交加,立即否认受贿之事,并主动请求让自己审案,四处派遣锦衣卫调查,最终将温体仁的阴谋揭穿。崇祯这才发现温体仁在结党营私,非常不满。温体仁得知形势不对,赶紧告病辞职,以为皇帝会挽留自己,不料不久后,皇帝派太监下旨,撤去温体仁职务,当时温体仁正在吃饭,听完之后,餐具都从手上掉下来了。温体仁倒台后,钱谦益才出狱。此时允彝已经离开京城。综合当时的情况以及诗歌写作年份,完淳可能确实没有在京城遇到钱谦益,可能也确实没有进过京城。不过钱谦益却确实写过赞美完淳的诗歌,柳文耀先生认为这可能是在完淳更早的时候得到钱谦益的赞赏。笔者认为七岁之前的完淳的水平可能还没有达到“若令酬圣主,便可压群公。”这首诗歌如果不是在崇祯十年写的,则有可能是在崇祯十一年写的。因为允彝回松江之后,到崇祯十一年才带着妻儿前往长乐任职,而钱谦益这首诗歌恰好就作于崇祯十一年,很可能是钱谦益被释放回乡之后,允彝带着儿子路过常熟拜访了他,钱谦益因此写诗赠送。所以完淳与钱谦益见面地点可能在常熟,而不在京城,写的赠诗自然也是在完淳八岁那年所写,而非七岁那年,更不是七岁之前。据说,完淳得到钱谦益的赠诗之后将其裱起来挂在墙上,作为对自己的勉励。后来钱谦益投降清朝,完淳得知后,怒而撕毁赠诗,以示决裂。与允彝中进士同一年(1637年),夏淑吉生下儿子,取名侯檠(字武功),7岁的完淳成为舅舅,并且在后来侯檠稍大之后,成为这个外甥的好友。允彝在接到任命之后,回乡处理了一些事务之后,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启程前往长乐,盛氏、陆氏与完淳随行,完淳的老师沈楫也跟随前往长乐。允彝母亲顾氏留在故乡,由兄长夏之旭照顾。离别之际,最让人同情的无疑是完淳奶奶顾氏,顾氏终于看到儿子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也终于看到儿子可以报效(1/3)    11楼. 完淳的未婚妻钱秦篆比完淳年长约一岁。钱秦篆上面还有两个哥哥,钱熙(,字漱广)与钱默(,字不识)。钱熙比完淳大十一岁,性格沉默安静,“不尚芬华”,在钱栴“丝竹满堂”听大戏的时候,钱熙可以焚香看书,听若无闻,视若无睹。钱熙也写诗,诗歌创作倾向与子龙等人相同,取法汉、魏、初唐、盛唐。钱旃次子钱默在当时比他哥哥出名得多,年幼时就已经是闻名远近的神童,子龙在完淳十一岁(钱默十三岁)时写过《题钱仲子神童赋后》,对钱默与完淳进行了评价。在《题钱仲子神童赋后》,子龙对钱默的评价是:“彦林子默,自其五六岁时即工诗歌、古文词,数千言立就。今年十三矣,思致益奇,著作繁富,高誉远流,咸许国瑞。”子龙对完淳的评价则是:“其妹婿夏完淳者,彝仲子也。年六岁,能熟经史,操笔论古人得失,颇有端委。予时过从彝仲游,好与论难,始以为戏弄,既而爽然自失矣。”显然,子龙开始只是为了戏弄完淳才故意考察他,但是完淳对答如流,识见超群,子龙深感后生可畏,“爽然自失”。对于钱默与完淳的交谊与才华,子龙非常赞赏,说:“钱子默为作《神童赋》一篇。人既英特,文亦宏丽,远近传布,读者竦观。二子信皆异器,方今所少也!”从完淳后来写的诗歌可以看出,完淳与钱默的关系不错,但是与钱熙的关系尤其好。钱默后来于崇祯十六年考中进士,年仅15岁,这个年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混成生员(秀才),更别说举人,但是钱默却成了进士,那个时候考进士没有年龄门槛,三年一次,一次不超过三百,竞争极其激烈,许多人考到五六十岁还在考,文震孟与刘同升分别在四十九岁与五十一岁时中进士(不过二人都称为状元),因此在十五岁中进士,是非常惊人的,即使不是明清两朝最年轻的进士,也是最年轻的几个进士之一。关于这次会面上,流传一个著名的对话,完淳问将来的丈人:“今日世局如此,不知丈人所重何事?所读何书?”钱栴突然被问到这个问题,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回答,急中生智,说:“我的所重所学,和你父亲差不多。”在拜访了两个儿女亲家之后,允彝夫妇与完淳将从水路离开嘉善,南下福建。启程时,夏淑吉为父母准备了船只,在虎林送别,为完淳穿上多彩衣服,母亲盛氏知道此去(1/3)    12楼. 辜负天工,九重自有春如海。 佳期一梦断人肠,静倚银釭待。 隔浦红兰堪采,上扁舟,伤心欵乃。 梨花带雨,柳絮迎风,一番愁债。 回首当年,绮楼画阁生光彩。 朝弹瑶瑟夜银筝,歌舞人潇洒。 一自市朝更改,暗销魂,繁华难再。 金钗十二,珠履三千,凄凉千载。  ---------夏完淳《烛影摇红o寓怨》 第三章 长乐五年崇祯十一年(1638年)年,允彝来到达长乐县,因其精明与廉洁,善于侦探破解疑案,敢于与不法权贵斗争,并打击海上悍匪活动,将长乐治理得非常安定祥和,其能力受到一致赞誉。此时夏完淳约八岁,福建晋江人蔡嗣襄也正是在夏允彝任职长乐期间称为夏允彝弟子,他在《夏完淳事略》记载:“(完淳)父彝仲先生令长乐,存古从之任,时年八岁。”正在松江丁忧的子龙虽然经历亡母之痛,但是毕竟已经如愿中了进士,心情总体上还是挺不错的,何况因为丁忧,他不用去广东惠州了,在那个时代,分配到惠州,简直和流放没什么区别,现在不用去了,心情反而更好一些,至于三年后进京后会有什么安排,到时候再说吧,唯独让他感觉不高兴的就是,允彝这个老大哥离开松江而且还不知道何时能够重聚,思念之余,子龙给允彝寄了一首《寄夏长乐彝仲》:使君出宰下长安,闽海南移地势宽。百粤山川屏上见,九夷城堞镜中看。诸公久已期鸣凤,大邑还应舞化鸾。知尔弹琴春色满,董峰千树杏花寒。完淳在长乐期间,基本课程就是读书、作文、写诗,同时因为父亲是朝廷命官,他还可以详细地从头到尾地阅读朝廷公报(邸抄)而且乐此不疲,这个独特的资源使其视野大大扩大,对国家大事的了解远超过一般的成年人,因为朝廷公报(邸抄)是官员们才能看到的,具备一定的保密级别,普通人无权阅读。完淳因为父亲是官员,因此得以顺利接触到这些朝廷公报。通过阅读这些公报,完淳对国家大事了如指掌,也更加忧国忧民,其少年志士的性格在此时得到很大的强化。这次从松江到长乐,夏允彝特意带上了完淳的第一个老师沈楫。前面说过,完淳的正式老师有三个,依次为沈楫、张溥与陈子龙。后两者名望比夏允彝还高,二者也都是进士,自然不是夏允彝想带就能带走的,何况,此时陈子龙尚未成为完淳老师而且要在松江丁忧并等待三年后被朝廷重新任命,自(1/3)    13楼. 