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饶腐烂国度无限背包mod的肉牛无限疯长要怎么解决

当前位置:&>&
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演进分析
&&&& 摘要:基于对国内外肉牛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的梳理, 通过系统全面分析了我国肉牛产业的演进过程和肉牛养殖业的发展现状, 剖析了影响我国肉牛产业中的比较效益低、 肉牛产业集约化体系尚未形成等制约因素, 进而提出了加速我国肉牛产业化发展的五个对策建议。&&&& 我国肉牛养殖业的历史源远流长, 而随着人们肉类消费结构的改善, 牛肉的总体消费需求正在不断增加, 这为肉牛养殖业带来了发展的契机。牛肉作为肉类消费中的中高档产品, 以高蛋白、 低脂肪、 低胆固醇等营养功能以及特殊的保健作用正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继美国和巴西之后, 中国的肉牛养殖和牛肉生产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养殖生产国。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调整, 牛肉类产品成为人们动物性蛋白的主要来源, 牛肉的消费需求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1 年, 全国牛存栏头数达1.1 亿头, 比 1980 年增长 49.30%, 占世界牛存栏总量(13. 55 亿头)的 8.12%, 仅次于印度和巴西, 居世界第三位; 牛肉产量达 568.1 万 t, 与 1990 年的125.6 万 t相比翻了近两番, 年递增率为 30. 15%,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个牛肉生产大国, 仅次于美国和巴西。预计到 2015 年中国对于肉类产品的需求将从当前的 7 300 万 t 增长到9 200 万 t 左右, 按牛肉在肉类消费中占 8% 的比例计算, 对牛肉的需求将达到580 万 t。 但近年来, 中国的牛肉年产量一直稳定在550 万 ~560 万 t, 每年人均消费牛肉实际仅为 4 ~5 kg, 与现在全球人均消费量超过 10 kg 相差甚远。按照人均牛肉消费量 4.56% 的平均增速, 到 2015年, 我国人均牛肉消费量约可达到 6.56 kg, 对牛肉的需求量将达到 850万 t。然而, 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存在着诸如肉牛良种覆盖率较低、 牛肉类产品总体质量不高、 规模化养殖水平低以及生产比较效益不高等问题仍旧比较突出, 这些阻滞因素极大地限制了我国肉牛产业的有序、 和谐、 健康发展。&&&& 1& 国内外肉牛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国外肉牛产业较发达, 对肉牛产业的研究也较多。例如, Scott Waldron 以中国肉牛产业的发展为背景, 指出中国肉牛产业化应该是“ ‘自上而下’ 的公司 + 农户和‘自下而上’ 的合作组织 + 农户相结合”的模式。还有人测算了主要肉牛加工生产国的市场集中度。国内对于肉牛产业的研究近年来也很多。王明利等指出, 发展现代肉牛产业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完善运行机制, 建立支撑体系。杨泽霖等认为种养结合是最具中国特色的现代肉牛产业。杨春等提出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突破点是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田露等认为推进肉牛产业科技革命是现代肉牛产业发展的关键。郭树海指出, 要加大特有品种资源保护力度, 加强动物疫病的防治。刘玉凤等认为, 更应该帮助农民建立畜产品营销合作组织。&&&& 2& 我国肉牛养殖模式的发展演进过程&&&& 2.1& 传统农区的肉牛养殖模式&&&& 传统农区的肉牛养殖主要依靠农民的役用牛和奶牛养殖中的淘汰牛, 其特点是秸秆资源比较丰富,以秸秆作为饲料使养殖成本相对较低, 然而传统农区的肉牛养殖规模一般较小, 养殖技术水平不高, 肉牛生长速度较慢, 以上养殖模式使得肉牛的出栏率、 屠宰率和牛肉品质等各项性状指标和经济指标都比较低, 牛肉产品的质量不高、 数量不足, 此种养殖模式已经远远不能达到人们快速增长的需求。