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爆如何让自己不刷朋友圈圈的养蛙游戏,让我知道了「为人父母」有多难

刷爆朋友圈的养蛙游戏,让我知道了「当妈」有多难...
继《我与四个野男人》之后,朋友圈又被一个叫《蛙的旅行》的游戏刷了屏,各路少女们乐此不疲地养起了“蛙儿子”。
与大手笔的养成游戏相比,《蛙的旅行》简直称得上画风清奇:简单的线条,漫画般扁平的画面,以及一只随时会离去的蛙蛙......
你要做的只需要给这只蛙蛙取一个名字,定时收割四叶草,然后换取蛙蛙的食物和生活用品。
其余时间,蛙蛙会宅在家看书、做手工、睡觉,也会出门看看世界,再寄给你一张旅途明信片,或回家时带给你各地的纪念品,偶尔还会有一只蜗牛朋友造访……
但是,你除了给它做饭收拾东西之外,蛙蛙的一切活动都是随机的,它可能几天都不出去、也可能出去几天都不回来......
几乎一夜之间,这只下一秒不知道去干嘛的“蛙儿子”让众网友们牵肠挂肚。
甚至有的网友直言体会到了当妈的不容易......
给蛙蛙取过名字后
第一件事就是教你如何喂饱它
就像每个父母最担心的
是在外面的我们总是吃不饱饭
小蛙不会说话
谁也不知道它下一刻要干嘛
我们只知道默默帮它收拾行李、准备东西
就像面对懒得沟通的孩子
不善言辞的父母默默无言却在孩子背后忙碌
蛙蛙会坐在床上认真地看书
我们的最开始的欣慰在几个小时后会变成担心
“怎么还在看书......不会脑壳坏了吧”
就好像所有的父母
想要孩子努力读书
又怕它错过了外面的世界
和美好的时光
权衡之间难免有摩擦
但最后只化为一句
“希望你能健康长大”
蛙蛙会坐在窗子前写信
看着它忙忙碌碌的小样子
我们感慨它终于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小秘密
可是没有人知道它写了什么又把信寄给了谁
就如同父母面对羽翼渐丰的孩子
想知道他们的学校生活
交了什么朋友
过的开不开心
却又怕招来厌烦
只能看着那本上了锁的日记发呆
蛙蛙会有一个等在门外的朋友
我们不知道它叫什么
也不知道它来自哪里
只知道我们要好好招待它
就像孩子把朋友领回家
父母总是怕自己的孩子交到坏人
于是会一边悄悄打听一边好生招待
最让人难熬的就是蛙蛙出去旅行的日子
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和它互动
也无法知道它去了哪里
什么时候回来......
偶尔收到蛙蛙从世界各地寄回来的明信片
才知道它交了朋友、喝了咖啡、泡了温泉
就像所有的父母一样
看着一放假就宅在家的孩子各种嫌弃
总是想轰他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可往往真的出去了
父母又变得牵肠挂肚
电话打不通会担心
变天了会担心
最常问的一句话就是:
什么时候回家?
这个游戏的新奇之处在于
我们从来都没有想到
竟然从一只蛙身上
尝到了等待与思念味道
等待与思念这两件事
父母已经做了十几年而且将来也不会停止
许多无以言表的爱都化作了拼命对你好
“走之前,妈妈反复在叮嘱这叮嘱那,吃的用的使劲往包里塞了又塞,推搡了半天又坚持我怀里塞了几百块钱,说留着买点零碎东西......离家不远,担心不少”
在父母眼里
我们永远是那个不会照顾自己的孩子
“今年没有回家,父母来到我工作的城市过年,回家前生怕吃不饱,在冰箱里塞满了各种东西。”
父母千里迢迢而来
却想把所有都留给我们
“我爸找人一家几十个挨家挨户收的 480个土鸡蛋会不会被当成贩鸡蛋的”
为了能让漂泊在外的游子吃的健康
就算是一个鸡蛋也必须精挑细选
“我妈给我装的葡萄干,从去年春天扒出土就留好几颗一直从发芽到长大晒成干一滴农药都没有喷过,绿色食品。啥的时候也没有过催干剂自然风干所以比较黑但是特别甜。吃起来特别放心(我妈还要让我带羊腿我说不用了带不动了。)”
仿佛从你迈出家门的第一步起
他们就已经开始为你准备
下一次远行时要带的一切了
“第一年自己在外租房子求学,老妈给我带了些家里自己做的鲅鱼,我一脸嫌弃,说腥气,不要带,老爸就用袋子封了好几层。到学校把鱼拿出来放冰箱,仔细闻,包包里一点味都没有,我爱爸妈!”