允彝到长乐之后,很快展示了极为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刚直不阿的品质。在允彝到任前,长乐城墙已毁坏,允彝来之后,阻止城中民众,很快修好城墙,而人民不觉得累。当时郑芝龙在福建附近海域称雄,经常干非法勾当,巡抚、巡按都不敢处理,因此郑芝龙及其手下愈发嚣张。郑芝龙有有一个部下,守卫澳门附近海域,接受商人贿赂后,任其自由出入,但后来见财眼红,杀死那个商人,夺取他财物。允彝将此人逮捕审讯,郑芝龙极力包庇,允彝回复:“守澳之人,利入海之货,又假借郑镇之名,而没其利,非天意章露,则郑镇长为其冒托,不惟污朝廷之法纲,又污郑镇之清节。”巧妙地将二者关系抽离,让人觉得此犯人冒着郑芝龙之名行违法之时,不仅败坏朝廷法律,也败坏郑芝龙名节,郑芝龙见允彝祭出这一招,根本没法往里面跳,一旦跳进去就成为同流合污者,只好眼睁睁看着部下被允彝法办。从这个案件可以看出,允彝不仅刚正不阿,而且内刚外柔,很讲策略。此外,还有一个疑难案子也让允彝轻松解决。当时长乐县有商人外出后就失踪了,许久之后,才在山上找到其尸首。死者家人告到县衙,说过去有两个商人向死者借钱,嫌疑最大。允彝考虑到欠钱不还的罪责很轻,不至于为了不还钱而杀人,此案必有蹊跷,于是允彝注意观测两个嫌疑人,发现一个长得俊俏,一个长得憨厚呆滞,身上有瘢,于是怀疑后者妻子有外遇,将其妻子秘密叫来,威慑道:“我在梦中有神告诉我,杀人者身上有三十二个瘢,而且是其妻子教唆他杀人,你快招供吧!”这个女人闻言大惊,立即全部招供。奸夫招供说,与智商捉急的那位的妻子有奸情,被债主无意中看到,害怕泄露,于是就鼓动她丈夫,说以后可能要被追债,然后一起杀了那个债主。大人,你明察秋毫,我死也认了。尽管允彝在此案中借助了神灵威慑,但是凭借债务和杀人之间的因果关联推导出另有隐情,说明其心思缜密,逻辑强大。侯玄涵写的夏允彝传记中不仅记载了以上两个案件,还记载了一个更棘手的案中案。有抬滑杆(一些多山地区常有这个行业,如黄山等地)的两户人家(根据后头判断,应该是当地两个老板),因为争夺生意,世代有仇。甲与乙互相殴打。乙回去后与侄子商量对策,乙有一个疯癫儿子,于是乙的侄子说:“你的儿子是废人了,如果(1/4)    14楼. 完淳未婚妻钱秦篆的十三岁的二哥钱默在这一年写《神童赋并序》赠送十一岁的完淳。由于陈子龙为这篇赋的序言明确说明“彦林子默,……今年十三矣”,此赋很可能写于钱默十三岁这一年,虽然赋的序言中说完淳“年甫六龄,善慧深浚,解经论史,妙通义致。”但是这只是说明完淳六岁时即能博览群书,妙解经义,而不说明写此赋时完淳六岁,此外,子龙的需要明确说钱默今年十三的同时也还说“其妹婿夏完淳者,彝仲子也。年六岁,能熟经史,操笔论古人得失,颇有端委。”正与钱默序言中一样说其六岁时就已展现天才。 这篇赋大量铺陈,虽非佳作,但是出于一个十三岁少年之手,却很不简单,此文为称赞完淳之作,也无佶屈聱牙之弊病,因此这里录下全文: “《神童赋》,为妹壻夏端哥赋也。年甫六龄,善慧深浚,解经论史,妙通义致,赋以赠之。广陈喻类,言神灵之侣,思寓清英;而钟美菰乡,以表夙运,用多其引类,虽覆奢波于翰影,当亦吾所弗辞者也。词曰:  西极青真,东王小童。绛河行肃寥之卫,青裙拜木父之宫。璇游久觅,琅唱时崇;霜玄夜结,雾紫朝空。倦巧性于天外,送灵寓于人中。欲守聪以定閟兮,又不能裹虚迹以为功。忖显踪之庐粹兮,思历历而云蒙。 欲在山而为峰兮,荡慧性于太荒。惟坚质之古今,崩苍倚而相望。或春日与秋晨兮,横江海千里之茫茫。徒苔老而冰奇兮,不见改巍质之轻妆。 欲在水而为湖兮,混众波而慧忘。风风雨雨之清凄兮,萧夕阳于满湘。上高岳而外隐霞兮,斜碧草木于他塘。汤寒涛之落落兮,更千载何为此航航! 欲在草而为花兮,饮慧结而成房。逢蔕蘤之自媚兮,艳影炽而翻香。香与夜其相逢兮,密阴芬哉何凉凉!秋日深而顾秃兮,岂有色之可长。 欲在器而为琴,慧流徵之新张。必得遇而得声,声既寂而无方。故遭物侣之相来兮,遂宫角而何伤。伯牙之深造兮,难弦手之相忘。 欲在气而为云,作慧像于空横。忽纷纭之奔插兮,狂志奋而两迎。有四方之屯车兮,乱东至之新旌。洵云景之多似兮,又默智而无声。 欲在月而为光,慧冬夕之寒生。鸟居巢而自睡,鹤照翼而佯惊。选窅寥之深心兮,入光内而无情。嗟旷朗之幽幽兮,谁能忍众影之不平。 欲在冽而为冰兮,值惨节而慧萌。雪晨集于映中兮,何群热之相争!静开闭而生坚兮,滴(1/3)    15楼. 花落长干起暮涛,伤心极望步兰皋。 &br&梁园雪后朱旗绕,鲁殿烟中赤羽高。 &br&新雨江边埋白骨,故营淮口暗青袍。 &br&请缨为问谁家事,漫酌春泉听伯劳。 雕栊燕子逐芳菲,烟景平康动翠微。 &br&二月长堤春草静,三春古道客鸿稀。 &br&龙沙雨湿桃花马,鸡塞风轻柳叶衣。 &br&堪叹旌旗明北地,残梅犹傍战场飞。 冠带追随满帝京,黄金台畔五云明。 &br&焚香谩谒含元殿,赐锦谁开大宛城。 &br&鼍鼓晨连弓剑气,龙绡夜隐佩环声。 &br&渔阳烽火何时息,百啭东风御柳莺。  春风摇曳古扬州,宛转东风十二楼。 &br&洛浦莺笙疑子晋,嵩山鹤驭梦浮丘。 &br&黄鹂数啭疏杨里,玄燕双飞古陌头。 &br&芳草堪怜幽谷老,玉关何事问封侯!  &br& ------------------夏完淳《春兴四首》 第四章 回到松江崇祯十五年(壬午年,1642年),完淳12岁,允彝在长乐已经担任了五年知县,就在这一年秋天,允彝母亲顾氏病逝,允彝与妻妾及完淳得信后悲痛万分。允彝按照朝廷祖制,立即请假二十七个月,回乡丁忧。十月,允彝一家过浦城,完淳写诗《自浦城入越》:“玉衡指孟冬,既望日月直。夏子脂归轮,苍茫入乡国。厥晨云雾合,曀曀不相识。山鬼隐隐啼,羁魂为恻恻。怒虎遥岭啕,天风沉沉黑。俄而气象分,天地寥然砉。岚颜灭氤氲,深林乱响息。璀璨失石肤,连岑锦绮织。紫屑满山琐,绛衣朱点赤。行行见古寺,残角气萧寂。荒冷芜殿馀,尘埃招提宅。苔绿世尊眉,莓青龙象襋。何乃殷素地,有此伤心迹?因知淳朴乡,不崇淫祀饰。步履尽农桑,陇上青青麦。丰薪既被野,嘉榖亦露积。行人嚣往来,遣秉蔑敢获。接肩对嬉笑,闲闲顺帝则。野道方喧喧,云根黯然幂。瑟瑟烟杳冥,微凉侵舆席。须臾雨离离,缀石声沥滴。涧水淙然鸣,俯视见青壁。触屿悬瀑布,渺渺日已夕。雨音亦缓缓,解装憩旅逆。