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后期钟会和邓艾与钟会,明明都很厉害,为什么

三国后期钟会和邓艾,明明都很厉害,为什么结局很悲惨?三国后期钟会和邓艾,明明都很厉害,为什么结局很悲惨?图说三国百家号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在汉末三国初期,人才济济,无论是曹操,刘备,或是孙权,麾下的谋臣良将不胜枚举,家喻户晓。不过到了汉末三国后期,人才凋零不少,其中著名的人物以姜维、邓艾、钟会、陆抗最为杰出。就拿魏国的钟会和邓艾来说,他们相当于于司马家的韩信、张良,一个强于战阵攻伐,一个胜在运筹帷幄,明明都很厉害,为什么结局很悲惨?  关于钟会和邓艾这位两位大咖级人物,我们或许要简单的深入了解。  邓艾本是屯田官,被司马懿发掘出来,赋予重任,可以说遇到司马懿是他的人生转折点,之后一直被曹魏重用,解决了曹魏的屯田问题,所屯田之处,出现一派繁荣富庶的景象。后来转入军职,成为西线御蜀大将,其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大将姜维。其公元262年,蜀将姜维再次北伐,邓艾再度率兵迎战,强占有利地势,以逸待劳,阻击蜀军,导致姜维大败,不得已退至沓中屯田。  于此同时,钟会独力支持司马昭的伐蜀计划,开始被任命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主持伐蜀事宜。钟会,字士季,本来是魏太傅钟繇之幼子、自幼才华横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对他非常赏识,是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重要的谋臣,由于擅出奇谋,被人比作西汉谋士张良。淮南三叛之中的毌丘俭、诸葛诞叛乱基本有钟会出谋划策,连司马昭的忌恨的曹魏宗室女婿嵇康也被钟会干掉,也是一个非常狠的角色。  在公元263年,司马昭伐蜀,邓艾和钟会分别担任伐蜀大将,其中以钟会为主。钟会率主力十余万人,再分三路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军汉中。征西将军邓艾率兵三万余人,由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以牵制蜀大将军姜维驻守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的主力。很快,钟会迅速的夺下了汉中,于此同时,姜维率领的蜀军精锐直接弃守汉中,改守剑阁。邓艾率军偷渡阴平,迫降刘禅投降,姜维跟着投降了钟会,蜀汉灭亡。  本来这位大将完成了曹操都没有完成的事情,拥有灭国之功,名垂千古应该是毫无悬念。然而事实上,却让人大吃一惊,先生邓艾被诬陷谋反被擒拿押送京城,接着就是钟会和姜维合谋谋反,结果被卫灌剿灭。卫灌杀钟会之后,又趁机干掉了邓艾。钟会和邓艾,明明都很厉害,为什么结局很悲惨?原因其实很简单。  第一:志骄意满,功高盖主  两位都是后期杰出名将,又手握重兵,加上建不世之功,都开始自我膨胀了,志骄意满。以邓艾为例,在巨大胜利面前,深感骄傲,并且常常显示夸耀,引以为荣,以天子的名义,任命大批官吏。他拜刘禅行骠骑将军、蜀汉太子为奉车都尉、诸王为驸马都尉;对蜀汉群臣,则根据其地位高低,或任命他们为朝廷官员,或让他们领受自己属下的职务。这是犯了天子忌讳的。所以被有心人钟会构陷,被擒。而邓艾和诸葛绪分别擒,就剩下钟会独统大军,功高盖主很明显。  第二,遭遇腹黑监军卫瓘的算计  卫瓘,字伯玉,是司马昭的心腹,作为伐蜀大军之中的监军。当邓艾自觉功大开始独断专行得时候,卫瓘就和钟会密报司马昭邓艾行纪,从而导致邓艾被擒。而钟会又另有所图,打算一石二鸟,借邓艾之手杀了卫瓘。于是便先派卫瓘先到成都实施捉扑。没有想到监军卫瓘是个腹黑男,趁夜抵达成都,却不直扑邓艾,而是向邓艾手下的将领发出告示,“称诏收艾,其余一无所问。”从而让邓艾父子束手就擒。  除此之外,卫瓘却又假意服从钟会,以装病的形式骗得钟会松懈,钟会不疑有他,便放卫瓘出城,卫瓘作檄文宣告诸军,各军也已经自动号召,约定隔天一早一起讨伐钟会。钟会率领所有士兵出战,城外诸军将其击败,只剩帐内数百名土兵跟随钟会走,最后钟会被杀。  第三:邓艾和钟会没有做好准备  邓艾虽然独断专行,但是并没有反意,不然也就不会束手就擒,而钟会虽然有反意,但是也遭到司马昭的怀疑,先是派心腹贾充率十万大军屯与长安,而且钟会在谋反的时候,并没有做好准备,在要杀不杀不听令的武将的时候,犹豫未决,埋下隐患,加上钟会连最器重的部下丘建都背叛了,士兵又都是北方人,心念故土,没有获得全军上下的任何支持,结局是显然的。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图说三国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爱历史,更爱三国,一名资深三国迷。