所有的父母都是资深的行李分类员
而且永远不嫌麻烦
“到家了从半个行李箱吃的里面翻出这么一罐,我妈怕我下了动车太晚没地方吃饭,偷偷塞的,知道我喜欢吃葱叶,还特地都挑给我了。真的很想哭,春节最后一顿家的味道。”
最了解我们的是一直是父母
“早上5点的车,妈妈一定要我吃上饺子,父母凌晨2点起来给我包饺子无比愧疚与感动 ”
父母永远不会阻止我们飞向远方
只是深深信奉一句“吃饱了不想家”
不管是父母还是蛙蛙妈
一切的担心都来自于“不知何时再见”的恐惧
“你快点回来吧,我很想你”
这句话多少父母想说又不敢说出口
即使你真的忙得不可开交
抽不出时间回家
也一定要给父母打一通电话
发一条短信
或者录一个小视频
你交到了一个值得的好友
你有按时吃饭
你在天气变冷时已经穿上了秋裤
你在外面买了特产
假期到了会快点回来
有时候就这么一句话
就能让父母安心
春节就要到了
能回家的“蛙们”尽量买票回家吧
生活再艰难
总能省下一张回家过年的车票
毕竟一年到头在外打拼的我们
还欠父母一句
“我回来了”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为蛙操碎心!刷爆朋友圈的养蛙游戏,让我知道了「当妈」有多难……
来 源:她刊
作 者:潇湘
这两天朋友圈多了许多养青蛙的「佛系父母」,
她们迷上了一款养蛙的游戏。
在游戏中,你将拥有一只宠物青蛙。
你只要给它收拾好行囊,它就会自动出门远行。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青蛙会带回来一些土特产,它也会在旅行途中给你邮寄一些自己和大好河山合影的明信片。
但是,它出不出门、何时出门、何时归来,全都是随机的。
可不知为什么,这样一个如此「佛系」的游戏,竟然刷爆了朋友圈。
大家纷纷说「终于体会到了当父母的不容易!」
朋友圈天天有人在找自己的蛙孩子……
每天看着自己的蛙吃个饭、看个书都激动地要命……
要跟闺蜜交流一下「养儿心得」……
有人说:养蛙第一次让人知道了,当妈的牵挂……
蛙蛙在吃饭,我们一脸满足,
就像父母每天操心着孩子的吃穿用住,
吃得太少,担心孩子发育不良,
吃得太多,担心孩子把胃撑坏。
父母不轻易言爱,
可孩子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牵动着他们的心。
蛙蛙不会和我们交流,
我们只能帮它买吃的、装行李
就像孩子很少和父母沟通,
多数时间都是低头做着自己的事情,
父母默默地为孩子忙碌着,
或者干脆静静地看着他。
父母松开了牵着孩子的双手,
却始终移不开关注的双眼。
蛙蛙看书一看就是很久
我们一边开心一边担心
「这孩子不会是读书读傻了吧」
就如同父母喜欢夸孩子,
比如很努力,很用功,
读书从来不用操心,
是个很有出息的孩子,
父母也很心疼孩子,
总是说“早点睡觉,别太累。”
从未做过惊天动地的事情,
父母却把孩子当做骄傲。
蛙蛙有自己的小秘密。
总会看到他趴在书桌上写些什么,
是在写今天的饭太难吃?
还是在写喜欢上了谁?
父母不知道。
朝夕相对,却渐行渐远,
父母欣慰着孩子的成长,
也失落着与孩子的距离。
蛙蛙有着自己的爱好,
比如拿着小刀削着木头,
会把木头刻什么模样呢?
即使已经成家立业,
在父母眼中永远还只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蛙蛙有自己的朋友,
但我们都不认识,
就如同孩子有自己的朋友,
每次朋友邀他出去
父母总会忍不住要问
“这次和谁一起?”“什么时候回来?”
父母的爱永不磨灭,
却又小心翼翼。
蛙蛙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有自己的事情要忙,
但它出门旅行的时候
空空荡荡的房子显得格外冷清。
孩子走的第一小时,想他!
孩子走的第二小时,想他!
孩子走的第三小时,想他!
所谓父母,
就是对着孩子的背影既欣喜又悲伤,
想追回拥抱却又不敢声张的人。
蛙蛙在家的时候嫌弃他宅,
现在出门后就多了份牵挂。
不知道他哪时候回家,
真想给他打一通电话。
可是完全联系不上他……
多少次父母怀揣着真情打来电话,
却在失落中挂断。
好几天没有娃娃的消息,
一颗心总是悬在半空,
总会担心他是不是冷了,
是不是饿了,
天冷有没有穿秋裤。
孩子走得再远,
也剪不断的是父母对孩子的牵挂。
看不到娃娃在外面的生活,
只能从他偶尔寄回的明信片里找寻答案。
他去逛街了,
他去喝咖啡了,
他去旅游了,
他又认识新朋友了
父母老了,
不能陪孩子看更精彩的世界,
只能驻足原地,等孩子回家。
微博画手画了这样一副想象中的图片
如果我们养的蛙,能给我们发个视频
报个平安,该有多好……
(图片转自@Wu朳)
“爸妈,我交新朋友了。”
“爸妈,我有好好吃饭,不用担心我。”
“爸妈,我买了特产,带回去给你们。”
“爸妈,我会快点回来的!”
