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为什么说太极拳是调养精气神是什么意思的

被误解了的“太极功夫”,一字之差有何玄机?
我的图书馆
被误解了的“太极功夫”,一字之差有何玄机?
太极“工夫”解
太极拳是一种武与道相结合的拳术,蕴含着及其厚重的唯物主义儒释道三家理论,集养生与技击于一体,得其精髓者往往能练成一代武学宗师,德艺双磬、技压群雄,不得要领者往往叹为观止,感觉神秘玄乎。
就拳术本身而言,太极拳毫无争议地位列内家拳之首,拳理也是武学领域的最高成就。练习太极拳的终极目的是健身养生,正如拳谱所说:“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技击是冷兵器时代的必然产物,然而,早在200多年前,古人将健身养生术从拳术中推演、研发出来,从而使太极拳与众不同,不得不说是一种文明的进步,也是了不起的发明创造。
太极拳的神秘养生效果在于练习太极工夫,而不是太极功夫,换言之,太极工夫是延年益寿不老春的秘密武器。陈鑫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以下简称图说)中反复强调工夫,而不是功夫,很多读者存在疑惑,“工夫”一词在武术界一直是个谜。一般人对太极工夫闻所未闻,更不知如何下手练习,作者在与崔秀菊、朱文革等师兄弟反复研讨的基础上,从六方面来阐释太极“工夫”。
一、太极拳的“拳”
就手型而言,在启蒙太极拳架中既用拳又用掌,在初级层次的太极拳架中用掌较多,在较高层次的太极拳架中用的却是非拳非掌,然而,几百年来,太极前辈们一直沿用“太极拳”的名称,而非其它。在不解其意的情况下,有人甚至将太极拳称为太极掌,或直接称为太极功夫,其实,这都是对太极拳的误解。
“拳”是拳拳服膺之意,拳拳是牢牢抓住的样子,引申为诚恳、深切和敬重,服膺是谨记在心的意思,一个“拳”字充分表达了专心练习的意思。恩师崔玉洁常说:“三静(敬、净)合一,一贵分二”,三静(敬、净)是指练习地点安静,对授业恩师的尊敬、对太极拳术的尊敬和练习者自身内心思想的清净。练习环境安静有利于心情平静舒缓、不被外界干扰,符合道家修炼要求;尊师重道是儒家行为规范;内心清净易于专心认真心无旁骛,是佛家强调的重点!因此,练习太极拳既要“静”、“敬”,还要“净”,缺一不可,唯有如此,才能认真练习太极拳,才能练出太极东西来,才能练出养生效果来!“一贵分二”的含义是贵在持之以恒、贵在琢磨研究,“从无知到心知,从心知到身知”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身知是练习太极拳的最终成效,没有长期不断的练习和潜心研究,只能是表面上的嘴把式。太极“拳”的含义充分体现了“三静(敬)”和“一贵分二”的思想,练习太极拳就要正确领会太极“拳”的含义,就不会辜负太极前辈们的苦心。
二、太极“工夫”
陈鑫在《图说》一书中反复强调工夫是练好太极拳的前提,也反复强调太极工夫,而不是太极功夫,陈鑫作为晚清文人,又作为陈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强调工夫而不重视功夫显然饱含深意。《图说》一书在民国时期出版,立即在当时的武术界引起了轰动,被誉为武术界的圣经,许多太极拳爱好者整日阅读,反复研究,终究难解其意。恩师师承陈鑫嫡孙陈金鳌,陈金鳌师从祖父陈鑫几十载,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对《图说》和《三三六拳谱》的理解深入骨髓。恩师崔玉洁十分重视太极工夫的练习,几十年如一日,师姐崔秀菊长期受其影响也深受其益。
