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三剑客魔棋大战读后感

查看: 3464|回复: 29
花了2个半小时拜读了 围棋的道与魔 读后感
感触最深的就是 沈老师讲的不是棋的着法,而是讲棋思想
文中列举了很多近代的新手段,不知道沈老师是什么时候写的这本书,可能有一些新变化沈老师没写出来,但这不重要。全文的精髓是沈老师的思想
或许具体着法上我没学到什么 但精神上收获颇丰
现在中国能写出棋理方面书籍的很少,我读过许多日本-台湾翻译的书,感觉日本人非常注重棋理,非常有条理,而当代却是“暴力围棋”
我是不是读的太快了?可能是变化我全熟悉。
大家都读了多长时间?
那些例子确实很有说服力,相当有道理。像水一样的围棋确实是最高的境界。
文中讲的某些着法在现在看来可能稍旧(我没资格批评沈老师写的不好,只是好多新变化书中没提到)。所以我想问问书是什么时候写成的?
至少是四年前写成的
读此书重要是思想,要是用书中着法 请参考最新变化,及相关棋谱 研究透彻后方可使用(书中举例很多很高深,所以建议中级以上读者阅读,其中变化自有体会)
原帖由 avesaint 于
00:54 发表
至少是四年前写成的
我说嘛,好多新变化都没有。。。
不过总结的不错,如果对一些变化修改增添,此书将更加好
主要觉得许多变化只是提了一下,所以可能阅读不太顺畅(变化不熟者)
00:46 发表
感触最深的就是 沈老师讲的不是棋的着法,而是讲棋思想
文中列举了很多近代的新手段,不知道沈老师是什么时候写的这本书,可能有一些新变化沈老师没写出来,但这不重要。全文的精髓是沈老师的思想
或许具体着法上我 ...
现场拜听过沈老的课,还能坚持下来,不像聂老的课,我只坚持了20分钟,偷偷溜了
00:58 发表
读此书重要是思想,要是用书中着法 请参考最新变化,及相关棋谱 研究透彻后方可使用(书中举例很多很高深,所以建议中级以上读者阅读,其中变化自有体会)
我看了大概一个星期,所有的棋谱都用SGF摆了一遍,自认为重点的文字解说都有摘录。
有的棋例是有点高深,如讲妖刀的地方,我着重看看文字解说,无视那些复杂的变化。
这本书贵在棋理的讲解清晰直白,是一本老少皆宜、长棋必备,发奖首选的好书~~~
原帖由 爱茶 于
07:53 发表
我看了大概一个星期,所有的棋谱都用SGF摆了一遍,自认为重点的文字解说都有摘录。
有的棋例是有点高深,如讲妖刀的地方,我着重看看文字解说,无视那些复杂的变化。
这本书贵在棋理的讲解清晰直白,是一本 ...
或许我是坛子中读的最快的,好多变化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
至于记得多少,借用书中的话,7,8成左右
我差不多也是2个多小时看完一遍。不过我晚上回家还是看了第2遍,有很多个人恩怨的废话就没看
原帖由 阿扬 于
08:13 发表
我差不多也是2个多小时看完一遍。不过我晚上回家还是看了第2遍,有很多个人恩怨的废话就没看
书写的确实带点感情色彩....
但给我感觉,老沈那代人太崇拜老吴,而相对有点贬大李,其实老吴那一代对手相对弱些,大李创造的新手也非常多。
两个人都是50年一出,前面是老吴,后面是大李
沈老有点安永一的风格.