达曙促行辙,振衣整幽策。出门未数里,寻烟近登陟。羁旅寒岭土,下眺万顷白。或如汪洋波,含崖帯天石。积霙断长冈,皓皓姿千尺。又如素鸟群,高翔奋众翮。秋风满空山,天霜叠沙碛。审视未得真,云涛不可极。初若在竹杪,既乃杳难即。倏忽白云卷,群峰竞青碧。爰入仙霞岭,天盘难今(1/5)    16楼. 崇祯十五年冬天,李雯得知弟弟已经成功为父亲洗刷冤屈,感觉到进京将可能施展才华,决定前往京城,子龙深知局势动荡,劝他暂时不要行动,但是李雯执意北上,子龙无法阻拦,只好送别。 崇祯崇祯十六年(1643年)癸未科的会试与殿试之后,杨廷鉴、宋之绳与陈名夏分别获得第一甲进士第一、二、三名,即状元、榜眼与探花。周钟、郑元勋、徐家麟、周奭、黄淳耀等78人成二甲进士,宋徵壁、魏学濂、王运熙、钱默、吴易(昜)等314人获第三甲同进士。这些人中,周钟是复社重要人物,郑元勋是子龙好友,后来不明不白冤地在扬州城被不明真相的愤怒群众群殴而死,宋徵璧是允彝、子龙、李雯等人的好友,宋徵舆的从兄,与夏完淳也有交情。吴易是夏完淳的老师之一,后来壮烈殉国。钱默是夏完淳岳父的次子,完淳的内兄,此前为完淳写过《神童赋》,当时年仅十五岁,这就算不是整个明代最年轻的进士,也算是最年轻的几个进士之一了。宋徵璧在中进士后,马上接到其父亲书信,说,儿子,得到名声就大功告成了,赶紧回来吧,天下即将大乱,当明朝官没有好处。宋徵璧显然对父亲的看法深表赞同,虽然被任命为经筵展书官,但是依旧保持警觉,不久后,天下大乱,宋徵璧溜之大吉,回到松江。后来宋徵璧在清军入关数年后,投靠了清廷,南下舟山剿灭南明军队,因此立了军功,被提拔。不过子龙与完淳殉国前,宋徵璧尚未投靠清廷,还是呆在松江。崇祯十六年(1643年)春,吏部尚书郑三俊向朝廷推举天下廉洁奉公、才干超群的七个官员,夏允彝位列榜首。允彝的政绩与才能获得了君臣认可,曾经在松江担任多年知府的方岳贡更是极力推荐允彝,崇祯大喜,用御笔将此七人之名写在皇宫的屏风上,表示嘉奖,可惜的是因为允彝因为丧母丁忧,无法出任任何官职。此时十三岁的完淳已经在诗文方面已经相当成熟,写下了不少作品,如《怨晓月赋》: “美人二八兮卷珠箔,明月三五兮流华阁。回飕动兮玉栊寒,素河横兮露华薄。林骚骚而乌啼,沙皑皑而雁落。怀耿耿兮独不寐,恨盈盈兮将谁托。卷翠被而凝妆,掩莲帐而清酌。妩膏销兮银钰,兰烬灰兮瑶筐。怜玉腕兮相思苦,怨愁人兮知夜长。何望舒之玄辔,流清景而逸光。乍徘徊而入户,忽朦胧其在梁。既宛转其侵幕,复飘砜而(1/4)    17楼. 北风萧萧天地动,阊阖不开云欲冻。 千里空来蜀国魂,孤臣独有苍梧痛。 鼎湖不见飞苍龙,阿阁何时楼赤凤。 鳷鹊灰沉碧瓦寒,芙蓉尘满金铺重。 忽闻殿上大长秋,云是先朝老供奉。 紫衣两袖泪痕斑,奉诏新陵望祭远。 去年今日香烟合,此地他乡玉盌残。 邸地洛阳新俎豆,陵园天寿仅云山。 锦袍灼烁君王语,麦饭凄凉帝子颜。 万年枝上春何处,三云殿前夜未阑。 忆昔群臣齐上殿,稽首称觞赐华宴。 至今蔓草委金根,空馀明月迟芳甸。 西陵盛姬魂已寒,南浦湘君泪如霰。 萧条陵树落空岩,惨淡宫花闭深院。 百官俯首尽伤心,万姓深山齐掩面。  呜呼! 兰膏桂火何氤氲,石城高映流层云。 元戎谁度黄河曲?前驱不合渔阳军。 独望新陵一抔土,犹留宿草双龙文。 故国临风吹霜雪,当年薄海歌南薰。 回首燕山旧宫阙,先皇十载犹殷勤。  ——————夏完淳《北风行》第五章 明朝灭亡崇祯十七年(1643年)正月,农民军势如破竹,攻入北京附近,北方形势紧急,完淳以与杜登春、王奭等数人,称江左少年,密切关注局势。三月,北京岌岌可危,完淳等人上书40家乡坤,请举义兵勤王,引起众多乡绅财主嫉恨。允彝与子龙等人商量太子南下与北上勤王的策略。三月十八日,李自成大军直扑城楼。夜间,崇祯自知无力回天,登上煤山,自缢身亡,结束了对明朝十七年的统治,也结束了整个明朝。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崇祯在煤山吊死,倪元璐与施邦耀等数十名官员自杀殉国,明王朝灭亡,大多数大臣贪生怕死,立即投降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完淳《大哀赋》写亡国亡君亡天下的惨酷:“所以辽海东西,人多犯顺;大河南北,野咸饥馑。瓜田藉以益繁,尤来聚而愈迅。遇王师若秋风之卷枯,下坚城若朝霜之悴菌。赤羽动而北驰,黄金鸣而西振。封函谷之一丸,据雍州之九郡。城郭胥沦,衣冠偕殒。犀兕有未赎之华元,丹青有不归之于禁。既度陕而叩关,复逾河而入晋。三千利犀之骑,十万迎风之刃。黄金台之蔓草空哀,白玉仗之青罘俱震。地坼天崩,海焦星陨。蚩尤之毒舞弥天,轩辕之鼎湖虚殡。恨黄竹于千秋,落苍梧于一瞬。椒宫为血泪之湘君,鹤驾有呼魂之子晋。吊望帝以何期,矢叩阍而难进。可怜泪雨之昭阳,更有风尘之长信。桐棺坠马鬣之封,柏(1/4)    18楼. 李自成军队逃回京城后,将劫掠的银两融成一个个银饼,携带逃出京城,清军轻松进程,那些投降大顺军的官员转而立即投降清军。吴三桂继续追击李自成军队,拿下川陕一带,由于清军和吴三桂军队忙于对付李自成军队这个最大威胁,使得江南一带获得暂时的喘息机会。清军入关时,宋徵舆目光短浅地认为是一件好事,写诗赞扬清军与吴三桂击溃农民军的行动,允彝对这种观点非常不认可,他认为,农民军能够推翻大明,逼死重整,正因为清军不断在边境侵扰甚至直接围困京城、抢劫京畿,使得明军精锐必须驻守在山海关一带,剩下的残兵败卒无法抵御李自成军队,因此清朝正是明代灭亡的罪魁,岂可称赞?但是对于宋徵舆而言,这些不重要,他关心的是清军入关后还举行不举行科举。由于担心清朝入关后废除科举,宋徵舆从原来的兴奋转入了忧虑。子龙等人自然深知清军之凶残,大顺军虽然是传统上的叛乱者,终究是自己国家的人,当上皇帝之后,虽然也整死许多官员,其属下的无纪律之徒也祸害百姓,但是他们一旦建立起一个全国政权,也只是换了一个皇帝的姓,对全国各地的秩序不会产生本质影响,清军则不然,这些人因为是异族,一直视中华大地人民为敌人,势必要执行一系列的征服措施,势必滥杀无辜。中华大地很可能又会如蒙元时期那样暗无天日。此后清军借剃发令大肆屠杀人民就是一个明证。据《明史》记载:“北都变闻,允彝走谒尚书史可法,与谋兴复。闻福王立,乃还。”