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ipad玩游戏怎么充值花了大额钱用来ipad玩游戏怎么充值充值如何退费

大风号出品
13岁西安男孩玩手游50天消费3万 律师:游戏公司应退费
&nbsp13岁男孩小星(化名)迷恋上一款手机游戏,趁着父母入睡后,三更半夜的玩手游,直到大年初四凌晨(2月19日)才被父亲发现。父母查询后惊呆了,小星竟然向此款游戏里充值高达4万余元。
半夜发现儿子打游戏
不到50天充值近三万
大年初四凌晨2时,陕西西安高新区张先生听到客厅里有动静,起床查看,发现13岁的儿子正拿着手机在玩游戏。张先生要过手机一看,是一款名叫“阴阳师”的游戏。张先生还发现,自己手机里的钱被小星通过微信转发红包的方式转走,“儿子趁着我睡着时候偷偷转的钱,每次转发后还把记录给删了。”
张先生和妻子朱女士问小星是怎么回事,“孩子开始说只给游戏里充了200元,后来问得紧,又说充了六七千块钱……”2月22日,张先生去银行查询交易明细。发现200元的微信红包连着发了十几个。一问小星,他说在自己的手机上玩游戏充值用,另外还有直接消费进游戏里的钱,不到50天时间就消费了近三万元。
孩子:凌晨花钱买道具能快速培养人物
&nbsp28日上午,记者见到了小星,他目前正在读初二。
小星说,自从有了手机后,他觉得手机上可玩的东西很多。“像这款阴阳师的游戏,是我两年前在手机里随便找到的。”小星拿着手机边演示边说:“游戏里要培养人物,每个人物都有局限性,拥有不同的能力,要干不同的事情……”小星说,他为了快速培养游戏人物,花钱是最快的办法,他也是无意间看到爸爸微信的支付密码。于是趁爸爸睡着后,拿他的手机下载直接消费打游戏,或者把钱通过微信红包的方式,转到自己手机上,然后再充值。
问小星在这款游戏上总共花了多少钱?小星摇摇头,随即沉默不语。问他玩了多久,他也摇头表示不记得。
记者通过小星手机上的充值明细和接收红包的记录来看,操作时间都是在午夜的0点到3点之间,而在2月15日凌晨,显示3点30分多还在往游戏里充值。从充值的次数推算孩子打游戏的规律,可以看出,小星基本都是每周五夜和周六夜里玩。
朱女士说,其实她是发现孩子的异样之处,比如每周六学校有社团活动,早上叫他起床特别困难。“我平时每晚11点就睡了,孩子也基本那个时间睡,老公在外地上班,每周五下午回家,周日中午离开。孩子就是等他爸爸周五回来,晚上趁着他爸的手机在客厅充电的时候,悄悄地去充值、转账。”
客服:后台不会单独去审核信息
唯一识别的是支付账户
朱女士表示疑惑,孩子的身份证显示就是未成年人,竟然能注册成功,难道游戏管理方不审核吗?
&nbsp28日下午,记者拨打该游戏客服电话,对方表示对于用户上传的注册登记的身份证信息,后台不会单独去审核,也没有办法看到玩家是大人还是小孩,唯一识别玩家是否成年人,只能是支付账户。客服查询表示,后台看不到小星名下的账户从什么时候建立的,但可以看到小星是一种长期消费的状态,查到他消费的总金额是4万余元。
律师观点:未成年人没有家长确认
游戏公司应退还费用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良善律师认为,网络游戏在公告及登录环节均未设置关于未成年人的公告或者指引说明,且只要输入身份证号及对应的名字即可轻易完成注册及登录,无法对未成年人身份进行识别,在支付环节,只要连接手机支付软件、输入密码即可完成支付,而13岁孩子尚处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阶段,其支付行为在家长不予追认的情况下是无效的,游戏公司应退还费用。
赵良善还认为,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行为之所以屡见不鲜,原因有很多种,例如游戏开发公司软件缺乏甄别机制;监护人未尽监护职责;未成年人消费后举证难致使恶性循环等。因此,保护未成年人需要多方努力,出台并细化法律规定是一方面,同时呼吁游戏开发公司能够履行社会责任、强化技术措施,家长能够认真履行监护责任。
原标题:13岁西安男孩玩手游50天消费3万,律师:游戏公司应退费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
东方网-社会9岁娃玩微信游戏充值过万 律师:腾讯应退费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原标题:9岁娃玩微信游戏充值过万