可以预见, 随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淘汰牛和役用牛的养殖必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2.2& 牧区的肉牛养殖模式&&&& 牧区肉牛的养殖一般会采用放牧养殖, 牛肉类产品的肉质相对较好, 牧区的肉牛养殖往往利用牧区丰富的天然牧草资源, 同时肉牛排出的代谢物又可以作为牧草生长的有机肥料, 这样可以形成一个比较有序的循环生态链。但是, 近些年的超载放牧和掠夺式生产又伴生出现草场退化和环境恶化等问题, 因此牧区的传统饲养模式要想满足人们对于牛肉类产品的需求难度也是比较大, 新型的饲养模式的引入十分必要。&&&& 2.3& 新兴的专业化、 集约化养殖模式&&&& 经过三十多年长期的肉牛养殖模式的实践探索,我国正在形成专门的肉牛养殖行业, 而专业化和集约化的肉牛养殖模式的牛肉产出率较高, 肉牛出栏的速度较快, 牛肉类产品的品质也比较好。通过将我国地方肉牛品种与国外品质较高的夏洛莱、 西门塔尔、 利木赞、 海福特等专用肉牛品种进行杂交改良等方式培育成更加适合中国养殖环境的品种(如云南的“云岭牛” 等), 这不仅提升了我国肉牛的生产性能,也有利于规模化、 集约化养殖的发展, 依托“公司 +农户” 等养殖经营模式, 通过“规模化生产 + 专业化加工 + 连锁化经营”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牛肉类产品的需求。&&&& 3& 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3.1& 牛肉消费的现状分析&&&& 在肉牛业发达的国家, 如美国、 巴西等肉牛业占畜牧业的比重为 20% ~50%, 而在居民食物构成中,牛肉占 30% 以上。目前, 我国牛肉消费在居民肉类消费中仅占 10%。1980 年, 我国城市居民人均牛肉的消费量是 0. 68 kg, 到 2012 年分别增加到 4.56 kg,增长了 671%, 预计到 2015 年将达到人均 6. 56 kg。牛肉人均占用量增长趋势见图 1。&&&& 牛肉过肥、 脂肪含量过高, 很多人吃不习惯;缺乏严格的质量标准或标准不统一, 以次充好, 好坏不分(如病牛、 死牛肉在市场上流通和销售)的现象十分严重, 人们对消费牛肉的安全较担忧;有些地方由于风俗习惯不食用牛肉。这些原因使我国牛肉的市场占有率远不如猪肉和禽肉。但是未来牛肉消费的上升空间是可以预期的。由于牛肉的单位价格比猪肉、 禽肉高, 尤其是高档牛肉, 许多人消费不起, 城市居民人均购买牛肉的数量是远远高于农村居民的。2012 年我国主要省份城镇、 农村居民牛肉人均占用量见图 2。&&&& 3.2& 我国肉牛养殖的空间分布分析&&&& 近年来, 随着牛肉类产品需求的增加, 许多地区先后出台了诸多推动肉牛养殖业的鼓励政策, 我国肉牛养殖的区域布局正在形成。据权威统计, 目前, 河南和四川两省的年肉牛出栏量在 800 万 ~1 000 万头之间, 内蒙古、 云南和西藏三省区年肉牛出栏量在600 万 ~700 万头之间, 黑龙江、 河北、 山东、 甘肃、 青海和贵州六省年肉牛出栏量目前也达到 300 万 ~400 万头水平。从区域布局和肉牛存栏量看, 中原、 东北、 西北、 西南 4 个优势明显的区域分布已经形成,分布情况见图3。&&&& 3.3&& 我国肉牛养殖的规模分析&&&& 截至 2011 年, 我国肉牛饲养年出栏 100 头以上的场户仅占 12%, 年出栏数 1 000 头的场户更是只占2%, 年出栏 10 ~49 头的约占 20%, 还有 59% 的场户年出栏数 1 ~9 头。可见我国的肉牛饲养规模化水平仍然很低, 详细的肉牛养殖规模分布见图 4。&&&& 4& 我国肉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比较效益低下影响肉牛养殖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四化同步” 进程的推进, 许多地区农民的劳务性收入已经大大超出了从事农业的收入, 而肉牛的养殖周期一般较长, 投入也较多, 取得收益也比较慢, 这一现状使得农民从事肉牛养殖的积极性正在下降。同时, 饲料(尤其是玉米)价格的上涨使养殖规模小的农户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 养殖风险大大增加。