“功夫”一词的含义偏重技击,“功”字里面含有“力”字,强调的是身功,偏重技击,也是强调用专门的时间和场所来练习;而“工夫”一词则强调心法,注重养生,“工”字本身含义就是时间和心思的结晶,也是强调用心去练拳,在琢磨上下功夫,利用各种机会和时间练拳,在举手投足、行走坐卧中练拳,而不强调采用专门的时间、场所、服装和器械等来练拳,这也正印证了陈氏所提倡的“忙了种田,闲了练拳”的族规家风。由此可知,“功夫”仅仅是“工夫”的一个方面,正如气功只是内功的一种一样。所以,陈氏使用“工夫”一词意味深长,目的就是将太极拳的练习生活化、平常化,这种太极精神尤其适合当今时代。
三、太极“工夫”的养生
太极工夫本身就饱含养生含义,太极养生养的是身体康健,更进一步养的是体内的精气神,精气神可以说是养生健身的代言词。太极拳爱好者需要理解掌握中医上所说的精、气、神的基本概念。精是人体内十分精微和精华的物质,精是生命存在的基础,可分为后天之精和先天之精;气是比精更为精微的物质,是精的进一步升华,在体内呈有规律运动的扩散状态,又称为内气或真气,可分为后天内气和先天内气,内气在脉络中运行,一是自身具有免疫功能,二可以为生理系统的新陈代谢提供运行和调节的生命动力;神是人的神识,是生命运行和行为的统帅,神识是内气经过各种功法练习的进一步升华。
人体生命的原始动力是秉承父母的那一点点原本先天内气,随着人身体不断地成长,肉身由小变大,所需的先天内气越来越多,需要不断地补充。人体的自然生理机能本来也可以将少部分五谷杂粮转化为先天内气,以满足身体发育和生长的需要,每个人的这种转化本能有强有弱,强的人可以身强体壮、精力充沛,弱的人则是身体虚弱、甚至久病缠身。不通过太极拳的正确锻炼,即使将后天内气转化为先天内气的本能强大,也不能有效利用多余的先天内气,只能浪费在俗务琐事、无明烦恼中。
通过太极拳的独特练习,可以将后天内气转化为先天内气,以补充源源不断地先天内气的消耗,这是太极拳最为绝妙、独特的地方。通过太极拳的正确锻炼,人可以大大增强转化先天内气的能力,体内的先天内气得以充足补充,富余的先天内气可以继续转化为强大的神识,有了强大的神识,太极拳的神明得以容易出现,这样精气神得以充足给养。因此,练习正宗太极拳的人都是精气神充足,神光焕发,春风满面,心态积极乐观,不会有精力浪费在俗务烦恼中,除了正常需要外,其他全部用来保养生理、心理和精神上的健康。
因此,从初级层面上来讲,正确的太极拳动作要领可以使身体没有病痛且强壮有力。有些爱好者,由于理解上的错误或者练习方法的错误,只注重太极功夫的练习,要么将原本强壮的身体练得有气无力,要么是膝关节疼痛、颈腰椎疾病,甚至椎间盘突出,总之病态百出,反而对太极拳产生了怀疑。这是由于既没有掌握正确的太极动作要领,也没有正确理解太极工夫,更不知道练习太极拳的终极目的是养生的缘故。
太极工夫的练习可以使体内积蓄越来越多的精气神,除了满足身体机能运转需要外,还能储存起来以备用,拳谱上说的“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直接道出了养生的方法和本质。
四、精气神相互转化
精气神三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太极拳养生的高效性来源于此。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采气,通过打开百会、涌泉、云门和劳宫四个大穴,使之成为信息(实则是指天地日月的灵气和精华)交换的通道,人体是一个小天地,身外天地与身内天地之间成为一个整体,交换信息的过程本质上是采气的过程。
采气可以使内气充足强劲,内气足则可以使身体代谢机能强劲有力,后天之精是由五谷杂粮吸收转化而成,先天之精是由后天之精转化而成,强劲有力的新陈代谢机能可以使身体高效吸收转化五谷杂粮为后天之精,锻炼可以让人精力充沛就是这个道理。富裕的“精”可以转化为内气,富裕的内气可以升华为神识,人的“精神”就是这样来的!人的精神状态直接表征身体健康程度就很容易理解了!