即,北都沦亡的消息传到松江后,允彝到南京拜访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讨论复国之事,听到福王被立,立即回到松江。柳文耀先生《夏完淳&春兴&四首作年辨》进一步考证出,允彝来南京时带上了儿子完淳。完淳因此写《春兴》四首:“花落长干起暮涛,伤心极望步兰皋。梁园雪后朱旗绕,鲁殿烟中赤羽高。新雨江边埋白骨,故营淮口暗青袍。请缨为问谁家事,漫酌春泉听伯劳。雕栊燕子逐芳菲,烟景平康动翠微。二月长堤春草静,三春古道客鸿稀。龙沙雨湿桃花马,鸡塞风轻柳叶衣。堪叹旌旗明北地,残梅犹傍战场飞。冠带追随满帝京,黄金台畔五云明。焚香谩谒含元殿,赐锦谁开大宛城。鼍鼓晨连弓剑气,龙绡夜隐佩环声。渔阳烽火何时息,百啭东风御柳莺。春风摇曳古扬州,宛转东风十二楼。洛浦莺笙疑子(1/2)   19楼. 不久后,又有人传来李雯投降清朝的事情。完淳不敢相信李雯这个一向与允彝、子龙、孚远等人同气相求的志士竟会投靠清廷,作《怀李舒章六首》以劝其回头:“策马与君别,携手之河梁。对酒不能饮,道路阻且长。驱驰至京邑,日月黯不章。大河未入海,日暮突汤汤。伊人在远道,中夜独彷徨。彷徨复何益,相去天一方。引领不可见,抚心徒自伤。涉江匏叶苦,芳草不盈筐。中途有废辙,欲驾阻高冈。昔为胶与漆,今为参与商。参商犹可望,远道徒相思。悲风日萧条,游子行何之!白日匿西山,夙暮不可知。浮云出修坂,余心尝参差。参差抚鸣琴,飞鸟不遑下。鸣鹿求友声,衔草在中野。落木凄寒蝉,中林有野马。弦促知心悲,余怀谁能写?三叹知者稀,之子敦大雅。大雅无其伦,天命不我佑。豺虎当天衢,孤魂寄灵柩。没者不能追,存者长自守。夜半寒无衣,露宿在中溜。人非金石固,安得长不朽。大道终不弃,君子良邂逅。邂逅在万里,羌胡与之俱。生平号任侠,寥廓天地殊。征鸿归自北,寄尔尺素书。之子当自勉,毋乃守区区!丈夫明大节,敦信义岂渝!”白坚先生《夏完淳集笺校》认为:“此诗作于李自成陷北京、李逢申遇难后。全篇情意拳拳,语重心长,意动荡之际,道路传闻,对李雯降清任职,尚未得实,故完淳殷勤寄语,以‘明大节’‘敦信义’相勉,自当作于是年。”不过,玩味诗意,此时的完淳已经确定李雯降清,并知道他降清的理由是为了父亲的遗骨未归,实际上,这个消息很可能是李雯自己承认的,因为最后一首提到“征鸿归自北,寄尔尺素书。”说明完淳是看完信之后才有感而发,并非听到道路传言之后才仓促写信,因为道路传言并不可靠,轻信本无问题,但是轻信之后还贸然写信敦促对方,就很可能因为信息失实、错怪对方而得罪好友。完淳诗中提到了“豺虎当天衢,孤魂寄灵柩。”说明他知道李逢申遇害。紧接着提到“没者不能追,存者长自守。”此话大有深意,意思就是父亲既然已经遇害,无论采取什么措施都无法起死回生,作为幸存者的李雯,应该固守气节,而不应该为了死去的父亲而去降清。这说明完淳已经知道李雯降清且知道其降清的理由是要安葬父亲,这使得完淳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这样的细节不可能是从路人辗转传到完淳耳中,只能是李雯给陈子龙或者完(1/2)   21楼. 【20楼删除重发。】朝登白下城,暮宿丹阳道。 长江东去沧海流,遥看千里清光早。 金陵景色帝王州,烟雨繁花华际留。 珠帘按舞三千户,红粉娇歌十二楼。 处处澄波碧如练,蘼芜濯濯生芳甸。 锁闱香雾影婵娟,锦幌轻霞气葱蒨。 香雾轻霞望不迷,狭邪夹道向金堤。 南楼箫鼓声方彻,北里笙簧响乍低。 南楼北里飞甍满,长佩高冠何纂纂。 双双尽抱宝雕弓,两两皆吹碧玉管。 玉管雕弓金市头,二十重封不解愁。 越客璇题开蹴鞠,吴姬翠帐弹箜篌。 越客吴姬尽容冶,筵前稀抱当垆者。 秋风宛转鹔鹴裘,朝云照耀鸳鸯瓦。 云开风转艳阳年,歌舞高台兴杳然。 公子豹弢金屈戍,美人蝉鬓铁连钱。 屈戍连钱自明媚,酒酣时笑荆卿事。 佩中玉璜戴烛名,剑上龙文辟邪字。 其间豪侠妙入神,胡卢击博称奇人。 阊阖墓上生碧草,鸱夷江上浮青苹。 须臾日暮秋风起,高山巍巍水弥濔。 吴宫花草安在哉!河转参横独徙倚。 -------夏完淳《江南曲》第六章 南明小朝廷建立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九日,崇祯自缢的消息就传到了淮安。四月初一,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领衔发布了&号召天下臣民起义勤王捐赀急事&的南都公檄,誓师勤王。四月初七日,史可法率兵渡江准备北上勤王。四月初八日,巡抚路振飞根据塘报向当地官绅宣布京师失守。四月十三日,渡江抵浦口,传来了崇祯自尽于煤山的消息到达南京。南京群臣在得知崇祯自缢的消息之后,痛哭流涕,缟衣发丧,然后开始开会讨论继承者。四月十七日,从北京逃出来的大学士魏炤乘证实崇祯自缢身亡的消息。由于各种原因,最后确定的候选人是福王朱由崧和潞王朱常淓,福王朱由崧名声极差,朱常淓则因为虔诚信佛而被人称为“潞佛子”,平时未表现出恶劣一面。大臣们文臣先是分为拥福派、拥潞派,然后在史可法的努力下又基本变为拥桂派。拥福派的代表人物有路振飞,刘城,李清、章正宸与郑元勋等人,他们认为潞王是神宗兄弟的后代,福王是神宗的后代,因此在血统上应该立朱由崧。拥潞派的代表人物有钱谦益,吕大器、高弘图、张慎言与姜曰广等人,他们反对拥福的原因是福王朱由崧的祖母郑贵妃,与“妖书”、“梃击”、“移宫”等案有密切关系,一旦福王登基继位,就很可能翻案,造成动荡,此外,张慎言(1/5)    22楼. 由于允彝卓越的政治才能早已闻名,弘光帝任命他为吏部考功司主事,允彝与长女夏淑吉商量,夏淑吉认为“君相失德,东南必败,盍先结庐于乡?”允彝对此表示赞同,因此服丧未满为由,拒绝赴任,此后马士英和阮大铖屡次示好拉拢,允彝都不予理睬。弘光朝廷覆灭后,允彝曾对人说:“弘光之世,予得洁躯者,吾女之力也。”对女儿的识见深为佩服。子龙对南明朝廷稍微乐观一些,接受了兵科给事中一职,前往赴任,大约在六月到达南京。到任之后,子龙马上上疏,希望弘光朝廷招募水师,意图反攻北方,这使得他在当时被朝廷中的主和派所忌恨。允彝虽然从一开始就拒绝赴任,但是却并未拒绝任命,这个情况后来招来是非:御使徐阳上疏弹劾允彝与文德冀在居丧期间接受职位,违反祖制。由于二人都没有前往南京赴任,朝廷不能定罪,但是吏部尚书张捷依然上疏将二人贬秩调用。南明弘光帝即位后,完淳写《北风行》:“北风萧萧天地动,阊阖不开云欲冻。