原帖由 jianglei 于
13:01 发表
但给我感觉,老沈那代人太崇拜老吴,而相对有点贬大李,其实老吴那一代对手相对弱些,大李创造的新手也非常多。
两个人都是50年一出,前面是老吴,后面是大李
再后面是我
我的读后感 老孙头太会掰了
有的地方很有意思
说为什么这样下不好呢 因为吴清源 马晓春不是这么下的
个人感觉这类招法 要说有什么不好 可能是不自然 不高山流水
since 2003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围棋大战 作文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我爱下围棋,因为,我觉得下围棋就像将军率兵打仗一样,充满了刺激的感觉。每每吃好晚饭,我都会习惯性地与爸爸较量一番,看看谁胜谁负。今天晚上,我又和爸爸展开了“围棋大战”。“哈哈,今天我又要当一回女将军喽!”我大声喊道。“别臭美了,就你这两下子还将军。”真是的,爸爸总爱泼我冷水。大赛终于拉开了帷幕。我的黑子,好像一匹匹矫健的战马在战场上奔驰着。可正当我为了一点小小的战果而沾沾自喜的时候,爸爸竟然向我的大部队开始了把规模的攻击。“天哪!”我不禁担心起来,“怎么办?”于是我不再那么得意,反而小心翼翼起来。我偷偷瞧了爸爸一眼。心想:看爸爸那样子,一副胸有成竹的表情。我不得不再次细心观察战况了。突然,我灵机一动,有了。我偷偷地开始往右边下,爸爸以为我想逃到右边去,马上追了上来,想再把我围住,可我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趁爸爸正得意洋洋的时候,我出其不意,偷偷地把爸爸那颗小棋给围了起来,爸爸竟还全然不知,等到我把那颗小棋给吃了,爸爸才如梦初醒,知道大事不妙,搬来救兵,可哪里来得及,我再一次将其包围,哈,成功了,爸爸的那一大片白棋,全军覆没。爸爸呢?大喊:“上当!上当!”哈哈,我心里乐开了花。但是,爸爸还不甘心,又向我的黑棋攻了过来,这下倒好,打得我措手不及,连忙落荒而逃,爸爸穷追不舍,我眼珠一转,又下了个套子,但是有了上次的失败,爸爸吸取了教训,就是不钻那套子,这可把我急坏了,于是,我慢慢朝另一方向围去,想吃那爸爸的白棋,谁想到差了这么一步,我这儿还没吃,爸爸早已把我的棋子吃了个精光,我气得直跺脚:“此仇不报非女子。冲啊!”我重整旗鼓,于是一轮大战上演了……通过几番努力,最终我一生里告终,但我却明白了一个道理:胜不骄,败不馁。而这,就是成功的关键。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与魔鬼下棋五作家批判书》读后感2000字
来源:  16:41:00 【】 
  与魔鬼下棋五作家批判书读后感2000字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曾说,一个作家不应该回避他每天所寄存的这个变化的空间,文学是对人类的希望,同时也是让人更坚信,人是最值得庆幸的存在。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作家的作品无疑应该担任起指引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重任,作家将自己对未来的思考寄存在文字当中,在传递出自己意志的同时,也让读者思考。这种观点应该是很容易让人赞同的吧,尤其是那些所谓的文学批评家,他们肯定会要求一个作家必须&为了人类之未来而写作&。那么,作家们,你们是为何写作呢?  在一本叫做《与魔鬼下棋&&五作家批判书》的文学批评类书中,编者引用了上面大江健三郎的这句话,肯定了他关于作家作品必须来源于生活的观点。但同时,他们又还引用了卡内蒂关于写作的一句话:&对我而言,写作是焦虑和抗拒的产物,多年来我的生理已习惯了这一行为,它多多少少能够缓解痛苦,仅此而已。&我虽不认为他写作的目的仅仅是生理习惯,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他并没有赞同那些为人类未来写作的大道理,写作就是写作,想写作,于是写作了。这里还有一个奇怪的人,这个叫贝克特的人说:&我先把话说清楚,我不原谅任何人。我希望他们和他们未来可憎的子孙,全都在冰冷地狱的熊熊烈火中过着残酷的生活。&我一直不理解这句话在这里存在的意义,只能简单的理解为他写作的奇特出发点。但只要看过他的作品《等待戈多》就可以明白,他思考的可不是为什么要写作这种简单问题,甚至在这并不存在这个问题,看到一些现象,想到一些问题,便自然而然的写了下来。最重要的是思考,思考整个世界的普遍原理,存在的合理与不合理,精神世界的发展或许比物质世界更加重要。但在如今的社会,为何写作却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这直接关系到作家思考问题的方向与深入性。  我比较简单的把作家的写作意图分为两类。首先是被广为推崇的,出于对人生,对人性,对社会,甚至是对这个世界的探索,他们需要表达出他们思考出来的内容,于是他们选择将这些写进自己的作品。从这个写作意图来讲,他们毫无疑问是高尚的,在文学批评家眼里,他们是所有作家的楷模。还有一类作家,他们将写作看成是工作,看成是养家糊口的方式。