  华商报宝鸡讯(记者&张宝龙)宝鸡一名9岁的女孩玩微信游戏,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充值过万,家长表示,若涉事互联网公司不合理解决,他将起诉对方。
  3月1日,家住宝鸡市金台区新福路的王先生反映,9岁的女儿玩微信游戏,用微信钱包绑定的两张信用卡充值购买游戏道具,自己发现时已充值超过一万元。
  王先生说,2月底的一天,他的手机接到两张信用卡的欠费信息,一张工行的信用卡欠费7056元,一张建行的信用卡欠费5311元。与银行联系后王先生得知,从2016年11月到2017年1月,两张信用卡连续使用微信支付财付通消费超过百次,最小的一笔5.7元,最大的一笔700元,一天有时多达13次消费,都是充值到微信游戏中。
  据了解,王先生女儿所玩的游戏是一款名为“奇迹暖暖”的模拟经营类游戏。游戏中通过充值购买各种虚拟道具,比如一些虚拟服装、饰品等装扮游戏角色。据王先生女儿说,她在玩时,并不知道游戏里购买道具使用的是爸爸的信用卡充值。
  华商报记者操作王先生的手机发现,该款游戏里的收费道具只要点到就会跳出购买对话框,提示进行充值。只要微信钱包有余额或绑定银行卡,就能支付,支付不需要密码,输入手机接收到的短信验证码就能完成充值。
  王先生说,两张信用卡通过微信支付财付通消费超过百笔竟然没短信提示,要不然他早发现了,他也向银行反映了此事。
  2月27日,王先生已经联系腾讯公司客服反映此事,王先生的主张是:孩子才9岁,事情他也不知情,腾讯公司应该退还所有的钱。而腾讯公司客服承诺将按程序处理此事,需要等待1-3个工作日。王先生表示,如果处理结果不满意,他将起诉腾讯公司,维护自己的权益。
  昨日,华商报记者多次拨打腾讯公司客服电话,都没能联系到对方。
  陕西立刚律师事务所律师史亮认为,十周岁以上含十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而网络游戏本质是服务,购买游戏道具属于合同行为,王先生的女儿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游戏道具,合同行为无效,游戏公司应该退费。
责任编辑:陈楚潺小孩玩王者荣耀游戏冲了好多钱可以退钱吗_百度知道
小孩玩王者荣耀游戏冲了好多钱可以退钱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只要是在三个月之内,由于苹果的售后机制这个看你是什么平台的了,如果是ios的话不用担心,都可以根据充值订单号联系apple售后支持进行退款
采纳率:98%
来自团队:
不可以,只能进不能出。多买些英雄或点卷吧
你可以去试试,但是要和腾讯公司沟通,甚至可能会上新闻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男孩用妈妈手机玩游戏充值5.8万 删除银行短信提醒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用妈妈手机玩游戏偷偷绑定银行卡买装备10岁男孩游戏充值5.8万元因怕被发现屏蔽银行服务号码腾讯公司已经介入调查一名10岁男童,短短34天,花费了58000多元。这笔巨款悄无声息的地蒸发,男童的
原标题:用妈妈手机玩游戏偷偷绑定银行卡买装备10岁男孩游戏充值5.8万元因怕被发现屏蔽银行服务号码腾讯公司已经介入调查邹女士看着不懂事的儿子很无奈小富(化名)&为几位同学充值一起玩游戏图/记者杨涛一名10岁男童,短短34天,花费了58000多元。这笔巨款悄无声息的地蒸发,男童的父母既没看到什么豪华玩具,也没看到什么奢侈衣物,钱到底去了哪里?它变成了手机游戏里的一个个人物、一层层皮肤和一件件武器。58000元存款突然&人间蒸发&3月19日下午5点,41岁的邹慈菊像往常一样,在街道上耐心地发着传单。手机铃声响起,她疲惫地掏出手机,却看到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邹慈菊收到一条银行服务短信,提醒她扣除本月短信服务费两元,然而银行卡里的余额数字却让她顿时天旋地转。&辛苦存了6年多,卡里有12万多元存款,短信提醒却只有6万多元了。&不知所措的邹慈菊赶忙拨通了丈夫的电话。46岁的黄保发正在工地上粉刷油漆,面对妻子的询问,他一无所知,只得匆忙放下手中的活计,迅速和妻子碰面。