千里空来蜀国魂,孤臣独有苍梧痛。鼎湖不见飞苍龙,阿阁何时楼赤凤。鳷鹊灰沉碧瓦寒,芙蓉尘满金铺重。忽闻殿上大长秋,云是先朝老供奉。紫衣两袖泪痕斑,奉诏新陵望祭远。去年今日香烟合,此地他乡玉盌残。邸地洛阳新俎豆,陵园天寿仅云山。锦袍灼烁君王语,麦饭凄凉帝子颜。万年枝上春何处,三云殿前夜未阑。忆昔群臣齐上殿,稽首称觞赐华宴。至今蔓草委金根,空馀明月迟芳甸。西陵盛姬魂已寒,南浦湘君泪如霰。萧条陵树落空岩,惨淡宫花闭深院。百官俯首尽伤心,万姓深山齐掩面。呜呼!兰膏桂火何氤氲,石城高映流层云。元戎谁度黄河曲?前驱不合渔阳军。独望新陵一抔土,犹留宿草双龙文。故国临风吹霜雪,当年薄海歌南薰。回首燕山旧宫阙,先皇十载犹殷勤。”“千里空来蜀国魂,孤臣独有苍梧痛”二句写崇祯自缢后,孤忠之臣无比痛心。“邸地洛阳新俎豆”写福王登基为帝,福王朱由崧的父亲老福王朱常洵封地在洛阳,李自成攻下洛阳后,杀了老福王,新福王朱由崧名义上继承封地,因此也以“洛阳”代称。汪辟疆评完淳此诗“哀时”,并说:“完淳文采富瞻,七古诸篇尤可见,然士衡才高,亦一病也。”士衡,即陆机,也是华亭人,是著名文学家。汪辟疆的意思是完淳才高而使得文章过于华丽,反为才华所累。这(1/3)    23楼. 根据李清的记载以及转述,进蛤蟆提炼蟾酥为春药纯属谣言,奸淫雏妓也是谣传,弘光帝不仅不是荒淫昏聩之君,而且是忧国忧民之君。但同样是给事中的陈子龙却没有兴趣造谣传谣,而是直接上疏,对这个所谓的“忧国忧民”、“清心寡欲”的皇帝直接抨击:“但见官署寂寥,人情泄沓,交鞍击毂,宛然泰阶之风,好爵高班,无异升平之日,从无有叹神州之陆沈,念中原之榛莽者,岂金陵佳丽之区,六朝风流之地,可供清谈坐啸耶?臣恐王敦、祖约、苏竣之徒不绝于世,而王导、陶侃、温峤之亚未见其人,又无论西苻秦而北石赵也。清歌漏舟之中,痛饮焚屋之下,臣诚不知所终矣。”从子龙的这个奏疏可以看出,整个朝廷都在寻欢作乐,子龙反问:“岂金陵佳丽之区,六朝风流之地,可供清谈坐啸耶?”然后直斥这样放纵实在是“清歌漏舟之中,痛饮焚屋之下”。为弘光洗白的学者认为李清是南明大臣,说的话直接可信,却忽略了同样是南明大臣的陈子龙所说的话,而且李清是在南明灭亡后澄清,未免为尊者讳,陈子龙是在南明弘光朝廷还存在时就上疏,语气严厉,显然更能反映出弘光帝的真实面目。也许蛤蟆天子的说法是夸大甚至谣传,但是根据陈子龙的奏疏批评来看,弘光帝确实是一个好逸恶劳的天子,不然,岂有天子清心寡欲,大臣们纵欲狂欢的道理?即使有这种情况出现,子龙奏疏也必然是要皇帝管管下面的大臣,但是其奏疏显然是批评皇帝并希望他改正,而非让清心寡欲的皇帝约束骄奢淫逸的大臣。马士英和阮大铖为了把握大权,更是极力满足弘光的爱好,四处搜罗美女和春药秘方,搜罗美女的过程中,满城找人,黄纸贴额,子龙上疏抨击,弘光才予以制止。但是未弘光辩护的学者却又忽略了子龙这个奏疏,将弘光帝粉饰为正人君子,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四处搜罗美女选妃,这岂是一个明君所该做的事情?至于说弘光帝不杀那些当年反对他上任的东林党人,是气度不凡,殊不知,东林党人虽然在此前反对自己,但是如果此时杀害这些人,弘光帝无异于自折股肱,既然这些人现在能够为自己所用,为何要杀?弘光帝毕竟不蠢,他确实没有杀人的劣迹,但是不能据此判断他气度大,而只能据此判断他还是有些头脑。另一方面,马、阮把持朝政之后,弘光帝很快就感觉自己被架空为傀儡,不杀东林党(1/4)    24楼. 虽然清军也认为弘光朝廷不可能与农民军联盟,但是还是希望在南下前先清除农民军这个威胁,这使得南都获得暂时的安定,但是随着农民军的节节败退,南都的形势也愈加危险。但是不管形势多么危险,南京城内依旧歌舞升平,群臣依然在外寻欢作乐,在内勾心斗角,正直的大臣被大力打压。朝野上下,只要有钱享受温柔乡风情的,基本上都在狂欢。七月十六日,子龙完成《恢复有机疏》,然后上疏,力主北伐抗清,刘宗周的学生章正宸也鼓动弘光帝北伐。这对于弘光这种平庸胆小、荒淫好色的皇帝来说,北伐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即使他愿意,许多贪生怕死的大臣也不愿意,且清军的部队外加强大的汉奸部队,以及各地不断呈滚雪球式增长的投降军队都使得敌我双方的差距越来越大,即使弘光励精图治,也无力回天。另外,此时的弘光朝廷对江南的控制力还很弱,控制区域又窄,征收的税收有一大部分要给四镇的官兵当军饷,这些官兵却只顾着互相夺地盘,无心抗敌。至于其中所说的的归毫、襄邓、巴蜀、燕晋之师等,更是无力供养。更严重的是,镇守长江上游左良玉始终对江南四镇军阀羡慕嫉妒恨,这也后来的内讧埋下了祸根。陈子龙不时对弘光朝的奸臣影射讽刺,《恢复有机疏》这个奏章的言辞尺度可以说达到了极点。以王敦、祖约、苏竣等奸邪之人影射阮大铖等朝中奸臣,这更使得阮大铖非常愤怒,很可能就是在看到这个奏疏之后,阮大铖劝马士英惩罚子龙,说子龙经常口出妄言,应该廷杖。(宋徵舆《林屋文稿》卷八《於陵孟公传》:“孟公为谏官,不满五十日,章三十余上。大铖尝劝士英曰:“是多妄言,当廷杖。”)马士英虽然也是当时的奸臣并与阮大铖狼狈为奸,但是一来没有坏到阮大铖那个程度,二来因为他与子龙父亲陈所闻是同年进士,对子龙还算照顾,所以没有行动,子龙因此免遭迫害,阮大铖也实在找不到杖责的借口,因为言官论政是分内之事,即使言辞过度激烈,也无法轻易治罪,因此只能怀恨在心。朝廷内部的倾轧攻击也从未消停过,从弘光即位开始,朝臣就分为两派进行激烈斗争,一派是大学士高弘图、张慎言、徐石麒、姜曰广以及左都御史刘宗周为代表的正直大臣,一派是以马士英、阮大铖为首的权奸一派,马士英以拥立弘光帝有功,一直居功自傲。个别论者甚至夸奖(1/3)    25楼. 八月,姜曰广(燕及)与马士英(瑶草)爆发了一次公开的冲突,子龙当时在朝廷上目睹了整个过程,回乡后告诉了完淳,完淳在《续幸存录》中记载了此事:“姜燕及、马瑶草,朝堂大哄。姜辞朝,上御殿,群臣陪列。姜曰:‘微臣触怒权奸,自分万死,圣恩宽大,犹许归田;但臣去后,皇上还璫以国事为重。’上曰:‘先生言良是。’马愤,詈姜曰:‘我为权奸,汝且老而贼也。’因叩头言:‘臣从满朝异议中拥戴皇上,愿以犬马余生,归老贵阳,请避贤路。皇上留臣,臣亦但多一死。’姜厉声曰:‘拥戴是人臣居功之地耶?’马曰:‘曰广定策时,意在潞藩。’