正确掌握太极拳动作要领十分关键,虚灵顶劲可以打开百会穴,含胸拔背可以打开云门穴,五趾抓地可以打开涌泉穴,非拳非掌的手型可以打开劳宫穴,气沉丹田可以将采来的内气储存起来。可见,太极拳动作要领不正确,采气的四个大穴位非但不能打开,还有可能改变人体骨骼生理弯曲,引起膝关节疼痛、椎间盘突出等各种毛病。这个四个采气大穴位打开后,学位入口处会始终存在一个气团在旋转运动着,且气团本身有分为阴阳两部分,所谓脚踩一太极、手拿一太极、怀抱一太极,说的其实是脚底涌泉穴、手心劳宫穴和胸部云门穴的入口处存在这个自身分着阴阳且旋转运动的气团,这种感觉十分玄妙,语言不能说清,非练到这个程度亲身体验不可。
要想达到养生目的,必须要经过明师身传口授,正确掌握太极拳的动作要领,练到身上做到身知,千万不可停留在心里明白、脑子里清楚的心知层面,否则,采气无从谈起,精气神更是远在天边。
太极拳高手十分注重精气神的练习,并使之相互转化,除了满足自身需要外,多余的精气神储存起来以备后用,因此,太极拳的练习效果可以储存,练习一天就有一天的练习效果,这也是太极拳在当今社会具有十分强大吸引力的原因!在与人交手中,太极拳高手更是节俭内气的外放,发人时往往手心劳宫穴就地采气就地发放,发人于数丈远,根本不需要发放身体内的内气!太极拳的高级阶段主要练习人体的先天生理系统,五脏代表先天,在中医上,五脏又代表五行,五行相生相长是万事万物健康存在的基石,因此,太极拳通过行云流水、韵味悠长练习方式实现的深呼吸练习着五脏,使五脏的精气神以五行的运行方式相生相长。太极高手就如中医医生越老越厉害,越老越健康,主要归功于这种练习方式的精气神的蓄养!
五、“工夫”中有功夫
“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这句话讲的就是工夫,这点很容易让人想起唐代大诗人李白,李白就是依靠工夫成就了一身过硬的文武本领,依靠功夫的话成就的仅仅是武林高手,只是一介武夫而已,哪有名垂千古的大诗仙、大文豪呢?
许多职业体育运动员、职业拳手退役后,身体健康状况往往江河日下,随着年龄的增长更是糟糕透顶,根本原因就是在平时的练习中只注重“功夫”而忽略了“工夫”!不知道精气神的蓄养,错误的练习方式也在不知不觉中严重透支着体内的精气神!更不知工夫中有功夫! 工夫远远比功夫高明,有了太极工夫自然就有了太极功夫,这是陈氏著书使用“工夫”而不使用“功夫”的原因,也是陈氏家族内部注重传授工夫而不注重传授功夫的缘由。
陈氏小架太极拳保留了河南温县陈家沟最为隐秘和保守的无圈练习方法,在技击上,挨身就打,接手就发,粘黏连随等中间环节直接融合在发放中,实现了真正的化打合一,这大大不同于其他门派的太极拳。无圈练习方法本质上就是工夫练习方法,有了工夫能更容易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换言之,正确掌握太极拳动作要领就是工夫。无圈练习方法顺应了人体的自然弯曲,通过虚灵顶劲、含胸拔背、立身中正和泛臀开裆,使脊柱的生理弯曲更合乎自然而没有改变这种先天弯曲,做到“身知”而不是浅尝辄止的“心知”,从而强化保健作用,达到太极拳的养生效果。
在工作中,即使不走太极动作,潜意识里消化太极旧疑惑,提出太极新问题,理解太极专用术语,都是练习太极工夫,这种时时处处的太极工夫不着人相、不着我相、不着拳相,体现了深厚的佛家思想,一定要勿忘勿助,又充分体现了道家练功思想,一旦犯了执着之病,就违背了太极心法。
太极工夫的练习不影响工作,且能缓解工作、舒适生活,将练拳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然,甚至是一种潜意识!不为练拳牵累,让练拳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非常自然,没有任何思想和时间上的负担,就是最为高明的太极工夫!