据全国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13)统计, 由于饲料价格的不断上升, 每头肉牛饲养成本已经由2008 年的 581 元增加到 2012 年的近 900 元, 如果没有规模效益, 小规模的养殖户必然选择退出。另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 养殖户如果饲养生猪或肉鸡、 蛋鸡的比较效益一定程度上也超过肉牛养殖, 同时风险也小了不少, 这也使部分农户放弃肉牛养殖而转向其他畜禽养殖。&&&& 4.2& 养殖成本的增加也制约了肉牛养殖业的发展&&&& 近年来, 由于我国各地的山地和草原的禁牧, 养殖肉牛只能舍饲, 这使养殖成本加大, 一头牛要多支出 900 多元, 农户养殖繁殖母牛, 出售一头牛犊也就收入 2 000 元左右, 去掉成本和人工, 基本无收益。并且, 有的养殖户因为饲养管理不当, 不能保证一年一头犊, 损失更大。放牧状态下一头成年母牛和架子牛每天饲养成本为 2 元, 舍饲情况下饲养成本显著提高(成年母牛舍饲成本为 6 元), 两种不同的饲养方式日生产成本相差 4 元。由于舍饲饲养成本的提高,生产周期长, 加之传统的生产模式、 单一的经济产出使肉牛产业效益急剧下降, 直接造成一些地区肉牛饲养量的下降。&&&& 4.3& 肉牛产业集约化体系尚未形成&&&& 目前, 我国肉牛产业集约化体系尚未形成, 整体呈现 “小规模, 大群体” 的特点, 全国范围内牛源紧缺现象严重, 弑母杀青导致基础母牛群数量急剧减少,肉牛整体存栏量、 出栏量继续下降, 而且市场交易不规范及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薄弱, 主要限制因素是行业缺乏主导品牌, 疫病防控体系缺失, 牛肉注水以及私屠滥宰等现象比较严重, 养殖用地政策不明确, 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薄弱, 金融、 保险、 技术等体系不完善, 大幅压缩了产业效益空间, 动摇了产业基础。由于成本大、 周期长、 风险高、 效益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养牛户不得不选择放弃, 大量宰杀母牛导致市场上牛源紧张, 犊牛价格上涨, 养殖成本不断攀升。由于行业整体不景气, 企业纷纷降低收购价格, 更导致饲养户补栏积极性降至谷底, 整个产业形成恶性循环, 基础母牛数量明显减少, 养牛小区开始荒废,肉牛养殖环节出现严重萎缩迹象。&&&& 5& 加速我国肉牛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了加快我国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提档升级, 充分发挥肉牛养殖区的各种政策与资源优势, 实现肉牛产业的高效、 优质、 安全、 持续和健康的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五方面对策建议。&&&& 5.1& 加大良种繁育与改进力度&&&& 提高我国肉牛养殖业的整体质量和数量, 首先要重视良种繁育体系建构。通过对西门塔尔、 夏洛来、利木赞、 安格斯等国外优良肉牛品种和我国优良品种的杂交改良形成适合我国养殖环境的肉牛品种, 充分调动发挥相关科研院所、 高校及相关部门的科研优势逐渐培育出高产出、 品质优的肉牛新品种, 减少对国外肉牛品种的依赖。打造我国自有的肉牛品种和品牌, 以期快速提升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速度。&&&& 5.2& 强化种草养畜与草畜平衡的力度&&&& 应该加大围栏封牧的力度, 积极修复生态环境,鼓励种草养畜, 实施草畜平衡, 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相关科研和企事业单位加大优良草种的培育、种植以及加工等配套技术研发, 积极推广舍饲养殖技术, 鼓励牧草的种植与加工, 进而培育出专业化的草民。&&&& 5.3& 组建肉牛养殖协会以及肉牛养殖联合体&&&& 肉牛养殖协会或者肉牛养殖联合会的组建能够促进肉牛产业健康的有序发展, 通过积极引导带动肉牛养殖户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在制订肉牛饲养计划和繁育计划方面进行全方位、 多口径的技术合作, 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 推广普及肉牛养殖、 下游加工以及产品营销的追溯系统, 为肉牛产业实现品牌化生产经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形成肉牛养殖优势产业带和区域, 以实现个体生产、 团体销售的良好格局。