上曰:‘潞王,朕之叔父,贤明可立。二先生无伤国体,内廷之争,不可向外人道也。’姜出,马从之,复於朝堂相诟詈。一时谓二相哄朝,良可怪也。此闻之陈抚军轶符,陈为姜之门人、马之年家子。”根据完淳的这段记载,事情是这样的:姜曰广自称触怒权奸,罪该万死,所以要辞职回乡,希望皇帝以国事为重,弘光帝说,先生说的是。马士英知道姜曰广在影射自己,立即跳出来骂姜曰广是老贼,然后自称自己拥戴有功,现在被人排挤,也要辞职回乡,姜曰广大怒,说,拥戴皇帝是大臣可以用来居功的吗?马士英无话可答,就转而说当初讨论谁继位时,姜曰广拥戴的是潞王。弘光帝说,潞王是朕的叔父,也是贤明之人,可以立为皇帝,两位先生不要伤了国体,内廷的争论,不要传到外面。然后姜曰广离开,马士英跟上,继续互相辱骂。完淳说“此闻之陈抚军轶符”陈抚军轶符即陈子龙,子龙在松江起义失败后,改字轶符。完淳解释说“陈为姜之门人、马之年家子。”子龙举人考试的考官是姜曰广,因此是姜曰广门人,子龙父亲是马士英的同年进士,因此是马士英的“年家子”。因为子龙和二人私交都不算差,虽然政治上站在姜曰广一边,但是马士英毕竟算是自己的长辈,而且当时在朝廷上虽然胡闹却并无多大劣迹,他在二者争论时自然那有些尴尬。从六月到八月,子龙上疏三十多篇,力图劝说弘光帝发奋图强,整军经武,为北伐清军收复失地作准备,但是无论子龙如何努力,弘光帝都无动于衷,最多在表面上表示认同,实际上毫无行动,随着忠臣们一个一个在不到三个月内陆续离开,子龙终于明白为什么允彝当时坚决不来南京任职,也终于(1/3)    26楼. 子龙回到松江,为完淳与其接触并学习提供了最佳的机会。甲申年冬天,完淳回忆前一年与西南得朋会的社友喝酒之景,写《雪后怀后张子韶》,后张,王奭,子韶,完淳同学顾家骏。“犹忆去年大会时,雪花纷纷飞满席。夜半狂呼白玉巵,酒酣醉倚黄金勒。当垆对酌睨文君,露顶沉杯呼阮籍。谁知三月春风寒,依然五夜瑶华白。当年结客少年场,尽是穷途行路客。黄云片片轩辕台,琼树枝枝长安陌。华堂空馀丝竹音,云山不辨风尘色。有客孤灯迥自怜,敝裘百结无人识。梅花未落玉除寒,柳絮深飞珠帘隔。为问他年桂树枝,顾王二子尝相忆。”几社此时也步入更艰难的时期,因为南明小朝廷任用奸佞,阮大铖等人与马士英横行无忌,几社许多成员深感不安甚至恐惧,此时允彝丁忧,子龙已经辞职,徐孚远担心在这个时候被视为“党魁”,于是将《几社会义七集》的选刻交由几社后辈给徐凤彩的儿子徐允贞(丽冲)和夏之旭的儿子夏维节(升略),《诗义》之选,则交给王澐(胜时)、钱榖(子璧)、张宫(处中)三人。杜登春《社事始末》对此有详细记载:“南中建国,贵阳马士英为娄东好友,一时拥戴窃柄,甚引重东林。及福藩恣用私人,搜罗珰孽,而阮大铖辈尽起而谋国是;外则附贵阳以招权纳贿,内则为党人作翻局计。授意督学御史朱国昌氏,委东门下悉置三等。吾郡同社闻而战栗。时彝仲先生在忧,卧子先生请告终养,无能为同社解忧者。而社中文会选刻仍不辍。暗公先生亦自惊疑,故《七集》之刻委于徐子丽冲允贞、夏子升略维节。《诗义》之选,则委之王子胜时、钱子子璧、张子处中三人,以避党魁之目。”  28楼. 【27楼删除重发】胡马如云动地来,御舟太液采莲回。玉腕蛾眉迟不动,金鞭铁骑暗相摧。 &br&九门龙马夜衔勒,鱼錀沉沉净如拭。平旦千官上殿来,螭头羽扇无消息。 &br&白鹭洲边驻彩旌,鸾舆已幸靖南营。胡姬吹笛眠金殿,汉将降戎到石城。 &br&紫骝十万胡儿猎,孝陵草木青烟歇。芳乐苑中啼鸟稀,景阳宫外行人绝。 &br&绿沉重甲右贤王,将军匹马来相当。独垒天青江月白,孤城战苦阵云黄。 &br&乌啼城头风簌簌,八千子弟帐下哭。君王衔壁出辕门,落日悲风满姑苏。 &br&鲜卑黄须奏凯归,乌丸朱组受降归。秦淮渡头父老泣,阁到车中帝子悲。 &br&殿前匍匐三顿首,明驼快马追风走。两行红粉旧宫人,健儿折尽台城柳。 &br&一辆轺车翠华北,黄河东流声淅淅。愁绝风尘不敢言,江南天子黄龙客。 &br&汉宫佳丽抱琵琶,皓齿红颜塞上沙。最怜齐殿金莲步,恨杀陈宫玉树花。 &br&桑田碧海须臾改,歌舞流光不相待。梦到当年罗绮场,钟山半落斜阳外。 ---------夏完淳《翠华篇》第七章 南都灭亡史可法镇守扬州,依赖的是兵部员外郎何刚与知府任民育。何刚是允彝和子龙共同的好友,在北京陷落的前夕,授兵部职方司主事,他和子龙、允彝联络,募兵二千人,准备自海道直达天津。可惜计划尚未执行,京都就已陷落。马士英看到深知何刚才能,害怕史可法在何刚协助下夺回大权,因此要剪除史可法这个羽翼,任命何刚为贵州遵义府知府(“士英恶可法并恶刚,出知遵义府。”)。史可法闻讯痛哭,说:“悫人,你去了,我依靠谁?”何刚也哭了,决定抗命不去赴任,继续留在扬州,和可法共同作战。与此同时,吴易投靠史可法,呈《中兴末议》,史可法题封赏吴易为职方主事,担任监军。高杰见史可法温和可欺,已将史可法软禁,但是史可法的对国家的忠诚最终感动了高杰,高杰愿意出征北伐。崇祯十七年(甲申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高杰发徐州,二十五日至归德,这里是总兵许定国的防地。由于许定国与高杰有大仇,因此在高杰到来前就开始筹划谋杀高杰之事。正月初九,许定国约高杰十三日于睢州会面,并提出把睢州让给高杰,高杰不知有诈,欣然应允。许定国请高杰在城中大宴,高杰将大兵驻在城外,仅带三百多人进城(1/5)    29楼. &?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扬州失陷的消息传到南京后,南京大震,弘光帝和马士英等人知道南京的沦陷近在眼前,高杰已经死了,刘泽清和刘良佐靠不住,决定弃城逃跑,学习当年的南宋,先退守杭州,以后再做打算。五月,多铎率军临南京,弘光帝与马士英等人约定五月初十夜晚二鼓之后出逃。当天,南京各城门紧闭。午后,弘光帝唤集梨园子弟入皇宫演戏,与太监韩赞周、屈尚忠、田成等坐在一起痛饮,享受逃亡前的最后一次酒宴。二鼓后,弘光帝未通知绝大多数官员与全城百姓,与马士英、阮大铖等人带着太后、妃子和太监和一些士兵从南京的通济门逃出,向杭州出发。第二天早晨,南京官民得知皇帝出逃,顿时乱作一团,东林党和复社的人本就不喜欢弘光,这时干脆就把狱中关押的假太子王之明释放出来拥上皇位,但是清军很快进军南京,钱谦益等人率领当时还留在南京的官员出城迎接清军,南京城沦落。