父母早已爱你入骨,
再多的言语也无法说出心中的思念。
长大后,我们迫不及待地离开父母,
去看这个既精彩又无奈的世界,
是否注意过父母背后留恋与不舍的深情呢?
@loving淼淼:
踏上了离家的日子,
老妈准备的满满一箱子的吃的,
做父母的总担心儿女吃不好,
恨不得把家里所有好东西都搬进我的行李箱。
@煎饼果子狸---娟:
妈妈牌围巾,可以绕颈三周还有富余,
这样剪短头发也不怕冻脖子啦~
大雾天,父母开车70公里,
就是为了送来我爱吃的苹果。
老妈在车里看了好久我的背影,
也是边看边哭,担心我照顾不好自己。
@啊桃哥哥:
中午准备出门时妈妈刚下班回家 ,
提着三大袋水果让我带点路上吃,
怕时间赶不及匆匆拿了两个橘子就走了,
妈妈见状又塞给我两百块钱。
@王子和小狐狸的幸福:
父母年纪越大,
每次离家时就会越多的不舍,
看着他们期望的眼神,
听着不停祝福的话语,
内心各种的纠结徘徊。
@EVAWANG0120:
父母在你临行前的种种不舍,
他们会为你准备很多东西,
用的上的,用不上的;
总是会絮絮叨叨的和你说嘱托的话语;
会在你离开时,站在门口,
目送着你离开,久久不肯回去。
当有一天厌倦了外面的世界,
想扔下沉重的包袱,
洗去一身的疲惫,
请记住,天色渐暗,
总有一盏霓虹为我们不灭,
炊烟袅袅,总有一桌饭菜为我们而备。
突然很想念爸爸妈妈
关于作者:她刊(ID:iiiher),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她姐万里挑一。中国最有态度的女性公众号,不做作,不矫情,三观正,每晚都有我的文字陪着你。转载请联系(ID:iiiher)授权。
大家都在看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养蛙游戏刷爆朋友圈,朋友圈为何开始流行养蛙?- 百度派
{{ mainData.uname }}
:{{ mainData.content }}
{{ prevData.uname }}
:{{ prevData.content }}
{{ mainData.uname }}
:{{ mainData.content }}
0 || contentType !== 1" class="separate-line">
:{{ item.content }}
养蛙游戏刷爆朋友圈
养蛙游戏刷爆朋友圈,朋友圈为何开始流行养蛙?
问题说明(可选):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在最近很火的一款游戏里,你会拥有一只青蛙,它不跟你讲话,每天宅在家里看书、写信,兴致来了就出去浪一浪,玩上几天,偶尔发回一张明信片,或者会带点土特产。你唯一能为它做的,就是收割三叶草赚钱,给...
& &在最近很火的一款游戏里,你会拥有一只青蛙,它不跟你讲话,每天宅在家里看书、写信,兴致来了就出去浪一浪,玩上几天,偶尔发回一张明信片,或者会带点土特产。你唯一能为它做的,就是收割三叶草赚钱,给它准备好外出所需的食物和行李。而它会自己选东西打包,不打一声招呼,出门远行。痴迷小青蛙,是缓解强社交疲劳的“孤独美”& & & &“旅行青蛙”没有朋友圈排名,也没什么明确的积分目标。青蛙不练级,也不闯关,去哪里旅行,去几天,都是随机的。这款游戏,没有替玩家打造成功的幻想,青蛙自顾自过着一切随缘的生活,你花多少钱都无法控制和改变它的轨迹。2.牵挂小青蛙,折射的是你和父母的亲子关系 &&游戏中玩家和青蛙的关系,就是自己和父母相处的理想状态;也有很多玩家,把这只小青蛙叫作“呱儿子”,口气就像面对一个长不大的成年儿子,玩着玩着“忽然就有点懂了我妈的感受”,“儿行千里母担忧,是不是该去问候一下”。难免会为它归来后宅在家中的举措无奈,又会在它出门的时候担心。这是一种微妙的,充满牵挂与守候的感受。难怪有人说,这款游戏完美体现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3.《旅行青蛙》还有一点儿一期一会的禅境& & 在这段关系中,你与蛙蛙相聚的机会甚少,却又能从一举一动当中感觉彼此之间微妙的情感链接,这种滋味足够让你会心一笑,却又难名难言。最后,不说了我家高鲁三还没回家呢,梅梅都等他一天了。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最近朋友圈都被一只青蛙刷屏了。很多女性沉沦于养蛙的游戏里,日思夜想,无法自拔。“看书读多日,儿砸终于出门了!”“我的崽出息了,交到朋友了!”“乖儿砸怎么还不回家,带的便当还够吃吗?”让无数女...