六、太极“工夫”的实现
工夫蕴含很重的文化意味,今天的人一般都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这对练习太极拳工夫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务必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文化来练拳、练工夫。
太极拳又称为文人拳,师祖陈金鳌经常说的“文人不文,武人不武”就是指太极武功看起来文气,用起来威力却很大。武术和文化相辅相成,太极拳作为武与道相结合的拳术更是文武相助,没有一定程度的工夫难以深入理解文化和掌握文化,反之,练习武术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学习、领悟和使用文化。
古语说:“学成文武,货与皇帝家”,学习任何技艺都是为了应用,将万事万物的使用价值发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才不算辱没了技艺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因此,学习太极拳的终极目的还是应用于现实生活,无论自卫防身,还是修身养性,都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即将太极思想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来,让工作更快乐,让生命质量更高,让生命更安全、更健康,也是太极工夫的终极宿命。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吉良晨《太极拳真谛与长寿之道》
我的图书馆
吉良晨《太极拳真谛与长寿之道》
吉良晨《太极拳真谛与长寿之道》&&
19:52:32|&&分类:
馆藏&42453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广场舞 | |美食 | |拳馆|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 内容正文
什么是精气神
  1. 精 、 气 、 神 , 道 教 内 丹 学 术 语 。 从 渊 源 上 看 , 道 教 内 丹 学 的 精 、 气 、 神 概 念 乃 发 端 于 先 秦 哲 学 与 医 学 。 《 周 易 & 系 辞 上 》 说 : 「 精 气 为 物 , 游 魂 为 变 , 是 故 知 鬼 神 之 情 状 。 」 意 思 是 说 , 精 致 的 气 凝 聚 而 成 物 形 , 气 魂 游 散 而 造 成 变 化 , 考 察 物 形 的 变 化 , 这 就 能 够 知 晓 「 鬼 神 」 的 真 实 状 态 。 在 上 古 哲 学 中 , 不 仅 有 「 精 气 」 的 概 念 , 而 且 有 「 精 神 」 的 概 念 , 《 庄 子 & 列 御 寇 》 在 描 述 「 至 人 」 的 生 活 状 态 时 即 使 用 了 「 精 神 」 的 术 语 。 在 《 庄 子 》 中 , 「 精 神 」 指 的 是 人 的 「 心 志 」 。 战 国 以 来 的 「 医 家 」 既 使 用 「 精 气 」 概 念 , 也 使 用 「 精 神 」 概 念 。 如 《 黄 帝 素 问 & 生 气 通 天 论 》 即 说 : 「 阴 平 阳 秘 , 精 神 乃 治 ; 阴 阳 离 决 , 精 气 乃 绝 。 」 《 素 问 》 这 里 所 谓 「 阴 」 指 的 是 蕴 藏 「 精 气 」 的 脏 腑 , 而 「 阳 」 指 的 是 保 卫 脏 腑 的 外 围 组 织 。 在 《 素 问 》 看 来 , 脏 腑 必 须 平 和 , 而 外 围 组 织 则 应 坚 固 而 不 泄 漏 。 如 果 脏 腑 与 外 围 组 织 不 能 配 合 , 则 精 气 就 耗 散 不 能 生 存 了 。
  传 统 哲 学 与 医 学 的 「 精 神 」 与 「 精 气 」 概 念 被 道 教 所 吸 收 , 并 且 重 组 而 成 「 精 气 神 」 。 道 教 内 丹 学 称 精 、 气 、 神 为 人 的 「 三 宝 」 。 「 精 」 指 的 是 构 成 人 体 生 命 组 织 的 精 华 , 这 种 精 华 可 以 从 先 天 与 后 天 两 个 层 面 来 理 解 。 「 先 天 之 精 」 , 是 与 生 俱 来 的 , 所 以 又 叫 做 「 元 精 」 , 它 是 本 原 性 的 精 华 , 「 后 天 之 精 」 指 的 是 人 在 性 交 时 所 射 出 的 精 液 。 与 「 精 」 相 对 应 , 「 气 」 也 有 先 天 与 后 天 的 区 分 。 「 先 天 之 气 」 是 人 体 原 发 性 的 「 气 」 , 故 而 有 「 元 气 」 之 称 , 它 体 现 了 先 天 原 火 的 推 动 , 所 以 , 写 作 「 炁 」 。 从 字 形 上 看 , 「 炁 」 字 底 下 四 点 , 表 示 火 在 下 燃 烧 , 这 种 「 火 」 是 生 命 的 原 动 力 。 