除了少部分大臣殉节自杀之外,大部分大臣和钱谦益一样投降。完淳《大哀赋》的“苏属国之旄节终留,庾开府之江关永弃”分别以苏武和庾信代称守节与投降的南明弘光大臣。清军入城后,钱谦益主动显出那些待选的宫女,这是钱谦益的污点之一。清军自然笑纳,同时把南京东部和北部的居民赶到城外,腾出房子让清军居住。弘光帝偷偷出城之后,与随从一路奔跑,经溧水县时遭到当地士兵的抢掠,混乱中大队人马分散,马士英带兵护卫皇太后邹氏逃往杭州,马士英儿子马銮带士兵保护弘光帝奔太平府。负责守卫太平府的刘孔昭本受马士英提携,得到弘光帝重用,但却是个见风使舵的小人,他知道弘光帝已经彻底失势,保护他必然引火烧身,为了保命,对皇帝的忠诚以及对朋友的仗义,全部不谈,直接闭城不纳。弘光帝于是只好往芜湖逃。在逃往芜湖的路中,水师总兵官黄斌卿于五月十三日先逃走,登上中军翁之琪的船离开,黄斌卿后来在舟山群岛附近活动,先归附隆武帝,隆武帝殉国后,在海上不听调遣,后来子龙与完淳都与黄斌卿有过联系。弘光帝与马士英等人在江边彷徨无策,辗转至坂子矶,入靖国公黄得功的行(1/5)    30楼.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夏完淳《别云间》 第八章 江南抗清起义南都陷落不久后,清廷派遣以前的鸿胪少卿王世焯以当地人的身份招抚松江。松江沦陷,知府姚序之、同知赵元会、通判吴源先后弃官逃离,通判陈淳、华亭知县张大年带着乡绅杜士全、朱国盛、李凌云、吴培昌等人迎降清军。清军任命参将洪恩炳为安抚使,负责扫除松江的潜在反清势力。清廷占领松江后,深知当地最有影响力的是士大夫阶层,于是采用了软硬兼施的方法,劝诱与威逼同时进行,一方面让已经投靠清廷的人劝自己认识的士大夫投降,一方面规定不出来拜见安抚官的士大夫,全部是逆贼。允彝与子龙是当时松江士大夫的领袖,因此清军针对他的威逼利诱更是急迫。陈、夏二人的旧友陈洪范当时已经降清,派人招抚允彝与子龙,允彝抗辞答之,子龙则避而不见。故明参将洪恩炳,曾经拜子龙为师,对子龙“素执弟子礼”,此时也已降清,自称“安抚使”路过松江求见子龙,被子龙拒之门外。子龙回忆,不少旧交“受旨移书,逞其诡词,妄为招诱”。为避免威逼利诱的干扰,子龙躲到泖滨。面对汉奸们的威逼利诱,允彝写了一封长信给清军:“有清革命,万物维新。明室废臣,理应芟除,其何所逃死!顾有一言为清朝策者:昔金人渡江,下三吴,抵温、宁,还师以授宋高,未尝获寸土焉,即中原之地,亦举以授张邦昌、刘豫而不自有之者,诚以南土卑湿多疫,水险江深,毒蛇匝地,聚蚊若雷,吐呕霍乱,以时而发。同居中国,北人之吏于南者,犹以为病,况塞外来者,其能堪此耶!昔蒙古之为南吏者,以九月至,三月归,一切吏事,华人为政,至赋税尽通,自海漕之外,无入焉。未及七八十年,而吴、浙剧寇,渭毛而起,江南大乱,河北瓦解,是江南为元累而不为元利明矣。使元割江南予宋,岁辇金缯以实北地,则元之疆历世未艾也。愚为今计,莫若以淮为界,存明之宗社,而责其岁币焉。于名甚隆,于利可久,惟执事裁之!”允彝深知已经无法回天。只希望能够模仿南宋与金朝南北割据局面,让南方每年向北方的清廷纳岁币,然而清廷在击溃南明军队后又招收了一大批投降的汉奸军队,相比之下,南方已经没有真正可靠(1/4)    31楼. 六月时的苏、松、杭、嘉一带已全在清廷控制之下,因此允彝、子龙等人筹划鼓动本地的力量抗清。早在崇祯末年,陈子龙与何刚就大力提倡组织乡勇,建立戚家军类似的军队用以辅助朝廷正规军。年少的完淳显然也是一个积极分子。在这段时间内,允彝、子龙等人与徐石麒密切联系,共商起义之事。徐石麒字虞求,号宝摩,浙江嘉兴人,与允彝同年(万历戊午)中举人,同隶嘉兴府籍。徐的科举比允彝顺利得多,早于天启二年即中进士,比允彝少考4次,中式之后被授予工部营缮,崇祯三年,被任命为南京礼部主事,后改任考功郎中,一直升到光禄卿通政使。崇祯十五年,徐被任命为刑部右侍郎,并入内阁。南明弘光朝时,被重新起用,任右都御使,改吏部尚书。因不堪忍受弘光朝廷的腐败无能,愤而辞职。徐石麒知道允彝与子龙等人反清之心不死,在六月时三次写信鼓励子龙抗清。徐认为北方来的士兵无法适应江南的夏天的酷热以及复杂的地形,难以施展战斗力。显然,他低估了清军和南方本地不断加入清军的汉奸部队,事实也证明南方气候并未对关外的清军造成什么影响。此时嘉定也在酝酿着一场风暴。六月二十四日,清廷任命的县令张维熙到任,吴志葵率百人伏东门外的时家坟,晚间持火把,扬言捉拿张维熙,张惊恐逃窜,二十七日,吴志葵率军进嘉定县城,暂时占领了嘉定。乙酉年(1645年)闰六月,江南各郡“竞起兵为恢复计”,组织义军,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清运动。徐孚远立即招募了几百个热血青年,于闰六月十日在松江起兵。陈子龙悬挂明太祖的遗像立誓。原明朝的两广总督沈犹龙称总督兵部尚书,陈子龙称监军左给事中,在柳湖结营,军号“振武”。义军杀死当地的清朝汉奸官吏,接管了这座松江,洪恩炳和张大年逃跑。完淳《大哀赋》回忆江南蜂起的轰轰烈烈的抗清起义:“于是竿木群兴,风云毕会,兴六月之师,振九天之锐。横海伏波,戈船下濑。轨亡秦之陈胜,效安刘之翟义。诛殷通于戏下,斩甄阜于帐外。青雀烟腾,黄龙云迈。夸夫有投杖之心,鲁阳无挽戈之计。”松江义军虽然声势浩大,但是允彝、子龙等人所集的千余义兵,大多数是毫无战斗经验也没有纪律可言的乌合之众,就如后来温睿临在《南疆绎史》中所讥讽:“然皆文士,不知兵,而所聚率市井无赖子,见敌辄(1/4)    32楼. 七月初一,嘉定及其附近各路起义军10万余在砖桥与清军决战。起义军大败,死伤无数,初三,李成栋与太仓来的清军一起用炮攻城。初四五更大雨滂沱,守城士兵已连续三昼夜几乎无饮食。连日大雨浸泡下的东门突然坍塌,李成栋率清军攻入土城,清兵破东门涌入城内,城中居民奔往西门,清兵一路追杀,城中人民投河被淹死以及被杀死者不可计数。 此时,侯峒曾带着两个儿子来到侯氏宗祠,拜了祖宗,向北面即原来大明朝廷方向拜了三拜,说:“皇上,臣报国力竭矣。”说罢,跳入宣家池(叶池)自尽,玄演与玄洁争相跳入自杀,清军立即跳入水中捞起,然后将父子三人都杀害。侯峒曾的三儿子玄瀞之前奉峒曾之命逃离,峒曾知道此次守城必死,让三子留下血脉。侯峒曾的女儿辅义和孙女异来为免遭清军侮辱,也自尽而死,峒曾的仆人杨恕、龚元等人也慷慨赴死。