最近朋友圈都被一只青蛙刷屏了。很多女性沉沦于养蛙的游戏里,日思夜想,无法自拔。“看书读多日,儿砸终于出门了!”“我的崽出息了,交到朋友了!”“乖儿砸怎么还不回家,带的便当还够吃吗?”让无数女性激发出强大母爱,耐心、细心、氪金指数呈几何数翻倍的青蛙的庐山真面目是这样的:旅かえる是猫咪后院游戏公司HIT-POINT新出的一款休闲小游戏。主角是一只可爱的小青蛙,你可以给它取名字。通过收集三叶草去商城买东西,有食物、幸运符、道具。青蛙带着这些东西就会出门旅行,然后旅行途中会邮寄照片,回来还会给你带当地的土特产。关于这个游戏,目前安卓系统已经有了汉化版,而苹果用户却只能继续和日文版死磕(允悲)。这只不出门就一直沉迷于学习,保持蹲床看书状态的佛系青蛙,究竟有什么魅力呢?玩法简单玩家只需要干两件事,收割四叶草,给蛙准备食物道具,可谓前所未有的轻松;不确定性你永远不知道你的蛙啥时候出门,又啥时候回家,更不知道它寄过来的明信片来自哪里。养蛙方知父母心这就像你的父母会担心你在外遇到危险一样。养了蛙崽的你,开始事事为他操心,无论在做什么心里都有个牵挂。看见蛙崽一直看书窝家里,心里就嘀咕着这孩子咋还不出门,会不会把自己闷住了;等蛙崽出门, 你又一天天数日子,心里想着都几天了,这孩子咋还不回来,会不会路上出了什么意外。总结养蛙游戏,符合时代的召唤与需求,也让我们第一次体验到为人父母的心情。一日养蛙,终身戒蛙。入坑需谨慎呐。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最近旅行青蛙大火,田园的画风加上萌萌的小青蛙,是一款画风超级可爱的益智休闲类游戏。游戏主角是一只喜欢旅行的大眼睛无口的青蛙,我们将会和他一起环游世界,看看风景,我们只需要给他准备好包裹,时不...
最近旅行青蛙大火,田园的画风加上萌萌的小青蛙,是一款画风超级可爱的益智休闲类游戏。游戏主角是一只喜欢旅行的大眼睛无口的青蛙,我们将会和他一起环游世界,看看风景,我们只需要给他准备好包裹,时不时收收四叶草,等着小青蛙出去旅行就行了,也被称为佛系青蛙,各大家长为了自家的小青蛙操碎了心。小青蛙独自居住在一个石头洞的小屋里,屋外头种着一片幸运草,屋里则是木头做的小阁楼。小青蛙平时就会在这里吃饭,在阁楼上的被窝看书,背着我们写日记,削削竹子,过着十分“居士”的生活。当然,它最大的爱好,就是出去旅行。我们只需为他准备好包裹,等着他自己出去就行,小青蛙出去的时间也是不一定的,有时包裹准备好了它可能一直不出去也可能很长时间不回来,有时候会寄明信片回来记录自己的旅途,有时什么都不会寄回来。由于游戏是日文版所以很多玩家就不知道那些道具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所以接下来着重讲一下食物方面:10棵草 烤饼,是最为简单的主食,吃完了感觉还是有点饿就出门了。20棵草,巨石三文治,草草了事的快餐。50棵草,南瓜百吉饼,分量充足,适合出门远游。80棵草,乳蛋饼,口感比较好,吃了会早点回家。100棵草,艾蒿小麦饼,适合去热的地方吃。100棵草,辣葱饼, 适合去冷的地方吃。&虽然游戏非常简单,不过偶尔打开看看你的小青蛙,感觉还是很有爱的。希望开发商可以推出英文、中文等多语言版本,让更多玩家轻松感受。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养蛙游戏刷爆朋友圈,朋友圈为何开始流行养蛙?
,才能进行回答
一个问题只能回答一次,请&nbsp点击此处&nbsp查看你的答案
4人关注了此问题灼见(微信号:penetratingview)
今天的这篇文章,就试图带你分析这款现象级爆款游戏背后的心理学运作机制。
作者 | 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一声清脆呆萌的 " 呱 ",来自最近在朋友圈火爆的一只青蛙——一款叫做《旅かえる》(译名《青蛙旅行》)的主角蛙。
据说,这款游戏在没有任何官方推广、甚至还没有翻译成中文的情况下,就已经在中国区 App Store 名列第一,评分达到了 9.9。
" 蛙儿子不出门了,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 旅游一趟回来一直在家里吃吃吃!是不是我蛙有心事了!"
" 我家蛙出门 40 分钟就给我寄明信片了,好乖 ~"
你的朋友圈是不是也被这样的言论给包围了?
今天的这篇文章,就试图带你分析这款现象级爆款游戏背后的心理学运作机制,一旦掌握了这一机制,相信不论是对你我的工作还是生活,或大有裨益。
风靡朋友圈的养蛙游戏,魅力到底在哪里?