至 于 「 后 天 之 气 」 指 的 是 呼 吸 之 气 , 也 就 是 宇 宙 空 间 外 在 之 气 , 对 于 人 的 生 存 来 说 , 呼 吸 之 气 也 是 必 不 可 少 的 , 但 这 必 须 通 过 「 神 火 」 的 温 养 才 能 成 为 内 丹 修 炼 的 能 源 。 在 内 丹 学 中 , 「 神 」 也 有 先 天 与 后 天 之 别 。 「 后 天 之 神 」 指 的 是 「 识 神 」 , 它 的 作 用 是 认 知 与 分 别 , 这 种 「 识 神 」 对 于 学 习 知 识 是 有 用 的 , 老 子 《 道 德 经 》 称 「 为 学 日 益 」 讲 的 就 是 如 何 通 过 「 识 神 」 的 作 用 来 增 加 知 识 ; 但 就 内 丹 修 炼 来 讲 , 必 须 靠 「 先 天 之 神 」 的 观 照 。 这 种 「 先 天 之 神 」 又 叫 做 「 元 神 」 , 它 是 人 本 来 的 自 我 慧 光 , 元 神 之 观 照 , 是 一 个 减 损 识 神 的 过 程 , 老 子 《 道 德 经 》 称 「 为 道 日 损 」 , 就 是 排 除 识 神 的 干 扰 , 从 而 进 入 无 为 的 直 觉 状 态 。 这 样 , 元 神 观 照 , 而 「 后 天 之 气 」 转 换 为 「 先 天 之 气 」 , 于 是 元 精 培 补 , 生 命 焕 发 出 恒 久 的 青 春 。
&&&&&&&&  2. 精、气、神本是古代哲学中的概念,是指形成宇宙万物的原始物质,含有元素的意思。中医认为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在古代讲究的人,都把&精、气、神&称为人身的三宝,如人们常说的:&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神、气、精。&所以保养精、气、神是健身、抗衰老的主要原则,尤其是当精、气、神逐渐衰退变化,人已步入老年的时候就更应该珍惜此&三宝&,古人对这点非常重视。苟子认为:&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这里说明两个意思:一个是说要注意精、气、神的物质补充:二是强调不可滥耗&三宝&。
  什么是精?精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从广义上说,精包括精、血、津液,一般所说的精是指人体的真阴(又称元阴),不但具有生殖功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而且能够抵抗外界各种不良因素影响而免于发生疾病。因此阴精充盛不仅生长发育正常,而且抗病能力也强。精的来源,有先、后天之分先天之精是秉受于父母的,它在整个生命活动中作为&生命之根&而起作用,但先天之精需要不断地有物质补充才能保证人的精不亏,才能发挥其功能,这种物质即是后天之精。后天之精是来自饮食的营养物质,亦称水谷精微.有了营养物质的不断补充,才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古人云:&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所以说.人脾胃功能的强健,是保养精气的关键,即《黄帝内经》所强调的&得谷者昌,失谷亡&;古人云&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赖饮食以自气血&。故注意全面均衡营养的饮食,才是保证后天养先天的重要手段。《干金方》就说过:&饮食当令节俭,若贪昧伤多,老人脾胃皮薄,多则不消,彭享短气&,这样反不利于健康。怎样才算&饮食有方&呢?归纳前人经验,不外乎定时、定量.不偏、不嗜而已。只有在饮食得宜的基础上,才能考虑药物滋补的问题。服用补益药物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施补&,不然也可能会适得其反。总之,合理的食补和药补对于身体的保养是很重要的。
  什么是气?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气有两个含义,既是运行于体内微小难见的物质,又是人体各脏腑器官活动的能力。因此中医所说的气,既是物质,又是功能。人体的呼吸吐纳,水谷代谢,营养敷布.血液运行,津流濡润,抵御外邪等一切生命活动,无不依赖于气化功能来维持。在《寿亲养老新书》中谓:&人由气生,气由神往.养气全神可得其道。&书中还归纳出古人养气的一些经验:&一者,少语言,养气血;二者,戒色欲,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咽津液。养脏气;五者,莫嗔怒,养肝气:六者,美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心气。&此七者强调了&慎养&:但由于气是流行于全身、不断运动的,所以人体也要适当地运动,促进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才会有利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古人提倡&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可使之极(过度)。&我国流传下来的多种健身运动及气功,就是以动养气的宝贵遗产。