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三国后期“三杰”邓艾和钟会谁更厉害?明明才高八斗为何死的这么惨?三国后期“三杰”邓艾和钟会谁更厉害?明明才高八斗为何死的这么惨?那些吏事百家号有了成绩要马上忘掉,这样才不会自寻烦恼;有了错误要时刻记住,这样才不会重蹈覆辙;有了机遇要马上抓住,这样才不会失去机会;有了困难要寻找对策,这样才能迎刃而解。三国后期,有三个历史人物在军事上大放光彩,一个是蜀汉的姜维,另两位是曹魏的邓艾和钟会。此三人,才干卓越,名扬天下,被誉为“三杰”。邓艾、钟会,相当于司马家的韩信、张良,一个强于战阵攻伐,一个胜在运筹帷幄。以邓艾的角度来看,蜀军训练有素,加上地形优势,很难一战而平;“掌机密事”的钟会从战略家角度看,蜀国内部分裂,民心思变,就像一堵朽墙,轻轻一推就倒了。最终的结果,证明钟会猜对了,但他猜到了开头,没猜到结尾。公元263年,邓艾和钟会率魏军攻占成都一举灭了蜀国。这可是当年曹操他老人家死活都完不成的千秋霸业啊,结果一下子就被两个无名后辈搞掂了。事实上,他们可不是无名之辈。邓艾是魏国后期的杰出人物,放在刘备那时代,也是不可多得的将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谈邓艾自然不能不提他的那个大对头:姜维,诸葛亮的接班人。原本是曹魏降将,继承诸葛亮遗志,带着蜀国那么点可怜的残兵狂伐中原。让国力雄厚的曹魏不得不采取守势。尽管姜维也没能争夺半寸土地,但那一的胆气、正气、豪气、连他的大对头司马昭都肃然起敬。最后不得不连用反间计,让这难缠的心腹之患退兵。姜维栽跟头不光是在反间计上,还因为遇到了这样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邓艾一出场,姜维就处处不顺,小说《三国演义》中姜邓斗智是颇为精彩而戏剧性的情节,表面看是姜维赢了,其实输了,祁山最后两战,邓艾都种了姜维的连环计伏击,遭至惨败,自身还挨了四箭、为保住性命甚至弃盔甲混入步兵狼狈逃跑)但姜维也因为反间计,得罪了皇帝和宦官黄浩被迫汉中避祸。这样,邓艾和钟会才有了机会,起兵蜀汉,遂使姜维无用武之地,一举消灭了为患四十年的蜀汉。成都投降那一刻,故事也该结束了,钟会和邓艾已经改造了历史。可历史充满悬念,两个将军统全国精兵猛将,建不世之功,封万户侯,两位不凡的人物真可谓志得意满了。他们头脑开始发烧,自我膨胀了。成都投降之后,邓艾自作主张,自以为灭蜀有功,志骄意满,便以皇帝的名义封刘禅为骠骑将军,对蜀汉的官员封官进爵。闻讯后,姜维也放弃抵抗,违心投降钟会,二人也心怀异图。姜维完全不甘心,他先假装降了钟会。姜维通过观察钟会,觉察出他很有野心。姜维开始不断煽风点火,要钟会背叛司马昭。钟会听信姜维的进谗,想做第二个刘备,甚至反攻魏国。钟会想占据成都,与司马昭分庭抗礼,必先除掉邓艾,于是与卫瓘一起秘奏司马昭,称邓艾僭越谋反。司马昭大怒,便让兵多将广的钟会收服邓艾。钟会很狡猾,他认为卫瓘兵马少,一定不是邓艾的对手,便派遣卫瓘去逮捕邓艾,想借邓艾之手杀掉卫瓘,他然后师出有名,名正言顺地将邓艾及其党羽一网打尽。卫瓘很聪明,对钟会借刀杀人的伎俩心知肚明,于是趁夜抵达成都,却不直扑邓艾,而是向邓艾手下的将领发出告示,“称诏收艾,其余一无所问。”外围工作做好后,卫瓘余次日凌晨将尚未起床的邓艾父子捉获。随后,钟会率军入城,将胡烈等诸将全部囚禁,决意谋反。卫瓘不肯胁从,于是装病呕吐,骗过钟会,钟会放其出城。卫瓘出城后亲作檄文宣示诸军,讨伐钟会。钟会也率领亲信士兵出战,双方在蜀汉的宫廷内展开激战,最后钟会被杀,姜维自杀,祸乱平息。钟会、姜维死后,真相大白,邓艾无罪。而此时,邓艾父子正在押往京师的路上,邓艾的心腹将士想追赶上槛车,准备解救邓艾回归成都。卫瓘认为他曾和钟会一起诬陷邓艾,担心一旦事情泄露,会遭到邓艾的报复,于是连忙派遣与邓艾有仇的护军田续至绵竹夜袭邓艾,最终邓艾父子被杀死。灭蜀后,一个功大骄矜不受节制,一个拥重兵图谋割据,一个假装投降心怀鬼胎,就这样邓艾、钟会、姜维,这三位三国后期一流的军事天才被一介书生卫瓘给干掉了。卫瓘在与钟会、邓艾、姜维的较量中大获全胜。有了成绩要马上忘掉,这样才不会自寻烦恼;有了错误要时刻记住,这样才不会重蹈覆辙;有了机遇要马上抓住,这样才不会失去机会;有了困难要寻找对策,这样才能迎刃而解。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那些吏事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细说那些历史上奇闻趣事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邓艾钟会是司马懿学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