这款名为《旅かえる》放置型手游是 Hit-point 研发的休闲小游戏。游戏的玩法设置非常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十分 " 弱智 "。
我们来了解下这款游戏的玩法及套路设置。
1、游戏的大致玩法。
有人用 " 没事儿打开点两下 " 做了精准的总结。
这类游戏也因此跨越了语言障碍,全世界的玩家都能无师自通。
2、游戏的主要机制。
可以说相当简洁明了。
玩家需要采集庭院内的三叶草作为货币,购买 " 便当 "" 幸运物 "" 道具 " 三种商品。为青蛙准备好 " 旅行物资 " 以后,它会在某个时间点出去旅行,至于什么时候出去,什么时候回来,就看它的心情了,玩家们没法设定,也没法看到进度。
而如果玩家一直没有在背包和桌子上放置物品的话,小青蛙就会离家出走,不再回来。
3、反馈互动方面。
青蛙在旅行的过程中,会不定期的寄回一些明信片和土特产,告诉它去了哪儿,看到了什么样的风景。这些明信片主要是蛙儿子和风景的合影。
题材主要采集自日本现实的景点,包括大阪城、入道崎灯塔、伊势神宫、草津温泉等等:
青蛙旅行中会遇到一些朋友,比如松鼠,蝴蝶;而一些小动物还会来到家里做客,比如名为 "まいまい" 的蜗牛,玩家需要用名特产来招待它们,之后也能收到它们的回礼。庭院中的邮箱可以接收小青蛙的来信、访客回礼。
除此之外,玩家们就再也没法进行其他的操作了。
据称,就是这样一款简单的游戏,却刷爆了朋友圈,大量玩家加入养蛙的行列中,即使蛙儿子一言不合就离家出走,几天不回家。
从这款游戏的规则及具体玩法里,我们不难总结出以下三点:
1、游戏规则简单明确,没有任何门槛。
正是因为它的游戏规则简单而明确,没有太多的冗余和累赘,加上画风萌且清新,方能跨越语言障碍,获得了大量的用户基数。
2、有效地利用了人们的 " 牵挂心理 "
比如,你辛辛苦苦采集庭中的三叶草作为货币,去购置便当等物品,青蛙则任性地说走就走,让你好不牵挂。
不过你知道它在外旅行,并不是不回来,并且会给你寄来旅行的明信片或者给你带来新的客人,但至于明信片上是什么风景,带来的新朋友又是谁,这是未知的,因此引发你的好奇和憧憬,而后者能让你捱过漫长的近似无聊的等待时光,让你日思夜想割舍不下。
如果我们仔细揣摩 " 牵挂心理 " 背后的机制,不难得出这样一个规律,用公式表示如下:
牵挂心理 = 喜欢的意愿【意愿】+ 心无旁骛的付出【行动】+ 某种确定的大范围内的不确定因素【结果】。
3、必要的反馈与互动,让你获得一种自豪及满足感。
这个青蛙也不是旅行之后就杳无音信了,相反,在你等待的过程中,他还会给你寄来各地明信片,还可能带来其他小伙伴,你热情款待之后,也能收到对方的回礼。
这种反馈及回礼,会让你的内心产生极大的满足,甚至会产生炫耀的心理,向朋友们展示你家的青蛙儿砸给你带来的礼物,这和小时候你爸妈因为你考试得了一百分忍不住出去炫耀是一样的道理。
没错,这款近似 " 弱智 " 的游戏本身简单极了,却能让很多玩家津津有味欲罢不能,正是因为背后的心理学机制在起作用。
职场运用篇:
如何让枯燥的工作焕发新的生机?
了解到这三点心理学机制之后,我们运用到工作中,有可能会让看似枯燥乏味的工作焕发新的生机,从而让我们每天都能沉浸其中,直至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1、尽快熟悉工作的内容版块及具体规则。
工作就好像打游戏,想要圆满完成任务,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并掌握游戏规则,而部分职场人不懂得对当前的工作业务进行整理,更不懂得提炼要点,导致每天陷入了无效的忙碌,且很难获得成就感。
曾经有一名中学老师埋怨工作枯燥乏味,一度想要辞职,前来找我咨询。
我先对当事人的价值观和成就动机等方面进行排查,确定此人的价值观和特质都是符合这一职业的,接下来就需要梳理对方的工作内容,便于明确此人是否熟悉该行业的规则和玩法。
果然,当事人对自己的工作内容一知半解,所呈现的工作内容零碎散乱,提炼不到要点。
事实上,根据当事人的陈述,在他所从事的职业中,业务关键点无非有三:一是教学工作;二是班级事务管理;三是配合并推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和开展。
在教学工作方面,具体规则就是:吃透教材 + 把握考点 + 传道授业解惑;
在班级事务管理方面,具体规则就是:密切关注学生动态 + 发现学生特点适当分工 + 及时反馈;
在配合推进新教学模式方面,具体规则就是:掌握行业发展动向 + 开放心态勇于尝试 + 积极探索。
这几点规则梳理出来之后,当事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差距,也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了。
2、运用 " 牵挂机制 ",让工作饶有乐趣。
1)确保自己不讨厌这份工作。
事实上,一份理想的工作要满足三个要素,分别为:感兴趣、能做好、有收入。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往往很难在一开始就找到这样理想的工作,如果不确定自己的兴趣,又该如何开始呢?