夫妻二人一路小跑,赶到一家附近的银行。此时,银行已经下班,把银行卡插入自动取款机,输入密码。两人对着取款机看了一遍又一遍,仍不敢相信。&有58000元存款人间蒸发。&10岁儿子玩游戏充值46次3月19日下午6点,盘龙城名流人和天地小区的一个房间里,10岁的小富(化名)老实地等着父母回家,他尚未意识到,这个简单整洁的家里,即将迎来一场狂风暴雨。&你知不知道钱去哪了?&回到家中,黄保发夫妇质问自己的儿子。他们在取款机查询近期消费明细发现,有多笔不规则消费数字,不像是取款,像是电子消费。面对父母的疑问,小富全盘交代。2月份,他在家中找出妈妈的银行卡和身份证,绑定在妈妈的微信上,然后,在腾讯游戏&王者荣耀&中充值,购买装备和人物,从此一发不可收拾。3月20日一大早,黄保发夫妇赶到银行,打印交易记录。从2月15日到3月20日,小富进行游戏充值46次,共消费了58000多元。怕妈妈发现屏蔽银行服务号码事情已经过去近3个月,黄保发夫妇一直不知如何是好。前天,在亲友的建议下,他们向媒体求助。昨天上午,武汉晚报记者来到黄保发家中。2011年,黄保发夫妇首付12万元,购买了这套90多平米的房子。丈夫是装修油漆工,妻子做发单员,刨除日常开销,夫妻俩一月能剩4000元左右,每月还2000多元的房贷,剩下的存起来。6年过去了,两人存了12万元。最初,小富以用手机练习英语口语的理由,拿到妈妈的手机,开始偷偷玩&王者荣耀&。为了躲避妈妈的目光,他总是中途退出游戏,游戏技术也不好,小富的队友们都不愿跟他玩。后来,他发现只要装备好,就能弥补技术缺陷,于是开始充值购买厉害的游戏人物和装备。怕被妈妈发现,小富屏蔽了银行服务短信号码,手机还给妈妈时再解除屏蔽,删除短信提醒。一个月的时间里,小富玩了王者荣耀、穿越火线等三款游戏,购买过最贵的游戏道具价值800多元,一天消费最多8000多元。同时,他还帮助跟自己一起玩游戏的几位同学充值近万元,开通了QQ超级会员等。对于这近6万元钱,小富根本没有概念,直到父母发现,他才知道自己已经花了这么多钱。昨天中午,记者帮助黄保发夫妇联系了腾讯公司客服。工作人员详细记录了小富的充值信息等,并表示,将交由相关部门核实情况,按照流程处理。昨晚8点多,腾讯公司工作人员回复记者,相关部门与小富父母取得联系,正在进行调查。家长可搜集证据寻求司法帮助据了解,目前,腾讯推出了&成长守护平台&系列服务,通过实名认证、绑定未成年人游戏账号、绑定相关消费的实时提醒等服务,协助家长对未成年人子女的游戏账号进行健康行为的监护。网络上也有类似针对未成年人上网保护的绿色软件,有所担忧的家长,可以通过安装绿色软件,来限制和保护孩子。湖北皋野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律师邱华表示,《民法通则》规定,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而无民事行为人进行的买卖是无效的。记者检索发现,我国《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但有个前提,就是能确定发生交易的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邱华律师说,家长可以尝试搜集相关资料作为佐证,寻求司法帮助。例如,交易发生的银行流水、电子交易记录等,是否有一起玩耍的同学朋友等证明。银行流水等电子证据可以申请公证。邱律师建议,家长作为监护人,也应该加强对孩子的看护和管理,看管好自己的银行卡、手机等。与学校一起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链接★近日,深圳卫视报道,深圳11岁少年小辉玩&王者荣耀&上瘾,3个月花光全家多年攒下的3万元积蓄。腾讯方面表示该款项已经在退回中,除了一部分打赏给他人的款项无法退回。★5月28日,《新京报》官方微博发布消息:海口12岁小学生玩&王者荣耀&打赏游戏主播,花掉环卫工母亲辛苦存下的4万元积蓄。★华商网报道,去年11月,市民吴女士11岁的孩子花费万元,用于购买腾讯游戏的装备。为此,吴女士把腾讯游戏告上临潼区法院。
[责任编辑:魏玮]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pad玩游戏怎么充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