&&&& 5.4& 加快肉牛产业链条的延伸与提档升级&&&& 如果单纯依靠牛肉类产品的初级生产, 对于肉牛养殖户、 企业和政府都不会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必须实现对于牛肉类产品的深加工, 提高牛肉类产品的附加值, 这样必然增加单位产品的效益, 必须拓宽肉牛生产的产业链, 形成牛肉类产品的深加工产业链条,形成 “连锁销售商超 + 加工企业 + 养殖户(场) + 物流仓储” 一体的现代生产营销产业体系, 最终实现养殖户增收、 企业获利和政府增税的三方共赢。&&&& 5.5& 企业 + 村集体 + 订单农户模式牵动肉牛养殖&&&& 以企业为核心, 肉牛养殖基地为基础, 形成紧密的肉牛产业利益关联, 建立封闭的产业链, 即由企业牵头创建封闭的产业链。充分发挥大型肉牛加工企业拥有高端牛肉加工能力、 合理的产品定位、 知名品牌及强大的市场营销能力的优势, 与一定范围内的养殖户签订犊牛收购订单, 由企业按照自身加工需要, 为订单农户提供冷精, 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全部回收农户产出的犊牛, 将犊牛集中到企业建立的养殖基地中进行集中育肥, 进而按照高端牛肉加工技术进行生产。&&&& 6&& 结论&&&& 时下, 我国肉牛产业的进步需要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养殖模式和产业发展道路, 结合我国人口较多的现实和资源约束性的瓶颈实际, 肉牛产业发展应该在保障不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 同时又有利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 依靠肉牛养殖科技的进步、 先进饲养场管理方法和上下游市场的有效衔接来不断满足、调节人们日益增加的牛肉类产品的需求,使肉牛产业走上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东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杨辉,李翠霞)
如果您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品的作者联系网站下方的编辑qq
牧通人才网微信公众号美国牛肉来了,中国的肉牛养殖怎么办?美国牛肉来了,中国的肉牛养殖怎么办?财经眼百家号近日公布的中美“贸易百日计划”十项早期收获中提到,根据中美达成的协议,中国将恢复美国牛肉进口,并制定了履行重新开放美国牛肉进口承诺的最后期限----最迟在7月16日之前允许符合国际食品和动物安全标准的美国牛肉进口。也就是说再过不到2个月,美国牛肉将大举进军中国。对此,美国养牛协会对协议的达成表示热烈欢迎,中国巨大的需求将极大缓解全球牛肉及牛肉制品长期供大于求的局面。可对于中国的肉牛养殖者来说,很多人认为不是什么好消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牛肉产量717万吨。而进口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牛肉进口数量为57.98万吨,进口数量同比增长22.37%。草食动物方面,我国的产能有限,当前我国牛羊肉缺口每年约为220万吨。进口越多也就对外依赖性越来越大,在国内外牛肉价差达到3倍的背景下,国内养牛业受到进口的冲击将远高于猪肉。国内的养牛业目前还呈现规模小、分布散、成本高的局面。我国人均牛肉消费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消费转型升级,市场增长潜力巨大。这块“大肥肉”令许多国家垂涎,据了解,全球现至少已有20多个国家,包括巴西、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向中国提供牛肉。这也导致了近几年国内牛肉市场行情的低迷,连基本的市场规律都消失了。美国以允许中国熟制禽肉销往美国为条件,希望互相开放畜食产品市场后,共同打造出年交易额25亿美元的消费市场。但牧人君认为,这虽然不是好消息,但也决不算坏消息。