我们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如果你确定自己喜欢一件事情,就去做相关工作;如果你不确定自己的喜好,至少找有一份不那么讨厌的工作开始就好。
" 不讨厌 " 有三个前提:
①价值观不冲突。
比如有道德良知的人不会选择贩卖人口牟取暴利。
②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至少是自己可以胜任的。
③能获得一定的物质保障。
满足这三点,就是一份理性范围的 " 好工作 ",而一旦你能做好它,就不难获得他人认可,渐渐地,随着投入的增加,就渐渐无法割舍,极有可能从 " 不讨厌 " 变成 " 喜欢 "。
2)热爱的真相是什么?
像我之前文章里出现的北京儿童医院超声科主任贾立群就是这样的例子,在他那个年代,这份职业是 " 分配 " 的结果,这个人有一点难能可贵,那就是在过往的经历中,不论做什么,都可以做的非常出色。
对于很多不明确自己喜好的人而言,有很多时候恰恰是因为能力不够从而引发挫败感,所以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很多时候,你并不是讨厌这份工作,而是讨厌工作中不那么成功的你自己。"
如果你吝啬于投入时间和精力,你将永远无法体验到美妙的感觉。
关系如此,工作也一样。
因为热爱的真相有一条恰恰是这样的:
我们热爱的不是眼前的这个人或者这件事,而是我们在这个人 / 这件事上的投入和付出。
例如青蛙游戏中,你耗费了时间和精力给青蛙购置旅行必备用品,然后花大量的时间去等待守望,尽管看似没有付出什么精力,但时间却真真切切存在的。
你越是投入,越是难以割舍。
3)找到那个最关键的点,以点带面。
从你能做好的事情中,往往能找到成就感的关键。
曾经有一名咨询者是从事销售工作的,之前他在家具行业的门店销售做的风生水起业绩第一,可后来转行线上销售倍受打击,万般苦恼之下找到了我。
经过咨询得知,这个小伙子喜欢跳舞,他的身上散发出让人难以抗拒的热情和感染力,事实上,正是这股热情与感染力,让他在之前的门店销售中获得了不错的业绩,而后来转行到线上之后,这种热情和感染力就被大大削减了,而他的理性和耐心又不足,因此在工作中很难获得客户的认可,一度挫败感爆棚。
因此,咨询后的他得知了这个核心之后,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毅然转行到运用热情和感染力的职业领域,同时发展自己的舞蹈爱好,走上 " 斜杠之路。"
所谓斜杠,除了身兼数职外,我认为还有一个关键点是这样的:运用某项核心技能开拓落地生根的领域。
成功的另一种可能:
平凡岁月的坚守更动人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
前文提及,旅行青蛙的游戏背后有三种心理学机制,分别为:规则简单明确、运用了牵挂心理,以及相关反馈与互动。
切换到职场背景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让职业焕发生机:
1、理清岗位核心业务及具体规则;
2、从 " 不讨厌 " 且能做好的工作入手,随着能力的提升以及投入的增加,就有可能从无感变成喜欢,从而变成理想的工作;
3、找到自己的核心能力,以点带面,拓展新的变现领域。
关于最后一点,老喻曾经写过这么一个公式,即:
成功 = 核心算法 * 大量动作的平方
如果换做个人职业发展,我把这个公式进行衍生及转化如下:
财富 = 核心能力 * 大量动作的平方
简 · 麦戈尼格尔写的《游戏改变世界》一书中提及:游戏之所以受到人们欢迎,核心在于实时反馈,比如你做了什么没做什么一目了然,又能立即看见反馈,因此人们才被这些反馈所激励与吸引,不断投入时间去玩。
然而旅行青蛙游戏的爆红,让我们窥见了另一种可能,那就是:
比起惊心动魄惊险刺激的极度体验,这款游戏提示我们其实还存在这样一种心理运作机制——在看似平淡无奇的岁月里,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付出和守望,获得一份自我满足感。
而后者,往往更加动人。
— THE END —
?作者简介: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LinkedIn 领英中国专栏作者,职场作家,累积咨询时长 1000+ 小时。自媒体微信公众号 " 璃语职美人 "(crystal_words),新浪微博 @赵晓璃。灼见经授权发布
相关标签: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排版
灼见(微信号:penetratingview)
今天的这篇文章,就试图带你分析这款现象级爆款游戏背后的心理学运作机制。
作者 | 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一声清脆呆萌的 " 呱 ",来自最近在朋友圈火爆的一只青蛙——一款叫做《旅かえる》(译名《青蛙旅行》)的主角蛙。
据说,这款游戏在没有任何官方推广、甚至还没有翻译成中文的情况下,就已经在中国区 App Store 名列第一,评分达到了 9.9。
" 蛙儿子不出门了,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 旅游一趟回来一直在家里吃吃吃!是不是我蛙有心事了!"