镇守西门的黄淳耀见大势已已去,与弟弟黄渊耀骑马至西林庵,淳耀问其从者:“侯公若何?”从者回答:“死矣!”淳耀说:“吾与侯公同事,义不独生。”拿来笔,写下遗言:“遗臣黄淳耀于弘光元年七月初四日自裁于西城僧舍。呜呼!进不能宣力皇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耿耿不灭,此心而已!异日寇氛复靖,中华士庶再见天日,论其世者,当知予心。”写完之后,与弟弟黄渊渊在梁间自缢,淳耀缢于东,渊渊缢于西。 南门守将张锡眉,城破之后,留绝命诗:“我生不辰,侨居兹里。路远宗亲,邈隔同气。与城存亡,死亦为义。后之君子,不我遐弃。”偕妾投水而死。守城将领龚用圆、龚用广兄弟城破后,拥抱恸哭曰:“我祖父清白自矢,已历三世。今日苟且图存,何面日见祖宗于地下?”双双投水,自溺而死。 辰时,李成栋入城下令屠城。投河自溺者不下数千人,浮尸满河,血污浮出水面数分。清军除了大肆屠杀外,对容貌姣好的女子还一概奸淫,不从者钉其手足,容貌一般者一概杀。侯岐曾带着母亲龚氏和侄子侯玄瀞(智含)以及妻儿一起在嘉定城破时化装成百姓逃出了城。清军走后,城内幸存者为侯峒曾父子修建了衣冠冢,开始谋划新的反抗。朱瑛等人重兴义旅,再度斗争。七月二十六日嘉定再次被清军攻破,嘉定人民受到清军第二次大屠杀。允彝得知峒曾死讯后,忍痛写下《五哀诗》,哀悼在嘉定战(1/3)    33楼. 松江起义失败后,完淳与父亲允彝避居华亭曹溪。完淳的杰作《长歌》极可能作于此时,典雅伟丽。比兴寄托之意非常明显,但是诗歌又富丽精工。诗曰:“我欲登天云盘盘,我欲御风无羽翰。我欲陟山泥洹洹,我欲涉江忧天寒。琼弁玉蕤佩珊珊,蕙桡桂棹凌回澜。泽中何有多红兰,天风日暮徒盘桓。芳草盈箧怀所欢,美人何在青云端。衣玄绡衣冠玉冠,明珰垂絓乘六鸾。欲往从之道路难,相思双泪流轻纨。佳肴旨酒不能餐,瑶琴一曲风中弹。风急弦绝摧心肝,月明星稀斗阑干。”完淳的这首《长歌》虽有少许模拟李白《长相思》,但在意境上有很大拓展,虽然不能说超越李白,但是却已经别出心裁,足入李白之堂奥。“我欲登天云盘盘,我欲御风无羽翰。我欲陟山泥洹洹,我欲涉江忧天寒。”前四句的沿用了张衡《四愁》诗句句协韵之法,音韵铿锵,如珠玉倾泻于盘。通过“登天”、“御风”、“陟山”、“涉江”遇到的重重困难,借指自己意图投奔刚成立不久的两个南明朝廷却因为现实中遇到的各种苦难而难以实现。这是第一次感叹无法追谁之苦。“琼弁玉蕤佩珊珊,蕙桡桂棹凌回澜。”“琼弁”,古时大夫所戴的饰以琼玉的尊贵的冠。“玉蕤”为古代冠缨上的玉饰。“蕙桡”即蕙草装饰的船桨,“桂棹”有时也作“桂棹”,又时指桂木制成的划船工具(蒿)。屈原《楚辞·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枻,斲冰兮积雪。”庾肩吾《奉和泛舟汉水往万山应教》:“桂棹桬棠船,飘扬横大川。映岩沈水底,激浪起云边。”此外,“桂棹”有时也指船,如梁简文帝《与刘孝绰书》:“晓河未落,拂桂棹而先征;夕鸟归林,悬孤帆而未息。”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诗:“置酒临长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由于即用到“蕙桡”又用到“桂棹”,因此后者可能是指船而非船桨,大意是乘坐着桂木制成的船,用蕙草装饰的桨划水(“凌回澜”)。 “泽中何有多红兰,天风日暮徒盘桓。”泽中红兰代指抗清志士,自己在狂风中,在日暮下却无从追随,只能突然盘桓。这是第二次感叹无法追随之苦。 “芳草盈箧怀所欢,美人何在青云端。”继承屈原《离骚》传统,以芳草、美人分别指代忠臣、明君,感叹君王正在青云之端,自己难以接近,使得光复故国的理想无法实现。“衣玄绡衣冠玉冠,(1/4)    34楼. 呜呼先文忠,横剑誓河曲。&br&周旋帷幄间,指挥百灵伏。&br&天骄逞暴时,帐下三千哭。&br&从容蹈东海,景燿长回烛。&br&九京有同心,天门策龙足。&br&闵予茕独人,哀哉集荼蓼。  -----夏完淳《六哀o先考功》 第九章 丧父 松江起义失败,允彝心灰意冷,隐居后改姓黄,完成《幸存录》,总结了明代亡国的教训,并对明末党争进行了批评。《幸存录》“首盛衰大势,辽事、门户与流寇,皆有大略。有杂志,井井鳞鳞。本朝中斩之由,莫不次第详尽。述至先帝死社稷,遂绝笔不复纪。” 在完成明代内容后,允彝也写了一些关于南明的评论,并交代儿子完淳续详细写自己南明弘光一朝得失。由于《幸存录》对东林党多有批评,认为朝廷内结党倾轧是祸国殃民:“自三代而下,代有朋党。汉之党人,皆君子也。唐之党人,小人为多,然亦多能者。宋之党人,君子为多。然朋党之论一起,必与国运相终始,迄於败亡者。以聪明伟杰之士为世所推,必以党目之。於是,精神智术俱用之相顾相防,而国事坐误,不暇顾也。且指人为党者,亦必有此。此党衰,彼党兴,后出者愈不如前。祸延宗社,固其所也。”虽然允彝力求公正评论各党,但是东林党一向负清流之誉,对东林党负面评价最易引起注意,允彝认为东林党因为名望抬高而吸引了一些败类:“东林君子之名满天下,尊其言为涛沦,虽朝中亦每以其是非为低昂;交日益广,而求进者愈杂。始而领袖者皆君子者,继而好名者、躁进者咸附之。於是,淮抚之论起矣。淮抚为李三才,家居三辅,年少早贵,所至有赫赫声。但负才而守不洁,及为淮抚,垂涎大拜,多结游客日誉於宪成左右。宪成因而悦之,亦为游扬。纠三才者,即以为东林玷。”对于两党相争对国家造成的负面影响,允彝有严厉批评:“二党之于国事,皆不可谓无罪。而平心论之,东林之始而领袖者为顾、邹之贤,继为杨、左,又继为文震孟、姚希孟,最后辈如张溥、马世奇辈,皆文章气节足动一时。而攻东林者,始为四明,继为元、赵,继为魏、崔,继为温、周,又继为马、阮,皆公论所不与也。东林中亦多败类,攻东林者亦间有清操独立之人;然其领袖之人,殆天渊也。”刘勇刚先生在《云间派文学研究》中认为允彝政治眼光实在并不高明的依据就是以上(1/5)      1      第1/4页
参与本吧讨论请先
 &  & 
 12: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天打波利弓箭手加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