因为温室里的花朵是长不大的,没有竞争的市场是没有活力的。农牧业为什么弱质?封闭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中国的肉牛业需要鲶鱼,对外开放市场就是这样的鲶鱼。不要担心中国的肉牛业会跨掉,入世之前都是这种类似论调,现在全世界都后悔让中国入世了。做好自己的,没人能打败你。市场竞争淘汰的是落后产能,作为一个肉牛养殖者,如果你连允许进口国外的牛肉都感到惶恐,那么牧人君建议,你还是尽早退出的好,这个行业不适合你,你也不是一个合格的牧场主,更不是一个合格的企业家!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财经眼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秉承全新的理念,创造原创报道全媒体平台。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我国牛肉价格连涨11年 行业牛源紧张乱象频生
22:27&&来源:中国广播网&
&&& 导语:尽管牛肉的消费量赶不上猪肉,但消费者也能感觉到牛肉价格的疯狂。目前全国牛肉每斤平均25元左右,比2012年初增长40%。据统计,由于肉牛生产能力不足,供给跟不上需求的增长,牛肉价格已经连续11年上涨。牛肉供不应求的背后,肉牛产业蕴藏着怎样的危机?经济之声报道:
&&& 中广网北京1月1日消息(记者张奥)北京一家成都小吃牛肉采购量很小,但老板陈先生仍忍不住抱怨起来:
&&& 陈老板:原来十四五,现在二十二三,什么价格都涨,小饭店都没法干了。
&&& 牛肉在2012年上演疯狂行情,价格狂飙40%,但因为在百姓的肉类消费中占比不足1/10,没有引起过多关注。中华肉业网总编何中华感慨,岂止连涨11年,牛肉价格几乎没降过,肉牛产业面临危机。
&&& 何中华:在所有肉类中,牛是发展最困难的行业。生长周期长,繁育效率低,一头牛一年只能生一只牛崽。因此大规模繁殖,投入很大。周期长增加了疫病风险,很多农户纷纷转向养猪、养禽。
&&& 肉牛的怀孕期1年,从下生到长成1000斤,大概需两年时间,仅饲料成本就接近1万元,养牛的农户越来越少。大型肉牛企业除自己饲养外,还会向农户收购价值牛,集中育养。河南伊赛牛肉公司2012年屠宰5万头牛,老板买银胖感觉到牛源越来越紧张。
&&& 买银胖:我们已经跑到新疆、东北、西北去买牛,压力很大。我们计划宰8万头牛,压力更大。源头太紧张。
&&& 还有公司转向海外,天津大元牛业已在澳大利亚成立养殖基地,巴西基地也在筹划中。据大院牛业董事长鲁晓松介绍,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等地是牛肉的主要产地,那里地广人稀,有丰富的草场资源,肉牛散养吃草,成本远低于我国的饲料喂养。不过鲁晓松强调,自然环境限制绝不是我国肉牛行业的最大问题。
&&& 鲁晓松:一些企业必须高价收牛,否则供应不上生产,达不到政府扶持的条件,从牛贩子也就是牛经纪人手中收牛。牛贩子不养牛,他压榨养殖户,加上利润卖给中小型屠宰场。甚至有些基础母牛也卖掉宰了,严重滞涨了发展。
&&& 中小型肉牛企业主要经过牛贩子向农户收牛,中间环节压榨了农户的利益。鲁晓松说,明明牛肉价格疯长,但农户并不愿意养,已经成了肉牛行业的一大怪。
&&& 鲁晓松:我们左右不了国家的政策,但我们现在做的是让养殖户看到利润,行业才有前景。在核心养殖场周边大量建养殖小区,请有养殖意愿的农户加入,形成合作体,企业给合作体担保贷款,解决养殖户前期巨大投入的问题。
&&& 此外,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拥有牧场的大元牛业还为现有的规模养殖户贷款,扶持他们发展。对于肉牛养殖,政府是有扶持政策的,基本是按出栏数补贴企业或农户,部分企业为达到指标拿到补贴,四处找牛,造成市场混乱,而这就给了牛贩子空间。肉牛目前这种大量分散养殖模式,导致了资源浪费、食品安全隐患等问题。河南伊赛也有大量针对农户的优待,比如提供场地和贷款担保,现在政策的扶持比较分散,政府应该鼓励引导肉牛养殖加工行业向集约化发展。
&&& 买银胖:农户养牛要靠龙头企业带动,呼吁政府多支持龙头企业发展,让龙头企业去带动。
版权说明:&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
编辑:晓凡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腐烂国度无限背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