" 我家蛙出门 40 分钟就给我寄明信片了,好乖 ~"
你的朋友圈是不是也被这样的言论给包围了?
今天的这篇文章,就试图带你分析这款现象级爆款游戏背后的心理学运作机制,一旦掌握了这一机制,相信不论是对你我的工作还是生活,或大有裨益。
风靡朋友圈的养蛙游戏,魅力到底在哪里?
这款名为《旅かえる》放置型手游是 Hit-point 研发的休闲小游戏。游戏的玩法设置非常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十分 " 弱智 "。
我们来了解下这款游戏的玩法及套路设置。
1、游戏的大致玩法。
有人用 " 没事儿打开点两下 " 做了精准的总结。
这类游戏也因此跨越了语言障碍,全世界的玩家都能无师自通。
2、游戏的主要机制。
可以说相当简洁明了。
玩家需要采集庭院内的三叶草作为货币,购买 " 便当 "" 幸运物 "" 道具 " 三种商品。为青蛙准备好 " 旅行物资 " 以后,它会在某个时间点出去旅行,至于什么时候出去,什么时候回来,就看它的心情了,玩家们没法设定,也没法看到进度。
而如果玩家一直没有在背包和桌子上放置物品的话,小青蛙就会离家出走,不再回来。
3、反馈互动方面。
青蛙在旅行的过程中,会不定期的寄回一些明信片和土特产,告诉它去了哪儿,看到了什么样的风景。这些明信片主要是蛙儿子和风景的合影。
题材主要采集自日本现实的景点,包括大阪城、入道崎灯塔、伊势神宫、草津温泉等等:
青蛙旅行中会遇到一些朋友,比如松鼠,蝴蝶;而一些小动物还会来到家里做客,比如名为 "まいまい" 的蜗牛,玩家需要用名特产来招待它们,之后也能收到它们的回礼。庭院中的邮箱可以接收小青蛙的来信、访客回礼。
除此之外,玩家们就再也没法进行其他的操作了。
据称,就是这样一款简单的游戏,却刷爆了朋友圈,大量玩家加入养蛙的行列中,即使蛙儿子一言不合就离家出走,几天不回家。
从这款游戏的规则及具体玩法里,我们不难总结出以下三点:
1、游戏规则简单明确,没有任何门槛。
正是因为它的游戏规则简单而明确,没有太多的冗余和累赘,加上画风萌且清新,方能跨越语言障碍,获得了大量的用户基数。
2、有效地利用了人们的 " 牵挂心理 "
比如,你辛辛苦苦采集庭中的三叶草作为货币,去购置便当等物品,青蛙则任性地说走就走,让你好不牵挂。
不过你知道它在外旅行,并不是不回来,并且会给你寄来旅行的明信片或者给你带来新的客人,但至于明信片上是什么风景,带来的新朋友又是谁,这是未知的,因此引发你的好奇和憧憬,而后者能让你捱过漫长的近似无聊的等待时光,让你日思夜想割舍不下。
如果我们仔细揣摩 " 牵挂心理 " 背后的机制,不难得出这样一个规律,用公式表示如下:
牵挂心理 = 喜欢的意愿【意愿】+ 心无旁骛的付出【行动】+ 某种确定的大范围内的不确定因素【结果】。
3、必要的反馈与互动,让你获得一种自豪及满足感。
这个青蛙也不是旅行之后就杳无音信了,相反,在你等待的过程中,他还会给你寄来各地明信片,还可能带来其他小伙伴,你热情款待之后,也能收到对方的回礼。
这种反馈及回礼,会让你的内心产生极大的满足,甚至会产生炫耀的心理,向朋友们展示你家的青蛙儿砸给你带来的礼物,这和小时候你爸妈因为你考试得了一百分忍不住出去炫耀是一样的道理。
没错,这款近似 " 弱智 " 的游戏本身简单极了,却能让很多玩家津津有味欲罢不能,正是因为背后的心理学机制在起作用。
职场运用篇:
如何让枯燥的工作焕发新的生机?
了解到这三点心理学机制之后,我们运用到工作中,有可能会让看似枯燥乏味的工作焕发新的生机,从而让我们每天都能沉浸其中,直至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1、尽快熟悉工作的内容版块及具体规则。
工作就好像打游戏,想要圆满完成任务,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并掌握游戏规则,而部分职场人不懂得对当前的工作业务进行整理,更不懂得提炼要点,导致每天陷入了无效的忙碌,且很难获得成就感。
曾经有一名中学老师埋怨工作枯燥乏味,一度想要辞职,前来找我咨询。
我先对当事人的价值观和成就动机等方面进行排查,确定此人的价值观和特质都是符合这一职业的,接下来就需要梳理对方的工作内容,便于明确此人是否熟悉该行业的规则和玩法。
果然,当事人对自己的工作内容一知半解,所呈现的工作内容零碎散乱,提炼不到要点。
事实上,根据当事人的陈述,在他所从事的职业中,业务关键点无非有三:一是教学工作;二是班级事务管理;三是配合并推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和开展。
在教学工作方面,具体规则就是:吃透教材 + 把握考点 + 传道授业解惑;
在班级事务管理方面,具体规则就是:密切关注学生动态 + 发现学生特点适当分工 + 及时反馈;
在配合推进新教学模式方面,具体规则就是:掌握行业发展动向 + 开放心态勇于尝试 + 积极探索。
这几点规则梳理出来之后,当事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差距,也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了。
2、运用 " 牵挂机制 ",让工作饶有乐趣。
1)确保自己不讨厌这份工作。
事实上,一份理想的工作要满足三个要素,分别为:感兴趣、能做好、有收入。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往往很难在一开始就找到这样理想的工作,如果不确定自己的兴趣,又该如何开始呢?