  什么是神?神是精神、意志、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统帅。它包括魂、魄、意、志、思、虑、智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能够体现人的健康情况。如:目光炯炯有神.就是神的具体体现。古人很重视人的神,《素问&移精变气论》也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因为神充则身强.神衰则身弱,神存则能生,神去则会死。中医治病时,用观察病人的&神&,来判断病人的预后,有神气的,预后良好;没有神气的,预后不良。这也是望诊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精、气、神三者之间是相互滋生、相互助长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密切。从中医学讲,人的生命起源是&精&,维持生命的动力是&气&,而生命的体现就是&神&的活动。所以说精充气就足,气足神就旺;精亏气就虚,气虚神也就少。反过来说.神旺说明气足,气足说明精充。中医评定一个人的健康情况,或是疾病的顺逆,都是从这三方面考虑的。因此.古人称精、气、神为人身&三宝&是有它一定道理的。 古人有&精脱者死,气脱者死,失神者死&的说法,以此也不难看出&精、气、神&三者是人生命存亡的根本。
相关章节视频您当前的位置 :
社区太极队:舞出精气神
扫码阅读手机版
内容提要:“野马分鬃,弓步分手,注意手腕放松,抬脚要轻……”7:30,舒缓的音乐环绕在滨湖公园上空。近二十名市民专心致志地练习太极拳,在教练李桂琴的耐心指导下,他们出拳从容、提腿灵活,一招一式颇见功夫。
  天津北方网讯:“野马分鬃,弓步分手,注意手腕放松,抬脚要轻……”7:30,舒缓的音乐环绕在滨湖公园上空。近二十名市民专心致志地练习太极拳,在教练李桂琴的耐心指导下,他们出拳从容、提腿灵活,一招一式颇见功夫。
  李桂琴老师今年75岁,是远近闻名的“太极高手”,眼前的她精神矍铄、活力十足,一头乌黑的头发盘在脑后,看上去也就50多岁。“我练习太极拳已经20多年了,我自己从这项运动中收获良多,很想推广给大家,让更多人受益。”提到教授太极拳,李老师显得特别自豪。“一开始有十几个人跟我学,现在队伍越来越壮大了,最多的时候有300多人。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会一直教下去。”
  在李桂琴老师的带领下,每天清晨滨湖公园都会迎来数十名中老年人,他们聚集在一起“过招”,锻炼身体、切磋技艺,享受悠闲的退休时光。李老师介绍,这支队伍中年纪最大的成员85岁,最年轻的也有50多岁。“原来不少人体弱多病,自从练习太极拳之后精神十足。”
  今年74岁的杨雷大爷就是太极拳的受益者之一。杨大爷是癌症患者,2011年做完手术之后,每天郁郁寡欢,身体和精神状况都不好。“自从跟着李老师练习太极拳,觉得浑身都有劲儿了,平时和老邻居们聚在一起聊聊天、乐和乐和,烦心事儿慢慢也淡忘了。”现在杨大爷逢人就说:“看,我现在啥毛病都没有啦!”
  85岁的蔡奶奶是健身队里的“元老级”人物。“没有特殊情况,我每天都来练一个小时,已经坚持七八年了。”身着银白色太极服的蔡奶奶忍不住打开话匣子,“别看我岁数大了,可身体倍儿棒,耳不聋眼不花背不驼!”说着,蔡奶奶还现场秀了一把“一字马”,动作标准利索,引得围观群众阵阵惊呼。蔡奶奶得意地说:“这都是坚持锻炼的成果!”
  为了让学员的动作更精准流畅,李老师一招一式分解教学,每一个细节都亲自指导纠正几十遍甚至上百遍,现在所有队员基本上都熟练掌握了一两套拳法。与此同时,李老师还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太极剑、太极扇、健身气功、健身舞蹈……目前训练项目多达十几种,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任意选择。
  作为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除了强身健体,太极拳兼具修身养性的作用。李老师希望通过练习太极,将社区里的中老年人凝聚在一起,为大家创造一个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平台。(“津云”—北方网编辑侯静)
下载前沿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邮箱youkujubao@service.alibaba.com请使用者仔细阅读优酷、、、、和Copyright(C)2018 优酷 youku.com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振精气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