那么,他们思考的是什么呢?为了自己写的书能获得更高的知名度,获得人的亲睐,他们需要研究的是他们的读者群需要什么。很明显,如果这些人将自己的读者群定位为所谓的专家、评论家,那估计他们要为自己的生计问题担忧了。所以,他们必须有一个强大的读者群作为支撑,而这个读者群就必然的是普通大众了。那么普通大众在选择阅读一本小说的时候需求是什么,我想这应该是被批评家们批评的体无完肤的诸如池莉等作家思考的最多的问题吧。  在《与魔鬼下棋》一书中,批评家们从各个方面彻底的分析了一下池莉的小说,指出了一大堆问题,说到最多的便是池莉小说的深度问题。池莉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书中详尽的描述了武汉的市井街角,各种小市民的生活现状,叙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那些小烦恼、小郁闷。作为一个作家,文学功底的基础是文字功底,然而,池莉缺乏最基本的文字功底,于是,小说中便出现了非常的&硬伤&,这一点被书中的多位批评家提出来。不得不承认,这些硬伤确实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不应该出现的。但书中以为叫苍狼的批评家一句一句的指出池莉小说中他认为的语病,甚至不屑的说池莉的这些作品根本不能被称为小说。那么,什么是小说呢?他给出了解释,小说是奇迹,不是传奇。这是一个非常抽象化的概念。小说的阅读必须给读者一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就那种读过之后恍然大悟、酣畅淋漓的快感。首先,我觉得这位批评家应该更适合当一位语文老师,而不是文学批评家。其次,他认为池莉的小说过于传奇化,显得不在情理之中。那么,我想问,什么叫情理之中,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没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发生?我们总是理所应当的接受所谓的&理应如此&,因为这就是规则,而打破这个规则的便是不合理,便不应该存在。  规则是什么?规则只是用来束缚那些离开了规则便不能生存的人,敢于打破规则的才是强者。而这位批评家所说,小说是奇迹不是传奇,奇迹就是不合情理之物,传奇又是什么?传奇便是在那些守规矩的人眼里,打破了规矩的存在,同样是不合情理之物。所以,由于不合情理就判定这篇小说的价值,太武断也太片面了。说到这,又不得不提出另外一个疑问:文学批评家为何存在?这世上本就没有完美的事物,所有的一切都具有可以被批评的存在,文学作品也一样。不管是多么出色的文学作品都一定会有瑕疵,而判定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也只是比较其积极意义与瑕疵的大小而已,即我们常说的瑕不掩瑜。而批评家的存在意义就是找出这些作品的不好之处。如此看来批评家的适用之处真是广泛,但从另一方面看,批评家只不过是拿这部作品的短处与那部作品的长处做出比较而已。《与魔鬼下棋》一书中,所有批评家一致认为池莉的小说缺乏对生命深层次的思考,于是那些对小市民的刻画也变得&小&起来。但为何不能从反面认为,池莉小说就胜在这些对小市民的刻画上呢?正是这种接地气的内容,让池莉在普通大众读者群里拥有了如此大的影响力。这是她作为一个&商业作家&的成功之处。  从思考出发的作家毫无疑问是成功的,他们的作品能影响世界的发展,能改变人类的思想。而从利益出发的作家,如池莉、郭敬明一类人,毫无疑问,他们也成功了。但这两个成功的标准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没办法去评判哪种成功更有意义,也没办法去要求所有的作家都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学批评家们哪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在一开始就没对路,或许他们的确是在&为了人类之发展而批评&,但在批评的同时,请先思考一下你们批评的意义在哪里。1&&&
文章责编:gaoxiaolia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9:37:00)?&&( 14:02:00)?&&( 14:17:00)?&&( 14:11:00)?&&( 14:09:00)?&&( 14:20:0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作文范文点击排行
作文频道最新更新
123456789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登录 | 注册
没有账号?
下次自动登录
魔棋大战【引子】
00:00/07:00
赞该声音的人(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魔棋大战读后感35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