我们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如果你确定自己喜欢一件事情,就去做相关工作;如果你不确定自己的喜好,至少找有一份不那么讨厌的工作开始就好。
" 不讨厌 " 有三个前提:
①价值观不冲突。
比如有道德良知的人不会选择贩卖人口牟取暴利。
②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至少是自己可以胜任的。
③能获得一定的物质保障。
满足这三点,就是一份理性范围的 " 好工作 ",而一旦你能做好它,就不难获得他人认可,渐渐地,随着投入的增加,就渐渐无法割舍,极有可能从 " 不讨厌 " 变成 " 喜欢 "。
2)热爱的真相是什么?
像我之前文章里出现的北京儿童医院超声科主任贾立群就是这样的例子,在他那个年代,这份职业是 " 分配 " 的结果,这个人有一点难能可贵,那就是在过往的经历中,不论做什么,都可以做的非常出色。
对于很多不明确自己喜好的人而言,有很多时候恰恰是因为能力不够从而引发挫败感,所以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很多时候,你并不是讨厌这份工作,而是讨厌工作中不那么成功的你自己。"
如果你吝啬于投入时间和精力,你将永远无法体验到美妙的感觉。
关系如此,工作也一样。
因为热爱的真相有一条恰恰是这样的:
我们热爱的不是眼前的这个人或者这件事,而是我们在这个人 / 这件事上的投入和付出。
例如青蛙游戏中,你耗费了时间和精力给青蛙购置旅行必备用品,然后花大量的时间去等待守望,尽管看似没有付出什么精力,但时间却真真切切存在的。
你越是投入,越是难以割舍。
3)找到那个最关键的点,以点带面。
从你能做好的事情中,往往能找到成就感的关键。
曾经有一名咨询者是从事销售工作的,之前他在家具行业的门店销售做的风生水起业绩第一,可后来转行线上销售倍受打击,万般苦恼之下找到了我。
经过咨询得知,这个小伙子喜欢跳舞,他的身上散发出让人难以抗拒的热情和感染力,事实上,正是这股热情与感染力,让他在之前的门店销售中获得了不错的业绩,而后来转行到线上之后,这种热情和感染力就被大大削减了,而他的理性和耐心又不足,因此在工作中很难获得客户的认可,一度挫败感爆棚。
因此,咨询后的他得知了这个核心之后,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毅然转行到运用热情和感染力的职业领域,同时发展自己的舞蹈爱好,走上 " 斜杠之路。"
所谓斜杠,除了身兼数职外,我认为还有一个关键点是这样的:运用某项核心技能开拓落地生根的领域。
成功的另一种可能:
平凡岁月的坚守更动人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
前文提及,旅行青蛙的游戏背后有三种心理学机制,分别为:规则简单明确、运用了牵挂心理,以及相关反馈与互动。
切换到职场背景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让职业焕发生机:
1、理清岗位核心业务及具体规则;
2、从 " 不讨厌 " 且能做好的工作入手,随着能力的提升以及投入的增加,就有可能从无感变成喜欢,从而变成理想的工作;
3、找到自己的核心能力,以点带面,拓展新的变现领域。
关于最后一点,老喻曾经写过这么一个公式,即:
成功 = 核心算法 * 大量动作的平方
如果换做个人职业发展,我把这个公式进行衍生及转化如下:
财富 = 核心能力 * 大量动作的平方
简 · 麦戈尼格尔写的《游戏改变世界》一书中提及:游戏之所以受到人们欢迎,核心在于实时反馈,比如你做了什么没做什么一目了然,又能立即看见反馈,因此人们才被这些反馈所激励与吸引,不断投入时间去玩。
然而旅行青蛙游戏的爆红,让我们窥见了另一种可能,那就是:
比起惊心动魄惊险刺激的极度体验,这款游戏提示我们其实还存在这样一种心理运作机制——在看似平淡无奇的岁月里,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付出和守望,获得一份自我满足感。
而后者,往往更加动人。
— THE END —
?作者简介: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LinkedIn 领英中国专栏作者,职场作家,累积咨询时长 1000+ 小时。自媒体微信公众号 " 璃语职美人 "(crystal_words),新浪微博 @赵晓璃。灼见经授权发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让自己不刷朋友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